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山东省近五年呼吸机及其相关不良事件的挖掘评价研究
1
作者 马继鹏 赵玉娟 +2 位作者 周朋超 宗冉 蒋歆昶 《中国医疗设备》 2024年第11期87-92,共6页
目的确定导致呼吸机及其相关不良事件的因素及其影响权重。方法在山东省不良事件监测中心提供的2018年12月至2023年12月的呼吸机及其相关不良事件数据的基础上,采用德尔菲法确定导致呼吸机及其相关不良事件的因素,再通过层次分析法计算... 目的确定导致呼吸机及其相关不良事件的因素及其影响权重。方法在山东省不良事件监测中心提供的2018年12月至2023年12月的呼吸机及其相关不良事件数据的基础上,采用德尔菲法确定导致呼吸机及其相关不良事件的因素,再通过层次分析法计算出不同因素指标的权重。结果得出导致呼吸机及其相关不良事件的各级因素及权重值表,包括4个一级指标、19个二级指标和33个三级指标。除使用时间外,导致呼吸机及其相关不良事件的重要因素为产品质量(一级指标)、流量传感器故障(二级指标)、潮气量报警(三级指标);并在横向、纵向上分析了各级因素,提出了对应的改进方案;另外,在流量传感器的精准性、性价比、功能性、稳定性上进行了对比,分析了流量传感器造成不良事件的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结论通过对导致呼吸机及其相关不良事件的因素权重的定量分析研究,确定了在考虑发生率、对患者影响程度、故障解除及时性、处理费用的情况下不良事件各种导致因素的权重值,为呼吸机不良事件的挖掘提供一定的技术评价标准,为呼吸机厂家对各自产品的技术改进及医院呼吸机的维护提供指导依据,医院以此采取针对措施可降低呼吸机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临床服务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机 不良事件 影响因素 指标体系 流量传感器 德尔菲法 层次分析法
下载PDF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治疗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周鹏超 王晓毅 于洁 《沈阳医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304-308,共5页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rimar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ymphoma,PCNSL)是累及脑脊液、脊髓、眼内结构、颅神经及软脑膜的侵袭性结外非霍奇金淋巴瘤,无中枢神经系统以外部位受累的一种罕见浸润性恶性肿瘤。PCNSL对放化疗敏感,治疗...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rimar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ymphoma,PCNSL)是累及脑脊液、脊髓、眼内结构、颅神经及软脑膜的侵袭性结外非霍奇金淋巴瘤,无中枢神经系统以外部位受累的一种罕见浸润性恶性肿瘤。PCNSL对放化疗敏感,治疗包括以大剂量甲氨蝶呤为基础的诱导缓解治疗,手术和全脑放疗的巩固治疗。近年来出现包括BTK抑制剂、PD-1抑制剂、来那度胺、利妥昔单抗、培美曲塞、CAR-T疗法、核输出抑制剂等新药进入临床试验或使用阶段,并显示出良好的治疗效果。本文对PCNSL患者的传统治疗方法及新的靶向药物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甲氨蝶呤 新药
下载PDF
吕翠霞教授茯苓杏仁甘草汤合旋覆花汤经验
3
作者 周鹏超 吕翠霞 《光明中医》 2023年第6期1149-1152,共4页
茯苓杏仁甘草汤和旋覆花汤分别是《金匮要略》中治疗胸痹和肝着的经典方剂。吕翠霞教授继承并发扬张仲景经方思想,认为此两方均能通过调畅宗气和血脉以调畅心肺之气在胸中和体表的运行,故经常将两方合用于胸痹等心系疾病和某些皮肤病的... 茯苓杏仁甘草汤和旋覆花汤分别是《金匮要略》中治疗胸痹和肝着的经典方剂。吕翠霞教授继承并发扬张仲景经方思想,认为此两方均能通过调畅宗气和血脉以调畅心肺之气在胸中和体表的运行,故经常将两方合用于胸痹等心系疾病和某些皮肤病的治疗,每获良效。故此,笔者整理吕翠霞教授合用茯苓杏仁甘草汤与旋覆花汤的经验并附验案几则,以飨同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着 茯苓杏仁甘草汤 旋覆花汤 吕翠霞 名医经验
下载PDF
医院在用高频电刀的质量控制与数据分析 被引量:8
4
作者 马继鹏 周朋超 郑冉冉 《中国医疗设备》 2018年第11期51-54,共4页
目的对手术室使用频率较高、风险较大的高频电刀进行质量控制,发现造成电刀不合格的因素,及时解决存在问题,保证手术的安全进行。方法根据国家医用电气设备安全要求、国家计量要求以及电刀的产品说明书,利用QA-ES III电刀分析仪和ESA61... 目的对手术室使用频率较高、风险较大的高频电刀进行质量控制,发现造成电刀不合格的因素,及时解决存在问题,保证手术的安全进行。方法根据国家医用电气设备安全要求、国家计量要求以及电刀的产品说明书,利用QA-ES III电刀分析仪和ESA612电气安全分析仪对电刀的相关参数进行检测。结果 38台高频电刀整体合格率为84.2%,使用时间小于5年的合格率为100%,大于5年的合格率为76.9%。A品牌Ⅰ型号电刀合格率为84.6%。结论根据医院在用电刀的质量控制数据,及时发现潜在问题并指导电刀维护维修工作,降低高风险医疗设备的故障率,保证医疗质量与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电刀 质量控制 数据分析 医用电气安全
下载PDF
基于模糊RES-可拓学理论的岩体质量评价与预测——以普朗铜矿区为例 被引量:4
5
作者 杨朝义 柯超 +3 位作者 羊劲松 周鹏超 沙有财 吴益平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22-131,共10页
科学准确地开展矿区岩体质量评价研究,对于矿区的可崩性评价、地下空间工程结构稳定性分析具有重要意义。以普朗铜矿区为研究区,通过收集普朗铜矿勘探区的地质资料、钻孔信息和岩心信息,建立了普朗铜矿区地质模型,并采用钻孔超声波成像... 科学准确地开展矿区岩体质量评价研究,对于矿区的可崩性评价、地下空间工程结构稳定性分析具有重要意义。以普朗铜矿区为研究区,通过收集普朗铜矿勘探区的地质资料、钻孔信息和岩心信息,建立了普朗铜矿区地质模型,并采用钻孔超声波成像和光学成像测井测试方法,结合岩心实物资料和室内岩石试验所获取的岩体质量评价指标参数,基于提出的模糊岩石工程系统(RES)理论-可拓学理论评价模型对矿区单个钻孔及区域岩体质量进行了评价与预测研究。结果表明:普朗铜矿区17个钻孔中15个钻孔整体岩体质量为Ⅱ级,仅2个钻孔的岩体质量分别为Ⅱ~Ⅲ级和Ⅲ级;矿区3种岩性岩体质量均为Ⅱ级,其中石英闪长玢岩和石英二长斑岩岩体质量良好(Ⅰ、Ⅱ级)段岩体占比更高,角岩岩体质量劣质(Ⅲ、Ⅳ、Ⅴ级)段岩体占比更高;工作区整体岩体质量为Ⅱ级;与RES-云模型和简单关联函数-可拓学模型相比,模糊RES-可拓学理论评价模型对某工程岩体质量的评价结果与实际工程岩体质量等级能够较好吻合,进一步验证了本文所提出的模糊RES-可拓学理论评价模型在岩体质量评价中具有较强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体质量评价 概率模糊集理论 岩石工程系统(RES)理论 可拓学理论 普朗铜矿区
下载PDF
西太平洋帕劳砗磲高分辨率氧同位素记录及其指示的气候环境变化 被引量:1
6
作者 文汉锋 赵楠钰 +3 位作者 刘成程 周鹏超 王国桢 晏宏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13,共13页
砗磲是海洋中最大的双壳类贝壳,其碳酸盐壳体通常具有年纹层和天纹层,是一种理想的高分辨率古气候研究载体。氧同位素是砗磲古气候研究中最常用的指标之一,但在将其应用于古气候重建之前,通常需要对其现代地球化学过程进行准确的校准。... 砗磲是海洋中最大的双壳类贝壳,其碳酸盐壳体通常具有年纹层和天纹层,是一种理想的高分辨率古气候研究载体。氧同位素是砗磲古气候研究中最常用的指标之一,但在将其应用于古气候重建之前,通常需要对其现代地球化学过程进行准确的校准。帕劳群岛位于西太平洋暖池西北边缘,其珊瑚礁盘具有丰富的砗磲壳体资源,为开展古气候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在本次研究中,对采自帕劳群岛的现代活体库氏砗磲(Tridacna gigas)PL-1的内层壳体进行了高分辨率氧同位素分析,同时利用该砗磲较为清晰的天生长纹层对氧同位素的年代学框架进行了标定。结果表明,该砗磲壳体的氧同位素没有明显的变化趋势,说明砗磲个体的生命效应对氧同位素没有显著影响;砗磲壳体氧同位素没有清晰的年周期变化,常出现不规则的毛刺状峰值。结合现代器测资料分析发现,帕劳砗磲内层壳体的氧同位素记录了热带太平洋ENSO活动对该区域水文气候变化的影响。该研究结果表明,帕劳砗磲内层壳体天生长纹层和氧同位素,具有用于开展高分辨率古气候研究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砗磲 天生长纹层 氧同位素 ENSO
下载PDF
河南省城市人口增长与土地扩张协调性分析 被引量:7
7
作者 周鹏超 张宏敏 《现代城市研究》 CSSCI 2019年第7期110-117,共8页
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Kernel密度分析、均衡度分析和Logistic模型,分析河南省18个城市人□增长与土地扩张的演变特征、协调性及未来发展趋势。结果表明:(1)城市土地扩张速度整体上快于人□增长速度,二者增量在空间分布上均呈现以郑州、... 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Kernel密度分析、均衡度分析和Logistic模型,分析河南省18个城市人□增长与土地扩张的演变特征、协调性及未来发展趋势。结果表明:(1)城市土地扩张速度整体上快于人□增长速度,二者增量在空间分布上均呈现以郑州、洛阳、潔河等核心城市增长为主和以安阳、南阳、信阳等边缘城市增长为辅的核心一边缘形式。(2)城市人□和用地规模增量的空间分布关系以均衡型为主,其城市主要分布在以郑州、安阳、洛阳为轴线的西北部地区;城市土地扩张与人□增长空间协调性较弱,以土地超前发展为主,其城市主要集中在京九铁路和陇海铁路沿线、以郑州为中心,洛阳、开封为副中心的经济相对发达地区。(引预测结果表明,2003年之前城市人□增长与土地扩张保持同步,之后二者关系出现失调;2030年城市人□与土地规模分别为3474万人2710km^2,结果比较可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省 数据包络分析 协调性 Logistic预测
下载PDF
碳中和背景下欧亚地区国家能源转型的动向与展望 被引量:7
8
作者 史谢虹 周鹏超 +3 位作者 张锐 尹博 相均泳 郭立群 《全球能源互联网》 CSCD 2021年第6期568-574,共7页
碳中和背景下,世界多国对气候变化问题形成共识,俄罗斯等欧亚地区国家与时俱进,在战略层面明确表态发展可再生能源,提出明确的清洁电力目标,在实践层面加快技术引进、推进重大项目落地、拓展氢能开发和能源通道建设。欧亚国家具备转型... 碳中和背景下,世界多国对气候变化问题形成共识,俄罗斯等欧亚地区国家与时俱进,在战略层面明确表态发展可再生能源,提出明确的清洁电力目标,在实践层面加快技术引进、推进重大项目落地、拓展氢能开发和能源通道建设。欧亚国家具备转型的显著动能,包括可再生能源的资源禀赋、全球能源技术发展、自身较强的能源产业基础、邻近区域的示范与带动作用等。同时,区域国家仍面临一系列突出阻碍,包括对化石能源资源的路径依赖、部分国家的动荡政局、区域国际关系波动及全球能源博弈等。在新时期,中国与欧亚国家能源转型合作的着力点应放在清洁能源产业和跨国电力互联互通建设,建议采取贸易先导-技术跟进-共同开发的顺序,持续推动以中俄为中心的地区多边合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中和 欧亚地区国家 能源转型
下载PDF
黄茨滑坡时间预测预报
9
作者 李嘉祺 康田 +1 位作者 周鹏超 孙昊 《山西建筑》 2019年第5期62-64,共3页
以甘肃黄茨滑坡为例,运用excel和MATLAB软件实现了基于位移信息的Verhulst,GM灰色系统模型和斋藤的蠕变模型的滑坡预测,并对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最后得出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
关键词 黄茨滑坡 Verhulst灰色模型 GM灰色模型 斋藤蠕变模型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西部岩石圈电性结构研究
10
作者 徐盛林 邵兆刚 +7 位作者 李冰 陈宣华 王振东 徐大兴 马英 丁伟翠 周鹏超 王叶 《地质通报》 CAS 2024年第11期1907-1920,共14页
柴达木盆地油气、矿产等资源丰富,其成因演化、物质组成和深部结构特征在青藏高原地质研究中更是举足轻重。大地电磁测深作为研究岩石圈电性结构的重要方法之一,可以为盆地动力学、资源勘查、矿床成因研究等提供重要支撑。在柴达木盆地... 柴达木盆地油气、矿产等资源丰富,其成因演化、物质组成和深部结构特征在青藏高原地质研究中更是举足轻重。大地电磁测深作为研究岩石圈电性结构的重要方法之一,可以为盆地动力学、资源勘查、矿床成因研究等提供重要支撑。在柴达木盆地西部的油泉子—花海子地区,布设了一条长约255 km的(超)宽频大地电磁测深测线,并获得二维反演剖面,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和已有的地球化学、地球物理等研究成果,初步分析了研究区岩石圈尺度各重点电性层的构造意义。柴达木盆地西部新生界发育上、下2个变形强度不同的电性层,上部变形较弱的电性层含一套低于2Ω·m的超低阻层,与盆地深层优质卤水层对应,指示了良好的深层卤水找矿前景;下部电性层变形较强烈,底部可见一套生长电性层,推测盆地深部存在的主柴达木拆离断层在新生代控制了盆地的新生界沉积与构造变形。研究区深部电性结构差异明显,深部约50 km处有一条高低起伏的电性莫霍面,柴达木和苏干湖盆地深部以中低阻体为主,赛什腾山地区为有根的高阻体,油泉子—碱山地区中—下地壳为一套低阻体,昆特依地区深部可能存在软流圈物质的上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西部 赛什腾山 大地电磁测深 电性结构 深层卤水找矿
下载PDF
The 5400 a BP extreme weakening event of the Asian summer monsoon and cultural evolution 被引量:3
11
作者 BAI YiJun ZHANG PingZhong +3 位作者 GAO Tao YU RenZhe zhou pengchao CHENG Hai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17年第6期1171-1182,共12页
We explored a time series of the Asian summer monsoon(ASM) variability during the transition period from the middle to the late Holocene in the marginal Asian monsoon region. We used an absolutely dated ^(230)Th recor... We explored a time series of the Asian summer monsoon(ASM) variability during the transition period from the middle to the late Holocene in the marginal Asian monsoon region. We used an absolutely dated ^(230)Th record with only a ~20-year dating error, and oxygen isotope data with an 8-year average temporal resolution from the top 22-mm segment of stalagmite WXB07-4 from Wanxiang Cave, western Loess Plateau. The ASM intensity weakened gradually from 6420 to 4920 a BP, which was mainly characterized by three phases:(1) a strengthening phase with a higher precipitation amount between 6420 and 6170 a BP;(2) a smooth fluctuating interval during 6170–5700 a BP; and(3) a sudden extreme weakening period from 5700 to 4920 a BP. Interestingly, the extreme weakening interval of the ASM occurred during the period between 5700 and 4920 a BP, an abrupt change dated at 5430 a BP, which is known as the 5400 a BP, or 5.4 ka BP, event. The period included 290 years of gradual weakening, and 350 years of slow strengthening. This was synchronous with some cave records from the Asian monsoon region within dating errors. Comparing with Chinese archaeological archives over the past 7000 years, the early decline of the Yangshao Culture in the Yellow River Basin and the Hongshan Culture in the West Liao River Basin occurred during the period of gradual decrease of ASM precipitation. The dramatic decline in precipitation, caused by the extreme weakening of the ASM at 5400 a BP,may have been partly related to the decline of the Miaodigou Culture at the Yangguanzhai site in the Weihe River valley; the middle Yangshao Culture in western Henan in the Yellow River Basin; the early Dawenkou Culture on the lower reaches of the Yellow River; and the middle Hongshan Culture in the west of the Liaohe River valley. During the later period of the 5400 a BP event(5430–4920 a BP), a small amplitude increase and a subsequent sharp decrease of ASM precipitation may have also been linked to the contemporaneous prosperity and disappearance of the late Yangshao and Hongshan cultures; the disappearance of the late Yangshao Culture represented by the Yangguanzhai site in the Guanzhong basin on the Weihe River; the fourth phase of the late Yangshao Culture on the upstream Dadiwan site; the beginning of the middle Dawenkou Culture, the formation of its late stage,and the rise of the Longshan culture; and the rise of the Qujialing and Liangzhu cultures on the lower Yangtze River. Compared with the stalagmite precipitation records on the Qinghai-Tibetan Plateau, the rise and expansion of the Majiayao Culture in the upper Yellow River valley at 5300 a BP may have also been connected to the more dramatic increase of the summer monsoon precipitation at higher, rather than lower, altitudes during the late 5400 a BP ev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400 a BP extreme weakening event Asian summer monsoon late Neolithic culture evolution Wanxiang Cave stalagmite oxygen isotope western Loess Plateau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