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鄱阳湖西侧周边农村水塘夏季表层沉积物氮、磷、有机质分布特征及评价 被引量:2
1
作者 刘伟 褚一凡 +5 位作者 谭启洋 陈金梅 杨玲丽 周巧红 吴振斌 贺锋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92-202,共11页
水塘作为农村重要的水生态系统,其环境状况与人们生产生活和健康密切相关。为了解鄱阳湖西侧周边农村水塘沉积物的有机质和营养盐赋存状况,于2018—2019年对鄱阳湖流域西侧附近4个县的23个水塘进行沉积物营养盐的分析,同时通过相关分析... 水塘作为农村重要的水生态系统,其环境状况与人们生产生活和健康密切相关。为了解鄱阳湖西侧周边农村水塘沉积物的有机质和营养盐赋存状况,于2018—2019年对鄱阳湖流域西侧附近4个县的23个水塘进行沉积物营养盐的分析,同时通过相关分析和差异性分析对其来源进行解析,并采用综合污染指数评价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对水塘沉积物的污染程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水塘沉积物污染物含量较高,其有机质、有机碳(TOC)、总氮(TN)和总磷(TP)含量分别为5.81%±2.16%、2.46%±1.02%、(6.48±2.35)mg/g和(1.89±0.80)mg/g。3种形态的无机氮中铵态氮含量最高,其次为硝态氮和亚硝态氮。沉积物TP受到洗涤废水的影响较大,清淤和活化显著减轻了沉积物TN和TOC污染。综合污染指数评价结果表明重度污染和中度污染的水塘占比分别为95.65%和4.35%,其平均评价结果为重度污染,表明水塘沉积物污染严重。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P18水塘污染最重,而P6水塘污染最轻。综合污染指数与主成分分析总得分的相关系数为0.92,表明两者的评价结果较为一致。本研究通过分析鄱阳湖西侧农村水塘的沉积物营养盐含量、污染来源以及污染现状,拟为农村水塘的生态修复提供数据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水塘 表层沉积物 有机质 综合污染指数 主成分分析 鄱阳湖流域
下载PDF
生物炭与丛枝菌根真菌联用对镉固化效果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普东伟 邱亮 +1 位作者 周巧红 梁威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6-64,共9页
生物炭因其制备简易、经济高效等优点被视为目前最有效的土壤修复剂之一。但单独使用生物炭进行土壤修复的实际应用中存在瓶颈,并且过度使用生物炭对植物有毒害作用。使用生物炭与其他修复方式联用是一种能有效发挥生物炭优势并且减少... 生物炭因其制备简易、经济高效等优点被视为目前最有效的土壤修复剂之一。但单独使用生物炭进行土壤修复的实际应用中存在瓶颈,并且过度使用生物炭对植物有毒害作用。使用生物炭与其他修复方式联用是一种能有效发挥生物炭优势并且减少其弊端的理想修复手段,丛枝菌根真菌作为土壤中与植物接触最紧密的微生物,具有降低重金属迁移性、提高植物抗重金属胁迫的能力,但如果作为外源微生物进入土壤,其生长会受到一定限制,影响其修复效率。该研究将常被用于土壤重金属修复的生物炭和可提高植物重金属胁迫能力的丛枝菌根真菌联用,研究该联用体系对土壤Cd的固化性能和以及对生菜Cd含量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生物炭与丛枝菌根真菌联用能够降低土壤中可交换态Cd的比例,可交换态Cd比例由CK组62.9%降低至43.22%,剩余态比例上升至15.61%,Cd的迁移性显著降低。土壤CaCl2浸提Cd浓度显著降低,Cd的生物利用性显著下降。此外,生物炭与丛枝菌根真菌联用可以显著增加植物生物量和根长,增加SOD、POD、CAT等抗氧化酶活性同时减少植物体内MDA含量,植物的抗氧化能力显著增强。研究结果可为生物炭与丛枝菌根真菌联用技术的应用和推广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丛枝菌根真菌 生物炭 重金属污染 生物修复
原文传递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测定黑臭水体中的4种主要异味物质 被引量:12
3
作者 夏雪 陈倩茹 +5 位作者 王川 陈迪松 张丽萍 武俊梅 周巧红 吴振斌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789-2796,共8页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测定黑臭水体中的4种主要异味物质,即土腥素、2-甲基异茨醇、β-环柠檬醛、β-紫罗兰酮.从萃取纤维、萃取温度、离子浓度、萃取时间、搅拌速率、解吸时间和解吸温度等7个方面对方法进行优化.结果表...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测定黑臭水体中的4种主要异味物质,即土腥素、2-甲基异茨醇、β-环柠檬醛、β-紫罗兰酮.从萃取纤维、萃取温度、离子浓度、萃取时间、搅拌速率、解吸时间和解吸温度等7个方面对方法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当选用85μm CAR/PDMS萃取纤维,萃取温度60℃,20%(NaCl/水),1250 r·min^-1搅拌速率条件下萃取40 min,并于GC进样口250℃高温下解吸4 min时效果最佳.4种异味物质在5—1000 ng·L^-1范围内线性良好,检出限在0.73—1.14 ng·L^-1之间,加标回收率在92.3%—109%之间.基于上述方法,对安徽省阜阳境内黑臭水体检测,4种目标物质均有检出.实验证明,此方法可用于黑臭水体中异味物质的分析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空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 异味物质 黑臭水体
原文传递
美人蕉(Canna indica)内生细菌促生能力及其强化水体的净化作用 被引量:5
4
作者 王晓莹 张明珍 +5 位作者 严攀 陈迪松 王亚芬 周巧红 吴振斌 徐栋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582-1591,共10页
从美人蕉(Canna indica)植物体内分离内生细菌.通过测定内生细菌产吲哚乙酸(IAA)、铁载体、固氮、溶磷能力筛选出3株内生细菌C01、C16、C20.本试验的目的为评价接种内生细菌能否促进美人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并通过小型浮床水质净化试... 从美人蕉(Canna indica)植物体内分离内生细菌.通过测定内生细菌产吲哚乙酸(IAA)、铁载体、固氮、溶磷能力筛选出3株内生细菌C01、C16、C20.本试验的目的为评价接种内生细菌能否促进美人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并通过小型浮床水质净化试验,评价接种内生细菌后的美人蕉对水体中营养物质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C01、C16、C20促进了美人蕉种子的萌发、生长,C16试验组萌发率为83.3%,显著高于对照组31.1%;C16显著提高了植株的株高和根长,分别比对照组高出23.33%、40.44%.水质净化实验阶段,C16试验组总磷、总氮的去除率分别达到88.4%、96.9%,分别比对照组高出26.4%、15.6%.最终,C01、C16试验组生物量、根长都显著高于对照组.C16试验组植株体内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显著高于对照组317.3%、97.8%.经鉴定,C01为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C16为肠杆菌(Enterobacter sp.),C20为欧文氏菌(Erwinia s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人蕉 内生细菌 促生能力 水体净化
下载PDF
影响沉水植物恢复的环境阈值研究进展 被引量:8
5
作者 鄢文皓 王会会 +3 位作者 李前正 王川 周巧红 吴振斌 《生态科学》 CSCD 2020年第5期240-247,共8页
沉水植物的恢复和重建是水体生态修复的核心目标,然而植物恢复的进程受到多种环境条件的综合限制。综述水下光照条件、水体和沉积物营养盐等对沉水植物生长影响的研究进展,总结出光照强度、水体氮磷含量、沉积物氮磷含量等单个因子对不... 沉水植物的恢复和重建是水体生态修复的核心目标,然而植物恢复的进程受到多种环境条件的综合限制。综述水下光照条件、水体和沉积物营养盐等对沉水植物生长影响的研究进展,总结出光照强度、水体氮磷含量、沉积物氮磷含量等单个因子对不同沉水植物物种的作用范围。在生态工程的应用实践中,单一因子的作用阈值会由于因子间的交互作用而产生变化,因此提出多重因素联合影响研究的必要性,以期丰富沉水植物的生理生态学的基础理论,并对生态修复工程实施提供切实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水植物 非生物影响因子 水下光照 水体营养盐 沉积物
下载PDF
深床过滤应用于垂直流人工湿地净化效果与堵塞研究
6
作者 王媚 徐栋 +7 位作者 王晓莹 陈迪松 武俊梅 张义 周巧红 肖恩荣 张婷 吴振斌 《工业安全与环保》 2018年第8期81-84,共4页
在序批式工况下,研究了深床过滤型垂直流人工湿地(深度1.5 m,C系统)相对常规0.5 m(A系统)和1.0 m床深(B系统)湿地对进水中主要污染物的净化效果和堵塞过程。结果表明,C系统污染物整体去除效果最优。A,B,C系统分别在运行约140,155,175天... 在序批式工况下,研究了深床过滤型垂直流人工湿地(深度1.5 m,C系统)相对常规0.5 m(A系统)和1.0 m床深(B系统)湿地对进水中主要污染物的净化效果和堵塞过程。结果表明,C系统污染物整体去除效果最优。A,B,C系统分别在运行约140,155,175天后严重堵塞,各系统总处理水量A B C=1.0 2.1 3.2,深床过滤垂直流人工湿地能一定程度延缓湿地堵塞,增加水处理量,水力负荷一定时,可有效减少湿地建设面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湿地 深床过滤 净化 堵塞 建设面积
下载PDF
Size-dependent responses of zooplankton to submerged macrophyte restoration in a subtropical shallow lake 被引量:2
7
作者 ZENG Lei HE Feng +4 位作者 ZHANG Yi LIU Biyun DAI Zhigang zhou qiaohong WU Zhenbin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SCIE CAS CSCD 2018年第2期376-384,共9页
To explore the size-dependent responses of zooplankton to submerged macrophyte restoration, we collected macrophyte, zooplankton and water quality samples seasonally from a subtropical shallow lake from 2010 to 2012. ... To explore the size-dependent responses of zooplankton to submerged macrophyte restoration, we collected macrophyte, zooplankton and water quality samples seasonally from a subtropical shallow lake from 2010 to 2012. Special attention was given to changes in rotifers and crustaceans (cladocerans and copepods). The rotifers were grouped into three size classes (〈200 μm, 200μm-400μm, 〉400 μm) to explore their size-related responses to macrophyte restoratio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during the restoration, the annual mean biomass and macrophyte coverage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from 0 to 637 g/m2 and 0 to 27%, respectively. In response, the density and biomass of crustaceans and the crustacean-to-rotifer ratio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while the rotifer density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Moreover, rotifers showed significant size- dependent responses to macrophyte restoration. Specially, rotifers 〈400 ~tm were significantly suppressed, while those≥400 μm were significantly encouraged. Overall, the population of large-sized zooplankton tended to boom, while that of small rotifers was inhibited during macrophyte restoration. Redundancy analysis (RDA) revealed positive correlations between macrophytes and crustaceans, rotifers and COD or Chl-a, but negative correlations between macrophytes and COD or Chl-a, and between crustaceans and Chl-a. Moreover,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increased predation on phytoplankton by large-sized zooplankton might be an important mechanism for macrophyte restoration during development of aquatic ecosystems, and that this mechanism played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promoting the formation of a clear-water state in subtropical shallow lak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USTACEAN ROTIFER large-sized zooplankton subtropical shallow lakes
下载PDF
改性膨润土对杭州西湖沉积物各形态磷的吸附性能 被引量:6
8
作者 刘子森 张义 +5 位作者 贺锋 刘碧云 周巧红 蔺庆伟 曾磊 吴振斌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2445-2453,共9页
通过盐酸、碳酸钠、高温焙烧及复合改性等多种改性方法对膨润土进行改性,并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及X射线衍射仪等仪器对其进行表征,探讨最佳的改性方法.结果表明,10%碳酸钠+450℃高温焙烧复合改性膨润土(Modified bento... 通过盐酸、碳酸钠、高温焙烧及复合改性等多种改性方法对膨润土进行改性,并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及X射线衍射仪等仪器对其进行表征,探讨最佳的改性方法.结果表明,10%碳酸钠+450℃高温焙烧复合改性膨润土(Modified bentonite,MB)为最佳改性用土.对比改性前后膨润土颗粒对沉积物各形态磷吸附性能,发现MB颗粒对沉积物磷吸附性能优于膨润土原土(raw bentonite,RB)颗粒.在最佳动态吸附条件下,RB对沉积物TP、OP、IP、Fe/Al-P和Ca-P的吸附率分别为32.5%、25.4%、52.6%、34.6%和12.4%;MB对沉积物TP、OP、IP、Fe/Al-P和Ca-P的吸附率分别为35.5%、29.1%、54.5%、44.6%和10.7%.静态吸附实验结果表明:RB颗粒和MB颗粒在静态吸附时间为28 d时,对沉积物TP的吸附量分别为828.2 mg·kg^(-1)和977.2 mg·kg^(-1),相应的吸附率分别为58.2%和68.6%.MB对沉积物磷的吸附性能较好,可进一步用于富营养化湖泊沉积物磷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膨润土 吸附 沉积物各形态磷 富营养化 杭州西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