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酚AF对海水青鳉仔鱼心血管和神经系统毒性效应
1
作者 周天洋 陈月碧 +3 位作者 高佳豪 王中铎 郭昱嵩 董忠典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724-2732,共9页
为研究BPAF对海水青鳉仔鱼生长发育的毒性效应以及毒性效应是否在环境恢复后可逆,本研究将海水青鳉仔鱼在7.96和82.91μg/L BPAF中暴露7d随后恢复7d,探讨了BPAF对海水青鳉仔鱼存活、生长、心率和游泳行为的影响,并结合仔鱼神经系统、心... 为研究BPAF对海水青鳉仔鱼生长发育的毒性效应以及毒性效应是否在环境恢复后可逆,本研究将海水青鳉仔鱼在7.96和82.91μg/L BPAF中暴露7d随后恢复7d,探讨了BPAF对海水青鳉仔鱼存活、生长、心率和游泳行为的影响,并结合仔鱼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和抗氧化系统相关基因转录水平的变化探究了BPAF对海水青鳉仔鱼的毒性效应.结果表明,82.91μg/L BPAF暴露显著降低了仔鱼的存活率;7.96和82.91μg/L BPAF暴露均显著抑制了仔鱼的生长、游泳行为和心率,恢复7d后仔鱼的生长得以恢复,但游泳行为和心率仍被抑制;在分子水平上,7.96μg/LBPAF暴露导致神经系统基因ache、心血管统基因tbx2b和抗氧化系统基因cat的表达水平显著下调30%、47%和56%,恢复后对ache和cat的抑制效应消失,而82.91μg/L BPAF暴露则显著下调了神经系统基因syn2a(80%)、shha(58%)、xdh(59%)、gap43(47%)、elav13(54%),心血管统基因,atp2a1(44%)、crhr1(84%)、tbx2b(60%)、arnt2(32%)、tbx6(68%)的表达水平,恢复7d后elav13的表达恢复正常水平,而gap43的表达则显著上调,抗氧化系统基因cat、sod、cox和gpx的表达水平分别比对照组低61%、71%、51%和53%.本研究为BPAF的海洋生态安全风险评估和水质基准制定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水青鳉 BPAF 仔鱼 行为 发育毒性
下载PDF
栽培优化对长江下游水稻灌浆期根系特征和稻米淀粉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吴昊 张瑛 +7 位作者 王琛 顾汉柱 周天阳 张伟杨 顾骏飞 刘立军 杨建昌 张耗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78-492,共15页
为研究不同栽培管理技术下长江下游水稻灌浆期根系特征与稻米淀粉特性的关系,以甬优2640、武运粳24号、扬稻6号和金香玉1号品种为材料进行大田试验,设置氮空白区(0N)、当地常规(对照)、增密减氮、干湿交替灌溉和增施饼肥5种栽培模式处... 为研究不同栽培管理技术下长江下游水稻灌浆期根系特征与稻米淀粉特性的关系,以甬优2640、武运粳24号、扬稻6号和金香玉1号品种为材料进行大田试验,设置氮空白区(0N)、当地常规(对照)、增密减氮、干湿交替灌溉和增施饼肥5种栽培模式处理。结果表明,与当地常规处理(对照)相比,甬优2640在增密减氮、干湿交替灌溉和增施饼肥处理下的产量增幅分别为6.49%、11.06%和12.72%,武运粳24号分别增加1.92%、11.10%和17.05%,扬稻6号增幅分别为9.30%、18.50%和22.89%,金香玉1号产量增幅分别为6.92%、14.72%和17.89%。同时我们也观察到随着栽培技术的集成和优化,根系形态生理特征(根干重、根长、根直径、根系氧化力、根系伤流强度、根系和根系伤流液中玉米素+玉米素核苷含量和根系分泌物中有机酸总量)以及籽粒淀粉合成关键酶(可溶性淀粉合成酶和颗粒结合型淀粉合成酶)活性、淀粉峰值黏度、热浆黏度、崩解值、最终黏度、溶解度和膨胀度逐渐提高。相关分析表明,灌浆期根系形态生理特征与产量和稻米淀粉特性关系密切。表明栽培技术的集成和优化可能通过调节地下部根系生长来改善稻米品质,最终实现高产优质高效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栽培策略 产量 米质 根系特性
下载PDF
基于IP熵变量的DDoS攻击溯源模型 被引量:10
3
作者 郭伟 邱菡 +1 位作者 周天阳 朱俊虎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3367-3374,共8页
针对当前溯源方法无法识别源于中间路由器的恶意攻击、无法区分攻击流量类型等问题,借鉴热力学中熵的概念并结合IP分布特征,定义IP熵变量,结合通信熵和IP熵提出一个基于熵变量的DDoS攻击溯源模型,设计DDoS攻击识别算法、DDoS攻击溯源算... 针对当前溯源方法无法识别源于中间路由器的恶意攻击、无法区分攻击流量类型等问题,借鉴热力学中熵的概念并结合IP分布特征,定义IP熵变量,结合通信熵和IP熵提出一个基于熵变量的DDoS攻击溯源模型,设计DDoS攻击识别算法、DDoS攻击溯源算法和DDoS流量区分算法。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在时间容忍范围内提升了溯源效率,降低了僵尸网络检测的漏报率,能够识别出快速DDoS攻击、慢速DDoS攻击及flash crowd等类型,识别率达到了85.7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农熵 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 攻击溯源 瞬时拥塞 慢速拒绝服务攻击
下载PDF
基于多Agent联合决策的队组协同攻击规划
4
作者 周天阳 曾子懿 +1 位作者 臧艺超 王清贤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301-307,共7页
自动化渗透测试通过将人工找寻可能攻击路径的过程自动化,可大幅降低渗透测试的成本。现有方法主要利用单一Agent执行攻击任务,导致攻击动作执行耗时长,渗透效率不高;若考虑多个Agent协同攻击,由于每个Agent的局部状态有多个维度,总的... 自动化渗透测试通过将人工找寻可能攻击路径的过程自动化,可大幅降低渗透测试的成本。现有方法主要利用单一Agent执行攻击任务,导致攻击动作执行耗时长,渗透效率不高;若考虑多个Agent协同攻击,由于每个Agent的局部状态有多个维度,总的规划问题的状态空间会呈指数级增长。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基于多Agent联合决策的队组协同攻击规划方法。该方法首先将多Agent协同攻击路径规划问题转化为联合决策约束下的攻击目标分配问题,建立多Agent集中决策模式;然后以CDSO-CAP为模型基础,利用联合决策矢量矩阵JDVM计算渗透攻击奖励,并采用贪婪策略搜索多Agent的最优攻击目标。实验结果表明,与单Agent规划方法相比,该方法的收敛性相近,但执行轮次更短,更适合在多目标网络场景内进行快速攻击规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透测试 自动化 攻击规划 智能体 联合决策 队组协同
下载PDF
基于群落结构及土壤理化性质对围封7年青藏高原东南缘高山草地的综合评价 被引量:27
5
作者 周天阳 高景 +6 位作者 王金牛 孙建 徐波 薛晶月 贺俊东 谢雨 吴彦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11,共11页
过度放牧作为青藏高原长期存在的人为干扰方式,严重地破坏了高山草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及其功能。简便有效的围栏封育方式广泛应用于退化草地的修复过程中,但其修复效果存在两面性,因此系统科学地评估草地围封后的质量状况至关重要。本研... 过度放牧作为青藏高原长期存在的人为干扰方式,严重地破坏了高山草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及其功能。简便有效的围栏封育方式广泛应用于退化草地的修复过程中,但其修复效果存在两面性,因此系统科学地评估草地围封后的质量状况至关重要。本研究针对围封7年的青藏高原东南缘退化高山草地,基于围栏与放牧处理之间的草地群落生物量、物种多样性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差异对比,对草地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估。结果表明:1)通过围栏修复7年后,围栏内大部分土壤理化指标有所改善,但仅有硝态氮含量差异达到显著水平;2)围栏内地上生物量和凋落物量均显著高于放牧区,分别增加了35.73%和65.75%,而围栏内外的物种多样性无显著性变化;3)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土壤质量进行评估,发现围栏内土壤质量有所改善,其综合得分(0.1)高于放牧区(-0.02),同时利用草地各项指标的变化与其权重值之间的关系对草地进行综合质量评估,发现围封7年后草地综合质量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相对得分为0.209),更多归因于土壤理化性质的改善。研究表明,围栏7年后退化高山草地质量有所提高。针对其修复作用的时效性,需实际应用中定期评估草地的修复状况,以达到围栏的最优实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栏 放牧 草地质量 土壤理化性质 群落生物量 物种多样性
下载PDF
耐盐性不同水稻品种对盐胁迫的响应差异及其机制 被引量:27
6
作者 颜佳倩 顾逸彪 +9 位作者 薛张逸 周天阳 葛芊芊 张耗 刘立军 王志琴 顾骏飞 杨建昌 周振玲 徐大勇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463-1475,共13页
旨在阐明耐盐性不同水稻的产量对盐胁迫的响应及其生理特性。本研究以5个耐盐水稻品种和两个盐敏感水稻品种为材料,设置了5个不同盐浓度处理(0、1、2、2.5和3 g kg^(-1))。结果表明,相较于盐敏感水稻,耐盐水稻能够耐受更高浓度的盐胁迫(... 旨在阐明耐盐性不同水稻的产量对盐胁迫的响应及其生理特性。本研究以5个耐盐水稻品种和两个盐敏感水稻品种为材料,设置了5个不同盐浓度处理(0、1、2、2.5和3 g kg^(-1))。结果表明,相较于盐敏感水稻,耐盐水稻能够耐受更高浓度的盐胁迫(2.5 g kg^(-1)),且产量受盐胁迫减产幅度较小。耐盐水稻品种具有较高的产量,得益于其较高的总颖花量和结实率。与盐敏感品种相比,耐盐水稻品种叶片,在分蘖中期、穗分化期、抽穗期,具有较高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较高的果糖、海藻糖、山梨醇、脯氨酸等有机渗透调节物质含量,较高的K;/Na;值;分蘖至拔节以及抽穗至成熟期具有较高的作物生长速率;抽穗期具有较高的光合速率。上述结果表明,不同耐盐性水稻产量差异,主要来源于分蘖期、穗分化期与抽穗期的耐盐生理差异,这些生育时期是决定水稻穗数、穗粒数、结实率的关键时期。耐盐水稻在这些关键生育时期的良好生理表现是这些水稻品种获得高产的基础。该研究结果对水稻耐盐生理机制研究与水稻耐盐育种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盐胁迫 产量 渗透调节 光合速率
下载PDF
湖南八大公山黄杉种群结构和群落特征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李玲丽 徐耀粘 +4 位作者 周天阳 杨筑筑 黄汉东 谷志容 江明喜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11-120,共10页
利用样方法对湖南八大公山黄杉(Pseudotsuga sinensis Dode)群落进行调查,分析黄杉群落的物种组成、区系特征、径级结构和物种多样性。结果显示,群落内共有维管植物132种,隶属于48科89属。群落垂直结构明显,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 利用样方法对湖南八大公山黄杉(Pseudotsuga sinensis Dode)群落进行调查,分析黄杉群落的物种组成、区系特征、径级结构和物种多样性。结果显示,群落内共有维管植物132种,隶属于48科89属。群落垂直结构明显,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黄杉是乔木层的优势种,另有檵木(Loropetalum chinense(R.Br.)Oliver)、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和油桐(Vernicia fordii(Hemsl.)Airy Shaw)等主要伴生种,檵木为灌木层优势种,两色鳞毛蕨(Dryopteris setosa(Thunb.)Akasawa)为草本层优势种。群落区系组成以泛热带分布和北温带分布为主,具有明显的亚热带向温带过渡的性质。种群年龄结构可分为稳定型向衰退型过渡和衰退型2个类型,样方中幼苗和幼树极度缺失,中龄和老龄个体居多。黄杉、钩栲针阔混交林的物种多样性高于黄杉纯林,其中灌木层的多样性指数最高,乔木层的物种多样性指数最低。群落冠层郁闭度高造成的幼苗缺失可能是影响其濒危的主要原因,建议采取人为干扰创造林窗、加快繁殖技术研究等措施扩大其种群数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杉 珍稀濒危植物 种群结构 群落特征
下载PDF
基于双向蚁群算法的网络攻击路径发现方法 被引量:5
8
作者 高文龙 周天阳 +1 位作者 朱俊虎 赵子恒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1期516-522,共7页
在渗透测试领域,进行攻击路径发现对实现攻击自动化具有重要意义。现有的攻击路径发现算法大多适用于静态全局环境,且存在因状态空间爆炸导致求解失败的问题。为解决动态网络环境下的攻击路径发现问题,提高路径发现效率,提出了基于双向... 在渗透测试领域,进行攻击路径发现对实现攻击自动化具有重要意义。现有的攻击路径发现算法大多适用于静态全局环境,且存在因状态空间爆炸导致求解失败的问题。为解决动态网络环境下的攻击路径发现问题,提高路径发现效率,提出了基于双向蚁群算法的网络攻击路径发现方法(Attack Path Discovery-Bidirectional Ant Colony Algorithm,APD-BACO)。首先,对网络信息进行建模表示,定义攻击代价;然后,提出一种新的双向蚁群算法进行攻击路径发现,主要的改进包括不同的搜索策略、交叉优化操作和新的信息素更新方式等,仿真实验验证了改进的质量和效率,同时与其他路径发现方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在较大网络规模下具有一定的时间或空间优势。在攻击路径主机发生故障时,采用重规划机制实现局部区域的攻击路径发现,更适合实际自动化渗透测试下的攻击路径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攻击路径发现 双向蚁群算法 重规划 自动化渗透测试 动态环境
下载PDF
Optimization of nitrogen fertilization improves rice quality by affecting the structure and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of starch at high yield levels 被引量:5
9
作者 zhou tian-yang LI Zhi-kang +7 位作者 LI En-peng WANG Wei-lu YUAN Li-min ZHANG Hao LIU Li-jun WANG Zhi-qin GU Jun-fei YANG Jian-chang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SCIE CAS CSCD 2022年第6期1576-1592,共17页
A major challenge in modern rice production is to achieve the dual goals of high yield and good quality with low environmental costs.This study was designed to determine whether optimized nitrogen(N)fertilization coul... A major challenge in modern rice production is to achieve the dual goals of high yield and good quality with low environmental costs.This study was designed to determine whether optimized nitrogen(N)fertilization could fulfill these multiple goals.In two-year experiments,two high yielding‘super’rice cultivars were grown with different N fertilization management regimes,including zero N input,local farmers’practice(LFP)with heavy N inputs,and optimized N fertilization(ONF).In ONF,by reducing N input,increasing planting density,and optimizing the ratio of urea application at different stages,N use efficiency and the physicochemical and textural properties of milled rice were improved at higher yield levels.Compared with LFP,yield and partial factor productivity of applied N(PFP)under ONF were increased(on average)by 1.70 and 13.06%,respectively.ONF increased starch and amylose content,and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protein content.The contents of the short chains of A chain(degree of polymerization(DP)6-12)and B1 chain(DP 13-25)of amylopectin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under ONF,which resulted in a decrease in the stability of rice starch crystals.ONF increased viscosity values and improved the thermodynamic properties of starch,which resulted in better eating and cooking quality of the rice.Thus,ONF could substantially compensate the negative effects caused by N fertilizer and achieve the multiple goals of higher grain quality and nitrogen use efficiency(NUE)at high yield levels.These results will be useful for applications of high quality rice production at high yield leve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trogen fertilization rice starch starch structure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chain length distribution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缘两处高山树线交错带时空动态及其建群种的生态学特征 被引量:4
10
作者 周天阳 NARAYAN Prasad Gaire +6 位作者 廖礼彬 郑莉莉 王金牛 孙建 魏彦强 谢雨 吴彦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082-1093,共12页
热量匮乏是高山树线的主要成因,在全球变暖趋势下对高山树线及其建群种的生态学过程及特征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以青藏高原东缘的折多山和剪子弯山两处高山树线(海拔分别为4 265 m和4 425 m)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设置垂直样带,同时结... 热量匮乏是高山树线的主要成因,在全球变暖趋势下对高山树线及其建群种的生态学过程及特征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以青藏高原东缘的折多山和剪子弯山两处高山树线(海拔分别为4 265 m和4 425 m)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设置垂直样带,同时结合区域温度、降水的长时间序列分析,探究两处树线的时空动态过程,并明确了建群种冷杉(Abies spp.)的生态学特征。结果表明:1)折多山和剪子弯山区域的气温在过去58年均存在显著的上升趋势(分别上升了0.72和0.91℃),而折多山和剪子弯山区域降水均存在微弱的降低趋势。2)折多山的峨眉冷杉(A. fabri)龄级结构呈反J形,剪子弯山的鳞皮冷杉(A. squamata)龄级结构呈双峰形,二者种群结构均相对稳定。3)在小尺度上,种子扩散限制使得两处树线的冷杉聚集分布。在大尺度上,折多山峨眉冷杉亦呈聚集分布,而剪子弯山鳞皮冷杉受生长环境以及种内或种间关系的影响呈随机分布。4)两处样地建群树种的树高和基径均随海拔升高而降低,位于树线交错带上部的冷杉均呈现树高生长大于径向生长的异速生长关系,而位于样地中、下部位的冷杉大部分呈等速生长关系。5)相比10年前,折多山和剪子弯山的树线及树种线位置均无明显变化,剪子弯山鳞皮冷杉种群的树木密度亦无明显变化,而折多山的树木个体数提高了约25%;相比20年前,折多山和剪子弯山的树种线分别上移了50和30 m,树线位置分别升高了75和40 m,树木个体数亦明显增加,分别提高了约220%和100%。树线及其建群种在较大时空尺度上主要受热量的控制,而在较小时空尺度上受温度及生长环境共同作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线 时空动态 龄级结构 异速生长 海拔梯度
原文传递
发育阶段和海拔对岷江源区陇蜀杜鹃小枝功能性状及生物量分配的影响 被引量:12
11
作者 何家莉 王金牛 +4 位作者 周天阳 宋怡珂 石凝 NIYATI Naudiyal 吴彦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4027-4034,共8页
本研究分析了岷江源区卡卡山典型高山灌丛植物陇蜀杜鹃不同发育阶段(花芽期和开花期)及不同海拔(3600 m低海拔和3800 m高海拔)下功能小枝和叶片性状的差异,以及空间异质性对花芽期和开花期小枝功能性状相关性及其权衡作用的影响。结果表... 本研究分析了岷江源区卡卡山典型高山灌丛植物陇蜀杜鹃不同发育阶段(花芽期和开花期)及不同海拔(3600 m低海拔和3800 m高海拔)下功能小枝和叶片性状的差异,以及空间异质性对花芽期和开花期小枝功能性状相关性及其权衡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海拔同一生长期陇蜀杜鹃小枝长度显著大于高海拔,高海拔开花期小枝的花数量和花质量显著高于低海拔。同一海拔花芽期的小枝质量、叶片数量、总叶质量、总叶面积和总叶柄质量均显著大于开花期,单叶质量和单叶柄质量均显著小于开花期。与花芽期相比,开花期叶生物量占比减少了13%,而小枝质量占比显著增加。小枝的生物量权衡表明,花芽期性状倾向于小枝质量,开花期倾向于总叶质量;花芽期的叶偏好分配于单叶质量,低海拔和高海拔开花期叶片分别偏好分配到单叶柄质量和单叶质量。低海拔开花期小枝质量与总叶面积、总叶质量均为异速生长,单叶柄质量和单叶面积为异速生长。海拔和发育阶段共同影响了陇蜀杜鹃功能小枝和叶片的性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功能性状 生物量分配 异速生长 海拔
原文传递
湖北九宫山甜槠群落结构与优势种的空间分布格局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银 吴浩 +8 位作者 徐耀粘 王世彤 杨腾 李晶 吕林玉 周天阳 肖之强 王建 江明喜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130-1140,共11页
通过对湖北九宫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甜槠群落建立的1ha固定森林样地进行植物群落调查,分析了样地内木本植物物种组成、区系成分、种群径级结构和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1)样地内木本植物(DBH≥1 cm)共有132种,隶属于42科78属,其中,杜鹃... 通过对湖北九宫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甜槠群落建立的1ha固定森林样地进行植物群落调查,分析了样地内木本植物物种组成、区系成分、种群径级结构和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1)样地内木本植物(DBH≥1 cm)共有132种,隶属于42科78属,其中,杜鹃花科、壳斗科、樟科、蔷薇科、冬青科等是优势科,短柄枹、鹿角杜鹃、青冈、长叶石栎、甜槠等是优势种。(2)样地内植物科、属的分布类型均以泛热带分布类型为主,分别为30.95%和20.51%。(3)样地内所有木本植物个体的径级结构均呈倒"J"型,幼龄个体数量大,森林群落更新状况良好。(4)样地内木本植物个体的空间分布格局以聚集分布为主,部分优势物种在小尺度上呈聚集分布,而在较大尺度上则为随机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槠群落 物种组成 区系特征 径级结构 分布格局
原文传递
湖北九宫山珍稀植物鹅掌楸群落结构与物种组成
13
作者 吕林玉 王建 +5 位作者 吴浩 王世彤 周天阳 徐耀粘 魏新增 江明喜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35-443,共9页
为了解珍稀植物鹅掌楸(Liriodendron chinense)种群结构特征,加强其就地保护,基于湖北九宫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立的1 hm;长期监测样地,分析了鹅掌楸所在群落的物种组成、优势种的径级结构和空间分布格局、鹅掌楸的种内关联及其与群落... 为了解珍稀植物鹅掌楸(Liriodendron chinense)种群结构特征,加强其就地保护,基于湖北九宫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立的1 hm;长期监测样地,分析了鹅掌楸所在群落的物种组成、优势种的径级结构和空间分布格局、鹅掌楸的种内关联及其与群落优势种的种间关联。样地共有胸径≥1 cm的木本植物7159株,隶属于40科76属113种。群落优势种为交让木(Daphniphyllum macropodum)、黄山松(Pinus taiwanensis)、格药柃(Eurya muricata)、枹栎(Quercus serrata)、黄丹木姜子(Litsea elongate)、白木乌桕(Neoshirakia japonica)和鹅掌楸。整体径级结构呈倒“J”型,表明该群落更新良好。鹅掌楸的径级结构为波动型,表明有较大潜力发展成稳定的种群。鹅掌楸主要分布在样地的东南角,表现出明显的生境偏好。其空间分布格局在0~32 m和34~35 m尺度上表现为聚集分布,在50 m尺度上表现为均匀分布。鹅掌楸的幼树与中龄树、幼树与成年树以及中龄树与成年树在大部分尺度上无关联,仅在个别尺度上呈现正关联或负关联。鹅掌楸与该群落的其他优势种在小尺度上均表现为负关联。总体来说,该群落类型为过渡性的针阔混交林,物种组成和群落结构处于不稳定阶段,应加强保护和管理以促进鹅掌楸天然种群的更新与生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鹅掌楸 物种组成 径级结构 点格局分析 种内关联 种间关联
原文传递
伪三元相图联合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益康唑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处方 被引量:6
14
作者 梁珍 张振 +4 位作者 李景果 杨晶晶 卢萍 周天洋 张俊杰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6期1358-1362,共5页
目的采用伪三元相图联合星点设计效应面法(CCD-RSM)获得制备益康唑固体脂质纳米粒(E-SLN)的最佳处方。方法首先筛选益康唑在不同固体脂质中的溶解度,并初步评价固体脂质的成乳能力,然后采用伪三元相图法获得形成微乳的区域,采用微乳法制... 目的采用伪三元相图联合星点设计效应面法(CCD-RSM)获得制备益康唑固体脂质纳米粒(E-SLN)的最佳处方。方法首先筛选益康唑在不同固体脂质中的溶解度,并初步评价固体脂质的成乳能力,然后采用伪三元相图法获得形成微乳的区域,采用微乳法制备E-SLN,分别以药物/脂质(X1)、脂质/表面活性剂(X2),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X3)为考察对象,以包封率(Y1)、粒径(Y2)、Zeta电位(Y3)为考察指标,根据CCD-RSM计算获得E-SLN的最佳处方,并对最佳处方进行验证。结果三棕榈酸甘油酯、单硬脂酸甘油酯、硬脂酸和月桂酸甘油酯对益康唑均有较好的溶解能力,但三棕榈酸甘油酯成乳能力较好,根据CCD-RSM获得的最佳处方为益康唑0.06 g、三棕榈酸甘油酯0.48 g、聚山梨酯80为1.194 g、甘油为0.274 g,加水至30 mL。以最佳处方制备的E-SLN包封率为(94.06±1.54)%,与预测值偏差为2.61%;粒径为(18.88±0.38)nm,与预测值偏差为0.34%;Zeta电位为(3.53±0.031)mV,偏差为3.62%。结论采用伪三元相图联合CCD-RSM获得的E-SLN稳定且包封率高、粒径小,可用于后续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伪三元相图 固体脂质纳米粒 星点设计效应面法 益康唑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