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s of Dietary Vitamin D_(3)on Growth Performance,Immune Status,and Calcium and Phosphorus Metabolism in Litopenaeus vannamei Under Different Salinity Conditions
1
作者 LIU Miao ZHANG Hui +5 位作者 SHAO Rui zhou xueqi zhou Qicun MAI Kangsen AI Qinghui WAN Min 《Journal of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SCIE CAS CSCD 2023年第4期1023-1033,共11页
Vitamin D_(3)(VD_(3)) plays a vital role in various physiological processes in addition to its role in regulating the homeostasis of calcium and phosphorus.The present study was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Vitamin D_(3)(VD_(3)) plays a vital role in various physiological processes in addition to its role in regulating the homeostasis of calcium and phosphorus.The present study was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dietary VD_(3) on growth performance,immune status and the metabolism of calcium and phosphorus in Litopenaeus vannamei under the optimal salinity(25)and high salinity(35)conditions.Shrimp(2.1 g±0.1 g)were fed with experimental diets containing 0,1500,6000 and 12000IUkg^(−1)VD_(3) for 30 days under two salinity conditions respectively.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growth performance and intestinal health were reduced,while oxidative stress was induced in the shrimp cultured at salinity 35 compared to those in the shrimp cultured at salinity 25.Interestingly,dietary supplementation of 1500 IU kg^(−1)VD_(3) at salinity 35 promoted the growth performance,improved the intestinal health,and enhanced the antioxidant capacity and non-specific immunity in shrimp.In addition,the content of inorganic phosphorus in shrimp serum was affected by dietary VD_(3) independent of salinity.In contrast,the expressions of calcium transport-related genes,including calmodulin and Ca2+-ATPase,were regulated by salinity,instead of dietary VD_(3).In conclusion,an appropriate supplementation of dietary VD_(3) under high-salt condition can promote the growth,alleviate intestinal inflammation,enhance antioxidant capacity and immunity,and contribute to phosphorus metabolism in L.vanname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itamin D_(3) Penaeus vannamei SALINITY antioxidant capacity IMMUNITY metabolism intestinal health
下载PDF
HPLC-RID法测定海藻碘液中甘露醇的含量
2
作者 易守福 岳元媛 +4 位作者 王茹 王琼 周雪琪 唐雄 谢丹丹 《盐科学与化工》 CAS 2023年第11期16-19,共4页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示差折光检测器(HPLC-RID)测定海藻碘液中甘露醇含量的分析方法。通过对色谱柱、流动相等色谱条件优化,选用Agilent Polaris NH_(2)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为分析柱,乙腈和水(体积比为70∶30)为流动相,流...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示差折光检测器(HPLC-RID)测定海藻碘液中甘露醇含量的分析方法。通过对色谱柱、流动相等色谱条件优化,选用Agilent Polaris NH_(2)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为分析柱,乙腈和水(体积比为70∶30)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柱温30℃,示差折光检测器(RID)检测。结果表明,甘露醇在0.1~5.0 mg/mL的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8;加标回收率为97.2%~98.8%,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3.0%。该方法操作简单,准确度好,精密度高,适用于海藻碘液中甘露醇的快速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藻碘液 甘露醇 高效液相色谱 示差折光检测器
下载PDF
陕西洛南绿松石的锶同位素特征及其产地意义——兼论二里头出土绿松石的产源 被引量:11
3
作者 先怡衡 樊静怡 +4 位作者 李欣桐 李延祥 周雪琪 高占远 吴萌蕾 《西北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08-115,共8页
陕西洛南县河口绿松石采矿遗址距今约4 000年,为中国目前最早的一处绿松石采矿遗址。为判定该古矿出产绿松石的流向和中国古代绿松石矿料的来源,尝试利用固体热电离高精度质谱计检测秦岭东段5处绿松石矿样品的Sr同位素比值,进而对不同... 陕西洛南县河口绿松石采矿遗址距今约4 000年,为中国目前最早的一处绿松石采矿遗址。为判定该古矿出产绿松石的流向和中国古代绿松石矿料的来源,尝试利用固体热电离高精度质谱计检测秦岭东段5处绿松石矿样品的Sr同位素比值,进而对不同产地绿松石开展产源判别研究,期望为绿松石产源示踪提供帮助。结果发现:Sr同位素比值可以以0.710 5和0.716 5为界划分为3个聚集区。随之建立Sr含量和Sr同位素二元散点图,发现Sr的地球化学特征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对不同产地绿松石的产源区分。运用该区分成果,发现二里头出土的绿松石废料与洛南古矿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该研究为寻找河口古矿的绿松石流向提供帮助,也为开展绿松石文物产源研究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松石 SR同位素 产源区分 二里头遗址
下载PDF
5-羟色胺与肠易激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朱小琴 刘光耀 +4 位作者 曾琪璎 覃冬媛 周雪琪 张宇 张德奎 《医学综述》 CAS 2022年第12期2482-2486,共5页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全球范围内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病,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及社交,治疗效果欠佳,占用了大量医疗资源,但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目前认为与肠道免疫、脑-肠轴、内脏高敏状态等因素相关。存在于脑-肠轴中...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全球范围内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病,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及社交,治疗效果欠佳,占用了大量医疗资源,但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目前认为与肠道免疫、脑-肠轴、内脏高敏状态等因素相关。存在于脑-肠轴中的5-羟色胺及其受体与IBS患者的焦虑抑郁、腹痛腹泻或便秘等临床表现关联,5-羟色胺在IBS中的作用,目前少有具体的研究和总结描述。5-羟色胺的靶向诊治越来越受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易激综合征 5-羟色胺 5-羟色胺受体 内脏高敏性
下载PDF
肠易激综合征认知行为干预疗法研究进展
5
作者 曾琪璎 刘光耀 +3 位作者 覃冬媛 周雪琪 朱小琴 张宇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CAS 2022年第5期122-127,155,共7页
肠易激综合征是目前临床上较为普遍的消化系统心身功能障碍,患者通常伴有焦虑和抑郁。肠易激综合征当前主要的治疗方式是对症治疗,然而单独的药物治疗无法达到满意的效果。目前国外主张采用心理疗法治疗肠易激综合征,其中认知行为干预... 肠易激综合征是目前临床上较为普遍的消化系统心身功能障碍,患者通常伴有焦虑和抑郁。肠易激综合征当前主要的治疗方式是对症治疗,然而单独的药物治疗无法达到满意的效果。目前国外主张采用心理疗法治疗肠易激综合征,其中认知行为干预疗法效果较好。认知行为干预疗法在情绪ABC理论的基础上,通过认知行为教育、放松策略、认知重建、场景暴露应对练习、肠道指向性催眠、正念疗法、生物反馈疗法、家庭作业等方式,扭转患者错误的认知,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减轻患者的症状。基于网络传递或电话传递的认知行为干预表明,除了面对面之外,还可以以各种形式为肠易激综合征患者提供更方便、更具成本效益的心理干预,进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易激综合征 认知行为干预 情绪 生活质量
下载PDF
关于食用盐测碘的方法探讨 被引量:1
6
作者 周雪琪 岳元媛 +3 位作者 刘文倩 王茹 谢丹丹 欧阳华峰 《中国井矿盐》 CAS 2021年第6期30-32,共3页
目前未出台关于自动电位滴定测碘的标准,为探讨此方法测碘的可行性,本文采用GB/T 13025.7-2012直接滴定法和自动电位滴定法分别对碘标准溶液和食盐中的碘含量进行测定。当样本量大,追求方便快捷时可使用自动电位滴定法测定。
关键词 自动电位滴定 食盐 碘含量
下载PDF
灌溉方式对稻田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李强 李超 +6 位作者 方宝华 刘洋 匡炜 陈恺林 周学其 汪万祥 张玉烛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632-1641,共10页
为了探讨3种不同灌溉模式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本研究采用Biolog-ECO板研究了双季稻田连续五年不同灌溉处理(长期灌溉,湿润灌溉,间歇灌溉)下的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结果表明,不同灌溉方式处理的土壤微生物代谢活性... 为了探讨3种不同灌溉模式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本研究采用Biolog-ECO板研究了双季稻田连续五年不同灌溉处理(长期灌溉,湿润灌溉,间歇灌溉)下的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结果表明,不同灌溉方式处理的土壤微生物代谢活性强度为间歇灌溉>湿润灌溉>长期淹水灌溉。在不同的处理中,α-环式糊精和D-葡萄胺酸解释了主要的差异。氨基酸和糖类碳源是间歇灌溉和湿润灌溉灌溉模式下主要被利用的碳源,而酯类在长期淹水灌溉模式被利用的最多。通过评价3种灌溉方式下稻田土壤的代谢特征,证实了间歇灌溉方式有利于提高稻田土壤微生物的功能多样性,为稻田水分科学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方式 稻田 土壤微生物 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
原文传递
天龙山石窟回归佛首科技价值认知研究
8
作者 崔剑锋 周雪琪 +2 位作者 肖红艳 李黎 罗征 《石窟与土遗址保护研究》 2022年第1期104-112,共9页
在国家文物局的指导下,对回归的天龙山石窟第8窟佛首进行了全面分析,以对佛首做较为详细的价值认知.通过高清图像对比、成分分析、显微观察、荧光照相等科技手段,对佛首和第8窟佛身进行了系统的科技分析,尝试对佛首原貌以及来源进行了... 在国家文物局的指导下,对回归的天龙山石窟第8窟佛首进行了全面分析,以对佛首做较为详细的价值认知.通过高清图像对比、成分分析、显微观察、荧光照相等科技手段,对佛首和第8窟佛身进行了系统的科技分析,尝试对佛首原貌以及来源进行了复原和追踪.根据分析结果,回归佛首即原天龙山石窟第8窟北面佛像被盗之佛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龙山石窟 回归佛首 科技价值认知
下载PDF
安吉上马山汉代江东类型原始瓷工艺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周雪琪 崔剑锋 +2 位作者 吕竑树 杨哲峰 田正标 《南方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27-235,共9页
安吉上马山汉代土墩墓墓群出土众多江东类型高温釉原始瓷器,SEM-EDS (能谱-扫描电镜)分析显示,其中部分样品的胎体外表面施有含钾、铁含量较高的红色层,可能是化妆土的前身,并且在红色层之上还局部施有钙釉。经过与江西地区早商以来一... 安吉上马山汉代土墩墓墓群出土众多江东类型高温釉原始瓷器,SEM-EDS (能谱-扫描电镜)分析显示,其中部分样品的胎体外表面施有含钾、铁含量较高的红色层,可能是化妆土的前身,并且在红色层之上还局部施有钙釉。经过与江西地区早商以来一些遗物在外貌以及陶衣成分上的对比,发现上马山的这些原始瓷也许在源流上与江西地区的早期窑业有关。而当东汉末年,越地传统单层高温钙釉器物逐渐兴起,并发展成为最早的成熟青瓷,这种化妆土技术便于越地消失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东类型原始瓷 化妆土 工艺研究
原文传递
Numerical Investigation of a Centrifugal Compressor with a Pre-Compression Wedge Diffuser under High Subsonic Conditions 被引量:1
10
作者 WANG Yi LI Qingkuo +2 位作者 BAI Huan zhou xueqi LU Xin’gen 《Journal of Thermal Science》 SCIE EI CAS CSCD 2020年第4期945-954,共10页
As the total pressure ratio of centrifugal compressors increases, the diffuser inlet flow becomes highly subsonic or even supersonic, which causes additional shock loss. The shock loss leads the stage performance to d... As the total pressure ratio of centrifugal compressors increases, the diffuser inlet flow becomes highly subsonic or even supersonic, which causes additional shock loss. The shock loss leads the stage performance to drop greatly. Pre-compression is an efficient method for reducing shock loss and improving the stage performanc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wedge diffusers with pre-compression blades on centrifugal compressor performance, wedge diffusers with various pre-compression angles, divergence angles and numbers of blades were designed and investigated via a numerical method. As a result, it is found that the compressor stage achieves high peak efficiency when the pre-compression angle ranges from 2.5° to 5.5° and when the divergence angle ranges from 7° to 9°. As the number of blades increases, the total pressure ratio and adiabatic efficiency of the compressor stage increase slightly, whereas the surge margin of the stage decrea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edge diffuser pre-compression high Subsonic centrifugal compressor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