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novation and Firm Co-ownership Network in China’s Electric Vehicle Industry
1
作者 JIN Zerun zhu shengjun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2024年第2期195-209,共15页
Firms are embedded in complex networks,where diverse ideas combine and generate new ideas.Shareholders of firms are of-ten seen as critical external resources that have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firm innovation.The cur... Firms are embedded in complex networks,where diverse ideas combine and generate new ideas.Shareholders of firms are of-ten seen as critical external resources that have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firm innovation.The current literature tends to focus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irms and their shareholders,while paying less attention to the connections between firms with the same shareholders.This article identifies two types of network spillover effects,intra-city network effect and inter-city network effect,by visualizing the co-ownership networks in China’s electric vehicle(EV)industry.We find that firms with the same shareholders,which are defined as co-owned EV firms,are more innovative than non-co-owned ones.Furthermore,there are two dominant types of firm co-ownership ties formed by corporate and financial institution shareholders.While corporate shareholders help exploiting local tacit knowledge,financial institutions are more active in bridging inter-city connections.The conclusion is confirmed at both firm and city levels.This paper theor-izes the firm co-ownership network as a new form of institutional proximity and tested the result empirically.For policy consideration,we have emphasized the importance of building formal or informal inter-firm network,and the government should further enhance the knowledge flow channel by institutional constru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irm co-ownership intra-city network inter-city network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electric vehicle China
下载PDF
新时期粤港澳大湾区的创新发展之路 被引量:2
2
作者 张虹鸥 林初昇 +26 位作者 何深静 黄耿志 叶玉瑶 刘承良 罗彦 杨宇 刘合林 潘峰华 朱晟君 李裕瑞 胡志丁 杨振山 周霞 吴旗韬 杨忍 孙伟 马海涛 梁育填 王丰龙 安宁 袁振杰 郭炎 席广亮 胡晓辉 林强 刘逸 黄洁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453-1478,共26页
面向新的国内外形势下粤港澳大湾区发展问题,从经济、社会、文化、制度等多个维度探讨了大湾区创新发展的内容、挑战和路径。文章认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创新发展需要加强科技和产业创新能力,提高应对外部冲击的区域韧性,增强区域内部要素... 面向新的国内外形势下粤港澳大湾区发展问题,从经济、社会、文化、制度等多个维度探讨了大湾区创新发展的内容、挑战和路径。文章认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创新发展需要加强科技和产业创新能力,提高应对外部冲击的区域韧性,增强区域内部要素的流动性,促进民生福祉水平提升,提高空间治理的能力,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优化区域生态安全格局。需要从系统和联系的视角思考大湾区的创新发展,不仅寻求各个发展领域的革新,并且要促进各领域之间的耦合协调,使区域获得能不断突破瓶颈、消解外部冲击、解锁新发展路径的能动性。呼吁加强跨领域跨学科的交叉合作研究,为推动实现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目标贡献地理学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港澳大湾区 珠三角 区域发展 创新 空间治理 乡村振兴 基础设施
下载PDF
多尺度视角下技术转移网络对城市创新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6
3
作者 栾心晨 朱晟君 毛熙彦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19,共9页
在多尺度视角下探讨技术转移网络对城市创新能力的影响及机制。结果表明:①中国城市技术转移强度空间分布不均衡,技术转移网络等级分布明显。②中国技术转移网络全行业网络集中度较高,不同尺度分网络差异显著。③不同尺度的技术转移均... 在多尺度视角下探讨技术转移网络对城市创新能力的影响及机制。结果表明:①中国城市技术转移强度空间分布不均衡,技术转移网络等级分布明显。②中国技术转移网络全行业网络集中度较高,不同尺度分网络差异显著。③不同尺度的技术转移均有助于提升城市创新能力,但存在尺度差异。城市尺度作用最强,国家尺度次之,省域尺度影响最小。说明地理邻近对创新有显著促进作用,同时,知识的复杂程度影响创新,获取知识的复杂程度越高,越有利于提升城市创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地理 技术转移 创新能力 社会网络
原文传递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中国产业空间布局优化 被引量:44
4
作者 贺灿飞 王文宇 朱晟君 《区域经济评论》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4-63,共10页
世界秩序重构、技术革命驱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使经济全球化发展环境变化莫测,影响到中国原有外向型发展模式。为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针对新发... 世界秩序重构、技术革命驱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使经济全球化发展环境变化莫测,影响到中国原有外向型发展模式。为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针对新发展格局下的产业空间布局问题,应将不同尺度价值链与产业空间相结合,构建新时期中国产业空间优化策略——“全球—地区—国家—城市群内部”多层嵌套型的价值链体系。其中,四大城市群是实现“双循环”相互反哺和有效对接的关键节点:其内部根据垂直价值链和水平知识链构建创新产业地域综合体,其他城市群根据功能定位予以辅助,形成多元、互补的国内循环体系;四大核心城市群积极融入全球价值链,构建吸收知识、技术的“全球通道”,并参与全球竞争,边疆城市群融入地区价值链,获取战略性资源,形成国际循环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循环 产业空间布局 价值链 城市群 知识链
下载PDF
企业创新、地方环境与产能过剩——以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为例 被引量:4
5
作者 冯长春 王宇凡 +2 位作者 姚晓明 朱晟君 肖灵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9-35,共7页
基于2003—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以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为例,探究传统工业中企业创新对产能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我国该行业存在产能闲置、利用不足的现象,产能过剩的空间分布逐渐由西高东低的区域性局部问题转变为全... 基于2003—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以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为例,探究传统工业中企业创新对产能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我国该行业存在产能闲置、利用不足的现象,产能过剩的空间分布逐渐由西高东低的区域性局部问题转变为全国性问题。(2)研发投入可以显著提高企业的产能利用率。城市规模通过知识溢出以及市场化建设,有助于促进企业创新对提升产能的作用;经济转型背景下的地方制度环境变化也能够显著地影响到企业创新与产能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能过剩 产能利用率 研发投入 城市规模 制度环境
下载PDF
绿色金融影响下中国污染性产业技术创新及其空间差异 被引量:40
6
作者 朱向东 黄永源 +1 位作者 朱晟君 黄海峰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77-787,共11页
基于2015—2018年中国335个地级以上城市,使用面板数据模型剖析绿色金融对污染性产业的技术效应,探讨其与环境规制、研发投入的交互作用,区分不同产业类型,厘清绿色金融技术效应的空间差异。结果表明:绿色金融能够在不同区域促成污染性... 基于2015—2018年中国335个地级以上城市,使用面板数据模型剖析绿色金融对污染性产业的技术效应,探讨其与环境规制、研发投入的交互作用,区分不同产业类型,厘清绿色金融技术效应的空间差异。结果表明:绿色金融能够在不同区域促成污染性重工业和轻工业技术创新;绿色金融与环境规制协同互补,并且这种协同对轻工业更有效,在中西部地区更突出;对于污染性轻工业,绿色金融通过提升研发投入激励技术创新的现象广泛存在,而污染性重工业仅在西部地区出现类似现象。绿色金融的技术效应呈现轻工业强于重工业,西部地区优于中部和东部地区的特征,结合中国环境治理与科技创新现实,绿色金融与环境和科技政策有望相互增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金融 技术效应 环境规制 重工业 轻工业
原文传递
绿色金融如何影响中国城市环境污染?——以雾霾污染为例 被引量:16
7
作者 朱向东 朱晟君 +1 位作者 黄永源 黄海峰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55-66,共12页
文章将绿色金融纳入环境规制的分析框架,以2016-2019年中国289个地级以上城市雾霾污染为例,使用空间杜宾模型探讨绿色金融、环境规制、产业结构、技术水平对雾霾治理的影响,侧重分析了绿色金融与其他因素的交互作用。结果表明:绿色金融... 文章将绿色金融纳入环境规制的分析框架,以2016-2019年中国289个地级以上城市雾霾污染为例,使用空间杜宾模型探讨绿色金融、环境规制、产业结构、技术水平对雾霾治理的影响,侧重分析了绿色金融与其他因素的交互作用。结果表明:绿色金融具有空间溢出效应,本地绿色金融可以降低周边地区雾霾污染;绿色金融能够与环境规制协同互补,以优化产业结构、提升技术水平的方式促成雾霾治理。绿色金融的结构效应弱于环境规制,在中部地区并不显著;绿色金融的技术效应强于环境规制,能够激励不同地区技术创新。文章启示,绿色金融与环境规制能够相互增益,应建立区域间绿色金融合作机制,增强绿色金融的普惠性,助力区域产业转型和污染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金融 环境规制 雾霾 结构效应 技术效应
下载PDF
基于制度背景与经济活动交互效应的广东省PM2.5污染驱动因素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黄永源 朱晟君 王少剑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74-87,共14页
为探讨社会经济活动与制度背景的交互效应对PM2.5污染的影响,文章选取经济转型的前沿阵地--广东进行了实证分析。基于遥感影像获取的PM2.5质量浓度数据,运用空间马尔科夫链和空间计量模型,定量刻画了广东省1998-2015年PM2.5质量浓度的... 为探讨社会经济活动与制度背景的交互效应对PM2.5污染的影响,文章选取经济转型的前沿阵地--广东进行了实证分析。基于遥感影像获取的PM2.5质量浓度数据,运用空间马尔科夫链和空间计量模型,定量刻画了广东省1998-2015年PM2.5质量浓度的时空演变特征,并对不同制度背景下社会经济活动对PM2.5的影响进行了量化分析。结果表明:广东省地级市PM2.5质量浓度呈现先上升后缓慢下降的过程,PM2.5质量浓度形成"以珠江口为核心"的圈层空间结构,呈现"以佛山、广州和东莞为核心,先扩散、后集中"的空间演变特征。空间马尔科夫链结果表明:PM2.5质量浓度演变存在显著的空间交互性。若与PM2.5质量浓度高的区域为邻,则该区域PM2.5质量浓度增大的概率将会变大;而与PM2.5质量浓度低的区域为邻,该区域的PM2.5质量浓度的变化则不会受到明显的影响。社会经济因素和制度背景的交互项表明:高市场化水平能够削弱工业生产对PM2.5的正效应。分权化过程促进了工业生产对PM2.5污染的正效应;同时,显著降低了污染密集型工业生产的排放。全球化进程通过引进清洁技术促进技术进步从而降低PM2.5的污染。此外,环境规制通过降低工业生产排放和倒逼技术进步达到降霾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5污染 空间计量模型 制度背景 经济活动 空间溢出效应 广东省
下载PDF
钢板桩围堰在典型深水高桩承台中的应用 被引量:6
9
作者 朱胜军 孟金强 +1 位作者 刘静 张鹏 《国防交通工程与技术》 2022年第3期65-69,共5页
济莱高铁大冶水库特大桥15~17号水中墩,墩位处最大水深16.3 m,承台底与河床间最大距离约6 m,属于典型的深水高桩承台,宜采用钢吊箱作为临时挡水结构,但综合考虑成本和工期因素,采用了造价低、施工周期短的钢板桩围堰。施工过程中桩底嵌... 济莱高铁大冶水库特大桥15~17号水中墩,墩位处最大水深16.3 m,承台底与河床间最大距离约6 m,属于典型的深水高桩承台,宜采用钢吊箱作为临时挡水结构,但综合考虑成本和工期因素,采用了造价低、施工周期短的钢板桩围堰。施工过程中桩底嵌入岩层深度不少于1 m以解决结构稳定性较差、在河床覆盖层顶面增加一层1.5 m厚封底砼以解决桩长过长、围堰强度不足的问题,取得了较好的施工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板桩围堰 深水 高桩承台 嵌固深度 封底混凝土
下载PDF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高分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初探 被引量:6
10
作者 刘雪姣 朱胜军 李海强 《山东化工》 CAS 2019年第22期222-224,共3页
应用型人才培养是21世纪我国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随着科技的进步,各行各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高分子化学实验是我校高分子材料工程技术专业最重要的专业基础实验课之一,也是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实践环节之一... 应用型人才培养是21世纪我国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随着科技的进步,各行各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高分子化学实验是我校高分子材料工程技术专业最重要的专业基础实验课之一,也是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实践环节之一。本文结合青岛科技大学高密校区高分子化学实验教学的实际情况,在传统实验教学基础上,就如何提高高分子化学实验教学效果,实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进行了积极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子化学实验 实验教学 教学改革 应用型人才
下载PDF
战疫下在线远程混合式教学实践——以《聚氨酯化学与工艺》课程为例
11
作者 刘雪姣 朱胜军 孙举涛 《山东化工》 CAS 2021年第2期235-237,共3页
针对新冠肺炎疫情对高校的正常开学和课堂教学造成的影响,按照"延期开学、按期学习"的要求,我校教师积极采用线上教学的形式开展相关教学活动。本文以《聚氨酯化学与工艺》课程为例,在原有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 针对新冠肺炎疫情对高校的正常开学和课堂教学造成的影响,按照"延期开学、按期学习"的要求,我校教师积极采用线上教学的形式开展相关教学活动。本文以《聚氨酯化学与工艺》课程为例,在原有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基础上,采用网络直播形式实现"线上面对面"以取代传统线下课堂面对面,从而实现完全线上的远程混合式教学。此次实践,不仅能够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同时也为开学后继续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奠定一定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线远程教学 混合式教学 自主预习 线上直播
下载PDF
全球化下战略耦合模式对区域产业进入的影响——以珠三角为例
12
作者 张一帆 朱晟君 贺灿飞 《地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471-1480,共10页
现有研究已经关注到区域外部联系对于产业演化的影响,而战略耦合作为全球生产网络框架的重要变量,值得引入演化经济地理领域对区域产业演化的讨论。鉴于此,论文采用2003—2016年珠三角9个城市的面板数据,研究战略耦合的不同模式对区域... 现有研究已经关注到区域外部联系对于产业演化的影响,而战略耦合作为全球生产网络框架的重要变量,值得引入演化经济地理领域对区域产业演化的讨论。鉴于此,论文采用2003—2016年珠三角9个城市的面板数据,研究战略耦合的不同模式对区域产业进入动态的影响机制,并实证本土产业的技术关联对此机制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①战略耦合模式对产业进入具有显著影响,其中依附式耦合对于区域产业发展新路径的形成随时间逐渐减弱,而自主式耦合和互惠式耦合对区域产业进入的影响更加长远;②技术关联对于战略耦合对区域产业进入的影响具有正向调节作用,并且战略耦合对区域产业动态的作用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发生转变,本土企业的技术创新重要性进一步凸显。研究对珠三角9个城市的战略耦合模式进行了量化探索,并基于该区域数据实证了区域对外联系及其战略耦合模式对产业进入动态的影响,对推动关系经济地理和演化经济地理两支流派的融合具有探索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略耦合 产业进入动态 技术关联 全球化 金融危机
原文传递
高技能人才流动对新兴国家技术演化的影响机制
13
作者 金文纨 朱晟君 林雄斌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621-2637,共17页
在全球化背景下,从新兴国家向发达国家的高技能人才流动浪潮兴起。现有人才跨国流动研究主要集中在目的国,较少关注来源国维度,尤其缺乏从动态视角讨论其对来源国技术演化的影响。本文基于全球专利数据库,旨在研究流向发达国家的人才群... 在全球化背景下,从新兴国家向发达国家的高技能人才流动浪潮兴起。现有人才跨国流动研究主要集中在目的国,较少关注来源国维度,尤其缺乏从动态视角讨论其对来源国技术演化的影响。本文基于全球专利数据库,旨在研究流向发达国家的人才群体为新兴国家反向引回知识技术、实现技术演化路径突破的过程,并进一步讨论潜在机制。结果发现:①新兴国家的技术演化具有路径依赖特征。流向发达国家的高技能人才有助于新兴国家发展与本国知识基础不相关的技术类型并维持比较优势,实现技术演化的路径突破。②人才流出对新兴国家技术演化路径突破的影响与专利跨国合作、引用有关。相较一般专利,跨国合作或引用专利与本国知识基础的差异更大,是国家技术演化路径突破的潜在机制之一。③人才流出对新兴国家技术演化的影响主要集中于高复杂性、低新颖性的技术类型,而对低复杂性、高新颖性技术的作用不明显。本文补充了现有人才流出与来源国技术演化研究的不足,实证检验跨国人才流动对新兴国家技术追赶的积极作用,为新兴国家人才派出、引进以及创新政策制定提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才流动 技术演化 路径突破 机制研究 新兴国家
原文传递
Collaboration for radical and incremental innovation:The roles of intra-region and intra-group knowledge spillover
14
作者 XU Yan zhu shengjun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CIE CSCD 2024年第11期2193-2211,共19页
Knowledge spillover via collaboration is essential to innovation,with proximity being a vital factor.Nevertheless,little consensus has been achieved on which form of proximity is more critical for innovation.Instead o... Knowledge spillover via collaboration is essential to innovation,with proximity being a vital factor.Nevertheless,little consensus has been achieved on which form of proximity is more critical for innovation.Instead of reaching a definitive conclusion,we highlight the potential of addressing the argument through the lens of innovation heterogeneity.This work thus contributes to current literature by integrating two forms of innovation,radical and incremental,into the discourse of geographical and organizational proximity in knowledge spillover via collaboration.Utilizing a dataset of patents from China’s listed firms between 2001 and 2017,we first categorize radical and incremental innovation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knowledge combination,encompassing the familiarity of combined knowledge and maturity of combination ways.We further investigate the heterogenous effects of intra-region and intra-group knowledge spillovers,linked to geographical and organizational proximity in collaboration,on radical and incremental innovation.Empirical findings demonstrate that innovation relies on knowledge spillover both within groups and within regions.Moreover,intra-region spillover is essential for fostering radical innovation,while intra-group spillover only facilitates incremental innovation.Our findings provide both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implications,suggesting that multilocational enterprises should enhance their collaborator selection to leverage diverse knowledge spillovers,thereby fostering radical and incremental innovation in distinct way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LLABORATION PROXIMITY intra-region spillover intra-group spillover radical innovation incremental innovation
原文传递
鼻胆管口鼻转换及固定新方法的设计与临床应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高秀珍 尤永梅 +6 位作者 韩丽君 马丽莉 张诚 倪燕丽 刘伟 朱胜军 杨玲玲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CSCD 2023年第12期1010-1014,共5页
为评价一套鼻胆管口鼻转换及固定的新方法——短鼻胆管导丝引出及单反α固定法的临床应用价值,选择2022年1—8月在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拟行经内镜鼻胆管引流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短鼻胆管导丝引出及单反α固定... 为评价一套鼻胆管口鼻转换及固定的新方法——短鼻胆管导丝引出及单反α固定法的临床应用价值,选择2022年1—8月在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拟行经内镜鼻胆管引流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短鼻胆管导丝引出及单反α固定法组(观察组,n=145)和导丝套取及反a固定法组(对照组,n=71),观察两组操作时间、一次操作成功率、不良事件、舒适度、满意度等指标差异。结果显示观察组操作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102(91,117)s比136(127,145)s,Z=-9.639,P<0.001];观察组鼻胆管口鼻转中一次操作成功率高于对照组[88.28%(128/145)比67.61%(48/71),χ^(2)=13.496],鼻咽部刺激评分[1(1,2)分比2(1,2)分,Z=-4.457]和不良事件发生率[4.14%(6/145)比15.49%(11/71),χ^(2)=8.475]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留置鼻胆管期间胆汁引流量[(179.45±81.54)mL比(142.89±55.69)mL,t=3.407]及护理满意度评分[(7.72±0.99)分比(6.06±1.07)分,t=11.337]高于对照组,舒适度评分[(3.00±1.01)分比(4.83±0.99)分,t=-12.642]及不良事件发生率[3.45%(5/145)比14.08%(10/71),χ^(2)=8.344]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拔除鼻胆管的操作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00±1.14)s比(11.93±1.36)s,t=-16.616,P<0.001]。由此可见,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后采取短鼻胆管导丝引出及单反α固定法进行鼻胆管口鼻转换及固定具有操作简单、刺激反应小、不良事件发生率低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流 内镜室管理 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 鼻胆管 口鼻转换 导丝
原文传递
生命周期,知识多样性与区域技术创新——以中国可再生能源技术为例 被引量:4
16
作者 徐䶮 金泽润 +1 位作者 朱晟君 杨博飞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070-2088,共19页
基于2003—2017年中国285个地级城市专利数据,本文以可再生能源技术为例,研究区域知识多样性的技术创新效应。利用技术知识空间中的激进性指标划分得到不同技术生命周期阶段,重点检验随着技术生命周期发展,区域知识多样性对可再生能源... 基于2003—2017年中国285个地级城市专利数据,本文以可再生能源技术为例,研究区域知识多样性的技术创新效应。利用技术知识空间中的激进性指标划分得到不同技术生命周期阶段,重点检验随着技术生命周期发展,区域知识多样性对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效应的演变规律,及其在不同规模城市中的差异。研究发现:①区域知识相关多样性总体上更有利于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发展,而不相关多样性具有抑制效应。②相关与不相关多样性的效应存在技术生命周期异质性:处于初生阶段的技术更受益于不相关多样性带来的差异化知识,从而促进突破性技术变革的发生;处于成长和成熟阶段的技术更需要相关多样性带来的高关联性知识以提高创新效率,保证创新成果产出。③区域知识不相关多样性对初生阶段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在大城市中更明显,而相关多样性对成长及成熟阶段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仅存在于小城市中。本文从技术生命周期异质性和创新活动所处城市的规模异质性角度出发,为经济地理学对知识相关多样性和不相关多样性的技术创新效应的争议提供了解释框架。同时,本文也提出了一定的政策建议:国家应制定契合不同阶段技术特征的差异化宏观创新政策,并推动区域间技术分工与良性竞合,完善国家层面全生命周期技术创新分工体系;地方政府应充分结合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现状,通过培育适度多元化特征的产业体系,发展契合本地创新禀赋基础的技术环节,充分发挥区域创新比较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多样性 技术创新 技术生命周期 可再生能源技术 城市规模
原文传递
Na_(2)SO_(4)电解制备NaOH捕集CO_(2)
17
作者 王博葳 郑明朕 +5 位作者 王乐萌 付东 王珊 朱生俊 赵昆 张盼 《化工进展》 EI CAS 2024年第S01期604-614,共11页
化学吸收法作为当前烟气碳捕集的重要手段已经广泛应用于各项示范工程中,其中钠碱法相较于当前主流吸收法具有低挥发、低毒性、低成本的优点。为了应对烟气中的酸性气体CO_(2)以及干法脱硫脱除SO_(2)后的含Na_(2)SO_(4)废水,利用双极膜... 化学吸收法作为当前烟气碳捕集的重要手段已经广泛应用于各项示范工程中,其中钠碱法相较于当前主流吸收法具有低挥发、低毒性、低成本的优点。为了应对烟气中的酸性气体CO_(2)以及干法脱硫脱除SO_(2)后的含Na_(2)SO_(4)废水,利用双极膜电渗析法将电解Na_(2)SO_(4)与NaOH捕集CO_(2)相结合,对不同条件下的电解效率和NaOH产率进行了分析,探究了在吸收平衡实验和喷淋塔中NaOH捕集CO_(2)的效果,并比较了不同条件下的NaHCO_(3)结晶量。结果表明,双极膜电渗析可以使Na_(2)SO_(4)有效电解为NaOH。CO_(2)吸收平衡实验表明电解产物NaOH相对于Na2CO_(3)具有更高的CO_(2)吸收量和吸收速率,且乙醇胺(MEA)能进一步加强NaOH对CO_(2)的吸收效果。当温度为50℃和液气比为167时,喷淋塔中CO_(2)捕集效果最佳,吸收量达到CO_(2)理论吸收值的98.67%,可获取结晶细小的棒状NaHCO_(3)粉末,最大的结晶量可达22.447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渗析 二氧化碳捕集 吸收 结晶 喷淋塔
下载PDF
多维邻近性对区域创新合作网络形成的影响——基于江浙沪医学科研机构的实证 被引量:13
18
作者 曹湛 朱晟君 +1 位作者 戴靓 彭震伟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2531-2547,共17页
本文以Web of Science数据库的合著论文信息为基础构建江浙沪区域医学科研机构合作网络,采用计量分析与半结构化访谈相结合的方式从宏观和微观层面考察多维邻近性(地理邻近性、制度邻近性、社会邻近性、认知邻近性和文化邻近性)对该区... 本文以Web of Science数据库的合著论文信息为基础构建江浙沪区域医学科研机构合作网络,采用计量分析与半结构化访谈相结合的方式从宏观和微观层面考察多维邻近性(地理邻近性、制度邻近性、社会邻近性、认知邻近性和文化邻近性)对该区域医学领域创新合作网络形成的影响,并进一步讨论了地理邻近性和非地理邻近性之间的交互效应(替代效应或互补效应)。综合定量与定性分析结果,研究发现:①地理邻近性、制度邻近性、社会邻近性和认知邻近性对该区域医学创新合作网络的形成有促进作用,而文化邻近性的作用不显著;②地理邻近性与制度邻近性之间存在替代效应;③地理邻近性与社会邻近性、认知邻近性之间均存在互补效应;④地理邻近性与文化邻近性之间不存在显著的交互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维邻近性 区域创新合作网络 医药科学 半结构化访谈 江浙沪区域
原文传递
经济全球化变革下的世界经济地理与中国角色 被引量:25
19
作者 朱晟君 杨博飞 刘逸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15-330,共16页
经济全球化浪潮下的世界经济地理格局和中国角色演变一直以来都是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然而当前学界偏重从国家经济模式和国际贸易角度来解释这种格局的变化,而较为缺乏基于生产组织视角的经济地理解释。因此,本文从经济地理视角出发,... 经济全球化浪潮下的世界经济地理格局和中国角色演变一直以来都是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然而当前学界偏重从国家经济模式和国际贸易角度来解释这种格局的变化,而较为缺乏基于生产组织视角的经济地理解释。因此,本文从经济地理视角出发,解析经济全球化浪潮下世界经济地理格局变动与中国角色的演变。本文揭示了在三次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世界经济地理格局从"核心—边缘"到"链式重构"再到"网络不均衡"的演变过程,以及经济全球化的驱动力如何从"贸易全球化"转变为"生产全球化",继而朝"多元全球化"演进。本文还论述了中国如何通过战略耦合模式的动态调整实现从经济全球化的参与者到变革者的转变。本文认为这种角色转变,改变了西方发达经济体对后发经济体的预设发展路径,以及经典的产业梯度转移理论所预测的空间秩序,为全球化格局的变动带来新的重构动力与可能。最后,本文结合此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全球爆发带来的影响对未来经济全球化发展存在的可能路径进行分析,并从经济地理学视角为中国未来经济全球化发展道路选择提供了参考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全球化 世界经济地理 中国模式 全球生产网络 战略耦合
原文传递
外资企业出口溢出与内资企业的出口市场开拓 被引量:16
20
作者 朱晟君 胡绪千 贺灿飞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391-1405,共15页
改革开放以来,外资企业对于中国经济增长和本土企业成长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使用中国海关统计的2001-2011年间企业层面的出口信息,构建城市—产品—出口目的地尺度的平衡面板数据,通过条件逻辑模型方法,探究中国外资企业出口对内资企业... 改革开放以来,外资企业对于中国经济增长和本土企业成长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使用中国海关统计的2001-2011年间企业层面的出口信息,构建城市—产品—出口目的地尺度的平衡面板数据,通过条件逻辑模型方法,探究中国外资企业出口对内资企业出口决策的溢出效应。实证结果显示:外资企业出口活动对内资企业出口决策存在显著的正向溢出效应。此外还考虑了出口目的地和出口地区的异质性,并发现当出口目的地与中国存在较大的经济、地理、政治或制度距离时,外资企业对内资企业的出口溢出效应更显著;中国中西部城市的外资企业出口溢出效应比东部城市更为突出。检验结果表明外资企业出口活动在内资企业开拓国外新市场的过程中能够发挥重要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资企业 内资企业 出口溢出效应 距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