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洋沉积物中挥发性脂肪酸的测定方法优化及在胶州湾海域的应用
1
作者 岳书香 庄光超 +1 位作者 赵敏 杨桂朋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8-105,共8页
本文优化了一种简便且实用的方法测定沉积物孔隙水中的VFAs,使用2-硝基苯肼将水样中VFAs衍生化,并利用配备紫外检测器的液相色谱在400 nm处进行检测分析。对标准曲线的线性和乙酸盐的空白进行了合理优化,标准曲线线性相关系数均高于0.9... 本文优化了一种简便且实用的方法测定沉积物孔隙水中的VFAs,使用2-硝基苯肼将水样中VFAs衍生化,并利用配备紫外检测器的液相色谱在400 nm处进行检测分析。对标准曲线的线性和乙酸盐的空白进行了合理优化,标准曲线线性相关系数均高于0.999,乙酸盐的检出限由5μmol/L降低至0.5μmol/L。乳酸盐、甲酸盐和丙酸盐的检出限分别为0.2、0.3和0.3μmol/L。该方法检出限较低,精密度较高,已成功应用于胶州湾的孔隙水样品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脂肪酸 乙酸盐 衍生化 液相色谱法 沉积物孔隙水 胶州湾
下载PDF
全新世以来南黄海中部泥质区沉积物的源汇过程及其控制因素
2
作者 谷玉 常鑫 +3 位作者 孔凡兴 兰凯 庄光超 刘喜停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0-150,共11页
南黄海中部泥质区沉积了大量来自邻近河流的陆源沉积物,是研究沉积物物源的良好区域,但其沉积物的输运过程和控制因素尚不明确。本文利用南黄海中部泥质区岩芯YSCW-1中沉积物的粒度和元素组成特征,查明自全新世以来研究区沉积物的源汇... 南黄海中部泥质区沉积了大量来自邻近河流的陆源沉积物,是研究沉积物物源的良好区域,但其沉积物的输运过程和控制因素尚不明确。本文利用南黄海中部泥质区岩芯YSCW-1中沉积物的粒度和元素组成特征,查明自全新世以来研究区沉积物的源汇过程及其控制因素。基于^(14)C放射年龄,YSCW-1岩芯沉积物为9.3 ka以来的沉积,泥质沉积中心形成于约6.5 ka。粒度组成表明研究区沉积物主要由砂、粉砂和黏土组成。基于地球化学相关指标,研究区沉积物来源受到黄河和长江的影响。6.7 ka以前,黄河沉积物占据主导地位;6.7 ka之后长江对南黄海中部泥质区的贡献量增加,可能与黄海现代环流体系的形成有关,海洋锋面限制了黄河以及朝鲜河流沉积物向南黄海中部泥质区的输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度 元素地球化学 物源 南黄海中部泥质区
下载PDF
Organic Carbon Deposition on the Inner Shelf of the East China Sea Constrained by Sea Level and Climatic Changes Since the Last Deglaciation
3
作者 ZHANG Mingyu LIU Xiting +7 位作者 XU Fangjian LI Anchun GU Yu CHANG Xin zhuang guangchao ZHANG Kaidi BI Naishuang WANG Houjie 《Journal of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SCIE CAS CSCD 2023年第5期1300-1312,共13页
The East China Sea(ECS),which is located in the transitional zone between land and ocean,is the main site for the burial of sedimentary organic carbon.Despite good constraints of the modern source to the sinking proce... The East China Sea(ECS),which is located in the transitional zone between land and ocean,is the main site for the burial of sedimentary organic carbon.Despite good constraints of the modern source to the sinking process of organic carbon,its fate in response to changes in climate and sea level since the last deglaciation remains poorly understood.We aim to fill this gap by presenting a high-resolution sedimentary record of core EC2005 to derive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evolution of the depositional environment and its control on the organic deposition since 17.3 kyr.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sedimentary organic carbon was deposited in a terrestrial environment before the seawater reached the study area around 13.1 kyr.This significant transition from a terrestrial environment to a marine environment is reflected by the decrease in TOC/TN and TOC/TS ratios,which is attributed to deglacial sea level rise.The sea level continued to rise until it reached its highstand at approximately 7.3 kyr when the mud depocenter was developed.Our results further indicate that the deposition of the sedimentary organic carbon could respond quickly to abrupt cold events,including the Heinrich stadial 1 and the Younger Dryas during the last deglaciation,as well as‘Bond events'during the Holocene.We propose that the rapid response of the organic deposition to those cold events in the northern hemisphere is linked to the East Asian winter monsoon.These new findings demonstrate that organic carbon deposition and burial on the inner shelf could effectively document sea level and climatic chang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rganic carbon East China Sea mud sediments sea level changes environmental evolution
下载PDF
海洋环境中乙烷和丙烷的分布及生物转化
4
作者 袁媛 庄光超 +3 位作者 毛士海 刘佳睿 刘喜停 杨桂朋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70-381,共12页
海洋沉积物中蕴含着大量以甲烷(CH_(4))、乙烷(C_(2)H_(6))和丙烷(C_(3)H_(8))为主要成分的烷烃化合物,与甲烷类似,乙烷与丙烷也是重要的温室气体。水合物分解和油气渗漏会释放这些烷烃化合物到海水及大气中,对海洋生态环境及全球气候... 海洋沉积物中蕴含着大量以甲烷(CH_(4))、乙烷(C_(2)H_(6))和丙烷(C_(3)H_(8))为主要成分的烷烃化合物,与甲烷类似,乙烷与丙烷也是重要的温室气体。水合物分解和油气渗漏会释放这些烷烃化合物到海水及大气中,对海洋生态环境及全球气候产生重要影响。海洋环境中的微生物对烷烃的氧化作用有效降低了海洋烷烃气体的排放通量。系统综述了海洋环境中乙烷和丙烷的分布及生物转化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归纳出以下认识:①海水中乙烷与丙烷的分布特征明显,主要受到水文、化学及生物等环境参数的影响;②海洋环境中乙烷与丙烷的生物来源主要有海水中浮游植物生产释放和沉积物中厌氧微生物生成,产甲烷菌可以利用多种底物生成乙烷与丙烷;③乙烷和丙烷的好氧氧化主要由烷烃氧化菌完成,并且该过程中伴随一定程度的碳氢同位素分馏;④沉积物中乙烷与丙烷的厌氧氧化通常与硫酸盐还原耦合,目前已对参与氧化乙烷与丙烷的硫酸盐还原菌及厌氧氧化机制有了初步认识。总结和回顾了海洋环境中乙烷和丙烷的来源、分布及微生物代谢过程,可为未来深入理解碳氢化合物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烷 丙烷 微生物 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海洋沉积物
原文传递
南海Formosa冷泉区沉积物微生物多样性与分布规律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孙瑜 牛明杨 +2 位作者 刘俏 庄光超 王风平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001-2020,共20页
【目的】当前对全球冷泉生态系统微生物生态学研究显示,冷泉生态系统中主要微生物类群为参与甲烷代谢的微生物,它们的分布差异与所处冷泉区生物地球化学环境密切相关。但在冷泉区内也存在环境因子截然不同的生境,尚缺乏比较冷泉区内小... 【目的】当前对全球冷泉生态系统微生物生态学研究显示,冷泉生态系统中主要微生物类群为参与甲烷代谢的微生物,它们的分布差异与所处冷泉区生物地球化学环境密切相关。但在冷泉区内也存在环境因子截然不同的生境,尚缺乏比较冷泉区内小尺度生境间微生物多样性和分布规律的研究。本研究旨在分析南海Formosa冷泉区内不同生境间微生物多样性差异,完善和理解不同环境因子对冷泉内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方法】对采集自南海Formosa冷泉区不同生境(黑色菌席区、白色菌席区和碳酸盐岩区)沉积物样本中古菌和细菌16S rRNA基因进行测序,结合环境因子,比较微生物多样性差异,分析环境因子对微生物分布的影响。【结果】发现在Formosa冷泉内的不同生境中,甲烷厌氧氧化古菌(anaerobic methanotrophic archaea,ANME)是主要古菌类群,占古菌总体相对丰度超过70%;在菌席区ANME-1b和ANME-2a/b是主要ANME亚群,碳酸盐岩区则是ANME-1b。硫酸盐还原菌(sulfate-reducing bacteria,SRB)和硫氧化菌(sulfur-oxidizing bacteria,SOB)是冷泉各生境内细菌的最主要类群,二者均占细菌总体相对丰度的20%以上,其中Desulfosarcinaceae占SRB的50%以上,Sulfurovaceae和Sulfurimonadaceae共占SOB的90%以上;其他占细菌类群超过10%的还有Gammaproteobacteria和Chloroflexi。通过对甲烷代谢保守功能基因mcrA(methyl coenzyme-M reductase alpha subunit)、硫酸盐还原保守基因dsrA(dissimilatory sulfite reductase alpha subunit)的定量PCR结果发现mcr A基因拷贝数为109–1010 copies/g(湿重),dsrA基因拷贝数为108–109 copies/g(湿重),均高于非冷泉对照区沉积物1–2个数量级。群落分析结果显示冷泉区不同生境间的群落结构存在显著差异,且多因素分析的结果显示不同生境中微生物多样性和分布与甲烷、硫化氢、硫酸盐以及溶解性无机碳(dissolved inorganic carbon,DIC)浓度显著相关。【结论】本研究通过对冷泉区内菌席区和碳酸盐岩区异质性生境的微生物多样性进行分析,发现主要的微生物类群均为参与甲烷(厌氧甲烷氧化)和硫(硫酸盐还原、硫氧化)代谢的微生物,但不同生境中微生物多样性和分布差异明显,主要受控于甲烷、硫酸盐、硫化氢和DIC等环境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泉 沉积物 生境差异 微生物多样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