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udy on incisional implantation of tumor cells by carbon dioxide pneumoperitoneum in gastric cancer of a murine model 被引量:2
1
作者 Wang H Zheng MH +8 位作者 Zhang HB zhu j He jR Lu AG ji YB Zhang Mj jiang Y Yu BM Li HW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1999年第6期544-546,共3页
关键词 STOMACH NEOPLASMS COLONIC NEOPLASMS cell movement carbon dioxide PNEUMOPERITONEUM murine model
下载PDF
WONCA研究论文摘要汇编——以病人为中心医疗之家对病人对联邦政府资助卫生服务中心服务质量认知的影响
2
作者 Lebrun-Harris LA Shi L +1 位作者 zhu j 周淑新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856-856,共1页
目的评估以病人为中心医疗之家(PCMH)的病人对联邦政府资助卫生服务中心的评定和总体服务质量的认知。方法研究数据来源于2009年保健中心病人调查(n=4 562),该调查包括接受面谈的病人和医疗中心具有代表性的就诊病人。调查内容包括病人... 目的评估以病人为中心医疗之家(PCMH)的病人对联邦政府资助卫生服务中心的评定和总体服务质量的认知。方法研究数据来源于2009年保健中心病人调查(n=4 562),该调查包括接受面谈的病人和医疗中心具有代表性的就诊病人。调查内容包括病人对联邦政府资助卫生服务中心总体服务质量的认知、对临床医生健康教育/医疗质量的认知及将朋友和亲戚介绍到医疗中心就诊的可能性。PCMH的特点包括:(1)选择在医疗中心就诊;(2)就诊期间接受治疗;(3)保健医生进行以病人为中心的沟通;(4)与支持团队进行以病人为中心的沟通;(5)慢性病患者自我管理支持;(6)对行为风险的自我管理支持;(7)综合预防保健。采用双变量分析和逻辑回归法检验病人对PCMH特点的认知及病人所报告的医疗质量。结果 84%的病人报告称总体服务质量极佳/非常好,81%的病人报告称临床医生的医疗质量极佳/非常好,84%的病人愿意介绍朋友和亲戚到医疗中心就诊。这3项调查结果表明以病人为中心的沟通与病人所报告的优质医疗相关。结论 80%的病人认为联邦政府资助卫生服务中心做到了优质服务,与PCMH采用以病人为中心的沟通方式和治疗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生服务中心 病人为中心 医疗中心 服务质量 政府资助 WONCA 认知 对联
下载PDF
头颈癌细胞中的质子与光子辐射诱导的细胞死亡 被引量:2
3
作者 Wang L Han S +1 位作者 zhu j 赵泽亮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9年第1期76-76,共1页
背景:光子(X射线)放射治疗(XRT)通过DNA损伤杀死细胞,然而,质子放射治疗(PRT)如何导致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NSCC)中的细胞死亡尚不清楚。本文研究了XRT与PRT后HNSCC细胞死亡的机制。
关键词 头颈部鳞状细胞癌 质子放射治疗 细胞死亡 辐射诱导 光子 癌细胞 DNA损伤 HNSCC
原文传递
倒数第三次冰期冰量和太阳辐射对中国东部水文气候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王权 袁莎悦 +10 位作者 梁怡佳 赵侃 邵庆丰 张振球 朱军吉 孔兴功 汪永进 蓝江湖 程海 夏程尉 李毅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2-81,共10页
由于缺乏可靠的降水记录,东亚季风区轨道尺度降水变化仍存在争议.本研究提供了中国东部葫芦洞一支230Th定年石笋的多指标(δ18O、δ13C、Sr/Ca和Mg/Ca)记录.该记录重建了340~261kyr BP区域水文气候历史,大致覆盖了倒数第三次冰期.δ18O... 由于缺乏可靠的降水记录,东亚季风区轨道尺度降水变化仍存在争议.本研究提供了中国东部葫芦洞一支230Th定年石笋的多指标(δ18O、δ13C、Sr/Ca和Mg/Ca)记录.该记录重建了340~261kyr BP区域水文气候历史,大致覆盖了倒数第三次冰期.δ18O记录主要受控于岁差周期,表明东亚夏季风在轨道尺度上响应于北半球夏季太阳辐射变化.δ13C、Sr/Ca和Mg/Ca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表明它们受共同的影响因子控制,即局地水文变化.因此它们的第一主成分可以作为反映区域降水变化的代用指标.这一综合记录与黄土高原降水记录具有显著的相似性,即在倒数第三冰期季风降水逐渐减少,与全球冰量的变化趋势一致.叠加在此长期趋势上,三个湿润时期响应于高太阳辐射,表明东亚夏季风降水受全球冰量和北半球夏季太阳辐射的综合影响.冰盖扩张和太阳辐射降低导致经向温度梯度提高和西风带的南移,从而缩短了梅雨和夏季降雨持续时间.降水重建与石笋δ18O记录的差异表明,后者主要反映与季风环流相联系的东亚夏季风总体强度,但不直接反映洞穴地点的降水量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葫芦洞 石笋记录 倒数第三次冰期 东亚夏季风降水
原文传递
海沟系统研究的进展与前沿 被引量:7
5
作者 李三忠 索艳慧 +6 位作者 朱俊江 戴黎明 张瑞昕 刘欣颖 乔璐璐 刘吉文 张晓华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874-1892,共19页
海沟是地球物质与能量激烈交换地带,是深浅部地质过程的耦合地带,在地球系统科学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海沟系统是以海沟为核心的多个圈层相互作用的整体,是多学科融合创新的阵地.海沟地貌形态是深部动力系统和浅部地表系统相互作用的重... 海沟是地球物质与能量激烈交换地带,是深浅部地质过程的耦合地带,在地球系统科学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海沟系统是以海沟为核心的多个圈层相互作用的整体,是多学科融合创新的阵地.海沟地貌形态是深部动力系统和浅部地表系统相互作用的重要界面,其动力学演化及机制一直是地球科学系统的基础科学问题之一,它涵盖了地球表层至深部壳-幔间跨圈层、跨相态、跨时空等一系列的耦合过程,是地球系统不同圈层间能量交换和物质输送、循环作用的产物.同时,海沟系统动力学演化不仅对物理海洋、海洋生物、海洋化学及海洋地质等过程起着支撑作用,而且对全球的物质能量输送和沉积物-水-元素循环过程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也是导致成矿-成藏-成灾系统变迁的主要过程之一.因此,海沟系统的调查研究是解决"地表沉积动力过程与深部壳幔动力机制协同耦合作用及其资源-环境的长期效应"等重大前沿科学问题的关键.文章着重综述了近10年来海沟系统研究新进展,特别介绍了全球变化下深渊表层沉积源-渠-汇机制和元素迁移-循环机制、决定生命起源的超临界碳-氮耦合循环机制、促进生命进化的烷烃降解通路的微生物异养代谢新机制等新成果,也论述了海沟系统的热液成矿效应、冷泉水合物成藏效应、大地震成灾效应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这些新成就突出体现了生命科学与地球科学交叉的广阔新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沟系统 流固耦合 海陆耦合 深浅耦合 俯冲
原文传递
渤海湾盆地晚中生代构造地层划分及对比:对燕山运动的启示 被引量:12
6
作者 朱吉昌 冯有良 +8 位作者 孟庆任 吴丰成 李浩 刘海涛 张飞鹏 王天宇 武国利 邹才能 朱日祥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8-49,共22页
通过对渤海湾盆地中生代地层同位素年代学研究、地震资料解释和测井、录井资料分析,将渤海湾盆地中生代地层划分为下-中三叠统、下-中侏罗统、上侏罗统、下白垩统、上白垩统等五个构造层.通过碎屑锆石的分析,渤海湾盆地碎屑岩记录了两... 通过对渤海湾盆地中生代地层同位素年代学研究、地震资料解释和测井、录井资料分析,将渤海湾盆地中生代地层划分为下-中三叠统、下-中侏罗统、上侏罗统、下白垩统、上白垩统等五个构造层.通过碎屑锆石的分析,渤海湾盆地碎屑岩记录了两期侏罗纪的岩浆活动,分别为180~175Ma、160~152Ma,可分别与燕山地区南大岭组和髫髻山组对应.但是,由于在渤海湾盆地没有直接发现侏罗纪火山岩,推测这两期活动可能主要集中在华北克拉通周缘而不是内部.通过火山岩和火山碎屑岩锆石的分析,渤海湾盆地早白垩世的岩浆活动主要有两期,分别为120~125Ma、110~100Ma,可以和华北克拉通东部岩浆活动对应.这些锆石年龄唯独缺乏了在华北克拉通北缘极其常见的土城子后期和张家口期火山活动,这可能与渤海湾盆地在晚侏罗世后期抬升有关.通过对比渤海湾盆地与燕山构造带中东段造山带中生代盆地构造和沉积地层发育过程,发现两者总体可以对比,但是也存在明显的差异.燕山构造带中东段缺少早-中三叠世的地层,渤海湾盆地缺失晚侏罗世晚期-早白垩世早期的地层.结合燕山构造带中东段晚中生代沉积构造相关研究成果,本文认为渤海湾盆地及其周缘燕山运动A幕表现微弱,而燕山运动B幕对渤海湾盆地及其周缘均产生了强烈的影响.目前的资料表明其表现方式存在差异,渤海湾盆地表现为垂直隆升,华北克拉通北缘表现为水平挤压隆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山运动 晚中生代 燕山构造带中东段 渤海湾盆地 构造地层划分
原文传递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acute ischemic syndrome in China 被引量:3
7
作者 Tan HQ +3 位作者 Liang Y zhu j Liu LS Cronin L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02年第8期1123-1126,共4页
OBJECTIVE: To analyse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therapies of patients with acute ischemic syndrome in China.  METHODS: This study is part of the international multicentre registry for acute ischemic syndrome. Since Apr... OBJECTIVE: To analyse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therapies of patients with acute ischemic syndrome in China.  METHODS: This study is part of the international multicentre registry for acute ischemic syndrome. Since April 1999, the data of patients admitted to designated hospitals with acute ischemic cardiac chest pain were collected by filling in Case Report Forms offered by the Canadian Cardiovascular Collaboration. The main clinica l characteristics and in hospital events of the patients were recorded.  RESULTS: Fifteen hundred and nine cases of acute ischemic syndrome from 34 hospitals nationwide were enrolled in the registry (including unstable angina and non Q-wave myocardial infarction).The mean age of the patients was 62.3. Male dominance (62.2%) was noted. The percentages of patients with chest pain at presentation and abnormal ECG were 47.8% and 89.5%, respectively. The most common clinical diagnosis on admission was unstable angina, accounting for 91.3% of the patients and non Q-wave myocardial infarction (MI), accounting for the other 8.7%. During hospitalization, the following interventions were given: thrombolytic therapy in 50 cases (3.3%), coronary angiography in 528 cases (35.0%), 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angioplasty (PTCA) in 253 cases (16.8%) and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 surgery (CABG) in 62 cases (4.1%). Nitrate (oral or patch ) and anti-platelet therapy were used in 1460 cases (96.8%) and 1441 cases (95.5%), respectively. The incidence of in hospital major events was 18.8%, in cluding 18 deaths (1.2%), with the most common causes being severe arrhythmias and sudden death.  CONCLUSIONS: Patients with acute ischemic syndrome in China have mostly been diagnosed as cases of unstable angina. A relatively high PTCA rate but low CABG rate was noted in China. The most common cause of in hospital death is severe arrhythmias or sudden deat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DULT Aged Angioplasty Transluminal Percutaneous Coronary China Coronary Angiography Coronary Artery Bypass FEMALE Humans Male Middle Aged Myocardial Ischemia Research Support Non-U.S. Gov't
原文传递
学龄前支气管哮喘儿童气道壁重塑和嗜酸粒细胞炎症的早期发现
8
作者 Saglani S Payne DN +2 位作者 zhu j 金建敏 孙永昌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55-355,共1页
背景和目的: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的病理特征最初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还不清楚。有研究者发现,嗜酸粒细胞气道炎症和上皮网状基底膜(RBM)增厚,在有喘息症状的婴儿(中位数年龄12个月)中并不存在。本研究为了验证上述病理特... 背景和目的: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的病理特征最初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还不清楚。有研究者发现,嗜酸粒细胞气道炎症和上皮网状基底膜(RBM)增厚,在有喘息症状的婴儿(中位数年龄12个月)中并不存在。本研究为了验证上述病理特征是否存在于有严重反复喘息症状的学龄前儿童,对学龄前哮喘儿童和同龄对照组的支气管内膜活检标本的RBM厚度和炎症进行了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哮喘儿童 嗜酸粒细胞炎症 学龄前儿童 气道壁 早期 病理特征 支气管内膜 气道炎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