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洲猪瘟病毒多重PMA-q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1
作者 卓玛 钱炳旭 +2 位作者 吴晓东 戴建君 薛峰 《畜牧与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3-101,共9页
本研究利用叠氮溴化丙锭(PMA)与多重荧光定量PCR(qPCR)技术相结合,建立了一种可以实现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感染性与非感染性(活/死病毒)鉴别的检测方法。通过对ASFV p72、CD2v、MGF110-14L基因保守序列设计特... 本研究利用叠氮溴化丙锭(PMA)与多重荧光定量PCR(qPCR)技术相结合,建立了一种可以实现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感染性与非感染性(活/死病毒)鉴别的检测方法。通过对ASFV p72、CD2v、MGF110-14L基因保守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及探针,建立p72、CD2v、MGF110-14L基因的多重qPCR检测方法。结果显示,本研究建立的多重qPCR检测方法具有较强特异性,与其他常见猪病毒性原无交叉反应;同时,该方法具有较高灵敏度,p72、CD2v、MGF110-14L基因的重组质粒标准品最低检出限均为102copies/μL。为弥补qPCR技术不能有效区分样品中活/死病毒的缺陷,本研究将构建的多重qPCR与PMA技术相结合。当加入PMA终浓度为10μg/mL、暗孵育10 min、光照强度40 W、光照15 min时,PMA能够抑制灭活病毒基因的扩增且对活病毒基因的扩增无影响;对比普通qPCR与多重PMA-qPCR的灵敏度可知,两者的灵敏度均为102copies/μL;将多重PMA-qPCR方法用于23份实际样品检测,结果显示,检测活病毒的准确率为100%,说明该方法能有效区分临床样品中具有感染性的ASF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洲猪瘟病毒 多重PMA-qPCR 基因缺失株 感染性病毒
下载PDF
Earth Summit Mission 2022:Scientific Expedition and Research on Mt.Qomolangma Helps Reveal the Synergy between Westerly Winds and Monsoon and the Resulting Climatic and Environmental Effects
2
作者 Yaoming ma Weiqiang ma +22 位作者 Huaguang DAI Lei ZHANG Fanglin SUN Jinqiang ZHANG Nan YAO Jianan HE Zhixuan BAI Yuejian XUAN Yunshuai ZHANG Yuan YUAN Chenyi YANG Weijun SUN Ping ZHAO Minghu DING Kongju ZHU Jie HU Bian Bazhuga Bai Juepingcuo zhuo ma Ren Qingnima Suo Langwangdui Yang Zong Haikun WEN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23年第2期187-193,共7页
“Earth summit mission 2022”is one of the landmark scientific research activities of the Second Tibetan Plateau Scientific Expedition and Research(STEP).This scientific expedition firstly used advanced technology and... “Earth summit mission 2022”is one of the landmark scientific research activities of the Second Tibetan Plateau Scientific Expedition and Research(STEP).This scientific expedition firstly used advanced technology and methods to detect vertical meteorological elements and produce forecasts for mountain climbing.The“Earth summit mission 2022”Qomolangma scientific expedition exceeded an altitude of over 8000 meters for the first time and carried out a comprehensive scientific investigation mission on the summit of Mt.Qomolangma.Among the participants,the westerly–monsoon synergy and influence team stationed in the Mt.Qomolangma region had two tasks:1)detecting the vertical structure of the atmosphere for parameters such as wind,temperature,humidity,and pressure with advanced instruments for high-altitude detection at the Mt.Qomolangma base camp;and 2)observing extreme weather processes to ensure that members of the mountaineering team could successfully reach the top.Through this scientific expedition,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vertical structure and weather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mplex area of Mt.Qomolangma is gain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ARTH ALTITUDE weather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的《藏药方剂宝库》中治疗隆病方剂规律研究
3
作者 边巴次旦 卓玛 +3 位作者 玖西 娘格才让 顿珠 洛桑多吉 《亚太传统医药》 2024年第1期174-178,共5页
目的:数据挖掘《藏药方剂宝库》中治疗隆病的方剂规律。方法:通过《藏药方剂宝库》中收集与整理用于治疗隆病的方剂,使用Excel 2021建立方剂数据库,R Version 4.1.2软件对数据进行频次分析、六味分析、三化味分析、五源分析、十七效能... 目的:数据挖掘《藏药方剂宝库》中治疗隆病的方剂规律。方法:通过《藏药方剂宝库》中收集与整理用于治疗隆病的方剂,使用Excel 2021建立方剂数据库,R Version 4.1.2软件对数据进行频次分析、六味分析、三化味分析、五源分析、十七效能分析、关联规则分析。结果:136首隆病方剂中,共涉及292味藏药。治疗频次最高的前4位为肉豆蔻、丁香、毕菝、阿魏。药味中以甘味和辛味为主,化味中以甘化味和苦化味为主。源中空源和风源最多。效能主要为轻效能、重效能、糙效能、热效能。功效主治隆病、培根病、寒病、热病。关联规则中丁香+肉豆蔻的支持度和频次最高。结论:藏医应用隆病方剂以治疗隆病为主,总结出藏医治疗隆病的用药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挖掘 藏药 隆病(气病) 用药规律
原文传递
淄博市谷子品种生态适应性试验
4
作者 王东峰 巩素霞 +8 位作者 毕海滨 齐贵 高明慧 卓玛 牛国才 杨平 陈昱利 巩法江 王京方 《中国种业》 2024年第4期63-68,共6页
为提高谷子在山东省淄博市跨生态区引种的成功率,以全国不同生态区的25个谷子品种为试验材料,对其8个农艺性状、6个抗性表现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来自华北夏谷区的7个品种在淄博市整体表现较好,在生育期、株高、穗长、穗粗、单穗... 为提高谷子在山东省淄博市跨生态区引种的成功率,以全国不同生态区的25个谷子品种为试验材料,对其8个农艺性状、6个抗性表现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来自华北夏谷区的7个品种在淄博市整体表现较好,在生育期、株高、穗长、穗粗、单穗粒重、出谷率等方面优于大部分东北春谷区和西北春谷区的品种;产量方面,华北夏谷区的品种均高于对照,其中来自西北春谷区的张杂谷16号产量最高,较对照增产16.69%,来自东北春谷区的朝谷58排名第二,较对照增产15.11%,来自华北夏谷区的冀谷39排名第三,较对照增产12.10%。经综合评价,张杂谷16号、朝谷58、冀谷39、豫谷35、中谷2号、冀谷168、济谷22、中谷9号均适宜在淄博市及与其相似的生态区进行推广种植,同时这些品种也可作为亲本材料用于谷子新品种的选育。不同生态区的谷子品种在同一地区、相同耕作条件下其生育期、农艺性状和产量存在差异,跨生态区引种应重点考虑生态区类型、品种的特异性,从而提高引种的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淄博 谷子 引种 生态适应性
下载PDF
藏药浴综合疗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刘文郁 王保 +4 位作者 卓么才旦 卓玛 李扎西才让 王斌 罗辉 《中国医药科学》 2023年第3期171-174,共4页
目的评价藏药浴综合疗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疗效、安全性和经济性。方法采用前瞻性、多中心的临床研究设计,于2019年8月至2021年8月在甘肃省和青海省的4家医院纳入RA住院患者88例,采用藏药浴(五味甘露药浴颗粒)治疗,平均住院天数为(... 目的评价藏药浴综合疗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疗效、安全性和经济性。方法采用前瞻性、多中心的临床研究设计,于2019年8月至2021年8月在甘肃省和青海省的4家医院纳入RA住院患者88例,采用藏药浴(五味甘露药浴颗粒)治疗,平均住院天数为(10.3±4.0)d。采用症状、量表评分和实验室检查指标评价疗效,比较治疗前后的结局指标变化。结果关节压痛数量、关节肿胀数量、晨僵时间、RA临床结局量表评分、类风湿因子较治疗前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沉、C反应蛋白在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不良事件报告;医疗费用为3200~6000元。结论藏药浴治疗有助于缓解RA患者症状、改善功能,并有良好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药浴 类风湿关节炎 五味甘露药浴颗粒 临床研究
下载PDF
HPLC法测定藏药帕栗嘎不同品种及其代用品中马兜铃酸A的含量
6
作者 周则 拉果卓么 +2 位作者 次仁白姆 卓玛 张浩 《西部中医药》 2023年第7期79-81,共3页
目的:测定4种常用藏药帕栗嘎品种(藏马兜铃、Aristolochia sp.、小木通和绣球藤)中马兜铃酸A的含量,明确藏药帕栗嘎不同品种中马兜铃酸A的含量分布情况,为藏药帕栗嘎的临床安全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 目的:测定4种常用藏药帕栗嘎品种(藏马兜铃、Aristolochia sp.、小木通和绣球藤)中马兜铃酸A的含量,明确藏药帕栗嘎不同品种中马兜铃酸A的含量分布情况,为藏药帕栗嘎的临床安全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色谱柱:Thermo ODS HYPERSIL(4.6 mm×200 mm,5μm);流动相:甲醇-1.0%甲酸水溶液(70∶30);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315 nm;柱温:25℃。结果:马兜铃酸A在20~180μg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5.89%,RSD为1.26%;藏药帕栗嘎4个品种中藏马兜铃中马兜铃酸A的含量为3.5818 mg/g,Aristolochia sp.、小木通和绣球藤中未检测出马兜铃酸A。Aristolochia sp.尚无统一命名和草本考证,为本文首次提出。结论:藏马兜铃中马兜铃酸A含量较高,临床应慎用,应由功效相同而不含马兜铃酸A的“Aristolochia sp.”和毛茛科植物川木通代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栗嘎 藏马兜铃 “Aristolochia sp.” 小木通 绣球藤 马兜铃酸A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下载PDF
丹巴绕旦先生及其《藏族传统绘画史》
7
作者 阿贵 卓玛 于素香 《西藏艺术研究》 2023年第3期85-91,共7页
丹巴绕旦先生出生于绘画世家,是原西藏大学艺术学院藏族传统美术专业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毕生致力于西藏美术事业的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及人才培养工作,取得了极大成就。《藏族传统绘画史》是一部系统梳理、介绍西藏美术史的专著,该书... 丹巴绕旦先生出生于绘画世家,是原西藏大学艺术学院藏族传统美术专业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毕生致力于西藏美术事业的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及人才培养工作,取得了极大成就。《藏族传统绘画史》是一部系统梳理、介绍西藏美术史的专著,该书引用大量藏文历史文献,以现代学术方法详细论述了西藏美术的产生、历史分期、流派以及各派代表人物和作品等,是西藏美术史研究方面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著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巴绕旦 西藏 美术史 流派
下载PDF
人工智能背景下青海省非遗传承及智慧数字化建设分析
8
作者 卓玛 侯智祥 任景龙 《南昌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124-129,共6页
青海省有着丰富多彩的文化资源,但学界目前对于青海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和讨论还停留在定性研究阶段,并未取得很好的突破。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智慧数字化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模式,成为当下文化建设的重... 青海省有着丰富多彩的文化资源,但学界目前对于青海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和讨论还停留在定性研究阶段,并未取得很好的突破。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智慧数字化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模式,成为当下文化建设的重要部分。分析人工智能背景下青海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及智慧数字化建设,通过非遗+科技、非遗+互动体验、非遗+示范打造、非遗+保护利用、建设虚拟非遗博物馆等技术,进行青海省非物质遗产传承的路径研究,一方面可以实现青海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创新模式,另一方面也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及智慧数字化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青海省 非物质文化遗产 智慧数字化
下载PDF
基于MODIS的西藏典型湖泊叶绿素a浓度反演
9
作者 陶星宇 柳锦宝 +5 位作者 顿玉多吉 德吉央宗 刘志红 卓玛 肖斌 李玉婷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31-240,共10页
叶绿素a浓度是反映湖泊富营养化状态的一个重要参数。以MODIS L1B数据为基础,结合叶绿素a浓度实测数据,基于经验分析法实现了西藏典型湖泊叶绿素a浓度反演研究,并探索了西藏典型湖泊2019年春、夏、秋季叶绿素a浓度的时空变化特征。首先... 叶绿素a浓度是反映湖泊富营养化状态的一个重要参数。以MODIS L1B数据为基础,结合叶绿素a浓度实测数据,基于经验分析法实现了西藏典型湖泊叶绿素a浓度反演研究,并探索了西藏典型湖泊2019年春、夏、秋季叶绿素a浓度的时空变化特征。首先,利用叶绿素a浓度实测数据和MODIS L1B影像不同波段的反射率值进行组合试验,选择最佳波段组合建立模型;其次,分别选用2015年、2017年叶绿素a浓度实测值和反演值对模型进行对比验证;最后,利用叶绿素a浓度反演模型对西藏典型湖泊2019年春、夏、秋季叶绿素a浓度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空间尺度上,西藏典型湖泊叶绿素a浓度整体上呈现出周围高、中部低的分布特征,且湖岸水体叶绿素a浓度变化较大;在季节尺度上,不同湖泊叶绿素a浓度的季节变化存在较大差异,格仁错和色林错的季节变化幅度较大,纳木错、塔若错和羊卓雍错的季节变化幅度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绿素A MODIS 遥感反演 西藏 高原湖泊
下载PDF
夏大豆鼓粒施氮效应及与粒重的相关性
10
作者 陈昱利 杨平 +5 位作者 徐冉 毕海滨 巩法江 王东峰 卓玛 高明慧 《农学学报》 2023年第12期28-33,共6页
为定量分析夏大豆鼓粒施氮效应及与粒重的相关性,于2020和2021年夏大豆生长季开展施氮田间定点试验,通过系统分析不同施氮水平下夏大豆籽粒百粒重和鼓粒速率随鼓粒天数的变化规律,以及各级鼓粒参数与粒重间的内在联系,明确了夏大豆鼓粒... 为定量分析夏大豆鼓粒施氮效应及与粒重的相关性,于2020和2021年夏大豆生长季开展施氮田间定点试验,通过系统分析不同施氮水平下夏大豆籽粒百粒重和鼓粒速率随鼓粒天数的变化规律,以及各级鼓粒参数与粒重间的内在联系,明确了夏大豆鼓粒施氮效应及与粒重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百粒重随鼓粒天数增加呈“Logistic”曲线的变化趋势,鼓粒速率随鼓粒天数呈“单峰”曲线的变化趋势,过量施氮或氮肥亏缺均会缩短鼓粒持续时间,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平均鼓粒速率。夏大豆粒重与鼓粒持续时间呈显著正相关,与快增期和缓增期的持续时间呈极显著正相关,而鼓粒速率和鼓粒持续时间主要由快增期和缓增期的鼓粒速率和鼓粒持续时间决定。施氮可以增加夏大豆粒重,但过量施氮则会对粒重形成起到抑制作用,延长鼓粒持续时间,特别是鼓粒中后期的持续时间,有利于粒重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大豆 鼓粒 施氮效应 粒重 相关性
下载PDF
西藏自治区藏族人群幽门螺杆菌毒力菌株分型与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刘春涛 苏珈仪 +3 位作者 旦增卓嘎 伊比然恨 卓玛 张澍田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63-468,共6页
目的研究西藏自治区藏族人群中幽门螺杆菌不同毒力菌株的感染情况,以及不同毒力菌株分型与慢性胃炎、肠化生、消化性溃疡等上消化道疾病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9年4月至2020年12月拉萨市人民医院消化科收治的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的性别、... 目的研究西藏自治区藏族人群中幽门螺杆菌不同毒力菌株的感染情况,以及不同毒力菌株分型与慢性胃炎、肠化生、消化性溃疡等上消化道疾病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9年4月至2020年12月拉萨市人民医院消化科收治的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的性别、年龄、职业、血清幽门螺杆菌抗体分型检测和胃镜及病理检查结果。分析不同毒素分型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西藏自治区藏族人群感染的幽门螺杆菌以高毒力的Ⅰ型菌株[细胞毒相关基因A蛋白(cytotoxin associated protein A,CagA)和/或空泡毒素A(vacuolar toxin A,VacA)抗体阳性]为主,占56.8%,Ⅱ型菌株(CagA和VacA抗体均阴性)的比例为43.2%。CagA和VacA抗体阳性人群与CagA和VacA抗体阴性人群在慢性非萎缩性胃炎(49.7%vs 44.2%)、萎缩性胃炎和肠化生(17.1%vs 22.9%)、消化性溃疡(33.2%vs 32.9%)等上消化道疾病的患病率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年龄进行分组,40岁以上患者的慢性萎缩性胃炎和肠化生患病率更高(62%vs 44%,P=0.002);而小于40岁的患者消化性溃疡的患病率更高(40%vs 25%,P<0.001)。根据职业进行分组,非农牧民消化性溃疡的患病率高于农牧民(39%vs 30%,χ^(2)=5.342,P=0.027);而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萎缩性胃炎和肠化生的患病率在不同职业人群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藏自治区藏族人群感染的幽门螺杆菌以高毒力的Ⅰ型菌株为主,但不同毒力菌株感染患者在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萎缩性胃炎和肠化生、消化性溃疡等上消化道疾病的患病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中,随着年龄增长,慢性萎缩性胃炎和肠化生患病率升高,而年轻人群及非农牧民人群消化性溃疡患病率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抗体分型 萎缩性胃炎 肠化生 消化性溃疡
下载PDF
分级诊疗管理信息系统基本功能的设计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冯昌琪 陈文 +5 位作者 汪月 卓玛 李诗元 冯牧青 唐志强 丁治国 《卫生软科学》 2018年第7期35-40,共6页
文章认为,现有分级诊疗管理信息系统(软件)对推行分级诊疗制度发挥作用不明显,有的甚至悖离了分级诊疗制度正确方向。相关业务主管部门和行业信息化职能部门应尽快规范分级诊疗管理信息系统的软件功能,规范分级诊疗转诊流程和转诊信息标... 文章认为,现有分级诊疗管理信息系统(软件)对推行分级诊疗制度发挥作用不明显,有的甚至悖离了分级诊疗制度正确方向。相关业务主管部门和行业信息化职能部门应尽快规范分级诊疗管理信息系统的软件功能,规范分级诊疗转诊流程和转诊信息标准,让信息化手段真正成为分级诊疗制度有力推手。对目前分级诊疗转诊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设计了分级诊疗中的转诊流程规范,提出了分级诊疗信息系统(软件)基本功能,并对分级诊疗管理信息化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级诊疗 双向转诊 信息系统 基本功能 设计
下载PDF
1961—2020年安徽省区域性暴雨和干旱过程识别及演变特征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胜 田红 +3 位作者 宋阿伟 谢五三 卓玛 杨丽桃 《暴雨灾害》 2022年第6期671-678,共8页
客观识别区域性气候事件、定量评估其强度是开展精准监测及影响评估业务的基础。利用安徽省80个国家气象观测站1961—2020年逐日气象要素,基于区域性事件客观识别方法,识别出区域性暴雨和干旱过程。根据过程平均强度、持续时间和平均影... 客观识别区域性气候事件、定量评估其强度是开展精准监测及影响评估业务的基础。利用安徽省80个国家气象观测站1961—2020年逐日气象要素,基于区域性事件客观识别方法,识别出区域性暴雨和干旱过程。根据过程平均强度、持续时间和平均影响范围构建区域性过程综合强度评估模型,采用百分位数方法划分综合强度等级。近60 a安徽省共发生区域性暴雨过程775次,其中34次为特强区域性过程,约为2 a一遇;过程以持续1~2 d为主,平均暴雨站次为21.7个;近60 a区域性暴雨过程年次数显著增加、综合强度增强。全省共发生区域性干旱过程152次,其中9次为特强区域性过程,为6~7 a一遇;过程持续日数以15~60 d为主,平均日干旱站次为37个;区域干旱过程年次数线性变化趋势不明显,但年际波动大。基于气候监测业务技术总结和灾情检验表明,区域性过程识别方法及评估结果与旱涝灾情较为吻合,能较好地识别出区域性暴雨和干旱过程,并可从持续天数、平均强度、平均影响范围以及过程综合强度等多角度对旱涝过程进行精准监测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性气候事件 客观识别 变化特征 安徽省
下载PDF
浅谈西藏地区诊断病理教学现状与方法 被引量:1
14
作者 罗含欢 罗珍 +2 位作者 卓玛 多布啦 霍真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22年第1期74-76,共3页
病理学知识构架庞大,难于掌握。随着教学方法改革的推进,新的教学法逐步应用于病理学教学中,取得了一定成效。然而,对于西藏地区的规培住院医生和进修医生,如何高效地培养是目前当地病理学科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文章充分结合病理学科... 病理学知识构架庞大,难于掌握。随着教学方法改革的推进,新的教学法逐步应用于病理学教学中,取得了一定成效。然而,对于西藏地区的规培住院医生和进修医生,如何高效地培养是目前当地病理学科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文章充分结合病理学科需要形态学教学和系统性教学相结合的特点,充分突出了“多头显微镜”下病例分析结合“讲授式”教学方法的优势。该方法要求教师既要熟练掌握病例显微镜下细微的形态学改变,又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并了解相关领域的最新进展,联系临床、融会贯通,能有效提高当地病理学科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头显微镜 讲授式教学法 西藏地区 病理教学
原文传递
西藏青稞产区土壤和籽粒硒含量调查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曲航 尼玛扎西 +5 位作者 韦泽秀 卓玛 孙文涛 高雪 陕红 梅旭荣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890-896,共7页
为明确西藏青稞产区土壤和籽粒硒含量及两者之间的关系,对西藏青稞主产区80个地点的青稞籽粒和土壤进行取样调查,研究不同青稞产区土壤全硒含量、有效硒含量和青稞籽粒硒含量及其成因。结果发现,西藏青稞产区土壤全硒含量范围在0.026~0.... 为明确西藏青稞产区土壤和籽粒硒含量及两者之间的关系,对西藏青稞主产区80个地点的青稞籽粒和土壤进行取样调查,研究不同青稞产区土壤全硒含量、有效硒含量和青稞籽粒硒含量及其成因。结果发现,西藏青稞产区土壤全硒含量范围在0.026~0.432mg·kg^-1,平均值为0.180mg·kg^-1;根据土壤全硒含量分类标准,缺硒土壤占49%,硒适量土壤占33%,富硒土壤占18%,富硒土壤主要分布在雅鲁藏布江以南地区。土壤有效硒含量范围在0.001~0.059mg·kg^-1,平均值为0.013mg·kg^-1。青稞籽粒硒含量范围在0~0.098mg·kg^-1,平均值为0.011mg·kg^-1;根据籽粒硒含量分类标准,其中90%属于硒缺乏。青稞主产区土壤全硒含量与土壤有效硒含量之间及二者与青稞籽粒硒含量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说明土壤全硒和有效硒含量可作为衡量青稞富硒潜力的有效指标。土壤有效硒每增加0.01mg·kg^-1,籽粒硒含量增加0.0144mg·kg^-1。本结果有助于西藏富硒土壤资源的合理开发、富硒青稞等农作物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土壤有效硒含量 富硒土壤 青稞
下载PDF
林芝市公路地质灾害易发性区划及气象预报模型 被引量:3
16
作者 陶星宇 柳锦宝 +6 位作者 黄志刚 巴桑 卓玛 陈军 肖斌 高瑜莲 费晓燕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95-202,209,共9页
[目的]对西藏自治区林芝市公路地质灾害易发性区划及气象预报模型进行研究,为实施该市境内公路沿线地质灾害气象预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首先,选取了林芝市公路沿线15 km缓冲区内的断层密度、土壤类型、坡度、沟谷密度、年降水量、土... [目的]对西藏自治区林芝市公路地质灾害易发性区划及气象预报模型进行研究,为实施该市境内公路沿线地质灾害气象预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首先,选取了林芝市公路沿线15 km缓冲区内的断层密度、土壤类型、坡度、沟谷密度、年降水量、土地利用、裸岩率和距河流的距离8个地质灾害易发性区划因子,通过信息量及逻辑回归方法确定各区划因子的系数,得到了地质灾害易发性区划模型;再进一步依据地质灾害发生当日、前1日、前2日和前3日的日降水数据,使用逻辑回归方法建立了地质灾害气象预报模型。[结果]林芝市公路沿线15 km缓冲区内的大部分地区地质灾害易发性概率小于0.4,且离道路越近,地质灾害易发性概率越大。将该预报模型用于历史地质灾害点数据进行检验,发现该模型的预报准确率为85.71%,漏报率为14.29%。[结论]受地形地貌、降水资料等影响,该模型预报结果可能与实际情况存在一定的偏差,但能反映基本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 地质灾害 易发性区划 逻辑回归方法 气象预报模型
下载PDF
拉萨市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流程优化效果初探 被引量:2
17
作者 周立新 次央 +7 位作者 胡亚雄 卓玛 次旦卓嘎 王栋梁 曹旭东 吴科学 赵玉华 彭斌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2022年第5期888-894,共7页
目的探索优化卒中绿色通道救治流程对提高拉萨市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溶栓质量的效果。方法回顾性纳入2019年8月—2021年12月西藏自治区卒中中心连续上报的采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的所有AIS患者... 目的探索优化卒中绿色通道救治流程对提高拉萨市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溶栓质量的效果。方法回顾性纳入2019年8月—2021年12月西藏自治区卒中中心连续上报的采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的所有AIS患者。按照患者就诊时卒中绿色通道救治流程是否优化,将其分为优化前组(2019年8月—2021年6月)、优化后组(2021年7—12月)。比较两组静脉溶栓质量及患者预后。结果共纳入34例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AIS患者(平均每月溶栓1.2例),其中优化前组16例、优化后组18例。基线、溶栓后即刻、溶栓后24 h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分别为6.5(3.0,12.0)分、3.0(1.0,5.5)分、2.0(0,6.3)分。与优化前组比较,优化后组入院至静脉溶栓时间显著缩短[(67.1±37.8)min比(108.9±53.8)min,P=0.035],发病至静脉溶栓时间[(176.7±69.7)min比(199.1±47.8)min,P=0.065]、入院至静脉溶栓时间≤60 min达标率(50.0%比18.8%,P=0.061)、溶栓短期疗效良好患者占比(77.8%比62.5%,P=0.336)数值均有所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优化西藏自治区卒中中心绿色通道救治流程后,拉萨市静脉溶栓AIS患者的院内救治时间明显缩短,有助于提高AIS早期治疗的急救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流程优化 静脉溶栓 西藏自治区卒中中心
下载PDF
西藏年楚河流域冰川及冰川湖变化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7
18
作者 李林 扎西央宗 +3 位作者 卓玛 史继清 白玛央宗 扎西欧珠 《高原山地气象研究》 2018年第2期28-34,共7页
本文采用landsat陆地资源卫星数据和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冰川矢量编目数据和气象观测数据为数据源,利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和气候统计方法,提取并分析了1987~2014年西藏年楚河流域冰川及冰川湖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87年年... 本文采用landsat陆地资源卫星数据和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冰川矢量编目数据和气象观测数据为数据源,利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和气候统计方法,提取并分析了1987~2014年西藏年楚河流域冰川及冰川湖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87年年楚河流域内共有冰川82条,1987~2014年冰川总面积呈减少趋势,冰川面积减小18.386km2(8.34%),变化率为-5.23km2/10a;1987年流域内面积大于0.2km2的冰湖共有8个,1987~2014年,冰湖总面积呈增加趋势,冰湖面积增加1.489km2(7.06%),变化率为0.323km2/10a;年楚河流域年降水量变化不明显,年平均气温整体呈上升趋势(0.28℃/10a)。降水对冰川和冰湖变化影响较小,温度的持续升高是冰川和冰湖变化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楚河流域 遥感 冰川 冰川湖
下载PDF
青海首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家庭聚集性疫情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郗爱旗 卓玛 +10 位作者 丁月荷 马秀珍 李沛军 戴景涛 辛晓恩 仝鑫 多杰 顾玉海 杨正平 阿祥仁 张永栋 《中国高原医学与生物学杂志》 CAS 2020年第1期17-18,21,共3页
目的分析青海首起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肺炎(NCP)家族聚集性疫情。方法分析4例COVID-19患者及1例密切接触者的流行病学史及临床特征。结果患者A、B、C、D、E系一家人,有长期武汉(疫区)居留史,密切接触者F长期在该家庭居住,集体于2020... 目的分析青海首起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肺炎(NCP)家族聚集性疫情。方法分析4例COVID-19患者及1例密切接触者的流行病学史及临床特征。结果患者A、B、C、D、E系一家人,有长期武汉(疫区)居留史,密切接触者F长期在该家庭居住,集体于2020年1月24日由武汉返回西宁检查。A、B、C无症状,于26日确诊为NCP普通型病例;D于27日确诊;E有呼吸道症状,但PCR连续检测阴性;F无症状,于27日确诊。5例患者经过积极救治,病情均得到有效控制,连续两次病毒核酸检测为阴性后出院。结论无症状者可能是控制此次疫情的关键节点,鼻咽拭子核酸检测对病例早发现至关重要;对无症状人群通过CT筛查及诊断简单易行,可早期发现病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家庭 聚集 疫情 分析
下载PDF
日粮短期添加富硒青稞秸秆对奶牛全血和牛奶硒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高雪 卓玛 +5 位作者 曲航 韦泽秀 刘国一 谭海运 罗布 尼玛扎西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7-20,共4页
试验研究富硒青稞秸秆短期饲喂对奶牛产奶量、乳成分、全血和牛奶硒含量的影响。选择12头体重(400±25)kg、胎次(5±1)次、泌乳天数(223±25)d、产奶量(11.3±1.6)kg的奶牛,随机分为2组,每组6头牛。对照组每头奶牛基础... 试验研究富硒青稞秸秆短期饲喂对奶牛产奶量、乳成分、全血和牛奶硒含量的影响。选择12头体重(400±25)kg、胎次(5±1)次、泌乳天数(223±25)d、产奶量(11.3±1.6)kg的奶牛,随机分为2组,每组6头牛。对照组每头奶牛基础日粮包括精混饲料(TMR)10kg和普通青稞秸秆12.5kg,试验组使用1.8kg富硒青稞秸秆替代等量普通青稞秸秆,预试期10d,正式试验期30d。结果显示,叶面喷施亚硒酸钠300gSe/hm^(2)可以极显著提高青稞籽粒和秸秆硒含量(P<0.01)。第20d和第30d,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奶牛全血硒含量显著提高(P<0.05)。第30d,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牛奶硒含量极显著提高(P<0.01),牛奶硒含量提高至0.020mg/L。试验表明,依托硒生物强化措施,有望构建西藏的富硒牛奶生产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硒生物强化 青稞 奶牛 富硒秸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