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5篇文章
< 1 2 2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陆交互作用与海岸带碳中和农业驱动
1
作者 周启星 王辉 欧阳少虎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1期1-10,共10页
海岸带既是生态脆弱区也是低碳农业发展“前哨”。推动和发展碳中和农业符合时代所需,也符合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基于此,本文阐述了在海岸带区域发展碳中和农业的相关问题和重要性。首先,本文阐释了海陆交互作用以及海岸带碳中和农... 海岸带既是生态脆弱区也是低碳农业发展“前哨”。推动和发展碳中和农业符合时代所需,也符合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基于此,本文阐述了在海岸带区域发展碳中和农业的相关问题和重要性。首先,本文阐释了海陆交互作用以及海岸带碳中和农业发展理念;然后,分析了海岸带碳中和农业驱动中的碳中和农业生物、人工光合作用与农业驱动以及该理念的工程化应用问题;最后,深入剖析了如何识别海岸带农业核心碳汇,包括原位监测、同位素标记与统计学分析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农业碳汇增强技术,为后续海岸带碳中和农业的构建、发展和实践提供参考,同时对促进脆弱的海岸带生态系统的保护和绿色低碳农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中和农业 海岸带 海陆交互作用 可持续发展 人工光合作用
下载PDF
农业粮食生产中的碳中和与生态修复 被引量:2
2
作者 周启星 王琦 +1 位作者 郑泽其 刘维涛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0,共10页
碳中和已成为我国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而农业粮食生产过程是温室气体的重要来源。基于“山水林田湖草沙的农业生命共同体”理念及其运行机制,本文阐述了农业粮食生产中的碳中和问题,并对碳中和框架下污染农田或耕地的生态修... 碳中和已成为我国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而农业粮食生产过程是温室气体的重要来源。基于“山水林田湖草沙的农业生命共同体”理念及其运行机制,本文阐述了农业粮食生产中的碳中和问题,并对碳中和框架下污染农田或耕地的生态修复进展进行了概述。指出在实施污染生态修复的同时,需要注重生态固碳增汇,并提出石化农业向零化石农业、单施无机肥向无机-有机肥料科学配施以及传统农业向智能农业的转型是实现农业碳中和的必由之路。农田生态修复仍需寻求新的突破,挖掘生态固碳潜力,构建农业碳中和生态系统,这对于实现农业碳中和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生产 农业生命共同体 碳中和 生态修复 固碳增汇
下载PDF
灌木林下土壤有机质积累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3
作者 周启星 侯泽林 莫凡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169-2178,共10页
灌木是土壤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因为它们涉及土壤排放和消纳大气CO_(2)的多个生物化学过程.本文综述了灌木与土壤中的微生物、矿物相互作用及其对土壤有机质(SOM)固存的贡献,以及环境因子对SOM转化的影响,并从研究方法、污染物干... 灌木是土壤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因为它们涉及土壤排放和消纳大气CO_(2)的多个生物化学过程.本文综述了灌木与土壤中的微生物、矿物相互作用及其对土壤有机质(SOM)固存的贡献,以及环境因子对SOM转化的影响,并从研究方法、污染物干扰、生态效应、体系构建四个方面进行展望.结果表明:灌木根系分泌物(总糖、总氨基酸、酚类化合物)和林下动植物残体是SOM的主要来源.灌木对SOM转化的调节主要是通过与土壤微生物和土壤矿物互作实现的,包括与真菌形成互利共生的菌根体系,以及与土壤矿物形成抗分解的稳定络合物.此外,SOM的固存受到环境条件的影响,如适合灌木生长的温度、湿度、海拔均会促进SOM的积累,而微生物群落和土壤基质中失衡的化学计量关系则可能会促进矿化.然而,当前对灌木-微生物复合体系的分子转化机制的认知匮乏限制了灌木驱动土壤固碳的定量评估.因此,借助最新的技术手段评估现有的灌木-微生物体系固碳机制及局限性,明确高温、干旱、野火及新型环境污染物对灌木林下微生物行为的影响,是制定增强土壤固碳的战略计划、改善碳周转生命周期评估方法、缓解源-汇时间节点转变的迫切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中和 生态滞留时间 气候变化 生物固碳 互利共生
下载PDF
石油污染土壤对蚯蚓氧化应激响应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欧阳少虎 黄盼盼 +1 位作者 陶宗鑫 周启星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4353-4359,共7页
以黄河三角洲胜利油田典型石油污染土壤为研究对象,赤子爱胜蚓(Eisenia foetida)为受试生物,采用28d毒性直接暴露试验,对石油烃污染土壤的生态毒性进行研究,为土壤生态毒理诊断提供支撑.结果表明,蚯蚓暴露于不同浓度(0~10g/kg)石油烃污... 以黄河三角洲胜利油田典型石油污染土壤为研究对象,赤子爱胜蚓(Eisenia foetida)为受试生物,采用28d毒性直接暴露试验,对石油烃污染土壤的生态毒性进行研究,为土壤生态毒理诊断提供支撑.结果表明,蚯蚓暴露于不同浓度(0~10g/kg)石油烃污染土壤7,14,21和28d之后,蚯蚓体内抗氧化酶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对于暴露时间响应不明显.而对于暴露浓度的响应,蚯蚓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变化趋势没有统一的规律,不能一概而论.而当不同浓度石油烃污染土壤胁迫时,蚯蚓体内MDA的含量与石油烃的暴露浓度呈良好的线性正相关(R2>0.85).因此,蚯蚓MDA含量适于石油烃污染土壤胁迫下的生物标志物用以指示脂质过氧化水平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污染 土壤 蚯蚓 生物指示物 生态毒性
下载PDF
微生物电化学技术在石油烃污染土壤修复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李瑞祥 李田 +1 位作者 张晓林 周启星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3042-3054,共13页
石油开采和运输过程中会产生大面积的石油污染场地.碳中和背景下,微生物电化学技术为土壤中石油有机污染物去除提供了新型碳减排修复策略.简要介绍了微生物电化学系统的运行原理和分类,并针对该技术低成本、绿色低碳、能量转化效率高以... 石油开采和运输过程中会产生大面积的石油污染场地.碳中和背景下,微生物电化学技术为土壤中石油有机污染物去除提供了新型碳减排修复策略.简要介绍了微生物电化学系统的运行原理和分类,并针对该技术低成本、绿色低碳、能量转化效率高以及可控性强等优势具体分析了其在石油烃污染土壤修复领域应用的可行性.详细概述了微生物电化学系统修复性能的影响因素及增加系统电子受体、提高传质能力以及提高电子传递能力等强化途径,并对现阶段微生物电化学修复技术存在的问题和发展中的局限性进行总结,指出未来的发展方向,以期指导该技术在污染土壤中的实际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中和 石油烃污染土壤 微生物电化学系统 土壤修复
下载PDF
土壤环境基准/标准研究需要解决的基础性问题 被引量:40
6
作者 周启星 滕涌 +1 位作者 展思辉 佟玲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14,共14页
土壤环境基准/标准研究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多方面的基础性问题。了解和解决其所涉及的这些基础性问题,是土壤环境基准/标准是否科学准确并在国家层面上能否全面应用的前提。本文从土壤环境基准/标准研究相关的概念及其内涵、... 土壤环境基准/标准研究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多方面的基础性问题。了解和解决其所涉及的这些基础性问题,是土壤环境基准/标准是否科学准确并在国家层面上能否全面应用的前提。本文从土壤环境基准/标准研究相关的概念及其内涵、基础方法标准化、生物受体的选择和变量归一化4大方面阐述了土壤环境基准/标准研究需要解决的基础性问题,从而为全面系统地开展此项研究工作提供思想、理论、方法和技术等依据。具体来说,包括"环境质量"、"土壤环境质量"、"土壤质量"、"土壤污染"、"污染土壤"、"土壤环境质量基准"、"污染土壤修复基准"等诸多相关概念,采样、前处理、分析步骤和测试方法等的统一与标准化,敏感种与优势种等生物受体的正确选择,以及涉及到总量与有效态或提取态、复合污染与交互作用的情况、土壤本身的一些影响因素(土壤类型、有机质、粘粒、pH、Eh和CEC等)、土壤外部的一些影响因素(地理区域、温度、水分或湿度、施肥或农业措施等)诸多变量的基础数据的归一化处理。最后,结合这些基础性问题,对土壤环境基准/标准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土壤环境基准 修复基准 方法学 环境标准 生态安全
下载PDF
人工合成麝香的环境污染、生态行为与毒理效应研究进展 被引量:41
7
作者 周启星 王美娥 +1 位作者 范飞 祝凌燕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11,共11页
人工合成麝香作为一种替代型香料被广泛应用于日用化工行业,由于其持续不断地输入环境,其中的一些典型化合物如加乐麝香和吐纳麝香等在水、土壤和大气环境中的浓度日益升高,并且在动物体和人体组织中产生了蓄积作用,其效应相当于持久性... 人工合成麝香作为一种替代型香料被广泛应用于日用化工行业,由于其持续不断地输入环境,其中的一些典型化合物如加乐麝香和吐纳麝香等在水、土壤和大气环境中的浓度日益升高,并且在动物体和人体组织中产生了蓄积作用,其效应相当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因此,人工合成麝香作为一种新型污染物,已成为药物和个人护理品污染物(PPCPs)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对人工合成麝香的种类与应用情况、环境来源和污染水平进行了简要介绍.在此基础上,从人工合成麝香的生物蓄积行为、环境降解行为和生物转化行为等3个方面,对人工合成麝香所具有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行为特征进行了分析;概述了人工合成麝香的环境激素毒性、遗传毒性效应、生理生态毒性、对酶活性的影响以及对微生物毒性效应的研究进展,展示了人工合成麝香所可能产生的不良生态效应.最后,根据目前对人工合成麝香的研究进展,提出了今后有关重点研究内容的建议,为合理评价和降低人工合成麝香的生态风险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合成麝香 药物和个人护理品污染物(PPCPs) 环境污染 生态行为 毒理效应
下载PDF
抗生素的环境残留、生态毒性及抗性基因污染 被引量:253
8
作者 周启星 罗义 王美娥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3期243-251,共9页
抗生素的环境污染与生态毒害问题近年来引起了极大的关注.在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基础上,对环境中几种典型抗生素(四环素、土霉素、氯四环素和磺胺类等)的污染源以及在水和土壤环境中的残留与污染水平进行了分析;对抗生素的污染生态毒性... 抗生素的环境污染与生态毒害问题近年来引起了极大的关注.在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基础上,对环境中几种典型抗生素(四环素、土霉素、氯四环素和磺胺类等)的污染源以及在水和土壤环境中的残留与污染水平进行了分析;对抗生素的污染生态毒性最新研究进展给予了评述;对抗生素抗性基因在环境中可能的暴露途径进行了探讨,指出应将抗生素抗性基因作为一类新的环境污染物.鉴于我国抗生素污染的严峻事实,建议应从国家层面上尽快开展有关抗生素环境污染和生态毒害机理的系统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生素 土壤 水环境 抗生素抗性基因(ARGs) 生态毒理学 生态风险
下载PDF
某城市湖泊中磷的循环特征及富营养化发生潜势 被引量:27
9
作者 周启星 俞洁 +1 位作者 陈剑 林海芳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38-142,共5页
通过对浙江省临海市东湖水体磷元素的输入与输出途径与通量、磷元素在湖泊环境中的循环特征以及磷循环对水温上升的响应分析 ,并基于对该水体从 2 0 0 0年开始隔年进行各参数的观测 ,表明 2 0 0 0年以来磷输入年平均增量为 0 0 0 7~0 ... 通过对浙江省临海市东湖水体磷元素的输入与输出途径与通量、磷元素在湖泊环境中的循环特征以及磷循环对水温上升的响应分析 ,并基于对该水体从 2 0 0 0年开始隔年进行各参数的观测 ,表明 2 0 0 0年以来磷输入年平均增量为 0 0 0 7~0 0 0 9mg/L ,水中叶绿素a平均年增 0 1 4~ 0 5 6 μg/L ,透明度年平均下降 0 38~ 0 4 9m ,溶解氧年平均下降 0 2 1~ 0 71mg/L .并依此建立了反映湖泊富营养化发生潜势的这些主要代表性参数与湖水中总磷含量之间的相关关系 ,揭示了可以通过从磷物质单因子的变化预测所引起的其它因子变化之间的关系来综合判断湖泊的营养状态 ,从而为减少湖泊富营养化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循环 富营养化 湖泊 水质 营养物污染
下载PDF
重金属Cd-Zn对水稻的复合污染和生态效应 被引量:101
10
作者 周启星 吴燕玉 熊先哲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1994年第4期438-441,共4页
重金属Cd-Zn对水稻的复合污染和生态效应周启星(浙江农业大学,杭州310029)吴燕玉,熊先哲(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110015)CompoundpollutionofCdandZnanditsecolo... 重金属Cd-Zn对水稻的复合污染和生态效应周启星(浙江农业大学,杭州310029)吴燕玉,熊先哲(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110015)CompoundpollutionofCdandZnanditsecologicaleffectonri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污染 生态效应 重金属 水稻
下载PDF
小城镇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效应分析 被引量:21
11
作者 周启星 王美娥 +2 位作者 张倩茹 任丽萍 王如松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651-654,共4页
采用系统生态学方法,尤其是应用了Simpson生物多样性指数法,前后相隔10年为时间跨度,对小城镇发展典型地区浙江省绍兴县某镇土地利用变化导致的生态效应进行了初步定量分析与研究.结果表明,由于土地使用功能的改变,导致了以绿色植物为... 采用系统生态学方法,尤其是应用了Simpson生物多样性指数法,前后相隔10年为时间跨度,对小城镇发展典型地区浙江省绍兴县某镇土地利用变化导致的生态效应进行了初步定量分析与研究.结果表明,由于土地使用功能的改变,导致了以绿色植物为计数的Simpson指数增加近2倍,而以土壤微生物为参照的工业和居住用地的Simpson指数均高于农业用地,反映该小城镇发展过程中生物多样性明显降低,并出现了局部气候的恶化(表现为镇区内年平均气温上升,而年平均相对湿度下降)等不良生态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城镇 土地利用变化 生态效应 生物多样性
下载PDF
环境基准值的科学研究与我国环境标准的修订 被引量:58
12
作者 周启星 罗义 祝凌燕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5,共5页
对环境基准和环境标准在概念上进行了辨析,论述了环境基准科学研究中需要把握的几个核心问题,其中最为关键的一步是不同类型生态受体的选取,因此环境基准值应该是基于不同保护对象的多目标函数或一个范围值。鉴于我国环境标准迫切需要... 对环境基准和环境标准在概念上进行了辨析,论述了环境基准科学研究中需要把握的几个核心问题,其中最为关键的一步是不同类型生态受体的选取,因此环境基准值应该是基于不同保护对象的多目标函数或一个范围值。鉴于我国环境标准迫切需要修订这一实际,呼吁加强环境基准的研究,尤其是要开展一次国家层面上的土壤环境基准的系统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基准值 环境标准 生态受体 生态毒理学 新型污染物
下载PDF
污染土壤生态修复基本原理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71
13
作者 周启星 魏树和 刁春燕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419-424,共6页
从污染环境的生态修复概念出发,阐述了污染土壤生态修复的基本原理。在此理论探索基础上,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生态修复和有机污染土壤生态修复两个方面的若干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指出:污染土壤生态修复研究基本上处于基础阶段,其研究的重... 从污染环境的生态修复概念出发,阐述了污染土壤生态修复的基本原理。在此理论探索基础上,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生态修复和有机污染土壤生态修复两个方面的若干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指出:污染土壤生态修复研究基本上处于基础阶段,其研究的重点仍然在于超积累植物和高效降解微生物的筛选及合理搭配、修复机理的探索和基于植物与微生物联合修复的根际圈效应、以广义生物修复为核心的联合修复以及修复强化措施。可以预料,污染土壤的生态修复将成为解决土壤污染问题的根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土壤 重金属 有机污染物 生态修复
下载PDF
乙草胺对东北黑土铅形态及生物有效性的影响 被引量:17
14
作者 周启星 孙福红 +1 位作者 郭观林 孙铁珩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10期1883-1886,共4页
通过清洁黑土和污染黑土的形态分级分析和黑土铅对乙草胺的响应实验 ,对东北黑土铅形态及其乙草胺使用的生物有效性响应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清洁和污染黑土中的铅均主要以有机质 硫化物结合态铅和残渣态铅这 2种生物有效性低的形态为... 通过清洁黑土和污染黑土的形态分级分析和黑土铅对乙草胺的响应实验 ,对东北黑土铅形态及其乙草胺使用的生物有效性响应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清洁和污染黑土中的铅均主要以有机质 硫化物结合态铅和残渣态铅这 2种生物有效性低的形态为主 ,而水溶态铅和可交换态铅这 2种具生物学活性的铅含量则相对较低 .与清洁黑土相比 ,污染黑土中具生物学活性的铅含量所占总铅含量的比例有所上升 .随着农业活动中施入高剂量的乙草胺这一除草剂 ,黑土中具生物学活性的水溶态和可交换态铅的含量则大幅上升 .据分析 ,其原因是铅在与乙草胺交互作用过程中来自有机质 硫化物结合态铅释放对有效态铅的贡献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土 生物有效性 乙草胺 污染土壤
下载PDF
我国土壤环境基准研究与展望 被引量:30
15
作者 周启星 安婧 何康信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6,共6页
土壤环境基准的研究,对于环境保护和食品安全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为了推动我国今后在国家层面上开展土壤环境基准的系统研究,本文还对土壤环境基准的概念和内涵进行了阐述和辨析,并首次提出了分类开展土壤环境基准的设想并进行尝... 土壤环境基准的研究,对于环境保护和食品安全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为了推动我国今后在国家层面上开展土壤环境基准的系统研究,本文还对土壤环境基准的概念和内涵进行了阐述和辨析,并首次提出了分类开展土壤环境基准的设想并进行尝试性分类。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土壤环境基准研究现状和动态进行了概述,提出了今后本领域的研究方向、路线和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基准 土壤环境质量基准 污染土壤修复基准 生态毒理效应 食品安全
下载PDF
大型真菌重金属污染生态学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22
16
作者 周启星 安鑫龙 魏树和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848-1853,共6页
大型真菌是生物圈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和生态资源,在自然界物质循环和维持生态平衡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从环境重金属污染对大型真菌的生态毒性效应、大型真菌对重金属的生物富集作用、大型真菌对重金属污染的生态适应机制、大型真... 大型真菌是生物圈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和生态资源,在自然界物质循环和维持生态平衡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从环境重金属污染对大型真菌的生态毒性效应、大型真菌对重金属的生物富集作用、大型真菌对重金属污染的生态适应机制、大型真菌对重金属污染的指示和生态修复作用等方面,较为全面地总结、评述了大型真菌重金属污染生态学的研究进展.随着重金属污染的加剧,加强研究大型真菌重金属污染生态学,对于大型真菌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污染环境的生态修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真菌 重金属 毒理效应 生态修复 污染生态学
下载PDF
PFOS/PFOA环境污染行为与毒性效应及机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53
17
作者 周启星 胡献刚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2153-2162,共10页
全氟辛烷磺酰基化合物(PFOS)和全氟辛酸(PFOA)是一类新型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近年来发现在环境系统中日益广泛分布,并在生物体内蓄积或发生致毒效应.本文首先从PFOS/PFOA在环境中的污染及其水平、在野生动物体内的暴露、对人体的... 全氟辛烷磺酰基化合物(PFOS)和全氟辛酸(PFOA)是一类新型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近年来发现在环境系统中日益广泛分布,并在生物体内蓄积或发生致毒效应.本文首先从PFOS/PFOA在环境中的污染及其水平、在野生动物体内的暴露、对人体的暴露以及污染与暴露变化趋势等4个方面,分析了PFOS/PFOA最新的环境污染与生物暴露情况;从PFOS/PFOA在大气环境中的转运转化过程、在污水污泥中转运转化过程以及在生物体内的蓄积、代谢转化与降解过程等3个方面,阐述了PFOS/PFOA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行为;还概述了最近几年在PFOS/PFOA所导致的生态效应及其可能的机理研究进展.最后,尝试性地提出了今后在PFOS/PFOA污染生态学方面的研究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FOS PFOA 环境污染 暴露水平 生态毒理效应 污染生态学
下载PDF
植物修复的技术内涵及展望 被引量:172
18
作者 周启星 宋玉芳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3期48-53,共6页
植物修复是一类治理土壤污染且对环境相对安全可靠的方法 ,具有明显的技术先进性 ,有待全面开发利用。基于特异植物根及特异根圈效应、植物对污染物的同化能力与植物根圈的生物降解作用过程、植物修复技术有效性的影响因素及环境安全性... 植物修复是一类治理土壤污染且对环境相对安全可靠的方法 ,具有明显的技术先进性 ,有待全面开发利用。基于特异植物根及特异根圈效应、植物对污染物的同化能力与植物根圈的生物降解作用过程、植物修复技术有效性的影响因素及环境安全性能的保证、植物修复今后的动向等对该技术的基本内涵进行了论述 ,对其今后需要重点解决的疑难问题进行了探讨 ,旨在促进植物修复技术从小试到中试的发展甚至进入到实际运行的阶段 ,使它在我国环境污染治理特别是复合环境污染的安全治理方面发挥切实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修复技术 生物降解过程 超累积作用 环境安全 土壤污染治理
下载PDF
生物修复研究与应用进展 被引量:30
19
作者 周启星 宋玉芳 孙铁珩 《自然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721-728,共8页
对生物修复的目标及应满足的最佳生态条件、微生物接种、共代谢作用、生物有效性及其改善、生物进化及其利用、监测与修复过程控制、生物修复效果的判断和联合修复及其要素等进行评述 ,概述了生物修复这一近年来受到高度重视的高新技术... 对生物修复的目标及应满足的最佳生态条件、微生物接种、共代谢作用、生物有效性及其改善、生物进化及其利用、监测与修复过程控制、生物修复效果的判断和联合修复及其要素等进行评述 ,概述了生物修复这一近年来受到高度重视的高新技术领域的最新进展 ,并提出该领域今后研究与应用的主要方向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修复 污染环境 生态过程 环境科学 水分 微生物接种 共代谢作用 生物有效性 生物进化 监测 联合修复
下载PDF
SARS起源于污染对病毒进化的加速诱导 被引量:6
20
作者 周启星 魏树和 +1 位作者 张倩茹 钟鸣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8期1374-1378,共5页
针对当前广为流传的SARS病毒“太空起源说”和“野生动物来源说”两种理论 ,本文根据污染进化生态学原理和SARS病毒发病传染特征 ,以有关实验结果为科学依据 ,阐述了SARS病毒的起源问题 ,指出 :我国当前环境日益严重的复合污染为SARS致... 针对当前广为流传的SARS病毒“太空起源说”和“野生动物来源说”两种理论 ,本文根据污染进化生态学原理和SARS病毒发病传染特征 ,以有关实验结果为科学依据 ,阐述了SARS病毒的起源问题 ,指出 :我国当前环境日益严重的复合污染为SARS致病病毒的产生提供了适宜的外部生态条件和物质基础 ,SARS致病病毒可能起源于多个病毒的基因重组或融合 ,更可能是一种来自于感冒病毒进化而形成的超级感冒病毒 .可以预料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RS 冠状病毒 基因重组 生命进化 复合污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