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0篇文章
< 1 2 2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人:陀思妥耶夫斯基与尼采
1
作者 刘森林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5-14,共10页
超人诞生在上帝之死后由类是超强之人承担职责的历史空间内。在施蒂纳、尼采之后,陀思妥耶夫斯基对超人(“人神”)做了质疑性思考。(他笔下的)地下室人成长为拉斯柯尔尼科夫可视为思想成熟、要做大事的所谓“超人”之诞生。这种“超人... 超人诞生在上帝之死后由类是超强之人承担职责的历史空间内。在施蒂纳、尼采之后,陀思妥耶夫斯基对超人(“人神”)做了质疑性思考。(他笔下的)地下室人成长为拉斯柯尔尼科夫可视为思想成熟、要做大事的所谓“超人”之诞生。这种“超人”崇尚力量、超越法则,信奉“一切都是可允许的”。关心幸福、安宁、享受、财富,不关心真理、崇高意义(即尼采笔下的“末人”气象),恰是这种超人的精神追求。他们心中的上帝已死,找不到生存的意义,企图通过世俗功利的分配、靠凯撒的宝剑建构和维持秩序,并试图重建新巴比塔的这种“超人”,必定因此陷入虚无主义。他们是标准的现代犬儒主义者,往往会在“一切都是可允许的”信念中走向疯狂和死亡。这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和尼采共同的批判性洞见,而不同的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这种“超人”却被尼采视为“末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人 陀思妥耶夫斯基 尼采 现代犬儒主义
下载PDF
第一哲学何以成为存在论——对“存在论”学科的近代源起的概念史考察 被引量:1
2
作者 谢裕伟 《现代哲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97-105,共9页
“存在论”学科在近代的诞生并承担“第一哲学”的角色,是多种哲学思潮对话的结果。本文先对“存在论”这一概念的诞生过程进行简要梳理,而后着重从存在领域的三分、建立普遍科学的诉求和“存在者”概念取代“实体”概念等维度,考察“... “存在论”学科在近代的诞生并承担“第一哲学”的角色,是多种哲学思潮对话的结果。本文先对“存在论”这一概念的诞生过程进行简要梳理,而后着重从存在领域的三分、建立普遍科学的诉求和“存在者”概念取代“实体”概念等维度,考察“第一哲学”被确立为关于“存在者”的普遍研究的过程。最后,本文将对“存在论”这门科学确立时的基本结构和主要内容进行勾勒。在这些研究基础上,本文主张以“存在论”来翻译近代的ontology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存在论 第一哲学 存在者 沃尔夫
下载PDF
“大地的意义”在克尔凯郭尔和尼采著作中的不同表现
3
作者 王齐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24-33,共10页
尼采在《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第一部《序言》中提出了关于“超人”的理想,指出“超人是大地的意义”,而“大地的意义”不仅意味着要摒弃“背后世界”,重视此世生活和身体,而且还意味着在“上帝死了”之后的虚无主义真空中学会创造新的... 尼采在《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第一部《序言》中提出了关于“超人”的理想,指出“超人是大地的意义”,而“大地的意义”不仅意味着要摒弃“背后世界”,重视此世生活和身体,而且还意味着在“上帝死了”之后的虚无主义真空中学会创造新的价值。事实上,“大地的意义”在克尔凯郭尔的“双重生存”思想中亦有表现。在克尔凯郭尔的思想视域中,个体作为在有限和无限、时间和永恒这两极间的紧张关系之中挣扎的生存者,其首要任务是完成尘世生活的要求,同时不忘响应无限和永恒的要求;偏向任何一极,都会堕入深渊。尼采的“超人”理想是形而上的构想,它不可能适用于芸芸众生。在当今时代,平凡人有可能通过发现日常生活的美和活动而创造出生活的意义。但为了不使人重返丧失创造和渴望能力的“末人”境地,尼采提出的人只是桥梁而非目的的观点值得永远铭记在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地 超人 尼采 克尔凯郭尔 双重生存
下载PDF
技术哲学视域下人工合成淀粉技术的现状与发展研究
4
作者 金梦竹 陈佳琪 王淑琳 《中国高新科技》 2023年第11期158-160,共3页
文章基于技术哲学的观点,通过分析人工合成淀粉技术带来的存在主义的混淆性危机,指出该技术产物的真实性问题,进而探讨人工合成淀粉技术的安全性;分析人干预自然界生物链中生命存在方式的程度,以把控人与自然如何和谐共生的尺度。从伦... 文章基于技术哲学的观点,通过分析人工合成淀粉技术带来的存在主义的混淆性危机,指出该技术产物的真实性问题,进而探讨人工合成淀粉技术的安全性;分析人干预自然界生物链中生命存在方式的程度,以把控人与自然如何和谐共生的尺度。从伦理视角来说,人工合成淀粉技术对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自身安全方面的安全性影响,主要表现在其不确定性和不可控性。通过加强市场监督管理机制、深化安全性问题研究以及强化科技人才社会责任感等规避路径,有望解决人工制造淀粉类食品的部分安全隐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合成 安全性影响 存在主义 技术哲学 伦理探讨
下载PDF
意向与自由:存在主义视阈下《五个扑水少年》中的自我重构
5
作者 章雨星 《戏剧之家》 2023年第33期154-156,共3页
存在主义是当代西方哲学主要流派之一,该流派以人为中心,尊重个性和自由。其代表人物让-保罗·萨特提出的“世界是荒诞的,人生是痛苦的”思想是存在主义的基本准则。青春片主旨“青春残酷物语”也契合存在主义的思想精髓,本文以让-... 存在主义是当代西方哲学主要流派之一,该流派以人为中心,尊重个性和自由。其代表人物让-保罗·萨特提出的“世界是荒诞的,人生是痛苦的”思想是存在主义的基本准则。青春片主旨“青春残酷物语”也契合存在主义的思想精髓,本文以让-保罗·萨特的存在主义理论简要分析《五个扑水少年》中的自我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存在主义 国产青春片 体育青春
下载PDF
生存意识的觉醒与生命哲学的现代转型——兼及郑晓江教授的死亡哲学观 被引量:8
6
作者 龚举善 赵崇璧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32-36,共5页
死亡哲学表明,死对于生的否认恰恰使生成为可能。不直面与审视死亡,也就无法真正穿透人生而在死生品质的提升中获取生死两安。但是,我们这个古老的民族至今还被遮蔽在恐惧死亡的语境之中。这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传统文化对死亡话题... 死亡哲学表明,死对于生的否认恰恰使生成为可能。不直面与审视死亡,也就无法真正穿透人生而在死生品质的提升中获取生死两安。但是,我们这个古老的民族至今还被遮蔽在恐惧死亡的语境之中。这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传统文化对死亡话题的长期悬置,二是现代文明对死亡意象的有意忘却。这无疑将造成生的迷失。死亡哲学试图唤醒人们对于死亡的感知,从而激活人的生命意识,更好地求证生命的本义。从这种意义上说,《穿透死亡》不失为颇具现代意味的人生启示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存意识 生命哲学 死亡哲学 儒家 佛教 道家 郑晓江
下载PDF
现象学式书写:20世纪晚期小说的一种存在主义创作倾向 被引量:7
7
作者 杨经建 吴丹 《小说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2-67,共6页
20世纪70、80之交中国的思想文化解放带有“重返五四”的启蒙冲动,通过启蒙获得人(主要是思想意识)的解放,以冲决30年代至70年代以“救亡——革命”为总主题的“现代性”叙事所导致的启蒙目的(工具)理性的无限膨胀以至形成人的精... 20世纪70、80之交中国的思想文化解放带有“重返五四”的启蒙冲动,通过启蒙获得人(主要是思想意识)的解放,以冲决30年代至70年代以“救亡——革命”为总主题的“现代性”叙事所导致的启蒙目的(工具)理性的无限膨胀以至形成人的精神世界的新的枷锁囚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作倾向 存在主义 现象学 小说 晚期 书写 “现代性” 思想文化
下载PDF
存在论视角下人工智能的技术风险
8
作者 郑杜浩 《南方论刊》 2023年第4期12-13,59,共3页
人工智能的发展将会导致其自身的存在的升级,这使得人工智能成为具有全球性质的重要技术,其自身所携带的技术风险也从存在层次威胁人类生存。但是人工智能的技术风险不单单只有风险的一面,它给存在论研究指出了新的方向,并且使人对自身... 人工智能的发展将会导致其自身的存在的升级,这使得人工智能成为具有全球性质的重要技术,其自身所携带的技术风险也从存在层次威胁人类生存。但是人工智能的技术风险不单单只有风险的一面,它给存在论研究指出了新的方向,并且使人对自身的存在方式有了新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存在论 技术风险
下载PDF
语言何以是存在的家——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语言观浅论 被引量:7
9
作者 王遥 李景娜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3期94-98,共5页
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语言观是一种本体论意义上的语言观,他从根本上区分了存在与存在者,把人视为一种特殊意义的存在者,一种语言性的存在,并从人这一特殊存在者出发来追问存在的意义与真理的本质,从而在哲学的层面上对存在和语言之间的... 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语言观是一种本体论意义上的语言观,他从根本上区分了存在与存在者,把人视为一种特殊意义的存在者,一种语言性的存在,并从人这一特殊存在者出发来追问存在的意义与真理的本质,从而在哲学的层面上对存在和语言之间的关系进行了阐释:语言把客观存在进行划分和结合,而存在又以语言的形式反映出来,因而语言成为人领悟存在的必然途径。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语言观从根本上动摇了建立在对象性思维模式上的西方传统存在观,是对柏拉图以来的西方传统哲学的非理性主义超越,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了西方哲学的语言学转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德格尔 存在主义语言观 存在 此在 真理 语言
下载PDF
“在世”及其意义——海德格尔生存论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欧仕金 高中建 巨乃岐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6-12,共7页
哲学在近代发生了问题转换 ,对认识问题的探讨取代了哲学关怀的全面性意义。认识论本身包含着矛盾 ,这一矛盾成为整个近代哲学、新康德主义直至胡塞尔现象学努力求解的目标。但近代哲学狭隘的认识论视野使认识问题成为难解之谜。哲学要... 哲学在近代发生了问题转换 ,对认识问题的探讨取代了哲学关怀的全面性意义。认识论本身包含着矛盾 ,这一矛盾成为整个近代哲学、新康德主义直至胡塞尔现象学努力求解的目标。但近代哲学狭隘的认识论视野使认识问题成为难解之谜。哲学要克服认识的矛盾 ,必须从认识论中走出来 ,并以新的眼光来开拓哲学的视野 ,实现哲学的视野转换。海德格尔以存在论取代认识论便是实现哲学视野转换的一种尝试。海德格尔以“在世”为主题的生存论开拓了不同于近代认识论的更加广阔的哲学视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德格尔 生存论 此在 在世世界 存在 生存 生存结构
下载PDF
论无形家园 被引量:4
11
作者 高秉江 卫才胜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22-27,共6页
无形家园着眼于家园的精神层面,包含家园与语言、家园与艺术、家园与传统;真正的家园是用精神和文字所筑造的,文字使民族记忆得以承传;家园是颐养身心的审美居所,而不是厉害计较的功利场;家园承袭着传统,但传统也在承传中被重新诠释。
关键词 无形家园 语言 艺术 传统
下载PDF
自由观·异化观·价值观——萨特存在主义哲学观中人道主义探索 被引量:13
12
作者 董小玉 《探索》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67-70,共4页
作为存在主义的代表萨特曾宣称 :“存在主义是人道主义”。萨特存在主义哲学中的人道主义分为精神探索的三步曲 :即以人的“自由观”为基石 ,开始寻找自我 ;然后从人的“异化观”中发现人已失去自我 ;第三步就是在人的“价值观”中进一... 作为存在主义的代表萨特曾宣称 :“存在主义是人道主义”。萨特存在主义哲学中的人道主义分为精神探索的三步曲 :即以人的“自由观”为基石 ,开始寻找自我 ;然后从人的“异化观”中发现人已失去自我 ;第三步就是在人的“价值观”中进一步发现自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萨特 存在主义 哲学 人道主义 自由 异化 价值观
下载PDF
从自然生存到技术生存 被引量:23
13
作者 林德宏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1-3,共3页
在生存系统中有一种生存因素起决定作用 ,形成了一定的生存方式。自然生存是人类主要依赖自然物质资源 (特别是生物资源 )的生存。自然生存形成了自然主义价值观。自然生存不能满足人的需要。技术是人类超越自然、超越自身的手段 。
关键词 自然生存 自然主义 技术生存 生存系统 人类
下载PDF
“他者”和“绝对他者”——西蒙娜·德·波伏瓦“他者”概念之辨析 被引量:13
14
作者 方珏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2期172-176,共5页
西蒙娜·德·波伏瓦的《第二性》是一部重要的女性主义哲学著作。但是,需要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角度对书中的“他者”概念进行分析、探讨和研究,追问其历史溯源,揭示了“他者”概念和内在性、被动性、相异性、否定性以及恶之间... 西蒙娜·德·波伏瓦的《第二性》是一部重要的女性主义哲学著作。但是,需要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角度对书中的“他者”概念进行分析、探讨和研究,追问其历史溯源,揭示了“他者”概念和内在性、被动性、相异性、否定性以及恶之间的关系,从而明晰其哲学内涵,并以之反思其存在主义的女权理论,揭示其理论的研究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伏瓦 他者 绝对他者 偶然性
下载PDF
中国社会转型期情感的作用及其引导 被引量:2
15
作者 吴宁 申晓晶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24-127,共4页
情感作为一种重要的非理性因素,既有积极作用又有消极作用。目前我国正处于从重视人情血缘关系的农业社会向重视科学理性的现代社会转变的转型期,情感对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法律等活动的干扰非常突出。积极引导人的情感,培育中华... 情感作为一种重要的非理性因素,既有积极作用又有消极作用。目前我国正处于从重视人情血缘关系的农业社会向重视科学理性的现代社会转变的转型期,情感对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法律等活动的干扰非常突出。积极引导人的情感,培育中华民族健康向上的情感世界,成为我国社会转型期不可忽视的重大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感 转型期 作用 引导
下载PDF
为什么要关注虚无主义问题? 被引量:12
16
作者 刘森林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6-34,共9页
虚无主义问题是传统深厚、现代化晚外发的大国对(西方传入的)现代文明哲学基础的反思与质疑。德国、俄国和中国是依次经历这一问题的国家。它反映着这些国家对现代文明本质和前景的思考,印证着现代化逐步成功后进一步的文化追求。从学... 虚无主义问题是传统深厚、现代化晚外发的大国对(西方传入的)现代文明哲学基础的反思与质疑。德国、俄国和中国是依次经历这一问题的国家。它反映着这些国家对现代文明本质和前景的思考,印证着现代化逐步成功后进一步的文化追求。从学术上说,这一问题诞生在雅可比对康德哲学的批判中,并在马克思对施蒂纳、海德格尔对尼采的批评中逐渐深化和拓展。相比于德国的哲学表达与俄国的文学思考,中国虚无主义话语追求积极入世,追求根本解决等特征,也颇具特色,同样值得我们关注和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无主义 马克思 屠格涅夫 朱谦之
下载PDF
论死亡焦虑及其消解方式 被引量:14
17
作者 郑晓江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1-18,共8页
死亡焦虑是威胁现代人生存品质的主要因素之一 ,而中国人之死亡焦虑主要起因于人伦未竟的遗憾。所以 ,消除现代中国人死亡焦虑的重要方法在于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在生死观上要“见得破 ,透得过” ,要放得下 ,要认命 ,要预立遗嘱等等。... 死亡焦虑是威胁现代人生存品质的主要因素之一 ,而中国人之死亡焦虑主要起因于人伦未竟的遗憾。所以 ,消除现代中国人死亡焦虑的重要方法在于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在生死观上要“见得破 ,透得过” ,要放得下 ,要认命 ,要预立遗嘱等等。唯如此 ,才能消解现代人对死亡的恐惧与焦虑 ,使之获得较高的生死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亡焦虑 消解方式 人伦责任 死亡
下载PDF
面向死亡的“哲学之安慰”——读《西方死亡哲学》 被引量:8
18
作者 王成军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13-414,共2页
关键词 死亡哲学 西方 安慰 不可避免性 《斐多篇》 “死亡” 死亡问题 哲学思辨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生存论阐释 被引量:6
19
作者 邹诗鹏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5-32,共8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需要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生存论意义上展开的现代哲学人类学以及世界历史时代的新方向上进行理解。在信仰的无神论倾向、经验主义及自然主义的哲学样式、流动性的辩证思维、实践思维方式以及伦理价值观上,马克思主...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需要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生存论意义上展开的现代哲学人类学以及世界历史时代的新方向上进行理解。在信仰的无神论倾向、经验主义及自然主义的哲学样式、流动性的辩证思维、实践思维方式以及伦理价值观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哲学传统都存在着一定的相通性。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不仅引导、而且也将融入中国文化传统的当代转化,转化的关键在于马克思主义共生主义信仰的内化,并形成能够积极影响人类的新的生存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 中国化 生存论 哲学人类学 中国传统的现代转化
下载PDF
当前我国犯罪学本体发展的反思与抉择 被引量:8
20
作者 岳平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23-134,共12页
我国犯罪学在学科属性、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以及应用价值等学科基础性建设上存在的结构性缺位,是犯罪学学科本体建设上的先天不足,并已成为犯罪学发展中的隐患。这些问题的存在使犯罪学的研究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尤其是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犯... 我国犯罪学在学科属性、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以及应用价值等学科基础性建设上存在的结构性缺位,是犯罪学学科本体建设上的先天不足,并已成为犯罪学发展中的隐患。这些问题的存在使犯罪学的研究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尤其是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犯罪治理的紧迫需要,也使犯罪学界有了紧迫的危机感。所以,近年来犯罪学界为此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讨论。这些讨论是对我国犯罪学学科现状的审视、反思,也是犯罪学在社会转型时期如何进行本体性建设的考量,这种反思和考量是学科发展必然经历的阶段。在当前,犯罪学应克服本体研究的松散状态,建构清晰的本体建设发展目标。梳理学科本体研究,分析我国犯罪学学科本体存在的问题现状,可以使我们更为深刻地从学科的层面认识和把握对犯罪学发展的路径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犯罪学学科 本体性反思 路径抉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