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0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老子哲学中的“德”
1
作者 罗安宪 《甘肃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23,共13页
“德”是老子哲学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在传世《老子》文本中出现了40多次。老子对“德”之思想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将“道”与“德”联系起来,认为“德”是“道”在人身上的落实。万事万物均有道,人当然也有道。但人与物不同... “德”是老子哲学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在传世《老子》文本中出现了40多次。老子对“德”之思想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将“道”与“德”联系起来,认为“德”是“道”在人身上的落实。万事万物均有道,人当然也有道。但人与物不同,人往往会背离自己的道。老子提出“德”,就是要人不要背离自己的道。如果已经背离,那就要重新回到人道上来,要守住人道,即守住人所得之道。人之所得之道,就是所谓的“德”。第二,儒家讲“德”,主要内容是仁,是爱人、爱民;道家讲“德”,主要内容是宽容、包容,是守柔、不争。老子关于“道”的理论,主要是让人明白事物之大道;关于“德”的理论,主要是让人守住做人之大本。老子的德论,不仅是道家思想学说之重要资源,也是中华传统文化重要的思想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 包容 守柔
下载PDF
万物负阴而抱阳——老子母性论思想论析
2
作者 徐大威 李金良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39-44,共6页
健全的人性系统应包括自然性(个体性)、社会性(父性)与母性三个维度。但历史上人们往往更多地关注了人的社会性与自然性,而一定程度上忽视了人性的母性维度。老子针对父权制社会的种种弊端,提出“万物负阴而抱阳”的母性论命题,意在重... 健全的人性系统应包括自然性(个体性)、社会性(父性)与母性三个维度。但历史上人们往往更多地关注了人的社会性与自然性,而一定程度上忽视了人性的母性维度。老子针对父权制社会的种种弊端,提出“万物负阴而抱阳”的母性论命题,意在重建人心的秩序。然而,老子母性论并非仅在话语的表层区分于父权,而在于彰显母性“大爱”的品格,其既不同于儒家的仁爱与墨家的兼爱,也不同于基督教背景下的博爱。老子母性论有三个思想特质:一是母性是人对自身的完全舍弃与对存在的绝对给予;二是母性在人与社会的发展中起着根本性的奠基作用;三是母性意味着个体对于家国共同体的认同和归属。研究老子母性论的意义在于探讨人心的现代性问题。真正意义上的社会的现代化发展应体现在社会制度与人心两个层面上,后者则是现代性的真正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 母性论 万物负阴而抱阳 人性三元结构 现代性
下载PDF
隐喻认知视域下《老子》中的“象”
3
作者 张弓也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7-11,共5页
近年来隐喻认知被广泛应用在传统典籍的解读中,但由于中国传统文化思维方式与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隐喻认知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按照莱考夫等划分的本体隐喻、结构隐喻以及方位隐喻对《老子》中的“象”进行重新分类,可以发现本体隐喻有... 近年来隐喻认知被广泛应用在传统典籍的解读中,但由于中国传统文化思维方式与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隐喻认知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按照莱考夫等划分的本体隐喻、结构隐喻以及方位隐喻对《老子》中的“象”进行重新分类,可以发现本体隐喻有较好的适应性,而结构隐喻则需要分情况进行讨论。因传统思维立足于“时间”产生,故《老子》中的方位隐喻并未达到预期的重要性,反而关于时间的“象”更加重要。故“本体”展现《老子》对“道”的探讨,又通过“结构”与“方位”来形容“道”,使“道”在保留超验性的同时可以进行言表与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喻认知 意象思维 老子 “象”
下载PDF
接受与包容——浅析老子哲学辩证思维对当代大学生心理自愈力习得的引导作用
4
作者 唐鑫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58-160,共3页
老子哲学思想是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老子哲学思想中的辩证观是老子及道家哲学经典的主要论点和论据。“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是老子对于事物发展规律的总结,这些规律是客观的、抽象的、普遍的,但不同视域下也可发现其... 老子哲学思想是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老子哲学思想中的辩证观是老子及道家哲学经典的主要论点和论据。“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是老子对于事物发展规律的总结,这些规律是客观的、抽象的、普遍的,但不同视域下也可发现其所包含的人文关怀意识。通过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宣传、辅导员谈心谈话等方式可以引导大学生学习老子辩证思维,运用其中的道理来保持内心平衡的状态,接受生命中的不完美,习得心理自愈力,降低严重心理疾病发生率,使大学生群体获得坚忍、包容、坦然的精神品质并受益终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辩证思维 接受与包容 大学生心理健康 自愈力
下载PDF
《道德经》德育思想对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启示
5
作者 刘骋霄 《西部学刊》 2024年第4期80-83,88,共5页
《道德经》德育思想对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其中“道法自然”的思想启发高校思政课教学必须遵循教育的客观规律;“不言之教”的观点启发高校思政课教学不仅要重视显性教育,还应重视隐性教育;“贵柔... 《道德经》德育思想对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其中“道法自然”的思想启发高校思政课教学必须遵循教育的客观规律;“不言之教”的观点启发高校思政课教学不仅要重视显性教育,还应重视隐性教育;“贵柔崇弱”的理念启发高校思政课教学应当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经》 德育 思想政治教育
下载PDF
《淮南子》自然观念探赜——以《原道训》《主术训》《修务训》《泰族训》为中心
6
作者 萧平 张磊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8-23,共6页
自然观念作为《淮南子》一书的重要思想观念,具有深刻性和系统性。在生成维度上,《淮南子》弱化了“道”直接派生万物的宇宙生成论意义,转而强调其存在论价值,从侧面肯定了万物之自生、自存;在化育维度上,《淮南子》通过对“神明”及“... 自然观念作为《淮南子》一书的重要思想观念,具有深刻性和系统性。在生成维度上,《淮南子》弱化了“道”直接派生万物的宇宙生成论意义,转而强调其存在论价值,从侧面肯定了万物之自生、自存;在化育维度上,《淮南子》通过对“神明”及“阴阳二气”的重新诠解,肯定了万物运动的自主、自决;在价值维度上,《淮南子》将天地万物按照其本性的存在状态归约为“道理之数”,强调人应因循自然,同时为了调和“无为”与“有为”之间的矛盾,《淮南子》又充分借鉴了儒家礼乐教化思想,客观上推进了道家自然观念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南子》 自然 “道理之数”
下载PDF
道之道与物之道:论老子作为原则的“道” 被引量:1
7
作者 陆建华 《中州学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33-137,共5页
老子作为原则的道包括道之道和物之道,而物之道又包括天之道、地之道和圣人之道等。道的至上性、主宰性,决定了道之道只能是“法自然”和“无为而无不为”。天之道、地之道都取法道之道,因而都是“无为而无不为”;圣人“为道”,并且取... 老子作为原则的道包括道之道和物之道,而物之道又包括天之道、地之道和圣人之道等。道的至上性、主宰性,决定了道之道只能是“法自然”和“无为而无不为”。天之道、地之道都取法道之道,因而都是“无为而无不为”;圣人“为道”,并且取法天之道,其道也是“无为而无不为”。不过,道之道的“无为而无不为”是主观上“无为”、客观上“无不为”,“无为”和“无不为”是现象和本质的关系,而天之道、地之道和圣人之道的“无为”与“无不为”都是客观的,二者是手段和结果的关系,这显示出天之道、地之道、圣人之道与道之道的不同,也显示出地之道、圣人之道对于天之道的取法。就圣人之道中的“无为”而言,它在自然万物面前是被动的,在民众面前是主动的。道之道、天之道、地之道和圣人之道都具有“利他”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 无为 无不为
下载PDF
失其真与不具存:王弼《老子注》对有为之治的反省 被引量:1
8
作者 孟庆楠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55-162,共8页
在道家政治哲学中,对“有为”之治的反省构成了理解“无为”政治的重要参照。《老子》文本在“无为”与“有为”的对举中给定了理解政治秩序的基本架构,并且描述了由多种为政方式构成的逐渐衰坏的阶次。王弼在继承这种思想的同时,对原... 在道家政治哲学中,对“有为”之治的反省构成了理解“无为”政治的重要参照。《老子》文本在“无为”与“有为”的对举中给定了理解政治秩序的基本架构,并且描述了由多种为政方式构成的逐渐衰坏的阶次。王弼在继承这种思想的同时,对原本语焉不详的各种为政方式做出了具体描摹。王弼解释了各种“有为”之治的施政手段及其治下的状态,进而将“有为”的弊端提炼为“物不具存”与“物失其真”。在“有为”之治下,“伪”与“失真”是普遍存在的,而伪善的产生在根本上源自君主“有为”的偏私以及由此造成的“物不具存”。王弼将“物不具存”“物失其真”的问题,与为政方式的退变阶次结合起来考察,完整地勾勒出政治运作及其退变的内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弼 有为 具存
下载PDF
老子生态伦理思想的逻辑发展理路 被引量:1
9
作者 高建立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10期1-5,共5页
“道法自然”是老子提出的重要思想主张,也是《老子》的核心概念,其根本认识就是要人们承认客观规律的真实存在并在社会实践活动中遵守这一规律。老子所谓的知常、知和、知足、知止等思想认识,就是遵循这一规律的伦理价值观体现,与其反... “道法自然”是老子提出的重要思想主张,也是《老子》的核心概念,其根本认识就是要人们承认客观规律的真实存在并在社会实践活动中遵守这一规律。老子所谓的知常、知和、知足、知止等思想认识,就是遵循这一规律的伦理价值观体现,与其反“伎巧”、倡“无为”的社会实践观相结合,其结果必然是对自然无为、和谐共生社会的美好憧憬,即所谓“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从而最终完成了老子生态伦理思想的逻辑发展理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 庄子 生态伦理思想 小国寡民
下载PDF
重构与解构:孔、老之“礼”的解读
10
作者 蒋承伟 《湖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9-164,共6页
春秋战国之际,“礼”发生了异化,它由西周建立的一个统一性的文化结构变为了流于形式的“礼仪”。相应地,原本依“礼”而立的政治秩序、社会道德等也发生了崩溃。在此之际,以恢复“周礼”为方向,孔子提出了“仁”“礼”一体的思想,即“... 春秋战国之际,“礼”发生了异化,它由西周建立的一个统一性的文化结构变为了流于形式的“礼仪”。相应地,原本依“礼”而立的政治秩序、社会道德等也发生了崩溃。在此之际,以恢复“周礼”为方向,孔子提出了“仁”“礼”一体的思想,即“礼”必须以“仁”为精神实质,“仁”必须以“礼”为道德准绳;以批判“礼”为方向,老子提出了“大礼无礼”的思想,即“礼”本身代表着大道的废弛,真正的“礼”是“无礼”而自有“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仪
下载PDF
老子思想对网络时代大学生美育的意义
11
作者 魏娜 朱靖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13-16,共4页
网络时代对大学生审美带来了挑战:网络信息的碎片化传播使大学生将感官刺激当作美,网络流行的审美标准成为大学生唯一的审美标准,网络的泛娱乐化倾向使大学生审美情趣难以提升。因此,在网络时代对大学生进行美育十分重要,这不仅有助于... 网络时代对大学生审美带来了挑战:网络信息的碎片化传播使大学生将感官刺激当作美,网络流行的审美标准成为大学生唯一的审美标准,网络的泛娱乐化倾向使大学生审美情趣难以提升。因此,在网络时代对大学生进行美育十分重要,这不仅有助于国家人才战略的实施,有利于高校五育并举工作的落实,也有利于大学生的长远发展。老子思想中的真善美对于大学生美育具有重要意义。应从国家、高校、个人三个层面入手,发挥好老子思想的美育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育 老子思想 网络时代 大学生 真善美
下载PDF
《老子》“道法自然”新诠
12
作者 李锐 《江海学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05-205,共1页
《老子》第25章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学界对于如何理解“道法自然”,素有争论。王弼解释为“法,谓法则也。人不违地,乃得全安,法地也。地不违天,乃得全载,法天也。天不违道,乃得全覆,法道也。道不违自然,乃得其性,法... 《老子》第25章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学界对于如何理解“道法自然”,素有争论。王弼解释为“法,谓法则也。人不违地,乃得全安,法地也。地不违天,乃得全载,法天也。天不违道,乃得全覆,法道也。道不违自然,乃得其性,法自然也”,这导致自然在道之上。河上公解“道法自然”为“道性自然,无所法也”,这有违前面的句式,但是保证了道的超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法自然 河上公 《老子》 超越性
下载PDF
“玄”“妙”字义与《老子》生成哲学
13
作者 邓锐 《文史哲》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7-68,166,共13页
《老子》产生了中国古代系统的生成哲学,影响深远。因为甲骨文和金文研究晚出,所以历来对《老子》的解读多从汉代文字出发,从而造成对《老子》历史本义的一定偏离。《老子》用“玄”字与“妙”字表达具体而深刻的哲学含义。“玄”字本... 《老子》产生了中国古代系统的生成哲学,影响深远。因为甲骨文和金文研究晚出,所以历来对《老子》的解读多从汉代文字出发,从而造成对《老子》历史本义的一定偏离。《老子》用“玄”字与“妙”字表达具体而深刻的哲学含义。“玄”字本与生殖有关,《老子》借以比喻万物生成;“妙”字的产生与“玄”密切相关,发展出更为具体的生成之义。《老子》由这两个字延伸出了若干生成哲学上的核心概念与命题,由此阐发了完整时空范围内万物生成的本原与方式等哲学思想。汉代此二字的字形与字义均发生重大变化,导致这两个字的历史本义及由其延伸出的概念与命题都在很大程度上受到遮蔽,有必要结合对古文字的考察来厘清《老子》中所蕴含生成哲学的原初样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 生成哲学
下载PDF
老子之道“大”还是“小”?
14
作者 谢路军 崔安源 《江淮论坛》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8-53,共6页
长期以来,学界执着于以“无”和“有”解释老子的道,缺乏对“大”“小”与老子之道的关系的关注。在老子思想中,“大”与“小”分别表现为道的存在方式、认识道的方式以及道的社会功能三个方面。“大”与“小”不仅是两个相互对立的范畴... 长期以来,学界执着于以“无”和“有”解释老子的道,缺乏对“大”“小”与老子之道的关系的关注。在老子思想中,“大”与“小”分别表现为道的存在方式、认识道的方式以及道的社会功能三个方面。“大”与“小”不仅是两个相互对立的范畴,还是道的属性及存在方式。老子之道“大”而“小”,之所以如此,首先是因为道作为超越的存在,似大非大,似小非小;其次是由人的认识的局限性所致;再者,道在社会层面所呈现的是理想化的人格,非常人所能及。这既是对现实中统治者的劝诫,也是对商周以来“天”“帝”信仰的反思与批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 大小 有无
下载PDF
论老子君民兼愚的“愚人主义”
15
作者 张景 陶杰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22-127,共6页
老子是否有愚民思想,古今学者见仁见智,至今争执不休。事实上老子不仅要愚民,而且还要愚君,他是君民兼愚的愚人主义者。老子愚人目的是希望通过“愚”的手段消除赘生于才智身上的各种伪诈行为,从而恢复人的美好天性。虽然其愚人思想在... 老子是否有愚民思想,古今学者见仁见智,至今争执不休。事实上老子不仅要愚民,而且还要愚君,他是君民兼愚的愚人主义者。老子愚人目的是希望通过“愚”的手段消除赘生于才智身上的各种伪诈行为,从而恢复人的美好天性。虽然其愚人思想在某种程度上蕴含有否定之否定的意味,但这一美好动机却因不合时代需求而难以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 愚君 愚民 愚人主义
下载PDF
如何公正?——《老子·七十七章》“孰能有余以奉天下”新解
16
作者 周耿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10期6-11,共6页
《老子·七十七章》主旨在“孰能有余以奉天下”一句,关于这句话的意涵,学者们意见不一,简帛本与传世本的文字差异使得这一问题变得更为复杂。从老学史来看,“有余”不仅可以理解为余财,还可以理解为余德,旨在通过无为改变不公正的... 《老子·七十七章》主旨在“孰能有余以奉天下”一句,关于这句话的意涵,学者们意见不一,简帛本与传世本的文字差异使得这一问题变得更为复杂。从老学史来看,“有余”不仅可以理解为余财,还可以理解为余德,旨在通过无为改变不公正的“人之道”。简言之,无为是方法,公正是结果,通过无为以实现公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 七十七章 无为 公正
下载PDF
韩非说老
17
作者 蒋原伦 《中国图书评论》 2023年第5期67-75,共9页
《老子》玄妙难识,就目前文献看,韩非最早对《道德经》做了阐释,他的《解老》篇是第一个普及了《老子》“上德不德,是以有德”这类辩证对立句法的解读。韩非亦以权谋之术来读解老子,从“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到“君王不仁以万民为刍... 《老子》玄妙难识,就目前文献看,韩非最早对《道德经》做了阐释,他的《解老》篇是第一个普及了《老子》“上德不德,是以有德”这类辩证对立句法的解读。韩非亦以权谋之术来读解老子,从“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到“君王不仁以万民为刍狗”,法家与老学似有某种隐秘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非子 解老 喻老
下载PDF
《老子》重要异文汇校辨正
18
作者 汪韶军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164-170,共7页
古今的《老子》诠释异见纷呈,这与异文的大量存在不无关系。但通过对地上地下诸重要版本的对勘,可从异文中甄别出凿实可信的文本,从而为校准或深入理解老子思想奠定坚实基础。此处选取一些可能引发思想歧变的重要异文进行辨析,以确定“... 古今的《老子》诠释异见纷呈,这与异文的大量存在不无关系。但通过对地上地下诸重要版本的对勘,可从异文中甄别出凿实可信的文本,从而为校准或深入理解老子思想奠定坚实基础。此处选取一些可能引发思想歧变的重要异文进行辨析,以确定“多闻数穷”“而有(又)静居众人之所恶”“予善天”“鬻人昭昭”“执今之道”“自今及古”“荣馆”等文本,消除或防止相关的一些误读,并在可能的情况下梳理出文本流变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 版本异文 简帛
下载PDF
上善若水探源
19
作者 董哲仁 《中国水利》 2023年第4期70-72,共3页
“道”是老子学说的核心。“道”是万物之母,宇宙之源。但是“道”无形无像无声,如何形象地表述“道”的高深理论?老子选择了世人最熟悉的物质——自然界的水来隐喻“道”。这样才有了“上善若水”的著名论述。一、道可道,非常道“道”... “道”是老子学说的核心。“道”是万物之母,宇宙之源。但是“道”无形无像无声,如何形象地表述“道”的高深理论?老子选择了世人最熟悉的物质——自然界的水来隐喻“道”。这样才有了“上善若水”的著名论述。一、道可道,非常道“道”是老子学说的核心。《道德经》第一章第一句话就开宗明义写道: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善若水 道可道 万物之母 《道德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