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63篇文章
< 1 2 9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沿着阻力最小的路线——重评伯恩施坦修正主义的实践理性及其风险
1
作者 程广云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24,共7页
伯恩施坦将恩格斯晚年放弃武装起义、利用议会制度的策略方案提升为原则主张。这是由客观形势和主观认知——思维方式两方面决定的。伯恩施坦修正主义是受到康德区分“物自体”和“现象界”的思维方式的影响。伯恩施坦划分了“纯粹的理... 伯恩施坦将恩格斯晚年放弃武装起义、利用议会制度的策略方案提升为原则主张。这是由客观形势和主观认知——思维方式两方面决定的。伯恩施坦修正主义是受到康德区分“物自体”和“现象界”的思维方式的影响。伯恩施坦划分了“纯粹的理论”(“理论中的不变成分”)和“应用的理论”(“学说体系中的可变成分”)。他对马克思主义纯粹理论的“修正”摧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两个理论前提——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唯物主义哲学基础;试图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消除黑格尔“原罪”;将“科学的社会主义”“修正”为“伦理的社会主义”和“批判的社会主义”。他对马克思主义应用理论的“修正”以资本主义“适应论”取代资本主义“崩溃论”,以社会主义“渐进论”取代社会主义“激进论”;试图从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消除布朗基“原罪”;反对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主张资本主义改良和资本主义民主。总起来说,伯恩施坦修正主义的思想路径是应对当时社会政治风险的实践理性的产物和表现,但规避社会政治风险却带来了副产品——意识形态风险,因而变成了马克思主义的异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伯恩施坦 修正主义 实践理性 社会政治风险 意识形态风险
下载PDF
“价值”的批判与重构:在鲁迅和尼采之间
2
作者 徐良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8,共8页
价值和价值论是鲁迅与尼采思想的重心。鲁迅与尼采围绕传统价值所坚持的原则与立场、选择的行动与方法,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在此基础上,他们对中西历史文化、传统道德、社会人性所进行的拷问与对话,深刻揭示了人类文明大变革来临之际... 价值和价值论是鲁迅与尼采思想的重心。鲁迅与尼采围绕传统价值所坚持的原则与立场、选择的行动与方法,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在此基础上,他们对中西历史文化、传统道德、社会人性所进行的拷问与对话,深刻揭示了人类文明大变革来临之际新旧历史转折、现代价值重构、审美方向转轨的内在根源,从而为人们准确把握中西现代变革的深层脉动,迎接新时代的曙光,翻开人类文明的新篇章,踏上现代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尼采 价值 文化 审美
下载PDF
“永恒轮回”与历史认知——尼采时间美学的观念生成及其人文意义
3
作者 姚思宇 《汉语言文学研究》 CSSCI 2024年第2期106-113,共8页
尼采的《不合时宜的沉思》在批判“历史学”中呈现其时间美学的生成。如同歌德重视“自然”的历史观,布克哈特的文化史研究注重直观和艺术感受力,并因其保守立场而强调对历史的持续性考察。而尼采基于“现代教养”导致人格削弱等问题,... 尼采的《不合时宜的沉思》在批判“历史学”中呈现其时间美学的生成。如同歌德重视“自然”的历史观,布克哈特的文化史研究注重直观和艺术感受力,并因其保守立场而强调对历史的持续性考察。而尼采基于“现代教养”导致人格削弱等问题,重点批判了“历史学的过量”。他提出“非历史”和“超历史”的认知方式,主张通过遗忘和封闭自身视域乃至将目光转向永恒的存在,克服“科学统治生活”对现代人的身心困扰。因而不同于布克哈特的悲观主义,尼采进一步发现了叔本华的“真诚的英雄主义”,即能够把握自身的形而上学性,在每一刻的翻转与肯定中提升生活情感。这标示着尼采“永恒轮回”时间美学观念的生成,其人文意义在于推动现代主体形成理解自我、把握现时、改造世界的能动性契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恒轮回” 历史学批判 尼采 时间美学 布克哈特
下载PDF
同感的失效与补救——以明清之际中西文化互通为例
4
作者 祝海林 《长春大学学报》 2024年第7期64-69,共6页
作为意识的一种特殊形式,“同感”是解决主体交际问题的工具,是自我理解他者的基石。跨文化的互通在本质上是文化传播者在文化意识上的交互体验,因此,同感在异质文化互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尝试运用同感理论,解析明清时期耶稣会士... 作为意识的一种特殊形式,“同感”是解决主体交际问题的工具,是自我理解他者的基石。跨文化的互通在本质上是文化传播者在文化意识上的交互体验,因此,同感在异质文化互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尝试运用同感理论,解析明清时期耶稣会士与儒士交往过程中同感机制所发挥的影响以及同感机制失效的原因,借此为两种异质文化互通提供一种认识论视角的诠释和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感 文化互通 他人导向观点采择
下载PDF
尼采哲学中的“艺术”指涉——基于海德格尔的解读
5
作者 杨涛 《文学艺术周刊》 2024年第1期27-29,共3页
海德格尔对尼采哲学思想的解读,既为后世研究尼采哲学提供了一个清晰的视角,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其自身哲学的塑形有所影响。在《尼采》的第一部分,海德格尔将尼采关于艺术的五个命题援以例证,证实艺术是权力意志的一种形态,而权力意志是... 海德格尔对尼采哲学思想的解读,既为后世研究尼采哲学提供了一个清晰的视角,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其自身哲学的塑形有所影响。在《尼采》的第一部分,海德格尔将尼采关于艺术的五个命题援以例证,证实艺术是权力意志的一种形态,而权力意志是尼采哲学思想的核心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采哲学 权力意志 海德格尔 五个命题 艺术 解读
下载PDF
两种虚无主义:在陀思妥耶夫斯基与尼采之间 被引量:1
6
作者 刘森林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1,共11页
“上帝之死”在尼采那里意味着崇高世界的坍塌、传统价值体系论证方式的无效,也意味着为具有各种自然和社会条件限制的人开辟出一个颇大的可能性空间,开始基于一切皆可能的思想实验。尼采思想的实验性质不如从事小说创作的陀思妥耶夫斯... “上帝之死”在尼采那里意味着崇高世界的坍塌、传统价值体系论证方式的无效,也意味着为具有各种自然和社会条件限制的人开辟出一个颇大的可能性空间,开始基于一切皆可能的思想实验。尼采思想的实验性质不如从事小说创作的陀思妥耶夫斯基的那么明显。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思想实验可分为三类:不伤害他人的小心翼翼的实验、为了自己认定的善或利益而伤害人的实验、宗教大法官建构巴别塔的宏大实验。这些实验都是基于被解放的、意味着无限创造性的超能之人所做的。实验承担者的漂泊无根、价值荒芜状态,特别是“上帝死后,一切皆被允许”的逻辑,预示着价值的荒芜已从崇高价值蔓延至基本价值,标志着虚无主义已从崇高价值坍塌的虚无主义进一步深化到基本价值坍塌的虚无主义。与尼采相反,陀思妥耶夫斯基把这种虚无主义更多地与超能之人联系起来。在尼采那作为弱者工具的“上帝”与吉莱斯皮所谓没有任何限制、意味着无底线创造性的恶魔化“上帝”之后,陀思妥耶夫斯基那基于人性善良和民族文化传统理想的“上帝”显得尤其值得关注。“人神”通过犬儒主义进一步加重了现代虚无主义,使得被虚无的价值从崇高价值进一步深化或延伸到基本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帝之死 尼采 陀思妥耶夫斯基 虚无主义
下载PDF
尼采的幽灵:《狂人日记》思想溯源
7
作者 高恒文 《现代中文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7-38,共12页
尼采对鲁迅的影响,显著而深刻。首先,鲁迅自云,这种影响20年代末以后有所消退,此说基本为研究者所认同;本文认为,尼采的影响贯彻鲁迅一生。其次,一般对尼采之于鲁迅的影响研究,主要是研究思想上的影响,而对鲁迅创作中所体现的尼采影响,... 尼采对鲁迅的影响,显著而深刻。首先,鲁迅自云,这种影响20年代末以后有所消退,此说基本为研究者所认同;本文认为,尼采的影响贯彻鲁迅一生。其次,一般对尼采之于鲁迅的影响研究,主要是研究思想上的影响,而对鲁迅创作中所体现的尼采影响,研究很少。本文具体分析、论证《狂人日记》与尼采——尤其是《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的思想和艺术的关系。先略论鲁迅与尼采之始终,作为全文的引论,这是为了更清楚地揭示《狂人日记》中来自尼采的思想影响在鲁迅整个创作和思想之中的特殊地位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尼采 《狂人日记》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下载PDF
从方法论唯我论到解释共同体——对狄尔泰诠释学及其“认识论改造”的一种描述
8
作者 张震 《美学与艺术评论》 2023年第2期90-104,226,227,共17页
狄尔泰将精神科学的认识论奠基确立为毕生的哲学使命。在其前期思想中,精神科学认识论以心理学为基础。这种心理学基础强调个体作为认识主体的优先性,因而呈现出一种方法论唯我论的致思路向,并且引发客观性的难题。为了论证精神科学知... 狄尔泰将精神科学的认识论奠基确立为毕生的哲学使命。在其前期思想中,精神科学认识论以心理学为基础。这种心理学基础强调个体作为认识主体的优先性,因而呈现出一种方法论唯我论的致思路向,并且引发客观性的难题。为了论证精神科学知识的客观性,狄尔泰将诠释学引入精神科学认识论基础的探讨,试图通过理解与表达的客观性解决这一认识论难题。不过,只要精神科学仍以心理学为基础,就不能走出其心理学立场所固有的方法论唯我论困境。在其晚期思想中,狄尔泰通过“客观精神”概念,重新解释精神科学的“精神”范畴及其“客观性”的内涵,并重构其精神科学的诠释学基础,进而在认识论层面设定解释共同体作为认识主体,从而突破了方法论唯我论的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狄尔泰 诠释学 认识论 方法论唯我论
原文传递
对克斯勒《黑格尔与叔本华论权利与国家》的点评
9
作者 邓晓芒 《德国哲学》 2023年第2期289-291,310,共4页
根据作者的描述,黑格尔显然是一个形而上学的理性主义者,叔本华则在根子上是一个崇尚自由意志的非理性主义者,他只是在工具理性的意义上承认理性有服务于非理性的实用价值。这种立场上的根本错位本来是没有什么可以比较的,但恰好在国家... 根据作者的描述,黑格尔显然是一个形而上学的理性主义者,叔本华则在根子上是一个崇尚自由意志的非理性主义者,他只是在工具理性的意义上承认理性有服务于非理性的实用价值。这种立场上的根本错位本来是没有什么可以比较的,但恰好在国家法权及其与个人权利的关系这一共同话题上,呈现了两种可以比较的不同风格。在这方面,叔本华的自由意志论并没有体现出其形而上学的高层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叔本华 自由意志论 崇尚自由 形而上学 黑格尔 理性主义者 共同话题 工具理性
下载PDF
“游荡者”的辩证形象:本雅明对现代性的批判与抗争 被引量:4
10
作者 郭广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1-88,共8页
在西方思想史上,本雅明是把“游荡”上升为观察和体验现代性社会的身体实践方式并加以研究的第一人。通过深入考察作为现代性产儿的“游荡者”意象,本雅明把人的身体行为与现代性批判紧密结合起来,在资本主义商品经济运行机制中揭示出... 在西方思想史上,本雅明是把“游荡”上升为观察和体验现代性社会的身体实践方式并加以研究的第一人。通过深入考察作为现代性产儿的“游荡者”意象,本雅明把人的身体行为与现代性批判紧密结合起来,在资本主义商品经济运行机制中揭示出游荡者身陷资本主义社会商品化力量整合的生存境遇,并逐渐被同化为“行走的商品”形象的同时,从身体政治学的角度展示出他们具备的现代性英雄素质、现代性批判与人类救赎的“现代英雄”形象。游荡者的辩证形象正是本雅明自己对现代性批判与抗争的最好注脚,不仅展示了他开掘无产阶级革命火种与实现人类彻底救赎的顽强信念,而且表明了他坚决批判和抗争资本主义现代性的鲜明政治立场,更为我们研究和反思资本主义现代性提供了独特的路径和崭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雅明 游荡者 行走的商品 现代英雄 现代性批判
下载PDF
基于体验的理解 从社会学方法论视角重探狄尔泰的“理解”概念 被引量:1
11
作者 马志谦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53-180,共28页
本文从社会学方法论的角度出发,考察了狄尔泰的“理解”概念对于主体间问题的处理。在狄尔泰看来,日常生活中一切可见的事物都承载并传达着某种精神性的意义,他称为“客观精神”。无论是自我还是他人,本身都不是孤立与封闭的,而是由“... 本文从社会学方法论的角度出发,考察了狄尔泰的“理解”概念对于主体间问题的处理。在狄尔泰看来,日常生活中一切可见的事物都承载并传达着某种精神性的意义,他称为“客观精神”。无论是自我还是他人,本身都不是孤立与封闭的,而是由“外部世界”这些具有共同性的精神性内容参与构成的关联体。基于此,狄尔泰认为,他人理解不仅仅是对他人动机的揣测,还是对客观精神系统的构建。它与自身理解有密切的联系:二者同样是基于“体验—表达—理解”的关联体,并借由生命表现而实现的对于体验的理解过程。在此基础上,本文尝试进一步与韦伯的理解概念进行比较,以阐明狄尔泰的路径所蕴含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验 理解 生命关联体 精神科学 社会学方法论
下载PDF
体系化尼采哲学的尝试
12
作者 郭成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1-30,共10页
在尼采研究中,人们普遍认为尼采哲学是“非体系的”或“反体系的”,因而拒绝对其进行体系化的解读。然而,尼采哲学的核心概念之间呈现出紧密的关联,有必要找出尼采思想尤其是其“重估一切价值”的内在统一性。从世界和万物的“实然”即... 在尼采研究中,人们普遍认为尼采哲学是“非体系的”或“反体系的”,因而拒绝对其进行体系化的解读。然而,尼采哲学的核心概念之间呈现出紧密的关联,有必要找出尼采思想尤其是其“重估一切价值”的内在统一性。从世界和万物的“实然”即权力意志出发可以总结出尼采的存在论。同时,由权力意志还可以引申出视角论,因为所有权力量子在相互斗争中都试图统治彼此并将自己的视角强加给他者。视角论否定绝对者和世界全景,这必然会导致虚无主义。从永恒轮回学说和超人理念入手,尼采试图在价值论上克服虚无主义,以此重估一切价值,批判传统哲学和基督教道德,强调差异、等级秩序和主人道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权力意志 视角论 虚无主义 永恒轮回 超人
下载PDF
尼采与温克尔曼的审美启蒙 被引量:1
13
作者 余明锋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6-66,共11页
在康德传统和前康德的莱布尼茨—沃尔夫传统之外,德国启蒙还有温克尔曼开启的审美启蒙传统。德国启蒙的审美路线因为多涉及艺术史和文学史而常被狭义上的哲学史忽视。可审美启蒙或“美育”在当下实有不可忽视的意义。温克尔曼的“模仿... 在康德传统和前康德的莱布尼茨—沃尔夫传统之外,德国启蒙还有温克尔曼开启的审美启蒙传统。德国启蒙的审美路线因为多涉及艺术史和文学史而常被狭义上的哲学史忽视。可审美启蒙或“美育”在当下实有不可忽视的意义。温克尔曼的“模仿古人”和卢梭的“返回自然”一样,是对英法启蒙传统的反思。温克尔曼不但在启蒙时代强调文化意识,还通过美化希腊塑造了现代德国的文化认同。真正继承温克尔曼的不是持实证主义立场的维拉莫维茨,而是通过重提希腊问题再次发动审美启蒙的尼采。温克尔曼的阿波罗美学以古典理性主义及其德性理想为内核,是对现代理性主义的深刻批判。尼采则从完全不同的哲学视野出发去谈论阿波罗和狄奥尼索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启蒙 古典理性主义 阿波罗 狄奥尼索斯 模仿古代
下载PDF
世界的“祛魅”与现代精神世界的重建——由马克斯·韦伯展开的思考 被引量:8
14
作者 韩升 李筱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7-56,共10页
对于韦伯而言,世界的“祛魅”意味着人类认知和理解世界方式的重大转变,以理性化为本质特征的科学话语取代了以信仰为本质特征的宗教话语成为最重要的世界叙事方式。世界的“祛魅”是现代性启蒙精神的重要表现,为人类实现自我解放和社... 对于韦伯而言,世界的“祛魅”意味着人类认知和理解世界方式的重大转变,以理性化为本质特征的科学话语取代了以信仰为本质特征的宗教话语成为最重要的世界叙事方式。世界的“祛魅”是现代性启蒙精神的重要表现,为人类实现自我解放和社会解放提供了思想前提,但也引发了人类价值取向领域内的“诸神之争”,造成了社会的体制化、非人化和彻底的官僚化,抹杀了西方文明中提倡的自主个性。众多西方思想家对世界“祛魅”引发的社会隐忧进行了深刻的批判性反思,中国传统的儒家伦理也为现代精神世界的重建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面对“祛魅”带来的精神困顿和意义迷失,现代人要积极致力于建构一个更加丰富多彩的精神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斯·韦伯 祛魅 理性化 精神世界 现代性启蒙
下载PDF
探寻人生的苦与乐——叔本华与尼采美学人生观思想之比较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旭 李春娟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2年第6期71-74,共4页
叔本华、尼采是西方唯意志主义哲学与美学的创始人 ,他们把哲学与人生、美学与人生的关系放到哲学美学研究的中心 ,率先反映了现代西方人试图摆脱异化、追求精神自由的努力。本文试图对叔本华、尼采在用美学思考解决人生问题方面的同与... 叔本华、尼采是西方唯意志主义哲学与美学的创始人 ,他们把哲学与人生、美学与人生的关系放到哲学美学研究的中心 ,率先反映了现代西方人试图摆脱异化、追求精神自由的努力。本文试图对叔本华、尼采在用美学思考解决人生问题方面的同与异进行分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叔本华 尼采 美学人生观思想 悲观主义 悲剧主义 德国
下载PDF
狄尔泰的意义概念 被引量:3
16
作者 高桦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32-141,共10页
对于理解狄尔泰在现代德国哲学以及释义学中的贡献来说,关注他的意义概念是一个很好的突破口。一方面,狄尔泰的意义概念与胡塞尔的现象学思想有所关联;另一方面,狄尔泰本人的生命释义学的立场又使得意义概念最终构成了生命在其之中的意... 对于理解狄尔泰在现代德国哲学以及释义学中的贡献来说,关注他的意义概念是一个很好的突破口。一方面,狄尔泰的意义概念与胡塞尔的现象学思想有所关联;另一方面,狄尔泰本人的生命释义学的立场又使得意义概念最终构成了生命在其之中的意义世界。狄尔泰的意义概念也为时间性问题的展开创造了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狄尔泰 意义 释义学 生命
下载PDF
恩斯特·布洛赫希望哲学的核心范畴及其时代意义 被引量:3
17
作者 任燕红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46-52,183,184,共9页
恩斯特·布洛赫的希望哲学与传统哲学思想之间存在一定的理论关联。他关注时代中的种种社会历史问题,反思其存在的根源与人类理想信念的缺位,对传统形而上学进行深刻的批判,高扬主体的内在精神,构建了自己的希望哲学。希望哲学以“... 恩斯特·布洛赫的希望哲学与传统哲学思想之间存在一定的理论关联。他关注时代中的种种社会历史问题,反思其存在的根源与人类理想信念的缺位,对传统形而上学进行深刻的批判,高扬主体的内在精神,构建了自己的希望哲学。希望哲学以“尚未存在的本体论”与“具体的乌托邦”为核心范畴,自始至终以构建一个人道的世界为根本宗旨,其希望思想实现了主观的超越性、开放性与客观的现实性、可能性的统一。当前,在充满挑战的时代背景下,大力发扬希望哲学的创造、超越与拯救精神,抵制复杂环境带来的不良情绪,引导人们远离时代的精神困境,将希望的知识转化为希望的行动,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恩斯特·布洛赫 希望哲学 尚未存在的本体论 具体的乌托邦
下载PDF
论海德格尔对马克思“劳动观”的批评——兼评马克思和海德格尔的相通和差异 被引量:2
18
作者 刘贵祥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53-158,共6页
"劳动"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具有奠基性的地位和作用。但在海德格尔看来,马克思的"劳动观"是一种仍然没有摆脱黑格尔哲学的"关于劳动的新时代的形而上学"。海德格尔对马克思劳动观的批评是错误的,其根源在... "劳动"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具有奠基性的地位和作用。但在海德格尔看来,马克思的"劳动观"是一种仍然没有摆脱黑格尔哲学的"关于劳动的新时代的形而上学"。海德格尔对马克思劳动观的批评是错误的,其根源在于混淆了马克思劳动观和黑格尔劳动观之间的本质差别。通过详细辨析海氏误解马克思的根源,可以得出两个结论:一是马克思发动的哲学革命正蕴含在对黑格尔劳动对象化的批判和改造当中,它可以用"感性—对象性活动"这个概念得到概括的表达,从而正面回应了海德格尔的批评;二是通过辨析马克思哲学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和超越,可以看到在哲学的当代性上,马克思哲学和海德格尔哲学之间既相通又有差异,二者都可以参与到现代社会的批判性建构中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德格尔 马克思 劳动观 历史唯物主义 劳动对象化 主体性形而上学
下载PDF
论科尔施的哲学批判及其当代价值——纪念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科尔施诞辰130周年 被引量:3
19
作者 卢文忠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4期16-20,共5页
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科尔施哲学批判的历史背景是哲学的危机即马克思主义哲学性的丧失,这种危机主要体现在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虚无化和实证化的错误倾向上。恢复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哲学本性以及由此实现由于丧失哲学性而被阻碍和取消的革... 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科尔施哲学批判的历史背景是哲学的危机即马克思主义哲学性的丧失,这种危机主要体现在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虚无化和实证化的错误倾向上。恢复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哲学本性以及由此实现由于丧失哲学性而被阻碍和取消的革命,成为科尔施哲学批判的问题指向。要从根本上恢复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本性,发挥辩证法批判性和革命性的作用,促成革命的实现,就需要重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总体性原则。根据科尔施哲学批判的基本思想和精神,在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要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就要确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地位,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武装头脑;践行群众路线,推进全面布局,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尔施 马克思主义 哲学批判 革命
下载PDF
重返人与自然的本源关系——论海德格尔后期的生态自然观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军学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9-42,共4页
自然与自然物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不同对象。在终极意义上,自然是自然物澄明的本源和存在的根据,而自然界(物)被自然所规定并依据自然生成和变化。但是长久以来,现代人忽视了二者的根本性区别,误把自然的衍生形式——自然物——当做自... 自然与自然物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不同对象。在终极意义上,自然是自然物澄明的本源和存在的根据,而自然界(物)被自然所规定并依据自然生成和变化。但是长久以来,现代人忽视了二者的根本性区别,误把自然的衍生形式——自然物——当做自然本身来对待,从而走向了人与自然对象性意义上的反自然关系。这一关系也成为了人们视自然为不断满足人类物质欲望的"资源库",从而导致当前生态失衡和环境恶化。为了克服这一时代难题,海德格尔认为必须重返真正意义上人与自然的本源关系,而艺术(τεχλη)是通达这一途径的重要方式。海德格尔的这一思想对于化解当代环境伦理学的发展困境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 自然物 艺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