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449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死观
1
作者 陈松友 《人民论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8-100,共3页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生与死的现象具有客观性、必然性、不可逆转性。中国文化体系的开放性使得儒释道三家思想能够在发展演变中形成会通共生的格局,随着中国古代朝代更迭和社会发展,儒释道三家的生死观也在长期碰撞交流中逐渐互融互补,共...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生与死的现象具有客观性、必然性、不可逆转性。中国文化体系的开放性使得儒释道三家思想能够在发展演变中形成会通共生的格局,随着中国古代朝代更迭和社会发展,儒释道三家的生死观也在长期碰撞交流中逐渐互融互补,共同形成了生死认知体系。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死观中蕴含着丰富的生命哲学和人生智慧,为当下认识生死和理解生命价值提供了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死观 古代 流变 借鉴
下载PDF
积极老龄观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溯源
2
作者 肖光文 《人民论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01-103,共3页
中国在长期历史演进中形成的“老有所终”的敬老文化、“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孝老文化、“老当益壮”的养老文化,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积极老龄观。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积极老龄观,有助于进一步促进老年人社会参与、强化老龄工作保障... 中国在长期历史演进中形成的“老有所终”的敬老文化、“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孝老文化、“老当益壮”的养老文化,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积极老龄观。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积极老龄观,有助于进一步促进老年人社会参与、强化老龄工作保障、营造良好的爱老社会氛围。新时代孝亲敬老要在全社会重塑“老”和“老年人”的基本意涵与社会价值,积极引导老年人自身保持独立意志,树立老当益壮的健康心态,促进老年群体在社会中做出新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极老龄观 老龄化社会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下载PDF
张扬与衰落:人工智能时代人的主体性悖论
3
作者 郝博炜 《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64-71,共8页
技术一直在解决人如何成为自由全面发展的人的问题,人的主体性的张扬和衰落也彰显着技术的存在与力量。人工智能时代是人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张扬的时代,人的自由时间得到增加,实践能力得到提高,思维方式得到革新。但当人通过人工智能增强... 技术一直在解决人如何成为自由全面发展的人的问题,人的主体性的张扬和衰落也彰显着技术的存在与力量。人工智能时代是人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张扬的时代,人的自由时间得到增加,实践能力得到提高,思维方式得到革新。但当人通过人工智能增强控制世界和驾驭自身命运力量的同时,却悄无声息地陷入了对人工智能的依赖中,进而导致了人的主体性衰落。人们有意或无意地将自己囚禁于算法全景监狱,逐渐成为量化自我的数据人,变得越来越像感性退化、理性丧失的“检索机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主体性 异化 技术
下载PDF
休谟与马克思关于人的思想的比较分析——基于《人性论》和《德意志意识形态》
4
作者 吴琳 周银知 《大庆社会科学》 2024年第1期48-53,共6页
哲学的奥秘在于人。活跃于18世纪的休谟在《人性论》中围绕人的知性、情感和道德,建立起关于人性科学的一般原则。他根据经验观察的方法,论述情感自然主义,遵循怀疑主义的实践,呈现出丰富的人学思想。百年之后,19世纪的马克思从现实的... 哲学的奥秘在于人。活跃于18世纪的休谟在《人性论》中围绕人的知性、情感和道德,建立起关于人性科学的一般原则。他根据经验观察的方法,论述情感自然主义,遵循怀疑主义的实践,呈现出丰富的人学思想。百年之后,19世纪的马克思从现实的生活出发,遵循辩证思维,阐释“现实的人”,强调人的自然性和社会性双重属性,将人性放置在社会、实践、世界和历史的维度上,实现了对人性丰富的、具体的、动态的考察,实现了对休谟人性原则的现实超越。二位哲学家在人性思想的发展逻辑上形成了递进式的解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休谟 人性 情感自然主义 现实的人
下载PDF
反思与重构: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道德金律的再思考
5
作者 郭佳楠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68-76,共9页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道德金律是迄今为止被人类所接受的最为广泛的道德准则之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德意涵主要体现为: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要讲究平等,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就不要强加给别人。当前,学界认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道德金律是迄今为止被人类所接受的最为广泛的道德准则之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德意涵主要体现为: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要讲究平等,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就不要强加给别人。当前,学界认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一道德金律常常在伦理责任、利己主义倾向、个体与集体的关系方面存在价值争议,并以此来分析这一道德金律的历史局限性:从正义伦理角度看,它未能解释如何处理非平等互惠性问题,同时也没有明确阐释无论我希望别人如何对待我,我的义务是否都是义务的问题;从仁爱伦理角度看,它似乎没有增加人们对仁爱适用正确情境的理解,亦即没有从根本上激发出人们实施仁爱的内在力量。基于此,结合当今话语情境与时代特征,我们更多需要在平等互惠的共识上使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一道德金律,进一步明确彼此承担的道德责任与义务,积极构建“一元主导、多元共存”的价值观格局,增强集体意识、类意识,以提升全体社会成员自爱、爱人的道德素养,进而发掘其时代意义,在理论与实践的双向互动中实现其价值重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金律 正义 仁爱 互惠
下载PDF
“第二个结合”视域下共产主义信仰中的诗性人生探赜
6
作者 王立泽 《肇庆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47-54,共8页
何以在中国社会显露出共产主义信仰中诗性人生的真实性,这构成中国社会群体坚定共产主义信仰要克服的基本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第二个结合”的重要论述成为解题的理论根据。依照马克思主义理论,信仰精神不再是拒斥感性世界的纯粹精... 何以在中国社会显露出共产主义信仰中诗性人生的真实性,这构成中国社会群体坚定共产主义信仰要克服的基本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第二个结合”的重要论述成为解题的理论根据。依照马克思主义理论,信仰精神不再是拒斥感性世界的纯粹精神性追求,而是基于感性世界并憧憬超越现存状况的生存性追求。由此,共产主义信仰不仅源于其超越资本主义社会这一最大现实,也以“每个人的自由发展”的高远理想呼唤“现实的人”所特有的超越性追求,共产主义信仰中的诗性人生因获得了现实生活根基和“有我之境”而自然流露。面向中国社会群体,共产主义信仰在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交流对话中增益其以“现实的人”为目的的价值取向,并表达中国社会群体超越西方现代性从而获得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文明理想,共产主义信仰中的诗性人生由此更加彰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二个结合” 共产主义信仰 诗性人生
下载PDF
“如何活”难题的审美纾解
7
作者 王柯平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6,共16页
在其主体性实践哲学中,李泽厚对“如何活”难题深表关切,于是将人性能力的充分发展当作纾解这一难题的选择方案。人性能力作为人性的至要决定因素,基于文化心理结构,涉及认知、道德与审美三个维度。人性能力的提升,有赖于四重性审美参融... 在其主体性实践哲学中,李泽厚对“如何活”难题深表关切,于是将人性能力的充分发展当作纾解这一难题的选择方案。人性能力作为人性的至要决定因素,基于文化心理结构,涉及认知、道德与审美三个维度。人性能力的提升,有赖于四重性审美参融,取决于以美启真、以美储善、以美立命与以度创美这四种动态关联行为。人性能力的充分发展,自当成就人类主体性,助推人性的完满实现,上达人之成人所能取得的最高成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如何活 李泽厚 人性能力 人类主体性 四重性审美参融
下载PDF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伦理意涵、伦理困境与突围路径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钱余 潘洪林 《大庆社会科学》 2023年第1期36-44,共9页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基于一定条件下人类共同生活实践的经验总结与价值表达,其伦理意涵主要表现为:儒家推己及人的忠恕之道、佛家舍己为人的慈悲之心与西方文明语境下的“理性”模式。然而,现代性语境中的文化张力与交往压力,使“...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基于一定条件下人类共同生活实践的经验总结与价值表达,其伦理意涵主要表现为:儒家推己及人的忠恕之道、佛家舍己为人的慈悲之心与西方文明语境下的“理性”模式。然而,现代性语境中的文化张力与交往压力,使“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伦理认识遭遇发展困境,规范性与解释力日渐式微。结合话语情境与时代特征,将其置于现代人的生存语境中,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引导,有助于重新焕活“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现代社会的道德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意涵 伦理困境 突围路径
下载PDF
在传承弘扬朱子文化中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9
作者 陈文 马瑞 《武夷学院学报》 2023年第11期81-88,共8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朱子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代中国文化和道德体系的“历史根系”之一,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通契合,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大学文化育...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朱子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代中国文化和道德体系的“历史根系”之一,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通契合,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大学文化育人的实践中,要汲取朱子文化的营养,普及推广朱子文化,推动朱子文化生活化大众化;引导大学生深入研习朱子文化,把学习朱子文化与践行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起来,在传承、创新、转化朱子文化中,推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朱子文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下载PDF
志存高远,笃行不怠
10
《现代制造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F0002-F0002,共1页
志向是人生的航标。一个人要做出一番成就,就要有自己的志向。青年正处于人生的起跑阶段,尽早立志,才能明确奔跑的方向,激发奋进的潜能。“志存高远方能登高望远,胸怀天下才可大展宏图”,只有把个人的“小目标”融入国家的“大蓝图”,... 志向是人生的航标。一个人要做出一番成就,就要有自己的志向。青年正处于人生的起跑阶段,尽早立志,才能明确奔跑的方向,激发奋进的潜能。“志存高远方能登高望远,胸怀天下才可大展宏图”,只有把个人的“小目标”融入国家的“大蓝图”,让青春梦想汇入时代洪流,方能以青春之我为国家发展汇聚源源不断的动力。登高望远不可能一而就,需要稳扎稳打、锲而不舍、驰而不息、笃行不怠。立志高远,脚踏实地,在磨砺中不断强心志、壮筋骨、长才干,才能抵达梦想的彼岸,为实现中国梦增添强大青春能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登高望远 时代洪流 笃行 胸怀天下 志存高远 起跑阶段 志向
下载PDF
治愈焦虑的良方
11
作者 王天孜 《中国图书评论》 2023年第3期127-127,共1页
《天地人生:中华传统文化十章》,王蒙著,江苏人民出版社,2022年10月从古至今,从先贤哲人到凡夫俗子,都曾对人生的诸多问题产生过困惑和思考。如何面对人生的缺憾?如何面对生死?如何应对焦虑?人生很短暂,但是困惑却很多。在《天地人生:... 《天地人生:中华传统文化十章》,王蒙著,江苏人民出版社,2022年10月从古至今,从先贤哲人到凡夫俗子,都曾对人生的诸多问题产生过困惑和思考。如何面对人生的缺憾?如何面对生死?如何应对焦虑?人生很短暂,但是困惑却很多。在《天地人生:中华传统文化十章》这本书中,王蒙先生以九十多年丰富的人生阅历,探究与安身立命有关的古老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苏人民出版社 王蒙先生 人生阅历 中华传统文化 困惑和思考 安身立命 诸多问题 焦虑
下载PDF
康德与王阳明“至善”理念的异同及启示
12
作者 尚大江 宗元勇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2023年第7期24-29,共6页
康德与王阳明道德哲学中的“至善”理念在目的论意义上具有一致性,均为道德实践的终极目标,而在本体论与方法论意义上则具有明显差异。康德将“至善”作为实践理性的先验指向,其“至善”理念中包含了幸福在内,因而不得不将其作为彼岸的... 康德与王阳明道德哲学中的“至善”理念在目的论意义上具有一致性,均为道德实践的终极目标,而在本体论与方法论意义上则具有明显差异。康德将“至善”作为实践理性的先验指向,其“至善”理念中包含了幸福在内,因而不得不将其作为彼岸的悬设,康德抵达至善的途径是从外至内再向外(外-内-外)的追求;王阳明将“至善”作为心之先验本体,其“至善”理念继承了理学传统,立足于此岸,他的致良知则是由外向内的追溯。通过分析两者关于“至善”理念异同的原因,以期为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提供伦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至善 康德 王阳明 致良知 人类命运共同体
下载PDF
“45度青年”的分类探析与奋斗精神培育
13
作者 张丹琛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6期94-101,共8页
“45度青年”是在社会竞争激烈背景下产生的既不“前倾”奋斗、又不“后仰”颓废的低欲望群体。根据“45度青年”在奋斗心态上的程度划分,大致可分为“苟安一隅”“丧失斗志”和“间歇旷废”三种类型。当前,身份建构模糊、激烈竞争机制... “45度青年”是在社会竞争激烈背景下产生的既不“前倾”奋斗、又不“后仰”颓废的低欲望群体。根据“45度青年”在奋斗心态上的程度划分,大致可分为“苟安一隅”“丧失斗志”和“间歇旷废”三种类型。当前,身份建构模糊、激烈竞争机制中的受挫和功利主义的裹挟等问题持续影响“45度青年”奋斗精神的培育。科学有效地引导和帮助其培育奋斗精神,应把好教育关口,引导“45度青年”辩证认识挫折,自觉回归奋斗的本真意义;加强媒介宣传,增添温暖人文关怀,强化“45度青年”奋斗的坚强意志;优化成长环境,加大有效资源支持力度,提升“45度青年”奋斗的效能感,从而增强“45度青年”的奋斗意愿与动力,使其在不懈奋斗中绽放青春的绚丽之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5度青年” 竞争 自我认同 奋斗精神 理路
下载PDF
培养快乐的能力
14
作者 杜晓燕 《政工学刊》 2023年第4期96-96,共1页
生活中我们难免会遇到不快乐的事儿,加之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生活压力的增大,“郁闷”成了一种常见的情绪。不用说,负面情绪对人的影响不容小觑。小到心情不畅,大到懈怠工作生活,时间一久,难免精神上产生焦虑与烦躁。
关键词 负面情绪 快乐 对人的影响 工作生活压力 生活节奏
下载PDF
文化润心: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对国民心态的培塑
15
作者 佘双好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2023年第3期70-77,共8页
国民心态是一个国家公民所展示出来的整体心理和精神状态。中国共产党素来重视国民心态的培塑,并于改革开放后明确提出国民社会心态培塑的任务。经过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以来近二十年,特别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十年的努力下,国民... 国民心态是一个国家公民所展示出来的整体心理和精神状态。中国共产党素来重视国民心态的培塑,并于改革开放后明确提出国民社会心态培塑的任务。经过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以来近二十年,特别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十年的努力下,国民社会心态发生了深刻变化。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把社会心态培育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背景下,通过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来培塑国民心态,主要举措包括:高举马克思主义精神旗帜、确立中华民族共同的目标愿景、厘清当代中国文化的内涵和边界、凝练当代中国最广泛的社会共识、唤醒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激活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文化、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举办重大文化及仪式活动等。正是在此基础和新的历史起点上,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国民心态培育提出新的重点内容和心理品质要求,以树立自信自立、开放豁达、奋发有为的社会心态助推中国式现代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国民心态 培塑
下载PDF
孝道的践行与青年大学生的成长
16
作者 车颖 《湖北工程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22-26,共5页
孝的内涵广博深远,仅在道德伦理范畴,孝道伦理不仅仅是关于子女孝敬父母的伦理规范,还包含着一个人为人处世、安身立命的全方位的道德修养要求,并指明了一个人成为一个有所作为并对社会发展有意义的人应该选择的道路和方向。对青年大学... 孝的内涵广博深远,仅在道德伦理范畴,孝道伦理不仅仅是关于子女孝敬父母的伦理规范,还包含着一个人为人处世、安身立命的全方位的道德修养要求,并指明了一个人成为一个有所作为并对社会发展有意义的人应该选择的道路和方向。对青年大学生进行系统的孝道文化教育,让其深入全面地认识和理解传统孝道的思想精髓和社会意义,引导他们身体力行地践行孝道,对于他们确立正确的生命观、加强自身道德修养、强化社会责任意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健康成长,真正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坚力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孝道 青年大学生 成长
下载PDF
在自我成长中找寻自我价值——原生家庭创伤型学生沙盘案例
17
作者 焦隽 《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大学学报》 2023年第4期62-67,共6页
梳理一位受到原生家庭创伤致使其进入大学后遇到人际关系困扰的大一新生经过6次沙盘治疗过程,逐渐疗愈原生家庭带来的创伤,提升人际关系技巧,在自我成长中找寻到自我价值。
关键词 原生家庭 人际关系 沙盘游戏治疗
下载PDF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跨文化研究:来自48个国家和地区的调查报告 被引量:92
18
作者 严标宾 郑雪 邱林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851-855,共5页
旨在考察主观幸福感的基本状况 ,通过对来自 4 8个国家和地区的 10 0 18名大学生被试施测《国际大学调查》(ICS)问卷 (分A卷和B卷 ) ,对施测结果进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 ,发现积极情感、消极情感、生活满意感、自我体验和外在准则都是... 旨在考察主观幸福感的基本状况 ,通过对来自 4 8个国家和地区的 10 0 18名大学生被试施测《国际大学调查》(ICS)问卷 (分A卷和B卷 ) ,对施测结果进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 ,发现积极情感、消极情感、生活满意感、自我体验和外在准则都是主观幸福感的有效预测变量。在回归分析的基础上采用优势分析方法评估了主观幸福感各预测变量在预测主观幸福感时的相对重要性。优势分析结果表明 ,预测主观幸福感时积极情感最为重要 ,其次是生活满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主观幸福感 跨文化 调查报告 积极情感 消极情感 生活满意感 预测变量 回归方程
下载PDF
做人做事做官“十悟”
19
作者 徐文秀 《共产党员》 2023年第18期26-27,共2页
如何做人、做事、做官,是不少人需要经常面对和正确把握的大问题,处理好了,则健康成长,反之则裹足不前,甚至掉入人生的一个个“陷阱”,这其中是有规律可循的。身在其中,每个人都有各自的感悟和心得,我以为,以下“十悟”似可思之用之。... 如何做人、做事、做官,是不少人需要经常面对和正确把握的大问题,处理好了,则健康成长,反之则裹足不前,甚至掉入人生的一个个“陷阱”,这其中是有规律可循的。身在其中,每个人都有各自的感悟和心得,我以为,以下“十悟”似可思之用之。信仰、信念、信心是安身立命的“压舱石”。人无信仰没有精神,人无信念没有力量。信仰和信念好比人体中的钙,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就站不稳、立不住、走不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骨病 安身立命 压舱石 做人做事 信仰 做官
下载PDF
中学生职业兴趣的结构及其特点 被引量:44
20
作者 蔡永红 林崇德 肖丽萍 《心理发展与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80-85,共6页
参考国内外有关资料 ,设计适合我国中学生的职业兴趣测验。对 3 0 9名在校中学生测查结果的因素分析表明 ,共存在六个因素 ,可以解释为现实型 (R)、研究型 (I)、艺术型 (A)、社会型 (S)、经营型 (E)和常规型(C) ,这与霍兰德的六种职业... 参考国内外有关资料 ,设计适合我国中学生的职业兴趣测验。对 3 0 9名在校中学生测查结果的因素分析表明 ,共存在六个因素 ,可以解释为现实型 (R)、研究型 (I)、艺术型 (A)、社会型 (S)、经营型 (E)和常规型(C) ,这与霍兰德的六种职业类型一致。但六种兴趣之间的关系与霍兰德的职业六边形不完全一致。进一步的分析表明 ,初三以上的中学生的职业兴趣已出现明显分化。年级和性别因素对职业兴趣均有显著影响 ,年级与性别的交互作用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学生 职业兴趣 研究型 年级 初三 参考 六边形 测查 性别因素 分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