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06篇文章
< 1 2 5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弱共识与语境复义:人工智能自然语言大模型重塑文艺美学
1
作者 刘方喜 《社会科学辑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01-208,共8页
实质语义的弱共识性是人工智能自然语言大模型自动生成文本的基本特性,也是文学文本的基本特性。科学与文学文本语元组合运动生成的形式语义都要在个人的直观理解中转化为实质语义。形式语义概念化的单义决定着科学文本实质语义的强共识... 实质语义的弱共识性是人工智能自然语言大模型自动生成文本的基本特性,也是文学文本的基本特性。科学与文学文本语元组合运动生成的形式语义都要在个人的直观理解中转化为实质语义。形式语义概念化的单义决定着科学文本实质语义的强共识,有利于汇聚物化在语言符号中的社会力量,以认识、改造自然物元组合运动而造福人类;形式语义实例性的语境复义决定着文学文本实质语义的弱共识,有助于个人心元组合运动的和谐化、文明化和个人性与社会性相统一的非强制性交往。大模型颠覆了传统科学文化概念化强共识公理系统,对于重新认识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两者之间的关系及价值、重塑传统文艺美学和人类文化等有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弱共识 语境复义 实质语义 形式语义 自然语言大模型
下载PDF
认知、共情和审美意象--论镜像神经元对审美意象生成的作用 被引量:8
2
作者 胡俊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31-140,共10页
从神经美学的角度来看,人脑的镜像神经元系统通过对知觉信息进行内在运动序列编码来进行具身认知,通过发音的运动表征来帮助我们进行抽象的语言认知,也可以通过理解他人面部表情或行为等来理解情绪,达到人类个体之间的共情效应。在文艺... 从神经美学的角度来看,人脑的镜像神经元系统通过对知觉信息进行内在运动序列编码来进行具身认知,通过发音的运动表征来帮助我们进行抽象的语言认知,也可以通过理解他人面部表情或行为等来理解情绪,达到人类个体之间的共情效应。在文艺审美欣赏和创造中,镜像神经元系统不仅对具象认知、语言认知和共情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还联动着记忆系统、默认系统和情感系统等,以运动模拟意象为核心,生成和创构出多维度跨感觉的综合审美意象,达到深度体验的审美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意象 镜像神经元 情感 认知
下载PDF
论审美自律和艺术自律的关系--兼谈当代艺术批评的审美吁求 被引量:5
3
作者 韩清玉 《兰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09-117,共9页
在讨论美学与艺术之间关系时,二者的自我立法与独特规律自然成为这一问题的重要出发点。也正是如此,审美自律和艺术自律在西方现代美学与艺术理论史上成为审美现代性发生的重要表征。审美自律是艺术自律得以实现的心理前提;形式本体既... 在讨论美学与艺术之间关系时,二者的自我立法与独特规律自然成为这一问题的重要出发点。也正是如此,审美自律和艺术自律在西方现代美学与艺术理论史上成为审美现代性发生的重要表征。审美自律是艺术自律得以实现的心理前提;形式本体既是艺术自律的内在规定,在客观上也是审美自律在艺术美层面的重要实现;它们都是基于"人性"这一整体的理论界定,自由是它们共同的旨归。厘清二者关系可为解释后现代理论危机提供思路,更为艺术批评中"美"的缺席作出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心理 形式 自由
下载PDF
“幻象救赎”的“幻象”及艺术问题--作为阿多诺媒介美学批判之“影”的鲍德里亚 被引量:1
4
作者 杨光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87-97,共11页
鲍德里亚通过“价值—形象”双螺旋结构重审了现代媒介美学批判中的“幻象救赎”观。他认为,阿多诺在媒介文化工业时代发现的现代艺术和美学中的“幻象”危机,其实质是“价值—形象”双螺旋结构第三阶段拟像的一种表现,蕴涵着“真实”... 鲍德里亚通过“价值—形象”双螺旋结构重审了现代媒介美学批判中的“幻象救赎”观。他认为,阿多诺在媒介文化工业时代发现的现代艺术和美学中的“幻象”危机,其实质是“价值—形象”双螺旋结构第三阶段拟像的一种表现,蕴涵着“真实”的缺席。因此“幻象救赎”观本身就是一个“幻象”。基于此,鲍德里亚用“超美学”宣告了现代美学在电子媒介“超真实”时代的终结,用“消失为客体”宣告了“艺术”在电子媒介拟真逻辑时代的终结。鲍氏对摄影和城市涂鸦运动的评论鲜明地体现出其“客体”艺术观在艺术与技术、艺术大众化等媒介美学重要问题上的独到见解。其媒介美学理论具备深刻而冷漠的后现代之“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德里亚 阿多诺 媒介美学 幻象 艺术
下载PDF
生态美学的理论基础——以身-心关系论
5
作者 支运波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55-459,465,共6页
生态美学的学科史可上溯到自然美,其生态中心主义观、突破二元论以及认为现象即为美的思想可从杜威和梅洛-庞蒂那里找到理论根据。杜威的自然经验主义以及倡导的公民环境主义等具有生态审美特征,而梅洛-庞蒂的身体现象学旨在寻求身体在... 生态美学的学科史可上溯到自然美,其生态中心主义观、突破二元论以及认为现象即为美的思想可从杜威和梅洛-庞蒂那里找到理论根据。杜威的自然经验主义以及倡导的公民环境主义等具有生态审美特征,而梅洛-庞蒂的身体现象学旨在寻求身体在世界(环境)中安置的努力则使生态学获得了现象学的支撑。生态美学作为一种新范式,也须要批判性地加以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美 生态现象学 身-心 杜威
下载PDF
从“感觉共同体”理解雅克·朗西埃的当代意义--评《感觉共同体:重新思考美学与政治》
6
作者 郑海婷 《学术评论》 2022年第6期81-85,共5页
法国理论家雅克·朗西埃是近年来马克思主义思想中“美学转向”的主要代表之一。他提出用“感觉共同体”(communities of sense)来重新思考美学与政治的关系,引起了国际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和讨论。2003年4月,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举办了... 法国理论家雅克·朗西埃是近年来马克思主义思想中“美学转向”的主要代表之一。他提出用“感觉共同体”(communities of sense)来重新思考美学与政治的关系,引起了国际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和讨论。2003年4月,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举办了“感觉共同体:重新思考美学与政治”的朗西埃学术思想专场研讨会,同名论文集2009年由杜克大学出版社出版(1)。该书的编者在开篇提供了一个精彩的导论,阐述了他们使用“感觉共同体”这一术语的论争语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雅克·朗西埃 杜克大学 美学转向 重新思考 马克思主义思想 共同体
下载PDF
“耳聪目明”:古典儒家的视听诗学及其当代美育价值
7
作者 刘强强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9-66,共8页
古典儒家的视听诗学以“耳聪目明”为理想,其主体经历了由巫君合一的圣,到人间的政治君主,再到普通士人君子的演化历程。“耳聪目明”具有生理和谐与精神和谐的双重意蕴,是身心存在状况的表征。先秦至秦汉时期的儒学重礼乐教化,宋明理... 古典儒家的视听诗学以“耳聪目明”为理想,其主体经历了由巫君合一的圣,到人间的政治君主,再到普通士人君子的演化历程。“耳聪目明”具有生理和谐与精神和谐的双重意蕴,是身心存在状况的表征。先秦至秦汉时期的儒学重礼乐教化,宋明理学重精神扩充,分别由外发与内发两种维度建构起抵达“耳聪目明”之理想的工夫路径。“耳聪目明”是一种经过特殊培育的感性状态,面对为移动短视频所改变的当代视听状况,它启示着我们既要重视审美客体在内容与形式、感性与理性方面的统一,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对耳目两种感官进行调节,进而实现感性自我的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聪目明” 儒家 视听诗学 美育 移动短视频
下载PDF
美学经济推动温州时尚产业之都建设的理论意涵与路径探索
8
作者 邱晔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7,19,共8页
时尚产业之都建设是当前温州推进产业振兴、实施“强城行动”的重要抓手,也是温州轻工产业转型升级和城市转型发展的重要引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思维和发展路径,美学经济与时尚产业之都建设具有高度的内在契合性。本文分析了温州打... 时尚产业之都建设是当前温州推进产业振兴、实施“强城行动”的重要抓手,也是温州轻工产业转型升级和城市转型发展的重要引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思维和发展路径,美学经济与时尚产业之都建设具有高度的内在契合性。本文分析了温州打造时尚产业之都的美学经济优势,同时也提出了以美学经济推动温州时尚产业之都建设的内在要求、具体路径和政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学经济 温州 中国时尚产业之都 理论意涵 路径探索
下载PDF
探寻“审美普遍规律”的人类学视角——从康德到泰勒:西方审美人类学的本土传统溯源
9
作者 陈杰 《美育学刊》 2024年第2期88-96,共9页
美国学者马歇尔·萨林斯将“人类学”概念区分为以“他者”为研究重心的现代文化人类学和西方古典的本土人类学两种模式,为我们理解审美人类学的发展演变提供了一个重要视角。西方古典美学家已经运用人类学的视野来探寻“审美的普... 美国学者马歇尔·萨林斯将“人类学”概念区分为以“他者”为研究重心的现代文化人类学和西方古典的本土人类学两种模式,为我们理解审美人类学的发展演变提供了一个重要视角。西方古典美学家已经运用人类学的视野来探寻“审美的普遍规律”问题,但这些理论尝试却一直未受到学界的重视和发掘。通过梳理西方古典式的人类学美学观到现代审美人类学的理论轨迹,可以发现审美人类学是西方古典本土人类学美学观现代化的一条理论路径。正是在古典的主体性哲学人类学向现代的文化人类学的转变过程中,西方理论家们逐渐明确了文化语境意识,进而使美学研究完成了从求助于哲学人类学视野到借用文化人类学方法的转变,这标志着现代审美人类学的诞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性人类学美学观 文化转向 语境 审美人类学
下载PDF
生态美学研究的困境、前景与趋势--赵奎英教授访谈 被引量:1
10
作者 赵奎英 刘艳芬 《鄱阳湖学刊》 2021年第4期40-48,126,F0002,共11页
赵奎英教授是国内较早将生态语言学、语言哲学应用于生态美学研究并取得显著成果的学者。近日她接受了曾繁仁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生态美学文献整理与研究”子课题“中国现当代生态美学文献整理与研究”项目组负责人刘... 赵奎英教授是国内较早将生态语言学、语言哲学应用于生态美学研究并取得显著成果的学者。近日她接受了曾繁仁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生态美学文献整理与研究”子课题“中国现当代生态美学文献整理与研究”项目组负责人刘艳芬教授的采访,回顾了自己的生态美学研究历程,重新梳理了“生态美学”这一概念在国内学界的最早提出,回答了生态美学研究中一些备受关注或受到质疑的重要问题,其中包括:生态美学由于性质和对象界定所遭遇的困境,生态审美观念转变及其对生活方式的影响,生态语言学的动向及其对生态美学、生态批评的意义,生态美学研究的前景与趋势,如何解决生态美学的困境,如何看待“生生美学”与“生成”的关系,等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课题 生态美学 国家社科基金 生态审美观 生态语言学 赵奎 曾繁仁 招标项目
下载PDF
诸众身体美学——奈格里和哈特构建主体的政治-美学逻辑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缙英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11-218,共8页
"诸众"是奈格里和哈特在后结构主义"解构主体"之后重构的独一性与共同性统一、身体性与情感性兼具的概念,是推翻"帝国"控制并建构"大同世界"的后现代社会的主体。而奈格里是从艺术与诸众的关... "诸众"是奈格里和哈特在后结构主义"解构主体"之后重构的独一性与共同性统一、身体性与情感性兼具的概念,是推翻"帝国"控制并建构"大同世界"的后现代社会的主体。而奈格里是从艺术与诸众的关系这一角度出发来探讨社会问题的,从这种视角来看,我们可以将其推衍"诸众"理论的逻辑概括为美学化的、"生命政治化"的,其内在的理路可以概括为从诸众的"身体美学"到"身体诗学",再到"身体/奇异性政治"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诸众 身体美学 奇异性 美学化 生命政治化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审美人类学:缘起、内涵及趋势 被引量:1
12
作者 袁同凯 冀禹洁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59-165,共7页
马克思主义认为,美是自然界本身具有的特性,也是人类长期社会实践的产物,它反映了人类认识自然、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并不断创造美好生活和完善人类自身的能动过程。人类学的理论与方法使马克思主义美学有了实证的基础,消解了西方理论... 马克思主义认为,美是自然界本身具有的特性,也是人类长期社会实践的产物,它反映了人类认识自然、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并不断创造美好生活和完善人类自身的能动过程。人类学的理论与方法使马克思主义美学有了实证的基础,消解了西方理论视野中美学只存在于精神世界的虚幻性。因此,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发展始终离不开人类学材料的支撑。在国内,马克思主义美学与审美人类学相互交融,为研究中国多重语境叠合下的审美、艺术活动提供了切合的框架,推动马克思主义美学在中国文化语境中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学 马克思主义美学 审美人类学 审美制度 社会生活
下载PDF
神经美学如何解释艺术--以查特吉《审美的脑》为例 被引量:1
13
作者 廖育正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第1期80-85,共6页
查特吉《审美的脑》是神经美学及演化心理学的重要著作,从演化观与神经美学的角度对艺术进行了阐释。查特吉指出演化科学对于艺术主要有两种看法,一是艺术本能论,一是演化副产品论,而他认为这两种看法都不尽完美,是以提出第三种观点来... 查特吉《审美的脑》是神经美学及演化心理学的重要著作,从演化观与神经美学的角度对艺术进行了阐释。查特吉指出演化科学对于艺术主要有两种看法,一是艺术本能论,一是演化副产品论,而他认为这两种看法都不尽完美,是以提出第三种观点来解释艺术,即艺术是人类在天择压力减轻后,源于本能却脱离本能的特征。查特吉的神经美学艺术观有其意义,也有相当的局限:他并未正视当代美学的反本质主义进路,其举出的孟加拉雀之演化案例也不能完全类比为人类的艺术。持平而言,神经美学的兴起,确实补充了传统美学于脑神经实证方面的不足,但其艺术观点难以含括当代包罗万象的艺术实况。然而这样的视野可以丰富既有的美学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查特吉 神经美学 演化 《审美的脑》 艺术 美学教育
下载PDF
文化研究与美学:理论分野及对话交融
14
作者 程相占 张金娟 《文艺理论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2-82,共11页
从20世纪后半叶开始,文化研究与美学的关系渐行渐远。到20世纪末21世纪初,文化研究几乎成了反美学的代名词。进入21世纪以来,在“回归美学”的浪潮下,英、美、澳学者对文化研究与美学是否走向分离、如何走向融合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从20世纪后半叶开始,文化研究与美学的关系渐行渐远。到20世纪末21世纪初,文化研究几乎成了反美学的代名词。进入21世纪以来,在“回归美学”的浪潮下,英、美、澳学者对文化研究与美学是否走向分离、如何走向融合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文化研究与美学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对立关系,也不是彼此包含的从属关系,而应该是一种借鉴交融的对话关系,其未来方向可以概括为“走向审美的文化研究”命题。这个理论命题具体展开包含如下四个方面:重新定义美学,关注文化产品的形式特征,重视审美经验的中介性,分析审美评价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研究 美学 审美的文化研究
下载PDF
哪里有让我们好好观看的自然——怀特海的机体主义自然概念及其生态美学建构
15
作者 聂春华 《鄱阳湖学刊》 2023年第2期38-44,126,共8页
怀特海将自然视为先于实体的事件集合,而不是时间和空间中的实体存在物,这种机体主义自然概念突破了关于自然美的形式主义界定,推动了从宇宙论层面去理解作为整体的自然美。在怀特海的机体哲学中,自然美并非各种自然物的辉煌外观,而是... 怀特海将自然视为先于实体的事件集合,而不是时间和空间中的实体存在物,这种机体主义自然概念突破了关于自然美的形式主义界定,推动了从宇宙论层面去理解作为整体的自然美。在怀特海的机体哲学中,自然美并非各种自然物的辉煌外观,而是在人们的经验中呈现出来的自然的整体相关性,而美感的本质则是人在自然中与各种存在物相互摄入所产生的满足感。怀特海批判了把审美价值排斥于事实要素之外的做法,他将审美价值视为内在于自然事实的达成态,使自然美成为自然生态的多样性和可持续性圆满结合的最高表征,从而为自然美与生态的关联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怀特海 机体哲学 自然审美 生态美学
下载PDF
美学转向、知识考古与回归主流——论当前古装剧的几种不同“面相”
16
作者 殷昭玖 《中国文艺评论》 2023年第9期95-102,I0003,I0004,共10页
与以往相比,当前古装剧呈现出诸多不同“面相”。在美学探索上,从戏剧美学向纪实美学、生活美学、中式美学转向;在文化表征上,通过对古代知识的考古,融入现代意识,展开历史想象;在价值传达上,向主流价值回归,同时也存在诸多导向问题。... 与以往相比,当前古装剧呈现出诸多不同“面相”。在美学探索上,从戏剧美学向纪实美学、生活美学、中式美学转向;在文化表征上,通过对古代知识的考古,融入现代意识,展开历史想象;在价值传达上,向主流价值回归,同时也存在诸多导向问题。总体而言,当前古装剧是较为成功的,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必然结果,体现出创作者的美学自觉和文化自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装剧 美学转向 知识考古 回归主流
下载PDF
我国警察美学的多视角考察
17
作者 吕雪梅 《北京警察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81-86,共6页
我国警察美学属于马克思主义实践美学的范畴,它是以警察主体、警察制度、警察实践为审美对象的一种美感产生和体验,主要包含精神美、组织美、制度美和技术美等多个层面。从精神美学的视角考察,“人性化执法”升华了警察执法的美学境界;... 我国警察美学属于马克思主义实践美学的范畴,它是以警察主体、警察制度、警察实践为审美对象的一种美感产生和体验,主要包含精神美、组织美、制度美和技术美等多个层面。从精神美学的视角考察,“人性化执法”升华了警察执法的美学境界;从组织美学的视角考察,“以人为本”促进了个体发展需求与组织目标的融洽;从制度美学的视角考察,“情指行”一体化映射我国警察制度美学的柔性调适;从技术美学的视角考察,智慧警务揭开了警察技术美学的智慧曙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警察美学 精神美 组织美 制度美 技术美
下载PDF
倾听沉默的“创伤之地”——《广岛之恋》中创伤经验的空间建构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莹雪 陶东风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139-147,共9页
在《广岛之恋》中,“广岛”是一个特殊的“创伤之地”。它依凭自身的地点维系力,保持了创伤过往在现时的持久在场,同时也赋予了不同受创者以一种可以相互吸引与相互询唤的必然关联。只有选择面向“倾听”的话语姿态,才能对沉默的伤口进... 在《广岛之恋》中,“广岛”是一个特殊的“创伤之地”。它依凭自身的地点维系力,保持了创伤过往在现时的持久在场,同时也赋予了不同受创者以一种可以相互吸引与相互询唤的必然关联。只有选择面向“倾听”的话语姿态,才能对沉默的伤口进行新的言说。通过文学的诗性话语,影片将创伤经验转化为一种独特的地域表达,以此把有别于档案纪实的感性体验迂回传递给观众;透过影片中的空间症候,创伤经验及其历史意指得以在形式上被展现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之地 创伤经验 《广岛之恋》 沉默 空间
下载PDF
审美茧房:数字时代的大众品位与社会区隔 被引量:14
19
作者 常江 王雅韵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2-109,共8页
互联网与数字技术的发展破坏了传统审美实践赖以维系的媒介间性,通过不断挤压“反思”和“协商”在审美实践体系中的存在空间,消弭了文化公共性在审美实践中得以形成所必需的批判性距离,进而全面导致了大众品位的私人化,制造了“审美茧... 互联网与数字技术的发展破坏了传统审美实践赖以维系的媒介间性,通过不断挤压“反思”和“协商”在审美实践体系中的存在空间,消弭了文化公共性在审美实践中得以形成所必需的批判性距离,进而全面导致了大众品位的私人化,制造了“审美茧房”。这种私人化的大众品位,则进一步与技术发展的既有趋向“合谋”,以文化民主为名制造了新形式的社会区隔,令旨在追求共同价值和道德目标的公共美学几无生存土壤,整个社会文化进而向反公共性方向演进。而身处审美茧房中的每一个人,在“消费自由”的幻象中,日渐丧失对超出自己趣味范畴的文化艺术形式与文本的包容,并有可能在“适宜”的舆论氛围下,将审美的排异诉诸话语乃至行为暴力。鼓励或容纳各种类型的网络趣缘社群的发展,或许是“破茧”唯一可行的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众审美 媒介间性 审美茧房 社会区隔 趣缘社群
下载PDF
关于旅游审美理论研究的几个基本问题探讨
20
作者 朱运海 曹诗图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40-47,共8页
美和审美是旅游的核心内容与旅游研究中的基本问题。国外旅游研究十分重视对旅游之美和旅游审美问题的研究,相比之下,我国关于旅游审美方面的理论性研究成果偏少,对于旅游审美的一些基本问题尚未很好厘清,影响了旅游美学的深入研究与健... 美和审美是旅游的核心内容与旅游研究中的基本问题。国外旅游研究十分重视对旅游之美和旅游审美问题的研究,相比之下,我国关于旅游审美方面的理论性研究成果偏少,对于旅游审美的一些基本问题尚未很好厘清,影响了旅游美学的深入研究与健康发展。本文试对美的本质、旅游与审美的关系、旅游审美的机理与特质、旅游审美的理想范式等基本理论问题进行探讨。研究认为自由和谐是美的本质;旅游与审美密不可分,审美是旅游的精魂;旅游审美具有过程与完整、统合与递进等内在统一的机理;旅游审美具有大众化的生活审美、综合性的动态审美、特殊化的场所审美、切身化的自由和谐体验等特质;主体与客体融为一体(超越主客关系式)是旅游审美追求的美学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审美 美的本质 审美特征 美学范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