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50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类型高自尊青少年正误反馈下的自我服务偏向特征
1
作者 曹杏田 张丽华 葛明贵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40-246,共7页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高自尊青少年自我服务偏向特征及差异。方法:选取1027青少年学生,采用罗森伯格自尊量表(RSES)筛选外显高自尊230人,内隐联想测验(IAT)测量内隐自尊,判为安全型高自尊和脆弱型高自尊青少年各36例,运用面孔工作记忆任务(...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高自尊青少年自我服务偏向特征及差异。方法:选取1027青少年学生,采用罗森伯格自尊量表(RSES)筛选外显高自尊230人,内隐联想测验(IAT)测量内隐自尊,判为安全型高自尊和脆弱型高自尊青少年各36例,运用面孔工作记忆任务(FWM)开展2(不同自尊类型)×2(反馈类型)两因素混合实验设计研究。结果:不同类型高自尊青少年间自我服务偏向主效应有统计学意义[F(1,35)=85.41,P<0.001,η^(2)=0.23];安全型高自尊青少年在正确反馈[t(35)=-6.51,P<0.001,d=5.44]和错误反馈[t(35)=-10.79,P<0.001,d=6.50]条件下均没有表现出自我服务偏向;脆弱型高自尊青少年在正确反馈[t(35)=-2.85,P<0.05,d=2.50]条件下不存在自我服务偏向,错误反馈[t(35)=6.99,P<0.001,d=4.49]条件下存在自我服务偏向;高自尊类型与反馈类型之间存在交互作用[F(1,35)=28.65,P<0.001,η^(2)=0.14]。结论:脆弱型高自尊青少年错误反馈下表现出明显的自我服务偏向,高自尊异质性分化是青少年自我服务偏向差异形成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质性高自尊 自我服务偏向 工作记忆 青少年
下载PDF
大学生中庸思维与人际适应的关系研究
2
作者 周春淼 吴晓轩 陈辰 《大学(研究与管理)》 2024年第2期102-105,共4页
大学时期是个体发展的重要阶段,不良的人际适应会对大学生情绪、认知、行为等方面造成消极影响。文章探讨了大学生中庸思维与人际适应的关系,采用中庸思维量表(Mean Thinking Scale,MTS)和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China College Student Adj... 大学时期是个体发展的重要阶段,不良的人际适应会对大学生情绪、认知、行为等方面造成消极影响。文章探讨了大学生中庸思维与人际适应的关系,采用中庸思维量表(Mean Thinking Scale,MTS)和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China College Student Adjustment Scale,CCSAS)的人际适应分量表,对286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研究发现大学生中庸思维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与人际适应呈显著的正相关,大学生中庸思维对人际适应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庸思维 人际适应 大学生
下载PDF
妊娠晚期孕妇妊娠痛苦现状及相关因素
3
作者 王恒旭 李超凤 +3 位作者 郑明香 袁甜 李丽君 刘丽华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07-412,共6页
目的:了解妊娠晚期孕妇妊娠痛苦现状及相关因素,探讨其与自我同情和情绪抑制的关系。方法:选取妊娠晚期妇女214名,采用蒂尔堡妊娠痛苦量表(TPDS)、自我同情量表(SCS)、情绪抑制量表(EIS)分别测量妊娠晚期孕妇的妊娠痛苦状况、自我同情... 目的:了解妊娠晚期孕妇妊娠痛苦现状及相关因素,探讨其与自我同情和情绪抑制的关系。方法:选取妊娠晚期妇女214名,采用蒂尔堡妊娠痛苦量表(TPDS)、自我同情量表(SCS)、情绪抑制量表(EIS)分别测量妊娠晚期孕妇的妊娠痛苦状况、自我同情以及情绪抑制水平。结果:214名妊娠晚期孕妇妊娠痛苦平均得分为(26.7±4.9),妊娠痛苦水平为中等;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妊娠晚期孕妇妊娠痛苦总分与爱人陪护情况(β=-0.15)、陪伴产检次数(β=-0.24)和自我同情总分(β=-0.12)负向关联,与孕周(β=0.14)、并发症(β=0.15)、及情绪抑制总分(β=0.17)正向关联(均P<0.05)。结论:妊娠晚期孕妇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妊娠痛苦,可能与孕周、并发症、爱人陪护情况、陪伴产检次数、自我同情水平及情绪抑制等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 痛苦 自我同情 情绪抑制
下载PDF
基于逆向管理的远洋船舶船员情绪风险控制模型设计
4
作者 薛迎春 张瑜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93-96,108,共5页
在“一带一路”发展背景下,为了克服远洋船舶航运船员的情绪风险带来的负面后果,通过逆向管理方法对远洋船员的各种情绪风险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管理者对于船舶的科学管理处于首要位置,其次招聘和培训合格的船员有利于克服情绪风险,另... 在“一带一路”发展背景下,为了克服远洋船舶航运船员的情绪风险带来的负面后果,通过逆向管理方法对远洋船员的各种情绪风险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管理者对于船舶的科学管理处于首要位置,其次招聘和培训合格的船员有利于克服情绪风险,另外增加沟通和设置娱乐活动也是克服情绪风险的有力支撑。对中国国际贸易船舶物流安全管理具有积极意义,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远洋船员心理学的研究,对“一带一路”繁荣发展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添砖加瓦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向管理 远洋船舶 情绪风险 一带一路
下载PDF
女大学生依恋取向与情绪调节策略的关系:情绪调节目标的中介作用
5
作者 黄于飞 陈旭 史攀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6-227,共12页
情绪调节策略是成功调节情绪的核心,也是维持心理健康的关键。为探讨依恋、情绪调节目标及情绪调节策略之间的关系,采用亲密关系经历量表、情绪调节目标量表及情绪调节问卷对774名女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依恋取向与情绪调节策... 情绪调节策略是成功调节情绪的核心,也是维持心理健康的关键。为探讨依恋、情绪调节目标及情绪调节策略之间的关系,采用亲密关系经历量表、情绪调节目标量表及情绪调节问卷对774名女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依恋取向与情绪调节策略显著相关。依恋回避与认知重评策略显著负相关,与表达抑制和非适应性认知调节情绪策略显著正相关;依恋焦虑与表达抑制策略和非适应性认知情绪调节策略呈显著正相关,与适应性认知情绪调节策略存在微弱但显著的正相关。(2)依恋取向与情绪调节目标显著相关。依恋回避与反享乐目标显著正相关;依恋焦虑与反享乐目标、印象管理目标以及亲社会目标显著正相关。(3)依恋取向对情绪调节策略有显著影响,情绪调节目标在依恋取向与情绪调节策略之间起显著的中介作用。未来的实证研究可以采取纵向实验设计,结合多模态的实验方式,更细致地区分实验情境,从情境和个人特质交互的角度建立依恋和情绪调节之间的多因素模型。未来的干预研究也可针对不同依恋取向的个体,通过影响其情绪调节目标,从而引导其选择最合适或最有效的情绪调节策略,以达到最佳的情绪调节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恋取向 依恋焦虑 依恋回避 情绪调节目标 情绪调节策略
下载PDF
安徽省中学生社会支持、自尊与负性情绪的相关性研究
6
作者 童嘉妮 华龙 +9 位作者 费苏海 熊佳节 余越 许淼 潘志银 常微微 陈燕 姚应水 朱丽君 金岳龙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64-67,共4页
目的:探讨中学生社会支持、自尊与负性情绪的相关性,为提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在安徽省皖北、皖中、皖南地区选取4483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包括一般人口学特征、抑郁-焦虑-压力量表(DAS... 目的:探讨中学生社会支持、自尊与负性情绪的相关性,为提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在安徽省皖北、皖中、皖南地区选取4483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包括一般人口学特征、抑郁-焦虑-压力量表(DASS-21)、Rosenberg自尊量表(RSE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结果:安徽省中学生抑郁情绪检出率为24.45%,焦虑情绪检出率为44.81%,压力情绪检出率为15.19%;女生焦虑情绪检出率高于男生(P<0.05),高中生各种负性情绪检出率均高于初中生(P<0.05),不同地区各类负性情绪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安徽省中学生社会支持水平与负性情绪得分均呈负相关(P<0.01),自尊分数与负性情绪得分均呈负相关(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矫正模型显示,主观支持(OR=0.889、0.916、0.946)、对支持的利用度(OR=0.885、0.894和0.919)和自尊(OR=0.811、0.892、0.860)得分均是负性情绪检出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社会支持水平和自尊水平对中学生抑郁、焦虑、压力负性情绪的产生具有一定程度影响。适当提高中学生群体的社会支持和自尊水平,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学生负性情绪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性情绪 社会支持 自尊 回归分析 中学生
下载PDF
如何停止精神内耗
7
作者 前线特约评论员 《前线》 2024年第1期33-33,共1页
为中午吃什么犹豫不决、为买了不合身的衣服日夜后悔、为别人一句话不断纠结……这种在日常生活中因心理冲突、纠结、痛苦等产生心神过度消耗的现象,称为精神内耗。这些现象轻则影响精神和情绪,重则妨碍工作和生活,乃至损害身心健康。... 为中午吃什么犹豫不决、为买了不合身的衣服日夜后悔、为别人一句话不断纠结……这种在日常生活中因心理冲突、纠结、痛苦等产生心神过度消耗的现象,称为精神内耗。这些现象轻则影响精神和情绪,重则妨碍工作和生活,乃至损害身心健康。面对精神内耗,应该如何及时抑制住恶性循环?做减法,保持稳定心态。贪多求全容易引发精神内耗。因为高欲望会诱发过多的心理需求,当能力不匹配恣意增长的欲望时,现实与欲望之间就会产生鸿沟,造成欲壑难填的痛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冲突 恶性循环 心理需求 内耗 身心健康 做减法 纠结
下载PDF
双层高绩效工作系统对员工幸福感的影响——兼论心理需要满足的中介作用
8
作者 梁荣成 《晋中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41-46,共6页
基于工作要求-资源理论,以50个团队领导和500名员工为调研对象,探讨双层高绩效工作系统(HPWS)对员工主观及心理幸福感的影响,研究发现:员工感知的高绩效工作系统(HPWS)正向影响他们的主观及心理幸福感,心理需要满足中介员工感知的HPWS... 基于工作要求-资源理论,以50个团队领导和500名员工为调研对象,探讨双层高绩效工作系统(HPWS)对员工主观及心理幸福感的影响,研究发现:员工感知的高绩效工作系统(HPWS)正向影响他们的主观及心理幸福感,心理需要满足中介员工感知的HPWS对他们的主观与心理幸福感的影响,员工感知的HPWS也是中介组织实施的HPWS对员工心理需要满足的影响。因此,组织可以通过强化员工对组织实施的HPWS的感知来提高他们心理需要的满足程度,进而增强员工的主观以及心理幸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层高绩效工作系统 心理需要满足 幸福感
下载PDF
共享数字时代的福祉:互联网使用与老年人生活满意度 被引量:2
9
作者 郭小弦 申欣悦 李晓光 《宁夏社会科学》 2023年第5期156-165,共10页
中国社会正在经历老龄化、数字化的双重变革,一方面我国人口正在步入深度老龄化阶段,另一方面数字化技术正在深度嵌入社会生活。在老龄化与数字化趋势双重共振的时代背景之下,数字技术被视为应对老龄化挑战的“灵丹妙药”。本文引入社... 中国社会正在经历老龄化、数字化的双重变革,一方面我国人口正在步入深度老龄化阶段,另一方面数字化技术正在深度嵌入社会生活。在老龄化与数字化趋势双重共振的时代背景之下,数字技术被视为应对老龄化挑战的“灵丹妙药”。本文引入社会网络视角,探索数字时代背景下互联网使用如何通过形塑社会交往而最终影响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研究基于2017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分析显示,首先,老年群体的数字技能还存在很大需求空间。在没有使用互联网的老年人中,不懂上网、不会上网的比例占九成以上。其次,互联网使用对老年人生活满意度存在消极影响。社交活动对老年人生活满意度产生负面影响,休闲娱乐、获取信息则没有显著差异。最后,老年群体通过互联网使用拓展社会网络规模、增加网络多样性与异质性,但同时产生了社会比较效应,负向影响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这些结论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政府不仅需要优化信息基础设施,解决老年人在运用智能技术方面的“硬件困难”,而且亟须引导老年人理性看待互联网中的复杂信息,重视提升老年人的“信息软实力”。唯有“双管齐下”,方能更好地推进老年群体深度融入数字社会,共享数字时代的福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使用 老年群体 生活满意度 社会网络
原文传递
基于脑电波的城市环境对居民情绪状态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冯建喜 沈心彤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26-738,共13页
已有关于城市环境对居民情绪及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多基于主观评价,较少研究采用客观的生理数据来反应环境对个体的即时影响,缺乏科学的实验设计与因果推断方法,削弱了其在政策制定中的指导价值。作为一项试验性质的研究,该研究使用Emoti... 已有关于城市环境对居民情绪及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多基于主观评价,较少研究采用客观的生理数据来反应环境对个体的即时影响,缺乏科学的实验设计与因果推断方法,削弱了其在政策制定中的指导价值。作为一项试验性质的研究,该研究使用Emotiv EPOC+设备测度不同城市环境(城市繁忙区、城市静谧区和城市绿地区)对个体脑电生理数据的影响,分析城市环境对居民情绪的作用效应,揭示环境作用于个体的机制黑箱。研究结果显示,绿地环境有助于提高脑电波α波的活动水平和降低β波的活动水平,让个体处于“自下而上”的非随意注意状态,有助于缓减疲劳和恢复注意力;而城市环境则会提高β波的活动水平,让个体处于“自上而下”的定向注意状态,长时间会引起疲劳。研究结果表明基于神经科学实验的研究视角和方法,在理论层面,可规避主观评价的不足,有助于深入剖析城市环境对居民情绪及心理健康的影响过程、机制及效应,实现环境作用于个体的因果效应推断;在实践层面,基于实验得出的科学证据作为政策制定的依据,进行循证决策,有助于推动空间干预决策由依靠主观个体经验向客观证据转变、由统计学路径到实验路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环境 心理活动 脑电波 神经科学实验 循证决策
下载PDF
基于潜变量增长模型的大学生利他行为变化轨迹
11
作者 王苑芮 黄时华 +1 位作者 金艳 鲁丹凤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887-893,共7页
目的:了解大学生利他行为的变化轨迹以及自我同情对利他行为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913名高校新生进行3次纵向追踪,每次间隔1年。采用大学生利他行为问卷(ABQ-CS)和大学生自我同情问卷(SCQ-CS)测量利他行为和自我同情水平,采用潜变量增... 目的:了解大学生利他行为的变化轨迹以及自我同情对利他行为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913名高校新生进行3次纵向追踪,每次间隔1年。采用大学生利他行为问卷(ABQ-CS)和大学生自我同情问卷(SCQ-CS)测量利他行为和自我同情水平,采用潜变量增长模型分析利他行为的变化轨迹和自我同情对利他行为变化的影响。结果:大学3年期间大学生的ABQ-CS得分呈下降趋势(P<0.01);3年间女生ABQ-CS得分均高于男生(均P<0.01);ABQ-CS得分的初始水平和变化速度有个体间差异(P<0.01);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截距和斜率呈负相关(r=-0.46,P<0.01);3个时间点的SCQ-CS得分分别可以正向预测3个时间点的ABQ-CS得分(β=0.53、0.51、0.54)。结论:大学生利他行为水平呈线性下降趋势,女生利他行为水平高于男生;较高的自我同情水平对当时大学生利他行为的上升具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他行为 变化轨迹 潜变量增长模型 性别差异 自我同情
下载PDF
具身体验量表中文版测评大学生的效度和信度
12
作者 田依林 何洋 +1 位作者 安蓉 杨丽丽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58-464,共7页
目的:引进具身体验量表(EES),在大学生样本中检验效度与信度。方法:选取大学生1 254名(样本1)进行条目分析、探索性因子分析,大学生623名(样本2)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及效标效度、内部一致性信度检验,大学生531名(样本3)间隔4周重测。以... 目的:引进具身体验量表(EES),在大学生样本中检验效度与信度。方法:选取大学生1 254名(样本1)进行条目分析、探索性因子分析,大学生623名(样本2)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及效标效度、内部一致性信度检验,大学生531名(样本3)间隔4周重测。以青少年和成人身体自尊量表(BESAA)、外貌社会文化态度问卷(SATAQ4)、进食障碍检查自评问卷6.0 (EDE-Q6.0)和简明症状量表(BSI-18)为效标量表。结果:EES中文版条目负荷在0.61~0.87之间,累积解释总变异69.53%;验证性因子分析显示模型拟合良好(χ^(2)/df=2.63,CFI=0.82,TLI=0.80,SRMR=0.07,RMSEA=0.08);EES得分与BESAA得分呈正相关(r=0.59),与SATAQ-4、EDE-Q6.0、BSI-18得分呈负相关(r=-0.54、-0.44,-0.47),均P<0.01。总量表的Cronbachα系数为0.90,重测信度(ICC)为0.88。结论:具身体验量表中文版评估大学生具身体验具有良好的效度和信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具身 具身体验量表 大学生 效度 信度
下载PDF
内疚和羞耻在自我损耗减少大学生亲社会行为中的作用
13
作者 杨玲 张建勋 +1 位作者 周亚杰 武江坤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10-514,共5页
目的:探讨内疚和羞耻这两种消极道德情绪在自我损耗减少大学生亲社会行为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方法:选取92名大学生(试验1)和92名大学生(试验2),均根据不同的试验条件分为内疚组、羞耻组和中性组。每组均先完成Stroop色-词干扰任务,然后试... 目的:探讨内疚和羞耻这两种消极道德情绪在自我损耗减少大学生亲社会行为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方法:选取92名大学生(试验1)和92名大学生(试验2),均根据不同的试验条件分为内疚组、羞耻组和中性组。每组均先完成Stroop色-词干扰任务,然后试验1采用故事情境诱发法、试验2采用自传式回忆情绪诱发法分别诱发相应情绪,最后采用独裁者游戏测量亲社会行为水平。结果:2个试验中,内疚组和羞耻组在独裁者游戏中的得分均高于中性组(均P<0.05)。结论:内疚和羞耻情绪使大学生在自我损耗后做出更多的亲社会行为,即二者都可以降低自我损耗对亲社会行为的消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社会行为 自我损耗 消极道德情绪 内疚 羞耻
下载PDF
童年期受虐待经历对大学生情绪记忆的影响
14
作者 田志鹏 刘爱书 周梦薇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66-171,共6页
目的:考察童年期虐待经历对大学生情绪记忆的影响。方法:用儿童期虐待问卷中文版在大学生中筛出情感虐待伴忽视组23例,躯体虐待伴忽视组21例,对照组24例。实验1用3×3的混合实验设计;实验2用3×5的混合实验设计。结果:以情绪记... 目的:考察童年期虐待经历对大学生情绪记忆的影响。方法:用儿童期虐待问卷中文版在大学生中筛出情感虐待伴忽视组23例,躯体虐待伴忽视组21例,对照组24例。实验1用3×3的混合实验设计;实验2用3×5的混合实验设计。结果:以情绪记忆的正确率为指标,实验1的效价主效应有统计学意义(P<0.001),负性图片高于正性图片和中性图片(均P<0.001),组别主效应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高于两虐待组(均P<0.05),两虐待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2的图片类型主效应有统计学意义(P<0.001),负性低唤醒图片高于其他类型图片(均P<0.001),组别主效应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高于两虐待组(均P<0.05),两虐待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学生表现出对负性低唤醒图片的情绪记忆增强效应,童年期受虐待经历减弱了情绪记忆能力,不同受虐待亚型的情绪记忆表现不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童年期 受虐待经历 情绪记忆 效价 唤醒度
下载PDF
6条目孤独感量表(ULS-6)是测量中国成年人群孤独感的有效工具
15
作者 肖蓉 杜静雯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00-905,共6页
目的修订6条目孤独感量表(ULS-6)并在成年人群中使用,评价其测量学性能和适用性。方法调查1采用UCLA孤独感量表(ULS)、患者健康问卷-9(PHQ-9)、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对1480名成年人进行施测,对ULS-6进行项目分析、信效度评价和测量等... 目的修订6条目孤独感量表(ULS-6)并在成年人群中使用,评价其测量学性能和适用性。方法调查1采用UCLA孤独感量表(ULS)、患者健康问卷-9(PHQ-9)、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对1480名成年人进行施测,对ULS-6进行项目分析、信效度评价和测量等值性分析;调查2采用UCLA孤独感量表调查652名大学生分析效标效度,并对其中300名大学生间隔3周后再次施测以分析ULS-6的重测信度。结果项目分析显示ULS-6各条目的区分度良好,鉴别指数均在0.775以上(r=0.775~0.820,P<0.001)。ULS-6为单一维度,其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891,分半信度为0.875,重测信度为0.726。ULS-6与UCLA孤独感量表、ULS-8、PHQ-9及PSSS量表的效标相关系数分别为0.882,0.967,0.528和-0.532。在跨性别、跨年龄组别中均满足测量等值性。成年人ULS-6总分为12.97±3.96分,成年人中有20%无孤独感,80%有孤独感(其中轻、中、重度孤独感者分别占39.6%、25.7%和14.7%)。结论ULS-6孤独感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和适用性,是能简洁快速测量中国成年人群孤独感的有效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条目孤独感量表 孤独感 信度 效度 测量等值
下载PDF
4~6岁幼儿分享行为与情绪状态的关系
16
作者 康丹 文敏 蔡术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26-331,共6页
目的:探讨4~6岁幼儿分享行为与情绪状态的关系。方法:选取120名4~6岁幼儿,随机等分为中性情绪启动组(n=60)和快乐情绪启动组(n=60),采用情绪启动视频来启动被试的中性情绪和快乐情绪,使用独裁者游戏(DG)比较两组被试在分享物品数量上的... 目的:探讨4~6岁幼儿分享行为与情绪状态的关系。方法:选取120名4~6岁幼儿,随机等分为中性情绪启动组(n=60)和快乐情绪启动组(n=60),采用情绪启动视频来启动被试的中性情绪和快乐情绪,使用独裁者游戏(DG)比较两组被试在分享物品数量上的差异,使用面部情感量表(FAS)比较两组被试分享前后的情绪变化差异。结果:幼儿在中性和快乐情绪启动条件下平均分享物品数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45±0.85)vs.(2.68±0.89),P>0.05];在中性情绪启动条件下,幼儿分享后测情绪得分高于分享前测情绪得分(P<0.001);在快乐情绪启动条件下,幼儿分享后测情绪得分与分享前测情绪得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中性情绪,快乐情绪并未提高4~6岁幼儿分享物品的数量;在中性情绪条件下,幼儿分享后比分享前更加快乐;在快乐情绪条件下,幼儿分享前后都快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绪 分享行为 快乐 幼儿
下载PDF
论心理疾病范畴下马克思的道德人格
17
作者 何国强 张婧璞 童翎 《湘南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23-28,共6页
青少年如何超越自我,保持积极的心态??马克思一生的经历很好地回答了这个问题。他少年立志,知书明德,青年投身革命,毕生追求。本文以他的经历为线索,提出同心圆人格塑造模型,结合心理学、社会学关于自杀的假说,从三个方面展开论述:首先... 青少年如何超越自我,保持积极的心态??马克思一生的经历很好地回答了这个问题。他少年立志,知书明德,青年投身革命,毕生追求。本文以他的经历为线索,提出同心圆人格塑造模型,结合心理学、社会学关于自杀的假说,从三个方面展开论述:首先探讨马克思对待抑郁症的态度以及他与抑郁文学的关系,其次指出马克思所描述的资本主义社会的抑郁症问题,最后说明这两者与马克思世界观之间的联系。马克思为家庭和事业牺牲自我,家庭和事业也助他突破自我,实现升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疾病 道德人格 马克思 迪尔凯姆 弗洛伊德
下载PDF
城市社区居民获得感何以提升——基于CLDS 2014数据的发现
18
作者 赵岩 闫玖玖 张天喜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CAS 2023年第7期110-120,共11页
“获得感”已成为当前衡量改革发展成果共享程度和评价民众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城市社区居民的获得感是城市社区居民在客观现实满足了自身需求后产生的一种正向积极的感受或评价。结合需求理论构建了测量城市社区居民获得感的指标... “获得感”已成为当前衡量改革发展成果共享程度和评价民众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城市社区居民的获得感是城市社区居民在客观现实满足了自身需求后产生的一种正向积极的感受或评价。结合需求理论构建了测量城市社区居民获得感的指标体系,并利用CLDS 2014的数据分析了可能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2014年我国城市社区居民获得感一般,有待提升。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居民的获得感有了显著提升;来自社区维度的获得感低于来自个体层面的获得感;社区身份、公平感、社会预期、社会信任等对城市社区居民的获得感有显著影响。为此,需要调节收入差距,稳定和扩大就业,提升居民个体获得感;培育社区意识,促进社区建设,提升居民社区层面获得感;营造公平氛围,促进社区信任,提升居民获得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居民 获得感 社区治理 主观认知
下载PDF
净脏启动对负性道德情绪词加工的影响:具身隐喻视角
19
作者 丁凤琴 王小芳 《心理研究》 2023年第5期419-428,共10页
基于具身隐喻视角探讨环境与自身净脏启动对负性道德情绪词加工的影响。实验1和实验2均采用Stroop句子启动范式分别探讨环境和自身净脏启动对负性道德情绪词加工的影响。(1)实验1结果显示,相比环境洁净启动,环境肮脏启动下被试对负性道... 基于具身隐喻视角探讨环境与自身净脏启动对负性道德情绪词加工的影响。实验1和实验2均采用Stroop句子启动范式分别探讨环境和自身净脏启动对负性道德情绪词加工的影响。(1)实验1结果显示,相比环境洁净启动,环境肮脏启动下被试对负性道德情绪词加工更快;(2)实验2结果显示,相比自身洁净启动,自身肮脏启动下被试对负性道德情绪词加工更快;(3)综合对比发现,与环境肮脏启动相比,自身肮脏启动下被试对负性道德情绪词加工更快,主要表现在羞愧、内疚和尴尬情绪方面。上述结果表明,环境与自身肮脏体验均与负性道德情绪概念产生隐喻联结,并且自身肮脏启动下被试对负性道德情绪概念词的加工更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净脏 负性道德情绪 具身隐喻 具身认知理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