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613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我威胁启动下不同类型高自尊大学生对攻击性词语的注意偏向
1
作者 段彩彬 周会 +4 位作者 姜宇 朱红阳 王彤 黄馨慧 蹇东伟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52-457,共6页
目的:考察自我威胁启动下,不同类型高自尊大学生对攻击性词语的注意偏向特点。方法:选取650名大学生,通过外显自尊量表(SES)选出高自尊被试。然后,通过内隐自尊测验(IAT)筛选出不同类型高自尊(脆弱型、安全型)组各43人。每组分别参加不... 目的:考察自我威胁启动下,不同类型高自尊大学生对攻击性词语的注意偏向特点。方法:选取650名大学生,通过外显自尊量表(SES)选出高自尊被试。然后,通过内隐自尊测验(IAT)筛选出不同类型高自尊(脆弱型、安全型)组各43人。每组分别参加不同难易程度的瑞文标准推理测验(SPM)完成自我威胁启动,然后完成空间线索实验。当线索无效时,根据两组对攻击性词语的反应时与中性词语的反应时差值(RTI)的变异程度,获得注意偏向特点。结果:在高自我威胁启动下,脆弱型高自尊组RTI值高于安全型高自尊组(P<0.01);在低自我威胁启动下,脆弱型高自尊组和安全型高自尊组的RTI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安全型高自尊,脆弱型高自尊更易受自我威胁的影响,其在高自我威胁启动下,注意偏向表现为注意固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脆弱型高自尊 安全型高自尊 自我威胁启动 注意偏向
下载PDF
大学生感恩与学业倦怠的关系
2
作者 张平 涂翠平 +1 位作者 张兰鸽 付芳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9-93,共5页
目的:探讨大学生的感恩与学业倦怠的关系及心理幸福感、预先应对在其关系中的作用。方法:选取4所高校本科生1038名,采用感恩问卷(GQ-6)、殷盛感量表(FS)、预先应对量表(PCS)和大学生学业倦怠问卷(MBI-GS)进行调查。采用SPSS宏程序Proces... 目的:探讨大学生的感恩与学业倦怠的关系及心理幸福感、预先应对在其关系中的作用。方法:选取4所高校本科生1038名,采用感恩问卷(GQ-6)、殷盛感量表(FS)、预先应对量表(PCS)和大学生学业倦怠问卷(MBI-GS)进行调查。采用SPSS宏程序Process和Bootstrap法进行中介效应检验。结果:MBI-GS得分上,男生高于女生(P<0.01),有留守经历者高于无留守经历者(P<0.001)。GQ-6得分与MBI-GS得分负向关联(β=-0.19,P<0.001),PCS得分在GQ-6得分与MBI-GS得分间起独立中介作用(间接效应=0.05,95%CI=0.02~0.09),FS得分和PCS得分在GQ-6得分和MBI-GS得分间起链式中介作用(间接效应=0.06,95%CI=0.03~0.01)。结论:大学生的感恩与学业倦怠有关,预先应对起独立中介作用,心理幸福感和预先应对起链式中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感恩 学业倦怠 心理幸福感 预先应对
下载PDF
目标类型和认知灵活性对任务绩效的综合影响
3
作者 杨文 肖艳丽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70-76,共7页
为了考察被试在完成经典的课表编排任务中目标类型和认知灵活性对任务绩效的影响,采用被试间实验设计开展实验研究,结果发现,目标类型主效应显著,设定有挑战性绩效目标的被试任务绩效显著高于设定有学习目标的被试;认知灵活性主效应显著... 为了考察被试在完成经典的课表编排任务中目标类型和认知灵活性对任务绩效的影响,采用被试间实验设计开展实验研究,结果发现,目标类型主效应显著,设定有挑战性绩效目标的被试任务绩效显著高于设定有学习目标的被试;认知灵活性主效应显著,与认知灵活性较低的被试相比,认知灵活性高的被试任务绩效更高;目标类型与认知灵活性交互作用显著,认知灵活性高的被试在设定绩效目标时任务绩效更高;认知灵活性低的被试在设定学习目标时任务绩效更高。研究结果表明,在复杂问题解决中,人们会综合考虑自己对当前任务相关知识或技能的掌握水平,以及自己的认知灵活性,合理设定任务目标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习目标 绩效目标 任务绩效 认知灵活性
下载PDF
实习护生医学叙事和共情能力对人文关怀能力影响
4
作者 范晓婷 孙华昌 张海霞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24年第4期610-616,共7页
目的:探究实习护生医学叙事能力、共情能力、人文关怀能力的路径关系,为实习护生能力的培养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使用医学叙事能力量表、人文关怀量表、杰弗逊共情量表(护生版)对山东省内5所三甲级医院的387名实习护生进行调查。结果:... 目的:探究实习护生医学叙事能力、共情能力、人文关怀能力的路径关系,为实习护生能力的培养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使用医学叙事能力量表、人文关怀量表、杰弗逊共情量表(护生版)对山东省内5所三甲级医院的387名实习护生进行调查。结果:实习护生医学叙事能力、共情能力与人文关怀能力均呈正相关关系(r=0.799,0.623;P<0.01);医学叙事能力对人文关怀能力有直接正向预测作用(β=0.766,P<0.01),共情能力对人文关怀能力有直接正向预测作用(β=0.623,P<0.01),共情能力起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值为0.189,总效应值为0.955,中介效应占总效应之比为19.8%。结论:目前我国临床实习护生的人文关怀能力水平较低,共情能力在实习护生医学叙事能力与人文关怀能力之间起中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习护生 叙事能力 共情能力 人文关怀 中介效应
原文传递
陪伴的力量:家长教养方式对青少年责任感的影响机制研究
5
作者 张超 曲凯音 《青少年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1期99-108,共10页
责任感教育是新时代青少年全面发展的重要命题,而家庭是青少年责任感培育的关键主体。使用CFPS追踪调查数据,从依恋理论的视角出发,采取多种中介效应检验模型,分析不同家长教养方式提升青少年责任感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第一,现阶段我... 责任感教育是新时代青少年全面发展的重要命题,而家庭是青少年责任感培育的关键主体。使用CFPS追踪调查数据,从依恋理论的视角出发,采取多种中介效应检验模型,分析不同家长教养方式提升青少年责任感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第一,现阶段我国家长教养方式总体为宽容型、权威型和专断型三类,忽视型教养并非主流;第二,无论何种教养方式,只有通过安全型而不是矛盾型亲子互动才会(正向)影响青少年子女的责任感。因此,亲子之间正向的情感沟通与积极的互动行为是培育青少年责任感不可或缺的两大要素。在实践过程中,二者对于责任感培育的影响表现出全面性和持久性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养方式 亲子互动 青少年责任感 追踪数据 机制分析
下载PDF
大学生错失焦虑、自我损耗与手机成瘾的关系:基于变量中心和个体中心的分析
6
作者 马丽云 杨振芳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24年第4期596-603,共8页
目的:探讨大学生错失焦虑、自我损耗与手机成瘾的关系。方法:采用错失焦虑量表、自我损耗量表和手机成瘾量表,对1586名大学生进行团体施测,采用变量中心和个体中心的方法进行分析。结果:1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错失焦虑与手机成瘾、自我... 目的:探讨大学生错失焦虑、自我损耗与手机成瘾的关系。方法:采用错失焦虑量表、自我损耗量表和手机成瘾量表,对1586名大学生进行团体施测,采用变量中心和个体中心的方法进行分析。结果:1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错失焦虑与手机成瘾、自我损耗显著正相关(r=0.59,0.44;P<0.01);自我损耗与手机成瘾显著正相关(r=0.62,P<0.01);2中介效应检验表明,错失焦虑不仅直接预测大学生手机成瘾(β=0.59,P<0.01),还通过自我损耗的中介作用间接预测手机成瘾(β=0.39,P<0.01),中介效应占比33.90%;3对错失焦虑—自我损耗得分进行潜在剖面分析,可分为3种类别:低焦虑低损耗型(35.56%)、中等焦虑中等损耗型(51.14%)、高焦虑高损耗型(13.30%);3种潜在类别在手机成瘾上的得分具有显著差异(F=461.20,P<0.001)。结论:自我损耗在大学生错失焦虑与手机成瘾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错失焦虑—自我损耗存在显著的群体异质性,具有明显的分类特征且与手机成瘾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错失焦虑 手机成瘾 自我损耗 潜在剖面分析 大学生
原文传递
医学生自我同一性地位与教育服务需求分析——以首都医科大学为例
7
作者 张斌 宋宇 张瀛 《医学教育管理》 2024年第2期131-136,共6页
为进一步了解医学生自我同一性发展水平和其成长中教育服务需求,促进医学育人工作的质量,通过使用《自我同一性地位》量表和《教育服务需求》问卷对首都医科大学1188名本科生进行调研,回收有效问卷1017份。结果显示,医学生自我同一性3... 为进一步了解医学生自我同一性发展水平和其成长中教育服务需求,促进医学育人工作的质量,通过使用《自我同一性地位》量表和《教育服务需求》问卷对首都医科大学1188名本科生进行调研,回收有效问卷1017份。结果显示,医学生自我同一性3个维度得分、自我同一性地位分布情况不同年级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级的“过去的危机”维度平均分均最低,且各年级的“同一性扩散-积极的延缓中间地位(D-M地位)”人数比例均为最高;52.51%医学生对学校开展关于自我探索主题的选修课表示有需求;影响医学生深入了解自己的因素首位为“原生家庭的教养方式”,占84.56%;其次为“朋友间的影响”,占75.12%;医学生希望提升自我认知水平的方式前三位分别是:“朋友间的互动交流”(占69.32%),“阅读书籍、文献”(占60.08%),“参加社会实践”(占50.93%)。医学生自我同一性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积极的自我成长需求和自我探索受限之间的矛盾,需要教育工作者强化医学生自我意识的启发,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提升教育服务方式和优化思政教育元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同一性 量表 医学生 教育服务需求
下载PDF
负性生活事件与青少年网络欺凌行为的关系——愤怒反刍的中介作用和网络去抑制的调节作用
8
作者 王兴超 史浩凌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3-104,206,共13页
为探讨负性生活事件对青少年网络欺凌行为的影响,以及愤怒反刍和网络去抑制在这一影响中的作用,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愤怒反刍量表、网络欺凌行为问卷和网络去抑制量表对610名青少年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其一,在控制性别和年龄后... 为探讨负性生活事件对青少年网络欺凌行为的影响,以及愤怒反刍和网络去抑制在这一影响中的作用,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愤怒反刍量表、网络欺凌行为问卷和网络去抑制量表对610名青少年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其一,在控制性别和年龄后,负性生活事件显著地正向预测青少年的网络欺凌行为。其二,愤怒反刍在负性生活事件与网络欺凌行为之间存在显著的中介作用。其三,网络去抑制在愤怒反刍与网络欺凌行为之间起到显著的调节作用;青少年的网络去抑制水平越高,愤怒反刍对网络欺凌行为的正向预测作用越强。这一研究结果对减少网络欺凌行为的干预措施提供了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性生活事件 网络欺凌行为 愤怒反刍 网络去抑制
下载PDF
歧视知觉在高职生童年期创伤与攻击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
9
作者 常春英 黎小瑜 郑亚楠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24年第3期77-79,共3页
目的:了解高职生攻击行为、歧视知觉和童年期创伤的关系为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参考。方法:2021年10月,采用Buss-Perry攻击行为问卷、歧视知觉问卷和童年期创伤问卷对635名高职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高职生攻击行为与知觉歧视(r=0... 目的:了解高职生攻击行为、歧视知觉和童年期创伤的关系为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参考。方法:2021年10月,采用Buss-Perry攻击行为问卷、歧视知觉问卷和童年期创伤问卷对635名高职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高职生攻击行为与知觉歧视(r=0.622,P<0.01)和童年期创伤(r=0.310,P<0.01)呈正相关。童年期创伤可以直接对高职生攻击行为产生正向预测作用,也可以通过歧视知觉间接影响攻击行为。结论:高职生歧视知觉在攻击行为和童年期创伤之间起部分中介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生 攻击行为 歧视知觉 童年期创伤
下载PDF
儿童期情感虐待对青少年自伤行为的影响——羞耻感与特质正念的作用
10
作者 张野 刘致宏 +1 位作者 刘子赫 赵永耀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82-89,共8页
本研究采用问卷法对1 113名青少年进行调查,探讨儿童期情感虐待与青少年自伤行为之间的关系,以及羞耻感与特质正念的作用。结果表明:(1)儿童期情感虐待显著正向预测青少年自伤行为;(2)羞耻感在儿童期情感虐待与自伤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 本研究采用问卷法对1 113名青少年进行调查,探讨儿童期情感虐待与青少年自伤行为之间的关系,以及羞耻感与特质正念的作用。结果表明:(1)儿童期情感虐待显著正向预测青少年自伤行为;(2)羞耻感在儿童期情感虐待与自伤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3)儿童期情感虐待影响青少年自伤行为的直接路径和中介路径的后半段均受到特质正念的调节。具体而言,在低特质正念水平下,儿童期情感虐待对自伤行为以及羞耻感对自伤行为的预测作用均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期情感虐待 自伤行为 羞耻感 特质正念 有调节的中介
下载PDF
内隐情绪信念与大学生心理幸福感:认知重评与心理韧性的链式中介效应
11
作者 冯蓉 吴悦悦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24年第3期433-439,共7页
目的:探讨内隐情绪信念与大学生心理幸福感的关系,并考察认知重评和心理韧性在其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内隐情绪信念问卷、情绪调节量表、心理韧性量表及心盛量表对1134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内隐情绪信念与认知重评、心理韧性... 目的:探讨内隐情绪信念与大学生心理幸福感的关系,并考察认知重评和心理韧性在其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内隐情绪信念问卷、情绪调节量表、心理韧性量表及心盛量表对1134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内隐情绪信念与认知重评、心理韧性及心理幸福感均呈显著正相关(r=0.443,0.502,0.464;P<0.01),认知重评、心理韧性与心理幸福感呈显著正相关(r=0.553,0.757;P<0.01)。认知重评、心理韧性分别在内隐情绪信念与心理幸福感间起部分中介作用;认知重评和心理韧性在内隐情绪信念与心理幸福感间起链式中介作用。结论:通过培养成长型内隐情绪信念,可以帮助个体主动使用认知重评等适应性调节策略来提高心理韧性,进而提升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幸福感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幸福感 内隐情绪信念 认知重评 情绪调节 心理韧性
原文传递
亲挫折思想与大学生抑郁焦虑压力的关系:链式中介效应
12
作者 陈健 周丽华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24年第4期627-634,共8页
目的:从儒家式应对的角度,探讨亲挫折思想与大学生抑郁、焦虑、压力的关系以及内部心理机制。方法:采用儒家式应对问卷、抑郁-焦虑-压力自评量表、自我损耗量表和自我控制量表对788名在读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亲挫折思想与大学生... 目的:从儒家式应对的角度,探讨亲挫折思想与大学生抑郁、焦虑、压力的关系以及内部心理机制。方法:采用儒家式应对问卷、抑郁-焦虑-压力自评量表、自我损耗量表和自我控制量表对788名在读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亲挫折思想与大学生抑郁、焦虑、压力呈显著负相关(r=-0.49,-0.48,-0.50;P<0.001),与自我损耗呈显著负相关(r=-0.47,P<0.001),与自我控制呈显著正相关(r=0.53,P<0.001);2中介效应检验表明,亲挫折思想对大学生抑郁、焦虑、压力的直接效应显著,效应值分别为-0.15、-0.14、-0.14;自我损耗在亲挫折思想与大学生抑郁、焦虑、压力之间起单独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值分别为-0.18、-0.17、-0.16;自我控制在亲挫折思想与大学生抑郁、焦虑、压力之间起单独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值分别为-0.08、-0.08、-0.11;自我损耗和自我控制也存在链式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值分别为-0.05、-0.06、-0.08。结论:亲挫折思想既可以直接预测大学生抑郁、焦虑、压力,也可以通过自我损耗和自我控制的独立中介效应以及自我损耗→自我控制的链式中介效应间接影响大学生抑郁、焦虑、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亲挫折思想 负性情绪 自我损耗 自我控制
原文传递
童年创伤、亲子依恋对青少年问题行为的影响研究
13
作者 任亮宝 杨静茹 《河西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15-122,共8页
为了探明童年创伤、亲子依恋对青少年问题行为的作用,采用儿童创伤问卷、依恋方式问卷和长处困难问卷对300名青少年进行调研。结果显示:童年创伤与安全型依恋显著负相关,与不安全型依恋显著正相关,与问题行为之间显著正相关;问题行为与... 为了探明童年创伤、亲子依恋对青少年问题行为的作用,采用儿童创伤问卷、依恋方式问卷和长处困难问卷对300名青少年进行调研。结果显示:童年创伤与安全型依恋显著负相关,与不安全型依恋显著正相关,与问题行为之间显著正相关;问题行为与安全型依恋之间显著负相关,与不安全型依恋之间显著正相关。结论:童年创伤可能破坏亲子依恋关系,进而导致青少年问题行为的发生。家长应该为子女创设良好的成长环境,良好的童年经历、高质量的亲子依恋关系意味着更少的问题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童年创伤 青少年 问题行为 亲子依恋
下载PDF
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体验质性研究的Meta整合 被引量:1
14
作者 占金苹 邹莉梅 +1 位作者 廖婧诗 王晓蕾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16,共6页
目的系统评价有关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真实体验与感受的质性研究,为制定个性化干预方案提供参考,帮助青少年回归家庭与社会。方法检索中英文数据库从建库到2023年6月1日有关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体验的质性研究,采用澳大利亚JBI循证卫生保... 目的系统评价有关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真实体验与感受的质性研究,为制定个性化干预方案提供参考,帮助青少年回归家庭与社会。方法检索中英文数据库从建库到2023年6月1日有关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体验的质性研究,采用澳大利亚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定性研究质量评价标准对纳入的研究进行评价,运用Meta整合方法进行结果整合。结果共纳入13项研究,包含226名青少年,提炼42个研究结果,整合成11个新类别,最终归纳为3个整合结果:非自杀性自伤的导火索,非自杀性自伤多维度体验,对治疗与帮助的看法。结论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的早期经历各异,身心体验复杂。应加强对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的重视,建立家庭-学校-医疗机构互助联络网,做到信息共享、早期预防、联合应对,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非自杀性自伤 体验 质性研究 系统评价 Meta整合 心理健康 家庭功能
下载PDF
某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素养现状调查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典 宋金沛 +1 位作者 陈珅 李永鑫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4-88,共5页
目的:了解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素养水平及相关因素。方法:选取河南省某综合性大学的2022级本科新生8014人,采用自编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心理健康素养量表(MHLS)进行调查。结果:MHLS总分(111.55±9.84)分;女大学新生的MHLS总分高于男... 目的:了解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素养水平及相关因素。方法:选取河南省某综合性大学的2022级本科新生8014人,采用自编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心理健康素养量表(MHLS)进行调查。结果:MHLS总分(111.55±9.84)分;女大学新生的MHLS总分高于男大学新生(P<0.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与MHLS总分负向关联(β=-0.24,P<0.001),是否学习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β=0.09,P<0.001)和是否阅读过心理学相关书籍(β=0.08,P<0.001)与MHLS总分正向关联。结论:本研究中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素养处于中等水平,女性、学习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阅读过心理学相关书籍的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素养水平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素养 大学新生
下载PDF
初中生校园欺凌与心理亚健康的关系
16
作者 卢丹丹 李芳 +5 位作者 王慧豪 官越 格桑曲珍 袁靓 燕虹 俞斌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4-108,共5页
目的:探究初中生校园欺凌与心理亚健康的关系及心理韧性在其中的调节作用。方法:以武汉市2所初中10~14岁792名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中文版Olweus欺凌问卷、青少年亚健康多维评定问卷及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来测量学生的校园欺凌、心理亚... 目的:探究初中生校园欺凌与心理亚健康的关系及心理韧性在其中的调节作用。方法:以武汉市2所初中10~14岁792名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中文版Olweus欺凌问卷、青少年亚健康多维评定问卷及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来测量学生的校园欺凌、心理亚健康和心理韧性水平。结果:受欺凌得分与心理亚健康得分正向关联(β=1.88);心理韧性得分在受欺凌得分与心理亚健康得分之间的调节作用有统计学意义(β=-0.07)。结论:初中生心理亚健康问题可能与受欺凌经历有关,心理韧性在受欺凌与心理亚健康的关系间可能有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校园欺凌 心理亚健康 心理韧性 调节作用
下载PDF
不同类型高自尊青少年正误反馈下的自我服务偏向特征
17
作者 曹杏田 张丽华 葛明贵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40-246,共7页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高自尊青少年自我服务偏向特征及差异。方法:选取1027青少年学生,采用罗森伯格自尊量表(RSES)筛选外显高自尊230人,内隐联想测验(IAT)测量内隐自尊,判为安全型高自尊和脆弱型高自尊青少年各36例,运用面孔工作记忆任务(...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高自尊青少年自我服务偏向特征及差异。方法:选取1027青少年学生,采用罗森伯格自尊量表(RSES)筛选外显高自尊230人,内隐联想测验(IAT)测量内隐自尊,判为安全型高自尊和脆弱型高自尊青少年各36例,运用面孔工作记忆任务(FWM)开展2(不同自尊类型)×2(反馈类型)两因素混合实验设计研究。结果:不同类型高自尊青少年间自我服务偏向主效应有统计学意义[F(1,35)=85.41,P<0.001,η^(2)=0.23];安全型高自尊青少年在正确反馈[t(35)=-6.51,P<0.001,d=5.44]和错误反馈[t(35)=-10.79,P<0.001,d=6.50]条件下均没有表现出自我服务偏向;脆弱型高自尊青少年在正确反馈[t(35)=-2.85,P<0.05,d=2.50]条件下不存在自我服务偏向,错误反馈[t(35)=6.99,P<0.001,d=4.49]条件下存在自我服务偏向;高自尊类型与反馈类型之间存在交互作用[F(1,35)=28.65,P<0.001,η^(2)=0.14]。结论:脆弱型高自尊青少年错误反馈下表现出明显的自我服务偏向,高自尊异质性分化是青少年自我服务偏向差异形成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质性高自尊 自我服务偏向 工作记忆 青少年
下载PDF
初中生抑郁情绪与暴力暴露的关系
18
作者 刘地秀 迟新丽 +2 位作者 黄发椿 赵越 范子璇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38-343,共6页
目的:探讨暴力暴露和初中生抑郁情绪之间的关系,以及反刍思维、正念在其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870名初中生,采用暴力暴露量表(VES)评估青少年接触暴力途径及暴力暴露程度、流调中心抑郁量表(CES-D)评估个体抑郁情绪严重程度、反刍思维量... 目的:探讨暴力暴露和初中生抑郁情绪之间的关系,以及反刍思维、正念在其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870名初中生,采用暴力暴露量表(VES)评估青少年接触暴力途径及暴力暴露程度、流调中心抑郁量表(CES-D)评估个体抑郁情绪严重程度、反刍思维量表(RRS)评估个体反刍思维严重程度,正念量表(CAMM)评估个体特质正念程度,通过SPSS PROCESS程序进行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检验。结果:VES得分与CES-D得分呈正向关联(β=0.34,P<0.001);RRS得分在VES和CES-D得分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β=0.29,P<0.001),中介作用大小为0.11(95%CI:0.09~0.13,P<0.001),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31.58%;CAMM得分在RRS和CES-D得分的关系中起调节作用(β=-0.08;P<0.001)。结论:反刍思维在暴力暴露对初中生抑郁情绪的影响过程中起部分中介作用,正念调节了反刍思维与抑郁情绪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中生 暴力暴露 抑郁 反刍思维 正念
下载PDF
青少年人格冲动性与攻击性的关系:同胞关系的作用路径
19
作者 林楠 李贤 +4 位作者 胡静 吴俊林 周静 辜婉 黄国平 《四川精神卫生》 2024年第1期63-69,共7页
背景我国正从独生子女家庭进入多子女家庭,探索同胞关系在青少年人格冲动性与攻击性之间的作用机制,对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以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有着重要意义。目的探讨同胞关系在青少年人格冲动性与攻击性之间的作用路径,为青少年暴力... 背景我国正从独生子女家庭进入多子女家庭,探索同胞关系在青少年人格冲动性与攻击性之间的作用机制,对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以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有着重要意义。目的探讨同胞关系在青少年人格冲动性与攻击性之间的作用路径,为青少年暴力攻击行为的预防提供参考。方法于2023年2月—4月,采用随机抽样方法选取四川省某县12所中小学共986名有同胞关系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Barratt冲动性量表(BIS-11)、Buss和Perry攻击问卷中文版(AQ-CV)以及同胞关系问卷(SRQ)进行横断面调查。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考查各量表评分的相关性。使用Bootstrap法检验同胞关系在人格冲动性与攻击性之间的作用路径。结果BIS-11总评分与AQ-CV总评分、SRQ中的冲突维度评分、争宠维度评分均呈正相关(r=0.485、0.276、0.280,P均<0.01),与SRQ温暖/亲密维度评分呈负相关(r=-0.383,P<0.01);AQ-CV总评分与SRQ冲突维度评分、争宠维度评分均呈正相关(r=0.387、0.340,P均<0.01),与温暖/亲密维度评分呈负相关(r=-0.304,P<0.01);SRQ温暖/亲密维度评分与冲突维度评分、争宠维度评分均呈负相关(r=-0.307、-0.375,P均<0.01);SRQ冲突维度评分与争宠维度评分呈正相关(r=0.267,P<0.01);青少年人格冲动性水平对攻击性水平的总效应为0.480(P<0.01);同胞关系在青少年人格冲动性与攻击性之间起中介作用,其中温暖/亲密维度的间接效应值为0.054,冲突维度的间接效应值为0.075,争宠维度的间接效应值为0.062,效应量分别为11.21%、15.70%、12.93%。结论青少年的人格冲动性可以直接影响攻击性,同胞关系可能是将人格冲动性和攻击性联系起来的重要渠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攻击性 人格冲动性 同胞关系 青少年 中介
下载PDF
感恩和学校联结在家庭功能与心理韧性间的链式中介作用:普高生和职高生的多群组分析
20
作者 赵文 王雨晴 +1 位作者 王奕丹 刘斌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24年第4期603-610,共8页
目的:探究普高生与职高生在心理韧性、家庭功能、学校联结与感恩及其关系上的差异。方法:使用问卷法对广东、甘肃1224名普通高一学生与693名职业高一学生进行调查,对数据进行结构方程模型与多群组路径分析。结果:1普高生在自强(t=5.98,P... 目的:探究普高生与职高生在心理韧性、家庭功能、学校联结与感恩及其关系上的差异。方法:使用问卷法对广东、甘肃1224名普通高一学生与693名职业高一学生进行调查,对数据进行结构方程模型与多群组路径分析。结果:1普高生在自强(t=5.98,P<0.001)与人物取向的感恩(t=4.95,P<0.001)上显著高于职高生,而在韧性维度(t=-2.09,P<0.05)与适应性维度(t=-3.84,P<0.001)上则显著低于职高生。2感恩和学校联结在家庭功能和心理韧性之间的链式中介效应的95%置信区间为[0.04,0.06],感恩和学校联结的链式中介效应成立。3根据嵌套模型比较的结果,结构系数相等模型与基线模型存在显著差异(Δχ2=123.78,Δdf=12,P<0.001),两个群体的模型在系数上存在显著的差异。结论:普高生比职高生更自强,对他人更有感恩心;但职高生在韧性和家庭功能适应性上比普高生更胜一筹;家庭功能通过感恩与学校联结作用于个体的心理韧性,但家庭功能对职高生心理韧性的影响更大,感恩对普高生心理韧性的影响更大。研究为两个群体的韧性干预提供了实证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韧性 链式中介 问卷法 家庭功能 感恩 学校联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