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敦煌莫高窟北区出土回鹘文《中阿含经》残叶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张铁山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128-131,共4页
《中阿含经》为北传佛教四阿含之一。回鹘文《中阿含经》译自汉文 ,且有不同的版本流传于世 ,曾在回鹘人中广为流传 ,倍受崇尚。本文对敦煌莫高窟北区出土编号为B52(甲 ) :18的一叶回鹘文《中阿含经》残叶进行拉丁字母转写、翻译和注释。
关键词 回鹘文《中阿含经》 郭煌莫高窟 佛教经典 拉丁字母 转写 翻译 注释
下载PDF
莫高窟北区B53窟出土回鹘文《杂阿含经》残叶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张铁山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01-106,T001-T008,共14页
本文在对莫高窟北区B53窟出土回鹘文《杂阿含经》残叶进行拉丁字母转写、汉译和注释的基础上,通过与国内外收藏的同书残卷比较,提出:(1)该回鹘文残叶的翻译年代为元代;(2)回鹘文译本《杂阿含经》至少有卷子式和贝叶式两种... 本文在对莫高窟北区B53窟出土回鹘文《杂阿含经》残叶进行拉丁字母转写、汉译和注释的基础上,通过与国内外收藏的同书残卷比较,提出:(1)该回鹘文残叶的翻译年代为元代;(2)回鹘文译本《杂阿含经》至少有卷子式和贝叶式两种版本;(3)B53窟出土回鹘文《杂阿合经》为手稿本;(4)该回鹘文译本译自汉文,且采取摘取汉文原文中的部分词句直译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高窟北区 回鹘文 杂阿含经
下载PDF
西双版纳小乘佛教与傣族社会相适应问题探讨 被引量:1
3
作者 吴敏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4-46,共3页
西双版纳傣族信仰小乘佛教,小乘佛教与傣族社会联系极为密切。小乘佛教在保持傣族传统文化、维持伦理道德、和谐的生态环境、促进对外交流、救灾济困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存在境外宗教势力渗透、佛寺自养能力低等问题,因此,要采... 西双版纳傣族信仰小乘佛教,小乘佛教与傣族社会联系极为密切。小乘佛教在保持傣族传统文化、维持伦理道德、和谐的生态环境、促进对外交流、救灾济困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存在境外宗教势力渗透、佛寺自养能力低等问题,因此,要采取相关对策,促进宗教与社会相适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双版纳 小乘佛教 傣族 宗教与社会
下载PDF
从汉译《阿含经》考察早期佛教孝道思想 被引量:1
4
作者 谭洁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56-59,共4页
佛教早期经典《阿含经》中记载了佛陀关于孝道的起源、具体内容以及报应的基本思想。早期佛教孝道思想有两个鲜明特点:一是佛教孝道与信仰密切相关,二是佛教孝道与戒律密切相关。而早期佛教孝道思想与中土孝道思想比较,也存在明显差异。
关键词 阿含经 孝道 报恩
下载PDF
试探《增一阿含经》之流变 被引量:1
5
作者 耿敬 《五台山研究》 1999年第3期15-19,共5页
本文论述了四《阿含》之一的产生、流变 ,并指出昙摩难提的竺佛念的汉泽本在我国历史上受到轻视的原因。其实 ,该经是佛教一切经的母胎 ,大小乘佛教的渊源 ,佛教义理的基础。研究它 ,或许对佛教。
关键词 《增一阿含经》 大众部 源流 汉译 尘封 研究 意义
下载PDF
早期佛教中的授记研究——基于汉译《阿含经》的考察 被引量:1
6
作者 王鹤琴 《中国佛学》 2017年第2期147-154,共8页
授记为佛教的重要一环,常指佛为菩萨授记未来作佛,涉及佛教的修行目标和解脱旨趣。早期佛教中的授记丰富多样,授记者除了佛陀,还有证果弟子和护法天神;受记者为佛教四众弟子;授记形式有自授记和他授记两种;授记内容围绕四果展开。这些... 授记为佛教的重要一环,常指佛为菩萨授记未来作佛,涉及佛教的修行目标和解脱旨趣。早期佛教中的授记丰富多样,授记者除了佛陀,还有证果弟子和护法天神;受记者为佛教四众弟子;授记形式有自授记和他授记两种;授记内容围绕四果展开。这些区别于大乘佛教的授记特点是我们了解佛教授记历史发展和演变轨迹的重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授记 早期佛教 《阿含经》 四果
下载PDF
小乘佛教在傣族地区城市化进程中的生境
7
作者 沈乾芳 夏文仙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1期55-58,共4页
随着城市化进程向我国边境地区的推进,地处东盟前沿的云南省德宏、西双版纳等地也由原来的政治军事前沿一跃而为对外开放的门户。然而当人们享受着物质文化带来的欢愉时,作为其民族符号标志的佛教文化却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因此有必要采... 随着城市化进程向我国边境地区的推进,地处东盟前沿的云南省德宏、西双版纳等地也由原来的政治军事前沿一跃而为对外开放的门户。然而当人们享受着物质文化带来的欢愉时,作为其民族符号标志的佛教文化却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因此有必要采取相应措施,使傣族佛教文化获得合法性与认同感,并致力将其中的优秀成分转化成具有意义的文化价值,找到在城市化进程中的生存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文化 小乘佛教 傣族 城市化进程 生境
下载PDF
《百喻经》中的佛学思想 被引量:3
8
作者 蔡宏 《五台山研究》 1999年第3期10-14,共5页
《百喻经》成书于公元 1 50年之前大乘佛教产生初期。它以生动活泼的故事作比喻 ,阐述了小乘佛教的基本教义苦、集、灭、道等四谛和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寂静等三法印及大乘佛教的缘起性空、八不中道和八识理论 ,从而调和了小乘... 《百喻经》成书于公元 1 50年之前大乘佛教产生初期。它以生动活泼的故事作比喻 ,阐述了小乘佛教的基本教义苦、集、灭、道等四谛和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寂静等三法印及大乘佛教的缘起性空、八不中道和八识理论 ,从而调和了小乘和大乘的矛盾及大乘中中观学派与瑜伽行派的矛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喻经 小乘 四谛 三法印 大乘 缘起皆空 八不中道 第八识不空 调和统一 般若思想
下载PDF
试论小乘佛教对缅甸文化的核心作用 被引量:6
9
作者 钟智翔 《东南亚纵横》 1997年第2期54-59,共6页
关键词 缅甸文化 小乘佛教 缅甸人 佛本生故事 制度文化 精神文化 绘画艺术 僧侣 建筑艺术 道德规范
下载PDF
两晋般若学与小乘佛学之渊源
10
作者 朱丽霞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83-87,共5页
两晋时期的般若学以“六家七宗”为代表,但是“六家七宗”都被认为对般若学的理解有偏颇,这也就是僧所说的“六家偏而不即”。许多学者认为“六家七宗”在理解般若学方面“偏而不即”的唯一原因是因为此时般若学受到了玄学的影响,其实... 两晋时期的般若学以“六家七宗”为代表,但是“六家七宗”都被认为对般若学的理解有偏颇,这也就是僧所说的“六家偏而不即”。许多学者认为“六家七宗”在理解般若学方面“偏而不即”的唯一原因是因为此时般若学受到了玄学的影响,其实两晋般若学也在某种程度上受到了小乘佛学的影响,这无论从当时的佛学历史脉络上,还是从思想脉络上都可以找到其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家七宗” 般若学 小乘佛学
下载PDF
试谈小乘佛教对德宏傣族习俗的影响
11
作者 陈绍文 《大理学院学报(综合版)》 CAS 2002年第6期73-75,共3页
居住在德宏地区的傣族,普遍信仰小乘佛教。广大的傣族群众对小乘佛保持着最虔诚的感情。在一定程度上小乘佛教已经成为傣族人民的主要精神支柱。小乘佛教的教义、教规、禁忌影响着傣族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并且促使傣族思想意识,日常习... 居住在德宏地区的傣族,普遍信仰小乘佛教。广大的傣族群众对小乘佛保持着最虔诚的感情。在一定程度上小乘佛教已经成为傣族人民的主要精神支柱。小乘佛教的教义、教规、禁忌影响着傣族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并且促使傣族思想意识,日常习俗了发生了变化。本文就小乘佛教对德宏傣族习俗所产生的影响作一下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乘佛教 德宏地区 傣族 习俗 影响 思想意识
下载PDF
谈小乘佛教的哲学观
12
作者 覃寿鹏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1998年第4期69-71,共3页
关键词 世界 活动形式 世俗性 教义 小乘佛教 哲学观
下载PDF
《杂阿含经》节选译白
13
作者 刘宋沙门求那跋陀罗 邵晓敢 《广东佛教》 2001年第1期2-11,共10页
[5]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尔时。尊者舍利弗诣尊者阿难所。共相问讯已。却坐一面。时。尊者舍利弗问尊者阿难言。欲有所问。仁者宁有闲暇见答以不。阿难言。仁者且问。知者当答。舍利弗言。阿难。所谓灭者。云何为... [5]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尔时。尊者舍利弗诣尊者阿难所。共相问讯已。却坐一面。时。尊者舍利弗问尊者阿难言。欲有所问。仁者宁有闲暇见答以不。阿难言。仁者且问。知者当答。舍利弗言。阿难。所谓灭者。云何为灭耶。谁有此灭。阿难言。舍利弗。五受阴是本行所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阿含经》 佛教 宗教信仰 译文
下载PDF
《阿含经》及部派佛学的深层心识说 被引量:3
14
作者 陈兵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45-148,共4页
早在西方人注意到深层心识之前两千多年,东方佛教徒便由内向观心的修行,发现了表层心识之下的深层心识。实际上,通常被认为只讲表层六识、不讲深层心识的原始佛教,也“密意”说了深层心识,后来部派佛学对此进行了解释和讨论。心意识、... 早在西方人注意到深层心识之前两千多年,东方佛教徒便由内向观心的修行,发现了表层心识之下的深层心识。实际上,通常被认为只讲表层六识、不讲深层心识的原始佛教,也“密意”说了深层心识,后来部派佛学对此进行了解释和讨论。心意识、意根、意处、意界、依意生识之“意”、“取阴俱识”及涅槃识、与名色相互为缘的识、入灭尽定者不来的识、阿赖耶识、无形而有光的识、解脱心等,在《阿含经》中都有宣说。对于深层心识的探讨,也成为部派佛学的重大理论问题之一,这种探讨,主要围绕佛教修行和理论上的两大难题——“随眠”和“补特伽罗”的有无而展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含经》 部派佛学 深层心识 细意识 补特伽罗 佛教心理学
下载PDF
佛家业力因果的认知方式及认知能力培养解读——以汉译四部《阿含经》为例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朝霞 《宗教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90-96,共7页
起源于印度的业力思想经过佛家的提升和完善显示出对现实人生巨大的解释功能和伦理指导意义,并成为构建佛家"心学"的坚实基础。本文致力于原典的解读,以汉译四部《阿含经》为基本信息来源,讨论业力说的认知方式、特点及认知... 起源于印度的业力思想经过佛家的提升和完善显示出对现实人生巨大的解释功能和伦理指导意义,并成为构建佛家"心学"的坚实基础。本文致力于原典的解读,以汉译四部《阿含经》为基本信息来源,讨论业力说的认知方式、特点及认知能力的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业力 因果 认知 如实知见 阿含经
原文传递
业力因果如何可能——《中阿含·分别大业经》解读
16
作者 刘朝霞 《宗教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87-93,共7页
《中阿含·分别大业经》内涵丰富深邃,主要讨论佛家业力因果法则被揭示与认知的困难所在,以及普遍的业力法则与具体的人生现象的关系等涉及业力原则的核心问题。本文对之进行现代解读,以尝试帮助今人能顺畅理解佛家业力因果思想。
关键词 业报 因果 中阿含经
原文传递
聆听人生真相 《阿含经的故事》读后
17
作者 徐亮 《中国宗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7-77,共1页
所谓佛法,是佛陀开示的离苦得乐的方法。这些方法包括成佛方法、出离三界不再轮回的方法,以及往返人天不堕恶道的方法。
关键词 人生真相 故事 佛法 开示 佛陀 轮回 三界
原文传递
《俱舍论》的六因四缘说
18
作者 吴洲 《宗教学研究》 CSSCI 1998年第2期107-113,共7页
《俱舍论》的六因四缘说吴洲本文探讨了包含有部精华的名著《俱舍论》中的缘起理论。考察了六因的定义及与五果的配合、因果类型的时间性配置、六因四缘的构作等问题。揭示了部派佛教最县魅力的缘起理论的基本理法特征不是决定论的观察... 《俱舍论》的六因四缘说吴洲本文探讨了包含有部精华的名著《俱舍论》中的缘起理论。考察了六因的定义及与五果的配合、因果类型的时间性配置、六因四缘的构作等问题。揭示了部派佛教最县魅力的缘起理论的基本理法特征不是决定论的观察法,而是围绕解脱旨趣的一种内省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所缘缘 道德属性 果法 障碍 部派佛教 同时性 因果类 间性 有因性 现实性
原文传递
戒德香经
19
作者 竺曇無蘭 方廣錩 《藏外佛教文献》 CSSCI 2010年第3期199-205,共7页
[题解]《戒德香经》,又名《戒德经》,印度小乘佛教经典。一卷。东晋天竺三藏竺昙无兰译。该经最早为《出三藏记集》卷三之《新集安公失译经录第二》所著录,即在道安、僧佑之时已经流通,但失落译者姓名。其后《法经录》卷三《众经异译》... [题解]《戒德香经》,又名《戒德经》,印度小乘佛教经典。一卷。东晋天竺三藏竺昙无兰译。该经最早为《出三藏记集》卷三之《新集安公失译经录第二》所著录,即在道安、僧佑之时已经流通,但失落译者姓名。其后《法经录》卷三《众经异译》收入,指出该经乃"《杂阿含》别品异译",但仍未著录译者姓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三藏记集 道安 经录 德经 僧佑 新集 善男子 本具 佛教文献 净戒
原文传递
巴利经藏第五阿含──小部经文的性质
20
《法音》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29-35,共7页
一、“屈得迦”与“屈得迦部”(“小”与“小部”)巴利语系佛教典籍中的经藏共有五部,其中最后一部(第五部)是小部。虽然这部名曰“小部”,但却是五部之中最大的一部。按照保留在巴利文注疏中的上座部传统说法,小部共包括十五部... 一、“屈得迦”与“屈得迦部”(“小”与“小部”)巴利语系佛教典籍中的经藏共有五部,其中最后一部(第五部)是小部。虽然这部名曰“小部”,但却是五部之中最大的一部。按照保留在巴利文注疏中的上座部传统说法,小部共包括十五部经,名为“小卷”(Khuddak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集》 佛陀 十二分 譬喻经 经文 舍利弗 诗偈 上座部 本生故事 散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