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844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方性知识生产与重构:西南民族传统生态文化及其当代价值 被引量:2
1
作者 郝彧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5-94,共10页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上的现代化。西南民族传统生态文化是各民族在交往交流交融过程中共生共荣、与自然协调发展而形成的地方性知识。传统与现代并非断裂性的对立,而是互补性的统一。从...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上的现代化。西南民族传统生态文化是各民族在交往交流交融过程中共生共荣、与自然协调发展而形成的地方性知识。传统与现代并非断裂性的对立,而是互补性的统一。从整体性和系统性来看,西南民族的生命共同体思想、生计模式、生态禁忌等“地方性知识”体现了各民族在地化的内生秩序生产能力,指引民族社会生态与自然生态协调发展,为当代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有益的思路,具有培育正确的生态价值取向、引导消费领域的绿色生态转型、维持生物多样性与良性文化生态、树立区域特色的大食物观以保障粮食安全、推动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与文化自运行机制互补促进、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化 地方性知识 在地化 自运行机制
下载PDF
从乡土中国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迈向一种文化转型视角的差异性共在 被引量:1
2
作者 赵旭东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9-52,共14页
对于中国自身的发展与改变,可以基于一种内外关系的结构性改变而做一种细致的考察。这种改变有着其自身的内力和外部压力之间交互作用的影响。内力的作用来自于作为原点参照的乡土中国长期模式的存在,在其背后有着一种文化理解意义上的... 对于中国自身的发展与改变,可以基于一种内外关系的结构性改变而做一种细致的考察。这种改变有着其自身的内力和外部压力之间交互作用的影响。内力的作用来自于作为原点参照的乡土中国长期模式的存在,在其背后有着一种文化理解意义上的根基于土地束缚的存在,但这种束缚却并非一种所谓超稳定结构的存在,而是有着其自身自我适应性的结构性调整,通过迫不得已离开土地的选择而实现生计依赖上的自我转变和适应。这里会真实面对一种乡土中国其自身所固有的封闭与开放的循环,并通过多元一体的动态模式实现其自身多样性和一体性之间的平衡。由现代性冲击所带来的中国转变,要求在现代民族国家之上从一种创造性转化的意义中去构建追求一体性存在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便要求一种基于文化转型的策略性应对,这同时也将是文化、艺术以及遗产之类的存在向度重新回归于大众社会实际生活中的一种自我转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土中国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多元一体 文化转型 创造性转化
下载PDF
中华民族共同性研究述评 被引量:2
3
作者 董强 沈富城 《南宁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48-62,共15页
中华民族共同性作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基础和核心要素,具有凝聚性、关联性、归属性、认同性以及一致性等多维特性。中华民族共同性既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在历史上自然生成的结果,也伴随时代发展不断形成新的特点。党的十八大以来,紧扣中华... 中华民族共同性作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基础和核心要素,具有凝聚性、关联性、归属性、认同性以及一致性等多维特性。中华民族共同性既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在历史上自然生成的结果,也伴随时代发展不断形成新的特点。党的十八大以来,紧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历史方位和各民族大流动、大融居的新特点,进一步深化了中华民族共同性的内涵,中华民族共同性成为理论界的研究热点。理论界关于中华民族共同性理论内涵的研究,分别从“历史形成”说、“要素重叠”说、“认同”说、“类型”说、“发展”说和“原则”说等维度进行系统阐述。中华民族共同性兼具历时性和共时性的特点,具体表现为中华民族共同性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发展的产物,也是对中华民族共同性历史阐述高度定位和民族工作领域挑战的有效回应等多重因素相互交织的结果。究其理论渊源主要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科学指引、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中国化时代化的发展以及对西方共同体理念的借鉴与超越。理论界对增进中华民族共同性的探索,主要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等宏观维度,以及社会机制体制、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节日庆典活动、民族地区的具体实践等中微观维度展开。因此,要加强对中华民族共同性理论体系构建、深化学科交叉、加强具象化以及实证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 中华民族共同性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研究述评
下载PDF
手工艺研究的一些新思考——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物质性与流动性 被引量:1
4
作者 潘天舒 郭靖雯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5-51,共7页
当前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多关注无形文化如技艺习得与技艺传承,容易忽略手工艺发展所依托的有形之物,即物质性基础的研究。人类学整体观视角下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个整体,统合了物质与非物质,自然与文化。因此,研究者应对手... 当前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多关注无形文化如技艺习得与技艺传承,容易忽略手工艺发展所依托的有形之物,即物质性基础的研究。人类学整体观视角下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个整体,统合了物质与非物质,自然与文化。因此,研究者应对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物质性与非物质性层面同时进行深度的考察。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整体性存在,还包括了流动性与可变性,它并非是凝滞的地方特色产物,其存在与发展始终伴随着与地方社会以外世界的连接与互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遗 手工艺 景德镇瓷器 地方性 物质性与流动性
下载PDF
和而不同 异而相融:增能理论视域下“非遗新青年”的数字行动逻辑与价值共创体系 被引量:1
5
作者 权玺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2-59,共8页
“非遗新青年”与生俱来的数字素养,使其成为数字化语境中践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发展的青年力量。非遗新生代传承人、非遗所属社区青年、非遗青年爱好者藉由数字化行动者、数字化实践者和数字化倡导者的实践路径而共同集结为... “非遗新青年”与生俱来的数字素养,使其成为数字化语境中践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发展的青年力量。非遗新生代传承人、非遗所属社区青年、非遗青年爱好者藉由数字化行动者、数字化实践者和数字化倡导者的实践路径而共同集结为“非遗新青年”,以数字增能的方式完成了自我效能、人际扩展和社会观照与非遗数字化保护、传承及发展之间的同频共振。除此之外,大量非遗青年多元利益相关者得以涌现,并在非遗数字化价值共创过程中,从不感兴趣的“旁观者”到随波逐流的“追潮人”再到身体力行的“守护者”直至成长为义不容辞的“责任人”。非遗新青年正在以“和而不同,异而相融”这一全新的路径指南及价值主张切实益助着非遗的适应性赓续和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遗新青年 数字增能 协同行动 价值共创
下载PDF
地方性何以再生产:湖北监利“玻铝大军”的自我组织实践及其启示 被引量:1
6
作者 王处辉 谢俊杰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4-91,共8页
“玻铝大军”是生活在广袤中国的一个地方群体,是通过参与现代市场实践自下而上完成地方性再生产的缩影。“玻铝大军”的自我组织实践表明,家庭经济传统、地方社会关系网络、民间学徒制等传统社会关系网络及社会价值取向,在时空变迁中... “玻铝大军”是生活在广袤中国的一个地方群体,是通过参与现代市场实践自下而上完成地方性再生产的缩影。“玻铝大军”的自我组织实践表明,家庭经济传统、地方社会关系网络、民间学徒制等传统社会关系网络及社会价值取向,在时空变迁中展示出极强的创造性和建构性。在“玻铝大军”以“家”“群”“乡”等形式整体嵌入现代市场及现代化进程后,地方性与现代性实现新的融合,地方性由此得以重构和再生产。中国传统的地方性具有与现代性相融合的社会文化基因和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性 再生产 自我组织 “玻铝大军”
下载PDF
长期建藏与对口援藏——新中国的西藏建设叙事考论 被引量:1
7
作者 徐志民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7-204,共8页
长期建藏是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的重要原则之一,对口援藏是党的一贯政策。西藏和平解放至改革开放前,中央关心西藏、全国支援西藏的口号是“长期建藏、边疆为家”。改革开放至党的十八大前,对口援藏或援藏的叙事比较流行。看似简单的话... 长期建藏是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的重要原则之一,对口援藏是党的一贯政策。西藏和平解放至改革开放前,中央关心西藏、全国支援西藏的口号是“长期建藏、边疆为家”。改革开放至党的十八大前,对口援藏或援藏的叙事比较流行。看似简单的话语转换,反映了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两种经济体制下中央关于西藏建设的不同思考与政策变化。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既坚持长期建藏又强调对口援藏,实现了两者辩证统一,共同推进西藏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建藏 对口援藏 重要原则 一贯政策 辩证统一
下载PDF
“两对关系”论:费孝通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学术探索 被引量:1
8
作者 罗强强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3-85,共13页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几代人的梦想和夙愿。综观费孝通的学术历程,他终其一生都在探究如何让中国这样一个具有特色的大国走向现代化的问题。正是秉持这种学术理念,费孝通以实地研究为基本方法,从解决好城乡关系和民族关系切入,为推进中国...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几代人的梦想和夙愿。综观费孝通的学术历程,他终其一生都在探究如何让中国这样一个具有特色的大国走向现代化的问题。正是秉持这种学术理念,费孝通以实地研究为基本方法,从解决好城乡关系和民族关系切入,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了极富洞见的探索。这种探索对于当前立足中国国情,破除西方式现代化的迷思具有重要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费孝通 城乡关系 民族关系 中国式现代化
下载PDF
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区“禹的传说”和中华文明认同的活态表达 被引量:1
9
作者 李锦 罗娜娜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9-38,共10页
禹作为中华文明的文化符号之一,对于中华民族的凝聚具有重要意义。禹的传说及相关禹迹遍布各地。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禹的传说”在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区有较好的活态性,并以三重形态表达出来:一是汉语系统的民间传说、大禹祭祀和三官信... 禹作为中华文明的文化符号之一,对于中华民族的凝聚具有重要意义。禹的传说及相关禹迹遍布各地。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禹的传说”在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区有较好的活态性,并以三重形态表达出来:一是汉语系统的民间传说、大禹祭祀和三官信仰;二是羌语系统的颂神禹、禹步、大禹萨朗;三是基于民间传说的禹迹。更为重要的是,岷江上游“禹的传说”的三种表达形态是叠合的,具有多语言、多形态的传承方式。三种叠合形态的一体性,说明其主导的核心价值体系是相同的,是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区的各族人民对中华文明认同的表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禹的传说 中华文明 非物质文化遗产
下载PDF
论民族地区加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步伐的观念基础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丽明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3-159,共7页
思想意识支撑在新时代民族地区现代化整个结构体系中起着基础性作用。中国式现代化所蕴含的独特世界观、价值观、历史观、文明观、民主观、生态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思想意识要素,挖掘其中的主要观点并将其贯彻落实于具体实践之中,能够夯... 思想意识支撑在新时代民族地区现代化整个结构体系中起着基础性作用。中国式现代化所蕴含的独特世界观、价值观、历史观、文明观、民主观、生态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思想意识要素,挖掘其中的主要观点并将其贯彻落实于具体实践之中,能够夯实加快民族地区现代化建设步伐的观念基础。具体要求:在世界观上,要明确普遍性与特殊性居于一体的认识;在价值观上,要坚定党的领导与人民性相统一的立场;在历史观上,要传承“两个相结合”所形成的经验;在文明观上,要推进交流互鉴与和平发展的模式;在民主观上,要主张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实践;在生态观上,要构建“五位一体”全面协调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地区 中国式现代化 思想意识 观念
下载PDF
西南山区民族村寨文旅融合进展、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基于云贵川11个民族村寨的调查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志标 黄大勇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62-69,共8页
对于地形复杂、条件艰苦的西南山区民族村寨而言,文旅融合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和迈向共同富裕的主要路径之一。在对西南山区11个民族村寨调研基础上总结了其文旅融合进展状况:文旅融合在不同民族村寨都有一定程度的发展;文旅融合开发的... 对于地形复杂、条件艰苦的西南山区民族村寨而言,文旅融合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和迈向共同富裕的主要路径之一。在对西南山区11个民族村寨调研基础上总结了其文旅融合进展状况:文旅融合在不同民族村寨都有一定程度的发展;文旅融合开发的参与主体多元化;文旅融合发展促进了民族村寨的文化传承和更新;文旅融合发展增进了少数民族的幸福感获得感。进而,基于实地调研情况剖析了它们存在的共性问题:文旅融合度还不够高、文旅融合产品单调、文旅融合内容欠挖掘、文旅融合利益分配不均、文旅融合多主体协作不够。最后,提出了深度融合、创新产品、转化内容、协调利益和增强协作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村寨 西南山区 文旅融合 产品 内容 利益 协作
下载PDF
基于游客视角的旅游促进“三交”机理研究
12
作者 李俊清 李泽锋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5-79,共15页
旅游提供了各民族接触、了解、互动的场域,但其如何促进“三交”的内在机理还未明确。基于认知-情感-意动理论,从游客视角探索旅游促进“三交”的机理,发现:游客旅游体验、旅游满意度、旅游认同、“三交”行为具象共同构成了旅游促进“... 旅游提供了各民族接触、了解、互动的场域,但其如何促进“三交”的内在机理还未明确。基于认知-情感-意动理论,从游客视角探索旅游促进“三交”的机理,发现:游客旅游体验、旅游满意度、旅游认同、“三交”行为具象共同构成了旅游促进“三交”的机制模型,其中,旅游满意度、旅游认同(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地方认同)在这其中起链式中介作用。旅游促进“三交”中要平衡营利性与公益性、融合性的关系,协调求异性与共同性、统一性的关系,统筹推进体验性与互嵌性。基于游客视角,可以从拓展旅游时空、提升游客体验、强化国家感知等方面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游客体验 旅游认同
下载PDF
档案文献所呈现的清前期在台湾地区设立土司之议
13
作者 邹建达 张雷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8-186,共9页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至乾隆九年(1744年),清朝统一台湾地区后的六十余年间,闽台官员先后五次提出仿照施行于西南民族地区的土司制度,在台湾地区“番族社会”设立土司,其中康熙朝两次,雍正朝两次,乾隆朝一次。前三次均为“私议”,第四...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至乾隆九年(1744年),清朝统一台湾地区后的六十余年间,闽台官员先后五次提出仿照施行于西南民族地区的土司制度,在台湾地区“番族社会”设立土司,其中康熙朝两次,雍正朝两次,乾隆朝一次。前三次均为“私议”,第四次为南澳镇总兵许良彬的奏请,虽直达“天听”,但均未纳入清政府决策程序加以讨论。乾隆九年,福建布政使高山奏请在台湾地区“熟番”中设立土司,则经过户部议准、乾隆帝允行,再到闽浙总督马尔泰等提出反对并获乾隆帝支持的反复,前后历时近一年,最终被否决,相关讨论由此画上句号,此后再无人提及在台设立土司之事。本文拟通过档案文献厘清这一历史过程,并从雍正朝西南边疆实施大规模改土归流后土司制度的发展变化,结合同时期川西北“番族社会”设立“流职土司”情形,审视高山奏议所具有的积极意义和特殊历史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前期 台湾地区“番族社会” 土司土官 流职土司 私议
下载PDF
半城镇化:牧区城镇化的新特点
14
作者 张素绮 罗意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0-140,156,共12页
近年来,随着牧区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在新疆牧区形成了“择新地,建新城”与在经济中心边缘“建新区”两条城镇化路径,成为当代牧区社会文化变迁的新路径。调查发现,牧民选择了“以工为主,以农(牧)为辅”的生计策略,充分调动了城乡资源,实... 近年来,随着牧区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在新疆牧区形成了“择新地,建新城”与在经济中心边缘“建新区”两条城镇化路径,成为当代牧区社会文化变迁的新路径。调查发现,牧民选择了“以工为主,以农(牧)为辅”的生计策略,充分调动了城乡资源,实现了在城镇的扎根和发展。牧民的社会关系表现出了城乡“互嵌”的特点,一头已经扎入了城镇社会之中,但另一头尚未从牧区社会中“脱嵌”。文章认为,牧民处于并将长期处于“半城镇化”状态,将对牧区推进乡村振兴、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和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产生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城镇化” 牧民 牧区 城镇化
下载PDF
“乡村医疗社会”的生成与显现——基于一个农村老人生病、治疗与护理的医学人类学观察与思考
15
作者 杜靖 杜若桑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5-54,共10页
乡村居家治疗与照护中的疾病不仅是科学的存在,也是宇宙论意义的存在以及在世的存在。就科学的存在而言,疾病是自然界的物质与病者的身体相遇而互构出来的一种界面,现代医学和传统医学在这个界面上实施干预。就宇宙论意义的存在而言,疾... 乡村居家治疗与照护中的疾病不仅是科学的存在,也是宇宙论意义的存在以及在世的存在。就科学的存在而言,疾病是自然界的物质与病者的身体相遇而互构出来的一种界面,现代医学和传统医学在这个界面上实施干预。就宇宙论意义的存在而言,疾病是宇宙神秘力量的显象,需要借助秘术和民俗医疗手段进行救治。就在世的存在而言,疾病创建了以病人为核心的医疗社会,该类医疗社会是各种医学知识观念显象、具身与交流的场域,即科学的存在和宇宙论的存在在其中存在。然而,按照西方医学科学模式开展救治和护理的城镇医院则把上述诸多内容屏蔽在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居家医疗照护 乡村医疗社会 医疗人类学 在世
下载PDF
民族地区高校特色育人模式构建与实施——以凯里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1233”模式为例
16
作者 王至强 陈海红 +3 位作者 罗国智 陈明春 杨艳梅 吴小钰 《凯里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83-87,共5页
基于一个“德育为先的基本功提升工程”“民族和生态”两个元素、“以赛带教、以赛带学、以赛带训(简称‘三带’);设计作品、设计产品、设计商品(简称‘三设’)”(简称“1233”模式)的高校美术教育模式,是在尊重教学规律的前提下,探索... 基于一个“德育为先的基本功提升工程”“民族和生态”两个元素、“以赛带教、以赛带学、以赛带训(简称‘三带’);设计作品、设计产品、设计商品(简称‘三设’)”(简称“1233”模式)的高校美术教育模式,是在尊重教学规律的前提下,探索在欠发达的民族地区,通过凸显“比较优势”,能够和国内学术前沿接轨、提升整体办学水平,促进学生成长成才的高校“育人”实践。通过“强基础”,“显特色”,“抓赛事”,“重实践”践行“三全育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为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政治素养高、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合格应用型人才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优势 民族生态 三全育人 教学实践
下载PDF
从集体化到个体化:青海同仁六月会研究
17
作者 王希隆 张瑞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6-173,共8页
仪式和社会的关系一直是人类学研究的主题,社会的变迁可以通过仪式呈现出来。在城镇化过程中,青海同仁地区的仪式也在发生变化,这种变化与社会变迁密切相关。本文从仪式起源、功能和活动的村落化来分析传统的集体运作逻辑,同时从仪式实... 仪式和社会的关系一直是人类学研究的主题,社会的变迁可以通过仪式呈现出来。在城镇化过程中,青海同仁地区的仪式也在发生变化,这种变化与社会变迁密切相关。本文从仪式起源、功能和活动的村落化来分析传统的集体运作逻辑,同时从仪式实践的家庭化、神与人关系的私密化以及村落共同体的弱化三方面讨论其个体运作逻辑。在城镇化背景下探讨宗教仪式实践的变迁,对于理解转型时期的民族地区社会特征具有现实意义,也进一步推进对人类学仪式理论中关于仪式如何反映社会内部不同部分关系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六月会 集体化 个体化
下载PDF
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学交叉学科的思考
18
作者 金彦超 裴圣愚 陈天瑶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8-59,共12页
设立中华民族共同体学,对于阐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话语体系、叙事体系,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实践,实现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提升交叉学科门类高层次人才培养水平都有重... 设立中华民族共同体学,对于阐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话语体系、叙事体系,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实践,实现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提升交叉学科门类高层次人才培养水平都有重要意义。近年来,相关领域深厚的理论基础、高水平的研究机构、丰富的学术成果、扎实的工作积累,已经为试点设立中华民族共同体学做好了准备。按照交叉学科定位,围绕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与发展、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与中华文明、中华民族共同体与当代世界等重点方向,积极培育和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学交叉学科,将极大推动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推进哲学社会科学的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学 交叉学科 中华民族
下载PDF
习近平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重要论述探析
19
作者 詹全友 张文灿 张春丽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9-95,共7页
立足新的历史方位,习近平总书记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价值意蕴、核心要义和实践进路等重大问题进行重要论述;它是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具有鲜明的原创性、时代性、开放性等理论品格;它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 立足新的历史方位,习近平总书记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价值意蕴、核心要义和实践进路等重大问题进行重要论述;它是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具有鲜明的原创性、时代性、开放性等理论品格;它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的不断推进提供根本遵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 重要论述
下载PDF
基于“老龄化”视角下的藏医饮食起居保健法研究
20
作者 彭毛卓玛 贡却坚赞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藏文版)》 CSSCI 2024年第2期165-176,共12页
“老龄化”已成为二十一世纪国内最为突出的影响社会公共健康的问题之一,由此引发的老年人群慢性疾病发病率连续增长和城乡医疗资源分布不平衡等问题,已成为制约当今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基于此背景,运用人口学和文献研究相结... “老龄化”已成为二十一世纪国内最为突出的影响社会公共健康的问题之一,由此引发的老年人群慢性疾病发病率连续增长和城乡医疗资源分布不平衡等问题,已成为制约当今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基于此背景,运用人口学和文献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首先,揭示老龄化社会发展的过程、特点、慢性疾病发病率和老年人群所面临的身心健康问题;其次,基于《四部医典》等为代表的藏医药学古籍文献,挖掘藏医药学养生保健学中适宜于“老龄化”社会的主体人群——老年人群摄入的饮食种类、特点和起居习惯,提出通过饮食和起居等尽早干预可以改善“老龄化”社会中的主题人群即老年人群的生活幸福感,并且能够预防慢性疾病等公共健康问题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龄化 藏医药学 饮食起居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