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13篇文章
< 1 2 7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多重叙事建构
1
作者 何生海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5-15,共11页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必须做到“深”“细”“实”“活”,将宏大的国家话语进行“降维法”实践与应用,突出人民群众在推动民族历史发展与现代化建设中的主体地位,以普通大众为主体的小叙事作为建设共有精神家园的突破口,弥合政府叙事...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必须做到“深”“细”“实”“活”,将宏大的国家话语进行“降维法”实践与应用,突出人民群众在推动民族历史发展与现代化建设中的主体地位,以普通大众为主体的小叙事作为建设共有精神家园的突破口,弥合政府叙事的风格单一性、概念抽象性、宣传垂直性的缺漏。要贯通以人民群众为主体的小叙事与国家统一、社会安定的宏大叙事,促使大众通过日常叙事主动参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热情,使民间叙事与国家话语相得益彰。在大叙事与小叙事的循环互构中,确证与阐释中国特色发展的成效和道路优势。在故事的书写、传阅和共议中加深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解和责任承担,最终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转化为自觉自强的行动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人民群众
下载PDF
青海易地扶贫搬迁:成效、挑战及其后续帮扶措施——基于市(州)级数据的实证分析
2
作者 李书锋 贺雨晴 +1 位作者 秦菊芳 胡继亮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60-170,共11页
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工作的有效推进对于巩固青海省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三江源地区生态保护和建设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利用青海省8个市(州)的易地扶贫搬迁数据,采用统计描述法,针对易地扶贫搬迁的成效、挑战以及帮扶措施展开研究。通... 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工作的有效推进对于巩固青海省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三江源地区生态保护和建设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利用青海省8个市(州)的易地扶贫搬迁数据,采用统计描述法,针对易地扶贫搬迁的成效、挑战以及帮扶措施展开研究。通过严密分析,得到如下结论:青海省通过易地扶贫搬迁,改善了人民生活水平,促进了农业生产、就业和收入实现多元化,生活就业更加便利,社会保障更加坚实,生态环境显著改善。然而,还存在如下风险和挑战:财政兜底责任大、可持续性生计难以保障、社会治理困难重重、后续难度管理大等。基于此,提出后续帮扶措施:完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转化低保人口、做好后续帮扶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提升城镇化与就业能力、建设大数据平台及强化党建引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地扶贫搬迁 青海 后续帮扶措施 实证分析
下载PDF
全方位互嵌开创城市民族工作新局面的内在机理与多维遵循
3
作者 李少霞 魏莉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74-84,共11页
城市民族工作是一项涉及多重维度的整体性、系统性工程,只有从空间、文化、社会、经济等多重维度考量,才能不断深化民族关系的互嵌性和整合性。以全方位互嵌推动城市民族工作有利于各民族在空间上交错融居,开展对话交流;在文化上兼收并... 城市民族工作是一项涉及多重维度的整体性、系统性工程,只有从空间、文化、社会、经济等多重维度考量,才能不断深化民族关系的互嵌性和整合性。以全方位互嵌推动城市民族工作有利于各民族在空间上交错融居,开展对话交流;在文化上兼收并蓄,培植互惠规则;在经济上互依共生,走向共同富裕;在社会生活上密切往来,集聚社会资本;在心理上彼此认同,促进情感共融。因此,要充分发挥互嵌式社区的积极作用,推动城市公共文化建设,坚持合理配置公共资源,推动多元主体协调治理,处理好共同性与差异性的关系,构建和谐的城市民族关系,开创城市民族工作新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方位互嵌 城市民族工作 交往交流交融 民族互嵌式社区 认同
下载PDF
长三角地区民族互嵌式城市治理模式研究——基于江苏省常州市的调查
4
作者 邱程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50-58,共9页
长三角地区成为吸纳流动人口的重要地区,而流入长三角地区的少数民族人口生存境遇相对弱势,文化适应相对漫长,关系网络相对封闭,融入过程相对艰难。长三角地区民族互嵌式城市治理面临工作目标与执行方式、短期利益与长期发展、主观需求... 长三角地区成为吸纳流动人口的重要地区,而流入长三角地区的少数民族人口生存境遇相对弱势,文化适应相对漫长,关系网络相对封闭,融入过程相对艰难。长三角地区民族互嵌式城市治理面临工作目标与执行方式、短期利益与长期发展、主观需求与客观现实、尊重差异与文化交融等现实矛盾。应该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依靠理念革新、数据赋能、三社融通、政企协同、权益共享、关系塑造等行动,着力打造理念认知网、信息联通网、组织行动网、就业保障网、社会服务网、情感支撑网,探索民族互嵌式城市治理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城市治理 基层治理 流动人口
下载PDF
汉族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优势及其提升路径
5
作者 陈文祥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45-54,共10页
汉族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过程中具备人口基数、族际互动广度、群体亲和性、文化特点、族际经济互动状况、历史延续性等六方面优势,可以在凝聚中华各民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发挥更大作用。这些优势的发挥在具体实践中,受到民... 汉族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过程中具备人口基数、族际互动广度、群体亲和性、文化特点、族际经济互动状况、历史延续性等六方面优势,可以在凝聚中华各民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发挥更大作用。这些优势的发挥在具体实践中,受到民族人口空间分布格局、地域偏见和民族偏见以及潜在民族本位主义观念等因素的影响,需要及时“破”此实践路径上的障碍,同时从五方面的具体实践“立”其发挥优势的充分条件,进而同中华各民族携手同行,秉持“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的基本理念共同臻于“铸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汉族 优势 实践路径
下载PDF
马克思需求理论视角下的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析论
6
作者 商万里 张恒玮 《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32-40,共9页
马克思始终关注现实的人,人的需要则是马克思关注的重中之重。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重要途径,维护民族团结的重要方式。马克思需求理论认为交往交流交融是一个从低层次需要走向高层次需要的过程。自然需要... 马克思始终关注现实的人,人的需要则是马克思关注的重中之重。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重要途径,维护民族团结的重要方式。马克思需求理论认为交往交流交融是一个从低层次需要走向高层次需要的过程。自然需要构成了各民族交往的基础和雏形,社会需要开辟了各民族的交流社会路径,精神需要拓展了各民族交融的精神渠道。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以马克思需求理论体系分析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对当下正确把握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马克思需求理论 交往交流交融
下载PDF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基础与实践途径
7
作者 格日勒图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6-23,共8页
新时代党中央确立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民族工作主线,为加强和改进党的民族工作指明了正确方向。这个民族工作主线,是新时代党中央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实践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大一统”思想、民本主... 新时代党中央确立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民族工作主线,为加强和改进党的民族工作指明了正确方向。这个民族工作主线,是新时代党中央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实践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大一统”思想、民本主义思想、爱国主义精神相结合,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时代化作出的创造性贡献。在实践途径上,要通过建设中华民族统一的全国大市场奠定经济基石,通过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奠定社会基石,通过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奠定文化基石。深刻认识这个重大创新得以形成的理论基础和实践途径,对我们总揽全局,促进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理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理论基础 实践途径
下载PDF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与现实基础
8
作者 张小敏 杨跃华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24年第1期27-32,38,共7页
中国自古以来的历史就是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历史,是统一多民族大家庭的历史。在此历史发展进程中,逐渐蕴育形成了中华民族共同体及其意识。可以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各族人民共同的心愿,体现... 中国自古以来的历史就是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历史,是统一多民族大家庭的历史。在此历史发展进程中,逐渐蕴育形成了中华民族共同体及其意识。可以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各族人民共同的心愿,体现了各族人民共同利益和价值追求。多年来,我国各族人民休戚与共,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坚持把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作为中华民族最高利益,携手推动中华民族走向包容性更强、凝聚力更大的命运共同体,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奠定了牢固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 意识 历史与现实基础
下载PDF
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 被引量:3
9
作者 冯雪红 聂君 黎岩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1-28,共8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加强和改进党的民族工作。这为新征程上党的民族工作大政方针、中心任务和重要使命的确定提供了根本遵循。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是党的民族工作的核心内容,必...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加强和改进党的民族工作。这为新征程上党的民族工作大政方针、中心任务和重要使命的确定提供了根本遵循。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是党的民族工作的核心内容,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为基础性事业抓紧抓好,坚持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坚持增强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坚持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坚持依法保障和巩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党的民族工作全过程各方面,实现全体中华儿女的大团结大联合,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民族团结进步事业 中国式现代化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下载PDF
“民族”概念的中国化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关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概念内涵的思考 被引量:2
10
作者 姚上海 李学保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1-50,共10页
概念是理论研究的基石,讨论并走出当前我国民族理论研究中存在的困惑,还须从其最基本的“民族”概念着手。要结合西方民族概念的引入及其影响,分析当代中国“民族”概念生成的历史渊源,梳理其演变发展逻辑以及学术思想轨迹,找寻中国化... 概念是理论研究的基石,讨论并走出当前我国民族理论研究中存在的困惑,还须从其最基本的“民族”概念着手。要结合西方民族概念的引入及其影响,分析当代中国“民族”概念生成的历史渊源,梳理其演变发展逻辑以及学术思想轨迹,找寻中国化的“民族”概念形成的原初动因;聚焦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这一当今我国民族研究的核心命题,把握其鲜明的时代价值和政治诉求,进而以面向未来的时代精神,厘清“民族”概念中国化与中国化的“民族”概念之间的原初张力;在反思“民族”概念中国化的原初误读、泛化应用的基础上,以中华民族的整体观和“人民性”再造民族群体意识,重塑中华民族整体认同,生成具有时代特质的现代“中华民族观”,推动构建具有中国特色和中国气派的民族理论学术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概念 中华民族 中华民族共同体
下载PDF
人化自然与家园建构:云南一个多民族移民村生态振兴之路
11
作者 倪慧 马翀炜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97-107,共11页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理念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自然观中国化时代化的结晶,反映了自然环境与社会财富之间的相互关系。自然环境包括自在自然和人化自然。通过人化自然创造“绿水青山”进而向“金山银山”转化的过程既是人与...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理念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自然观中国化时代化的结晶,反映了自然环境与社会财富之间的相互关系。自然环境包括自在自然和人化自然。通过人化自然创造“绿水青山”进而向“金山银山”转化的过程既是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协调过程,也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塑造过程,诠释了生态文明的完整内涵。原本不适宜人居住的云南省元阳县南沙镇呼山村,在政府和多民族移民久久为功的共同努力下,攻克重重困难,在生产实践中创造“绿水青山”,实现乡村自然生态振兴,又在生活实践和治理实践中建设和美家园,促成乡村人文生态振兴。这一家园建构目标的达成,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化自然 “绿水青山” 多民族移民村 人文生态 家园建构
下载PDF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助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路径探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张欣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7-63,共7页
灿烂辉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蕴着中华各族儿女血脉相连、互嵌共生的历史事实,昭示着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讲信修睦、贵和尚忠等思想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高度契合,对阐释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内涵具有重要... 灿烂辉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蕴着中华各族儿女血脉相连、互嵌共生的历史事实,昭示着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讲信修睦、贵和尚忠等思想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高度契合,对阐释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内涵具有重要意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在理论之维有效承接了中华文脉,在实践之维厘清了中华文化的发展方向。新时代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助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要以文化符号为标识,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的中国特色;以文化记忆为纽带,持续推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以文化产业为依托,有效推动文化软实力向实践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民族共同体 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下载PDF
边境安全视角下边疆民族地区乡村“空心化”问题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崔哲浩 吴雨晴 张俊杰 《民族学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7-94,149,共9页
边境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边境地区独特的地理位置也决定了其具有一定的政治特殊性。“空心村”现象各方面的负面影响对边境安全中的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等造成了一定的威胁。本研究以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以下简... 边境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边境地区独特的地理位置也决定了其具有一定的政治特殊性。“空心村”现象各方面的负面影响对边境安全中的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等造成了一定的威胁。本研究以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以下简称“延边地区”)的乡村为研究对象,首先对边境安全及边民的重要性进行理论梳理及阐述;其次从延边地区乡村“空心化”的主要表现形式和形成原因两个方面进行系统分析,认为,延边地区乡村“空心化”主要表现为人口大量流失、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农村产业及社会保障空心化、民族文化传承受到威胁等四种形式。其形成原因主要有城乡收入及生活条件多方面差距、产业及经济发展水平落后、基础设施及社会服务的影响、地缘政治的影响等;再次基于边境安全与“空心村”现象的影响关系,对延边地区“空心村”进行深入分析,认为,存在社会安全隐患问题加大、群众及基层组织防范意识及能力不足、社会资源难以整合、对边境地区乡村振兴战略的稳步推进产生影响四个层面的问题;最后在边境安全视角下提出把边境地区“空心化”问题提升到边境安全的高度、发展壮大农村龙头产业,促进村民就业增收、优化边民财政补贴政策,实现“人心齐,泰山移”、进一步加强边境地区社会管控工作,增强群众向心力、凝聚力、全面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等五个解决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边地区 空心村 边境安全
下载PDF
民族互嵌式社区治理共同体的系统审视与建构路径——以云南省洱源县郑家庄为考察中心 被引量:3
14
作者 郑洲 《民族学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5-86,148,共13页
社会治理共同体视域下推进我国民族互嵌式社区治理共同体建设,既是促进各民族相互嵌入的基本着力点,也是落实民族工作“重在基层”的重要体现。本文通过对郑家庄典型社区进行调查研究,将民族互嵌式社区的系统建构与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 社会治理共同体视域下推进我国民族互嵌式社区治理共同体建设,既是促进各民族相互嵌入的基本着力点,也是落实民族工作“重在基层”的重要体现。本文通过对郑家庄典型社区进行调查研究,将民族互嵌式社区的系统建构与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相结合、相融通,见微知著,研究和探讨多民族社区治理的普遍规律,在共同体叙事中探寻我国民族互嵌式社区治理共同体建构的内在机理与框架体系。郑家庄通过系统推进“居住互嵌、组织互嵌、经济互嵌、文化互嵌与心理互嵌”,探索建构民族互嵌式社区生活共同体、组织共同体、经济共同体、文化共同体与情感共同体,为多民族社区实现“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目标提供了实践样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治理共同体 民族互嵌式社区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民族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高质量推广普及:时代内涵与发展路向 被引量:1
15
作者 石琳 《民族学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6-104,128,共10页
新时代我国语言文字工作的中心任务是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乡村振兴战略为引领,接续实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的高质量发展。本文围绕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内涵与实践要求,结合习近平总书记... 新时代我国语言文字工作的中心任务是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乡村振兴战略为引领,接续实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的高质量发展。本文围绕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内涵与实践要求,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发展及语言文化的重要论述,阐释“十四五”时期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深化的价值意蕴,并由当前“依法治语”框架构建、推普成效显现、教育体系建立、语言文字工作保障等方面的发展新态势,分析民族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提升工作的格局性变化。由此提出,当前及未来民族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高质量发展的规划思路,应从提升语言基础能力、传导语言经济效益、发挥语言产业能效、建立语言服务体系、促进语言教育发展以及构建和谐语言生态等方面,探索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提高民族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水平和质量的发展路向,为推动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贡献“语言之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地区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高质量 推广普及 语言政策
下载PDF
共享文化符号与青年群体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构建
16
作者 谢冰雪 马宇彤 杜娟 《民族学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1-30,158,共11页
具象化的文化符号形式可以为青年群体锻造具有时代意识形态变迁的自我身份、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知提供空间基础;同时,可持续传承的文化符号更可以为青年群体铸造凝聚力和向心力提供可靠的空间环境。所以,通过有意识的探索和构建,将“铸... 具象化的文化符号形式可以为青年群体锻造具有时代意识形态变迁的自我身份、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知提供空间基础;同时,可持续传承的文化符号更可以为青年群体铸造凝聚力和向心力提供可靠的空间环境。所以,通过有意识的探索和构建,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个形而上的概念转化为青年群体更易接受的具象化、可视化的文化符号,系统地打造更具共识性、深刻性和可操性的“共享文化符号”,既符合互联网时代中华文化更深层次的发展诉求,更符合新时期多民族统一国家更深层次的交往交流交融的发展诉求。本文依据文化符号与镜像阶段理论方法,阐述在当前新媒体传播环境下,如何在青年群体中建立“文化符号”的共识性、深刻性以及可操性,使其具有“元符号”能力,可以在青年群体形成“共享”,进而提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建的路径方法,挖掘和打造能够具有共享性质的国家文化符号,通过媒介进行再现或重构,不仅可以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更可以让青年群体从心理和情感意识中不断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将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享文化符号 镜像阶段 青年群体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下载PDF
“多元一体”视角下中华生命观之苗语表达
17
作者 唐巧娟 王金元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3-41,共9页
苗族对生命的认识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传统生命观的有机组成部分,以其个性特征阐释了中华生命观的一个具体生成逻辑。“形”作为生命的躯壳,“力”作为生命的生机,“灵”作为生命的神志,三者结合共同构成生命活体,这即是苗族对生命... 苗族对生命的认识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传统生命观的有机组成部分,以其个性特征阐释了中华生命观的一个具体生成逻辑。“形”作为生命的躯壳,“力”作为生命的生机,“灵”作为生命的神志,三者结合共同构成生命活体,这即是苗族对生命的基本认识。苗族对生命的认识和思考在苗语口头文献和日常交际语言中都有所体现:苗语生育类动词是对生命形体生成的语言表达,反映了苗族“生无别类”的认知特征;从苗语生死概念的语言表达形式来看,苗族用“力”来区分有无生命体,“命”是对具体生命轨迹的整体式表述;“灵”作为生命的组成部分,不能独立存在也不具有超自然能力,灵与神祖的关联是中华传统生命观“神灵”体系中一脉相承的文化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中华文化 多元一体 中华生命观 苗族生命观 苗语
下载PDF
智媒时代民族舆情的“新媒体化”特征
18
作者 林晓华 邱艳萍 《民族学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1-95,127,共6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在“国家安全”顶层设计的战略布局中,舆论引导是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智能媒体时代涉及民族因素的重大舆情与突发事件的学理特征、舆论引导机制需要进一...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在“国家安全”顶层设计的战略布局中,舆论引导是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智能媒体时代涉及民族因素的重大舆情与突发事件的学理特征、舆论引导机制需要进一步探索。文章分析了智媒时代民族舆情发展的“新媒体化”特征,指出其主要体现在网民数量庞大且多元化、新媒体与新技术成为民族舆情发展的主要平台与重要推手、民族舆情呈现出明显的“涟漪效应”与群体极化现象等。妥善处置民族舆情是国家安全的有机组成部分,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举措,是民族地区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在此基础上,应从明确民族舆情治理的战略定位、构建全媒体民族舆情监测系统、掌握新媒体话语权诸方面入手,推动国家安全制度建设能力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安全 民族舆情 新媒体化 引导机制
下载PDF
民族地区易地扶贫搬迁学校文化重建中的依存性融合
19
作者 杨继富 邵泽斌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9-55,共7页
易地扶贫搬迁学校的文化重建面临着缺少底蕴、师生拥有不同民族文化习惯致使其难以融入社会主流文化生活、多元民族文化相互碰撞但缺乏整合等困境。依存性融合是民族地区易地扶贫搬迁学校文化重建的价值取向。依存性融合是一种新的文化... 易地扶贫搬迁学校的文化重建面临着缺少底蕴、师生拥有不同民族文化习惯致使其难以融入社会主流文化生活、多元民族文化相互碰撞但缺乏整合等困境。依存性融合是民族地区易地扶贫搬迁学校文化重建的价值取向。依存性融合是一种新的文化融合方式,具有四个方面的特征,即原生态文化的依赖性、再生文化的趋向性、融合文化的渗透性、文化融合的先进性。依存性融合在内容选择、呈现形式和方式上需要遵循选择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和创新性原则。而基于审美体验的依存性文化融合、基于精神浸润的依存性文化融合、基于制度的建构性认同的依存性融合,是易地扶贫搬迁学校文化重建中的有效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地区 易地扶贫搬迁 依存性融合 学校文化 文化重建
下载PDF
俄罗斯埃文基人与中国鄂温克族人口变迁研究
20
作者 刘晓春 《民族学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0-67,141,共9页
鄂温克族跨居中俄蒙三国,中国的鄂温克族与俄罗斯的埃文基人、蒙古国的喀穆尼堪人文化同源。根据中俄两国人口普查数据,梳理和归纳俄罗斯埃文基人和中国鄂温克族人口变迁,阐释两国跨界民族人口数量、人口增长、人口分布的差异性,探讨两... 鄂温克族跨居中俄蒙三国,中国的鄂温克族与俄罗斯的埃文基人、蒙古国的喀穆尼堪人文化同源。根据中俄两国人口普查数据,梳理和归纳俄罗斯埃文基人和中国鄂温克族人口变迁,阐释两国跨界民族人口数量、人口增长、人口分布的差异性,探讨两国少数民族人口特征与变化趋势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政治意义。研究俄罗斯埃文基人及北极诸民族是中国北极战略计划的基础,研究中蒙俄跨界民族文化交流合作是“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创造和谐边疆政治环境,推进边疆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中国跨界民族的人口增长与跨越式发展,是中国特色民族发展道路的有益探索和成功实践,也为周边国家跨界民族的发展提供了借鉴和范式。在全球化背景下,探讨中俄跨界民族的变迁与发展,体现了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性,从而为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及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提供实证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罗斯埃文基人 中国鄂温克族 人口变迁 人口分布 差异化 战略意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