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47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思路 被引量:4
1
作者 戴耘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3,共23页
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是一个现实而又紧迫的话题,但关于什么是“拔尖创新人才”,如何选拔和培养这类人才,尚缺乏成熟的理论准备和实践引导。本文旨在对创新潜能、发展、成就的理论以及对应的识别、培养、文化支持等社会实践做一个系统概... 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是一个现实而又紧迫的话题,但关于什么是“拔尖创新人才”,如何选拔和培养这类人才,尚缺乏成熟的理论准备和实践引导。本文旨在对创新潜能、发展、成就的理论以及对应的识别、培养、文化支持等社会实践做一个系统概要的阐述。首先,在拔尖创新人才的界定上,本文提出了创新的五种形态和创新人才的两种不同类型。第二,在创新人才的识别问题上,本文提出了基于人才动态发展观并结合“总体筛选”和“个体考察”的人才识别模式。第三,在发展和培养问题上,本文提出兼顾成长阶段和领域具体性同时突出“探索未知”和“开放性”的培养模式。第四,在创新成就的文化支持上,本文探讨了如何在创新实践中营造兼容认知多样性和鼓励自由探索的生态环境。第五,本文进一步针对现有教育体制提出了五个实践策略上的着眼点。最后,关于教育实践的政策导向,本文提出了四个基本原则和四种认知误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人才 创新类型 创新潜能 心智发展 人才识别 培养模式 创新文化 教育政策
下载PDF
产研赛与导师制多育并举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2
作者 法焕宝 刘作华 +3 位作者 李泽全 谭陆西 刘仁龙 张云怀 《高教学刊》 2024年第8期153-156,共4页
面对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培养创新应用型化工人才是适应国家重大战略发展的重要任务。重庆大学化学化工学院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积极探索、大胆尝试,从人、财、物三个方面推进人才培养创新实践,提出全程导师制与“产... 面对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培养创新应用型化工人才是适应国家重大战略发展的重要任务。重庆大学化学化工学院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积极探索、大胆尝试,从人、财、物三个方面推进人才培养创新实践,提出全程导师制与“产研赛”平台多育并举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敢于担当、综合素质优秀、理工基础扎实、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强的化工领军人才。经过实践探索,该人才培养模式以学生为中心融合导师与平台,提升学生对专业的认知,增强学生的使命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具有一定的推广示范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才培养 产研赛 导师制 创新能力 实践能力
下载PDF
国防特色科研实践与多学科交叉下硕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3
作者 于永吉 李慧 +2 位作者 蔡继兴 吴春婷 高兰兰 《高教学刊》 2024年第14期19-22,共4页
紧跟科学领域前沿发展、紧密结合国家重大战略所需、助推未来科学发展,是高层次创新应用人才培养的关键。针对硕博人才培养在创新能力、科研水平和实践体系等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以长春理工大学物理学专业人才培养为例,开展以培养满足... 紧跟科学领域前沿发展、紧密结合国家重大战略所需、助推未来科学发展,是高层次创新应用人才培养的关键。针对硕博人才培养在创新能力、科研水平和实践体系等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以长春理工大学物理学专业人才培养为例,开展以培养满足国防特色与多学科交叉相融合的硕博人才为导向,打造面向国防军工产业链的集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和实现创新成果价值能力等功能于一体的高层次高水平硕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该研究将深化国防特色高校内涵式发展,推动我国高等教育面向“十四五”改革进程,瞄准国防科技强国建设的重大战略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防特色 多学科融合 创新实践 科学发展 硕博人才
下载PDF
以“四个引路人”精神指引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
4
作者 王婷 宋少洁 +4 位作者 彭剑飞 王鑫 史国良 毛洪钧 冯银厂 《高教学刊》 2024年第12期170-173,共4页
环境工程教育旨在着眼解决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伴生的生态环境问题,培养能够利用系统的环境保护专业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环境工程问题的高素质专业人才。教师在立德树人的过程中以“四个引路人”精神为指引,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推进... 环境工程教育旨在着眼解决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伴生的生态环境问题,培养能够利用系统的环境保护专业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环境工程问题的高素质专业人才。教师在立德树人的过程中以“四个引路人”精神为指引,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树立正确的核心价值观,是育人的根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夯实专业知识基础,提升专业理论素养,是环保事业的基石;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激发创新活力,是科技制胜的关键;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服务国家需求,厚植爱国报国情怀,是科技强国的重要支撑。通过以“四个引路人”精神为指引,探索培养“有知识、会创新、懂实践、为家国”的环境工程专业人才的育人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个引路人 环境工程 课程思政 创新能力 人才培养
下载PDF
土木工程重点学科建设推进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研究与实践
5
作者 杜文风 贺东青 +1 位作者 周志勇 朱黎明 《高教学刊》 2024年第3期159-162,共4页
将土木工程重点学科建设与本科教育相结合,提升本科人才的培养质量是有意义和必要的。该文以河南大学土木工程专业的教学模式革新为例,结合省级重点学科的实际建设情况,对原有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改革补充,从制度体系建设和创新创业实... 将土木工程重点学科建设与本科教育相结合,提升本科人才的培养质量是有意义和必要的。该文以河南大学土木工程专业的教学模式革新为例,结合省级重点学科的实际建设情况,对原有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改革补充,从制度体系建设和创新创业实践两个方面提出十六项具体措施。通过2018—2021年的改革结果跟踪调研分析,验证其可行性,取得良好的创新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点学科 本科教育 教学模式 创新型人才 土木工程
下载PDF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模式探索——以区域研究院人才培养为例
6
作者 马贵平 乔宁 +2 位作者 李琴 杨阳 石淑先 《高教学刊》 2024年第14期152-155,共4页
工程实践能力是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工程伦理教育重视不够、工程实践培养能力不强、工程实践锻炼平台不足等问题,北京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在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通过建设“1+N”... 工程实践能力是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工程伦理教育重视不够、工程实践培养能力不强、工程实践锻炼平台不足等问题,北京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在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通过建设“1+N”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实践基地群,构建以工程伦理教育为引领、多方协同育人和强化工程实践育人能力等培养模式,在培养创新实践能力强和工程伦理素养优的高层次人才方面取得系列成就,并获得社会高度认可,为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工程实践和应用能力培养提供可供参考与借鉴的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 工程实践能力 培养模式 实践基地群 材料科学与工程
下载PDF
夯实政校院合作机制培养黄冈医学检验技术乡村振兴人才
7
作者 丁海峰 刘晓宇 +2 位作者 李霞 姚尧 张静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86-90,共5页
为了解黄冈职业技术学院黄冈籍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毕业生黄冈就业情况及岗位胜任能力。通过现场调研和问卷调查相结合,向黄冈市各级公立医疗机构医学检验实验室主任和医学检验人员分别发放实验室和个人调查问卷,了解就业黄冈人数和培养目... 为了解黄冈职业技术学院黄冈籍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毕业生黄冈就业情况及岗位胜任能力。通过现场调研和问卷调查相结合,向黄冈市各级公立医疗机构医学检验实验室主任和医学检验人员分别发放实验室和个人调查问卷,了解就业黄冈人数和培养目标达成度。结果表明:一批符合岗位能力要求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毕业生充实到黄冈市各基层公立医疗机构实验室,提升了基层医疗机构检验质量。在卫生主管部门支持下,通过建立政府、卫生主管部门和学校的政校院合作机制,密切专业与行业联系,有利于黄冈职业技术学院为地方培养高素质医学检验技术技能专业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检验中心 医学检验技术 实验室 合作机制
下载PDF
协同视域下工科研究生产学研用培养模式探究与实践
8
作者 常泽辉 彭娅楠 +2 位作者 王峰 杨洁 赵萌 《高教学刊》 2024年第9期38-41,共4页
加强协同创新是提高工科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内在要求,完善产学研用是建立以创新创业为导向培养机制的必然方式。当前,地方高校工科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与经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仍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创新意识淡薄、实用成果匮乏... 加强协同创新是提高工科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内在要求,完善产学研用是建立以创新创业为导向培养机制的必然方式。当前,地方高校工科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与经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仍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创新意识淡薄、实用成果匮乏、聚焦思考不足,究其原因,问题意识缺乏、知识来源单一、学习氛围封闭是导致问题出现的主要因素。为此,作者团队与行业企业联合建成太阳能光热产业示范基地,以实际需求为导向,以工程示范为载体,以成果转化为驱动,以产业应用为目标,探索产学研用的协同创新工科研究生培养新模式,尝试在多个产业示范基地建立具有鲜明工科特色的“科技小站”,通过模式与实践的高效融合,充分释放研究生的内在创新要素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创新 产学研用 研究生 培养模式 实践
下载PDF
问题驱动教学法在城市治理创新人才培养中的应用——以上海“15分钟社区生活圈”编制工作坊为例
9
作者 钟晓华 杨辰 张俊 《高教学刊》 2024年第12期66-69,共4页
城市治理作为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增强城市治理体系和能力的现代化建设日趋重要。应对诸多治理瓶颈,培养具有治理理念、专业技能、行动能力的社会治理人才是优化治理效能的关键要义。针对城市治理人才培养中存在缺乏主动性、灵活性... 城市治理作为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增强城市治理体系和能力的现代化建设日趋重要。应对诸多治理瓶颈,培养具有治理理念、专业技能、行动能力的社会治理人才是优化治理效能的关键要义。针对城市治理人才培养中存在缺乏主动性、灵活性、时效性和协同性等问题,高校应打破专业边界,以政策创新者、社会设计者和专业行动者为城市治理人才培养目标。该文尝试从问题驱动教学法的特点和国内外实践出发,讨论其在增强学习主体主动性、教学内容时效性和培养方式协同性方面的积极作用。并以上海“15分钟社区生活圈”编制教学工作坊为例,讨论该教学法在城市社区治理相关课程中的应用实践,并评估教学成效及适用情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治理 创新 人才培养 问题驱动教学法 15分钟社区生活圈
下载PDF
基于行企校协同育人的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10
作者 岳鹍 易艳明 高月辉 《高教学刊》 2024年第6期158-161,共4页
针对无人机技术高速迭代、专业融合度强及创新要求高的行业特征,为解决高职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培养目标与规格更新不及时,难以支持产业链的纵深发展的问题,构建行企校多元主体办学的格局,积极探索现代学徒制试点,发挥协同育人功效,从专... 针对无人机技术高速迭代、专业融合度强及创新要求高的行业特征,为解决高职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培养目标与规格更新不及时,难以支持产业链的纵深发展的问题,构建行企校多元主体办学的格局,积极探索现代学徒制试点,发挥协同育人功效,从专业布局、培养体系、课程设置、课堂教学、教学资源和师资队伍等方面进行全面系统改革,分级分类培养会装、会飞、能应用和能创新的“两会两能”的全产业链高质量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助力我国无人机行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育人 无人机应用技术 人才培养模式 培养体系 课堂教学
下载PDF
产教融合视域下应用型本科校企协同育人机制改革与实践
11
作者 杨嘉鹏 黄卉 +1 位作者 徐媛媛 董晓红 《高教学刊》 2024年第11期147-150,155,共5页
该文通过探索专业建设“双带头人”制、课程建设“双负责人制”、学生培养“双导师制”、教师培养“双考核制”,不断深化产教融合,做强校企合作特色,探索研究符合本校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校企协同育人机制,提升企业方参与人才培养... 该文通过探索专业建设“双带头人”制、课程建设“双负责人制”、学生培养“双导师制”、教师培养“双考核制”,不断深化产教融合,做强校企合作特色,探索研究符合本校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校企协同育人机制,提升企业方参与人才培养的积极性,培养适应新疆“八大产业集群”中煤炭煤电煤化工领域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实现专业学科建设符合产业发展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教融合 校企合作 应用型本科 校企协同育人机制 人才培养
下载PDF
“科教+产教”双驱动融合的计算机类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12
作者 彭淑娟 钟善男 +1 位作者 柳欣 杜吉祥 《高教学刊》 2024年第10期62-65,共4页
面对传统科教与产教中计算机类研究生培养存在的耦合性不足,该文探索“科教+产教”双驱动融合视域下计算机类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从思想转变和理念建设、体系构建和规划、资源保障和人才培养三个层面提出总体框架,并针对性... 面对传统科教与产教中计算机类研究生培养存在的耦合性不足,该文探索“科教+产教”双驱动融合视域下计算机类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从思想转变和理念建设、体系构建和规划、资源保障和人才培养三个层面提出总体框架,并针对性地提出多条具体举措,充分诠释“科教+产教”双驱动融合的教育理念,最后阐明所提出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两点特色。研究成果能够在促进教育发展、推动科技创新的同时,成就更多适应新时代计算机类产业需求的高素质创新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类研究生培养 科教+产教 双驱动融合 培养模式 创新人才
下载PDF
立德树人理念下构建“一核四维”人才培养模式
13
作者 李丽波 王珩 +3 位作者 张桂玲 李佳 李东平 崔德生 《化工管理》 2024年第7期20-23,共4页
随着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不断推进,新工科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亟需与之相适应。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理论而忽视实践,更加强调知识传授而缺乏创新思维培养,同时也存在着对专业素养教育关注不足、实践教学体系薄弱以及缺乏创新创业教育... 随着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不断推进,新工科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亟需与之相适应。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理论而忽视实践,更加强调知识传授而缺乏创新思维培养,同时也存在着对专业素养教育关注不足、实践教学体系薄弱以及缺乏创新创业教育等问题。基于新工科特点,文章旨在积极探索“一核四维”人才培养模式,以更好地履行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德树人 “一核四维” 新工科 培养模式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背景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时代要义、现实隐忧与行动前瞻
14
作者 宋凤轩 王丽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119-125,共7页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是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行动要义,新质生产力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拔尖创新人才。然而,新质生产力背景下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仍存在诸如选拔培养的效率追求与教育公平诉求的二元冲突、智能技术与教育应用的融合挑战、技...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是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行动要义,新质生产力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拔尖创新人才。然而,新质生产力背景下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仍存在诸如选拔培养的效率追求与教育公平诉求的二元冲突、智能技术与教育应用的融合挑战、技能人才与教育偏见的双向博弈、人才培育与人才应用的分离困境等现实隐忧,阻碍了生产力质态的加速跃迁。教育作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必要渠道,在塑造新质生产力人才队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此,应通过以下对策来指明未来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行动前瞻,以期激发人才创新活力:一是基础教育上,细化融通培养机制,培育新质后备人才;二是高等教育上,依托智能学科平台,塑造新质中坚人才;三是职业教育上,建立数字孪生平台,发展新质智能人才;四是差异教育上,探索多元培养模式,打造新质多样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拔尖创新人才 人才强国 教育
下载PDF
功能材料领域研究生多学科交叉融合培养探索与实践
15
作者 李小燕 梁金生 +1 位作者 郝琳 田光燕 《高教学刊》 2024年第9期42-45,共4页
面向高质量的资源保障和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态环境需要,积极探索新时代功能材料领域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向社会输送大批具有家国情怀、多学科交叉融合、能解决重大问题的创新人才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全过程,树立材料... 面向高质量的资源保障和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态环境需要,积极探索新时代功能材料领域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向社会输送大批具有家国情怀、多学科交叉融合、能解决重大问题的创新人才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全过程,树立材料学科自信,实现“立鸿鹄志、做奋斗者”的价值塑造;强化矿物资源、环境、材料等多学科交叉,以及科教、产教融合,实现“人才培养链”与“科研创新链”双链合一;以重点科研项目为载体,引领研究生全程实践,提高科研综合素质;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全力培养学术创新精英和产业创新领袖,形成多学科交叉融合培养功能材料领域研究生的模式。该培养模式已经取得良好的人才培育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物资源 环境 材料学科 功能材料 学科交叉 创新人才 创新能力
下载PDF
党建引领下的高职育人队伍链路构建
16
作者 闫秀婧 汪浩然 《高教学刊》 2024年第14期164-167,共4页
立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背景,以党建为抓手,探析高职院校育人队伍链路,健全高职院校立德育人和思政育人机制,加大提升职业院校思政育人、立德树人的针对性、实效性和有效覆盖面,结合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该文从宿舍建设、班级... 立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背景,以党建为抓手,探析高职院校育人队伍链路,健全高职院校立德育人和思政育人机制,加大提升职业院校思政育人、立德树人的针对性、实效性和有效覆盖面,结合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该文从宿舍建设、班级建设、团学干部建设入手,以发展入党积极分子为主,建立育人第一链路;将辅导员选聘和教师党员队伍建设结合,建立育人第二链路;通过实施全员协同育人、全过程贯通育人、全方位融通育人,由全体教职工组建育人全链路,有效形成党建引领下的高职育人队伍链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建引领 高职育人 第一链路 第二链路 全链路 构建
下载PDF
地方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教学学术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建构研究
17
作者 简洁 杨兆 +2 位作者 陈玲 李倩 杨业容 《高教学刊》 2024年第12期174-177,共4页
构建地方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教学学术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专家咨询法,于2022年9至12月通过邮件向29位专家发放两轮专家咨询表,综合专家积极程度、权威程度和协调程度等进行评价。两轮咨询的专家积极程度分别为93.1%、100.0%,专家权威... 构建地方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教学学术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专家咨询法,于2022年9至12月通过邮件向29位专家发放两轮专家咨询表,综合专家积极程度、权威程度和协调程度等进行评价。两轮咨询的专家积极程度分别为93.1%、100.0%,专家权威程度分别为0.859、0.864,评价指标重要性和可行性的专家协调系数分别为0.35和0.39(P值均小于0.001)。构建的指标体系包括4项一级指标、10项二级指标26项三级指标。专家的积极程度和权威程度较高,专家意见协调程度较好,构建的地方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教学学术能力指标体系可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医学院校 专家咨询法 青年教师 教学学术能力 评价指标体系
下载PDF
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的高职专业群分类精准育人路径探究
18
作者 王杨 顾准 《高教学刊》 2024年第11期160-163,共4页
职业教育适应性是指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类型教育、适应外部环境需求和变化的能力,是衡量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指标。专业群分类精准育人能够立足产业发展,注重学生个性化和可持续发展,有助于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作者以苏州健雄职业... 职业教育适应性是指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类型教育、适应外部环境需求和变化的能力,是衡量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指标。专业群分类精准育人能够立足产业发展,注重学生个性化和可持续发展,有助于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作者以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药品生物技术专业群人才培养为研究对象,聚焦职业教育适应性与学生个性发展,探索基于职业教育适应性的精准育人路径,并从课程体系、教学平台、教学资源、评价体系和管理制度等方面进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适应性 高职院校 专业群 分类精准育人 路径
下载PDF
以产业需求为导向的产教融合研究生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19
作者 刘敏 王耀南 +1 位作者 江未来 何赟泽 《高教学刊》 2024年第8期34-37,共4页
为顺应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对人才的迫切需求,促进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结构要素全方位融合,进一步优化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解决现阶段存在的校企合作不稳定、产学相对脱节、多主体协同机制不完善的问题,湖南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 为顺应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对人才的迫切需求,促进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结构要素全方位融合,进一步优化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解决现阶段存在的校企合作不稳定、产学相对脱节、多主体协同机制不完善的问题,湖南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提出以产业需求为导向的“两翼支撑-三维协同-四链贯通”深度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以构建校内校外双实践平台为两翼支撑,完善学校、企业、政府三维协同机制,贯通产业链、教育链、实践链及人才链,将产教融合贯通产学研全过程,全面提升研究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在新时代高层次应用型工科人才的培养上取得显著的成效,实现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和产业迭代双统筹发展,可供国内外高校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科专业 研究生人才培养 创新实践能力培养 产教融合 多元主体协同
下载PDF
以学生为中心的电子信息类“双链四融”创新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20
作者 陈红 王珊珊 +1 位作者 何俊峰 任安虎 《教育教学论坛》 2024年第2期117-120,共4页
为了提高电子信息类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内涵和质量,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引领下,从教学模式改革和加强创新创业教育与电子信息类专业教育融合等两方面开展研究。聚焦于研究导向型的教学模式改革、创新教育课程群建设、教学团队建... 为了提高电子信息类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内涵和质量,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引领下,从教学模式改革和加强创新创业教育与电子信息类专业教育融合等两方面开展研究。聚焦于研究导向型的教学模式改革、创新教育课程群建设、教学团队建设、教学与实践活动开展等,阐述了将创新教育链与专业人才培养链在培养理念、课程体系、课内课外及培养阶段等方面深度融合的“双链四融”创新人才培养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学生为中心 电子信息 “双链四融” 创新教育 专业教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