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9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家的城市及其限度——从政治仪轨到人民至上
1
作者 姚尚建 《理论与改革》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2-84,166,共14页
在城市发展史中,城市参与了现代国家的建构,现代城市从单一的国家权力表征逐步嬗变为资本与社会的空间结果。基于工商业的快速推动,国家对于城市的控制开始松动,城市在世界范围的增长也把大大小小的城镇纳入基于全球价值链的城市体系之... 在城市发展史中,城市参与了现代国家的建构,现代城市从单一的国家权力表征逐步嬗变为资本与社会的空间结果。基于工商业的快速推动,国家对于城市的控制开始松动,城市在世界范围的增长也把大大小小的城镇纳入基于全球价值链的城市体系之中。但是不受控制的、基于资本的权力同样支配了城乡之间和城市内部的空间分布,进而损害了城市的核心价值。人民国家意味着人民主权,国家的城市与人民的城市拥有一致的政治目标;城市增长到城市高质量发展的转变,高水平的城市治理和高标准的公共生活,正是这一目标的体现。而实现这一目标仍然需要国家以妥善的形式重新进入城市,在权力自我约束的前提下,以人民性统领城市性,以人民性规范城市发展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 城市 城市政治 国家仪轨 人民至上 高质量发展
下载PDF
协商民主优化议程设置的内在机理与实践路径
2
作者 马雪松 陈虎 《理论与改革》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3-104,共12页
协商民主是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和丰富公共治理模式的政治实践。以协商民主优化议程设置,有助于构建开放包容的政治决策体系。协商民主与议程设置在提供落地场景与避免隐蔽议程方面功能互补,以维护人民主体地位为共同价值追求,结合形成具... 协商民主是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和丰富公共治理模式的政治实践。以协商民主优化议程设置,有助于构建开放包容的政治决策体系。协商民主与议程设置在提供落地场景与避免隐蔽议程方面功能互补,以维护人民主体地位为共同价值追求,结合形成具备全过程意蕴的政策制定模式。协商民主从宏观制度建设、基层协商民主实践和数字协商民主机制角度推动公共议程转化为政策议程,使广泛讨论的公共议题得到政治过程的回应。确保政策议程与民意表达间的良性互动,需要建立公共理性与修辞叙事相结合的协商机制,营造开放宽容且回应性强的政策制定环境,完善协商民主议程转化的全过程追踪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商民主 民主政治建设 议程设置 公共治理 公共议程 政策议程
下载PDF
我国法律上中央决策议事协调机构的立法表达(2015—2023)
3
作者 周伟 彭毛才旦 《理论与改革》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4-92,共19页
2015年以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通过对法律条款的制定或修改,对中央决策议事协调机构的领导权及其法律内涵进行了规定。这一立法确立的过程,不仅体现了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立法工作的实践方式,也以国家意志的法律形式明确了中央决策议事... 2015年以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通过对法律条款的制定或修改,对中央决策议事协调机构的领导权及其法律内涵进行了规定。这一立法确立的过程,不仅体现了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立法工作的实践方式,也以国家意志的法律形式明确了中央决策议事协调机构的法律地位。四十余件法律规定了八种立法表达类型,明确了中央决策议事协调机构的领导权及其法律规范内涵,为党内法规、行政法规、监察法规、部委规章等规范性法律文件中,规定中央决策议事协调机构的领导权及其法律规范内涵提供了立法借鉴。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上关于中央决策议事协调机构法律地位的立法条款,不仅是我国法律上明确规定中央决策议事协调机构法律地位的立法表达的案例,也是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落实宪法关于党的领导的规定,在重要法律中明确规定党领导相关工作的法律地位的立法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决策议事协调机构 《国家安全法(2015)》 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 领导权 立法表达
下载PDF
消费意识形态:当代资产阶级日常生活的改变——列斐伏尔《当代世界的日常生活》研究
4
作者 张一兵 《浙江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2-154,160,共14页
列斐伏尔意识到,今天的资本主义社会中出现了一些新情况,资本主义并没有像马克思、列宁所预测的那样走向灭亡,而是出现了“垂而不死”的情况。其中最重要的改变,是原先马克思预设在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中,通过自觉认识生产规律所进行的... 列斐伏尔意识到,今天的资本主义社会中出现了一些新情况,资本主义并没有像马克思、列宁所预测的那样走向灭亡,而是出现了“垂而不死”的情况。其中最重要的改变,是原先马克思预设在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中,通过自觉认识生产规律所进行的“计划化观念”现在被资本主义有效整合到了自身的生产方式之中。今天的资本主义可以被指认为消费被控制的官僚社会,资本主义社会日常生活中作为消费动机的欲望本身,是资本通过软性的广告制造出控制人们的无意识中的虚假需要,由此再生产出盲目跟风消费的“他者欲望”。这个所谓的“消费社会”中已经生成了一种新的意识形态,即现代资产阶级世界中特有的消费意识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斐伏尔 《当代世界的日常生活》 消费被控制的官僚社会 消费意识形态
下载PDF
国家安全和事物的国家安全属性——国家安全学的研究范围
5
作者 郭思源 刘跃进 《情报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1-97,共7页
[研究目的]更加科学地界定国家安全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回应有关国家安全学理论存在“国家安全泛化”问题的争议,筑牢国家安全学理论体系的根基。[研究方法]通过文献研究的方法,概括马克思主义人化自然观的分析框架,从哲学层面普遍... [研究目的]更加科学地界定国家安全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回应有关国家安全学理论存在“国家安全泛化”问题的争议,筑牢国家安全学理论体系的根基。[研究方法]通过文献研究的方法,概括马克思主义人化自然观的分析框架,从哲学层面普遍地分析人类的对象性活动与事物的属性之间的关系,并具体应用于国家安全领域,阐明“事物的国家安全属性”的发生机制与特点。[研究结论]“事物的国家安全属性”是更科学的国家安全学的研究对象。所谓的“国家安全泛化”乃至于“安全泛化”本质上只是思想认知的偏差。以国家安全与事物的国家安全属性为研究对象的国家安全学在理论上不存在“泛化”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安全 国家安全学 国家安全泛化 人化自然 事物的国家安全属性
下载PDF
毛泽东对“两制”关系的战略思考——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
6
作者 陈曙光 《宁夏党校学报》 2024年第1期5-14,F0002,共11页
十月革命打破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国际格局,世界历史从此进入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共存的“一球两制”新时代。“两个必然”不可避免,“两制”共存也不可避免。“两制”共存的历史,也是“两制”较量的历史。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一个漫... 十月革命打破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国际格局,世界历史从此进入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共存的“一球两制”新时代。“两个必然”不可避免,“两制”共存也不可避免。“两制”共存的历史,也是“两制”较量的历史。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如何处理“两制”关系是国际关系的重要主题。关于“两制”力量对比,毛泽东提出“东风压倒西风”的战略判断;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的重大原则,毛泽东提出“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的战略思路;关于“两制”相处之道,毛泽东提出“和平共处”“和平竞赛”的战略方针;关于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主要方式,毛泽东提出“战争与和平两种可能性”的战略构想;关于如何瓦解西方“和平演变”,毛泽东提出“警惕糖衣炮弹”的战略应对;关于如何应对西方遏制围堵打压,毛泽东提出“丢掉幻想,准备斗争”的总方针。毛泽东对“两制”关系的战略思考既有历史的局限性,也有其重要战略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一球两制” “两制”关系 “两制”共存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与西方现代化的主要差异探赜
7
作者 陈秀丽 张一帆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2024年第7期11-15,共5页
现代化虽然源于西方国家,但不独属于西方。由于文化背景、社会制度、现实国情不同等原因,中国式现代化与西方现代化存在较大差异。中国式现代化人口规模远大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中国实现现代化挑战性更强、影响力更大;中国式现代化... 现代化虽然源于西方国家,但不独属于西方。由于文化背景、社会制度、现实国情不同等原因,中国式现代化与西方现代化存在较大差异。中国式现代化人口规模远大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中国实现现代化挑战性更强、影响力更大;中国式现代化致力于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超越了西方现代化受资本力量高度控制而形成的普遍两极分化;中国式现代化是“两个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优于西方现代化的物质优先的单向度模式;中国式现代化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避免了西方国家在现代化发展中造成的资源环境危机;中国式现代化选择和平发展道路,摒弃西方以暴力掠夺方式实现现代化的老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西方现代化 社会制度 和平发展道路 差异比较
原文传递
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调研分析——以H省为例
8
作者 张卉芳 《唐山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57-64,共8页
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是维护法律尊严、保障法律实施、保证国家法制统一和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的宪法性制度。宪法、法律和相关地方性法规从不同层面为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提供了制度遵循。文章在对H省各级人大常委会... 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是维护法律尊严、保障法律实施、保证国家法制统一和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的宪法性制度。宪法、法律和相关地方性法规从不同层面为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提供了制度遵循。文章在对H省各级人大常委会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开展跟踪调研的基础上,剖析了省、市、县不同层面在备、审、纠不同环节存在的问题,并就完善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机制提出了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 人大常委会 规范性文件 备案审查
下载PDF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党的统一战线工作重要思想的生成逻辑、科学内涵与时代价值
9
作者 王莹莹 章道润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4年第1期15-19,共5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了统一战线是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强大法宝。坚持和发展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实践中凝练总结出的宝贵经验。在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立足于当代中国发展实际,从马克思主义经典论述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统...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了统一战线是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强大法宝。坚持和发展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实践中凝练总结出的宝贵经验。在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立足于当代中国发展实际,从马克思主义经典论述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统一战线的养分,凝练升华党百年坚持统一战线的实践经验,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这一重大理论创新是党的统一战线百年发展史的智慧结晶;是党对做好统战工作规律性认识的深化;是新时代统战工作的根本遵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统一战线 民族复兴 中国智慧
下载PDF
正常还是失控:罗马共和国后期执政官选举暴力问题探析
10
作者 刘小青 《史学集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7-106,共10页
政治暴力是罗马共和国后期政治生活中的常见现象,被认为泛滥于各个政治领域,严重破坏了各项政治制度的正常运作,使政治秩序陷入全面混乱,加速了共和国的衰亡。然而,对共和国后期执政官选举的深入考察显示,暴力发生频率实际并不高,并具... 政治暴力是罗马共和国后期政治生活中的常见现象,被认为泛滥于各个政治领域,严重破坏了各项政治制度的正常运作,使政治秩序陷入全面混乱,加速了共和国的衰亡。然而,对共和国后期执政官选举的深入考察显示,暴力发生频率实际并不高,并具有明显的阶段性,选举秩序也未全然失控。这一现象的出现源于政治斗争舞台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转移与分散了执政官选举领域的暴力冲突;执政官选举机构——百人团大会寡头色彩浓厚,军事性质突出,并在选举竞争中较少涉及施政纲领的争执,在相当程度上抑制了暴力的发生。因此,尽管暴力现象常见于共和国后期政治生活之中,但是在具体领域呈现出的图景并不相同,不能一概而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执政官选举 政治暴力 百人团大会 罗马共和国后期
下载PDF
国家安全学理论体系演绎 被引量:6
11
作者 刘跃进 王啸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83-92,共10页
1998年发表的《为国家安全立言》一文,首次提出并粗略构建了一个国家安全学体系;2004年出版的《国家安全学》,不仅推进了对国家安全学理论体系的认识,而且初步构建了一个比较系统的国家安全学理论体系;2014年出版的《为国家安全立学》,... 1998年发表的《为国家安全立言》一文,首次提出并粗略构建了一个国家安全学体系;2004年出版的《国家安全学》,不仅推进了对国家安全学理论体系的认识,而且初步构建了一个比较系统的国家安全学理论体系;2014年出版的《为国家安全立学》,进一步探讨了国家安全学理论体系构建和国家安全学科建设问题。现在,根据历史与逻辑统一的原则和方法,我们从“国家”“安全”及“国家安全”三个基本概念出发,努力构建一个逻辑性更强、学理性更严谨的国家安全学理论演绎体系。在这个国家安全学理论演绎体系中,可以根据国家的构成要素合理演绎出国家安全构成要素体系,同时根据国家的安全需要合理地演绎出包括影响国家安全因素和威胁国家安全因素两大方面的国家安全环境体系,以及内容丰富的国家安全保障体系。最终演绎构建一个包括国家安全本身及其构成要素、影响国家安全的因素、威胁国家安全的因素、国家安全保障问题的四面一体的国家安全体系和国家安全学理论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安全 国家安全学 体系 历史 演绎
下载PDF
哈德良巡视与罗马帝国西部边疆的治理
12
作者 许礼捷 徐晓旭 《古代文明(中英文)》 2024年第1期13-22,156,共11页
罗马帝国疆域辽阔、人口众多且民族成分复杂,统治者在各个地区面临的主要挑战与亟待解决的问题不尽相同,因此哈德良在帝国西部边疆的巡视与治理有其明显特征。罗马一方面依靠军事改革和兴建防御设施强化对边境的控制,抵御“蛮族”侵袭... 罗马帝国疆域辽阔、人口众多且民族成分复杂,统治者在各个地区面临的主要挑战与亟待解决的问题不尽相同,因此哈德良在帝国西部边疆的巡视与治理有其明显特征。罗马一方面依靠军事改革和兴建防御设施强化对边境的控制,抵御“蛮族”侵袭确保外部的统治安全;另一方面,各项优惠措施不仅促进了当地农业特别是屯垦经济的兴盛,伴随人口的增长与市场贸易的繁荣,也推动游牧部落在罗马地方治理中发挥更为重要作用,在客观上对边疆地区的城镇发展产生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马帝国 罗马行省 哈德良巡视 西部边疆
下载PDF
文明视域下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及当代启示——兼论人类文明新形态
13
作者 徐兴龙 阮李全 《兵团党校学报》 2024年第1期80-85,共6页
马克思恩格斯现代文明思想的尺度是同社会进步紧密相连的。马克思恩格斯以历史唯物主义为理论前提,从物质生产力的发展、精神文化的发展以及人的发展三个方面对资本主义文明展开批判,指明了在资本主义文明下三个方面的发展受到了阻碍。... 马克思恩格斯现代文明思想的尺度是同社会进步紧密相连的。马克思恩格斯以历史唯物主义为理论前提,从物质生产力的发展、精神文化的发展以及人的发展三个方面对资本主义文明展开批判,指明了在资本主义文明下三个方面的发展受到了阻碍。人类文明新形态是对西方现代文明的超越,是“两个结合”伟大实践中所形成的文明形态,与马克思恩格斯现代文明思想相契合,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即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创造良好环境、为精神文化的发展营造美好氛围以及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现实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文明 资本主义批判 人类文明新形态
下载PDF
党政合署的运行机理及其行为规范 被引量:1
14
作者 谭宗泽 付大峰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CAS 2023年第8期122-134,共13页
党的十九大提出职能相近的党政部门实行合署办公,引发了党政机构的深层次变革。党政合署办公并未突破法治的基本框架和动摇现行的法律制度,合署后的党政机关亦并非新的国家机关或行政主体,只是一种具体的工作形式,不因合署办公而改变党... 党的十九大提出职能相近的党政部门实行合署办公,引发了党政机构的深层次变革。党政合署办公并未突破法治的基本框架和动摇现行的法律制度,合署后的党政机关亦并非新的国家机关或行政主体,只是一种具体的工作形式,不因合署办公而改变党政机关性质和地位。党政合署办公应坚持党务与政务相对分工的原则,党务应由党的机关依据党内法规并遵循党内程序作出党的决策,政务则应由行政机关依据法律法规并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作出行政行为,从而形成党委决策、行政法律执行的实施机制。合署办公后的党政机关共同对外行为必须以行政机关的名义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进行,并应将其侵益行为纳入司法审查范围。新时代完善党政合署办公体制,应加快组织立法并从制度上提供支撑和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政合署 职能相近 纪检监察合署 党委决策 行政执行
下载PDF
国家治理视角下中西协商民主的双重超越 被引量:1
15
作者 范会勋 《湖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4-43,共10页
国家治理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民主有效性的重要依据。因此,从治理视角看,西方协商民主对于自由主义民主是一种治理超越。西方协商民主力图通过对民主理念的改造来弥补自由主义民主的缺陷,帮助自由主义民主摆脱现实治理困境和合法性危机... 国家治理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民主有效性的重要依据。因此,从治理视角看,西方协商民主对于自由主义民主是一种治理超越。西方协商民主力图通过对民主理念的改造来弥补自由主义民主的缺陷,帮助自由主义民主摆脱现实治理困境和合法性危机。然而西方协商民主终究走不出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制度框架,使其许多理论上的美好愿景难以真正转化为实践上的治理效能。与西方协商民主不同,作为一种制度安排和民主实践,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的社会主义民主。它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就已经有实践探索,革命胜利后又以协商的方式建国,而后确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从政党协商到政治协商,再到社会协商,最后发展为社会主义民主的一种实现形式。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对于西方协商民主又是一种治理超越,它在广泛参与、民主决策、多元共治、权力监督和主体培育等方面开辟了当代国家治理新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治理 自由主义民主 西方协商民主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
下载PDF
数字资本主义时代西方激进主义四个回溯性命题研究
16
作者 李金辉 王一惠 《理论探讨》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9-135,共7页
资本借助数字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改进自身增殖过程而形成的数字资本主义为当代西方激进左翼哲学提供了新的批判基质。奈格里、阿甘本、罗萨、巴迪欧等激进学者分别回溯生命政治学、“机器论片段”、马克思异化理论、共产主义学说等理论... 资本借助数字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改进自身增殖过程而形成的数字资本主义为当代西方激进左翼哲学提供了新的批判基质。奈格里、阿甘本、罗萨、巴迪欧等激进学者分别回溯生命政治学、“机器论片段”、马克思异化理论、共产主义学说等理论资源,洞察数字时代资本主义的新治理方式、新生产方式和新生活体验,寻求新型革命主体,探索数字时代实现“新共产主义”的路径。四个命题的回溯遵循着解读-批判-超越的理论逻辑,揭示数字时代资本主义社会日趋常态化的症候机制,延续了马克思社会批判理论具有的反思精神和人的自由解放的价值旨归。他们的批判方向大多呈现分裂分化的状态,停留于对资本主义社会症候的表象分析,偏离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视域;有关重振共产主义的设想姿态大于行动,弱化了共产主义的革命性特征,最终忘却探析资本主义种种社会症候的根本目标在于摧毁腐朽的资本主义剥削机制,找到真正的主体性力量承担起超越资本主义的现代性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资本主义 生命政治学 “机器论片段” 异化理论 共产主义学说
下载PDF
新帝国主义的生成逻辑、演进历程与历史特质
17
作者 刘鹏飞 李珮瑶 《湖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1-29,共9页
新帝国主义是资本积累逻辑的内在矛盾与外在强制性要求混杂交互的产物,其应该被定义为以资本为主,辅以政治、文化和军事等手段,对资本主义核心地带之外的国家和地区进行扩张、控制和掠夺的帝国主义新形态。新帝国主义产生于第二次世界... 新帝国主义是资本积累逻辑的内在矛盾与外在强制性要求混杂交互的产物,其应该被定义为以资本为主,辅以政治、文化和军事等手段,对资本主义核心地带之外的国家和地区进行扩张、控制和掠夺的帝国主义新形态。新帝国主义产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并历经美国霸权主导、新自由主义联盟和数字帝国主义三个阶段的历史演进。新帝国主义并不是资本逻辑与权力逻辑脱域的过程,而是帝国主义权力实体与资本扩张新手段合谋的过程,其扩张和垄断的帝国主义本质并没有改变,依然处在列宁经典帝国主义理论视域之中。只要资本主义的秩序没有变,其基本矛盾没有变,新帝国主义必然灭亡的历史命运就不会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帝国主义 列宁 马克思 政治经济学
下载PDF
西方左翼数字社会主义理论:动力、特征与抗争
18
作者 李泉 杜敏 《社会主义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0-147,共8页
21世纪以来,伴随着不断进步的数字化科技,社会主义理论出现了新的发展动向,其中数字社会主义的出现集中体现了当代西方左翼对资本主义历史变革的乐观精神。广义的数字社会主义既包括凯文·凯利提出的狭义“数字社会主义”,也包括赛... 21世纪以来,伴随着不断进步的数字化科技,社会主义理论出现了新的发展动向,其中数字社会主义的出现集中体现了当代西方左翼对资本主义历史变革的乐观精神。广义的数字社会主义既包括凯文·凯利提出的狭义“数字社会主义”,也包括赛博共产主义、交往社会主义、平台社会主义等其他类型。尽管各种数字社会主义类型的理论内涵不完全相同,但其中却蕴含了共同的理论要素。数字社会主义在理论主题选择、发展逻辑构建、理论向实践转变等方面表达了西方左翼的理论智慧和批判态度,同时又反映出他们有别于科学社会主义在社会变革中所具有的勇气与斗争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社会主义 西方左翼 资本主义批判
原文传递
《犹太战争》中的地理书写与约瑟夫斯的罗马帝国疆域观
19
作者 何源 《古代文明(中英文)》 2024年第1期23-34,156,157,共14页
1世纪晚期,罗马帝国的疆域政策从向外扩张趋向内部整合。犹太史家约瑟夫斯的史书《犹太战争》为考察此时期罗马与边缘行省犹太地区的关系提供了重要的一手文献。受其行省精英和罗马公民双重身份的影响,其史书通过独特的地理书写,一方面... 1世纪晚期,罗马帝国的疆域政策从向外扩张趋向内部整合。犹太史家约瑟夫斯的史书《犹太战争》为考察此时期罗马与边缘行省犹太地区的关系提供了重要的一手文献。受其行省精英和罗马公民双重身份的影响,其史书通过独特的地理书写,一方面传达了行省精英面对帝国扩张时的共识,即维护犹太共同体的安全而避免战争,另一方面,他对于罗马地理边界的勾画,以及他提出的帝国“四至”的疆域观,体现了1世纪晚期罗马统治“无远弗届”的意识形态与现实疆域趋于内部整合的政治实际之间的张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约瑟夫斯 《犹太战争》 行省精英 地理书写 罗马疆域
下载PDF
晚期罗马帝国“奥古斯塔”群体的施政能力及参政空间探析
20
作者 刘榕榕 《古代文明(中英文)》 2024年第1期35-46,157,共13页
自屋大维册封了第一位同时享有皇室尊荣和参政权的“奥古斯塔”之后,奥古斯塔群体开始活跃于帝国的政界、军界和宗教界,此传统一直延续至拜占庭帝国中晚期阶段。本文仅从晚期罗马帝国时期的二十余位拥有奥古斯塔头衔的皇室女性群体在帝... 自屋大维册封了第一位同时享有皇室尊荣和参政权的“奥古斯塔”之后,奥古斯塔群体开始活跃于帝国的政界、军界和宗教界,此传统一直延续至拜占庭帝国中晚期阶段。本文仅从晚期罗马帝国时期的二十余位拥有奥古斯塔头衔的皇室女性群体在帝国政治、军事、外交、宗教与文化等多方面的施政能力与参政空间展开论述。在晚期罗马帝国,地位与身份显赫的奥古斯塔群体凭借突出的能力积极参与国家公共事务,实现了与重要男性人物的多维互动。在施政过程中,奥古斯塔群体显露出高度依附于最高权力者的共性。归根究底,奥古斯塔群体施政的基础来自于社会自身所提供的经济、政治、宗教与文化教育环境,其参政受到国家体制、法律、传统习俗等条件的约束,具有显著的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罗马帝国 奥古斯塔 皇室女性 政治参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