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0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益、品格还是自成一类:亚里士多德论政治友爱
1
作者 刘玮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5-52,207,208,共10页
亚里士多德在《尼各马可伦理学》和《欧德伦理学》中讨论了政治友爱(homonia,或译为“同心”),关于这种友爱在亚里士多德的友爱三分法中所处的位置,学术界存在持续的争论。主要争议在于,这种友爱是利益型友爱、品格型友爱,还是一种不同... 亚里士多德在《尼各马可伦理学》和《欧德伦理学》中讨论了政治友爱(homonia,或译为“同心”),关于这种友爱在亚里士多德的友爱三分法中所处的位置,学术界存在持续的争论。主要争议在于,这种友爱是利益型友爱、品格型友爱,还是一种不同于三种基本友爱类型的独立类型,或仅仅是好意而非友爱。亚里士多德的文本中有充分的证据表明,政治友爱属于利益型友爱。相反的观点或多或少地误解了亚里士多德对政治友爱的定位。尽管政治友爱被归类为利益型友爱,但这并不妨碍它在政治共同体的塑造中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也不妨碍在此基础上发展出品格型的友爱。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友爱”观念可以延伸到斯多亚学派的“世界公民”思想,体现了两种思想的延续性及斯多亚学派对亚里士多德思想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里士多德 斯多亚学派 政治友爱 利益型友爱 品格型友爱 世界公民
下载PDF
罗尔斯是如何证明两个正义原则的?
2
作者 姚大志 罗翔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4-112,159,160,共11页
哲学家需要对自己的哲学理论给与证明,而证明是一件比提出理论更困难的事情。罗尔斯的正义理论对当代政治哲学产生了巨大影响,不仅在于他提出了著名的两个正义原则,而且还在于他对正义原则提供了有力证明。罗尔斯为其两个正义原则提供... 哲学家需要对自己的哲学理论给与证明,而证明是一件比提出理论更困难的事情。罗尔斯的正义理论对当代政治哲学产生了巨大影响,不仅在于他提出了著名的两个正义原则,而且还在于他对正义原则提供了有力证明。罗尔斯为其两个正义原则提供了两种性质完全不同的证明:在《正义论》中,他主要使用“原初状态”的观念来进行论证,这种证明强调两个正义原则的理想性,并且带有契约主义的性质;在《政治自由主义》中,他更依赖“重叠共识”的观念来提供论证,这种证明重视正义社会的稳定性和可行性,从而带有某种历史主义的性质。罗尔斯的证明不仅对其正义原则给与了有力支持,而且也对当代政治哲学的证明产生了重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尔斯 正义 政治哲学 契约主义
下载PDF
从罗尔斯到赫费:正义论证的范式转换
3
作者 庞学铨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8-156,共9页
罗尔斯《正义论》的出版标志着正义理论在当代政治正义性讨论中的回归,也引起了西方政治哲学界的持续争论。德国政治哲学家赫费对罗尔斯正义理论及其论证方法的讨论与批评值得关注与重视。他通过正义论证范式的转换,发展了当代正义理论... 罗尔斯《正义论》的出版标志着正义理论在当代政治正义性讨论中的回归,也引起了西方政治哲学界的持续争论。德国政治哲学家赫费对罗尔斯正义理论及其论证方法的讨论与批评值得关注与重视。他通过正义论证范式的转换,发展了当代正义理论。这主要表现在,他从罗尔斯对经验的规范的正义讨论转换到对导致法和国家伦理学消失原因的批判,从语义学上讨论了政治正义性的根据,论证了政治正义性的界限与内涵;从罗尔斯的分配性正义转换到交换性正义,论证了从基础哲学层次讨论政治正义性问题,就是要用交换性正义来取代分配性正义。本文围绕上述问题展开了较详细的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尔斯 赫费 正义 范式转换
原文传递
走向西方政治思想史的深度书写
4
作者 任剑涛 《政治思想史》 CSSCI 2024年第1期35-48,共14页
重新书写西方政治思想史,这个“重新”指的是什么呢?是希望在现有的西方思想史书写基础上挖掘出一些新东西,或者是新理念、新解释,或者是新叙事、新进路。这是对汉语西方政治思想史学界的一个新期望。这个新希望之所以浮现出来,是因为... 重新书写西方政治思想史,这个“重新”指的是什么呢?是希望在现有的西方思想史书写基础上挖掘出一些新东西,或者是新理念、新解释,或者是新叙事、新进路。这是对汉语西方政治思想史学界的一个新期望。这个新希望之所以浮现出来,是因为既有的西方政治思想史书写方式已经不太适应思想史书写的更新要求了。对汉语西方政治思想史学界来讲,基础性的书写方式,也就是对政治思想家、著作、观点与时代背景的系统复写已经告一段落。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的概念、范畴的精准书写,以及在相应的思想史脉络中为思想家定位的书写方式,也从多方面尝试过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思想家 书写方式 西方政治思想史 西方思想史 新进路 新理念 基础性
下载PDF
比较词源学视阈下西方自由逻辑批判与马克思的超越
5
作者 李刚 荣瑶 《党政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8-78,M0006,共12页
“自由”是人类共同价值追求,但人们对“自由”的诠释却未达成共识,特别是在西方存在纷繁复杂的历史迷雾。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不但要批判西方自由观,还要破除笼罩西方自由的历史迷雾,这需要深入探究马克思主义最初形成的理论土壤... “自由”是人类共同价值追求,但人们对“自由”的诠释却未达成共识,特别是在西方存在纷繁复杂的历史迷雾。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不但要批判西方自由观,还要破除笼罩西方自由的历史迷雾,这需要深入探究马克思主义最初形成的理论土壤,从而真正把握马克思对西方自由思想的批判性和革命性本质。本文通过比较词源学的分析发现,西方“自由”的两种不同词汇表达(即“freedom”和“liberty”),具有不同的词源语境,同时对西方政治思想的自由逻辑产生了历史迷雾般的影响。只有揭示这些形成历史迷雾的源流本质,才能实现对西方自由思想的批判,而马克思正是用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破除历史迷雾,才形成具有批判性与革命性的自由观,对我们在新时代新征程增强实现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信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词源学 马克思 自由观 批判性 革命性
下载PDF
如何重写西方政治思想史
6
作者 李强 《政治思想史》 CSSCI 2024年第1期30-34,共5页
“如何重写西方政治思想史”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题目。我国自晚清起便开始关注西方的政治制度和政治思想。民国时期伴随着现代大学政治学科的发展出现了一个研究西方政治思想史的小高潮,高一涵、萨孟武、浦薛凤等学者都深耕西方政治思想... “如何重写西方政治思想史”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题目。我国自晚清起便开始关注西方的政治制度和政治思想。民国时期伴随着现代大学政治学科的发展出现了一个研究西方政治思想史的小高潮,高一涵、萨孟武、浦薛凤等学者都深耕西方政治思想史领域,他们的开拓性研究成为中国政治学发展史上弥足珍贵的财富。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大调整,取消了政治学系,西方政治思想史的教学与研究一度基本中断。20世纪80年代,政治学作为学科重新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津师范大学 西方政治思想 马基雅维利 云南大学 方法与路径 德敏 大讲堂
下载PDF
西方·政治·思想·历史
7
作者 任军锋 《政治思想史》 CSSCI 2024年第1期58-61,共4页
我这里想把今天讨论的问题切分为四个关键词:西方、政治、思想、历史。这四个关键概念背后还分别对应着另外四个概念:中国、学术、行动、当代。下面我将分别从西方与中国、学术与政治、思想与行动、历史与当代四个对应范畴,结合德敏的新... 我这里想把今天讨论的问题切分为四个关键词:西方、政治、思想、历史。这四个关键概念背后还分别对应着另外四个概念:中国、学术、行动、当代。下面我将分别从西方与中国、学术与政治、思想与行动、历史与当代四个对应范畴,结合德敏的新著,谈谈自己一些初步的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与行动 学术与政治 西方与中国 关键概念 关键词 历史 当代
下载PDF
我们今天如何研究马基雅维利
8
作者 刘训练 《政治思想史》 CSSCI 2024年第1期62-67,共6页
关于我们今天如何研究马基雅维利这个话题,我想从四个命题来谈一谈自己的看法,这四个命题或者说四个要求包括两个大的方面:其一是内在的,关涉如何对待思想家文本的问题;其二是外在的,关涉如何处理学术史的问题。
关键词 马基雅维利 如何对待 学术史 命题 关涉 思想家
下载PDF
在思想史的文本中思考我们的现在和未来
9
作者 段德敏 《政治思想史》 CSSCI 2024年第1期68-72,共5页
首先非常感谢各位老师拨冗参加拙著的讨论活动,也感谢郭台辉教授辛苦组织促成此次活动,劳动各位先进,实在有点过意不去。不过借此机会能向大家学习,对于我来说也是一个很大的收获。本次活动有一个更大的主题“如何重写西方政治思想史”... 首先非常感谢各位老师拨冗参加拙著的讨论活动,也感谢郭台辉教授辛苦组织促成此次活动,劳动各位先进,实在有点过意不去。不过借此机会能向大家学习,对于我来说也是一个很大的收获。本次活动有一个更大的主题“如何重写西方政治思想史”,我想我的书主要是提供一个反面教材,供大家批评;各位老师的真知灼见一定会惠及学林,促进这个领域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政治思想史 反面教材 老师 真知灼见
下载PDF
主观利己抑或有限利他:罗尔斯的人性观及其伦理反思
10
作者 敦鹏 张仕斌 《社会科学论坛》 2024年第3期49-58,共10页
人性问题不是罗尔斯《正义论》重点论述的内容,但对人性的界定与使用,却为其整个正义理论的走向提供了前提和基础。在《正义论》中,罗尔斯把原初状态下的人性预设为两个特征:一是人性冷漠而理性利己;二是人性有限利他。这看似矛盾的人性... 人性问题不是罗尔斯《正义论》重点论述的内容,但对人性的界定与使用,却为其整个正义理论的走向提供了前提和基础。在《正义论》中,罗尔斯把原初状态下的人性预设为两个特征:一是人性冷漠而理性利己;二是人性有限利他。这看似矛盾的人性观,实际上是为了满足理想契约环境之下的论证需要。从西方人性传统和文本逻辑上看,罗尔斯的人性论依然倾向于自利目的的利己性而非利他性。虽然罗尔斯的利己人性观在满足分配正义的论证上有其合理性,但理论与实践的脱节使得差别原则在现实中难以落实。因此,反思罗尔斯自利与利他两种人性设计的本义,也为研究罗尔斯正义理论提供了一种新的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尔斯 《正义论》 人性 自利 利他
原文传递
何谓“公民复兴运动中的最后一幕”?——论波考克的公民共和主义与美国政治秩序的关系
11
作者 郭小雨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59-65,共7页
本文讨论了波考克在《马基雅维利时刻》中对美国革命的看法及其与公民共和主义的关系。结合阐释这一概念所需的思想史框架,指出波考克将美国革命称为“公民复兴运动的最后一幕”的原因;并且,通过对比波考克和戈登·伍德的美国革命解... 本文讨论了波考克在《马基雅维利时刻》中对美国革命的看法及其与公民共和主义的关系。结合阐释这一概念所需的思想史框架,指出波考克将美国革命称为“公民复兴运动的最后一幕”的原因;并且,通过对比波考克和戈登·伍德的美国革命解释,文章呈现了波考克意义上的共和主义如何落实为一套秩序形式,以及这种秩序与美国的关系。以此为基础,文章对波考克的写作“语境”进行了反思,提示在生存论的意义上理解“共和”概念,从不断生成社会运动的角度判断政治秩序的成立,可能是波考克构建思想史和判断具体问题的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民共和主义 波考克 美国革命 美国政治秩序
下载PDF
流动空间权力关系的建构与现实转换——对卡斯特传播权力理论的历史唯物主义考察
12
作者 黄其洪 任艳华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5-105,共11页
随着全球信息技术的革新,卡斯特将具有虚拟性、开放性、全球化等特征的流动空间设定为网络社会特有的空间形式,并以此为前提对流动空间中权力关系的建构及其现实转换进行了系统性的考察。在现实的推动下,卡斯特认为流动空间中的权力关... 随着全球信息技术的革新,卡斯特将具有虚拟性、开放性、全球化等特征的流动空间设定为网络社会特有的空间形式,并以此为前提对流动空间中权力关系的建构及其现实转换进行了系统性的考察。在现实的推动下,卡斯特认为流动空间中的权力关系存在着权力主体从精英转向大众、权力载体从网络公共空间走向城市公共空间、权力变革目标从政治改革通向社会变革的可能性。这种现实转换发生的条件首先在于作为流动空间权力关系新载体的大众自传播的兴起,另一个更为基础的条件则是处于被权力压制的大众通过对恐惧情绪的克服推动了网络社会运动向前发展,并且具有重建公共空间的潜力。卡斯特以流动空间中的权力关系为研究对象所建构起来的具有历史唯物主义特质的理论构想,为数字时代的政治改革、社会变革、人的自由解放以及国际新秩序的构建等重大现实议题注入了思想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空间 权力关系 大众自传播 数字时代 网络社会运动 历史唯物主义
下载PDF
亚里士多德论法治与人治
13
作者 何博超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8-148,共11页
亚里士多德在早期著作《修辞术》中首先关注了法治与人治的问题。在这部作品里,他先是从人治转向法治,进而又从法治走向人治,两种治理方式构成了辩证的交互关系。后来的《政治学》继续这一思路,通过它来考察各种政体形式,最终提出了平... 亚里士多德在早期著作《修辞术》中首先关注了法治与人治的问题。在这部作品里,他先是从人治转向法治,进而又从法治走向人治,两种治理方式构成了辩证的交互关系。后来的《政治学》继续这一思路,通过它来考察各种政体形式,最终提出了平衡法治与人治的中间政体。而实际上,《修辞术》早已暗示了相似的适度平民制。凭借哲学式修辞术,亚里士多德规划了与《修辞术》相应的、理想的精英平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里士多德 《修辞术》 《政治学》 政体
下载PDF
“共有的思想库”:哈瑞特对约翰·密尔思想的影响
14
作者 李宏图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1-140,共10页
作为19世纪英国著名的思想家,约翰·密尔坦陈其思想受到妻子哈瑞特的深刻影响。通过对两人交往关系的考察,特别是对密尔所撰写的《政治经济学原理》和《论自由》这两个文本的细致分析,可以明晓哈瑞特对这些著作的贡献。由此,不仅有... 作为19世纪英国著名的思想家,约翰·密尔坦陈其思想受到妻子哈瑞特的深刻影响。通过对两人交往关系的考察,特别是对密尔所撰写的《政治经济学原理》和《论自由》这两个文本的细致分析,可以明晓哈瑞特对这些著作的贡献。由此,不仅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密尔写就的那些文本的思想内涵,更好地定位其在思想史上的地位,而且,更有意义的是,这一梳理也彰显了哈瑞特那些新颖独特与富有价值的思想内容,提醒人们在密尔的思想体系中不应忘却哈瑞特曾经发出的声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约翰·密尔 哈瑞特 政治经济学原理 论自由
下载PDF
差别原则、平等主义与优先主义
15
作者 高景柱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63-171,256,共10页
差别原则是罗尔斯正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少学者从优先主义的视角阐释差别原则,认为差别原则在将绝对优先性给予处境最差者时,未顾及处境较好者可能遭受的较大损失,从而导致“向下拉平”现象的出现。实际上,该问题主要源自对差别原... 差别原则是罗尔斯正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少学者从优先主义的视角阐释差别原则,认为差别原则在将绝对优先性给予处境最差者时,未顾及处境较好者可能遭受的较大损失,从而导致“向下拉平”现象的出现。实际上,该问题主要源自对差别原则的优先主义的不当解读,并不是差别原则本身的问题。差别原则与优先主义之间存在差异,前者在界定处境最差者时主要采取一种比较性的标准,后者则关注人的绝对水平。人们不应该对差别原则进行优先主义的解读,应当将差别原则视为一种义务论平等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等主义 优先主义 差别原则 罗尔斯
下载PDF
“个体性”的思想谱系——以约翰·密尔《论自由》文本为中心的考察
16
作者 李宏图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0-53,共14页
思想家如何组织文本,是思想史研究中的的重要内容。19世纪英国思想家约翰·密尔在撰写《论自由》时,便借用和转换了其他思想家的思想资源,来组织自己的文本。凭借这些思想资源,《论自由》文本才得以写就,并充满思想的力量。也正是... 思想家如何组织文本,是思想史研究中的的重要内容。19世纪英国思想家约翰·密尔在撰写《论自由》时,便借用和转换了其他思想家的思想资源,来组织自己的文本。凭借这些思想资源,《论自由》文本才得以写就,并充满思想的力量。也正是在这种借鉴中,密尔和其他思想家的思想形成了一种内在关联和思想谱系。通过系统考察密尔所提及的一些思想家的思想内容,梳理这些思想谱系,将有助于把握《论自由》这一文本的组织方式,明晓文本产生的思想渊源,以及理解其思想的意义指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约翰·密尔 《论自由》 个体性 思想谱系
下载PDF
公域视界的捍卫:自由议题的新共和主义论证
17
作者 徐健 徐翔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5期14-21,共8页
消极自由本身所带有的逃避政治的倾向在不断深入的现代生活中走向了激进,从而使得自由这一价值成为了隔绝公共生活的防火墙。在此基础上,主张私域优先与宽容原则的结果是公共生活出现了“部落化”特征。为了捍卫日益衰退的公共生活,新... 消极自由本身所带有的逃避政治的倾向在不断深入的现代生活中走向了激进,从而使得自由这一价值成为了隔绝公共生活的防火墙。在此基础上,主张私域优先与宽容原则的结果是公共生活出现了“部落化”特征。为了捍卫日益衰退的公共生活,新共和主义者们从自由概念出发对这一价值进行重新论证,不论是强调自由的积极参与面向还是免于支配面向,其最终都将视界锁定在公共领域的维护之上。尽管新共和主义者们给出的自由方案遭到了各方的质疑与批判,但是却为弥合个人生活与公共生活间的裂痕提供了新的思考路径与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共和主义 公共领域 政治参与
下载PDF
政治性与公共善--基于亚里士多德《政治学》的考察 被引量:1
18
作者 黄梦晓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3-61,208,209,共11页
重新审视亚里士多德关于政治动物和政治共同体的论述,可以发现人所特有的自然政治性并非当代社群主义所理解的对在先的共同体公共善的积极参与和奉献,而是为了好生活的目的用语言揭示什么是善好和正义。城邦的公共善是在一种既非直觉感... 重新审视亚里士多德关于政治动物和政治共同体的论述,可以发现人所特有的自然政治性并非当代社群主义所理解的对在先的共同体公共善的积极参与和奉献,而是为了好生活的目的用语言揭示什么是善好和正义。城邦的公共善是在一种既非直觉感知共同体的目的,也非讨价还价和相互妥协不同利益的“政治地行动”中实现的,即在审议和说服的过程中将人们关于善好和正义相互冲突的主张,汇聚成一个全体公民都能接受的判断和决定。人的自然政治性包括与动物共有的政治性和人所特有的政治性,后者与城邦作为政治的共同体具有紧密的对应关系,不宜将人的政治性宽泛地运用在家庭等共同体,从而模糊家庭和城邦的区别以及“政治性”本身所具有的规范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群主义 政治性 好生活 公共善 审议
下载PDF
希腊化:战败者进入欧洲正典
19
作者 林国华 《政治思想史》 CSSCI 2024年第1期174-189,共16页
古典的荷马时代是英雄及其凯旋的时代,但是,战败者精神在彼时已经开始萌动,它以消极的死亡意识解构骄傲者的道德,挑战古欧洲城邦王族与公民武士所构筑的正典秩序及其战争法则。(1)这是欧洲早期历史上一次“法的精神”的巨大颠转。法律... 古典的荷马时代是英雄及其凯旋的时代,但是,战败者精神在彼时已经开始萌动,它以消极的死亡意识解构骄傲者的道德,挑战古欧洲城邦王族与公民武士所构筑的正典秩序及其战争法则。(1)这是欧洲早期历史上一次“法的精神”的巨大颠转。法律的着眼点从征服者转换到了战败者,正义的法统源流开始流溢着弱者的消极道德,曾经被蔑视的“负典”以润物无声的反战方式静静颠转成“正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荷马时代 法的精神 正典 死亡意识 希腊化 润物无声 欧洲早期 武士
下载PDF
何谓共和国?——詹姆斯·哈林顿与现代共和国的形塑
20
作者 左敏 李冠杰 《政治思想史》 CSSCI 2024年第3期72-94,198,共24页
目前对哈林顿的研究常重视其政府原则,而轻视其共和国模型。哈林顿的共和国模型形成于17世纪50年代英国的政治语境中,是对“什么是共和国”问题的回应。哈林顿通过回应此问题,对近代西方共和主义思想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证明了法治共和... 目前对哈林顿的研究常重视其政府原则,而轻视其共和国模型。哈林顿的共和国模型形成于17世纪50年代英国的政治语境中,是对“什么是共和国”问题的回应。哈林顿通过回应此问题,对近代西方共和主义思想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证明了法治共和国的存在;赋予“平等”“民主”以正面含义,使之与共和国和政治稳定建立正向关联;将共和国与代议制结合,构想了适应大型民族国家的代议制共和国,摆脱了直接民主与小国寡民的束缚,使共和国在现代社会的建立首次具有了理论和实践上的可行性,并影响了美国的政治思想和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詹姆斯·哈林顿 共和主义 法治共和国 代议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