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256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共产党群众路线理论创新的内在逻辑
1
作者 李方明 徐平 曹承俊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24-30,共7页
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对群众历史地位、党和群众关系、群众工作方法等方面系统的认识、看法和观点。中国共产党的百余年奋斗史就是一部群众路线的理论创新史。党的群众路线理论创新具有严密的内在逻辑:中国共产党是领导力量,坚持以马克... 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对群众历史地位、党和群众关系、群众工作方法等方面系统的认识、看法和观点。中国共产党的百余年奋斗史就是一部群众路线的理论创新史。党的群众路线理论创新具有严密的内在逻辑:中国共产党是领导力量,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根本遵循,以解放思想为强大动力,以完善制度机制为重要保障;人民至上是价值理念,坚定一切为了人民的价值目标,坚信一切依靠人民是价值主体,坚持一切造福人民的价值准则;“两个结合”是方法路径,正确处理守正与创新、理论创新与时代特征、理论创新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系;社会实践是基础和来源,在回应时代课题、坚持问题导向、检验真理标准中推进群众路线理论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群众路线 群众路线理论创新 内在逻辑
下载PDF
“脸面观”视角下居民参与基层治理的逻辑分析
2
作者 张必春 《中州学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7-94,共8页
居民参与是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环节和基本保障,而居民参与不足是当前基层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在实践中,“脸面”是动员居民参与基层治理的重要因素。然而,学界已有的关于居民参与的基层治理研究大多从宏观视角展开,少有从“脸面”这一... 居民参与是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环节和基本保障,而居民参与不足是当前基层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在实践中,“脸面”是动员居民参与基层治理的重要因素。然而,学界已有的关于居民参与的基层治理研究大多从宏观视角展开,少有从“脸面”这一微观层面的社会心理视角切入。探究“脸面”与居民参与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对其进行类型学划分,进而构建“脸面治理”框架,对于动员居民参与基层治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脸面 居民参与 基层治理
下载PDF
新时代党的群众工作的发展与创新
3
作者 王凤梅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社会科学》 2024年第1期0009-0012,共4页
全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新时代背景之下,解读群众路线所凝聚的时代意义,推进党员干部的群众工作,努力实现创新,才能够有针对性、有目的性地去满足群众的实际需求,实现社会矛盾的有效转化,形成社会发展以及建设的合力。因此,实践中... 全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新时代背景之下,解读群众路线所凝聚的时代意义,推进党员干部的群众工作,努力实现创新,才能够有针对性、有目的性地去满足群众的实际需求,实现社会矛盾的有效转化,形成社会发展以及建设的合力。因此,实践中,党员干部需要着眼于人民的根本性利益,自觉地站在群众的角度以及立场看待问题,学习新的知识理念,紧跟时代的步伐,深入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等方面,使得群众工作的力度逐步加大,学会问计于民,实事求是地去解决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群众工作 现代化建设
下载PDF
与时俱进创新群众工作方法
4
作者 桂华 《人民论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67-70,共4页
发挥党密切联系群众的政治优势,是确保不同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取得成功的关键。党的群众工作之所以能够在不同时期发挥作用,关键在于实现了党的群众路线与工作方法的有效结合。当前国家加大各种形式的涉农投入,各级政府对服务群众提出了... 发挥党密切联系群众的政治优势,是确保不同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取得成功的关键。党的群众工作之所以能够在不同时期发挥作用,关键在于实现了党的群众路线与工作方法的有效结合。当前国家加大各种形式的涉农投入,各级政府对服务群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为开展群众工作提供了良好条件。开展群众工作,关键是将基层真实需求与自上而下的国家投入结合起来。发挥新时代群众工作优势是迈向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维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群众工作 公共服务供给 国家治理现代化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群众组织力:生成逻辑、核心要义与提升路径
5
作者 杨丹阳 李景平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24-131,共8页
中国共产党群众组织力具有严密的生成逻辑,是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群众观点的赓续传承,对中国共产党组织群众实践经验的深刻总结,对新时代背景下党执政面临问题的积极回应以及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民本思想的传承超越。中国共产党群众... 中国共产党群众组织力具有严密的生成逻辑,是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群众观点的赓续传承,对中国共产党组织群众实践经验的深刻总结,对新时代背景下党执政面临问题的积极回应以及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民本思想的传承超越。中国共产党群众组织力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突出表现为中国共产党是群众组织力的组织主体,人民群众是群众组织力的组织对象,思想、制度和技术工具是群众组织力的组织手段。新时代提升中国共产党的群众组织力,需要在组织建设与成员提升的高度统一中锻造组织主体能力,在群众需求与群众供给的内在耦合中激发组织客体聚力,在顶层设计与基层实践的良性互动中提升组织手段效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群众组织力 生成逻辑 核心要义 提升路径
下载PDF
从毛泽东到习近平: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群团思想
6
作者 徐艳红 曳临华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30-36,共7页
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建设与改革实践中形成了丰富的群团思想。从毛泽东到习近平,党的历代领导核心坚持群团组织和群团工作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党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坚持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建功立业、坚持维护人民群众合法利... 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建设与改革实践中形成了丰富的群团思想。从毛泽东到习近平,党的历代领导核心坚持群团组织和群团工作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党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坚持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建功立业、坚持维护人民群众合法利益的思想,体现了党的群团思想的一脉相承。毛泽东提出要组织发动人民群众,实现民众大联合。邓小平认为要重点开展宣传教育工作,服务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江泽民注重参与民主政治建设。胡锦涛重视管理国家社会事务。习近平提出要保持群团组织的政治性、先进性和群众性,又体现了群团思想的与时俱进。新时代要坚持以党的群团思想为指导,做好党的群团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团思想 毛泽东 习近平 党的领导 与时俱进
下载PDF
论党不同历史阶段人民至上出版价值取向
7
作者 胡虹霞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24年第3期128-131,共4页
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出版工作,并大力倡导和践行人民至上的出版价值取向。第一阶段(1935—1976),为人民服务是出版工作的根本方向;第二阶段(1977—1992),以人民利益为出版工作的价值准绳;第三阶段(1992—2002),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 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出版工作,并大力倡导和践行人民至上的出版价值取向。第一阶段(1935—1976),为人民服务是出版工作的根本方向;第二阶段(1977—1992),以人民利益为出版工作的价值准绳;第三阶段(1992—2002),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出版的价值根基;第四阶段(2002—2012),坚持以人为本是做好出版工作的根本要求;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是出版工作的根本导向。出版工作要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不断推进出版事业向前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领导集体 人民至上 价值取向
下载PDF
推动“人民在场”:基层政协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机理——基于华中W市基层政协“一线协商·共同缔造”工作的观察
8
作者 王俊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71-79,共9页
在政策过程视角下,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在于促进政策过程的民主化。基层政协通过助力“民意输入—民意转换—政策输出”,在推动“人民在场”的基础上有效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通过分析华中W市基层政协“一线协商·共同缔造”工作可... 在政策过程视角下,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在于促进政策过程的民主化。基层政协通过助力“民意输入—民意转换—政策输出”,在推动“人民在场”的基础上有效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通过分析华中W市基层政协“一线协商·共同缔造”工作可以发现,基层政协通过建构精准化民意输入机制,参与性民意转换机制和监督性政策输出机制,在基层权力运行中塑造了“人民”有效“在场”的现实情境。在这一过程中,基层政协展现出在制度化基层民主空间寻求行动保障,在一致的治理目标中寻求民主主体汇聚和在职能嵌入中寻求治理流程民主化再造的运行逻辑。这些也为基层政协进一步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指明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政协 全过程人民民主 实践机理 “人民在场”
下载PDF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群众路线的内生逻辑
9
作者 张扬金 高峰 《大连干部学刊》 2024年第2期35-42,共8页
群众路线根植于中国共产党的全部思想和行动之中,贯穿于党筹建、形成和发展壮大的全过程。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推动群众路线不断丰富、发展的伟大实践蕴含着始终如一又与时偕行的内生逻辑。具体而言,集中涵盖群众路线的理论逻辑:马克... 群众路线根植于中国共产党的全部思想和行动之中,贯穿于党筹建、形成和发展壮大的全过程。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推动群众路线不断丰富、发展的伟大实践蕴含着始终如一又与时偕行的内生逻辑。具体而言,集中涵盖群众路线的理论逻辑: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针对群众的理论阐释,为党引领群众和群众创造历史的统一奠定了理论基石;群众路线的历史逻辑:明确主线任务、保证政策的阶段性与适应性统一、在革命力量的消长间扭转局面,彰显其在时空接力中的历史价值;群众路线的实践逻辑:以群众观为指引,保持党同群众的血肉联系,在党的领导力与群众力的合一中破解时代困局。从现实指向看,深入探析党的群众路线的内生逻辑,是推动群众路线走深走实的内在要求,也是党更好直面时代课题的必然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民主主义革命 党的群众路线 内生逻辑
下载PDF
马克思法治思想人民性的理论内涵及其当代价值
10
作者 古典 付海平 《世纪桥》 2024年第2期19-21,共3页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对马克思法治思想的理论继承,是马克思法治思想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从马克思法治思想人民性的形成脉络出发,阐释马克思法治思想人民性蕴含的深刻内涵,指出人民是法治的主体、人民是法治的目的、法治体现的是人民的意志;...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对马克思法治思想的理论继承,是马克思法治思想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从马克思法治思想人民性的形成脉络出发,阐释马克思法治思想人民性蕴含的深刻内涵,指出人民是法治的主体、人民是法治的目的、法治体现的是人民的意志;提出其当代价值主要表现在:为实现全面依法治国提供理论指导、为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提供评判尺度、为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提供法治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法治思想 人民性 理论内涵 当代价值
下载PDF
网上群众路线对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经验研究
11
作者 王中会 闫翔 张裕 《宁波工程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34-41,共8页
为扩大民主范围、丰富民主内容、增强民主实效、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更加全面深入持久发展,通过总结网上群众路线赋能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经验发现:网上群众路线在互联网时代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关系的同时与全过程人民民主在目标向度、实... 为扩大民主范围、丰富民主内容、增强民主实效、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更加全面深入持久发展,通过总结网上群众路线赋能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经验发现:网上群众路线在互联网时代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关系的同时与全过程人民民主在目标向度、实践向度、动力向度上具有一致性和耦合性,因此网上群众路线不仅能够提升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制度效能,而且还能够深化参与实践、促进民主协商主客体统一、推动民主决策智能化发展、引导民主监督常态化运行。基于此,提出网上群众路线支撑全过程人民民主发展的四个策略,即完善数字技术支持系统、推动党群交流服务平台建设、转变广大党员干部工作方法和实现网上网下群众路线联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上群众路线 全过程人民民主 制度效能
下载PDF
产品设计中少数民族文化元素的价值分析
12
作者 刘岩 段祎明 《绥化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04-106,共3页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加快,世界各国的产业化发展日益迅速,我国经济与国际经济的依存和影响互相日益明显。我国制造业设计能力稳步提升,设计生产的产品逐步进入世界范围内产销行列前端,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并与其他国家的产品展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加快,世界各国的产业化发展日益迅速,我国经济与国际经济的依存和影响互相日益明显。我国制造业设计能力稳步提升,设计生产的产品逐步进入世界范围内产销行列前端,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并与其他国家的产品展开了激烈的市场竞争。但在竞争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如果使得我国的产品在世界范围内的市场竞争中一直处于优势地位,目前的当务之急便是要设计出更具有中国独特风格的产品,让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品设计 少数民族文化 价值
下载PDF
习近平关于党的群众路线重要论述的三维审视
13
作者 周顺洁 《中共伊犁州委党校学报》 2024年第1期22-27,共6页
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习近平关于党的群众路线的重要论述立足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生成于对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民本思想的科学传承,是对中国共产党坚持和发展群众路线的经验总结、对新时代中国特色... 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习近平关于党的群众路线的重要论述立足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生成于对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民本思想的科学传承,是对中国共产党坚持和发展群众路线的经验总结、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现实呼唤的积极回应。这一重要论述,内涵丰富、体系完备,蕴含着主体论、目标论、方法论等重要内容,为马克思主义群众观赋予了崭新内涵、为夯实实现中国梦的群众基础提供了行动指南、为推动党风廉政建设注入了精神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群众路线 人民群众 马克思主义群众观
下载PDF
网络群众路线的生成逻辑与实践模式
14
作者 吴春梅 储著源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2024年第2期95-100,共6页
网络群众路线是党的群众路线的新实践形态与新工作方法。网络群众路线既是对历史经验的传承与总结,又是对现实问题的解决与回应,顺应了时代发展大势,充分体现了党的群众路线的历史逻辑、现实逻辑和实践逻辑的统一。联系网民了解群众需求... 网络群众路线是党的群众路线的新实践形态与新工作方法。网络群众路线既是对历史经验的传承与总结,又是对现实问题的解决与回应,顺应了时代发展大势,充分体现了党的群众路线的历史逻辑、现实逻辑和实践逻辑的统一。联系网民了解群众需求,对话网民听取群众意见,深入网民升华群众经验,这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全党践行网络群众路线的新实践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群众路线 意识形态领域 实践模式
下载PDF
做好广播电视台群团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15
作者 申康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社会科学》 2024年第1期0061-0064,共4页
按照长沙市广播电视台(集团)党委学习贯彻主题教育和调查研究工作安排,台(集团)党群工作相关部门在9月份,分别到下属嘉丽购、新闻中心、技术(播控)中心等单位就有关群团工作开展调查研究。调研中我们坚持问题导向,通过实地走访、座谈访... 按照长沙市广播电视台(集团)党委学习贯彻主题教育和调查研究工作安排,台(集团)党群工作相关部门在9月份,分别到下属嘉丽购、新闻中心、技术(播控)中心等单位就有关群团工作开展调查研究。调研中我们坚持问题导向,通过实地走访、座谈访问、查阅资料等形式,深入了解基层开展群团工作的做法与成效、问题与困难、对策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团组织建设 广播电视台 群团工作
下载PDF
青年毛泽东读书学习观论析及其当下启示
16
作者 莫斐雅 《图书馆》 2024年第1期89-95,共7页
青年毛泽东读书学习观的形成,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与特殊缘由。青年毛泽东读书学习观的内涵丰厚,包括其读书学习之目的、读书学习之丰富内容,以及其独具魅力的读书学习之道。了解青年毛泽东读书学习观的形成过程,尤其是其读书学习观的要... 青年毛泽东读书学习观的形成,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与特殊缘由。青年毛泽东读书学习观的内涵丰厚,包括其读书学习之目的、读书学习之丰富内容,以及其独具魅力的读书学习之道。了解青年毛泽东读书学习观的形成过程,尤其是其读书学习观的要义,对新时代广大青年形成“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之良好氛围,刻苦读书,苦练本领,踊跃投身于中国式现代化事业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极其重要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毛泽东 读书学习观 阅读推广 阅读观
下载PDF
论坚持人民至上的历史演进、理论逻辑和实践要求 被引量:3
17
作者 董振华 田辉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23年第1期12-22,共11页
人民至上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首要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作为新时代新征程上的一个重要价值理念,必须从中国共产党百年人民观的历史演进中,从理论与实践的交相互动中才能获得比较科学的理解和把握。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 人民至上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首要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作为新时代新征程上的一个重要价值理念,必须从中国共产党百年人民观的历史演进中,从理论与实践的交相互动中才能获得比较科学的理解和把握。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不仅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整体形态上的中国化时代化,而且实现了具体观点上的中国化时代化,人民至上直接根源于中国化时代化的人民观。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所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特别是民粹主义导致的种种问题构成人民至上提出的现实基础。在实践中坚持人民至上必须统筹好党与群众、国内与国际、理念与制度等一系列重要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至上 历史逻辑 理论逻辑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生成逻辑及当代价值意蕴
18
作者 任静 王浩磊 贾童铄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23-29,共7页
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是马克思在对资本主义现实社会的调查分析和对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反思和总结中形成的。其实践基础是对资本主义制度下无产阶级贫苦生存状况的思考和对19世纪欧洲三大工人运动成败的反思;其理论基础是对欧洲的人文主义... 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是马克思在对资本主义现实社会的调查分析和对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反思和总结中形成的。其实践基础是对资本主义制度下无产阶级贫苦生存状况的思考和对19世纪欧洲三大工人运动成败的反思;其理论基础是对欧洲的人文主义精神的批判性继承、对德国古典哲学的主体思想和对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批判与超越。新时代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仍具有重要意义,在理论层面有助于唯物史观的坚守、巩固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辩证批判历史虚无主义;在实践层面有利于坚持发挥群众主体性、保障群众利益和坚守群众立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群众观 以人民为中心 无产阶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群众路线印记的来源、生成轨迹与强化路径
19
作者 丁辉侠 《学习论坛》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2-63,共12页
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在不同重要时期组织印记的产物。在这些重要时期,中国的政治经济环境、传统治理文化、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组织战略目标和关键领导人等构成中国共产党群众路线印记的主要来源。受印记来源因素的影响,中国共产... 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在不同重要时期组织印记的产物。在这些重要时期,中国的政治经济环境、传统治理文化、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组织战略目标和关键领导人等构成中国共产党群众路线印记的主要来源。受印记来源因素的影响,中国共产党群众路线印记的形成经历了印记初现、印记留痕、印记形成、强化与应用四个重要阶段。作为中国共产党重要的组织印记,群众路线成为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组织的显著标志。新时代,要成就更大的历史伟业,就需要更好地坚持群众路线。中国共产党群众路线印记的生成过程,给当前强化群众路线印记提供了具体路径,即坚持党的领导,保持党的纯洁性;重视调查研究,了解群众结构和诉求;做好宣传动员,创新工作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群众路线 组织印记 关键敏感期 印记来源
下载PDF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密切党群关系的经验与启示
20
作者 何振苓 刘世杰 宋焕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89-93,共5页
党群关系是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历程中践行群众路线的生动体现。考察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密切党群关系的历史,中国共产党为密切党群关系,形成的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领导干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的优良作风,重视党员思想教... 党群关系是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历程中践行群众路线的生动体现。考察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密切党群关系的历史,中国共产党为密切党群关系,形成的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领导干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的优良作风,重视党员思想教育和推进民主政治建设的历史经验,对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密切党群关系,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安时期 党群关系 历史经验 重要启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