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54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式现代化的独特文明观 被引量:1
1
作者 刘志洪 《东南学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4-32,共9页
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建设,是同一个历史过程的两个方面。在中国式现代化展开过程中,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日益生成和发展。中国式现代化既是对具体现代化诸模式的超越,也是对一般现代化的超越,是一种超越现代性的新现代化。中... 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建设,是同一个历史过程的两个方面。在中国式现代化展开过程中,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日益生成和发展。中国式现代化既是对具体现代化诸模式的超越,也是对一般现代化的超越,是一种超越现代性的新现代化。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创造,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内核,奋力实现全体社会成员的美好生活,是“文化”之人的文明,从而成为一种超出其他现代文明的更高现代文明,构成人类文明的一种崭新形态,在内容上展开为相互协调的高度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相对于中华传统文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要求并表现出更为高度的统一性、和平性尤其是包容性与创新性,在兼收并蓄、综合创造中通达更高发展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人类文明新形态
下载PDF
新时代美好生活的发展脉络、价值取向和实践路径
2
作者 王瑜 郭咔咔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30-35,共6页
美好生活自古以来就是人们热切追求和持续探索的目标。从发展脉络来看,中华民族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伟大飞跃的同时,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也不断得到满足。从价值取向来看,美好生活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价值基石,以推动社会稳定... 美好生活自古以来就是人们热切追求和持续探索的目标。从发展脉络来看,中华民族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伟大飞跃的同时,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也不断得到满足。从价值取向来看,美好生活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价值基石,以推动社会稳定发展为价值导向,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价值愿景,展现出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的责任担当。从实践路径来看,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彰显根本立场;坚持“四个伟大”,把握总抓手;坚持“两个大局”,传递世界情怀,推动我国美好生活建设的同时携手各国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好生活 发展脉络 价值取向 实践路径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经济思想的动力源泉、伟大实践与经验启示
3
作者 王俊 蒋楠楠 《学理论》 2024年第1期53-55,共3页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共产党经济思想形成、发展和保持旺盛生命力的不竭动力源泉。百年中国共产党经济思想的科学性不仅经过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探索以及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历史检验,...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共产党经济思想形成、发展和保持旺盛生命力的不竭动力源泉。百年中国共产党经济思想的科学性不仅经过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探索以及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历史检验,而且指引着中国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创造了彪炳史册的中国奇迹。坚持党的领导、坚决维护核心、坚信中国道路以及坚定渐进改革,是从百年中国共产党经济思想的演进中得到的宝贵经验启示,这对于高质量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经济思想 动力源泉 实践与启示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中华文明的创新性解密
4
作者 孙健 宋昶儒 《理论与现代化》 2024年第1期76-84,共9页
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不断创新发展、持续推进的过程,以历次党代会报告、历次五年规划和历年政府工作报告为依据,可以将对中国式现代化认识的发展进程归结为“四个现代化”“中国式的现代化”和“中国式现代化”3个阶段。中国共产党人对... 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不断创新发展、持续推进的过程,以历次党代会报告、历次五年规划和历年政府工作报告为依据,可以将对中国式现代化认识的发展进程归结为“四个现代化”“中国式的现代化”和“中国式现代化”3个阶段。中国共产党人对每一个阶段中国式现代化均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理论创新,最终探索出了具有鲜明特征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基于中华文明的创新性视角深入探究中国式现代化各阶段的创新缘由及理论和实践成果,有助于解密中国式现代化的遗传密码,进而继续完善发展中国式现代化,最终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 中华文明的创新性
下载PDF
分工优化与共同富裕——基于马克思劳动正义论的考察
5
作者 蒋政 左亚文 《甘肃理论学刊》 2024年第1期64-72,F0002,共10页
东西方传统思想对于分工的认识都是片面的,只看到了分工的技术特性。马克思则辩证地认识到了分工的异化特性和技术特性。马克思指出,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在于异化分工的克服,但是异化分工克服之后并不能自然而然地实现共同富裕,还必须对... 东西方传统思想对于分工的认识都是片面的,只看到了分工的技术特性。马克思则辩证地认识到了分工的异化特性和技术特性。马克思指出,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在于异化分工的克服,但是异化分工克服之后并不能自然而然地实现共同富裕,还必须对分工进行进一步的优化。为实现共同富裕,我国目前仍然需要防止资本扩张导致的新的分工异化,同时要注意从改善自然条件、改善社会文化氛围、完善分配体系等方面对分工予以优化。社会保障和慈善事业是必要的,但应置于补充性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化 分工优化 共同富裕
下载PDF
层层加码与层层递减:不同类型公共政策自上而下执行的权变逻辑
6
作者 谢来位 《求实》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3-55,M0004,共14页
公共政策自上而下执行中层层加码的现象由来已久且较为普遍。基于不同类型公共政策主要直接功能存在的差异,对规范性、分配性、导向性等3类公共政策自上而下执行中对政策目标、政策工具、政策监控层层加码或层层递减的表现和结果展开分... 公共政策自上而下执行中层层加码的现象由来已久且较为普遍。基于不同类型公共政策主要直接功能存在的差异,对规范性、分配性、导向性等3类公共政策自上而下执行中对政策目标、政策工具、政策监控层层加码或层层递减的表现和结果展开分析,从利益逻辑、行为逻辑、制度逻辑探寻行为背后的逻辑动因。要消解政策执行中的层层加码或层层递减现象,应制定明确的政策目标并运用有效的政策工具,健全公共政策执行者激励相容机制,积极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增强目标群体的民主法治监督能力和公共舆论客观理性,在减少政策执行层级的同时加强跨层级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政策 政策目标 政策工具 政策执行 层层加码 层层递减 利益逻辑 行为逻辑 制度逻辑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问题的若干空间哲学话语分析与重建
7
作者 刘怀玉 张一方 《东南学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4,247,共15页
中国式现代化既是一个社会历史发展问题,也是一个社会空间重构问题。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呼唤着中国现代性空间哲学话语的自主建构。要讨论中国式现代化的空间话语生成逻辑问题,其一,要批判性反思并超越西方现代化理论对... 中国式现代化既是一个社会历史发展问题,也是一个社会空间重构问题。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呼唤着中国现代性空间哲学话语的自主建构。要讨论中国式现代化的空间话语生成逻辑问题,其一,要批判性反思并超越西方现代化理论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目的论”式抽象逻辑强制与“西方中心论”化空间话语;其二,要借鉴并超越作为西方现代化理论替代者的所谓“全球现代性理论”与“世界体系论”的历史-空间哲学话语对于中国式现代化意义的理解;其三,借鉴大陆中心论与海洋中心论的世界地缘政治哲学对中国式现代化意义的专业化实证性研究的贡献并克服其局限性;其四,消化与吸收“本土派现代化”理论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深入研究成果并反思其空间哲学视野上的局限性。从把握资本主义全球化生产逻辑与中国现代化自身的空间生产逻辑辩证互动关系入手,并从中国革命与现代化自身的发展实践出发来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空间辩证法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空间哲学话语 空间的生产 西方现代化 全球化 地缘政治学
下载PDF
赋能型增长与嵌入式发展:脱贫地区特色小镇何以从帮“扶贫”转向助“振兴”——基于陕西省石泉县“金蚕小镇”的实地调查
8
作者 曹海林 何经纬 《求实》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6-108,M0006,共14页
精准扶贫时期,在产业扶贫政策推动下,中西部地区兴起特色小镇建设热潮。随着脱贫攻坚任务胜利完成,这些特色小镇的角色能否从帮“扶贫”转向助“振兴”,关系着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从调研来看,大多数特色小镇在脱... 精准扶贫时期,在产业扶贫政策推动下,中西部地区兴起特色小镇建设热潮。随着脱贫攻坚任务胜利完成,这些特色小镇的角色能否从帮“扶贫”转向助“振兴”,关系着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从调研来看,大多数特色小镇在脱贫攻坚结束后并未实现可持续发展。一方面,是因为其长期依赖外部扶持,自身发展能力严重不足;另一方面,是由于其未能真正融入乡土社会,难以适应乡村振兴的要求。陕西省石泉县“金蚕小镇”的实践经验表明,赋能型增长与嵌入式发展能够有效应对当前脱贫地区特色小镇面临的“只能帮扶贫,难以助振兴”的发展困境。其中,赋能型增长主要通过对特色小镇的制度、经济、服务、人才方面进行赋能,为其从帮“扶贫”转向助“振兴”奠定基础;嵌入式发展则为特色小镇参与主体、产业协同、文化创新、数字技术等融入乡村社会建立起沟通桥梁,为其从帮“扶贫”转向助“振兴”提供了实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脱贫攻坚 特色小镇 赋能型增长 嵌入式发展 产业兴旺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中蕴含的独特生态观的内涵和贡献
9
作者 张云飞 《东南学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23,共9页
在科学探索现代化和生态化(绿色化)关系的基础上,党的二十大创造性地形成了中国式现代化生态观。该生态观科学地提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要求、价值取向、核心原则、发展内容、发展过程、发展路径、治理保障、本质... 在科学探索现代化和生态化(绿色化)关系的基础上,党的二十大创造性地形成了中国式现代化生态观。该生态观科学地提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要求、价值取向、核心原则、发展内容、发展过程、发展路径、治理保障、本质规定、发展目标、社会制度性质等方面的命题,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该生态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相结合的科学结晶,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和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和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中国式现代化 现代化 生态文明
下载PDF
共同富裕实践路径选择的境界与层次:共享还是分享
10
作者 曹前满 《理论与改革》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30,共17页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党的奋斗目标。共享发展是新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政治、伦理取向,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实践理念与实践路径。共同富裕实践是共享还是分享,体现出政治与伦理取向下的不同发展取向与分配方式,呈现为共享的...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党的奋斗目标。共享发展是新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政治、伦理取向,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实践理念与实践路径。共同富裕实践是共享还是分享,体现出政治与伦理取向下的不同发展取向与分配方式,呈现为共享的不同层次的境界;共享形式的无偿与有偿是特定所有权结构下的需要或制度安排,有其分配的合理性与正当性依据。不同所有权属性的共享形式有其不同的共享份额;劳动参与的分配体现为共建共享,而共建参与面很有限,在特定市场结构下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基于共享内涵、共享理念与共享实践之辨析,探讨所有权宽度、共享实践范围与分享的厚度之逻辑,明晰劳动参与面、市场化深度与共享权益之结构。进而,基于共享发展理念的逻辑推演,构建共同富裕的共享实现机制,化解影响共享的诸如所有权、市场、技术等各类结构性问题,在实践层面引导先富带动后富,促进共建共享参与,增强生产性福利,增进劳动者福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富裕 共享经济 分享经济 平台经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的独特民主意蕴及其启示
11
作者 唐健 《东南学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32,共12页
中国式现代化从三个方面回答了当今世界面临的“民主之问”:全过程人民民主实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现代化,与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民主乱象”形成了鲜明对比;在世界现代化中着力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解决国际政治中的“民主赤字”问题;中... 中国式现代化从三个方面回答了当今世界面临的“民主之问”:全过程人民民主实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现代化,与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民主乱象”形成了鲜明对比;在世界现代化中着力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解决国际政治中的“民主赤字”问题;中国的政治实践和发展成就将“民主向何处去”从所谓的“民主改造”的歧路中解放出来,“三大倡议”为人类民主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好的物质条件、更安全的国际环境和更加多元有效的交流平台。中国在国内和国际社会的民主实践是一以贯之的,是人类政治文明的新探索、新发展、新成就,充分证明了中国共产党在治国理政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功,推动着人类民主事业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全过程人民民主 国际关系民主化 人类命运共同体 “三大倡议”
下载PDF
互构·相融·共强:伟大建党精神与中国共产党大党形象的关联逻辑
12
作者 饶武元 罗邹贤 刘建光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9-128,共10页
伟大建党精神与中国共产党大党形象同特质共生成,探究两者的关联发现:伟大建党精神与中国共产党大党形象存在着互构、相融、共强的逻辑关系。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大党形象的力量之源,其理想信仰支撑形象之核、初心使命铸牢形象之... 伟大建党精神与中国共产党大党形象同特质共生成,探究两者的关联发现:伟大建党精神与中国共产党大党形象存在着互构、相融、共强的逻辑关系。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大党形象的力量之源,其理想信仰支撑形象之核、初心使命铸牢形象之基、伟大斗争彰显形象之美、不负人民哺育形象之根;中国共产党大党形象彰显了伟大建党精神的价值标识,凝聚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思想力量,接续了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的引领目标,发扬了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精神禀赋,坚定了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价值赓续;伟大建党精神与中国共产党大党形象存在着相融共进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与文化逻辑;新征程上伟大建党精神与中国共产党大党形象要同筑共强,必须要筑牢理想信念“总开关”以奠定基本前提,砥砺初心使命“传家宝”以坚定实干立场,点燃文化自信“新火种”以提供持久涵养,强化政治品格“力量源”以注入浩然正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伟大建党精神 大党形象 互构相融共强 关联逻辑
下载PDF
对“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的深度理解
13
作者 徐勇 《理论与改革》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3,共13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的表述是对“两个结合”思想的丰富和深化,在人类认识史和马克思主义认识史上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对于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实践意义。从价值看,这一表述将人民群众日用而...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的表述是对“两个结合”思想的丰富和深化,在人类认识史和马克思主义认识史上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对于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实践意义。从价值看,这一表述将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置于独特地位;从认识看,这一表述历史性地赋予人民群众以文化主体性;从实践看,这一表述强调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内在于人们生活实践的特点;从方法看,这一表述开辟了社会科学研究视域,拓展了研究方法。这四个方面四位一体,具有内在逻辑关系。只有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马克思主义才能获得广泛和坚实的群众基础;只有将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体现在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中,才能为人民群众实践马克思主义提供行动基础;只有科学研究什么是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才能为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提供事实、方法和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二十大报告 人民群众 日用而不觉 共同价值观念
下载PDF
美好生活:城市数字化治理的实践逻辑——基于成都市的经验观察
14
作者 谢小芹 《探索》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0-102,共13页
城市治理逐渐向智能化、智慧化和敏捷性方向发展,同时不断融合绿色、宜居、包容等新理念。已有成果探究了美好生活的内涵、特征和建设路径,相对忽视了数字治理的生活维度,少有研究将美好生活置于城市数字化治理转型进程中予以详细分析... 城市治理逐渐向智能化、智慧化和敏捷性方向发展,同时不断融合绿色、宜居、包容等新理念。已有成果探究了美好生活的内涵、特征和建设路径,相对忽视了数字治理的生活维度,少有研究将美好生活置于城市数字化治理转型进程中予以详细分析。研究提出城市数字治理美好生活逻辑的新命题,重点揭示城市数字化治理转型过程中美好生活逻辑的实现机制。城市数字治理嵌入居民微观生活实践中,并通过改变居民个体进而改善群体生活模式和生活经验。成都市数字化治理转型过程中呈现出美好生活的逻辑转向,并通过五种机制逐步推动居民美好生活的实现,即通过政策设计机制实现高品质宜居引领市民生活方式变革、通过数字助推机制实现全链条的居民幸福美好生活、通过共建共治共享机制完善全领域的居民幸福美好生活、通过服务进阶机制健全全周期的居民幸福美好生活、通过托底与提升机制实现全覆盖的居民幸福美好生活。城市数字化治理折射出居民生活方式的全面变革,通过技术和社会的高度融合实现美好生活的建设,进而促进国家现代化。研究探索出一种具有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的城市生活治理新模式,拓展了城市治理中的生活维度,同时为相关部门建设高品质居民生活方式提供了重要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中国 数字治理 美好生活 高品质生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独特价值观的三重诠释
15
作者 童萍 《东南学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0,共10页
价值观是价值立场、价值取向、价值情怀的有机统一。中国式现代化价值观秉持着以中国为中心的价值立场、以人民为根本的价值取向、以天下为己任的价值情怀,积淀着中国式现代化的精神气质和价值追求,蕴含着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密码,展示... 价值观是价值立场、价值取向、价值情怀的有机统一。中国式现代化价值观秉持着以中国为中心的价值立场、以人民为根本的价值取向、以天下为己任的价值情怀,积淀着中国式现代化的精神气质和价值追求,蕴含着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密码,展示了现代化的中国力量、中国精神和中国智慧,是对人类文明价值形态的创造。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实践,也在客观上证明了中国式现代化价值观的科学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价值观 人类文明新形态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文化强国建设的战略审视
16
作者 颜隆忠 《东南学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3-41,共9页
中国式现代化需要通过文化强国建设来提供强大精神支撑,也需要在文化强国建设中充实国家的精神力量。对于文明古国的中国而言,在现代化进程中建设文化强国,实质上就是要在推动文化繁荣发展的基础上建设中华民族现代化文明,再创中华文明... 中国式现代化需要通过文化强国建设来提供强大精神支撑,也需要在文化强国建设中充实国家的精神力量。对于文明古国的中国而言,在现代化进程中建设文化强国,实质上就是要在推动文化繁荣发展的基础上建设中华民族现代化文明,再创中华文明新辉煌。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这是关系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文化强国建设全局的重大战略任务,也是根本遵循和基本要求。新征程上推进文化强国建设,应着力维护国家文化安全,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创新活力,提升文化治理现代化水平,深化文明交流互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文化思想 中国式现代化 文化强国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理论逻辑、现实要求与实践进路
17
作者 赵庆杰 许备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1-58,共8页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特征和应有之义,二者相互促进、双向赋能。从理论上看,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源自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关于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辩证统一关系原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人的自由而全面发...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特征和应有之义,二者相互促进、双向赋能。从理论上看,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源自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关于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辩证统一关系原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思想和中国共产党关于“两个文明”协调发展的立场观点。从新时代现实要求上看,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必然要求,是扎实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是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客观要求,是培养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的现实需要。新时代应以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为目标、以解决社会主要矛盾为锚点、以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为重点、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系统探索推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物质文明 精神文明 协调发展
下载PDF
新时代乡村振兴干部队伍建设
18
作者 张利庠 《人民论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6-39,共4页
干部队伍是乡村振兴工作的直接推动者、组织者、实践者,是推动党的“三农”政策落地生根的中坚力量。建设一支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的乡村振兴干部队伍,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应从制度上、思想上发力,从“选、培、管、用”四个... 干部队伍是乡村振兴工作的直接推动者、组织者、实践者,是推动党的“三农”政策落地生根的中坚力量。建设一支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的乡村振兴干部队伍,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应从制度上、思想上发力,从“选、培、管、用”四个环节入手,打造干劲足、实力硬的乡村振兴干部队伍,强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干部队伍 基层干部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对资本逻辑的三重超越及世界意义
19
作者 关巍 李宜然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5-21,共7页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中国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彰显出中国式现代化的突出优势。相较于西方,中国式现代化以多元现代观为基本前提,超越了西方现代化一元统治的格局;以人民至上为根本遵循,将民生福祉置于资本增殖逻辑...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中国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彰显出中国式现代化的突出优势。相较于西方,中国式现代化以多元现代观为基本前提,超越了西方现代化一元统治的格局;以人民至上为根本遵循,将民生福祉置于资本增殖逻辑之上,超越了西方现代化资本至上的价值立场;以独特的政治优势、完善的制度架构和高效的运行模式展现实践伟力,超越了西方现代化盲目追求资本扩张的实践困境。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开创,打破了后发国家对西方现代化模式的依赖,拓宽了世界各国走向现代化的路径,具有广泛的世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西方现代化 人民至上 民生福祉 政治优势
下载PDF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国式现代化的生态维度——基于主客体双向化运动的视角
20
作者 李桂花 邹宝鑫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90-97,共8页
中国式现代化开创了一条殊于西方的现代化路径,其中一个重要维度便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生态维度。中国式现代化的绿色发展模式是中国共产党在各个时期处理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一条人民主体与优美生... 中国式现代化开创了一条殊于西方的现代化路径,其中一个重要维度便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生态维度。中国式现代化的绿色发展模式是中国共产党在各个时期处理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一条人民主体与优美生态和谐共处的模式,具有清晰的历史脉络;与此同时,在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问题上,中国以一种全新的模式实现了对“资本宰制自然”式人类中心主义和生态中心主义的超越,既扬弃了“资本宰制自然”式人类中心主义下人与自然之间的双重异化问题,也克服了生态中心主义下主体缺位的环境保护模式之局限。中国式现代化走出了一条生产发展和生态永续并举的中国式现代化之路,实现了主客体之间的良性互动,这充分展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生态维度的独特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生态维度 主体客体化 客体主体化 “资本宰制自然”式人类中心主义 生态中心主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