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759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社区基金会多样态发展成因及其优势比较 被引量:1
1
作者 原珂 《中州学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1-87,共7页
当前,我国社区基金会发展日渐呈现出企业发起型、政府发起型、社会组织发起型、居民发起型和混合发起型等多样态实践,虽其整体上有共性特征,但在实践中每一类型社区基金会甚至每一个社区基金会均有其特色。从合法性获取差异、核心利益... 当前,我国社区基金会发展日渐呈现出企业发起型、政府发起型、社会组织发起型、居民发起型和混合发起型等多样态实践,虽其整体上有共性特征,但在实践中每一类型社区基金会甚至每一个社区基金会均有其特色。从合法性获取差异、核心利益相关方构成以及发展策略差异等角度入手,有利于厘清和把握不同类型社区基金会在基层治理新格局中功能发挥的异同之处。为了在实践中科学指导不同类型社区基金会实现差异化发展,使其更好地在多主体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中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作用,需要在深入分析不同类型社区基金会内在行动逻辑的基础上,精准理解其组织运行逻辑以及制度蕴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基金会 基层治理 公益慈善 多样态发展
下载PDF
预期、传统与信任:节事志愿者参与意愿研究
2
作者 马源 许忠伟 王梦莉 《中国青年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6-42,共7页
节事志愿者在各类活动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并且其特征明显不同于传统志愿者。基于其重要性与特殊性,文章具体研究了节事志愿者的参与意愿这一问题。文章在期望理论的基础之上,以节事活动特征为出发点,基于节事活动预期获利水平和节事活... 节事志愿者在各类活动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并且其特征明显不同于传统志愿者。基于其重要性与特殊性,文章具体研究了节事志愿者的参与意愿这一问题。文章在期望理论的基础之上,以节事活动特征为出发点,基于节事活动预期获利水平和节事活动预期掌控能力两方面构建了志愿者预期,并绘制出了志愿者预期的平面图,具体解释其是如何对个体参与意愿起到决定性作用的。除此之外,通过文献研究进一步阐释节事志愿者参与意愿的影响因素—当地志愿传统与对节事活动的信任这两大因素对个体参与意愿的影响。最后说明这一节事志愿者参与模型在节事活动志愿者管理中的启示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事活动 志愿者 参与意愿
下载PDF
高校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及社会工作介入研究
3
作者 杨明伟 吴依萍 李贺 《黑龙江科学》 2024年第5期75-77,共3页
随着我国公益事业的不断发展,大学生作为积极参与志愿活动的青年力量在高校志愿服务工作中做出了重要贡献,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为了解高校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阐述社会工作介入高校志愿服务的可行性,以问卷调研的形式收集数据并进行分析... 随着我国公益事业的不断发展,大学生作为积极参与志愿活动的青年力量在高校志愿服务工作中做出了重要贡献,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为了解高校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阐述社会工作介入高校志愿服务的可行性,以问卷调研的形式收集数据并进行分析,针对高校志愿服务中志愿者缺乏后驱力、缺少系统培训及志愿者服务创新不足等问题,提出社工介入路径,创建社工+志愿者联动机制,以期推进高校志愿服务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志愿服务 社会工作 大学生志愿者
下载PDF
社会体育组织嵌入式合作参与课后服务治理研究
4
作者 郑柏武 陈琦波 吴建新 《龙岩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96-103,共8页
推进社会体育组织参与小学校内课后体育服务是落实体教融合政策、有效配置学校体育资源、拓展学校体育服务资源供应链的重要举措。运用文献资料和实地调研等方法,从理论层面分析了嵌入式合作治理的内涵与运行机理,结合当前社会体育组织... 推进社会体育组织参与小学校内课后体育服务是落实体教融合政策、有效配置学校体育资源、拓展学校体育服务资源供应链的重要举措。运用文献资料和实地调研等方法,从理论层面分析了嵌入式合作治理的内涵与运行机理,结合当前社会体育组织参与龙岩小学校内课后体育服务供给的实践,分析社会体育组织参与校内课后体育服务的困境与原因,提出优化资源要素配置、强化能力建设、规范服务管控、重视互信关系构建、完善环境平台建设和健全服务激励评价管理等路径与策略,以提升服务治理的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入式合作治理 校内 课后体育服务 社会体育组织
下载PDF
数字赋能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的生成逻辑与实践进路
5
作者 张冉 唐书清 《中州学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2-89,共8页
社会组织是中国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社区治理的重要主体和推动力量。基于“技术—组织—环境”的TOE分析框架,数字赋能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的生成逻辑主要表现为数字技术双重赋能角色的驱动、社会组织发展... 社会组织是中国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社区治理的重要主体和推动力量。基于“技术—组织—环境”的TOE分析框架,数字赋能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的生成逻辑主要表现为数字技术双重赋能角色的驱动、社会组织发展束缚破解的推动、国家方针政策引导的拉动,其在实践中主要面临数字阻力、主体约束和结构掣肘等三个层面的现实困境。因此,数字赋能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需要充分考虑数字技术、环境建构与组织形态所形塑的复合情境,从环境、组织、技术多维度建构复合赋能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赋能 社会组织 社区治理
下载PDF
基于多维度分析的浙江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政策文本研究
6
作者 张建国 王浩毅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1-11,共11页
分析浙江省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的政策文本,揭示其推进工作的目标、路径、手段和措施,以期从顶层设计视角为其他区域推动共同富裕提供有益借鉴。基于政策工具、政策目标、政策主题以及交叉分析等多个维度,分析22份从不同层面推进浙江省... 分析浙江省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的政策文本,揭示其推进工作的目标、路径、手段和措施,以期从顶层设计视角为其他区域推动共同富裕提供有益借鉴。基于政策工具、政策目标、政策主题以及交叉分析等多个维度,分析22份从不同层面推进浙江省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的政策文本内容,深入剖析政策文本的特点与存在的问题。结果表明:(1)从政策工具的使用情况来看,环境型政策工具占比最大,供给型政策工具占比居中,需求型政策工具占比最小,且各大类政策工具内部结构存在差异;(2)从政策的发展目标来看,实施有效占主导地位,共建共享和产业兴旺次之,而风险防范、绿色发展和文化兴盛则占比最低;(3)从政策主题的内容来看,与项目政策推进、实施、共同建设以及文化发扬相关的主题词频次较高,频次居中的是旅游、乡村、共同富裕和示范等,而频次较低的则是全面、协同、数字和管理等;(4)从政策工具—政策目标的交叉对比结果来看,实施有效和共建共享是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最本质的目标,与之对应的政策工具(具体类别)的频次也处于较高的位置,且对政策目标有着相对集中的支持力度;政策目标—政策主题的交叉分析证实,政策主题更倾向于实施有效这一政策目标。为此,要通过补充政策工具短板内容,加大对风险防范的政策工具支撑,提高政策的聚集度,增强政策工具、政策目标与政策主题的匹配度,扩大政策工具支持范围等途径,促进政策文件更好地支撑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富裕示范区 政策文本 多维架构分析 发展对策 浙江
下载PDF
基于绿盟与古村之友、腾讯为村的乡村公益组织传播模式比较研究
7
作者 赵泓 罗晶晶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81-85,共5页
本文以绿盟与古村之友、腾讯为村三家具有代表性的乡村公益组织为研究对象,对其传播策略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发现,绿盟使用传统的宣发手段作为公益传播活动策略;古村之友致力于借助互联网搭建社群网络平台,实现资源整合;腾讯为村依托腾... 本文以绿盟与古村之友、腾讯为村三家具有代表性的乡村公益组织为研究对象,对其传播策略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发现,绿盟使用传统的宣发手段作为公益传播活动策略;古村之友致力于借助互联网搭建社群网络平台,实现资源整合;腾讯为村依托腾讯“微信平台”进行数字化的互联和传播,对接多方资源。通过对三者传播策略的对比分析,旨在提升乡村公益组织的传播能力,助推乡村振兴事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公益组织 传播模式
下载PDF
三重因素下社区社会组织项目孵化培育研究--以L省福利彩票公益金项目为例
8
作者 曹迪 唐春红 《青少年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1期81-88,共8页
社区社会组织作为社会建设的重要力量之一,正在引发社区治理模式的积极变迁。在三重因素视角下,对孵化培育社区社会组织项目进行分析,既可以有效考量项目实施绩效,也可以回应资方购买服务需求、提升组织服务能力、优化此类项目管理。运... 社区社会组织作为社会建设的重要力量之一,正在引发社区治理模式的积极变迁。在三重因素视角下,对孵化培育社区社会组织项目进行分析,既可以有效考量项目实施绩效,也可以回应资方购买服务需求、提升组织服务能力、优化此类项目管理。运用登记备案、激发活力、能人骨干三要素分析L省孵化培育社区社会组织项目的实施情况及其实践行动逻辑。从登记备案要素来看,项目孵化的社区社会组织在数量的不均衡,组织类别趋同;从活力激发要素来看,项目的活动数量与活力激发程度不匹配;从能人骨干要素来看,项目挖掘能人骨干数量充足,但尚未充分发挥作用。项目实践的行动逻辑,首先是宏观行政赋能推动项目实施,但扶持力度有限;其次是中观专业赋能孵化培育,但组织间能力建设存在差距;最后是微观环境赋能多方协同孵化培育,但培育方专业性薄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重因素 社区社会组织 孵化培育社区社会组织
下载PDF
新格局 新作为 青年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法治路径分析
9
作者 黄煜 刘少兵 《陕西行政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91-95,共5页
社会治理共同体的提出使“治理”的主体更具多元性和多样性。新时代新征程如何让青年有新作为,如何让青年社会组织发挥最大效用,最大程度回应当前社会的需求是社会治理的新命题。意见凝合机制与社会对青年组织的角色期待是影响青年社会... 社会治理共同体的提出使“治理”的主体更具多元性和多样性。新时代新征程如何让青年有新作为,如何让青年社会组织发挥最大效用,最大程度回应当前社会的需求是社会治理的新命题。意见凝合机制与社会对青年组织的角色期待是影响青年社会组织意向的两大因素;政府购买服务的双重影响与自发参与社会治理陷入困境是青年组织参与社会治理途径上的绊脚石;程序性规制的不合理是青年社会组织不活跃的症结所在。优化法治环境,完善政府购买服务体系,建立三方需求表达机制,革新程序规制是提升青年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行之有效的法治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社会组织 社会治理 政府主导
下载PDF
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的“苏州路径”
10
作者 李翔宇 《南方论刊》 2024年第1期38-41,共4页
多元共治是当下社区治理的基本趋向。作为参与社区治理的多元主体之一,社会组织应当根据自身与各主体之间的关系基础及其角色定位,明确社区治理参与路径,既要以载体本位促进多元主体协同参与社区治理,也要以参与者身份诉诸各主体力量,... 多元共治是当下社区治理的基本趋向。作为参与社区治理的多元主体之一,社会组织应当根据自身与各主体之间的关系基础及其角色定位,明确社区治理参与路径,既要以载体本位促进多元主体协同参与社区治理,也要以参与者身份诉诸各主体力量,寻求参与的路径支持,从而提升其参与社区治理效能。通过多方联合,苏州市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在功能定位、发展战略、参与模式、服务机制等方面已有初步的路径探索,但也面临着社会认同度不高、主体意识不强、社区治理资源分配不合理等现实困境。对此,需要在夯实多元共治的基础上,多层面、多维度对社会组织的社区治理参与路径予以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共治 社区治理 社会组织
下载PDF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社会组织作用发挥研究——基于能力专有性视角
11
作者 郭施宏 《内蒙古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06-212,共7页
能力提升和作用发挥是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转型亟需回应的现实问题。基于能力专有性的理论框架,通过案例分析问题需求、培育体系和考核机制是如何构筑起社会组织的能力专有性并促进组织作用发挥的。问题需求开启了社会组织能力专有性形... 能力提升和作用发挥是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转型亟需回应的现实问题。基于能力专有性的理论框架,通过案例分析问题需求、培育体系和考核机制是如何构筑起社会组织的能力专有性并促进组织作用发挥的。问题需求开启了社会组织能力专有性形成的窗口,良好的培育体系为组织提供了可持续化、专业化的资源保障,前瞻性和渐进式的考核机制促使社会组织能力的形成向不可替代的方向演进。社会组织能够构建与外部主体平等协商的伙伴关系,获取外部有效且持续的资源支持,从而为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创新提供动力和活力。由此,政府需准确定位问题需求,构建科学的契约关系;社会组织需持续提升培育能力,开展专业的组织行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治理 能力专有性 社会组织 社会工作 政社关系
下载PDF
社会公益组织参与乡村教育治理的价值、困境与路径
12
作者 龚露 肖菊梅 《教学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8-33,共6页
社会公益组织参与乡村教育治理有助于传承乡村记忆与乡村文化,提升村民传统文化的自信心与认同感;盘活乡村教育资源,提供多样化的乡村公共教育服务以及发挥“第三方”评价与监督,推动乡村教育整体协调发展。当前,社会公益组织参与乡村... 社会公益组织参与乡村教育治理有助于传承乡村记忆与乡村文化,提升村民传统文化的自信心与认同感;盘活乡村教育资源,提供多样化的乡村公共教育服务以及发挥“第三方”评价与监督,推动乡村教育整体协调发展。当前,社会公益组织参与乡村教育治理面临现实困境,即社会力量参与意识不强,未能形成多元治理格局;乡村教育治理监督乏力,社会公益组织公信力不足;乡村教育治理内部分工不明确,乡村问题分析精准性不够等。为助推社会公益组织有效治理乡村教育,要形成多元主体“共治”,达到乡村教育的“善治”;加强乡村教育治理的内部监督,提升社会公益组织的公信力;合理利用大数据的支持,提高乡村教育的精准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公益组织 乡村教育 教育治理
下载PDF
“双碳”目标下社会组织参与资源型城市转型治理研究——以大庆市为例
13
作者 姜郸 薛慧慧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24年第4期218-220,共3页
资源型城市是我国重要的能源保障基地。国家“双碳”目标的提出对资源型城市提出新的要求,其必须协调好政府、企业与社会等主体间的关系,形成多元主体合作共治体系。其中,社会组织作为参与社会治理工作的重要力量,在推动资源型城市降碳... 资源型城市是我国重要的能源保障基地。国家“双碳”目标的提出对资源型城市提出新的要求,其必须协调好政府、企业与社会等主体间的关系,形成多元主体合作共治体系。其中,社会组织作为参与社会治理工作的重要力量,在推动资源型城市降碳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以黑龙江省大庆市为例,阐述“双碳”目标下大庆市转型治理的背景,分析“双碳”目标下社会组织参与大庆市转型治理的基本情况,以及面临的困境,最后提出“双碳”目标下社会组织参与大庆市转型治理的优化路径,以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碳”目标 资源型城市 社会组织 社会治理 大庆市
下载PDF
习近平关于红十字事业重要论述的思想内涵、理论品质与时代价值
14
作者 王娟 王玉璐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43-51,共9页
红十字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改善民生、文化建设、对外交往等密切关联。近年来,习近平对红十字事业进行过多次重要论述,肯定红十字会的人道救助贡献,强调坚持依法治会、加强自身建设,强调多方协作、改革创新,强... 红十字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改善民生、文化建设、对外交往等密切关联。近年来,习近平对红十字事业进行过多次重要论述,肯定红十字会的人道救助贡献,强调坚持依法治会、加强自身建设,强调多方协作、改革创新,强调弘扬奉献精神、引领社会风尚,强调重视国际责任、凝聚共同认识等。习近平关于红十字事业的重要论述,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时代性、创新性和国际性等特征。这对于指引红十字事业在民生领域提供多元化人道服务,助力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在文化领域持续凝聚人道精神,助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在国际舞台积极履行人道义务,助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 红十字事业 中国式现代化 改革创新
下载PDF
我国慈善失信行为的成因及治理对策
15
作者 苏玲 赵子仪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45-49,共5页
怀有仁爱之心谓之慈,广行济困之举谓之善。慈善传递着人们的爱与希望,助力解决各种社会问题。然而近年来,慈善活动中施助者“诈捐”、受助者“骗捐”、慈善组织违规操作与善款他用等失信行为时有发生。这与慈善参与者诚信缺失、监管不... 怀有仁爱之心谓之慈,广行济困之举谓之善。慈善传递着人们的爱与希望,助力解决各种社会问题。然而近年来,慈善活动中施助者“诈捐”、受助者“骗捐”、慈善组织违规操作与善款他用等失信行为时有发生。这与慈善参与者诚信缺失、监管不足、立法缺失等都有着极大关系。从道德自律、多方治理、法律法规三方面出发制定对策,可促进我国慈善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慈善失信 失信表现 失信成因 治理对策
下载PDF
高校学报社团组织促进学术期刊建设的功能及角色逻辑
16
作者 姚志峰 《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126-128,共3页
在学术期刊治理的新形势下,高校学报社团组织是促进学术期刊质量提升的重要社会力量。高校学报社团组织在学报编辑人员业务能力提升、高校学报学术质量和编校质量提升以及学术期刊的专业发展等三个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高校学报... 在学术期刊治理的新形势下,高校学报社团组织是促进学术期刊质量提升的重要社会力量。高校学报社团组织在学报编辑人员业务能力提升、高校学报学术质量和编校质量提升以及学术期刊的专业发展等三个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高校学报社团组织在促进学术期刊建设的环节中扮演着“联络人”与“协助者”的重要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学报 社团组织 学术期刊建设
下载PDF
乡村文化振兴中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作用探析——以新疆吐鲁番市为例
17
作者 于净 孔维凤 杨志彬 《领导科学论坛》 2024年第2期123-128,共6页
发掘农村文明实践站的资源聚合效能是助推乡村文化振兴的有效途径。文章将行动者网络理论引入新疆吐鲁番市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设研究,通过次级资料及深度访谈、集体访谈辨析各行动主体间的联系及功能,遵循问题呈现、兴趣激活、征召、动... 发掘农村文明实践站的资源聚合效能是助推乡村文化振兴的有效途径。文章将行动者网络理论引入新疆吐鲁番市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设研究,通过次级资料及深度访谈、集体访谈辨析各行动主体间的联系及功能,遵循问题呈现、兴趣激活、征召、动员的流程刻画各行动主体的阻碍及兴趣偏好,绘制了以村域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必经之点”的行动者网络运行图,为乡村文化振兴提供了可行性通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文明实践站 行动者网络理论 乡村文化振兴
下载PDF
志愿服务助推共同富裕的逻辑起点、主要机制及实现路径
18
作者 谭竹希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24-30,共7页
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协调的分配制度是推进共同富裕的基础性制度。志愿服务作为一种自主自觉的劳动形态,是第三次分配的重要方式和精神富裕的重要载体,对稳步推进共同富裕具有重要... 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协调的分配制度是推进共同富裕的基础性制度。志愿服务作为一种自主自觉的劳动形态,是第三次分配的重要方式和精神富裕的重要载体,对稳步推进共同富裕具有重要作用。志愿服务助推共同富裕,从理论逻辑上考察,包括物质财富的供给机制、精神财富的创生机制、志愿服务的分享机制;从实现路径上分析,要不断拓展志愿服务助推共同富裕的主体力量、构建志愿服务助推共同富裕的文化氛围、探索志愿服务助推共同富裕的创新模式、完善志愿服务助推共同富裕的激励机制、夯实志愿服务助推共同富裕的条件基础等以保障志愿服务助推共同富裕的机制运行,让志愿服务真正成为新时代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道德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志愿服务 共同富裕 第三次分配 党的二十大精神 中国式现代化
下载PDF
公益组织参与数字乡村教育治理的挑战与对策——基于风险社会理论的视角
19
作者 肖菊梅 龚露 《决策科学》 2024年第1期78-84,共7页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我国公益组织参与乡村教育治理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基于风险社会理论,当前,我国公益组织参与数字乡村教育治理主要面临如下挑战:制度化风险应对机制匮乏,数字系统化风险治理运行机制不完善;数字伦理风险监管不力...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我国公益组织参与乡村教育治理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基于风险社会理论,当前,我国公益组织参与数字乡村教育治理主要面临如下挑战:制度化风险应对机制匮乏,数字系统化风险治理运行机制不完善;数字伦理风险监管不力,数据存在泄漏风险;治理主体责任不明晰,未能形成共享共治体系等。为有效应对挑战,须采取如下对策:系统建构数字乡村教育风险治理运行机制,形成教育风险复合治理机制;创新数字伦理风险监管体系,规避数字教育伦理风险;建立多元主体风险治理体系,实现数字乡村教育协同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险社会理论 公益组织 数字乡村教育治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