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8,953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化虚无主义的新样态及现实危害 被引量:1
1
作者 梁大伟 葛丽君 《人民论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2-95,共4页
文化虚无主义是虚无主义在思想文化领域的表现。文化虚无主义以叙事维度全面化、传播场域虚拟化、话语主体去中心化、表现手法柔性化、技术手段智能化为表现形式,通过大众传播,产生“去民族化”“去历史化”“去价值化”“去思想化”“... 文化虚无主义是虚无主义在思想文化领域的表现。文化虚无主义以叙事维度全面化、传播场域虚拟化、话语主体去中心化、表现手法柔性化、技术手段智能化为表现形式,通过大众传播,产生“去民族化”“去历史化”“去价值化”“去思想化”“去意识形态化”等负面影响。抵制和破除文化虚无主义,需要不断拓展“一元主导、多元参与”的治理格局,着力推进文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推进文化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形成系统化的治理体制机制,进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创造良好文化生态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虚无主义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意识形态 文化自信
下载PDF
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生成逻辑与实践要求
2
作者 李倩 魏书胜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3-16,共4页
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继承了马克思主义人民立场,汲取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赓续了共产党人人民至上的理念和中国共产党群众路线。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思想在应对世情变化中萌生、在适应国情变化中发展、在把握党情新变化中不断深化... 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继承了马克思主义人民立场,汲取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赓续了共产党人人民至上的理念和中国共产党群众路线。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思想在应对世情变化中萌生、在适应国情变化中发展、在把握党情新变化中不断深化。理论与实践证明,以人民为中心思想有助于充分发掘人民群众的创新力量,推动在新的历史阶段进一步解放生产力,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助推共同富裕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 以人民为中心 生成逻辑 实践要求
下载PDF
思想政治教育文化传承创新的基本功能和现实根基
3
作者 王学俭 宫长瑞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0-24,共5页
思想政治教育承担着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使命,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及专业建立以来,思想政治教育文化传承创新功能得到强化和显现。40年来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化建设的理论和实践告诉我们,必须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对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的... 思想政治教育承担着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使命,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及专业建立以来,思想政治教育文化传承创新功能得到强化和显现。40年来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化建设的理论和实践告诉我们,必须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对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的指引功能、整合功能、创新功能、传播功能,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引领文化传承创新的方向,以全面客观的视角整合文化传承创新的力量,以行之有效的方法推动文化传承创新的实施,以先进快捷的传播方式丰富文化传承创新的载体,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文化传承创新 基本功能 现实理路
下载PDF
新时代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研究
4
作者 赵坤 李茜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8-40,56,共4页
坚持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总结百年奋斗历程的十条历史经验之一,是党找到的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战略思想的指引下,充分发扬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自我革命精神,以党章为根本遵循,坚持思想建... 坚持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总结百年奋斗历程的十条历史经验之一,是党找到的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战略思想的指引下,充分发扬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自我革命精神,以党章为根本遵循,坚持思想建党与制度建党同向发力,通过加强目标体系、运行体系、评价体系建设,始终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构建各要素有效衔接、协调联动的有机制度集成体,有效保障制度规范的高质量执行和科学实施,以制度建设保障党的理论与实践创新成果落实落细,确保党永远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自我革命 制度规范体系 践履路径
下载PDF
新时代“胆剑精神”与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与实践笔谈
5
作者 黄朴民 孟永 +1 位作者 戴文标 章越松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18-27,共10页
纵观历史,可知原先长期僻处于东南一隅的越国,之所以能够在春秋晚期脱颖而出,全方位迅速发展,全面崛起,以致于改写了当时整个“国际战略格局”的版图,其领袖越王勾践之所以能够一跃而成为春秋五霸中的最后一位霸主,顾盼自雄,睥睨天下,... 纵观历史,可知原先长期僻处于东南一隅的越国,之所以能够在春秋晚期脱颖而出,全方位迅速发展,全面崛起,以致于改写了当时整个“国际战略格局”的版图,其领袖越王勾践之所以能够一跃而成为春秋五霸中的最后一位霸主,顾盼自雄,睥睨天下,其中一个不可忽略的要素无疑是精神力量的凝聚与释放,这股强大的力量,人们称之为“胆剑精神”,它的充沛天地,它的一以贯之,蹈厉张扬,曾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历史的进程,也始终给后人提供着弥足珍贵的启迪。在今天,春秋越国勾践君臣身上所体现的胆剑精神,依然是我们从事新时期各项事业过程中所必须借重的宝贵历史文化资源,传承胆剑精神并结合新时代的需求加以弘扬光大,是我们作为稽山镜水子弟责无旁贷、义不容辞的使命。当然,要尽这份职责,我们首先有必要对历史上的胆剑精神内涵和价值进行深入的考察,我个人认为,胆剑精神的核心内涵与主要特征,概括起来说,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战略格局 越国 历史文化资源 春秋五霸 春秋晚期 精神力量 不可忽略 核心内涵
下载PDF
“大庆版本”: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初步探索——纪念毛泽东主席发出“工业学大庆”号召60周年
6
作者 肖铜 马英林 《大庆社会科学》 2024年第1期24-31,共8页
“工业学大庆”是一场党领导下的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探索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的群众运动,同时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动实践和积极探索。这场伟大的群众运动,初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国智慧”,什么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国优势”... “工业学大庆”是一场党领导下的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探索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的群众运动,同时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动实践和积极探索。这场伟大的群众运动,初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国智慧”,什么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国优势”,什么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国模式”,在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史上、在中国共产党伟大精神谱系的传承史上都具有坐标地位和开篇意义,堪称“大庆版本”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参考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学大庆” 历史逻辑 实践逻辑 现实逻辑
下载PDF
生态命运共同体的历史渊源和时代意义
7
作者 许太梅 刘知国 汤太祥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5,共5页
生态命运共同体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汲取了马克思主义的营养,又吸收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周易》哲学、儒家智慧和道家思想的精髓,同时充分验证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个结合”的正确和可行。生态命运共同体在当下意... 生态命运共同体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汲取了马克思主义的营养,又吸收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周易》哲学、儒家智慧和道家思想的精髓,同时充分验证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个结合”的正确和可行。生态命运共同体在当下意义重大,它提醒世人重视环保,维护世界生态环境,致力于全球可持续发展,并最终构建人与自然之间天人合一、和谐共生的完美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命运共同体 马克思主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天人合一
下载PDF
抗联人写抗联史
8
作者 李志铭 张永新 《长春市委党校学报》 2024年第1期43-49,共7页
东北抗日联军指战员具有强烈的历史情怀,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不断口述或笔耕抗联史。他们述事继志,致力传承抗联精神,留下了丰硕的成果,展示了优良的学风。抗联人所书写的抗联史是弥足珍贵的历史遗产,更是激奋后人的... 东北抗日联军指战员具有强烈的历史情怀,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不断口述或笔耕抗联史。他们述事继志,致力传承抗联精神,留下了丰硕的成果,展示了优良的学风。抗联人所书写的抗联史是弥足珍贵的历史遗产,更是激奋后人的精神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抗联历史 抗联精神 思想政治教育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整体系统观及其方法论
9
作者 李勇强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6,共16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征程中,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系统观念,基于对西方现代化道路的深刻反思和对自然界作为有机系统整体的精准认识,赓续与拓新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关于人与自然真实图景的...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征程中,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系统观念,基于对西方现代化道路的深刻反思和对自然界作为有机系统整体的精准认识,赓续与拓新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关于人与自然真实图景的系统辩证思想,形成和确立了丰富完备、逻辑严密的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整体系统观。秉持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生命共同体的系统理念,这一整体系统观锚定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治理的目标任务,坚持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生态文明建设与环境治理的系统层级观,坚持共同体构架的国内外合作治理的系统联动机制,对其内核“是什么”的问题作了精要而又深邃的回答。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层层追问中国式现代化生态文明建设之道,彰显了其整体系统思维在回答生态文明建设根本性问题上的强大方法论功能;以系统工程方式“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与环境治理的全面系统展开,立体呈现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整体系统观鲜明的方法论特质,为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提供了科学思想方法,开拓了中国式现代化恢宏壮丽的生态篇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整体系统观 生态困局 环境治理 山水林田湖草沙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运用辩证思维保障粮食安全考察的历史与价值
10
作者 蒋永穆 孟林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2,167,共13页
保障粮食安全是实现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科学运用辩证思维方法,在处理粮食安全问题中牢牢把握了战略与策略、产量与产能、数量与质量、政府与市场、国际与国内的辩证关系,推动粮食安全发生历史... 保障粮食安全是实现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科学运用辩证思维方法,在处理粮食安全问题中牢牢把握了战略与策略、产量与产能、数量与质量、政府与市场、国际与国内的辩证关系,推动粮食安全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展现出非凡价值。新时代新征程上,应对粮食安全外部风险挑战和内部短板制约,须进一步提高辩证思维能力,在“两点论”与“重点论”的辩证统一中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粮食 粮食安全 粮食政策 辩证思维
下载PDF
大历史观视域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11
作者 俞婷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11,共4页
作为一种观察历史发展趋势和社会运动规律的思维方法,大历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具体应用和创新发展,具有深邃的历史视野、宽广的世界眼光和鲜明的实践品格三重特征。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将其置于深邃宽广的大... 作为一种观察历史发展趋势和社会运动规律的思维方法,大历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具体应用和创新发展,具有深邃的历史视野、宽广的世界眼光和鲜明的实践品格三重特征。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将其置于深邃宽广的大历史观视域下,坚持守正性与创新性、整体性与阶段性相统一的基本遵循,在具体实践中统筹好“两个大局”,以大历史观为科学指引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历史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科学内涵 基本遵循 实践要求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中公民道德信仰养成机制的三重逻辑探究
12
作者 黄明理 《江海学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6-84,共9页
现代化内含着时代精神和以科学的制度使全体人民“物质富足、精神富有”的政治价值立场,中国式现代化归根到底是人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最要的目标是道德素质的提高。公民道德权利与义务对等性、规范的共识性和道德需要的功利性和超功利... 现代化内含着时代精神和以科学的制度使全体人民“物质富足、精神富有”的政治价值立场,中国式现代化归根到底是人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最要的目标是道德素质的提高。公民道德权利与义务对等性、规范的共识性和道德需要的功利性和超功利性内在统一等特质,使赏善罚恶、赏罚分明的制度机制成为推动公民道德信仰养成的根本动力;同时,制度机制的引入是对公民道德自身评价主体的主观性、评价标准的模糊性和维持力量的非强制性的有效弥补。以制度机制培育公民道德信仰的主要路径包括:将公民道德的基本要求融入法治建设,既使法律法规等充分体现道德价值,同时,又能以德入法,以法治力量强化公民道德的权威性;遵循道德信仰生成演进的规律,将公民道德基本内容融入国民教育制度体系;在日常社会治理和工作规章中,把公民道德建设状况作为重要评价指标,将善恶因果律融入治理机制和工作绩效评价;探索文化产品社会效益的量化评价指标,设立志愿服务的“时间银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人的现代化 公民道德信仰 养成机制
下载PDF
数字技术促进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机理、风险及其防范
13
作者 黄冬霞 《探索》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2-156,共15页
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内在地蕴含人民精神生活富有、人民精神生活发展平衡两个层面的本质规定性。当前,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已经渗透到人民精神生产、分配、交往、消费等实践环节,加速了精神生活富有、精神生活发展平衡理想精神图景的到来。... 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内在地蕴含人民精神生活富有、人民精神生活发展平衡两个层面的本质规定性。当前,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已经渗透到人民精神生产、分配、交往、消费等实践环节,加速了精神生活富有、精神生活发展平衡理想精神图景的到来。从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本质规定出发,结合人民精神生活实践的运行逻辑,探讨数字技术促进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内在机理,可以发现,数字技术能够提高精神生产效率,助力满足精神生活的多维需要;能够优化精神文化资源配置方式,助力促进精神文化产品的全民享有;能够打造多维高效的交往矩阵,助力凝聚社会成员的价值共识;能够优化精神消费生态,助力推动精神消费的理性自觉。同时,数字技术促进精神生活共同富裕过程中面临数字垄断可能提高精神生产的成本、数字壁垒可能扩大精神产品分配的不公正性、“信息茧房”“数字鸿沟”可能影响精神交往互动深度、数字依赖可能导致精神消费异化等风险。因此,防范数字技术促进精神生活共同富裕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风险,需要提升数字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提高人们的数字素养和能力,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数字技术和精神生活的引领,健全数字技术促进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制度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技术 精神生活 共同富裕 内在机理 风险防范
下载PDF
数字意识形态风险及其治理
14
作者 徐光辉 窦雅琴 魏孟吉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69-71,共3页
数字意识形态是数字化、智能化时代意识形态发展的新形态。数字意识形态借助数字技术,通过数字内容、数字服务和数字交往等形式传播和塑造主流价值观,对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产生重要影响。数字意识形态存在数字信息失真、数字话语... 数字意识形态是数字化、智能化时代意识形态发展的新形态。数字意识形态借助数字技术,通过数字内容、数字服务和数字交往等形式传播和塑造主流价值观,对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产生重要影响。数字意识形态存在数字信息失真、数字话语权威性较弱、数字技能发展滞后、数字传播环境恶化等意识形态安全风险,对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带来巨大挑战。因此,必须加强党对数字意识形态安全治理的领导、助力数字空间主流意识形态内容全覆盖、大力发展数字技能核心科技、净化数字意识形态环境,从总体国家安全角度提出数字意识形态安全治理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意识形态 缘起 风险 治理 对策
下载PDF
新时代好青年:标准生成逻辑、科学内涵与培养路径
15
作者 张新 田妍 《新视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2-60,共9页
习近平总书记从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需要高度,提出了新时代好青年的标准:有理想、敢担当、肯奋斗、能吃苦。这一标准的提出是基于历史传统的赓续、中国式现代化征程对青年的必然要求,以及当代青年的现实情况。它既... 习近平总书记从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需要高度,提出了新时代好青年的标准:有理想、敢担当、肯奋斗、能吃苦。这一标准的提出是基于历史传统的赓续、中国式现代化征程对青年的必然要求,以及当代青年的现实情况。它既是价值导向,也是素质要求,具有丰富的科学内涵:有理想主要是指信念坚定,目标明确;敢担当主要是指砥柱中流,舍我其谁;能吃苦主要是指攻坚克难,坚韧不拔;肯奋斗主要是指敢想敢为,善作善成。新时代好青年的培养要高度重视青年的组织与领导,夯实培养根基;牢抓立德树人根本途径,落实培养目标;充分激发青年主观能动性,促进青年自我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好青年 生成逻辑 科学内涵 中国式现代化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以中国式现代化引领意识形态建设的实践与贡献
16
作者 梁大伟 王倬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3-32,共10页
意识形态关乎人民幸福安康,关乎民族前途命运,关乎国家兴衰存亡。中国共产党坚持以意识形态立党、以意识形态看家,在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中不断深化对意识形态建设的规律性认识,以前所未有的勇气、决心和毅力将意识形态建设置于治国理政、... 意识形态关乎人民幸福安康,关乎民族前途命运,关乎国家兴衰存亡。中国共产党坚持以意识形态立党、以意识形态看家,在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中不断深化对意识形态建设的规律性认识,以前所未有的勇气、决心和毅力将意识形态建设置于治国理政、安邦定国的新高度,从深化意识形态理论创新、完善意识形态制度体系、强化意识形态领导力量、优化意识形态生成环境、筑牢意识形态防护体系等方面多维发力,推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了全局性、根本性转变。梳理总结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建设的实践与贡献,是回首意识形态建设过往路和远眺意识形态建设前行路之必须,对新时代新征程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领导 意识形态建设 中国式现代化 文化繁荣 宣传思想文化工作
下载PDF
马克思恩格斯对资产阶级思想政治教育的系统批判及其当代价值
17
作者 高地 王艺桥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5-32,共8页
马克思恩格斯在资本主义社会危机频发和工人革命浪潮日益汹涌的背景下,密切关注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发展,揭露和批判了资产阶级思想政治教育。具体包括对资产阶级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批判,对资产阶级思想政治教育在社会公德、宗教清德、... 马克思恩格斯在资本主义社会危机频发和工人革命浪潮日益汹涌的背景下,密切关注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发展,揭露和批判了资产阶级思想政治教育。具体包括对资产阶级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批判,对资产阶级思想政治教育在社会公德、宗教清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等方面的内容批判,以及对资产阶级教育脱离生活实际、强制灌输、操纵媒体和控制舆论的方式批判。马克思恩格斯对资产阶级思想政治教育的批判立足于无产阶级立场,对科学认识和理性对待当代西方国家的思想政治教育,加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思想政治教育的批判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思想的文本研究以及在国际视野下推动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恩格斯 思想政治教育 资产阶级 当代价值
下载PDF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价值、原则与路径
18
作者 李牧 李群弟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12,共5页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需要以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根本保证、以坚持“第二个结合”为必由之路、以坚定文化自信为动力之源、以塑造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为价值旨归...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需要以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根本保证、以坚持“第二个结合”为必由之路、以坚定文化自信为动力之源、以塑造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为价值旨归,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伟大实践提供原则遵循。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承载着中华民族文化共识,积淀着中华民族文化品格。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必须立足守正,在顺应中华文明历史发展趋势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持创新,在开创人类文明新形态中推陈出新;注重传播,在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中传播中国声音,发挥守正、创新、传播的“同频共振”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文明自信 文化强国 人类文明新形态
下载PDF
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目标体系与实践理路
19
作者 阮一帆 明月 《学习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12,共10页
精神生产作为唯物史观的重要范畴,既是人类社会生产实践的基本形式之一,也是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起点和基石。马克思主义精神生产理论认为,精神生产具有物质制约性、相对独立性、历史继承性、民族开放性和自由超越性等规律特征,精神生产... 精神生产作为唯物史观的重要范畴,既是人类社会生产实践的基本形式之一,也是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起点和基石。马克思主义精神生产理论认为,精神生产具有物质制约性、相对独立性、历史继承性、民族开放性和自由超越性等规律特征,精神生产直接关系着人们的精神生活质量与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作为一项整体、系统、稳步推进的工程,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目标体系涵盖其基础目标、中心目标、阶段目标和终极目标。从实践理路方面审视,需要在精神生产活动的完整过程中推进共建共享共赢共富。要深化精神生产改革、优化精神分配机制、夯实精神交往基础、提高精神消费能力,实现精神生产的共建、精神分配的共享、精神交往的共赢以及精神消费的共富,使人们拥有丰盈的精神生活、积极的精神状态、进取的精神面貌和崇高的精神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精神生产理论 精神生活共同富裕 目标体系 实践理路
原文传递
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政治维度的特质及其当代价值
20
作者 王雨辰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7,共7页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政治维度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上,一方面,强调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构成了其政治维度的逻辑起点;另一方面,要求转换传统的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增...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政治维度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上,一方面,强调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构成了其政治维度的逻辑起点;另一方面,要求转换传统的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增长的发展观,代之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发展观,强调要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辩证关系。这一重要思想,超越了西方生态思潮中单纯“德治主义”和“技术主义”的生态治理观,提出了“德法兼备”的社会主义生态治理观,并要求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政绩观和建立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评价体系、追责制度。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政治维度的特质,在于坚持生态文明思想的哲学文化维度、经济维度、社会维度和政治维度的有机统一,超越了西方生态思潮在理论基础和价值取向上的缺陷,实现了人类生态文明思想史上的革命性变革,无论是对于正确把握生态文明的本质,还是对于走好中国生态文明发展道路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都具有重要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西方生态思潮 政治维度 生态发展观 生态治理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