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日本的“印太战略”:形成、动因及收益分析
被引量:4
- 1
-
-
作者
金永明
于小雨
-
机构
中国海洋大学国际事务与公共管理学院
-
出处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109-118,共10页
-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研究专项“维护钓鱼岛主权研究”(18VHF010)。
-
文摘
日本是最早提出“印太”概念并推行“自由开放的印太”战略的国家。近年来,日本从多个领域不断推动“印太战略”朝着更加机制化与成熟化的方向发展。日本出台“印太战略”的动机主要由风险规避与利益驱动两大因素决定,其所获成效可以划分为正向收益、负向收益以及不确定收益。正向收益为获得美国的安全保障及盟友的支持、深化经济合作并构建合作机制、获得参与印太事务的契机。负向收益为对中日关系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并难以把控战略自主性。不确定收益包括同盟关系的不稳定性、印太国家意愿、美日国内因素的影响以及域外大国的干预。受众多因素影响,日本“印太战略”难以完全达成预期收益。梳理日本的“印太战略”,有助于解释中美竞争背景下日本政策选择的机理及实施成效,从而为中国提供决策参考。
-
关键词
印太战略
四方机制
美日同盟
动因和收益
中日关系
-
Keywords
the Indo-Pacific strategy
Quad
the U.S.-Japan Alliance
motivation and benefits
Sino-Japanese relations
-
分类号
D829.11
[政治法律—外交学]
-
-
题名试论晚清早期驻外公使的国际法意识
被引量:15
- 2
-
-
作者
夏泉
-
机构
广州暨南大学研究生部
-
出处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1998年第10期64-69,共6页
-
文摘
面对着千古未有之变局和不愿打开的国门再也无法关闭的现实,自19世纪70年代以降,清朝被迫依次在英、美、秘鲁、西班牙、日、德、法、俄、意等国设立驻外使馆,对西方的遣使要求作出对等性的反应。伴随着郭嵩焘、何如璋、陈兰彬、刘锡鸿、曾纪泽、刘瑞芳、薛福成、黎...
-
关键词
国际法
驻外公使
郭嵩焘
万国公法
曾纪泽
薛福成
丁韪良
国际法意识
片面最惠国待遇
废除不平等条约
-
分类号
D829.11
[政治法律—外交学]
-
-
题名晚清驻外使节对西方近代体育的引介
被引量:3
- 3
-
-
作者
刘媛
刘合成
-
机构
华东师范大学
杭州师范大学
-
出处
《体育文化导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16-118,共3页
-
文摘
晚清驻外使节是一个特殊的知识分子群体,他们较早和较直接地接触到西方近代体育,为实现近代中国人富国强兵、振兴中华的愿望,积极主动地传播西方近代体育,西方体育的传入也成为近代西学东渐的一部分。早期使节通过著述使中国人初步了解到近代体育,并引进外籍兵操教员,使中国人初步学习到近代体育;后期使节自身大多热爱体育,并号召国人积极参与。文章采用文献分析法、历史学和体育科学交叉研究的方法,再现了晚清驻外使节对引进西方体育的贡献。
-
关键词
体育史
晚清
驻外使节
近代体育
传播
-
分类号
G812.9
[文化科学—体育学]
D829.11
[政治法律—外交学]
-
-
题名论90年代中国多边首脑外交
被引量:8
- 4
-
-
作者
雷兴长
-
机构
兰州商学院马列教研部
-
出处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1999年第3期85-86,89,共3页
-
文摘
多边首脑外交是当今世界外交发展的主要形式,也是世界全球化,全球一体化在外交领域的具体体现。90年代,我国领导人积极参与开展多边首脑外交,不仅使中国外交活动与当今世界外交发展同步,而且使中国外交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90年代中国全方位多边首脑外交呈...
-
关键词
多边首脑外交
中国外交
90年代
全球一体化
外交活动
全面发展
对外关系
世界
-
分类号
D829.11
[政治法律—外交学]
-
-
题名清代海外领事制度论略
被引量:8
- 5
-
-
作者
任云仙
-
机构
河北大学人文学院
-
出处
《中州学刊》
CSSCI
2002年第5期105-109,共5页
-
文摘
清政府对在海外设立领事的认识及其实施 ,经历了从坚拒到接受及日益重视的发展过程 ,最终在一些有识之士的推动与世界大势的逼迫下 ,实现了外交观念的重大转变。清朝驻外领事馆的设立及其发展 ,是中国外交近代化过程中的重要一环。
-
关键词
清代
海外领事制度
驻外领事馆
外交近代化
-
分类号
D829.11
[政治法律—外交学]
-
-
题名晚清驻外使领与维新运动
被引量:4
- 6
-
-
作者
郭双林
-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
-
出处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3期83-90,共8页
-
文摘
驻外使领作为晚清中国社会一个重要的新型知识分子群,不仅对西学东渐和中学西传起到了重要作用,而且对近代中国社会的改革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维新运动期间,驻外使领们自觉不自觉地都与运动发生过直接关系。他们或主动上奏朝廷,呼吁变法;或参与新政,执行光绪皇帝的谕旨;或组织学会,创办报刊,撰写文章,宣传变法维新思想;或翻译西书西报,传播新知识,新文化。他们的变法活动和思想主张,不仅对推动戊戌维新运动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积极作用。
-
关键词
维新运动
伍廷芳
归国人员
光绪皇帝
张荫桓
《时务报》
百日维新
黄遵宪
总理衙门
邹代钧
-
分类号
D829.11
[政治法律—外交学]
K256.5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和谐世界理念下的中国大国责任
被引量:1
- 7
-
-
作者
钮菊生
吴凯
-
机构
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
出处
《学习论坛》
2011年第7期44-47,共4页
-
文摘
中国作为和谐世界理念的提出国,应当积极主动地承担起构建和谐国际秩序的责任,即大国责任。但是,中国应该承担什么样的大国责任、中国能够承担什么样的大国责任,只有中国自己最清楚,不容别人指手画脚。就中国在目前国际体系中的实力和地位而言,中国的大国责任应是与其自身实力相匹配的责任,亦即国内责任和国际责任中的区域责任。中国的国内责任,亦即构建和谐社会,把中国的事情办好,理应成为中国大国责任的题中应有之义。中国大国责任的最终目标是履行国际责任,即构建和谐地区秩序与和谐国际秩序。
-
关键词
和谐世界
大国责任
国内责任
国际责任
区域责任
-
分类号
D829.11
[政治法律—外交学]
-
-
题名进一步改善我国周边安全环境的战略思考
被引量:2
- 8
-
-
作者
罗会钧
-
机构
中南大学政治学与行政管理学院
-
出处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20-23,45,共5页
-
文摘
我国作为一个邻国众多的国家,需要优先考虑的问题是如何营造良好的周边安全环境。冷战结束后,我 国周边安全环境发生了深刻而复杂的变化,机遇与挑战并存。为进一步改善我国的周边安全环境,应该采取以下 战略性对策:坚持睦邻友好政策;倡导多边主义,加强区域合作;建立共同安全的新安全观;改善中美关系;走和平 崛起的发展道路;等等。
-
关键词
周边安全
改善
多边主义
睦邻
新安全观
-
Keywords
peripheral security
improvement
multilateralism
good neighborhood
new security perception
-
分类号
D829.11
[政治法律—外交学]
-
-
题名论留美归国学人与民国职业外交家群体
被引量:3
- 9
-
-
作者
石源华
-
机构
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
-
出处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2-38,共7页
-
文摘
留美归国学人在民国职业外交家群体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和比重。民国职业外交家群体的形成与中国留美归国学人密切相关。民国职业外交家群体的崛起和扬名天下,则是留美归国外交家在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上进行外交努力的结果。抗日战争时期,留美归国外交家积极推行国民政府的"抗日外交"和"大国外交",作出了卓越的历史贡献,使民国职业外交家群体达到其发展史上的顶峰。研讨留美归国学人与民国职业外交家群体的关系,可以深切感受中美文化交流对于中国近代外交制度的形成及中国与世界的接轨,乃至整个中国社会的进步所产生的重要作用和积极意义。
-
关键词
留美归国学人
民国职业外交家群体
-
Keywords
returned students
professional diplomats in the Republic of China
-
分类号
D829.11
[政治法律—外交学]
-
-
题名甲午之前清政府驻外公使的选用
被引量:3
- 10
-
-
作者
林琼
-
机构
广西民族学院历史系
-
出处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2期99-103,共5页
-
文摘
:甲午战前 ,清政府奉行的外交体制是一套所谓的“朝贡体制”。近代互派使节的制度开始于 19世纪 6 0年代。这一制度包括使节的级别、任期、奖惩规则等几个方面。对清政府而言 ,一个理想的使才应具有以下素质 :一是“体用悉备”;二是“为守兼优”;三是“有胆有识”;四是“通权达变”。甲午战前的驻外公使中 ,既有怀抱理想而走向世界的先驱者 ,也有庸庸懦懦的庸俗官僚 ,还有遭人议论。
-
关键词
近代
甲午战争
清政府
驻外公使
使节选派
-
Keywords
BZ]:before the Jiawu Battle
the government of the Qing Dynasty
accredited diplomatic envoies
selection
-
分类号
D829.11
[政治法律—外交学]
K252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基于CAXA线切割软件的数控编程
被引量:8
- 11
-
-
作者
张金龙
宋文学
-
机构
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机械工程系
-
出处
《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0年第5期23-26,共4页
-
文摘
探讨在电火花线切割得到广泛应用的背景下,电火花线切割数控编程的手段和方法。并以CAXA线切割软件为实例重点阐述了复杂图形,特别是位图的编程过程、参数设置和技术上的一些处理方法。该方法极大地简化了数控编程人员的工作量。
-
关键词
线切割
数控编程
矢量化
-
Keywords
Wire cutting
Numerical control programming
Vector
-
分类号
D829.11
[政治法律—外交学]
-
-
题名越南和平谈判中的中国因素(1968-1973)
被引量:1
- 12
-
-
作者
叶江
-
机构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
-
出处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5期55-62,共8页
-
文摘
本文应用国内外有关越南和平谈判的历史文献,从中国学者的视角,对越南和平谈判期间的中国因素做研究和分析。从1968年5月开始的美越和平谈判几乎从一开始就陷入僵局,其中,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作为越南抗美斗争的主要支持者中国所起的作用。随着1971年7月基辛格秘密访华之后中美关系的实质性改善,中国对美越和平谈判的态度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实际上从主张以打为主解决越南问题,转向赞同积极进行和平谈判,并力促和谈成功。在中国的说服之下,越南方面终于在美越和平谈判作出必要的让步而最终使和谈得以在1973年初取得成功。
-
关键词
越南和平谈判
中国
美国
基辛格
巴黎
总统
尼克松
周恩来
关系
-
Keywords
the peace negotiations between US and Vietnam, the role China played, Sino - American relations, Sino - Vietnamese relations
-
分类号
D829.11
[政治法律—外交学]
-
-
题名汉唐时期外交行政管理的运行机制
- 13
-
-
作者
黎虎
-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
-
出处
《中州学刊》
CSSCI
1999年第3期145-150,161,共7页
-
文摘
汉唐时期确立和完善了一整套从中央到地方的系统的、周密的行政管理体制及其运行机制。外交行政管理、运行机制也是如此。中央决策部门制定的方针政策,经由政令枢纽下达有关行政管理职能部门贯彻执行。其运行机制主要通过诏敕、律令、“故事”三种方式和手段以实施。中央决策集团所作的决策,均以皇帝诏敕的名义下达相关部门贯彻执行。诏敕下达之具体途径,在西汉由丞相、御史大夫“两府”负责,东汉转归尚书台。唐代诏敕及行政文书之上传下达已经相当规范化,尚书都省为其总枢纽,大体遵循“大事承制敕,小事则听于尚书省”之原则处理行政事务。律令是汉唐时期政府机关日常行政运转所须遵循之法规。汉代列曹尚书均有其职责范围内的法令规章“条品”。唐代以“令”、“格”、“式”三者为国家制度、政府组织及百官行政规章制度之法规,以“律”为刑罚之根本大法。唐代《主客式》是我国古代首见对于专职外交管理机构“主客”部门所制订的专门法规。“故事”即官府施政过程中保留下来的成规、惯例,又称“旧书”、“旧事”。在遇到行政上的疑难问题时,可以作为定夺之参考和根据。至南北朝后期,“故事”开始向“格”的形式转变,至隋唐时期已将其纳入“格”的范畴,成为与“律”、“令”、“式”并存之?
-
关键词
汉唐
外交
行政管理
运行机制
诏敕
律令
故事
邮驿
-
分类号
D829.11
[政治法律—外交学]
D829.11
[政治法律—外交学]
-
-
题名从“中间地带”理论到“三个世界”划分理论
- 14
-
-
作者
乔潮
姬友文
-
机构
陕西职业技术学院思政教学科研部
西安石油大学社科系
-
出处
《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0年第4期3-5,共3页
-
文摘
"中间地带"理论和"三个世界"划分理论,是毛泽东关于不同历史时期国际政治格局的基本战略思想。"中间地带"理论是"三个世界"划分理论的雏形,"三个世界"划分理论更是对"中间地带"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在世界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的背景下,只有采取多边主义和国际合作态度,才能取得共赢的结果。
-
关键词
“中间地带”
“三个世界”
政治格局
-
Keywords
"Intermediate zone"
"Three-world"
Political pattern
-
分类号
D829.11
[政治法律—外交学]
-
-
题名从软实力视阈下看中美两国对外交往关系
- 15
-
-
作者
何文举
-
机构
西北工业大学
-
出处
《价值工程》
2013年第20期326-327,共2页
-
基金
西北工业大学人文社科与管理振兴基金项目(RW201217)阶段性研究成果
-
文摘
通过软实力理论对中美两国外交中软实力差异的分析比较,为进一步超越软实力差异,共同努力建设21世纪积极合作全面的中美关系,实现共同发展,提供一定借鉴。
-
关键词
软实力
中美外交关系
差异
-
Keywords
soft power
Sino-US DR
differences
-
分类号
D829.11
[政治法律—外交学]
-
-
题名试析清代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设立的制度意义
被引量:4
- 16
-
-
作者
李秀原
陈盛杰
-
机构
吉林大学文学院
长春工业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
-
出处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第2期12-15,共4页
-
文摘
总理衙门的设立,在中国政治制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总理衙门的设立原因、制度架构及运行机制三个层面的梳理,认为总理衙门的设立不仅使清政府具有了近代职能,推动了中国外交的近代化,还冲击了中国传统的政治框架,打破了一定的成例,开启了清末政治制度改革的先河。
-
关键词
总理衙门
制度意义
制度架构
-
Keywords
Premier's Office
Institutional Value
Institution System
-
分类号
D829.11
[政治法律—外交学]
-
-
题名论中国使节制度的近代化
被引量:1
- 17
-
-
作者
李丽杰
符必春
-
机构
重庆科技学院(大坪校区)社科部
重庆市第三军医大学政治理论部
-
出处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期141-145,共5页
-
文摘
近代以前的中国,无所谓外交,只是“理藩”而已。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传统的涉外体制逐渐崩溃。此后,在外国列强的敦促下,以及国内洋务官僚的建言及推动下,清廷于 1876年初步建立了近代使节制度,并逐步实现了使节制度的近代化。近代使节制度的建立与发展促进了中国外交的近代化,并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
关键词
使节制度
驻外使节
近代化
-
Keywords
The diplomatic envoys system
Diplomatic envoys
Modernization
-
分类号
D829.11
[政治法律—外交学]
-
-
题名中国—东盟禁毒命运共同体建设问题研究
被引量:1
- 18
-
-
作者
张晓春
-
机构
广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侦查系
-
出处
《广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0-64,共5页
-
基金
广西哲学社会科学课题(13BFX010)
广西公安厅公安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项目(GAT2014-16)
-
文摘
当前,中国与东盟国家的禁毒工作皆面临一系列突出问题。中国与东盟禁毒警务合作具有良好的条件与基础,可以针对所存在的困难与不足,通过探索构建禁毒合作网络体系、积极引导非政府组织参与禁毒合作、加强合作保障等策略,将禁毒警务合作上升到中国—东盟禁毒命运共同体建设高度。
-
关键词
中国
东盟
禁毒
警务合作
命运共同体
建设
-
分类号
D829.112
[政治法律—外交学]
-
-
题名中国近代外交起步的艰难——以总理衙门为例
被引量:5
- 19
-
-
作者
张勇
-
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
出处
《宜宾学院学报》
2006年第5期71-73,共3页
-
文摘
总理衙门存在四十余年,虽非正式外交机构,但在近代中国同西方交往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对中国近代外交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总理衙门的设立步履维艰,但清政府在屈辱和无奈中终于缓缓地拉开了中国近代外交的帷幕。随着这一机构的演变、发展,中外交涉逐渐向规范化和近代化迈进了一步。
-
关键词
总理衙门
近代外交
艰难
-
Keywords
The Premier's Office
Modern Diplomacy
Difficulty
-
分类号
D829.11
[政治法律—外交学]
-
-
题名清末总理衙门的设立对中国外交体制和中外关系的影响
被引量:3
- 20
-
-
作者
邹浩
-
机构
河北大学历史学院
-
出处
《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4年第1期364-365,共2页
-
文摘
从鸦片战争开始到清王朝结束,这期间中国的外交体制以及中外关系都经历了重大的变化,而这重大变化的标志性事件就是1861年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的设立。总理衙门的设立,使之前"交涉与决策相分离"的外交决策局面结束了,中枢外交决策机构也由军机处变为总理衙门。中外关系的发展较之前相比,经历了重大的变化,总理衙门的设立从某种意义上讲是适应了中外关系发展的需要。
-
关键词
总理衙门
外交体制
中外关系
-
分类号
D829.11
[政治法律—外交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