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600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跨境数据流动中的管辖权冲突及其协调 被引量:3
1
作者 袁康 赵宛如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66-76,共11页
在数字经济时代,为了实现跨境数据流动中的国家利益,各国借助数据立法单方扩张本国的域外管辖范围,因此司法管辖权与执法管辖权的行使面临与他国管辖权冲突的危险。云计算技术的不断发展,数据与领土连接的弱化,冲击了传统管辖权理论在... 在数字经济时代,为了实现跨境数据流动中的国家利益,各国借助数据立法单方扩张本国的域外管辖范围,因此司法管辖权与执法管辖权的行使面临与他国管辖权冲突的危险。云计算技术的不断发展,数据与领土连接的弱化,冲击了传统管辖权理论在数据领域的直接适用。据此,可以依据国家管辖权的具体权能,从立法、司法和执法三个角度对数据流动中出现的管辖权冲突进行讨论。首先,数据立法模式上,数据全球化与数据本地化的分歧暗含着管辖权全面积极冲突的危险;其次,数据域外法权制约共识的松动与国家数据管辖能力的天然差异,决定了国际礼让原则与不方便法院原则在数据管辖权冲突协调上的局限性;最后,在数据跨境执法问题上,数据流动导致的域内与域外界分困难造成了公约机制的适用困境,各国执法管辖权开始突破传统的域外行使规则,数据执法管辖权出现“长臂化”倾向。尽管目前已经出现了相关的学说以及国际实践,但这部分内容对数据流动中出现的管辖权冲突问题,并未进行全然回应或提出具体协调路径。因此,还需要充分顾及跨境数据流动本身的特性以进行调整,限制数据域外立法范围,并据此在坚持属地最高原则的基础上重塑数据属地管辖规则,同时推动各国积极构建跨境数据调取机制,为管辖权冲突提出有效的协调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境数据流动 数据管辖权 管辖权冲突 域外管辖
下载PDF
国内民事诉讼律师调查令制度建设存在的若干问题探讨 被引量:1
2
作者 陶建国 陈鹏 《石家庄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48-54,共7页
我国法院经过不断探索,建立了律师调查令制度。目前,律师调查令制度存在着需要进一步完善的若干问题。律师持令调查行为的性质、调查令申请条件、听取证据持有人意见、调查令跨省适用等若干方面均有必要进一步厘清或改进。关于律师持令... 我国法院经过不断探索,建立了律师调查令制度。目前,律师调查令制度存在着需要进一步完善的若干问题。律师持令调查行为的性质、调查令申请条件、听取证据持有人意见、调查令跨省适用等若干方面均有必要进一步厘清或改进。关于律师持令调查行为的性质,需要在“公的性质”基础上,从证据持有人维护司法秩序义务之角度加以审视。调查令的申请条件有必要取消“因客观原因无法自行调查收集证据”的规定,避免制度上的逻辑性矛盾。应当建立听取证据持有人意见的程序,维护证据持有人的合法权益。律师调查令制度应当允许跨省适用,提高律师证据调查收集的效率与实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律师调查令 民事诉讼 证据持有人 诉讼程序
下载PDF
检察公益诉讼视角下的文化遗产保护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川 孙礼 《山东警察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44-49,共6页
检察机关准确把握文化遗产保护的公益属性,积极稳妥拓展公益诉讼办案领域。经过多年探索和发展,文化遗产类公益诉讼实践已取得了一定成效,呈现出地方性特征比较明显、善后处理比较复杂、示范效应比较突出等运行特点。但从现实情况来看,... 检察机关准确把握文化遗产保护的公益属性,积极稳妥拓展公益诉讼办案领域。经过多年探索和发展,文化遗产类公益诉讼实践已取得了一定成效,呈现出地方性特征比较明显、善后处理比较复杂、示范效应比较突出等运行特点。但从现实情况来看,文化遗产类公益诉讼仍面临着类型发展不均衡、线索收集困难、行政机关履职情况难判定以及办案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检察机关应结合办案实际,着力扩大线索来源,明确依法履职判断标准,并探索完善文化遗产类公益诉讼的程序启动机制、内部办案机制、监督保障与成果转化机制,为文化遗产保护和公益诉讼新领域探索贡献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益诉讼 检察监督 文化遗产 机制建设
下载PDF
数字资产的民事强制执行
4
作者 徐振华 《新疆社会科学》 CSSCI 2024年第4期107-118,共12页
将数字资产纳入执行财产范围,经得起民事执行理论的检验。当前民事强制执行一元模式存在“重实体资产、轻数字资产”的倾向及程序法与实体法脱节的问题,导致执行措施与执行对象错位的尴尬局面。引入兼顾传统实体资产和新型数字资产的民... 将数字资产纳入执行财产范围,经得起民事执行理论的检验。当前民事强制执行一元模式存在“重实体资产、轻数字资产”的倾向及程序法与实体法脱节的问题,导致执行措施与执行对象错位的尴尬局面。引入兼顾传统实体资产和新型数字资产的民事强制执行二元模式是摆脱这种局面的有效途径。数字资产民事强制执行的程序建构包括四个方面:一是通过“正面清单+负面清单”厘清数字资产的责任财产范围;二是构建公私合作型数字资产调查机制;三是立法明确电子冻结作为新型执行措施的法律地位;四是通过区分数字资产以确立类型化司法处置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资产 财产调查 财产保全 司法处置
下载PDF
刑事二审发回重审制度实证研究——以河南省为例
5
作者 张志英 付丽荧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17-24,共8页
刑事二审发回重审制度融合了保障人权和司法监督之双重功能,但在制度运行中异化为发回重审不开庭、发回标准不清晰、司法说理不明确和发回重审适用率大于改判的乱象,制度预设的保障与监督功能无法实现。在刑事诉讼法再修改的背景下,应... 刑事二审发回重审制度融合了保障人权和司法监督之双重功能,但在制度运行中异化为发回重审不开庭、发回标准不清晰、司法说理不明确和发回重审适用率大于改判的乱象,制度预设的保障与监督功能无法实现。在刑事诉讼法再修改的背景下,应当坚持无罪推定的精神,对刑事二审发回重审制度进行完善。首先,在发回标准上,完善实体性和程序性发回重审的规定;其次,在审判方式上,应当开庭审理;再次,在重审法院选择上,将范围扩大到原审法院之外的其他同级法院;最后,限制程序性发回的次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二审发回重审 实体性事由 程序性事由 实证研究
下载PDF
检察机关参与诉源治理的角色定位及实践路径
6
作者 王国龙 郝宝军 《山东警察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5-27,共13页
诉源治理作为社会治理理念的实践创新成果之一,注重从源头预防化解矛盾纠纷。目前,诉源治理理念的内涵逻辑基本明晰,诉源治理制度的体系框架逐步确立。同样,依法履行法律监督职能的检察机关如何参与诉源治理,则成为提升司法机关诉源治... 诉源治理作为社会治理理念的实践创新成果之一,注重从源头预防化解矛盾纠纷。目前,诉源治理理念的内涵逻辑基本明晰,诉源治理制度的体系框架逐步确立。同样,依法履行法律监督职能的检察机关如何参与诉源治理,则成为提升司法机关诉源治理能力以及健全诉源治理体系的新命题。检察机关作为参与社会治理的重要部门,应当从自身法定职能及要求出发,以“法律监督者”和“法治保障者”的角色定位来整合相关社会治理资源,为诉源治理体系注入法治化和规范化的力量,努力以非诉讼矛盾纠纷的预防化解和诉讼内矛盾纠纷的预防化解两条途径来构建与完善诉源治理的实践路径,从而实现检察机关参与社会治理的司法性职能和治理性职能之间的有效衔接,以推动诉源治理社会共治体系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诉源治理 检察机关 法律监督 角色定位 实践路径
下载PDF
刑民交叉执行关系的处理规则与法理
7
作者 郝川 袁瑞 《山东警察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5-14,共10页
刑民交叉执行关系的实践处理,缺乏明确的基本原则与具体的操作规则。以刑民交叉诉讼关系的原则作为处理前提,既存在程序上的不适应性,也无法合理保障当事人权益的实现。诉讼程序与执行程序存在本质上的不同,“重刑轻民”的理念难以为刑... 刑民交叉执行关系的实践处理,缺乏明确的基本原则与具体的操作规则。以刑民交叉诉讼关系的原则作为处理前提,既存在程序上的不适应性,也无法合理保障当事人权益的实现。诉讼程序与执行程序存在本质上的不同,“重刑轻民”的理念难以为刑事执行优先提供有力的法理基础。刑民交叉执行关系的处理原则,应坚持以权利为基础,明确权益保护上的优先性,以此作为选择执行依据与决定执行顺位的根据。在权益保护上,需要对善意取得制度作出扩大解释,不仅适用于标的物所有权的取得,也包括其他物权的取得。刑民交叉执行关系分为两种基本类型:一是被执行主体竞合的交叉执行,二是执行标的物竞合的交叉执行。基于不同的交叉类型,需要在基本事实与法律关系上,以当事人权利作为判断标准,一方面维护社会市场交易的稳定性,另一方面实现对犯罪人的刑事制裁,保障执行程序的公正与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民交叉 刑事优先 权利基础 权益保护 善意取得
下载PDF
社会法特别诉讼举证责任分配探究
8
作者 周湖勇 蔡潇琳 《集美大学学报(哲社版)》 2024年第2期35-43,共9页
在社会法特别诉讼中,举证责任的分配影响案件裁判结果的公正性,关系到社会成员权益的维护及社会法立法目的的实现。我国目前尚未建立社会法诉讼特别程序,在社会法纠纷解决时主要适用传统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举证责任分配规则,这与社会权... 在社会法特别诉讼中,举证责任的分配影响案件裁判结果的公正性,关系到社会成员权益的维护及社会法立法目的的实现。我国目前尚未建立社会法诉讼特别程序,在社会法纠纷解决时主要适用传统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举证责任分配规则,这与社会权救济存在冲突,影响救济效果。基于社会法纠纷的性质,社会法特别诉讼举证责任的分配应以倾斜保护弱势群体、公正与效率并重为价值原则,通过一般规则、举证责任专属与自由裁量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合理设计,以妥善解决社会法纠纷,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举证责任 社会法特别诉讼 社会法纠纷 社会权
下载PDF
移情式关怀理论在刑事诉讼中的融入研究——以人权保障为视角
9
作者 吴俐 杨馥源 《人权法学》 2024年第2期78-99,157,158,共24页
刑事诉讼现有研究主要集中于客观维度的程序制度建构,而对司法工作人员在认知方面的主观维度缺乏关注。但是,客观的程序制度无法自动产出公正的结果,司法工作人员的决策行为贯穿整个刑事诉讼过程,其主观认知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甚至... 刑事诉讼现有研究主要集中于客观维度的程序制度建构,而对司法工作人员在认知方面的主观维度缺乏关注。但是,客观的程序制度无法自动产出公正的结果,司法工作人员的决策行为贯穿整个刑事诉讼过程,其主观认知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甚至对决策结果产生决定性影响,因此,需要对刑事诉讼主观维度予以足够重视。刑事诉讼主观维度以司法工作人员的道德情感为核心,影响其立场和决策。主观维度的研究可以从移情式关怀理论中得到启发,使人们具有以对他人苦难产生情绪反应的能力为出发点,并提出禁止引发他人苦难,乃至尽力消除他人痛苦的道德要求。在刑事诉讼中融入移情式关怀理论,可以产生舒缓惩罚犯罪原则与保障人权原则之间的张力,推进无罪推定原则的完善,为审判中心主义提供支持等积极效果。虽然,移情式关怀理论无法避免人类主观方面的局限,但是,通过司法工作人员的立场确立和诱导训练可以弥补刑事诉讼人权保障中的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诉讼 人权保障 主观维度 移情式关怀理论
原文传递
浅析民事诉讼中电子数据的取证主体
10
作者 孙聚团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社会科学》 2024年第11期0047-0051,共5页
在数字化时代的背景下,电子数据在民事诉讼中的应用日益广泛,但其证据效力和证明力的实现面临诸多挑战。本文首先回顾了电子数据在刑事与民事诉讼中的不同待遇,指出在民事诉讼中电子数据的采纳率较低,主要受限于取证主体的法律素养与信... 在数字化时代的背景下,电子数据在民事诉讼中的应用日益广泛,但其证据效力和证明力的实现面临诸多挑战。本文首先回顾了电子数据在刑事与民事诉讼中的不同待遇,指出在民事诉讼中电子数据的采纳率较低,主要受限于取证主体的法律素养与信息技术水平不足。通过实证研究,分析了247份涉及电子数据的民事判决书,发现当事人自行取证的电子数据在法庭上常受到质疑,且证明力有限。文章进一步探讨了电子数据取证主体在法律基础与电子信息技术水平方面的局限性,以两个具体案例加以阐述。基于此,本文提出了四点建议以提升电子数据在民事诉讼中的地位:一是完善相关立法,明确电子数据的法律地位与取证规则;二是提升取证主体的法律素养,加强教育培训与资质认证;三是提高取证主体的信息技术水平,以应对技术挑战;四是推动电子数据取证职业化,确保取证活动的专业性和规范化。综上所述,通过立法完善、素养提升和职业化建设,可构建一个更健全的电子数据取证体系,增强其在民事诉讼中的可信度和效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数据 民事诉讼 取证主体 法律素养
下载PDF
关于建立普遍意义的附条件程序出罪制度的思考 被引量:1
11
作者 黄京平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3期28-40,共13页
程序出罪的规模化现象,使我国不附条件不起诉欠缺正当性或正当性不足的特征突显。这必然影响规模化程序出罪的持久性、稳定性,也会形成轻微犯罪治理质效逐渐劣化的趋势。司法规范实际确定了具有相当普遍意义的附条件程序出罪规则,及时... 程序出罪的规模化现象,使我国不附条件不起诉欠缺正当性或正当性不足的特征突显。这必然影响规模化程序出罪的持久性、稳定性,也会形成轻微犯罪治理质效逐渐劣化的趋势。司法规范实际确定了具有相当普遍意义的附条件程序出罪规则,及时弥补了立法的缺陷,修正了规模化程序出罪正当性不足的偏差,也为建立普遍意义的附条件程序出罪制度积累了经验。普遍意义的附条件程序出罪制度,应由附条件不启动刑事追诉程序和附条件终止刑事追诉程序构成,具体包含附条件不予立案、附条件撤销案件、附条件不起诉几种具体的程序出罪方式。以不同等级的附条件不起诉取代酌定不起诉、情节显著轻微不起诉,是建立普遍意义附条件不起诉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附条件 程序出罪 不予立案 撤销案件 不起诉 刑罚替代措施 分层出罪 犯罪分层
下载PDF
监察与刑事诉讼证据衔接问题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卫跃宁 王玮玮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5期161-171,共11页
监察与刑事诉讼衔接的核心在于证据的衔接。《监察法》的出台为二者在证据衔接方面搭建了基础性框架。但由于相关规定较为粗疏,实践中仍存在一定的理解分歧和适用难题。基于对条规的法教义学分析《,监察法》赋予了监察证据刑事诉讼准入... 监察与刑事诉讼衔接的核心在于证据的衔接。《监察法》的出台为二者在证据衔接方面搭建了基础性框架。但由于相关规定较为粗疏,实践中仍存在一定的理解分歧和适用难题。基于对条规的法教义学分析《,监察法》赋予了监察证据刑事诉讼准入资格,将《刑事诉讼法》纳入监察取证规范渊源,设置了体现监察取证特点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但针对实务中仍然存在的证据种类不一、取证规范差异、审查基准不同等突出问题,两法还需立足于整体的法秩序框架,在兼顾司法规律和监察特性的基础上,寻求价值上趋于合理又协调一致的证据衔接路径,实现监察与刑事司法价值层面的衡平与贯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监察 刑事诉讼 证据衔接 价值贯通
下载PDF
轻罪时代刑事司法柔性治理 被引量:1
13
作者 周洁 胡坤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89-98,共10页
轻罪时代,面对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新要求与我国当前犯罪态势逐渐呈现出明显的轻罪化趋势,刑事司法应对犯罪逐渐从以偏重事后惩罚威慑向注重事前预防、多方协同、深化诉源精准治理、多措并举的“治罪”与“治理”相结合的标本兼治观念转变... 轻罪时代,面对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新要求与我国当前犯罪态势逐渐呈现出明显的轻罪化趋势,刑事司法应对犯罪逐渐从以偏重事后惩罚威慑向注重事前预防、多方协同、深化诉源精准治理、多措并举的“治罪”与“治理”相结合的标本兼治观念转变。“依法有效治理犯罪与强化人权司法保障”是我国刑事司法治理的核心任务,实践中通过贯彻“少捕慎诉慎押”政策与适用“认罪认罚从宽”“社区矫正”等制度,展现了犯罪治理的新思维与新作为,但也存在一些与刑事司法柔性治理要求相抵牾并亟待解决的问题。为了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新期待与准确把握大量轻罪入刑后“法益保护”与“人权保障”之衡平问题,刑事司法就须明确把“以人为本”作为犯罪治理的根本价值遵循,并将“宽缓、审慎、谦抑”理念贯穿于犯罪治理的全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司法 柔性治理 宽缓 审慎 谦抑
下载PDF
权利救济视角下备案审查与司法诉讼的制度衔接——以《备案审查决定》新增条款为基础 被引量:2
14
作者 梁洪霞 《人权法学》 2024年第3期57-74,158,159,共20页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完善和加强备案审查制度的决定》第6条和第14条的规定,为备案审查制度衔接司法诉讼制度的进一步细化提供了规范空间。从保障当事人权利出发,可以具体搭建以下制度衔接:当事人提起备案审查引发的备案审...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完善和加强备案审查制度的决定》第6条和第14条的规定,为备案审查制度衔接司法诉讼制度的进一步细化提供了规范空间。从保障当事人权利出发,可以具体搭建以下制度衔接:当事人提起备案审查引发的备案审查决定对已决原因案件、未决原因案件的两类溯及制度,备案审查决定作出后对在审案件及审判终结案件的两类普遍溯及制度。在程序上需要借助诉讼中止、恢复诉讼、再审等机制与备案审查形成联动,且当事人根据备案审查决定提出再审应受到再审期限的限制,具体按照“有新的证据,足以推翻原判决、裁定”为由,自知道备案审查决定作出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但刑事诉讼除外。目前备案审查实践中普遍存在的书面审查意见,其效力的发挥需以制定机关实际废止、修改规范性文件作为前提和具体起算点,且比照备案审查决定予以适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备案审查决定》 备案审查 司法诉讼 原因案件 溯及力
原文传递
论标准必要专利FRAND诉讼中禁诉令的谦抑性
15
作者 郑伦幸 骆小春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2-107,共16页
目前禁诉令颁发所采用的“前置化”思维,导致了跨国FRAND诉讼中的禁诉令冲突。这不仅增加了当事人纠纷解决的成本,还损害了国际礼让原则,引发了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对抗与摩擦。禁诉令自身的制度逻辑决定了其应均衡国际礼让原则维护与限制... 目前禁诉令颁发所采用的“前置化”思维,导致了跨国FRAND诉讼中的禁诉令冲突。这不仅增加了当事人纠纷解决的成本,还损害了国际礼让原则,引发了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对抗与摩擦。禁诉令自身的制度逻辑决定了其应均衡国际礼让原则维护与限制,兼容司法能动主义与克制主义,保持足够的谦抑性,回归应对外国法院司法干涉的被动性与补充性地位。在规则上,应基于遵循国际礼让原则,促进FRAND许可交易达成,适应各国创制FRAND政策要求的优势,确立FRAND纠纷专利登记国专属管辖规则。在方法上,应摈弃“颁发前置化”思维以及抽象道德判断,以比例原则建构分析框架,分别对本国诉讼与外国诉讼的重合度、当事人之间的利益损害、国际礼让原则的影响进行评估与分析,权衡各方利益,以此作为禁诉令颁发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准必要专利 禁诉令 谦抑性 国际礼让 比例原则
下载PDF
涉案虚拟货币刑事处置的全流程方案与正当程序
16
作者 马明亮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2-42,共11页
基于对虚拟货币“从严、从禁”的监管模式,我国司法机关无权直接追缴变卖涉案虚拟货币,由此促生了多种“迂回追缴模式”。司法机关委托第三方机构处置日渐成为主流方式,但该方式存在诸多合法性与正当性责难,鉴此,司法机关未来的应对重... 基于对虚拟货币“从严、从禁”的监管模式,我国司法机关无权直接追缴变卖涉案虚拟货币,由此促生了多种“迂回追缴模式”。司法机关委托第三方机构处置日渐成为主流方式,但该方式存在诸多合法性与正当性责难,鉴此,司法机关未来的应对重心是如何构建委托处置全流程的正当方案。其中,应当着重解决如下问题:委托处置的前提条件、第三方机构资质的审查与境内委托程序、境外交易与结汇入境程序、涉案当事人与善意第三人等案外人的权利保障机制、确保资产安全的“控制下处置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块链 虚拟货币 刑事处置 第三方机构 外汇管制 反洗钱
原文传递
区块链证据认证形式化问题及克服
17
作者 陈永生 苏泽琳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5-77,共13页
区块链证据在司法实践中采信率极高,认证存在严重的形式化倾向,具体表现为:缺乏对取证程序合法性的审查,未区分数据层面的真实与内容层面的真实,对真实性的认证高度依赖第三方意见。认证形式化的成因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误以为区块链证... 区块链证据在司法实践中采信率极高,认证存在严重的形式化倾向,具体表现为:缺乏对取证程序合法性的审查,未区分数据层面的真实与内容层面的真实,对真实性的认证高度依赖第三方意见。认证形式化的成因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误以为区块链证据的防篡改功能具有绝对性;二是混淆了区块链证据载体层面与内容层面的保真;三是误将司法联盟链等同于去中心化的公有链;四是忽视了不同种类区块链证据认证的差异。有鉴于此,有必要严格适用非法证据的排除规则与瑕疵证据的补正规则,明确鉴真规则、传闻规则、原件规则对不同种类区块链证据的区分适用,运用推定规则减轻对推断性事实的证明负担,完善专家辅助人制度以强化法官对区块链证据可靠性的判断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块链证据 认证形式化 合法性 真实性 可靠性
下载PDF
认罪认罚案件中侦查中心的表征、是非与应对
18
作者 李昌盛 任建新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0-91,共12页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侦查、起诉、审判各个阶段皆可适用,解剖其适用实质,是侦查奠定了认罪认罚的主基调,形成了以侦查为主,检法辅助的运行模式,是较为明显的以侦查为中心。在整个过程中,围绕的核心还是侦查,核心的外围,是对侦查的细化、补...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侦查、起诉、审判各个阶段皆可适用,解剖其适用实质,是侦查奠定了认罪认罚的主基调,形成了以侦查为主,检法辅助的运行模式,是较为明显的以侦查为中心。在整个过程中,围绕的核心还是侦查,核心的外围,是对侦查的细化、补充、完善,并未真正动摇侦查的中心地位,并没有形成检察中心或者审判中心。于此,认罪认罚与侦查中心交集的提升效率、庭前预断、要件审查、二审信任可以保留,但对实体和程序错误需要警惕。应当确保侦查机关对案件取证、定性的准确性,强化公安司法机关对疑点和争点的实质审查,将明知性、明智性、自愿性分列保障,保障被追诉人反悔后的对抗能力,以维持实体和程序的底线公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罪认罚 侦查中心 检察中心 量刑建议 自愿性
下载PDF
人工智能时代证明标准客观化的负效应及其克服
19
作者 徐阳 魏溢男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2-96,共15页
在人工智能时代,算法技术驱动下的统一证据标准和逻辑经验法则的可算性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强证明标准的可操作性,减少司法随意性,却显性地压缩了主观要素的适用空间,将证明标准引入更深层次的客观化,产生事实认定受到客观化规则侵... 在人工智能时代,算法技术驱动下的统一证据标准和逻辑经验法则的可算性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强证明标准的可操作性,减少司法随意性,却显性地压缩了主观要素的适用空间,将证明标准引入更深层次的客观化,产生事实认定受到客观化规则侵蚀、陷入证据法定主义窠臼的负效应。在证明标准强调主客观融合的背景下,应当秉持证据裁量的基本立场,用证据裁量能动主义克服证明标准客观化的缺憾。客观化的证明标准只是底线的证明标准,是主观结论形成的基础,应当由事实认定者运用自由心证作最终的审查和判断。未来应通过制度建构纾解证明标准客观化产生的负效应,建立客观化证明标准的技术指南开示与异议机制,以期实现人工智能在刑事证明领域的良好应用,促进司法现代化和司法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证明标准客观化 智能辅助系统 统一证据标准 自由心证
下载PDF
刑事案件事实认定中经验法则的运用
20
作者 张云鹏 宿博佳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8-105,共8页
经验法则是证据评价的依据、建立证据与事实之间联系的桥梁以及事实认定合理性的检验标准,在刑事案件事实认定中经验法则的运用不可或缺。经验法则的适当选取是其规范运用的前提和基础,对于指向一致的经验法则应以盖然性程度为选取的基... 经验法则是证据评价的依据、建立证据与事实之间联系的桥梁以及事实认定合理性的检验标准,在刑事案件事实认定中经验法则的运用不可或缺。经验法则的适当选取是其规范运用的前提和基础,对于指向一致的经验法则应以盖然性程度为选取的基准,而内容迥异的经验法则则以具体条件的符合性为选取标准。裁判文书应当展示经验法则的内容,并结合案件的事实与证据论证经验法则选取的准确性与运用的合理性;对于控辩双方援引的经验法则,裁判文书应区别情况选择回应的方式,以增强裁判结论的正当性。对于经验法则运用的错误,可以通过启动第二审程序、审判监督程序实现救济。经验法则的规范运用有赖于控辩双方运用经验法则的公开与论辩、人民陪审员制度功能的充分发挥、直接审理原则的彻底贯彻等程序支撑规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证明 经验法则 证据推理 裁判说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