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74篇文章
< 1 2 6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服刑人员焦虑和心理资本关系的追踪研究
1
作者 张萌 窦逸飞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18,共8页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积极心理资本问卷(PPQ)对新入狱服刑人员进行为期一年的三次追踪,通过构建潜变量增长模型和交叉滞后模型探讨服刑人员入狱一年内焦虑和心理资本的变化趋势以及二者间的预测关系。结果表明:服刑人员的焦虑呈线性...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积极心理资本问卷(PPQ)对新入狱服刑人员进行为期一年的三次追踪,通过构建潜变量增长模型和交叉滞后模型探讨服刑人员入狱一年内焦虑和心理资本的变化趋势以及二者间的预测关系。结果表明:服刑人员的焦虑呈线性递增的变化趋势,服刑人员的心理资本在初期下降后趋于稳定;服刑人员的焦虑可以显著负向预测半年后的心理资本,而其心理资本却未能显著预测半年后的焦虑。研究结果显示焦虑是引起心理资本降低的风险因素,这对加强服刑人员的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启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服刑人员 焦虑 心理资本 追踪研究
原文传递
未成年人弑亲的行为逻辑与防治策略——基于抗逆力对36例案件的分析
2
作者 王飞 《行政与法》 2023年第3期110-118,共9页
近年来,未成年人弑亲犯罪引起了社会以及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本文在分析未成年人弑亲特征的基础上,依托抗逆力理论对36例公开报道的弑亲案件进行解析,发现未成年人弑亲的行为逻辑是:未成年人长期遭受亲缘风险要素冲击,外部保护要素持续缺... 近年来,未成年人弑亲犯罪引起了社会以及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本文在分析未成年人弑亲特征的基础上,依托抗逆力理论对36例公开报道的弑亲案件进行解析,发现未成年人弑亲的行为逻辑是:未成年人长期遭受亲缘风险要素冲击,外部保护要素持续缺位,保护要素联结弱化、异化,导致个人抗逆力特质瓦解,致使未成年人的自我效能感恶化为绝望无助状态,抑或因情绪越位而直接选择情绪型风险应对策略,最终将报复恶念付诸施加亲缘风险要素的亲人。基于此,可从杜绝衍生亲缘风险要素、巩固家校素质教育联盟、优化强化家庭成员联结、精心培育未成年人韧性等方面提升抗逆力进行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成年人 行为逻辑 抗逆力 弑亲
下载PDF
在校大学生帮信行为的犯罪心理学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张保强 《河南警察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64-69,共6页
帮信罪的出台是对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引发电信诈骗犯罪激增这一社会现实的法治回应。在校大学生逐渐成为帮信罪的高发人群,在校大学生的帮信行为主要呈现案件牵涉面广及涉案金额大、学生的帮信行为复杂多样、行为人多被所谓“熟人”利... 帮信罪的出台是对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引发电信诈骗犯罪激增这一社会现实的法治回应。在校大学生逐渐成为帮信罪的高发人群,在校大学生的帮信行为主要呈现案件牵涉面广及涉案金额大、学生的帮信行为复杂多样、行为人多被所谓“熟人”利用、行为人案发后悔罪意识明显等特征。从犯罪心理学角度分析,在校大学生的帮信行为主要受逐利心理、侥幸心理、享乐心理、极端利己心理以及法不责众心理影响。高校预防大学生帮信犯罪,要在强化“三观”教育、破除“侥幸”心理,提升法律思维、纠正“法不责众”错误认识,重塑法律信仰、形成法律敬畏之心,织密预防监管大网、消除大学生犯罪意向四个方面着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帮信罪 犯罪心理学 在校大学生 法律思维 法律信仰
原文传递
情境行动理论视角下的无差别杀人犯因性分析
4
作者 王国俣 杨金辉 《西部学刊》 2023年第17期75-78,共4页
在明晰无差别杀人这一犯罪概念的前提下,通过情境行动理论对无差别杀人进行犯因性分析,即在情境模型中分析无差别杀人倾向、即时环境中犯因性这两方面的形成原因。当具有无差别杀人倾向的个体,暴露于一个充斥着暴力亚文化、支持暴力的... 在明晰无差别杀人这一犯罪概念的前提下,通过情境行动理论对无差别杀人进行犯因性分析,即在情境模型中分析无差别杀人倾向、即时环境中犯因性这两方面的形成原因。当具有无差别杀人倾向的个体,暴露于一个充斥着暴力亚文化、支持暴力的道德语境且存在众多旁观者的即时环境中时,更可能在认知—选择过程的筛选后实施无差别杀人犯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差别杀人 情境行动理论 犯因性分析 认知—选择过程
下载PDF
北京市新入监罪犯人格特点及心理卫生状况 被引量:44
5
作者 柴萌 唐宏宇 +3 位作者 韩素霞 曹莉 鲍震文 康凌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333-335,共3页
目的 :调查新入监罪犯的人格特点及心理卫生状况。方法 :采用人格诊断问卷 (PDQ -4+ )、症状自评量表 (SCL -90 )和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 (SDS)对 1,5 11名新入监罪犯进行测试 ,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罪犯的PDQ -4+ 总分明显高于常模 ,... 目的 :调查新入监罪犯的人格特点及心理卫生状况。方法 :采用人格诊断问卷 (PDQ -4+ )、症状自评量表 (SCL -90 )和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 (SDS)对 1,5 11名新入监罪犯进行测试 ,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罪犯的PDQ -4+ 总分明显高于常模 ,暴力和财产犯罪者的反社会型和攻击型得分高于性犯罪者(P <0 0 1) ;暴力和性犯罪者的表演型得分高于财产犯罪者 ;而财产和性犯罪者的回避型、强迫型和被动攻击型的得分高于暴力犯罪者 ,差异均有统计学显著意义 (P <0 0 5 )。所有罪犯的SCL -90总分和各因子分 ,SDS总分均明显高于正常人群。结论 :新入监罪犯的心理问题较为严重 ,人格缺陷较为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罪犯 人格 心理卫生 人格诊断问卷 症状自评量表 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
下载PDF
青少年罪犯焦虑、抑郁情绪及其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邹志礼 蒙华庆 +14 位作者 胡华 王慧 李明高 卢军 梁华平 杜莲 傅一笑 罗庆华 邱海棠 邱田 屈远 雍那 程雪 刘海霞 赵雯婧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296-1299,共4页
目的调查重庆市青少年罪犯焦虑、抑郁状况与应对方式的关系,为制定符合青少年罪犯心理的综合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一般情况问卷、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对重庆市未成年犯管教所909名... 目的调查重庆市青少年罪犯焦虑、抑郁状况与应对方式的关系,为制定符合青少年罪犯心理的综合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一般情况问卷、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对重庆市未成年犯管教所909名青少年罪犯进行横断面问卷调查研究。结果青少年罪犯焦虑、抑郁症状检出率分别为40.4%、51.2%,明显高于常模(P<0.01),共患焦虑、抑郁占31.3%。家庭经济状况好、学历高是抑郁发生的保护因素,童年期受虐是抑郁发生的危险因素;家庭经济状况好是焦虑发生的保护因素,而童年期受虐、非独生子女是焦虑发生的危险因素。其积极应对方式与焦虑、抑郁水平之间呈显著负相关(r=-0.172,r=-0.208,P<0.01),而消极应对方式与焦虑、抑郁水平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0.419,r=0.390,P<0.01)。结论青少年罪犯存在明显的焦虑、抑郁情绪,与其消极应对方式密切相关。帮助他们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可以有助于降低焦虑、抑郁情绪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犯罪 焦虑 抑郁 应对方式 重庆市
原文传递
未成年犯的人格特点与心理健康状况和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17
7
作者 李俊丽 梅清海 +2 位作者 于承良 章爱先 翟庆海 《中国学校卫生》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75-76,共2页
目的了解未成年犯人格特点及其与心理健康状况和应对方式的关系,为有针对性地预防和矫正未成年人犯罪提供依据。方法以河北省某少年管教所16~18岁218名未成年犯为研究组,随机抽取16~18岁高中生274名作为对照组,采用艾森克个性问卷、... 目的了解未成年犯人格特点及其与心理健康状况和应对方式的关系,为有针对性地预防和矫正未成年人犯罪提供依据。方法以河北省某少年管教所16~18岁218名未成年犯为研究组,随机抽取16~18岁高中生274名作为对照组,采用艾森克个性问卷、症状自评量表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对其实施团体测定。结果未成年犯的人格特点中,精神质特征和神经质特征比较明显,心理健康水平较低,并且使用积极应对方式较少,而使用消极应对方式较多,其人格特点与心理健康水平和应对方式之间有显著的相关关系。结论未成年犯的人格具有偏离正常群体的趋势,且对其心理健康水平和应对方式有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格 精神卫生 应付行为 相互影响分析 青少年
下载PDF
女性犯罪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8
8
作者 刘兆玺 陈修哲 +6 位作者 秦世梅 薛继芳 郝伟德 吕晓敏 刘丙伦 满昌华 张志华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06-108,共3页
目的 :探讨女性犯罪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女犯和以年龄、文化、职业匹配的女性各 2 0 0名 ,应用MMPI、SCL -90、FES -CV等调查表进行测查。结果 :女犯存在的心理及家庭问题均较对照组多 (P <0 0 5~ 0 0 1) ;Log... 目的 :探讨女性犯罪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女犯和以年龄、文化、职业匹配的女性各 2 0 0名 ,应用MMPI、SCL -90、FES -CV等调查表进行测查。结果 :女犯存在的心理及家庭问题均较对照组多 (P <0 0 5~ 0 0 1)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与犯罪有关的主要因素为家庭亲密度低、既往重大躯体和精神疾病史、个人不良嗜好等 ;从MMPI的个体分析结果显示 ,在监女犯心理偏离占 84 0 3 %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8 81% ,差异非常显著 (P <0 0 1)。结论 :女性犯罪的危险因素既有心理社会因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犯罪 危险因素 多因素分析 MMPI
下载PDF
男性少年暴力罪犯心理防御机制分析 被引量:8
9
作者 徐莉萍 王小平 +1 位作者 谢永标 孙业华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841-842,830,共3页
目的 :探讨男性少年暴力罪犯的心理防御机制的特征 ,为少年犯罪的预防和干预策略提供理论参考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 88名少年管教所的男性少年暴力罪犯与 3 3名的中专二年级男性学生进行“防御方式问卷”调查。结果 :两组应用最多的都... 目的 :探讨男性少年暴力罪犯的心理防御机制的特征 ,为少年犯罪的预防和干预策略提供理论参考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 88名少年管教所的男性少年暴力罪犯与 3 3名的中专二年级男性学生进行“防御方式问卷”调查。结果 :两组应用最多的都是成熟防御机制 ,但不成熟防御机制 (D1 )、中间型防御机制(D3)、掩饰因子 (D4 )评分有显著性差异 ,D1、D3的多个项目评分也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与一般同龄群体相比 ,少年暴力罪犯较多使用不成熟型、中间型防御机制 ,提示少年暴力罪犯心理健康水平不及同龄群体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男性少年 暴力罪犯 心理防御机制 干预策略
下载PDF
职务犯罪服刑人员的自尊、人格特征及情绪状况 被引量:5
10
作者 王艳郁 孙宏伟 +3 位作者 刘金虎 高树宏 王恩光 徐娜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93-398,共6页
目的:研究职务犯罪服刑人员的外显自尊、内隐自尊的特征,以及不同自尊结构职务犯罪服刑人员的人格特征及情绪状况的差异。方法:方便选取某监狱职务犯罪服刑人员共112名,符合入组条件者共88名。使用大五人格量表简版(NEO-FFI)、简式简明... 目的:研究职务犯罪服刑人员的外显自尊、内隐自尊的特征,以及不同自尊结构职务犯罪服刑人员的人格特征及情绪状况的差异。方法:方便选取某监狱职务犯罪服刑人员共112名,符合入组条件者共88名。使用大五人格量表简版(NEO-FFI)、简式简明心境问卷(POMS-SF)、自尊量表(SES)以及内隐联想测验(IAT)进行问卷调查及行为学实验。按SES、IAT的平均分为界,将被试分为高外显高内隐组(n=13)、高外显低内隐组(n=14)、低外显高内隐组(n=12)、低外显低内隐组(n=12)。结果:获有效问卷51份。内隐联想测验中,被试在相容试验的反应时短于不相容试验的反应时(P=0.022,d=0.45)。外显自尊得分与内隐自尊得分无统计学意义相关(r=0.10,P=0.527)。高外显自尊两组NEO-FFI的神经质得分低于低外显自尊两组。高外显低内隐组的外向性得分高于高外显高内隐组和低外显低内隐组,开放性得分高于较低外显高内隐组,谨慎性得分高于低外显自尊两组。低外显高内隐组POMS-SF的抑郁-沮丧、愤怒-敌意、疲乏及迷惑-混乱得分均高于高外显自尊两组。外显自尊与外向性、开放性及精力得分呈正相关(r=0.40,0.34,0.34,均P<0.05),而与神经质、抑郁-沮丧、疲乏得分呈负相关(r=-0.52,-0.35,-0.42,P<0.01或0.05);内隐自尊与精力得分呈正相关(r=0.39,P<0.01)。结论:职务犯罪服刑人员的外显自尊与内隐自尊是两个相互独立的结构,高外显自尊职务犯罪服刑人员的人格具有情绪相对稳定的特点,低外显高内隐自尊的服刑人员抑郁、愤怒、疲乏及迷惑等负性情绪相对较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务犯罪人员 外显自尊 内隐自尊 大五人格 情绪 横断面研究
下载PDF
成年罪犯人格特征及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分析 被引量:25
11
作者 邱昌建 方进博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563-565,共3页
目的 :了解成年罪犯的人格特征及探讨父母教养方式与其人格的相关性。方法 :对 13 9名成年男性罪犯进行EPQ人格问卷、EMBU父母教养方式量表测试。结果 :罪犯E、N、P分高于常模 ,L分低于常模 ,暴力型犯罪E分高于财产型犯罪。幼时家庭不... 目的 :了解成年罪犯的人格特征及探讨父母教养方式与其人格的相关性。方法 :对 13 9名成年男性罪犯进行EPQ人格问卷、EMBU父母教养方式量表测试。结果 :罪犯E、N、P分高于常模 ,L分低于常模 ,暴力型犯罪E分高于财产型犯罪。幼时家庭不完整者的“父母情感温暖、理解” ,“父亲偏爱被试”因子分比幼时家庭完整者低。“父母情感温暖、理解” ,“母亲过分干涉、过分保护”因子与E因子显著相关 ;“母亲过干涉、保护”及“母亲拒绝、否认”因子与N因子显著相关 ;“父母惩罚严厉、拒绝否认”因子与P因子显著相关。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年罪犯 人格特征 父母教养方式 相关性
下载PDF
女性毒品犯人格类型的聚类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张锋 朱海燕 +2 位作者 沈模卫 宋志一 邓云菁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1期30-34,共5页
目的 :探讨女性毒品犯的人格分类模型。方法 :以 2 5 2名在押女性毒品犯接受CPI测验数据为基础 ,以 2 0个变量所组成 2 0维空间对女性毒品犯进行Q型聚类。结果 :通过Q型聚类得到四种基本的人格类型 ,经F检验和LSD检验 ,表明四种人格类... 目的 :探讨女性毒品犯的人格分类模型。方法 :以 2 5 2名在押女性毒品犯接受CPI测验数据为基础 ,以 2 0个变量所组成 2 0维空间对女性毒品犯进行Q型聚类。结果 :通过Q型聚类得到四种基本的人格类型 ,经F检验和LSD检验 ,表明四种人格类型在大多数分量表上的测验分数具有显著差异。结论 :女性毒品犯的人格特征可以分为独立—克制型、依附—冲动型、敏感—退缩型和浮躁—自夸型四种类型 ;这一分类模型为在押女性毒品犯的分类矫治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 毒品犯 人格特征 聚类分析 犯罪心理学
下载PDF
青少年犯罪成因的心理学思考 被引量:4
13
作者 景璐石 冯军 +1 位作者 刘永贵 郭薇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CAS CSCD 2006年第3期279-280,共2页
关键词 青少年犯罪 心理学 成因 犯罪案件 社会因素 统计资料 家庭因素 学校因素 内在机理 诱发因素
下载PDF
犯罪知识测试(GKT)测谎模式及其变式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傅根跃 马艳 缪伟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4期410-413,共4页
目的 :在以测谎实验验证犯罪知识测试 (GKT)测谎模式的认知原理 ,同时探索GKT在变式状况下的运用价值 ,并从GKT模式的认知原理出发 ,讨论目前广泛运用于标准GKT测试的Lykken判定法所存在的问题 ,以期找到更符合GKT模式认知原理的科学判... 目的 :在以测谎实验验证犯罪知识测试 (GKT)测谎模式的认知原理 ,同时探索GKT在变式状况下的运用价值 ,并从GKT模式的认知原理出发 ,讨论目前广泛运用于标准GKT测试的Lykken判定法所存在的问题 ,以期找到更符合GKT模式认知原理的科学判定法。方法 :以 4 0名大学生为被试 ,中性的无意义字母串为测试材料 ,皮肤电反应为指标 ,在无动机性指导语下进行测谎测试。结果 :运用标准GKT测试Lykken判定法 ,在知道犯罪组关键信息而不知道是否存在无辜受测者的情况下 ,对“罪犯”的判定准确率为 73% ;运用“最高原则、邻近原则”判定法 ,在知道受测者均为“罪犯” ,而不知道其关键信息的情况下 ,将关键信息的模糊范围从 5个信息缩小到 2个 ,其缩小范围的判定准确率为 78.4 %。结论 :标准GKT测试的准确率达到以往国外同类范式研究的最高准确率 ,证实了GKT模式的刺激意义性定向反射认知原理的科学性 ;在不明线索下运用GKT变式缩小关键信息范围 (GKT变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犯罪知识测试 测谎模式 Lykken判定法 测谎仪
下载PDF
违法犯罪成年男性个性特征调查 被引量:28
15
作者 肖琳琳 潘勇 姚家斌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CSCD 2001年第1期50-51,共2页
Objective:To study relationship between personality characteristics and criminal offences in male adult prisoners.Methods: Personality of 175 male adult in prisoners was assessed by Eysenk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 (E... Objective:To study relationship between personality characteristics and criminal offences in male adult prisoners.Methods: Personality of 175 male adult in prisoners was assessed by Eysenk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 (EPQ). Results:(1) P,N,E scores of prisoners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norms; (2) P score of the 18~29 age group was considerab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30~45 age group,whereas L score of the 18~29 age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30~45 age group;(3) scores on extroversion and emotional unstability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 whereas scores on introversion and emotional stability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when compared to the norms;(4) a percentage of 43.43% of male adult prisoners showed typical psychotic traits (T>61.5). Conclusion: There was significant relationship between personality and criminal offen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犯罪行为 男性 个性特征 成年人
下载PDF
网络犯罪及其心理特征 被引量:16
16
作者 黄肃杨 周晖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95-99,共5页
网络犯罪作为现代高技术犯罪的一种,正以传统型犯罪无法比拟的方式和速度恶性膨胀,对社会生活危害极大。网络犯罪有高智能性和隐蔽性等特点,网络犯罪心理的诱因主要有自负心理和放纵心理。应依法治网,堵疏并举,促进网络健康发展。
关键词 网络犯罪 自负心理 放纵心理 依法治网
下载PDF
少年犯情绪智力及共与有关个性因素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157
17
作者 王才康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566-567,565,共3页
目的 :探讨少年犯的情绪智力特点及其和有关个性因素的相关关系。方法 :在押少年犯 2 2 8人接受一份问卷调查 ,问卷包括情绪智力、自我效能感和应付方式等五个相关量表。结果 :(1)少年犯的情绪智力低于同龄的中学生 ,男 :12 7 45± ... 目的 :探讨少年犯的情绪智力特点及其和有关个性因素的相关关系。方法 :在押少年犯 2 2 8人接受一份问卷调查 ,问卷包括情绪智力、自我效能感和应付方式等五个相关量表。结果 :(1)少年犯的情绪智力低于同龄的中学生 ,男 :12 7 45± 14 6/111 86± 13 9,Z =9 7,P <0 1;女 :12 8 73± 9 9/115 2±13 3 ,Z =4 4,P <0 0 1;(2 )少年犯的情绪智力和一般自我效能感 (r = 2 3 )及应付方式积极应对 (r = 41) ,消极应对 (r = 2 1)正相关 ,但和心理控制源与抑郁则没有相关关系 (P >0 0 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性因素 少年犯 情绪智力 自我效能感 应付方式 心理控制源 抑郁 相关性
下载PDF
女性暴力犯罪与非暴力犯罪人格特征的比较 被引量:3
18
作者 黎雪梅 况利 陈建梅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8年第11期1191-1194,共4页
目的探讨女性罪犯的人格特征,以及年龄、受教育程度、服刑前后婚姻状况对其的影响。方法选取在重庆市女子监狱服刑的女犯将其分为暴力犯罪与非暴力犯罪两组,分别填写PDQ-R、EPQ、SCL-90 3种问卷,并对问卷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女性暴... 目的探讨女性罪犯的人格特征,以及年龄、受教育程度、服刑前后婚姻状况对其的影响。方法选取在重庆市女子监狱服刑的女犯将其分为暴力犯罪与非暴力犯罪两组,分别填写PDQ-R、EPQ、SCL-90 3种问卷,并对问卷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女性暴力和非暴力犯罪组各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女性犯罪人群都存在不同类型、不同程度的人格障碍。女性暴力犯罪与非暴力犯罪在人格特征上不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力犯罪 人格障碍 PDQ-R
下载PDF
思政教育视域下预防会计犯罪心理研究
19
作者 姜雅思 《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53-55,共3页
会计犯罪凸显出趋利和趋义、超前享乐和节俭、服从和驾驭等几对矛盾,这些矛盾进而决定了会计从业者的犯罪心理。要想有效干预会计犯罪心理,需整合社会各界力量形成对会计人员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
关键词 会计犯罪 会计心理学 思想政治教育
下载PDF
论主要罪过 被引量:42
20
作者 周光权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8-48,共11页
在结果加重犯、结合犯,以及行为人对于结果发生难以预测的特殊犯罪中,要认定行为人究竟具备故意还是过失的罪过,可能比较困难。对此,刑法学界先后提出了复合罪过说、客观的超过要素概念等解决方法。但是,这些理论是否合理,还值得推敲。... 在结果加重犯、结合犯,以及行为人对于结果发生难以预测的特殊犯罪中,要认定行为人究竟具备故意还是过失的罪过,可能比较困难。对此,刑法学界先后提出了复合罪过说、客观的超过要素概念等解决方法。但是,这些理论是否合理,还值得推敲。本文提出的新方法是:先从“事实上”确定这些特殊犯罪中的行为人究竟有多少个罪过;然后从“规范”意义上确定在这些罪过中,哪一个是次要罪过,哪一个是主要罪过,最终确定的这个主要罪过就是这些特殊犯罪的罪过形式。“主要罪过说”的提出,有助于解决刑法学上一直存在的罪过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殊犯罪 罪过理论 主要罪过 次要罪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