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556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劳动关系微分化视角下网约工劳动权益的法律保障 被引量:2
1
作者 李志强 廖欣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4-118,共15页
在算法技术与平台经济相得益彰共同推进数字经济向纵深方向发展的过程中,劳动关系日益呈现出微分化的演化趋势,使得以网约工为代表的新业态从业人员陷入了“身份不明确”的主体性危机与“权益保障难”的双重困境,不仅对传统的劳动从属... 在算法技术与平台经济相得益彰共同推进数字经济向纵深方向发展的过程中,劳动关系日益呈现出微分化的演化趋势,使得以网约工为代表的新业态从业人员陷入了“身份不明确”的主体性危机与“权益保障难”的双重困境,不仅对传统的劳动从属基础性理论提出了新的挑战,而且也日益凸显现行法律制度供给不足的现状。基于网约工群体经济从属性、人格从属性与组织从属性微分化趋势之系统理论分析,科学审视与证成微分化视阈下具有劳动从属性的网约工“第三类劳动者”之身份,并将“内在经济与人格从属程度的差距均以外在劳动量的差别为表现形式”这一从属性微分化之核心作为识别与判定标准,对具有不同强度从属性的“第三类劳动者”给予不同程度的劳动法倾斜保护,希冀能平衡平台经济有序发展与网约工劳动权益合法保障之间的关系,为健全和完善我国劳动法律制度体系提供符合数字经济内在运行规律的科学立法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台经济 网约工 劳动关系 微分化 第三类劳动者 劳动权益
下载PDF
数字经济时代劳动关系的互构共变机制——基于控制与自主的交互视角 被引量:1
2
作者 张乐 李瑾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0-129,共10页
在我国数字经济发生深刻变化的新阶段,劳动过程中的“控制与自主”日益呈现出复杂的互构共变特征。劳资双方通过相互针对又相互改善的方式对各自行动的意义进行着适应性调整,由此塑造出新的结构性力量持续地改变着雇佣关系、劳动组织关... 在我国数字经济发生深刻变化的新阶段,劳动过程中的“控制与自主”日益呈现出复杂的互构共变特征。劳资双方通过相互针对又相互改善的方式对各自行动的意义进行着适应性调整,由此塑造出新的结构性力量持续地改变着雇佣关系、劳动组织关系、劳工阶级关系以及服务消费关系等群体关系的性状,其所带来的行动后果也由双方共同承担、消解或转化。数字化转型中的劳动关系正经历着反向构变与调适构变的激荡过程。为了促使数字经济时代的劳动关系朝着同向构变的方向发展,需要通过劳动关系协调、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和公共管理服务改进等方面的改革,努力形成兼顾数字经济发展与劳动者权益保障的新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过程 互构共变 数字经济 数字控制 劳动自主
下载PDF
从劳资对立到相互成就:对抗性劳动法制的反思和变革 被引量:1
3
作者 史际春 赵忠龙 《经贸法律评论》 2024年第3期118-139,共22页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劳动法制以“劳资对立”为基础和逻辑,背景是大机器生产时代阶级对立的雇佣关系和中重度体力劳动,我国现行劳动法制在一定程度上受其影响。社会主义不存在劳动者和企业之间关系的根本性矛盾,而且公有制在我国占主导地...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劳动法制以“劳资对立”为基础和逻辑,背景是大机器生产时代阶级对立的雇佣关系和中重度体力劳动,我国现行劳动法制在一定程度上受其影响。社会主义不存在劳动者和企业之间关系的根本性矛盾,而且公有制在我国占主导地位,劳动者远超“劳工”范围;普遍的脑力劳动和轻微体力劳动,高度市场化和科技进步条件下的灵活生产、工作,冲击着僵化的劳动法制;随着社会进步,越来越多的人出于兴趣志向和事业追求而工作;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确保中国不存在也不允许出现既得“利益集团”。故应当在此新的历史条件和国情基础上,构建一种劳动者和企业相互成就的和谐劳动关系与包容、柔性的社会主义劳动法制,一体适用于各种经营性的雇佣及劳动合作,劳动事故和失业等风险概由社会保险暨社会承担以解决个别企业经营及市场竞争的后顾之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资对立 劳动者和企业相互成就 劳动法制 经营性雇佣 劳动合作
下载PDF
不完全劳动关系法律属性及制度构建探究 被引量:1
4
作者 聂婴智 罗玉杭 张义豪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87-94,共8页
梳理学界及相关政策文件对不完全劳动关系的定义与解释,将劳动从属性与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特征以及外包用工模式相结合,总结出不完全劳动关系的本质是新就业形态下特有的具备弱人格从属性、经济从属性、组织从属性的新型用工关系。当前,... 梳理学界及相关政策文件对不完全劳动关系的定义与解释,将劳动从属性与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特征以及外包用工模式相结合,总结出不完全劳动关系的本质是新就业形态下特有的具备弱人格从属性、经济从属性、组织从属性的新型用工关系。当前,该领域研究存在两大问题:一是不完全劳动关系的法律属性及地位不清晰;二是不完全劳动关系的制度构建方案不明确。参考“类雇员”制度及多要素权衡规则,在劳动三分体系基础之上提出三项建议:一是将不完全劳动关系纳入未来《劳动法典》中专门规制;二是引入考察要素制定不完全劳动关系认定标准;三是将不完全劳动关系劳动者权利划分为基础权利和特有权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完全劳动关系 劳动从属性 新就业形态
下载PDF
新业态从业人员工伤保险制度建构的法理基础论纲
5
作者 穆随心 黄晶晶 《青海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6-164,共9页
建构新业态从业人员的工伤保险制度业已成为当前党和国家政策及社会法领域的重要议题,但亟需厘清其法理基础,其中工伤保险制度的性质定位是“总开关”。通过“源流考镜”,工伤保险制度缘起于侵权责任法归责原则的变革,该变革下强化的个... 建构新业态从业人员的工伤保险制度业已成为当前党和国家政策及社会法领域的重要议题,但亟需厘清其法理基础,其中工伤保险制度的性质定位是“总开关”。通过“源流考镜”,工伤保险制度缘起于侵权责任法归责原则的变革,该变革下强化的个别雇主(损害填补)责任需要雇主责任保险制度等实现工伤风险分担的初步社会化,在这一过程中对雇主责任保险制度等的探索也形成了工伤保险制度的重要“技术储备”。彻底的风险分担社会化只能是建立工伤保险制度,基于公法力量的介入,工伤保险制度得以初步形成,且单个雇主责任的保险化样变使其最初呈现出劳动法属性。随着“以超越于总资本之上的国家担负起防止、补偿(工伤)的最终责任”理念的发展,工伤保险制度超越劳动法属性而正确回归其社会保障法的本质规定性:保障所有可能遭受工作(职业)伤害风险的职业群体。体认到这一点,叠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和共同富裕的价值自觉,新业态从业人员工伤保险制度建构的法理基础得以自然而然地呈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业态从业人员 工伤保险制度 法理基础 社会保障法面相
下载PDF
反算法歧视与平等观念的重构——群体主义平等观下反屈从原则的启示
6
作者 刘晗 张怡静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9-161,共13页
算法歧视的规制范式及时回应了紧迫的现实需求,需进一步在反歧视的理论层面对其深入展开研究。算法加剧身份歧视并纳入社会偏见,打破分类样态固化群体劣势,并隔离数据贫困群体,同时面临技术治理与反歧视法的双重困境。反算法歧视亟须突... 算法歧视的规制范式及时回应了紧迫的现实需求,需进一步在反歧视的理论层面对其深入展开研究。算法加剧身份歧视并纳入社会偏见,打破分类样态固化群体劣势,并隔离数据贫困群体,同时面临技术治理与反歧视法的双重困境。反算法歧视亟须突破工具性应对视角,深入挖掘平等理论的内核指引,特别关注个人主义平等观与群体主义平等观在算法时代的适用。在反歧视法下,“个人主义”的反归类和“群体主义”的反屈从原则提供了认知框架并在算法时代展现出新的内容。目前主流的呼声和应对策略,无论是算法透明化或是用户信息自决权,都建立在个体主义平等观之上,却不足以应对新的挑战。面对算法歧视中的群体劣势、算法权力的支配结构,以及社会结构性偏见,需要引入群体主义的视角。反屈从所确立的群体主义的、实质性的价值纠偏的立场,着眼于评估算法对不同群体的广泛影响,在改善受算法权力支配的消费者、劳动者和弱势群体劣势地位上,为反算法歧视提供了更好的指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算法歧视 算法权力 平等保护 反屈从原则 群体主义
下载PDF
职业教育学生实习权的权能与保护
7
作者 孙长坪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1,共1页
实习是职业学校实践教学的主要形式,是执行教学计划和课程大纲的关键环节。2019年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要求,“职业院校实践性教学课时原则上占总课时一半以上。”作为培养学生职业道德和技术技能的实践性教育... 实习是职业学校实践教学的主要形式,是执行教学计划和课程大纲的关键环节。2019年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要求,“职业院校实践性教学课时原则上占总课时一半以上。”作为培养学生职业道德和技术技能的实践性教育教学活动,学生实习工作的好坏,事关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和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其中,学生实习享有什么权益,如何保护学生的实习权益,是当下值得深入研究和探索的话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职业教育 现代职业教育 总课时 改革实施方案 职业院校 技术技能 实践性教学 教学计划
下载PDF
平台依附型就业者权利统一的机制弥合
8
作者 秦前红 王汝唯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4-129,共6页
生产资料和劳动方式的变革催生了多种类型的灵活就业群体,平台依附型就业者由此而生。就业权形式平等与实质平等的统一,是平台依附型就业者权利统一的理论动因,但平台依附型就业者就业风险分担不平等、劳动基准保护不平等、司法裁判不... 生产资料和劳动方式的变革催生了多种类型的灵活就业群体,平台依附型就业者由此而生。就业权形式平等与实质平等的统一,是平台依附型就业者权利统一的理论动因,但平台依附型就业者就业风险分担不平等、劳动基准保护不平等、司法裁判不一致等因素的存在,要求从现实层面注重平台依附型就业者权利的保护。推动平台依附型就业者权利形式平等与实质平等的统一应适度拓展社会保险权利,构建良性的风险分担机制;适度提供劳动基准保护,构建良性的生存保障机制;适度调整劳动关系认定标准,构建良性的司法裁判机制。通过找准平台依附型就业者权利形式平等与实质平等之间的差距,来构建适宜的弥合机制,进而推动就业领域法律平等目标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权利统一 实质平等 形式平等 平台依附 灵活就业者
下载PDF
新业态从业青年劳动权益保护的路径研究
9
作者 肖丹 赵晓峰 《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5-18,共4页
新业态在吸收大量青年劳动者的同时,也给从业青年权益保障带来了新的问题。由于相关的法规、制度建设滞后,新业态从业青年面临劳动关系认定困难、社保机制不够完善、劳动维权有难度,政府管理有缺位等现实问题。保护新业态从业青年的劳... 新业态在吸收大量青年劳动者的同时,也给从业青年权益保障带来了新的问题。由于相关的法规、制度建设滞后,新业态从业青年面临劳动关系认定困难、社保机制不够完善、劳动维权有难度,政府管理有缺位等现实问题。保护新业态从业青年的劳动权益,要建立适应新业态的社会保障制度,依法创建良好的司法保护环境,通过改革创新,构建全方位的青年权益保障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业态 从业青年 权益保护 路径
下载PDF
中国式法治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法回应
10
作者 丁玉翠 刘思霖 《学术交流》 CSSCI 2024年第8期75-88,共14页
中国式法治现代化内嵌于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为新时代社会法研究及发展提供最新的理论范式。我国社会法应当立足于中国式法治现代化的进程中社会建设的时代任务和发展趋势,在厘清中国式法治现代化与社会法内在关系的前提下,聚焦于深度... 中国式法治现代化内嵌于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为新时代社会法研究及发展提供最新的理论范式。我国社会法应当立足于中国式法治现代化的进程中社会建设的时代任务和发展趋势,在厘清中国式法治现代化与社会法内在关系的前提下,聚焦于深度老龄化社会来临、数字经济发展背景下社会法体系建设与现代化转型的实际需求,坚持社会保障与家庭保障“共存”、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共谋”、发展成果与利益分配“共享”、数智治理与社会保障服务“共生”等科学合理的社会法价值取向,在党的领导下建立多支柱的家庭保障体系、加快劳动与民生领域重点立法、将新业态劳动关系纳入社会保障、积极推进社会治理数智化赋能,从而进一步发挥社会法的整体效能,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提供坚实的制度支撑和有力的法治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法治现代化 社会法 价值取向 实践回应
下载PDF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员职称评价办法(试行)》政策解读
11
作者 朱莉莉 《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68-72,共5页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员是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就业优先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力量。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决策部署,进一步畅通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员职业发...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员是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就业优先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力量。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决策部署,进一步畅通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员职业发展通道,2023年9月27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印发《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员职称评价办法(试行)》(人社部发〔2023〕51号)(以下简称《办法》)。该《办法》根据《职称评审管理暂行规定》《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深化经济专业人员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等政策制定,于2024年1月1日起施行。该《办法》的实施将不断提升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员职称评价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发展通道 乡村振兴战略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 就业优先战略 职称评审 经济专业人员 政策解读 暂行规定
下载PDF
论就业年龄歧视之禁止
12
作者 刘清生 苏天慈 《宁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22-129,共8页
在劳动就业中年龄歧视普遍存在,但立法并未禁止,学界对此关注度不高。认可禁止就业年龄歧视立法缺位的理由不成立,因为促进中高龄者就业不会挤压低龄者的就业机会,年龄也非衡量劳动者可雇佣性的最佳标准,就业年龄歧视与其他类型歧视的... 在劳动就业中年龄歧视普遍存在,但立法并未禁止,学界对此关注度不高。认可禁止就业年龄歧视立法缺位的理由不成立,因为促进中高龄者就业不会挤压低龄者的就业机会,年龄也非衡量劳动者可雇佣性的最佳标准,就业年龄歧视与其他类型歧视的危害性相当。禁止就业年龄歧视是社会整体利益的维护需要,是国家应对老龄化政策实施的客观需求,更是中高龄劳动者个人权利的必要保障。我国立法应以禁止就业年龄歧视为原则,以特别情形为例外。禁止就业年龄歧视实现的关键是,提高中高龄劳动者的可雇佣性,确立中高龄劳动者解雇保护制度以避免歧视型解雇发生,确立税收优惠等制度以适当补偿用人单位,并以劳动公益诉讼制度为受歧视中高龄劳动者拓宽救济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禁止就业年龄歧视 中高龄劳动者 劳资利益平衡 老龄化
下载PDF
论二倍工资制度的限缩适用
13
作者 涂富秀 《福建江夏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94-102,共9页
《劳动合同法》创设了用人单位未按规定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即承担二倍工资的赔偿制度。由于构成要件、归责原则、认定标准等适用规则不明确,导致该制度在适用中存在争议,也导致实践中出现用人单位规避制度适用和劳动者滥诉等现象。为此,... 《劳动合同法》创设了用人单位未按规定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即承担二倍工资的赔偿制度。由于构成要件、归责原则、认定标准等适用规则不明确,导致该制度在适用中存在争议,也导致实践中出现用人单位规避制度适用和劳动者滥诉等现象。为此,司法机关通过对归责原则、保护模式、书面形式的重新阐释限缩二倍工资制度适用范围。未来的制度完善应当回应劳动者分层的现实,限制强势劳动者的请求权,具体路径包括:区分管制与自治的调控对象,形成集体劳动关系和个别劳动关系的体系化调整;将主观过错和损害后果纳入责任要件,增设免责事由,引入小微企业豁免制度;确立赔偿金最高为工资二倍的弹性倍数模式,并实行限高封顶制度;建立劳动者维权异常名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倍工资 书面劳动合同 社会分层 限缩适用
下载PDF
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服务阵地建设与作用发挥研究
14
作者 高春雷 王晓航 +1 位作者 程雅馨 汪鑫鑫 《兵团党校学报》 2024年第3期56-65,共10页
本文利用2022年北京市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群体及其服务阵地调查数据,分析了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服务阵地建设与作用发挥情况。结果显示,在对现有服务阵地的需求评价方面,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表现出认知度较弱、服务内容了解程度不够、具有加入... 本文利用2022年北京市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群体及其服务阵地调查数据,分析了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服务阵地建设与作用发挥情况。结果显示,在对现有服务阵地的需求评价方面,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表现出认知度较弱、服务内容了解程度不够、具有加入工会组织意愿但途径知晓较弱等问题;在对现有服务阵地的供给方面,存在阵地位置搜寻存在难度、标识辨识度还需改善、服务具有抵达障碍、管理效率需要优化、机制创新性有待提升等问题。基于以上分析,本文分别从提高可寻性、不断深化维护职能、加强人员队伍建设、建立健全综合评价体系、构建和实施健康助推计划等五个方面提出提升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服务阵地建设质量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就业形态劳动者 工会 服务阵地 质量
下载PDF
制造业促进立法的时代选择与重点任务——兼谈产业政策法治化
15
作者 栾群 徐丹 《民主与科学》 2024年第2期31-35,共5页
通过制造业促进立法,明确相关政策措施的法律效力和长效机制,形成体系化的制度安排,既是稳定各类经营主体的信心与动力的现实需要,更是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题中之义。近年来,全国和地方两会关于制造业立法的建议... 通过制造业促进立法,明确相关政策措施的法律效力和长效机制,形成体系化的制度安排,既是稳定各类经营主体的信心与动力的现实需要,更是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题中之义。近年来,全国和地方两会关于制造业立法的建议和提案逐渐成为热点。有些地方立法先行先试,《湖南省先进制造业促进条例》《广东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促进条例》《山西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促进条例》和《江西省先进制造业促进条例》(以下分别简称湖南条例、广东条例、山西条例和江西条例),分别已将或将于2022年3月、2024年3月、5月和6月正式施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进制造业 经营主体 长效机制 政策措施 促进条例 地方两会 法治轨道 先行先试
下载PDF
“互联网+”就业模式下劳动关系认定的实证分析
16
作者 陈新华 陈婧文 《邢台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57-61,68,共6页
近十年来,“互联网+”新业态快速发展,加剧了资强劳弱的格局,也加大了对劳动关系从属性的认定难度。以外卖骑手和网络主播为例,司法实务中对新业态劳动关系认定存在的分歧主要聚焦于合同属性、人格从属性、经济从属性和组织从属性等方... 近十年来,“互联网+”新业态快速发展,加剧了资强劳弱的格局,也加大了对劳动关系从属性的认定难度。以外卖骑手和网络主播为例,司法实务中对新业态劳动关系认定存在的分歧主要聚焦于合同属性、人格从属性、经济从属性和组织从属性等方面。上述分歧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新业态以隐性构建方式表面弱化实则强化了劳动关系“从属性”,而实务审查仍拘泥于传统显性构建要素,导致难以公平准确地认定新业态下的劳动关系。因此,破解新业态劳动关系认定困境的关键一是应以用工事实为基础,注重“从属性”标准的实质审查;二是应加强平台与关联企业之间内部关系的信息披露,构建起与社会发展相适应、注重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社会主义新型劳动关系,促进社会主义新经济的健康良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就业模式 外卖骑手 网络主播 劳动关系 从属性
下载PDF
敏感个人信息保护视阈下平台企业数据合规制度要论 被引量:4
17
作者 邹开亮 王馨笛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87-93,共7页
敏感个人信息承载了更高的人格尊严,需要法律对其倾斜保护;平台企业履行数据合规义务,是保护敏感个人信息的关键所在。我国平台企业数据合规制度仍然存在着敏感个人信息数据处理风险评估制度难以落地、敏感个人信息数据处理的外部监管... 敏感个人信息承载了更高的人格尊严,需要法律对其倾斜保护;平台企业履行数据合规义务,是保护敏感个人信息的关键所在。我国平台企业数据合规制度仍然存在着敏感个人信息数据处理风险评估制度难以落地、敏感个人信息数据处理的外部监管制度设计不足、平台企业数据违规的行政责任失之过轻等问题,为完善平台企业数据合规制度以切实保护敏感个人信息,应健全基于敏感个人信息保护的数据风险评估制度。同时确立综合的专职性平台企业数据合规监管机构,严格平台企业数据违规的法律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敏感个人信息 数据合规 比例原则
下载PDF
数字经济下网络主播的劳动权益保护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坤 《山东工会论坛》 2024年第4期85-98,共14页
数字经济下,网络主播从业人员的规模不断扩大,有关劳动关系认定的纠纷也在同步增加,这对网络主播的劳动权益保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研究发现,贸然引进“类雇员”制度并不符合我国实际,为网络主播单独立法也会对现有的法律体系和法律的... 数字经济下,网络主播从业人员的规模不断扩大,有关劳动关系认定的纠纷也在同步增加,这对网络主播的劳动权益保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研究发现,贸然引进“类雇员”制度并不符合我国实际,为网络主播单独立法也会对现有的法律体系和法律的稳定性造成冲击。应当对传统的劳动关系从属性标准予以调整和解释,使其与新业态用工环境相协调,进而能够适用于网络主播等新业态从业人员的劳动关系认定。即使不能认定劳动关系,对网络主播的劳动权益保护也需要从违约金、竞业限制补偿金和休息制度等方面进行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主播 劳动权益 劳动关系 从属性标准 违约金
下载PDF
关于青年节的权益维护与确认青年法律年龄研究
19
作者 李昊 邓希泉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5-41,34,共8页
《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经历了制定和三次修订完善、中央政府有关部门出台两部政策规章的发展历程,其中关于青年节的规定越来越规范周全,但在青年节权益维护方面存在四个主要问题:一是青年节适用人群的法律界定困境及其适用主体... 《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经历了制定和三次修订完善、中央政府有关部门出台两部政策规章的发展历程,其中关于青年节的规定越来越规范周全,但在青年节权益维护方面存在四个主要问题:一是青年节适用人群的法律界定困境及其适用主体被严重压缩,二是法律效力较低的部门解释或函件成为青年节执行的主要依据,三是不同青年群体在青年节权益方面的差异明显且体制外单位较少开展集体庆祝活动,四是《关于部分公民放假有关工资问题的函》越来越不利于维护青年的合法权益。为此,可以依据《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对青年年龄的规定,将青年节适用人群确定为14~35周岁;尽快废止《关于部分公民放假有关工资问题的函》,进一步明确青年节的青年法定权益及其实施路径;通过对青年年龄的法律化界定,为制定出台青年发展相关法律法规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节 权益维护 青年法律年龄 法律效力
下载PDF
积极老龄化视域下促进老年人就业的法治路径 被引量:3
20
作者 孟现玉 《交大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7-131,共15页
老龄化浪潮冲击着我国劳动市场、经济发展,也对社会安全制度的永续性构成威胁。除却推迟退休年龄、改革养老金制度及建构养老服务体系外,还应关注老年人的就业问题。作为回应人口结构老化的重要国际策略,将促进老年人就业的相关措施嵌... 老龄化浪潮冲击着我国劳动市场、经济发展,也对社会安全制度的永续性构成威胁。除却推迟退休年龄、改革养老金制度及建构养老服务体系外,还应关注老年人的就业问题。作为回应人口结构老化的重要国际策略,将促进老年人就业的相关措施嵌入积极老龄化理论,透过健康、参与和安全维度的检视分析,可以为我国未来老年人就业促进法制的改革与发展提供重要参考与借鉴。具体而言,应形塑契合老年人身心健康的职业安全卫生制度,实行老年人特殊劳动保护和建立职务再设计制度;应强化老年人就业激励制度,有条件地适用强制退休、优化公共就业服务和职业培训制度;应完善老年人平等就业法律制度,禁止就业年龄歧视并明确就业老年人的劳动者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极老龄化 老年人 健康就业 就业激励 平等就业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