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80篇文章
< 1 2 7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授权资本制度下公司董事不当发行股份的规制考量
1
作者 李燕 钮贵玲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2-112,共11页
公司授权资本制度包含公司资本与公司治理制度内容,兼具经济功能和治理功能。授权资本制度赋予董事股份发行权限,实践中往往产生以稀释特定股东的持股比例并巩固董事对公司管理控制权为目的的发行股份、突破股东平等原则发行具有歧视性... 公司授权资本制度包含公司资本与公司治理制度内容,兼具经济功能和治理功能。授权资本制度赋予董事股份发行权限,实践中往往产生以稀释特定股东的持股比例并巩固董事对公司管理控制权为目的的发行股份、突破股东平等原则发行具有歧视性质的新股,以及违反程序性规定发行股份等董事不当发行股份行为。故立法须妥善考量公司董事不当发行股份的有效规制。应该从公司治理视角化解股东过度授权和董事不当行权问题,合理配置董事发行股份权限;从利益衡平视角为因董事不当发行股份行为而遭受利益损害的股东提供适当救济;从安全与效率视角系统规制董事不当发行股份行为,健全信息披露以及内外部监督等相关配套制度,兼顾公司投融资效率和交易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授权资本制 公司治理 不当发行 行为规制 权利救济
下载PDF
股东权利行使基本问题规范研究
2
作者 张景峰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15-25,共11页
2005年《公司法》修订,股东权利始成为法律概念,但学界研究不足。股东权利从理论上可以被尝试性地定义为公司股东对公司依照法律享有的资产收益、参与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等公司法上的民事权利,股东权利行使则可以被尝试性地定义为公... 2005年《公司法》修订,股东权利始成为法律概念,但学界研究不足。股东权利从理论上可以被尝试性地定义为公司股东对公司依照法律享有的资产收益、参与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等公司法上的民事权利,股东权利行使则可以被尝试性地定义为公司股东为实现股东权利而依照股东权利内容和范围实施的民事行为。类型化股东权利行使是深入研究公司制度的基础,可以探索性地类型化股东权利行使为股东权利直接行使和股东权利间接行使等不同种类。据此,在公司法上规定股东权利直接行使、股东权利间接行使等内容,界定公司组织机构等制度,增加公司法规范的可操作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司法 股东权利 股东权利行使
下载PDF
保理合同的法律适用及完善路径——以现代商法思维运用为视角
3
作者 官欣荣 《河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61-69,共9页
在界定现代商法思维基础上,对保理合同的金融商事属性作了辨识分析,并结合《民法典》保理合同的制度创新及实施问题,提出中国特色民商合一体例下应尊重保理业特殊规范性,运用现代商法思维予以解释论和立法论路径的进阶完善:针对保理合... 在界定现代商法思维基础上,对保理合同的金融商事属性作了辨识分析,并结合《民法典》保理合同的制度创新及实施问题,提出中国特色民商合一体例下应尊重保理业特殊规范性,运用现代商法思维予以解释论和立法论路径的进阶完善:针对保理合同适用主体、票据债权可否为保理标的、“将有债权”认定标准、保理融资利息/服务费等提出了商法解释论路径的解决之道;针对无保理商资质要求的合同效力认定问题,提出通过典外立法(特别商事单行条例)对保理商的金融主体属性、业务监管予以立法跟进,促其有良法可依,以更好防控风险、合规运作、稳定交易预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商法思维 保理合同 适用完善 风险防控
下载PDF
商业算法自动化决策的私权构建与实现
4
作者 孙跃元 许建峰 《中州学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0-78,共9页
商业算法自动化决策的私权建构是算法私人治理中的关键一环,个体赋权的核心在于保护“人”在技术威胁中的主体地位。算法权利能够保护决策相对人的正当利益,捍卫人的独立性与自治,其为概念标准之满足;具体的算法权利或被明文规定于法规... 商业算法自动化决策的私权建构是算法私人治理中的关键一环,个体赋权的核心在于保护“人”在技术威胁中的主体地位。算法权利能够保护决策相对人的正当利益,捍卫人的独立性与自治,其为概念标准之满足;具体的算法权利或被明文规定于法规中,或可用权利推定的方法从基础权利中派生出,并具有实现可能性,其为实证标准之满足。用“权利束”作为分析权利的实用主义方法,算法权利可被视为决策相对人享有的一系列旨在增强个体抵御算法风险能力的权利类型,具有开放特征和规范弹性。然而,权利理论若向实践转化,需借助算法“权利束”中各个权利的制度化实现,从算法知情权、算法解释权和算法决策拒绝权出发,构建权利实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算法自动化决策 权利证成 算法权利束 私权构建
下载PDF
民法典视野下股权善意取得制度的合理性——基于对股权性质、变动模式和法律适用的分析
5
作者 李丹妮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79-84,共6页
《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三)》将善意取得制度引入了涉股权案件的司法审判,使我国股权的善意取得也有法可依,但股权能否适用善意取得以及具体应如何适用仍被不少学者质疑,其主要困境在于股权性质不明、股权... 《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三)》将善意取得制度引入了涉股权案件的司法审判,使我国股权的善意取得也有法可依,但股权能否适用善意取得以及具体应如何适用仍被不少学者质疑,其主要困境在于股权性质不明、股权变动模式存在争议、法律适用不清晰等。在后民法典时代,厘清有限责任公司股权善意取得制度的合理性仍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对股权性质的明确,将股权流通性和物权流通性进行类比,结合民法典框架下股权变动模式的现实选择以及法律适用,对有限责任公司适用善意取得制度进行补强论证,力图探寻股权适用善意取得制度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法典 股权 善意取得 股权性质 股权变动模式
下载PDF
安慰函的法律构造与规范进路 被引量:1
6
作者 刘斌 王洁宇 《财经法学》 2023年第2期144-160,共17页
安慰函作为商事实践中发展出来的新型债权性担保工具,在促进融资、促成合同、增强信用等方面具有独立价值。在我国既有规则体系下,相关立法尚付阙如,加之安慰函自身的“模糊性”特征,其在实践运行中呈现出诸多解释困境。我国司法实践对... 安慰函作为商事实践中发展出来的新型债权性担保工具,在促进融资、促成合同、增强信用等方面具有独立价值。在我国既有规则体系下,相关立法尚付阙如,加之安慰函自身的“模糊性”特征,其在实践运行中呈现出诸多解释困境。我国司法实践对安慰函的性质及效力认定通常高度依托于保证合同,以是否构成保证为基本判断标尺。事实上,安慰函区别于传统从属性保证,具有独立的交易需求与规范逻辑,基于保证合同视阈的审视逻辑实则是对安慰函制度之误读,有悖于商事自治,亦与商业交易需求相背离。为导正安慰函的构造逻辑,应将安慰函作为不同于保证合同的担保方式纳入人的担保体系范畴,并肯定、承认适格安慰函的担保效力。在未来的《商法典》或《商法总则》等商事立法中,应当予以典型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慰函 保证合同 人的担保 法律构造
下载PDF
营商环境优化视域下重整企业信用修复制度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黄华 《科技创业月刊》 2023年第6期84-87,共4页
企业在进入重整程序前,多存在严重程度不等的信用缺陷,如何进行信用修复是重整企业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当前我国信用修复的相关制度亟待完善,企业在信用修复中面临着不良征信信用修复困难、不良工商信用阻碍重整计划实施、不良税务信用... 企业在进入重整程序前,多存在严重程度不等的信用缺陷,如何进行信用修复是重整企业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当前我国信用修复的相关制度亟待完善,企业在信用修复中面临着不良征信信用修复困难、不良工商信用阻碍重整计划实施、不良税务信用加剧企业负担、异地法院执行黑名单剔除难等困境,究其原因是立法不健全、监管不完善、执法不协调等.对此,提高信用修复立法层级、培育专门的信用修复监管机构、发挥府院联动机制等,对于促进重整企业信用修复制度建设、推动营造风清气正的法治化营商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商环境 公司治理 破产重整 信用修复
下载PDF
我国商个人概念的厘定
8
作者 张敏 罗陈鑫 《上海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45-53,共9页
商个人目前仍然是我国市场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没有得到充分的制度关切。商个人定义和特征不明晰、个体工商户与个人独资企业的制度重叠、营业权缺乏法律保护等问题是我国商个人制度面临的主要问题。就商个人定义和特征的重塑而言,应... 商个人目前仍然是我国市场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没有得到充分的制度关切。商个人定义和特征不明晰、个体工商户与个人独资企业的制度重叠、营业权缺乏法律保护等问题是我国商个人制度面临的主要问题。就商个人定义和特征的重塑而言,应当坚持投资主体单一性与投资者无限责任作为区分标准,不宜把模糊的非组织性作为商个人的特性。就个体工商户与个人独资企业的实质相同而言,应当鼓励两者间的相互转型,并在转型期以个体经营者法对两者统一规范。就营业权缺位的问题而言,应当从公法、私法两个维度确立营业权的法律保护,从而将无名商个人作为小商贩体系纳入合法化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个人 个体工商户 个人独资企业 营业权
下载PDF
商事登记制度的转型及其法律回应——以制度类型化分析作为基本策略
9
作者 曹达全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121-130,共10页
根据商事登记的制度目的和制度功能、制度属性不同,可以把商事登记制度分为不同制度类型。制度类型不同,相关配套制度也随之不同。从域外经验看,商事登记制度转型基本呈现出不断弱化其市场管制功能而更加强调信息服务功能的基本趋势,限... 根据商事登记的制度目的和制度功能、制度属性不同,可以把商事登记制度分为不同制度类型。制度类型不同,相关配套制度也随之不同。从域外经验看,商事登记制度转型基本呈现出不断弱化其市场管制功能而更加强调信息服务功能的基本趋势,限制公法强制型制度适用范围而普遍采用私法自治型制度形式。我国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借鉴了西方国家的制度经验,当前已进入法律完善阶段,但却存在功能定位不明确、规范配置不合理等问题。今后一段时期,必须以发挥商事登记的信息服务功能为导向,进一步拓展商事登记及其信息公示的事项范围,重视采用私法自治型制度,丰富和完善商事登记私法责任制度和私法效力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事登记制度 制度功能 制度属性 制度转型
下载PDF
商事登记制度对经营自由的保障及完善
10
作者 黄晓林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29-36,共8页
商事登记制度跨商法和行政法两个部门法,难以界定为私法或者公法,其本质功能是确认商事主体资格和公示经营信息。我国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就是弱化传统的行政管制功能、回归本质功能的过程,旨在释放市场主体的经营自由,激发市场活力。现行... 商事登记制度跨商法和行政法两个部门法,难以界定为私法或者公法,其本质功能是确认商事主体资格和公示经营信息。我国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就是弱化传统的行政管制功能、回归本质功能的过程,旨在释放市场主体的经营自由,激发市场活力。现行立法中,因豁免登记的范围过窄和强制登记事项的范围过于宽泛,以及实践适用中基层登记机关的登记效率和服务质量均存在不足之处,束缚了经营自由的充分发挥,应当借鉴域外及我国地方试点经验,通过扩大豁免登记范围、增加任意登记事项的方式完善现行立法,并提高基层登记机关的服务效率,在保障市场秩序的前提下,给予市场主体更大的经营自由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事登记 经营自由 效率 市场秩序 信息公示
下载PDF
数字贸易背景下数据本地化法律问题研究
11
作者 王睿 宋兴鸽 《北方经贸》 2023年第10期93-96,共4页
数据本地化指一国要求数据控制者将数据存储于境内设施或将设施设置在境内,通过限制数据传输从而实现国内利益的政策实施。其性质属于贸易壁垒,但是有存在的合法性与合理性,它以维护国家安全、保护个人隐私、保护本国企业利益为法益目... 数据本地化指一国要求数据控制者将数据存储于境内设施或将设施设置在境内,通过限制数据传输从而实现国内利益的政策实施。其性质属于贸易壁垒,但是有存在的合法性与合理性,它以维护国家安全、保护个人隐私、保护本国企业利益为法益目标。目前,跨境数据流动中的统一规则尝试正在进行,跨境数据自由流动是数字贸易发展的新趋势。但数据本地化与数据自由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应当根据国情,在保证国家利益的前提下进行数据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贸易 跨境数据流动 数据自由 数据本地化
下载PDF
法学视域下商务诚信体系的构建——以宁夏枸杞产业为例
12
作者 哈斯巴根 张陆杰 《中阿科技论坛(中英文)》 2023年第9期168-172,共5页
商务诚信是企业之间、企业与消费者之间和谐关系的体现,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宁夏是枸杞传统主产区,枸杞栽培历史悠久,产品的市场知名度较高,枸杞产业已成为宁夏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特色产业。因此,宁夏枸杞产业的商务诚... 商务诚信是企业之间、企业与消费者之间和谐关系的体现,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宁夏是枸杞传统主产区,枸杞栽培历史悠久,产品的市场知名度较高,枸杞产业已成为宁夏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特色产业。因此,宁夏枸杞产业的商务诚信体系建设水平如何,关乎宁夏经济社会能否得以高质量发展。文章针对宁夏枸杞产业商务诚信体系建设中存在的诸如法律法规保障不健全、市场监管力度不足等问题,就如何进一步完善宁夏枸杞产业商务诚信体系,提出了完善质量监测体系、健全市场运行规范、加强对地理标志产品的监管等具体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学视域 商务诚信体系 枸杞产业 宁夏
下载PDF
合规制度发展的中国范式及其与商法关系探析
13
作者 汪青松 邱欢 《重庆社会科学》 2023年第12期185-202,共18页
合规制度在美国源起发展及其走向全球的历程总体上可归为一种“公力协助型合规”促进模式。合规制度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具有外生与内生两个层面的动力,但总体上是由公力主导推动。因此,合规制度发展的中国范式则属... 合规制度在美国源起发展及其走向全球的历程总体上可归为一种“公力协助型合规”促进模式。合规制度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具有外生与内生两个层面的动力,但总体上是由公力主导推动。因此,合规制度发展的中国范式则属于“公力主导型”促进模式。规范性文件中关于合规相关概念及其内涵的界定不断演化,企业合规的性质也可以被解读为治理机制、法律激励和法律业务。公力主导型合规难以完全内嵌于调整平等主体之间关系的商法之中。但合规制度对于商法具有补强功能,主要表现在合规管理可以重塑商法下的分权治理结构,合规义务可以更新商法下的企业人员义务,合规文化可以补强商法下的企业社会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规制度 公力协助型 公力主导型 商法
下载PDF
新双重身份论:民事检察公益诉讼制度中“公益诉讼起诉人”的法理阐释
14
作者 王伟 任鸿飞 《昆明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67-75,共9页
民事检察公益诉讼制度检察机关角色定位学说可以分为支持原告身份学说和支持法律监督者身份学说,但尚未有学说专门讨论两种身份能否实质性共存的问题。实践经验表明检察机关办理民事公益诉讼案件具有法律监督者身份,支撑原告身份学说或... 民事检察公益诉讼制度检察机关角色定位学说可以分为支持原告身份学说和支持法律监督者身份学说,但尚未有学说专门讨论两种身份能否实质性共存的问题。实践经验表明检察机关办理民事公益诉讼案件具有法律监督者身份,支撑原告身份学说或法律监督者身份学说的理由又不能完全排斥彼方成立,因此,两种身份存在实质性共存的可能。实质平等理念下法律监督者身份是达到两造平衡状态中“普通原告”的需要,法律监督权与当事人证明权的融合则为二者在“公益诉讼起诉人”涵义内融会贯通提供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事公益诉讼 检察机关 公益诉讼起诉人 法律监督
下载PDF
从最高院公报案例看庭外重组协议的性质和效力 被引量:1
15
作者 周玉华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94-99,共6页
庭外协议重组与《企业破产法》规制下的庭内重整,系企业债务风险化解的两个主要路径。庭外重组是必要及可行的,即使是对于大型企业,破产也经常被证明是一种成本高昂的选择,如果可以的话,各方当事人都希望可以避免选择破产。庭外协议重... 庭外协议重组与《企业破产法》规制下的庭内重整,系企业债务风险化解的两个主要路径。庭外重组是必要及可行的,即使是对于大型企业,破产也经常被证明是一种成本高昂的选择,如果可以的话,各方当事人都希望可以避免选择破产。庭外协议重组有利于债务企业积极生产自救、降低企业再生成本、维持地方金融稳定、减少债权人损失。但是,庭外协议重组制度的发展均远远落后于实践要求,其主要原因系重组协议的性质和效力尚不明确,因此,可通过类型化分析庭外重组协议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和立法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庭外重组协议 预重组 破产 九民会议纪要
下载PDF
商法约束下企业财务审计监督规范化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娄奇铭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65-68,共4页
当前部分企业,尤其是家族企业存在内部会计制度混乱,岗位设置不够合理,管理层凌驾于内部控制之上,企业领导层财务理念淡薄容易产生账外设账的违法情况,企业财务部缺乏审计和会计监督。在商法的约束下,以期较快地调整经营问题,增加公司... 当前部分企业,尤其是家族企业存在内部会计制度混乱,岗位设置不够合理,管理层凌驾于内部控制之上,企业领导层财务理念淡薄容易产生账外设账的违法情况,企业财务部缺乏审计和会计监督。在商法的约束下,以期较快地调整经营问题,增加公司资产的运营效率,从外部监督账务操作,增加企业利润,完善企业财务审计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法 财务 审计监督
下载PDF
商事信用民商法制度完善研究
17
作者 周锐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社会科学》 2023年第8期0167-0169,共3页
商事信用法律制度在经济市场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客观角度来分析,此制度对立法发展也起到一定的影响,据调查:在推进和实施民商法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在此背景下,要完善商事信用民商法制度法律机制,使民商事信用制度更顺应国家... 商事信用法律制度在经济市场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客观角度来分析,此制度对立法发展也起到一定的影响,据调查:在推进和实施民商法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在此背景下,要完善商事信用民商法制度法律机制,使民商事信用制度更顺应国家经济发展趋势,在此形势下,本课题以商事信用民商法制度完善为主体,在法律制度角度提出几点建议,仅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事信用 民商法 法律制度
下载PDF
论关联公司法人人格的否认:裁判反思和应然立场
18
作者 王帆 石冠彬 《商业经济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94-105,共12页
司法实务在否认关联公司法人人格的问题上存在泛化适用的乱象,与公司具有独立法人人格这一现代公司法基本理念相悖,可能会影响实践中公司集团的发展壮大。关联公司法人人格否认的泛化适用,主要可归于实定法缺位、非理性司法审判理念过... 司法实务在否认关联公司法人人格的问题上存在泛化适用的乱象,与公司具有独立法人人格这一现代公司法基本理念相悖,可能会影响实践中公司集团的发展壮大。关联公司法人人格否认的泛化适用,主要可归于实定法缺位、非理性司法审判理念过多干预商业自治、法人人格否认制度对债权人权益保护更为全面等原因。目前正在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已经初步填补关联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立法空白,但仍宜细化认定标准。未来司法实务在否认关联公司法人人格这一问题上,应当充分发挥第15号指导案例的指引作用,结合人员是否混同、业务是否混同等要素,以“财产是否混同”为核心,判定关联公司法人人格是否混同;同时考虑“人格混同行为”是否“严重影响公司债权人利益”。此外,司法实务应当强化尊重商业自治的商事审判思维,并且坚持个案否认关联公司法人人格的裁判立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联公司 法人人格否认制度 独立人格 股东有限责任 《公司法》第20条
下载PDF
我国国情下商业判断规则的导入问题省思
19
作者 郭远 《兰州学刊》 2023年第4期71-82,共12页
伴随着近年来强化董事责任立法信号的频发,如何促进董事有效决策成为了我国不得不考虑的一个问题,而被视为是这个问题重要解答之一的商业判断规则也自然而然地备受关注。结合国情来看,商业判断规则保护董事、推动决策和促进创新的功能... 伴随着近年来强化董事责任立法信号的频发,如何促进董事有效决策成为了我国不得不考虑的一个问题,而被视为是这个问题重要解答之一的商业判断规则也自然而然地备受关注。结合国情来看,商业判断规则保护董事、推动决策和促进创新的功能目标符合我国未来发展趋势,为该规则的导入提供了正当性基础。同时,当下我国董事的权责失衡问题导致了种种窘境的产生,通过商业判断规则来给董事打上一针强心剂可谓有所必要。我国既有的法律制度和过往的司法实践也证实了商业判断规则具备可行性,但现有判例也反映出我国法官对该规则的理解存在偏差与错误,亟待进一步统一与纠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业判断规则 创新决策 董事责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