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9,440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质生产力的时代内涵、战略价值与实现路径 被引量:1
1
作者 姚树洁 张小倩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12-128,共17页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是新时代背景下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从传统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型,提升生产效率和质量,促进经济增长持续健康发展,把握新工业革命浪潮,构筑新竞争优势、赢得发展主动权的题中应有之义。本文明确新质生产力的概念及内涵...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是新时代背景下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从传统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型,提升生产效率和质量,促进经济增长持续健康发展,把握新工业革命浪潮,构筑新竞争优势、赢得发展主动权的题中应有之义。本文明确新质生产力的概念及内涵,揭示其理论逻辑、战略价值和实现路径。结合新质生产力的提出背景与相关论述,文章认为新质生产力必须具有“科技创新驱动”“产业高效低耗和环境可持续”“高品质生活和社会服务均等化”“数字赋能”和“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等特征。解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新质生产力发展所积累的物质技术基础和政策环境保障,对比分析中国与全球主要国家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与高科技产品的出口现状,以客观把握中国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优势与不足。分析在内部面临产业升级滞后与创新能力不足、资源与环境约束、区域城乡发展不平衡、人口结构老龄化与劳动力成本上升、政府治理效率还需提升等“中等收入陷阱”的挑战,外部遭受贸易争端、技术封锁、人权和意识形态威胁、国家领土争端等“修昔底德陷阱”的压力下,新质生产力破解经济高质量发展难题的战略指导意义。进一步地,指出新质生产力的提升是实现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为国家提供了强大的安全保障,有助于构建坚固的国家安全体系。在此基础上,国家安全稳定也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必要条件,两者相得益彰。最后,提出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尤其注重新质生产力的均衡布局;从内部加强自我建设,释放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潜能,破除“中等收入陷阱”魔咒;打造安全稳定的外部环境,给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基础保障,破除“修昔底德陷阱”魔咒,支撑构建强劲有力的“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经济高质量发展 区域均衡发展 国家安全
下载PDF
营商环境优化与企业技术创新质量——基于“专利泡沫化”问题的视角
2
作者 李政 赵洪亮 孙圣涛 《学习与探索》 2024年第4期63-74,共12页
不同于以往研究着重讨论营商环境优化对企业技术创新数量的作用效果,本文基于企业技术创新“专利泡沫化”视角,实证检验营商环境优化对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质量的影响,以及对于破解专利“数量激增、质量不足”这一创新困境的适用性。研... 不同于以往研究着重讨论营商环境优化对企业技术创新数量的作用效果,本文基于企业技术创新“专利泡沫化”视角,实证检验营商环境优化对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质量的影响,以及对于破解专利“数量激增、质量不足”这一创新困境的适用性。研究发现,优化营商环境显著提升了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质量,且能够有效缓解“专利泡沫化”问题。通过采用Tobit模型等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以及工具变量法进行内生性检验之后,上述结论依旧成立。机制分析表明,优化营商环境可以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缓解企业融资约束,进而提升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质量。进一步通过异质性分析发现,具备良好的营商环境能够更大程度地促进国有制造业企业、政府补助较多的制造业企业以及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所属制造业企业的技术创新质量提升。可见,推进营商环境建设过程中,在发挥市场主导作用的同时,要加以政府资金补助支持企业高水平研发活动,还要从加强创新监管、完善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及时采取措施抑制企业不正当竞争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商环境 企业技术创新质量 专利泡沫化 制度性交易成本 融资约束
下载PDF
科技—产业—金融循环的逻辑解构与政策启示
3
作者 张明喜 苏牧 +1 位作者 张俊芳 周代数 《中国软科学》 CSCD 2024年第2期27-37,共11页
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命题。在梳理科技—产业—金融循环理论源流和研究文献基础上,基于创新经济学基本原理,对科技—产业—金融循环的内在逻辑进行研究。在理论逻辑层面,研究科技... 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命题。在梳理科技—产业—金融循环理论源流和研究文献基础上,基于创新经济学基本原理,对科技—产业—金融循环的内在逻辑进行研究。在理论逻辑层面,研究科技—产业—金融循环的基本范畴和核心要义。在历史逻辑层面,从国际实践中提炼促进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的价值匹配与互动规律,总结科技—产业—金融循环关系的新变化。在现实逻辑层面,挖掘制约我国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的主要堵点与原因。基于此,面向建设金融强国,从深化改革、制度设计、资源支持、平台建设、创新服务、全球生态等方面提出启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产业—金融 逻辑解构 创新经济学 经济循环
下载PDF
大国竞争背景下新质生产力形成的理论逻辑与实现路径
4
作者 柳学信 曹成梓 孔晓旭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45-155,共11页
新质生产力是习近平总书记基于大国竞争背景下我国发展阶段、发展环境、发展条件变化,作出的具有根本性、全局性、长远性的重大战略判断。在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突破应用、先进制造技术加速产业转型的新发展阶段,形成新质生产力既是构建... 新质生产力是习近平总书记基于大国竞争背景下我国发展阶段、发展环境、发展条件变化,作出的具有根本性、全局性、长远性的重大战略判断。在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突破应用、先进制造技术加速产业转型的新发展阶段,形成新质生产力既是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关键动能,关系我国在未来发展和国际竞争中赢得战略主动。新质生产力的内涵是以引领国际经济体系变革、重塑现代化产业体系、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为目的,从传统生产力向新质生产力的演化升级应该包含国际竞争、国家优势和企业发展三个层面整个生产范式的转变。文章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习近平经济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理论支撑,提出“新质生产力”的理论构建包括三个维度:一是微观载体——打造世界一流企业;二是中观治理——提升国际竞争优势;三是宏观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文章将新质生产力形成的理论逻辑和实践路径融入中国当前的发展战略中,从转变企业发展范式、重塑现代化产业体系和建设新的全球治理体系三个方面提出形成新质生产力的改革路径,三条路径相辅相成、协同发力,共同为新质生产力的形成注入活力,使得生产力发展更好地服务于中国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大国竞争背景 高质量发展 现代化产业体系 中国式现代化
下载PDF
产业智能化的城乡收入差距效应及减小路径研究
5
作者 曹艳秋 朱天康 《工业技术经济》 2024年第5期36-45,共10页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浪潮的推进,产业智能化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越发显著,如何应对这种挑战以实现共同富裕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本文从产业智能化的资本偏向性和技能偏向性角度论证了产业智能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作用,并从理论...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浪潮的推进,产业智能化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越发显著,如何应对这种挑战以实现共同富裕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本文从产业智能化的资本偏向性和技能偏向性角度论证了产业智能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作用,并从理论上探索了减小产业智能化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的路径。在实证上,本文采用D-K标准误的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现阶段产业智能化显著地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通过机制分析验证了产业智能化主要通过功能性收入分配效应和规模性收入分配效应来影响城乡收入差距;调节效应分析证明了优化产业结构和缩小城乡人力资本差距能缓解产业智能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收入差距 产业智能化 减小路径 收入分配效应 产业结构 城乡人力资本差距
下载PDF
新能源崛起对中国新能源产业战略的影响
6
作者 张娜 米倩玉 +1 位作者 邓嘉纬 赵晓军 《中国软科学》 CSCD 2024年第2期1-8,共8页
全球新能源加速发展的时代已经来到,传统能源消费的绝对量、占比和成本将开始下降,围绕能源而开展的竞争将逐步转移到新能源领域。新能源的崛起将导致能源生产国与消费国之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内部出现... 全球新能源加速发展的时代已经来到,传统能源消费的绝对量、占比和成本将开始下降,围绕能源而开展的竞争将逐步转移到新能源领域。新能源的崛起将导致能源生产国与消费国之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内部出现利益分化和政治关系重组。中国要利用在新能源设备制造业领域的绝对优势,选择适合的产业战略,促进新能源产业发展,积极推动全球碳减排,帮助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实现能源自给和能源清洁化,并降低工业化和现代化的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 地缘政治 产业安全 产业战略
下载PDF
中国为什么没有率先创建经济学
7
作者 黄少安 《学术界》 2024年第1期106-113,共8页
科学、包括经济学的创建由人类的需要决定。自利经济人假设和资源稀缺性假设既是经济学的两个基本假设前提,也是决定经济学产生的根本因素,当人数量足够多而且个体需求和欲望足够大时,资源稀缺度自然也足够高,于是经济学就会产生;西方... 科学、包括经济学的创建由人类的需要决定。自利经济人假设和资源稀缺性假设既是经济学的两个基本假设前提,也是决定经济学产生的根本因素,当人数量足够多而且个体需求和欲望足够大时,资源稀缺度自然也足够高,于是经济学就会产生;西方大航海时代的地理大发现推动了贸易全球化、市场经济和工业革命,既促进了人口增长又极大地刺激了人的需求和欲望,从而加剧了资源稀缺性,于是经济学率先在西方产生和发展。而同时代中国,政府或王公贵族们依靠集权和苛捐杂税剥削众多不知道信息、没有多大欲望的老百姓,就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所以没有足够的内在动力开拓世界市场、获取财富,在对世界认知严重偏误情况下自足、自满、自大,盲目陶醉于世界大国和强国的幻想中,因此,既没有内在动力、又没有外在的国家之间的竞争压力去开启科学意义上和经济意义上的航海时代和地理大发现,因此不可能与西方同时产生经济学。没有很强烈的需要或必要创建经济科学,也许还与彼时中国没有先进教育理念指导下训练出来的科学思维有关,当它后来有必要创建经济科学的时候(人口众多并且欲望强烈的时候),经济科学已经产生并且理论体系趋于成熟。应该充分肯定中国经济学家们对经济学发展作出的贡献,对创建经济学的中国学派还需要进一步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大发现 市场扩张 人类需求膨胀 资源稀缺度提高 经济学产生
下载PDF
基于历史唯物主义视域的新质生产力:内涵、形成条件与有效路径
8
作者 李政 崔慧永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29-144,共16页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新质生产力这一概念,不仅对东北全面振兴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对我国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也具有重大战略意义。新质生产力是由于生产力构成要素的质的不断提升而呈现出来的更为先进的生产力形式。新质生产力...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新质生产力这一概念,不仅对东北全面振兴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对我国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也具有重大战略意义。新质生产力是由于生产力构成要素的质的不断提升而呈现出来的更为先进的生产力形式。新质生产力在本质上属于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范畴,具有实践性、全面性、发展性的性质。新质生产力外显于生产力的构成要素上,这些构成要素质量的提升即“劳动者”素质的持续提升、劳动资料的改进与广泛应用、劳动对象的不断扩张、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管理水平的显著提升等,形成了孕育新质生产力的条件。依据新质生产力的形成条件,新质生产力的形成路径主要有:一是通过提升教育质量、培育世界一流企业、促进产业发展以培育高质量的“劳动者”;二是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提升劳动资料及科学技术这两个要素的质量;三是建设超大规模的全国统一大市场以实现劳动对象的扩展;四是加强党的领导与培育企业家精神以实现企业管理的变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科学技术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全国统一大市场 劳动者素质
下载PDF
人工智能技术进步对高技术制造业就业结构的影响路径研究
9
作者 杨学成 郭景 杨东晓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10-123,共14页
从偏向型技术进步理论视角,探究人工智能技术进步的多因素组态效应对高技术制造业就业结构的影响路径及机制。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混合研究设计,以2018—2020年中国30个省份数据集为样本进行了fsQCA实证分析。研究发现:(1)高技术制... 从偏向型技术进步理论视角,探究人工智能技术进步的多因素组态效应对高技术制造业就业结构的影响路径及机制。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混合研究设计,以2018—2020年中国30个省份数据集为样本进行了fsQCA实证分析。研究发现:(1)高技术制造业就业结构变化的前置因素存在组态效应,且人工智能相关产业投入、工业机器人投入、产业转型升级、制造业智能化水平、适龄劳动力占比、劳动力受教育程度均非单独的必要条件;(2)存在4条驱动高技术制造业劳动力占比增加的路径,包含产业转型-人才素质型、产业智能-人口红利型、机器替代-人才稀缺型、机器智能-人口红利型;(3)制造业智能化水平、制造业转型升级程度、适龄劳动力人口占比,以及制造业智能化水平、劳动力受教育程度是促进高技术制造业劳动力占比增加的两类核心条件组合。为推动偏向型技术进步从单一视角向多维视角的转变奠定了基础,也为地区管理部门投入人工智能促进高技术制造业健康发展提供了实践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进步 人工智能 就业结构 组态效应 高技术制造业
下载PDF
“反向混改”与民营企业数字化转型:国有资本参股视角
10
作者 刘胜 阮靖恩 陈秀英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100-113,共14页
民营企业是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主体,如何推动其数字化转型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基于资源效应和治理效应视角,探讨国有资本参股这一“反向混改”形式对民营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发现国有资本参股对民营企... 民营企业是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主体,如何推动其数字化转型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基于资源效应和治理效应视角,探讨国有资本参股这一“反向混改”形式对民营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发现国有资本参股对民营企业数字化转型具有显著促进作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该实证结果依然成立。机制分析发现,国有资本参股有利于缓解民营企业数字化人才匮乏和代理冲突问题,进而可赋能其数字化转型。异质性分析表明,中小规模民营企业、成长性较高的民营企业、行业集中度较高的民营企业及单一国有股东参股的民营企业,其国有资本参股的数字化激励效应更为显著。该结论为明晰国有资本参股民营企业共同推动数字化发展的联动机理、依托“反向混改”激发民营经济发展活力提供了经验证据和路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有资本参股 民营企业 数字化转型 资源效应 治理效应
下载PDF
行为经济学视角下地方政府行为生成与演进:制度—心理有机互动的新框架
11
作者 马万里 《人文杂志》 2024年第3期49-62,共14页
地方政府行为是“制度—心理”有机互动下地方官员的能动活动塑造出来的,而非制度或心理单向的、自动的影响结果。当前,对中国地方政府行为的研究,以外在“利益—权力”的制度拉力逻辑替代了内在“心智—认知”的心理推力逻辑,遮蔽了地... 地方政府行为是“制度—心理”有机互动下地方官员的能动活动塑造出来的,而非制度或心理单向的、自动的影响结果。当前,对中国地方政府行为的研究,以外在“利益—权力”的制度拉力逻辑替代了内在“心智—认知”的心理推力逻辑,遮蔽了地方官员主体认知在地方政府行为生成与演进中的作用。基于行为经济学视角,中央政府制定的各种制度已不再简单地是其本身,而是地方官员认知内容的载体与认知能力外在功能的延展,就认知反应过程而言,心智模型塑造了地方官员的制度认知与制度行为选择进而决定了地方政府行为的生成。伴随总体性激励情境的变化,地方官员的制度认知与制度行为选择发生相应改变,从而推动地方政府行为的演进。行为经济学视角下的地方政府行为研究,实现了“制度逻辑”与“认知逻辑”的融合互补,对新时代有为政府建设提供了新的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智模型 制度认知 制度行为选择 地方政府行为
下载PDF
规范资本发展的核心要义与实践方案
12
作者 王丰 吴婧 《重庆社会科学》 2024年第3期56-69,共14页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规范和引导资本健康发展,是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必须研究解决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一脉相承,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资本特性和行为规律,阐...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规范和引导资本健康发展,是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必须研究解决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一脉相承,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资本特性和行为规律,阐释了规范资本发展的核心要义,包括规范资本发展的根本立场、本质要求、目标遵循、治理形态和实践路径。创造性地提出了通过设置“红绿灯”,规范资本发展的实践方案,包括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引导资本行为转向“绿灯区”;明确规则底线,禁止资本行为转向“红灯区”;施加限制条件,增设“黄灯区”规范资本防“红”转“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特性 资本行为规律 规范资本发展 设置“红绿灯” 两个毫不动摇
下载PDF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数字经济合作的基础、挑战与路径
13
作者 巴殿君 吕博尧 《河南社会科学》 2024年第1期43-51,共9页
数字经济是重塑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给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合作提供新的机遇。中国在“一带一路”倡议下积极推动与多个共建国家的数字合作,加强了数字经济领域的协调,使共建国家数字综合实力不断提高。随着新兴科技的快速发展,... 数字经济是重塑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给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合作提供新的机遇。中国在“一带一路”倡议下积极推动与多个共建国家的数字合作,加强了数字经济领域的协调,使共建国家数字综合实力不断提高。随着新兴科技的快速发展,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共建国家对数字经济的政策支持不断完善,数字基础设施得到加强,数字环境持续改善,我国数字经济蓬勃发展,为进一步的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然而,共建国家在数字经济合作方面仍存在数字经济发展不平衡、网络安全威胁、数字规则机制建设滞后等问题。为应对这些挑战,需因地制宜地推动数字经济协调发展,构建全面的数字安全保障体系,妥善处理中美关系和数字领域的竞争,多层次地构建数字治理体系,加强话语权建设并构建战略互信,加大金融支持人才培育、鼓励创新力度,实现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数字经济的共同发展和互利共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数字经济 “数字丝绸之路” 国际合作
下载PDF
论新质生产力研究的经济学思维
14
作者 金碚 《西部论坛》 2024年第2期1-8,共8页
“新质生产力”思维概念,基于历史唯物主义发展观的理论范式,将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生产关系”理论范式,运用于对新时代新现象的观察和研究。在新质生产力的经济学理论范式中,对于“人”的概化具有特别重要的认识论和逻辑自洽性意义... “新质生产力”思维概念,基于历史唯物主义发展观的理论范式,将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生产关系”理论范式,运用于对新时代新现象的观察和研究。在新质生产力的经济学理论范式中,对于“人”的概化具有特别重要的认识论和逻辑自洽性意义。“人”的概化,不仅包含人与自然的关系,也包含人与人的关系,即马克思所说的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新质生产力经济学思维所概化的“人”,从“经济人”“组织人”演化产生了“智能机器人”。当新质生产力研究接受数字化人工智能的经济学思维时,主流经济学将发生颠覆性的范式变革。对生产力的“质态”关切,超越对生产力的“量态”关切,是新质生产力重要的经济学属性。经济学的范式变革,须将长期性、未来性、存量性、多元性等因素也纳入观察研究体系,这是域观经济学与新质生产力相契合的逻辑基础,可以引导现代经济学的“微观-宏观”范式体系,更科学地研究新时代、新世界所产生的新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生产力思维 “人”的概化 “微观-宏观”范式 域观经济学 数字化人工智能
下载PDF
基于全国统一市场背景下乡村振兴的研究
15
作者 孙士伟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124-126,共3页
当前我国城乡二元制结构导致商品和生产要素自由流动仍面临障碍和壁垒。“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这一意见的提出,有助于破解这一难题,实现国内市场的快速发展。本文认为,全国统一大市场对乡村影响,除了促进生产要素如人才、土地、信... 当前我国城乡二元制结构导致商品和生产要素自由流动仍面临障碍和壁垒。“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这一意见的提出,有助于破解这一难题,实现国内市场的快速发展。本文认为,全国统一大市场对乡村影响,除了促进生产要素如人才、土地、信息、资金自由流通外,还将在立体交通、物流方面、新兴产业和生态环境方面给乡村带来巨大变化,实现城乡融合、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态势。最后,通过全国统一大市场真正建立一个公允、平衡、低成本的内部市场,城市与乡村可以站在同一水平线上,通过制定统一的规范机制,是解决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国 统一市场 乡村振兴
下载PDF
积累率、再生产结构与经济增长——基于中国城市数据的实证研究
16
作者 杨锦英 屈子棠 肖磊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41-58,共18页
以价值衡量的净产出增长取决于社会中的积累率水平、追加资本的结构以及净产出增量的分配结构。经济增长是社会剩余和再生产结构的函数。本文运用我国1998—2019年4个直辖市和283个地级市(含省会城市)数据,对该结论进行了实证检验。研... 以价值衡量的净产出增长取决于社会中的积累率水平、追加资本的结构以及净产出增量的分配结构。经济增长是社会剩余和再生产结构的函数。本文运用我国1998—2019年4个直辖市和283个地级市(含省会城市)数据,对该结论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显示:积累率、追加资本结构和劳动收入占比对我国经济增长具有显著性影响,这种影响在我国省会城市与非省会城市以及南方城市和北方城市间具有显著的异质性。在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背景下,保持合宜的经济增长速度是维持社会稳定、实现发展目标的基础。随着我国资本密集度的不断提高、二元经济结构的调整、人口结构的变化以及创新型国家的建设,追加资本中可变资本比例的下降和劳动收入的不断上升,会对经济增长带来抑制作用。因此,应通过保持较高的积累率、调整投资方向、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方式获得理想的增长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净产出增长 积累率 新增可变资本占比 劳动收入占比
下载PDF
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分工与对接关系的测度分析
17
作者 杨海深 《统计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2期52-58,共7页
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协作模式正从分工走向对接,进而实现产业融合。利用产业专业化指数、竞合关系指数和分工指数对粤港澳大湾区分工与对接的关系演变过程进行探讨,总结产业分工与对接的特点及演变趋势。研究发现:粤港澳大湾区已经形成优... 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协作模式正从分工走向对接,进而实现产业融合。利用产业专业化指数、竞合关系指数和分工指数对粤港澳大湾区分工与对接的关系演变过程进行探讨,总结产业分工与对接的特点及演变趋势。研究发现:粤港澳大湾区已经形成优势行业覆盖面广、行业结构优化和产业分工水平不断提升的产业对接基础,在产业对接中形成中心城市间互补合作、节点城市间竞争角逐的格局,呈现出珠江东西两岸城市间产业互补逐步增强,东岸城市间和西岸城市间各自竞争仍然强烈的特点。提出从打造优势行业集群、城市间分层次对接和产业数字化对接三个方面促进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协作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分工 产业对接 专业化指数 粤港澳大湾区
下载PDF
以康禾贡茶制作技艺为例浅析非遗文化数字化发展思路
18
作者 李默尘 《广东茶业》 2024年第2期58-60,共3页
本文以河源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康禾贡茶制作技艺为例,从康禾贡茶历史与发展现状、康禾贡茶制作技艺传承和发展面临的问题、数字经济背景下非遗文化数字化发展的对策、康禾贡茶制作技艺的数字化产业融合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四个方面,探讨了... 本文以河源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康禾贡茶制作技艺为例,从康禾贡茶历史与发展现状、康禾贡茶制作技艺传承和发展面临的问题、数字经济背景下非遗文化数字化发展的对策、康禾贡茶制作技艺的数字化产业融合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四个方面,探讨了河源非遗文化数字化发展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禾贡茶制作技艺 非遗 数字化 数字经济 发展
下载PDF
“智能社会”资本有机构成对收入差距的影响
19
作者 张海燕 杨雪琴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4年第14期50-52,共3页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深刻地阐述了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引起劳动人口相对过剩的问题。当前“智能社会”下,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将会通过就业、资本和技能渠道产生资本要素对劳动要素的分配优势,高技能对低技能的分配优势,对我国收入分配...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深刻地阐述了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引起劳动人口相对过剩的问题。当前“智能社会”下,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将会通过就业、资本和技能渠道产生资本要素对劳动要素的分配优势,高技能对低技能的分配优势,对我国收入分配差距产生影响。本文基于人工智能时代运用资本有机构成理论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有机构成 劳动 智能社会 收入分配
下载PDF
营商环境、产业转移与区域协调发展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志彪 王兵 《河北学刊》 2024年第2期1-13,共13页
营商环境已成为推进产业转移和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变量。高度重视优化中西部地区营商环境、鼓励东部地区产业向中西部迁移而不是向海外转移,对推动比较优势在东部和中西部之间的转化、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区域协调发展,具有积极的实践价... 营商环境已成为推进产业转移和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变量。高度重视优化中西部地区营商环境、鼓励东部地区产业向中西部迁移而不是向海外转移,对推动比较优势在东部和中西部之间的转化、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区域协调发展,具有积极的实践价值。现阶段,全球产供链重组要求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这就需要通过提升中西部地区的竞争优势,让一些产业循环留在国内,增强中国在全球产供链体系中的自主可控能力。同时,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要求中央做好区域协调的战略准备,将过去地方政府依靠创造优惠政策洼地参与区域竞争,转变为创造更好更优的营商环境、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为此,需要加快推进实施市场取向的竞争政策;需要让中国的产业政策转型为中央主导型,促进地方产业政策转向鼓励公平竞争和效率竞争;需要通过再造市场规则、融资环境、政府服务环境、司法环境、公共服务平台等,多管齐下改善中西部地区营商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商环境 产业转移 区域协调发展 产供链重组 统一大市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