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27,01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缩小区域发展差距推进共同富裕 被引量:1
1
作者 张其仔 刘佳骏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9-48,共10页
文本基于理论关系视角阐释了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基础,缩小地区差距、城乡差距和收入差距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主攻方向,提升要素配置效率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区域发展视角下推进实现共同富... 文本基于理论关系视角阐释了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基础,缩小地区差距、城乡差距和收入差距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主攻方向,提升要素配置效率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区域发展视角下推进实现共同富裕面临的五大挑战:一是国土空间资源禀赋差异短期内难以改变,使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长期性;二是区域间经济发展差距过大问题仍然存在,使实现共同富裕具有艰巨性;三是区域协调机制尚不健全和资源要素空间错配,使实现共同富裕具有复杂性;四是基础设施建设与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有待提升,制约发展成果全面共享;五是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呈现区域、城市分异,使实现共同富裕面临新挑战。因此,要缩小区域发展差距推进共同富裕,一是加快推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共同富裕奠定坚实基础;二是持续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三是健全完善区域协调发展机制,为共同富裕提供制度保障;四是继续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与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全社会共享发展成果;五是因地制宜推动区域数字经济发展,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新动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共同富裕 高质量发展 协调发展 地区差距 城乡差距 收入差距
原文传递
新型城镇化的共同富裕效应——基于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政策的分析
2
作者 杨宇 赵婉旭 +1 位作者 伍骏骞 高辉 《农业经济问题》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6-61,共16页
与传统城镇化截然不同,中国正在经历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更强调通过城乡要素融合促进经济增长和城乡收入差距缩小,实现共同富裕。尽管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政策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点策略,但关于其促进共同富裕的实证研究仍然不足... 与传统城镇化截然不同,中国正在经历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更强调通过城乡要素融合促进经济增长和城乡收入差距缩小,实现共同富裕。尽管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政策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点策略,但关于其促进共同富裕的实证研究仍然不足。因此,本文以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政策为准自然实验,收集2000—2022年中国1980个县(区、市)面板数据,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分析该政策的共同富裕效应并揭示其影响机制。研究结论显示:该政策不仅促进了经济增长,还显著减少了城乡间的收入差距,这一效应随着政策实施时间的延长而增强;此政策效果在西部地区最为显著,其次是中部地区,而在东部地区则不明显;此外,与原非贫困县相比,原贫困县的受益更加显著;政策通过劳动力转移和资金及信息的融通等途径发挥作用。基于此,本文提出在持续释放试点政策共同富裕效应的基础上,完善劳动、资本、数据信息等生产要素城乡融合机制,并建议政策设计更加注重因地制宜的差异化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共同富裕 经济增长 城乡收入差距 多期双重差分
原文传递
人口老龄化、家庭债务与消费支出
3
作者 李心雅 楚尔鸣 《南开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0-60,共21页
在当前中国人口老龄化及居民杠杆率高企的背景下,如何提升居民消费水平和消费质量对于经济长期增长意义重大。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得出,家庭老年抚养比的上升会通过增加预防性储蓄、降低家庭收入和家庭杠杆率降低家庭消费,基于CFPS数据的... 在当前中国人口老龄化及居民杠杆率高企的背景下,如何提升居民消费水平和消费质量对于经济长期增长意义重大。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得出,家庭老年抚养比的上升会通过增加预防性储蓄、降低家庭收入和家庭杠杆率降低家庭消费,基于CFPS数据的实证分析也得出了一致的结论。家庭老年人口的增加对家庭消费的影响在短期和长期均显著为负,且长期对家庭消费的负面效应更强;家庭债务的扩张在短期内具有一定的财富效应,增加了家庭当期的消费支出,但是从长期来看,该效应会逐渐弱化,异质性分析也发现,高债务水平家庭的长期财富效应并不显著;对消费结构的进一步分析发现,家庭老年人口增加会显著增加家庭的医疗保健支出并挤出家庭其他消费,降低了家庭的消费质量。本文的政策含义是,要提升社会养老和医疗保障水平,抵御老年人的医疗支出风险,降低家庭的养老负担,同时要进一步缓解家庭的住房债务及其他债务压力,以促进消费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老龄化 抚养比 家庭杠杆率 消费结构
下载PDF
2024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及2025年展望
4
作者 张宇贤 牛犁 +4 位作者 闫敏 邹蕴涵 陈彬 韩瑞栋 李佳 《重庆经济》 2025年第1期15-21,共7页
2024年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内外环境,党中央科学决策,加大宏观调控力度,着力深化改革开放、扩大国内需求、优化经济结构,我国经济运行呈现总体平稳、稳中有进、质效向好的态势,能够较好实现全年预期增长目标。展望2025年,当今世界动荡... 2024年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内外环境,党中央科学决策,加大宏观调控力度,着力深化改革开放、扩大国内需求、优化经济结构,我国经济运行呈现总体平稳、稳中有进、质效向好的态势,能够较好实现全年预期增长目标。展望2025年,当今世界动荡不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化经济结构 稳中有进 宏观调控力度 内外环境 深化改革开放 总体平稳 我国经济运行 科学决策
下载PDF
发挥区域发展战略的叠加效应
5
作者 孙久文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7,共4页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作出了加大区域战略实施力度,增强区域发展活力的战略部署,特别提出要发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的叠加效应,积极培育新的增长极。发挥区域战略的叠加效应,培育新增长极,是积极应对当前经济...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作出了加大区域战略实施力度,增强区域发展活力的战略部署,特别提出要发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的叠加效应,积极培育新的增长极。发挥区域战略的叠加效应,培育新增长极,是积极应对当前经济环境的重要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发展战略 叠加效应 增长极 区域战略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战略部署 主体功能区战略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下载PDF
工业机器人应用、资源配置与流动人口收入分配
6
作者 刘林 李猛 《统计与信息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8-116,共19页
数智化时代,工业机器人的大规模应用究竟会对劳动力市场收入分配产生何种影响,是一个亟须回答的重要问题。在对工业机器人与流动人口收入分配之间关系进行理论分析基础上,利用国际机器人联盟(IFR)数据和2011—2018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 数智化时代,工业机器人的大规模应用究竟会对劳动力市场收入分配产生何种影响,是一个亟须回答的重要问题。在对工业机器人与流动人口收入分配之间关系进行理论分析基础上,利用国际机器人联盟(IFR)数据和2011—2018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CMDS)数据,实证考察工业机器人应用对流动人口收入分配的影响。研究发现,工业机器人应用对流动人口工资收入呈现先负向后正向的影响,加剧了流动人口的收入不平等,且上述结论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异质性分析表明,工业机器人应用显著降低了制造业劳动者的工资收入,缩小了性别间的收入差距,但也扩大了户籍间收入差距。机制检验表明,工业机器人应用主要是通过影响流动人口的职业—教育匹配和议价能力,进而影响流动人口的收入分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机器人应用 收入分配 职业—教育匹配 资源配置 流动人口 议价能力
下载PDF
“人文经济学”如何是一种中国话语和中国理论?
7
作者 樊浩 《学术前沿》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25,共12页
人文经济学是文化-经济一体学,是文化-经济生态学,也是建构现代化的“中国式”的文明学。人文经济学的话语形态不是“+思维”而是“‘化’思维”。人文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可概括为“一体三维两概念”,其以“文化-人-经济”一体贯通为逻辑... 人文经济学是文化-经济一体学,是文化-经济生态学,也是建构现代化的“中国式”的文明学。人文经济学的话语形态不是“+思维”而是“‘化’思维”。人文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可概括为“一体三维两概念”,其以“文化-人-经济”一体贯通为逻辑构架,以文化、人、经济建构三维坐标,以“人文力”和“人化”为体系的两大基本概念。人文经济学的内涵有狭义、广义和实践三重意蕴。狭义上是经济文化化、文化经济化;广义上是文化-经济一体化,是文化-经济的辩证生态;实践上是现代化的中国式的“文明学”。人文经济学的理论有三个基本原理:“人文力”原理、“人化”原理、现代化的“中国式”原理。总之,人文经济学是基于文化与经济关系的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话语和中国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经济学 中国话语 中国理论 现代化的“中国式”
下载PDF
基于CiteSpace的可视化分析我国碳足迹研究现状、热点与趋势
8
作者 辛春林 李岩 +2 位作者 曹已晴 杨建亮 利娜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2-132,共11页
随着中国提出“3060”双碳目标,积极地制定相关政策,碳足迹作为衡量温室气体排放指标的重要性日益显现出来。为准确把握该领域的研究热点、趋势和未来发展动向,利用CiteSpace文献计量软件对CNKI核心数据库中2010—2023年收录的1287篇关... 随着中国提出“3060”双碳目标,积极地制定相关政策,碳足迹作为衡量温室气体排放指标的重要性日益显现出来。为准确把握该领域的研究热点、趋势和未来发展动向,利用CiteSpace文献计量软件对CNKI核心数据库中2010—2023年收录的1287篇关于碳足迹的文献进行了可视化分析,系统地总结了该领域在不同时间节点的研究进展历程,核心作者发表的主要期刊以及研究热点;同时,对未来的发展前景和重点研究领域进行了展望。研究结果表明:(1)双碳目标与绿色发展理念的提出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碳足迹的研究;(2)跨地区、跨机构、跨学科之间的科研合作有助于推动我国碳足迹研究的发展;(3)碳足迹管理、评估和认证是热点研究领域,将推动我国向“3060”双碳目标迈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足迹 研究热点 CITESPACE 可视化分析
下载PDF
数字基础设施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基于居民消费水平视角
9
作者 何涌 高旋 《企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4-137,共14页
数字基础设施作为数字经济发展底座,能够改进消费结构,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不可或缺的助推器。本文利用2013—2022年近10年的省级面板数据研究数字基础设施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首先,数字基础设施能够提高经济高质量... 数字基础设施作为数字经济发展底座,能够改进消费结构,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不可或缺的助推器。本文利用2013—2022年近10年的省级面板数据研究数字基础设施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首先,数字基础设施能够提高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并能通过提高居民消费水平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其次,数字基础设施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存在多重差异性,主要表现在地区经济、人口密度、市场化程度以及对外开放水平等异质性上;最后,数字基础设施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存在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因此,建议深化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居民消费水平,实现数字基础设施与经济发展双轮驱动效应,重视各地区差异性,优化区域经济发展空间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基础设施 居民消费水平 经济高质量发展 空间溢出效应
下载PDF
以中心城市驱动区域协调发展的共富逻辑与实践进路
10
作者 刘国新 《河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3-73,共11页
集聚经济的发展在一定条件下能向周边区域溢出,实现区域共同发展。优先发展中心城市是促进集聚的有效方式,可以发挥中心城市的集聚引领性和对区域发展的辐射带动性,通过培育区域经济增长极来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因而,... 集聚经济的发展在一定条件下能向周边区域溢出,实现区域共同发展。优先发展中心城市是促进集聚的有效方式,可以发挥中心城市的集聚引领性和对区域发展的辐射带动性,通过培育区域经济增长极来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因而,共同富裕是优先发展中心城市的目标导向,而优先发展中心城市是共同富裕的有力支撑。以发展中心城市促进共同富裕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构建由渐次性富裕的时空逻辑、新空间赋能的联合逻辑、公平效率的市场化逻辑构成的整体性框架,路径上围绕“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目标,在渐次性富裕发展道路中以人的流动促进时空正义,拓展人口流规模,优化流要素形态,以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统一推进效率与公平的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城市 共同富裕 区域协调发展 集聚经济
下载PDF
中国省际经济增长动能的聚敛特征检验与传导路径识别
11
作者 刘达禹 向思宇 宋洋 《南开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39,共18页
明确中国省际经济增长动能的聚敛特征和传导路径是理解经济增速省际分化的基础。为此,本文使用非线性时变因子模型、非线性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和DY动态溢出指数考察了各省份经济增长动能的聚敛特征和传导路径。研究发现,经济增长动能... 明确中国省际经济增长动能的聚敛特征和传导路径是理解经济增速省际分化的基础。为此,本文使用非线性时变因子模型、非线性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和DY动态溢出指数考察了各省份经济增长动能的聚敛特征和传导路径。研究发现,经济增长动能主要来源于有效需求扩张和经济结构优化;省际有效需求变化既包括强省消费需求扩张的“牵拉效应”,又包含弱省投资需求低迷的“下拉效应”;经济增长动能传导既包括低动能省份向下牵拉高动能省份,也包括低动能省份间的交叉传导。未来一个时期内,宏观经济治理应高度注重需求管理,并将工作重心落脚于提高中低收入群体的实际可支配收入和稳定就业,从而引导经济稳步回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增长动能 需求管理 结构性增长放缓
下载PDF
把握六个"更加注重" 全力以赴做好经济工作
12
作者 丁任重 王娟 《四川党的建设》 2025年第3期35-37,共3页
2024年,四川省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坚决扛起经济大省挑大梁重任,为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提供了关键支撑.今年,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加深,四川应紧紧抓住国家战略腹地带来的战略机遇、宏观调控组合拳带来的... 2024年,四川省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坚决扛起经济大省挑大梁重任,为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提供了关键支撑.今年,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加深,四川应紧紧抓住国家战略腹地带来的战略机遇、宏观调控组合拳带来的政策机遇、"十五五"规划编制带来的窗口机遇,集中资源力量培育新增长点.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六个"更加注重",即更加注重扩大内需、更加注重产业支撑、更加注重改革开放、更加注重协调发展、更加注重改善民生、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这为我们全力以赴做好2025年经济工作、实现"十五五"规划良好开局提供了重要遵循和行动指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增长点 产业支撑 扩大内需 政策机遇 宏观调控 省委经济工作 规划编制 统筹发展
下载PDF
加快高水平对外开放 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
13
作者 安淑新 《当代经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共7页
进入新发展阶段,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我国扩大对外开放面临巨大挑战,同时内部条件也发生新的变化。针对我国对外贸易结构不优、对外投资存量规模小且结构不合理、对外开放内部区域不平衡不协调、对外开放制度规则建设不适应... 进入新发展阶段,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我国扩大对外开放面临巨大挑战,同时内部条件也发生新的变化。针对我国对外贸易结构不优、对外投资存量规模小且结构不合理、对外开放内部区域不平衡不协调、对外开放制度规则建设不适应高水平开放要求等突出问题,我国要站在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高度,以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强大生产能力为依托,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为着力点,以自由贸易试验区、海南自由贸易港、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等重大开放平台为支撑,以强化国内国际生产、创新、市场、资源联动循环为战略路径,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东西与陆海并举、商品要素流动型与制度型开放同步,加快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完善自贸试验区体制机制、夯实支撑开放发展的产业基础和功能平台、提升要素资源全球配置能力、推进制度型开放和服务业开放、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构建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水平对外开放 高质量 新质生产力
下载PDF
空间效应视角下数字经济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
14
作者 祝群 梁添勇 +1 位作者 李崧 陈艳声 《商展经济》 2025年第6期16-19,共4页
数字经济的高速发展为产业结构升级带来重大机遇,数字经济对传统产业的信息化、数字化及产业间的融合具有显著作用,能够有效提高生产效率、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并提高产业发展效率。本文第一部分对数字经济发展现状进行探究,解释数字经济... 数字经济的高速发展为产业结构升级带来重大机遇,数字经济对传统产业的信息化、数字化及产业间的融合具有显著作用,能够有效提高生产效率、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并提高产业发展效率。本文第一部分对数字经济发展现状进行探究,解释数字经济的内涵,并对数字经济发展现状进行简单分析;第二部分对产业结构升级的相关概念进行探究,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概念进行界定,并探究了产业结构升级的现状,阐明当前产业结构升级面临的主要挑战;第三部分以空间效应视角为基础,围绕数字经济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机制展开一系列分析,基本明确了数字经济对产业结构升级产生的影响和具体影响路径;第四部分基于空间效应视角,提出了利用数字经济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有效策略,以期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效应 数字经济 产业结构 高质量发展 新兴产业 技术创新 产业空间格局
下载PDF
基于陆海统筹视角的中国沿海地区人口、资源及环境要素空间匹配演化分析
15
作者 盖美 斯铁鑫 岳鹏 《海洋经济》 2025年第1期1-11,共11页
沿海地区人口、资源及环境要素空间匹配研究对陆海统筹整体功能有效发挥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本文基于可变模糊识别模型、重心模型、空间错位模型及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等方法,探究2005-2019年中国沿海地区人口、资源及环境要素时空格局、空... 沿海地区人口、资源及环境要素空间匹配研究对陆海统筹整体功能有效发挥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本文基于可变模糊识别模型、重心模型、空间错位模型及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等方法,探究2005-2019年中国沿海地区人口、资源及环境要素时空格局、空间匹配的演化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2005-2019年沿海地区人口、资源及环境要素水平整体趋势向好,但各有起伏,且存在较大差异,通过重心模型发现沿海地区各要素重心变动较为明显,其中环境要素变化最为复杂。②从空间重叠性及一致性变化情况来看,要素变化整体趋势向好,但内部差异较大,存在不匹配问题,其中低错位地区为山东、浙江、辽宁、天津、河北;中错位地区为江苏、福建、广东、广西;较高错位地区为海南;高错位地区为上海。③通过对影响因素的分析,发现区位优势、对外开放、经济水平、产业结构、科技水平对沿海地区多要素匹配有正向显著影响,工程建设存在负面影响。本文研究结论对打开沿海地区发展新格局具有重要意义,为我国海洋强国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要素空间匹配 陆海统筹 人口、资源及环境 可变模糊识别模型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山东省协同创新关系研究:主体协作与城际关联
16
作者 庄涛 刘伟 刘林林 《潍坊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55-67,共13页
从政产学主体间协作和城市间关联两个维度构建区域协同创新系统理论模型。运用山东省2011—2020年专利数据,基于以信息熵为基础的三螺旋算法,从创新主体协作和城际关联两个维度对山东省及各地市协同创新关系进行计量分析。研究发现:(1)... 从政产学主体间协作和城市间关联两个维度构建区域协同创新系统理论模型。运用山东省2011—2020年专利数据,基于以信息熵为基础的三螺旋算法,从创新主体协作和城际关联两个维度对山东省及各地市协同创新关系进行计量分析。研究发现:(1)山东省区域创新产出呈逐年快速增长态势,创新空间分布不均衡,整体上呈现“东强西弱”的格局特征。空间聚集特征突出,济南和青岛作为区域创新高地领先优势明显,潍坊、淄博、烟台、威海、临沂创新基础较雄厚。(2)山东省各地市政产学协同创新呈现出异质性发展模式,青岛、潍坊、东营以企业为主导的特征明显,济南、淄博、泰安、滨州、聊城大学在区域创新中作用突出,其他地市企业、大学、政府在创新中发展相对均衡。(3)威海、淄博、烟台跨区域创新协同程度高,城际关联紧密。而济宁、临沂、滨州、聊城在创新发展中与其他城市间的协同效应不明显,城际关联相对松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创新 山东省 主体协作 城际关联 三螺旋
下载PDF
自贸试验区设立能否提升地区共同富裕水平——基于宏微观数据的双重验证
17
作者 王玉燕 高蕾 《山东工商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24-39,共16页
新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走共同富裕道路,需全面深化改革与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自贸试验区作为高水平对外开放体系的基础和平台,对促进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我国2006—2021年276个地级市面板数据及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通... 新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走共同富裕道路,需全面深化改革与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自贸试验区作为高水平对外开放体系的基础和平台,对促进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我国2006—2021年276个地级市面板数据及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通过构建多期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自贸试验区设立对共同富裕的影响。研究发现,自贸试验区设立显著提升了地区共同富裕水平,且经系列检验后结果依然稳健。异质性分析表明,该政策效应在经济基础较好的地区更显著,且效应随自贸试验区成立批次先增后减。机制检验表明,自贸试验区通过产业、贸易和要素三渠道促进共同富裕。通过从自贸试验区设立的视角探究共同富裕水平提升的路径,能够为地区资源统筹与协调发展、促进共同富裕提供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贸试验区 共同富裕 多期DID 宏微观验证
下载PDF
哈尔滨亚冬会推动黑龙江省冰雪旅游资源融合发展路径构建
18
作者 王鹏宇 孙显仁 李慧 《学理论》 2025年第1期83-85,共3页
本论文旨在深入探讨哈尔滨亚冬会对黑龙江省冰雪旅游资源融合发展的积极推动作用,并构建可行的发展路径。通过对相关数据的分析和实际案例的研究,揭示了哈尔滨亚冬会在提升黑龙江省冰雪旅游知名度、促进资源整合、推动产业创新等方面的... 本论文旨在深入探讨哈尔滨亚冬会对黑龙江省冰雪旅游资源融合发展的积极推动作用,并构建可行的发展路径。通过对相关数据的分析和实际案例的研究,揭示了哈尔滨亚冬会在提升黑龙江省冰雪旅游知名度、促进资源整合、推动产业创新等方面的重要意义,进而提出了包括加强政策支持、优化基础设施、创新旅游产品、强化市场营销等在内的融合发展路径,以实现黑龙江省冰雪旅游的可持续繁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尔滨亚冬会 黑龙江省 冰雪旅游资源 融合发展
下载PDF
宋代湘江流域人口变迁研究
19
作者 陈涛 周方高 《语言与文化研究》 2025年第1期241-245,共5页
湘江流域地区的人口在宋代发生了巨大的变迁。在经济发展与移民迁入的影响下,湘江流域人口数量迎来了一次飞跃发展,变化趋势表现为快速上升,少量下降,再稳步上升。北宋时期,湘江流域的人口年均增长率始终排在全国前列,这一时期湘江流域... 湘江流域地区的人口在宋代发生了巨大的变迁。在经济发展与移民迁入的影响下,湘江流域人口数量迎来了一次飞跃发展,变化趋势表现为快速上升,少量下降,再稳步上升。北宋时期,湘江流域的人口年均增长率始终排在全国前列,这一时期湘江流域人口发展速度非常快,南宋时期,湘江流域人口年均增长率大幅下降,人口增速减缓。湘江流域的人口分布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到南宋末年,潭州、衡州、岳州等地因经济发展较好,人口密度高于其它各州。湘江流域的人口分布是不平衡的,人口稠密区起初集中在湘江干流河谷地带,南宋时期又转向了湘江中下游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湘江流域 人口变迁 人口分布
原文传递
新质生产力驱动下制造业数智化转型的路径与机制研究——以秦皇岛地区为例
20
作者 李媛媛 张大磊 《智能城市应用》 2025年第3期126-128,共3页
近年来,“新质生产力”正逐渐成为新时代推动科技飞速发展和数字经济产业不断深化的核心力量。面对数字经济产业基础能力较弱、制造业“大而不强”、数字化转型存在壁垒等现状,深入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积极推进数字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 近年来,“新质生产力”正逐渐成为新时代推动科技飞速发展和数字经济产业不断深化的核心力量。面对数字经济产业基础能力较弱、制造业“大而不强”、数字化转型存在壁垒等现状,深入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积极推进数字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培育融合发展新模式,实现数字经济时代制造业企业的高质量发展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论文围绕新质生产力背景下制造业数智化升级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提出了适应产业技术变革需求的建设思路和针对性改革措施,构建“技术-产业-组织”三位一体的数智化转型理论框架,为制造业企业提供转型路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数智化 制造业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