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2,920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高质量充分就业推动辽宁省人口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探索
1
作者 刘慧扬 《辽宁经济》 2025年第3期74-77,共4页
人口是国家和地区发展的基石,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指出,要提高人口整体素质,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东北全面振兴。人口高质量发展有诸多的考量因素,其中,就业问题作为民生之本,... 人口是国家和地区发展的基石,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指出,要提高人口整体素质,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东北全面振兴。人口高质量发展有诸多的考量因素,其中,就业问题作为民生之本,对于辽宁省人口高质量发展具有深刻且重大推动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四次集体学习时强调,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是新时代新征程就业工作的新定位、新使命。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是推动辽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是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根本举措,是适应人口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然而,辽宁省目前仍然存在着人才外流、就业吸纳能力不足、就业质量不高等问题。本文将针对上述问题进行剖析,提出一系列关于推动高质量充分就业的对策建议,为新时代辽宁人口高质量发展,推动辽宁全面振兴提供有效的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高质量发展 全面振兴 高质量就业
下载PDF
变革与适应:十年禁渔制度下长江退捕渔民灵活就业研究
2
作者 高小玲 王璐瑶 +1 位作者 晋洪涛 陈廷贵 《农业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6-125,共20页
本文基于2021年湘川14区县长江退捕渔民入户调查结合建档立卡系统数据,从家庭韧性和心理资本视角分析农业绿色转型制度变革冲击下农民的就业适应特点及其动力机制。研究发现:(1)2021年退捕渔民整体再就业率约为95.41%,以灵活就业为主且... 本文基于2021年湘川14区县长江退捕渔民入户调查结合建档立卡系统数据,从家庭韧性和心理资本视角分析农业绿色转型制度变革冲击下农民的就业适应特点及其动力机制。研究发现:(1)2021年退捕渔民整体再就业率约为95.41%,以灵活就业为主且占比呈上升趋势,当前渔民就业满意度一般,并伴随过渡期生活补贴的终止而与政策满意度一起显著下降,灵活就业更多是劳动力被迫进入零工市场的结果,而非受追求工作时间灵活和自主权的工作价值观驱使;(2)渔民家庭韧性整体尚可,渔民对再就业表现出基本积极的心理状态,家庭韧性与个体心理资本构成外部动力和内在动机共同促进灵活就业,其中家庭韧性对大龄、低学历、低收入群体的灵活就业选择影响更大,心理资本对大龄、低学历与高收入家庭成员灵活就业选择影响更明显;(3)影响路径上,就业努力在家庭韧性与灵活就业、心理资本与灵活就业中发挥完全中介效应,就业能力在家庭韧性与灵活就业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政府生态补偿正向调节心理资本促进灵活就业的作用,社会保障政策正向调节家庭韧性之于灵活就业的效应;(4)家庭韧性、心理资本对就业和灵活就业的影响因不同特征群体而有差异,数字信息化对不同类型灵活就业的调节效应存在差异。据此,提出关注信息社会关系与家庭融合力度、关注农业现代化转型中“不情愿”的灵活就业群体及关注农村劳动力的教育与职业培训和发挥企业用工主体作用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捕渔民 灵活就业 家庭韧性 心理资本 农业现代化
原文传递
产业数字化如何影响劳动力就业规模——基于数字要素投入视角的分析
3
作者 江静 郑洁 李宝琦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8-85,160,共19页
产业数字化将深刻影响就业市场。理论和实证研究发现,我国产业数字化从需求侧的规模扩张和供给侧的产业链延伸两条路径支撑劳动力就业规模的稳定扩张,其中国内市场需求扩张和制造业的产业链延伸作用尤为突出。同时劳动力市场建设情况起... 产业数字化将深刻影响就业市场。理论和实证研究发现,我国产业数字化从需求侧的规模扩张和供给侧的产业链延伸两条路径支撑劳动力就业规模的稳定扩张,其中国内市场需求扩张和制造业的产业链延伸作用尤为突出。同时劳动力市场建设情况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劳动力市场建设越完善,产业数字化对劳动力就业规模的扩张作用越明显。进一步分析发现,不同类型的产业数字化对不同行业就业的影响不同,以数字产品投入为主的产业数字化是制造业劳动力就业规模扩张的主要驱动力量,而以数字服务投入为主的产业数字化则对生产性服务业的劳动力就业规模扩张贡献较大。因此,深入挖掘国内市场需求并发挥超大市场规模优势,合理有序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加快劳动力市场建设,加快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是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背景下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的重要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数字化 数字要素投入 劳动力就业规模 就业优先
下载PDF
志愿服务参与能激发大学生创业吗
4
作者 何伟 臧小森 《浙江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9-167,共9页
培育和激发大学生的创业意愿,对于缓解就业压力、推动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18年中国大学生追踪调查(PSCUS)的在校生数据及2019—2023年毕业生追踪数据,系统考察了志愿服务参与对大学生创业意愿和创业实践的影响及其作用机... 培育和激发大学生的创业意愿,对于缓解就业压力、推动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18年中国大学生追踪调查(PSCUS)的在校生数据及2019—2023年毕业生追踪数据,系统考察了志愿服务参与对大学生创业意愿和创业实践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实证研究发现:(1)志愿服务参与显著提高了大学生的创业意愿,这一结论在经过多种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2)志愿服务参与通过提升社会资本、心理资本和经济资本,实现对创业意愿的促进;(3)志愿服务参与对创业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异质性,对女性、高年级以及人力资本状况较差和家庭经济困难的大学生群体,志愿服务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4)志愿服务参与具有显著的长期培育效应,不仅能提升创业意愿,还能影响毕业后的实际创业行为。上述发现为构建“志愿服务—创业教育”协同育人新模式、推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缓解我国当前的大学生就业压力、促进国家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等,提供了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志愿服务 创业意愿 创业资本 大学生就业
原文传递
数字经济对高质量就业的现实影响及推进路径 被引量:1
5
作者 王晓东 王亚丽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5年第2期73-83,共11页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推动高质量就业既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实现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的需要。高质量就业的本质是优化劳动力资源配置,实现劳动力供给与时代需求相融合,实现充分就业、公平就业和体面就业。蓬勃发展的数字经济为高质量就...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推动高质量就业既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实现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的需要。高质量就业的本质是优化劳动力资源配置,实现劳动力供给与时代需求相融合,实现充分就业、公平就业和体面就业。蓬勃发展的数字经济为高质量就业的实现提供了新的契机。数字经济能够创造就业机会,促进充分就业;能够优化就业结构,促进公平就业;能够改善就业环境,促进体面就业,最终实现高质量就业。但数字经济在助力高质量就业的过程中带来了结构性失业风险增加、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缺乏保障、数字人才匮乏等一系列消极影响。因此,需要出台数字就业优先政策,支持发展就业新形态;推进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培育壮大数字经济新产业,吸纳带动更多就业;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提供就业保障;建设多层次数字人才培养体系,培育“数字人才”,以此破解数字经济发展给就业市场带来的现实困境,推动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加充分的就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高质量就业 就业结构
下载PDF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就业制度的改革发展与前瞻
6
作者 李雄 《学术界》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7-209,共13页
就业不仅是一个基本民生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就业制度在实践中不断创新探索和改革发展,形成了中国特色的就业优先战略及其制度安排。新时代新征程上,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走中国特色就业道路,必... 就业不仅是一个基本民生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就业制度在实践中不断创新探索和改革发展,形成了中国特色的就业优先战略及其制度安排。新时代新征程上,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走中国特色就业道路,必须锚定中国式现代化战略目标。守正创新,坚持并丰富拓展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就业工作的基本经验,使其成为不断完善我国就业制度的宝贵资源,重视就业治理中的制度形塑和制度之治的优势。坚持问题导向,准确研判我国就业的基本态势和主要矛盾。以新的眼界、新的理念和新的思路,加快构建就业友好型发展方式,从就业供给侧、就业需求侧和就业供需匹配三个方面协同发力,突出制度的体系性、完备性、贯通性、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我国就业制度 高质量充分就业 就业供给侧 就业需求侧 就业供需匹配
下载PDF
智能化、劳动力有效配置与就业质量提升
7
作者 孙早 高昕凯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3-68,共16页
智能化的深入推进势必会对就业市场以及劳动力就业质量产生深远影响。运用劳动力微观调查数据构建就业质量综合指标体系,并与省级智能化指数相匹配,实证检验智能化对劳动力就业质量的影响机制。经验研究表明:智能化发展有助于促进劳动... 智能化的深入推进势必会对就业市场以及劳动力就业质量产生深远影响。运用劳动力微观调查数据构建就业质量综合指标体系,并与省级智能化指数相匹配,实证检验智能化对劳动力就业质量的影响机制。经验研究表明:智能化发展有助于促进劳动者就业质量的提升。将劳动力配置纳入智能化影响就业质量的框架后发现,劳动力空间配置以及劳动力与岗位匹配是智能化影响就业质量的重要渠道。智能化并不会以“涓流”的形式平等提升所有劳动力群体的就业质量,按劳动力个体特征划分,智能化对于非认知能力更强、专用型人力资本积累更多的个体就业质量提升效果更明显;按劳动力所处地区划分,智能化的就业质量提升效应对处于高经济发展水平地区的劳动力更明显。据此提出,政府在加快推进智能化发展的同时,应积极引导企业和劳动者以人工智能技术为手段切实促进就业质量提升,形成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长效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化 就业质量 劳动力空间配置 劳动力与岗位匹配
下载PDF
建立健全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政策协同机制
8
作者 方长春 《学术前沿》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1-59,共9页
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是新时代新征程就业工作的新定位、新使命。高质量充分就业的实现依赖于需求创造、供给升级和匹配优化三条路径的协同作用,这些路径受制于不同政策实践,其就业促进作用的有效发挥离不开政策主体间基于就业优先实现... 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是新时代新征程就业工作的新定位、新使命。高质量充分就业的实现依赖于需求创造、供给升级和匹配优化三条路径的协同作用,这些路径受制于不同政策实践,其就业促进作用的有效发挥离不开政策主体间基于就业优先实现目标协同、主体协同、工具协同和过程协同。尽管将就业工作摆在经济社会发展和宏观政策的优先位置已成为普遍的政策共识,但政策实践中仍存在协同不足,甚至出现“合成谬误”和治理碎片化等问题。需转变治理理念、改革和优化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并在明确不同就业促进路径政策协同的目标和侧重点基础上,从人力资源需求、供给和供需对接端协同发力,不断完善基于就业优先的政策协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质量充分就业 政策协同 就业促进路径 治理体系
下载PDF
数字化赋能就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逻辑、现实困境与纾解路径
9
作者 杨仲迎 《重庆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6-81,共16页
数字化赋能就业高质量发展,不仅是新质生产力发展态势下的必然选择,还是保障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重要举措,也体现出基于共同发展需要驱动而双向奔赴的内在逻辑关系,已成为新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和当务之需。但快速和不均衡... 数字化赋能就业高质量发展,不仅是新质生产力发展态势下的必然选择,还是保障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重要举措,也体现出基于共同发展需要驱动而双向奔赴的内在逻辑关系,已成为新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和当务之需。但快速和不均衡数字化赋能授权造成了技术性失业、收入波动、岗位错配等就业风险,同时亦面临着就业观念转变难、经济发展格局调整难、结构性就业矛盾纾解难、供需匹配质效提增难等就业高质量发展的现实困境。故以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为指导,按照问题导向,主动应变数字化赋能策略和方式,着力从数字化就业新理念贯彻、服务型就业新生态创建、高质量充分就业新结构优化、合理性数字就业新模式构建等几个途径推进就业高质量发展难题的有效纾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转型 赋能 高质量充分就业 新业态
下载PDF
就业友好型发展方式的特征、挑战与对策
10
作者 李西顺 《学术前沿》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0-72,共13页
“就业友好型发展方式”的提出,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理论和就业理论的重要创新。构建就业友好型发展方式是落实就业优先战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核心体现。“就业友好型发展方式”这一概念蕴含着深刻的哲学转向——... “就业友好型发展方式”的提出,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理论和就业理论的重要创新。构建就业友好型发展方式是落实就业优先战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核心体现。“就业友好型发展方式”这一概念蕴含着深刻的哲学转向——从“以物为本”的经济逻辑转向“以人为本”的关怀伦理,从“效率至上”的工具理性转向“公平友好”的价值理性,具备人民性、友好性、发展性等三个维度的内涵特征。当前,我国构建就业友好型发展方式在人力资源需求侧、供给侧、供需匹配等方面仍面临一定问题与挑战,需从器物、制度、文化等三个层面针对性施策推进解决。“就业友好”在器物、制度、文化等三个层面的价值引领,构筑起就业友好型发展方式的“精神穹顶”,使“幸福美好就业”成为“高质量充分就业”的价值内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就业友好型发展方式 高质量充分就业 就业优先战略
下载PDF
如何提高农村青年就业质量?——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联合作用机制研究
11
作者 齐文浩 贝宁 孟大虎 《宏观质量研究》 2025年第1期25-39,共15页
农村青年是在农村环境中成长的青年一代,是联系城市与乡村友好交流的重要桥梁纽带,其就业质量直接影响到实现社会稳定的农村高质量发展目标。基于2020年中国乡村振兴综合调查(CRRS2020)数据,通过深入分析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及其联合作... 农村青年是在农村环境中成长的青年一代,是联系城市与乡村友好交流的重要桥梁纽带,其就业质量直接影响到实现社会稳定的农村高质量发展目标。基于2020年中国乡村振兴综合调查(CRRS2020)数据,通过深入分析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及其联合作用机制对农村青年就业质量的影响,得出主要结论如下:其一,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对提高农村青年的就业质量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二,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联合作用机制之间存在一定的替代关系,高水平的人力资本可以有效替代低水平社会资本劣势;其三,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及其联合作用机制对低经济水平地区农村青年群体、女性农村青年群体、24~35岁范围内农村青年群体就业质量的提升具有更显著的影响。有鉴于此,提出构建多层次的就业平台、合理运用多元化手段、加强创新性理念的培育、制定差异化战略等对策建议,以便更好地提高农村青年的就业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青年 就业质量 人力资本 社会资本 联合作用
下载PDF
提升劳动者数字素养与技能 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
12
作者 吴帅 《中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 2025年第1期28-30,共3页
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决定性力量,其发展状况反映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及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新质生产力作为包含新质态要素的生产力,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 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决定性力量,其发展状况反映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及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新质生产力作为包含新质态要素的生产力,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大幅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为核心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要素生产率 决定性力量 素养与技能 劳动资料 核心标志 劳动对象 优化组合 存在和发展
下载PDF
中国企业全球人才管理的法律合规与数字创新
13
作者 左小德 孙鹏 《临沂大学学报》 2025年第2期113-125,共13页
全球化与数字化的深度融合正在重塑全球人才管理格局,对中国企业而言,国际法律环境的复杂性与多样性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在深入剖析国际劳动法、税收法规、数据隐私保护以及跨文化法律差异后可知,国际法律的复杂性不仅影响企... 全球化与数字化的深度融合正在重塑全球人才管理格局,对中国企业而言,国际法律环境的复杂性与多样性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在深入剖析国际劳动法、税收法规、数据隐私保护以及跨文化法律差异后可知,国际法律的复杂性不仅影响企业的人才吸引、管理与留用政策,还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全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为了有效应对这些挑战,中国企业需要构建全面的全球法律合规治理体系、培养跨文化领导力、优化全球薪酬与激励机制、借助数字化技术提升人才管理效率以及强化企业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战略,以期在全球市场竞争中取得领先地位,从而塑造更具活力与包容力的国际商业生态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企业 全球人才管理 法律合规 数字创新 跨文化领导力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劳动力市场买方势力抑制了出口产品质量升级吗?——基于2000—2007年工业企业和海关数据库的实证分析
14
作者 戴家武 熊明霞 《商学研究》 2025年第1期56-67,共12页
文章采用微观数据估计了劳动力市场买方势力和出口产品质量,并实证分析了买方势力对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劳动力市场买方势力和出口产品质量呈现逐年上升趋势,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的买方势力大于国有企业和港澳台资企业,且... 文章采用微观数据估计了劳动力市场买方势力和出口产品质量,并实证分析了买方势力对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劳动力市场买方势力和出口产品质量呈现逐年上升趋势,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的买方势力大于国有企业和港澳台资企业,且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出口产品质量相对较高;买方势力对我国出口产品质量升级存在显著的抑制效应,平均而言,买方势力每上升1%,出口产品质量会下降0.44%,各种稳健性检验均支持这一结论;异质性分析表明,劳动力市场买方势力对出口产品质量升级的抑制效应在民营企业、港澳台资企业和外资企业中较大,在国有企业中不显著;从贸易方式来看,这一抑制效应在一般贸易和进料加工贸易企业中较大,在来料加工企业中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买方势力 出口产品质量 抽成率 边际收益产品 Bartik工具变量
下载PDF
基于人工智能的科技劳动模式创新研究
15
作者 胡晓容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5年第4期38-40,共3页
科技劳动作为推动国民经济发展、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力量,我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保障科技劳动者权益,增强科技劳动效益。本文系统阐述了传统科技劳动的特征和人工智能技术对传统型科技劳动产生的巨大影响。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数据处... 科技劳动作为推动国民经济发展、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力量,我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保障科技劳动者权益,增强科技劳动效益。本文系统阐述了传统科技劳动的特征和人工智能技术对传统型科技劳动产生的巨大影响。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数据处理能力、自动化执行和智能决策等优势,从科技劳动的工作流程、协作和服务等三个维度,创新性地构建自动化与智能化的科技劳动工作模式、分布式科技劳动协作模式和个性化与定制化的科技劳动服务模式,以期提高科技劳动的效率,提升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科技劳动 模式创新
下载PDF
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 深化新就业形态研究——在上海高质量充分就业研讨交流会上的演讲
16
作者 张小建 《中国就业》 2025年第4期8-11,共4页
3月20日,“劳动力市场灵活化转型与上海高质量充分就业研讨交流会”在上海市宝山区举行。此次活动在中国就业促进会、上海市人社局和宝山区人民政府的指导下,由国家公共就业服务区域中心(上海)、上海市就业促进中心、中国新就业形态研... 3月20日,“劳动力市场灵活化转型与上海高质量充分就业研讨交流会”在上海市宝山区举行。此次活动在中国就业促进会、上海市人社局和宝山区人民政府的指导下,由国家公共就业服务区域中心(上海)、上海市就业促进中心、中国新就业形态研究中心、宝山区人社局和宝山区淞南镇人民政府联合主办。中国就业促进会会长张小建、上海市人社局副局长谭友林、宝山区委副区长肖刚、中国新就业形态研究中心主任张成刚等出席活动。来自全国以及上海本地的人力资源企业、平台企业和有关行业代表等共计200余人参与本次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质量充分就业 劳动力市场灵活化转型 研讨会
原文传递
服务大局 助力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
17
作者 张小建 《中国就业》 2025年第3期4-5,共2页
2月10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召开部属社会组织和主管行业协会负责人座谈会。中国就业促进会(以下简称就促会)会长张小建围绕就促会助力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作了交流发言,对全系统特别是就促会会员和会员单位今后推进工作具有很大的启发... 2月10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召开部属社会组织和主管行业协会负责人座谈会。中国就业促进会(以下简称就促会)会长张小建围绕就促会助力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作了交流发言,对全系统特别是就促会会员和会员单位今后推进工作具有很大的启发和指导作用。经作者同意,本刊摘要刊登张小建会长发言,供交流学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质量充分就业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原文传递
岗位数字化会加剧过度劳动吗?——来自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的证据
18
作者 陈思 吕康银 梁孝成 《经济与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6-95,共20页
岗位数字化是当前中国劳动力市场转型的重要特征,同时也引发了社会对相关从业者劳动过程和劳动权益的广泛关注。本文选取2016—2018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与职业信息网络(O*NET)数据,构建涵盖工作时间长度和强度的过度劳动指标,实... 岗位数字化是当前中国劳动力市场转型的重要特征,同时也引发了社会对相关从业者劳动过程和劳动权益的广泛关注。本文选取2016—2018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与职业信息网络(O*NET)数据,构建涵盖工作时间长度和强度的过度劳动指标,实证检验岗位数字化对雇员过度劳动的影响及劳动控制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岗位数字化使雇员面临着高时长、高强度的过度劳动困境。机制分析发现,岗位数字化通过在劳动过程中强化对雇员的劳动控制导致过度劳动,而以绩效为导向的计酬机制是最重要的传导渠道。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青年和高技能群体普遍存在数字化过度劳动现象,而大型企业和高内卷行业却呈现出低强度过度劳动的趋势。进一步研究发现,岗位数字化提升了雇员的加班概率,甚至形成了过度劳动的准制度化模式。本文的研究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平衡数字技术进步与劳动权益保障提供了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岗位数字化 过度劳动 劳动控制 劳动过程 工作时间 计酬机制
下载PDF
就业质量对区域创新的影响
19
作者 周启良 范红忠 《西北人口》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2-116,共15页
创新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不竭动力,而劳动者是区域创新的主体。劳动者在实际工作当中的就业报酬、就业能力、就业环境等所体现的就业质量,对区域创新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如何提高就业质量、促进区域创新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议题。基于1999~2... 创新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不竭动力,而劳动者是区域创新的主体。劳动者在实际工作当中的就业报酬、就业能力、就业环境等所体现的就业质量,对区域创新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如何提高就业质量、促进区域创新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议题。基于1999~2021年中国28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熵值法综合测算不同规模和不同地区城市的就业质量与区域创新的现状,从理论上讨论了就业质量对区域创新的影响及其在不同规模和不同地区城市之间的差异,并以两步系统GMM模型对此做出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1)整体上,就业质量与区域创新之间呈显著的正向关系,但会随城市规模不同而有明显的总体差异和地区差异。(2)就总体差异而言,就业质量对区域创新的正向影响在小型、中型、大型城市逐渐增大并在大型城市达到最大,而在特大型城市趋于下降。(3)就地区差异而言,相对中西部地区和北方地区城市,东部地区城市和南方地区城市就业质量对区域创新的正向影响在小型、中型、大型城市均相应更大,而在特大型城市的下降趋势则更明显。据此文章认为,以区域创新水平的提升为目标,在制定与实施提高就业质量的政策时,需要充分考虑到城市规模及地区之间的差异,因地制宜制定切实可靠的分类、分层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者 就业质量 区域创新 城市规模差异 城市地区差异
下载PDF
石首市 春风又绿江南岸 精准服务暖民心
20
作者 吴俊 潘雨薇 《中国就业》 2025年第4期117-117,共1页
江水在晨雾中汩汩流淌;岸边的垂柳抽了新芽,嫩黄缀满枝头,风一过,便抖落几滴隔夜的寒露。石首的早春,总在寒暖交替中试探。晨风仍裹挟着几分凛冽,但阳光一落,便化作了融融暖意。春节前后,湖北省石首市人社部门组织开展2025年“春风行动... 江水在晨雾中汩汩流淌;岸边的垂柳抽了新芽,嫩黄缀满枝头,风一过,便抖落几滴隔夜的寒露。石首的早春,总在寒暖交替中试探。晨风仍裹挟着几分凛冽,但阳光一落,便化作了融融暖意。春节前后,湖北省石首市人社部门组织开展2025年“春风行动”系列活动,举办线下招聘会35场,参与企业113家,提供就业岗位6480个,进场求职1.5万余人,初步达成就业意向1514人。但比数字更动人的,是求职者眼中重燃的希望,是企业车间里机器的轰鸣,是街头巷尾愈发轻快的脚步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求职者 就业意向 石首市 企业 就业岗位 轻快脚步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