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1,892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城镇要素集聚能力视角的重庆市区域发展空间分异研究
1
作者 谭征 谭皓方 孙平军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4-113,共10页
为了揭示重庆市38个区县在2005—2019年间区域发展空间分异情况,本研究基于城镇要素集聚能力指数,结合崔王指数、障碍度评价法展开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区域发展水平整体呈螺旋式上升趋势,空间上呈现出明显的核心(主城区)—外围(非主... 为了揭示重庆市38个区县在2005—2019年间区域发展空间分异情况,本研究基于城镇要素集聚能力指数,结合崔王指数、障碍度评价法展开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区域发展水平整体呈螺旋式上升趋势,空间上呈现出明显的核心(主城区)—外围(非主城区)结构特征,但分异程度在不断下降。(2)非农产业产值、人均GDP、非农就业人数、年末金融机构贷款余额、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空间规模以上企业总产值等因子是导致重庆市38个区县城镇要素集聚能力空间分异的关键性因子,其作用机理与重庆市地形区位、要素流动可达性和贫困区县空间分布所形成的“发展势能”的空间分异密切相关。(3)为了实现要素自由流动和区域协调发展,提出进一步强化主城区的核心集聚能力和扩散带动作用、弱化地形对空间相互作用的影响、构建“一圈两翼、一主两副”空间结构、深化“走出去、引进来”对外开放战略、强化(科技、体制机制、人才等)创新和生态文明建设引领作用等的对策建议。研究表明源于城镇要素集聚能力的区域发展空间分异研究方法,可以形象地将要素移动呈现在“发展势能”和要素移动成本的变化曲线中,对于深挖区域发展空间分异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形成机理具有较强的解释力;重庆市可以从区域城镇要素低成本自由流动、核心对外围辐射带动作用层面构建区域协调发展实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要素集聚能力 区域发展 空间分异 障碍度 重庆市
下载PDF
“双支柱”调控框架与影子银行风险溢出:抑制缓释还是累积加剧
2
作者 孙志红 王心怡 琚望静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1-95,共15页
如何搭建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是我国现阶段的重要任务。基于我国上市银行数据,本文采用CoVaR方法衡量影子银行导致的银行系统性风险,系统考察“双支柱”调控框架对影子银行风险溢出的影响... 如何搭建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是我国现阶段的重要任务。基于我国上市银行数据,本文采用CoVaR方法衡量影子银行导致的银行系统性风险,系统考察“双支柱”调控框架对影子银行风险溢出的影响。结果显示,针对借款人和银行信贷的宏观审慎政策工具与货币政策配合,对影子银行风险溢出起到显著的“抑制缓释”作用;影子银行规模是“累积加剧”和“抑制缓释”效应的渠道,流动性分层则是“累积加剧”效应的渠道。结合银行性质、房地产周期与经济周期的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在不同情景下,“双支柱”调控框架对影子银行风险溢出的有效性存在较大差异。本文结论对于“防风险”目标下“双支柱”调控框架的完善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支柱”调控框架 影子银行 银行系统性风险 宏观审慎政策工具 CoVaR方法
下载PDF
征迁改造居民的“知情意”——风险感知、政府信任及焦虑情绪对政策支持意愿的影响
3
作者 宋金波 钱琛 +1 位作者 冯卓 马亮 《系统管理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2-176,共15页
以人为核心、关注民情、尊重民意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征迁改造的核心理念。已有研究主要关注居民的多元理性认知对征迁改造意愿的影响,对于情绪在认知与意愿的关系中发挥何种作用仍缺乏解释。运用质性研究方法,开发涵盖生计风险、适应风险... 以人为核心、关注民情、尊重民意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征迁改造的核心理念。已有研究主要关注居民的多元理性认知对征迁改造意愿的影响,对于情绪在认知与意愿的关系中发挥何种作用仍缺乏解释。运用质性研究方法,开发涵盖生计风险、适应风险和利益风险3个维度的征迁改造风险感知多维构念,以焦虑情绪为中介,建立征迁改造风险感知和政府信任对政策支持意愿影响的“知-情-意”模型。通过对18个新型城镇化改造试点地区居民的大规模实证调查发现:焦虑情绪在征迁改造风险感知对支持意愿的负向影响路径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政府信任通过直接方式以及减弱焦虑情绪的间接方式正向影响支持意愿,且直接效应显著大于间接效应。将焦虑情绪这一重要中介因素纳入居民意愿形成的分析框架,从及时评估并缓解居民焦虑情绪、面向不同群体实施差异化征迁改造政策、打通民意的“最先和最后一公里”以及提升基层政府公信力等方面为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避免群体性事件提供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征迁改造 风险感知 政府信任 焦虑情绪 支持意愿
下载PDF
土地出让市场化对城市碳排放绩效的影响研究--基于城市面板数据的检验分析
4
作者 钟文 郑明贵 钟昌标 《华东经济管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5-84,共10页
文章基于2011—2022年中国地级市的面板数据,测算地级市土地出让市场化水平与地级市碳排放绩效,采用空间面板模型、工具变量法及调节效应模型等实证方法,检验了土地出让市场化对城市碳排放绩效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研究发现:土地出让市... 文章基于2011—2022年中国地级市的面板数据,测算地级市土地出让市场化水平与地级市碳排放绩效,采用空间面板模型、工具变量法及调节效应模型等实证方法,检验了土地出让市场化对城市碳排放绩效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研究发现:土地出让市场化与城市碳排放绩效之间呈显著的“U”型非线性关系,且通过系列稳健性检验与内生性处理后,该结论依然成立;作用机制检验表明,资源配置与产业结构升级在土地出让市场化对城市碳排放绩效的作用机制中发挥中介作用;调节效应检验表明,双重目标约束在土地出让市场化与碳排放绩效关系中发挥显著调节作用。研究结论有助于深入理解土地出让市场化对城市碳排放绩效的影响效果和内在机理,为推进土地出让市场化发展、提升城市碳排放绩效和优化目标约束提供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出让市场化 城市低碳发展 目标约束 空间溢出
下载PDF
共同富裕目标下的高质量县域城镇化评价体系建构
5
作者 张蔚文 李志远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7-155,共9页
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城镇化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当前,县域城镇化建设中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差距不断扩大、基础设施建设不健全、公共服务配套不完善等问题,制约了共同富裕的实现。如何构建一个科学合理... 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城镇化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当前,县域城镇化建设中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差距不断扩大、基础设施建设不健全、公共服务配套不完善等问题,制约了共同富裕的实现。如何构建一个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来评估县域城镇化的发展水平和城乡融合的实现程度,对于推动县域城镇化健康发展、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在系统回顾已有共同富裕历史渊源与理论内涵的基础上,探究县域城镇化促进共同富裕的内在机理,基于系统性、科学性、客观性和前瞻性原则,依据统计年鉴数据及由“浙江大学—浙江移动数据智能与城市未来联合实验室”开发的“科研数智通”(DIPS)平台大数据,从收入公平、消费公平和城乡融合三大评价维度(一级指标)出发构建了包含9项二级指标和26项三级指标的县域城镇化评价体系。该体系有助于多维度、多视角、多主体评价县域城镇化发展情况,支持并引导县域城镇化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富裕 城乡融合 新型城镇化 县域城镇化 评价体系 高质量发展
下载PDF
关中平原城市群城市资源集聚能力演变及其影响因素
6
作者 赵璟 左小茹 +1 位作者 焦炬 薛伟贤 《西安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7-78,共12页
探究城市资源集聚能力的变化趋势与影响因素,对优化资源空间配置,促进城市群高质量发展有重要意义。论文构建评价模型评价城市资源集聚能力,揭示2003—2020年关中平原城市群内部城市资源集聚能力时空演变特征,并通过空间计量方法估计影... 探究城市资源集聚能力的变化趋势与影响因素,对优化资源空间配置,促进城市群高质量发展有重要意义。论文构建评价模型评价城市资源集聚能力,揭示2003—2020年关中平原城市群内部城市资源集聚能力时空演变特征,并通过空间计量方法估计影响城市资源集聚能力演变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关中平原城市群内部资源集聚呈现“首位”分布,西安的资源集聚能力最大但增长缓慢,而其他城市资源集聚能力总体不高且大部分降低。城市资源集聚能力的空间分布在缓慢集中,且存在正向空间依赖。经济发展水平、生态环境质量、科技发展水平、公共服务水平和工资水平显著提升了城市资源集聚能力,而市场化水平抑制了城市资源集聚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集聚能力 时空演变 影响因素 关中平原城市群
下载PDF
“住有所居”对流动人口定居意愿的影响--基于非正规产权房的视角
7
作者 林李月 朱宇 《西北人口》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8-58,共11页
流动人口及其家庭在城镇安居是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流动人口市民化的重要内容,探索影响其定居城镇的决定因素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基于2017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从住有所居的视角出发,探讨非正规的产权住房--小产权... 流动人口及其家庭在城镇安居是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流动人口市民化的重要内容,探索影响其定居城镇的决定因素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基于2017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从住有所居的视角出发,探讨非正规的产权住房--小产权房对流动人口定居意愿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小产权房通过其价格低廉化和在购买后形成的事实性占有提高了流动人口的定居意愿,但在现实中仍应高度警惕和重视小产权房对流动人口完整市民化和正规房地产市场健康运作带来的诸多负面挑战;第二,小产权房对流动人口定居意愿的“锁定”效应存在显著的群体异质性,在法律意识淡薄和对廉价住房需求高的“初中”“收入低”“老一代”流动人口群体中的影响作用更加明显,说明经济地位偏低和法律风险感知能力弱的流动人口在面对小产权房的低廉性时更容易作出“非理性”选择。这一结果预示着提供可负担的保障性住房和稳定城市住房价格,将附着在小产权房上的“廉价保障房”功能剥离开来,可能是解决小产权房问题行之有效的方式;同时,在治理和整顿存量小产权房时,要对蜗居其中的弱势流动人口群体予以充分的人文关怀,找寻保障弱势流动人口群体的住房权益与解决小产权房问题之间的平衡点和兼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产权房 流动人口 定居意愿 保障性住房
下载PDF
负面情绪累积效应下住房租赁市场危机演化与引导
8
作者 张宝生 李思雨 《科技和产业》 2024年第3期28-34,共7页
住房租赁经营者的违规无序经营会使租户产生负面情绪累积效应,极易导致市场危机不断演化升级,给行业发展带来巨大冲击。在传染病动力模型和演化博弈理论基础上,构建SEIR(易感者、感染者、传播者和康复者)演化博弈模型,分析地方政府与住... 住房租赁经营者的违规无序经营会使租户产生负面情绪累积效应,极易导致市场危机不断演化升级,给行业发展带来巨大冲击。在传染病动力模型和演化博弈理论基础上,构建SEIR(易感者、感染者、传播者和康复者)演化博弈模型,分析地方政府与住房租赁经营者行为策略的博弈关系及双方不同策略选择下租户情绪感知的演化路径,讨论住房租赁市场博弈系统达到稳定状态的规律,为政府行业治理提供决策支持。地方政府和租赁经营者对行业隐性损益的感知对其行为策略具有重要影响,违规经营的超额收益易使经营者产生短视行为。地方政府在住房租赁市场危机中起到重要的控制、引导和调节作用,应兼顾短期财政效益和行业长期发展,通过建立规范的行业制度、经济惩罚、政策性优惠制度等方式约束和激励经营者的行为,并提高经营者社会责任意识。另外,修复租户负面情感认知对阻止市场危机爆发和演化具有重要意义。地方政府和经营者应以积极的态度弥补租户损失,引导正面情绪,实现对市场危机的良性控制和有效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房租赁行业 市场危机 负面情绪 累积效应
下载PDF
“城市治理”与“智慧城市”的交互文献计量及发展思路进路
9
作者 荆玲玲 李晓旭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24年第3期12-17,共6页
为了掌握城市治理与智慧城市的研究进展,探究我国城市治理与智慧城市的研究热点和研究演变,对中国知网内城市治理与智慧城市相关中文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目的在于深入探究中国城市治理与智慧城市发展的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以期能够更... 为了掌握城市治理与智慧城市的研究进展,探究我国城市治理与智慧城市的研究热点和研究演变,对中国知网内城市治理与智慧城市相关中文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目的在于深入探究中国城市治理与智慧城市发展的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以期能够更加深入地研究二者之间存在的关系,从而更好地指导我国的城市治理和智慧城市的建设。智慧城市既是城市治理的必由之路,也是城市治理的必然结果;打造数字孪生城市,实现智慧城市建设的超高速迭代创新;特大城市精细化治理是城市治理的创新引擎和未来范本;夜间旅游与智慧应急成为城市治理与智慧城市发展的潜在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治理 智慧城市 交互文献计量
下载PDF
拉美国家城市化转型中的经验和挑战
10
作者 韩琦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21,5,共7页
拉美是世界上城市化率最高的地区之一,目前的城市化率已经超过80%,仅次于北美地区。20世纪80年代以来,拉美地区“城市爆炸”的阶段已经结束,并逐渐进入城市化进程巩固阶段,原来那种由农村向城市移民的高潮已经逐渐让位于城市体系内部的... 拉美是世界上城市化率最高的地区之一,目前的城市化率已经超过80%,仅次于北美地区。20世纪80年代以来,拉美地区“城市爆炸”的阶段已经结束,并逐渐进入城市化进程巩固阶段,原来那种由农村向城市移民的高潮已经逐渐让位于城市体系内部的整合和平衡发展。城市化正在向社会公正、绿色城市、生态城市和可持续发展城市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巩固阶段 城市移民 拉美国家 城市化率 拉美地区 可持续发展城市 北美地区 城市化转型
下载PDF
地方政府债务、异质性环境规制与绿色技术创新——基于247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分析
11
作者 王维安 谢朱斌 《工业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24,共11页
本文基于2011~2021年我国24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地方政府债务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并探索了异质性环境规制在其中起到的中介效应。研究发现:(1)地方政府债务对绿色技术创新存在总体的促进作用;(2)从机制来看,地方... 本文基于2011~2021年我国24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地方政府债务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并探索了异质性环境规制在其中起到的中介效应。研究发现:(1)地方政府债务对绿色技术创新存在总体的促进作用;(2)从机制来看,地方政府债务通过削弱指导性环境规制、增强处罚性环境规制倒逼企业等主体促进绿色技术创新;(3)产业结构升级以及数字经济水平均对地方政府债务影响绿色技术创新存在正向的调节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政府债务 环境规制 绿色技术创新 财政压力 环保目标 产业结构升级
下载PDF
城市化转型中的亚洲都市农业
12
作者 李文硕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2-26,5,共6页
城市化转型是20世纪以来的世界性现象。①传统城市化以单个城市发展为中心,在产业形态、景观风貌、人口结构等方面呈现鲜明的城乡差异。20世纪以来,先是发达经济体的城市化进程表现出中心城市与郊区从此消彼长到共生共存的变化,继而全... 城市化转型是20世纪以来的世界性现象。①传统城市化以单个城市发展为中心,在产业形态、景观风貌、人口结构等方面呈现鲜明的城乡差异。20世纪以来,先是发达经济体的城市化进程表现出中心城市与郊区从此消彼长到共生共存的变化,继而全球南方的许多大城市也经历了类似过程,或是正在转型之中。从全球层面看,大城市逐渐摆脱了单核、独立发展的态势,转而向区域化和网络化的方向转变。中心城市及其周边与之有密切经济、人员、信息交流的郊区整合为大都市区,形成城乡一体化的新型城市化地域,在更大的空间尺度上提供均衡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达经济体 新型城市化 城乡一体化 都市农业 基础设施 大城市 产业形态 大都市区
下载PDF
赋能型增长与嵌入式发展:脱贫地区特色小镇何以从帮“扶贫”转向助“振兴”——基于陕西省石泉县“金蚕小镇”的实地调查
13
作者 曹海林 何经纬 《求实》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6-108,M0006,共14页
精准扶贫时期,在产业扶贫政策推动下,中西部地区兴起特色小镇建设热潮。随着脱贫攻坚任务胜利完成,这些特色小镇的角色能否从帮“扶贫”转向助“振兴”,关系着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从调研来看,大多数特色小镇在脱... 精准扶贫时期,在产业扶贫政策推动下,中西部地区兴起特色小镇建设热潮。随着脱贫攻坚任务胜利完成,这些特色小镇的角色能否从帮“扶贫”转向助“振兴”,关系着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从调研来看,大多数特色小镇在脱贫攻坚结束后并未实现可持续发展。一方面,是因为其长期依赖外部扶持,自身发展能力严重不足;另一方面,是由于其未能真正融入乡土社会,难以适应乡村振兴的要求。陕西省石泉县“金蚕小镇”的实践经验表明,赋能型增长与嵌入式发展能够有效应对当前脱贫地区特色小镇面临的“只能帮扶贫,难以助振兴”的发展困境。其中,赋能型增长主要通过对特色小镇的制度、经济、服务、人才方面进行赋能,为其从帮“扶贫”转向助“振兴”奠定基础;嵌入式发展则为特色小镇参与主体、产业协同、文化创新、数字技术等融入乡村社会建立起沟通桥梁,为其从帮“扶贫”转向助“振兴”提供了实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脱贫攻坚 特色小镇 赋能型增长 嵌入式发展 产业兴旺
下载PDF
城市棚户区改造对周边舒适物的影响效应研究
14
作者 王昊 张晓煜 +2 位作者 高然 吴丹晨 沈伟鑫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7-43,共7页
城市棚户区改造作为城市更新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改善居住条件、改变城市面貌、提升城市功能来推动经济稳定增长,是我国的一项重要民生工程。2020年末,我国棚户区改造工作基本告一段落,然而对改造项目产生的影响效应的探讨尚不充分... 城市棚户区改造作为城市更新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改善居住条件、改变城市面貌、提升城市功能来推动经济稳定增长,是我国的一项重要民生工程。2020年末,我国棚户区改造工作基本告一段落,然而对改造项目产生的影响效应的探讨尚不充分。本文选择棚户区周边舒适物变化情况作为研究对象,以北京市为例,结合POI数据与ArcGIS缓冲区分析,并构建双重差分模型与特征价格模型,实证研究城市棚户区改造对周边舒适物多样性的影响及其经济效应。研究发现:棚户区改造可以显著提高周边舒适物多样性,舒适物多样性的提高对周边小区房价有正向溢出效应,棚户区改造不仅能够提高居民生活质量,还可以激发创新与消费活动,从而提升城市活力,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本文研究结论为其他城市更新相关政策的制定和优化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棚户区改造 城市舒适物 双重差分模型 特征价格模型 经济效应
下载PDF
面向城市更新财政可持续的空间生产逻辑与实践
15
作者 温锋华 蒋雅婷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21,共8页
财政可持续是实现城市更新长期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面对城市更新与财政可持续之间的现实矛盾,空间生产理论能解析财政推动城市空间再造和价值提升的内在逻辑,促进制度建设和空间生产实践的协调统一。从空间生产理论出发,构建“制... 财政可持续是实现城市更新长期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面对城市更新与财政可持续之间的现实矛盾,空间生产理论能解析财政推动城市空间再造和价值提升的内在逻辑,促进制度建设和空间生产实践的协调统一。从空间生产理论出发,构建“制度空间重构—多元主体行为选择—社会空间重构”的空间生产逻辑框架,提出未来城市更新财政可持续的五大基本逻辑和四大基本准则。最后以北京劲松模式为例,实证分析本逻辑框架的适用性,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以期为城市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城市更新财政可持续提供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更新 财政可持续性 空间生产 劲松模式
下载PDF
从“城”到“乡”:中国城市化亟待转型
16
作者 王旭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10,共6页
很高兴参加“20世纪城市化:世界经验与中国道路”的讨论。这个题目提示我们,要跳出中国看中国,从世界城市发展的一般规律看中国城市化道路的抉择,方可切中肯綮。所以笔者想结合承担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0世纪世界城市化转型研究”... 很高兴参加“20世纪城市化:世界经验与中国道路”的讨论。这个题目提示我们,要跳出中国看中国,从世界城市发展的一般规律看中国城市化道路的抉择,方可切中肯綮。所以笔者想结合承担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0世纪世界城市化转型研究”来谈一谈一些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城市化 切中肯綮 城市化转型 世界城市发展 20世纪
下载PDF
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能否缓解农村家庭金融脆弱性?——“宽带中国”示范城市的政策效应分析
17
作者 胡中立 崔泽园 王书华 《西部论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7,共17页
农村家庭在信息获取上的劣势是其金融脆弱性比城市家庭更高的原因之一,数字基础设施的完善能够有效缓解农村家庭面临的信息约束与信息劣势,从而可以通过增加家庭收入和优化家庭资产负债配置来缓解农村家庭的金融脆弱性。采用中国家庭追... 农村家庭在信息获取上的劣势是其金融脆弱性比城市家庭更高的原因之一,数字基础设施的完善能够有效缓解农村家庭面临的信息约束与信息劣势,从而可以通过增加家庭收入和优化家庭资产负债配置来缓解农村家庭的金融脆弱性。采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2010—2018年的5期数据,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进行政策效应分析,结果表明,“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建设显著降低了农村家庭的金融脆弱性;机制分析发现,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可以提高农村居民非农就业和购买商业保险的概率,并提高农村家庭的非农就业收入和保险参与度,即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可以通过促进非农就业和保险参与两条路径来缓解农村家庭金融脆弱性;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户主为男性、户主未婚、平均文化程度较低、收入水平较低的农村家庭具有更为显著的金融脆弱性缓解作用。因此,应加强农村地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并充分发挥“数字下乡”促进农民非农就业和保险参与的积极作用,有效缓解农村家庭金融脆弱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基础设施 家庭金融脆弱性 “宽带中国”战略 非农就业 保险参与 家庭收入 资产负债配置
下载PDF
新型城镇化建设与城市低碳治理——基于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政策实施的准自然实验
18
作者 李强 唐幼明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7-129,共13页
新型城镇化是消除快速城镇化弊端、科学推进城镇化发展的重要抓手。利用2007—2019年20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数据,以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政策的实施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准自然实验,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方法实证分析了新型城镇化建设对城市... 新型城镇化是消除快速城镇化弊端、科学推进城镇化发展的重要抓手。利用2007—2019年20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数据,以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政策的实施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准自然实验,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方法实证分析了新型城镇化建设对城市低碳治理的影响。研究发现:新型城镇化建设显著抑制了城市碳排放,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政策促使试点城市的碳排放强度平均下降了3.02%,并且随着政策的推进其效果逐渐增强。异质性分析发现,新型城镇化建设仅对东部城市、中部城市以及大城市的碳排放强度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机制分析发现,新型城镇化建设主要通过抑制城市蔓延、促进经济集聚、强化环境规制降低城市碳排放强度。因此,建议地方政府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多维目标考核,加大节约集约用地与环境监管力度,探索区域间差异化的新型城镇化推进路径,最终实现城镇的低碳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城市低碳治理 碳排放强度 城市蔓延 经济集聚 环境规制
下载PDF
双碳目标下河北省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研究
19
作者 任建强 彭英杰 +2 位作者 杨亚帅 张玲娟 冯越 《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 2024年第4期9-11,共3页
面对当今碳达峰与碳中和“双碳”工作新要求,作为京津冀生态协同圈的腹地,河北省尤为注重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鉴于此,文章分析了在双碳目标下河北省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在城市治理、城市化过程和信息科技发展的条件下,向新型智慧城市过渡的... 面对当今碳达峰与碳中和“双碳”工作新要求,作为京津冀生态协同圈的腹地,河北省尤为注重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鉴于此,文章分析了在双碳目标下河北省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在城市治理、城市化过程和信息科技发展的条件下,向新型智慧城市过渡的必要性,并对智慧城市建设的政策体系、技术成果和应用领域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碳 新型智慧城市建设 城市发展 京津冀生态协同圈 河北省
下载PDF
基于城市更新动力类型评价的更新模式研究——以丹江口市老城区为例
20
作者 贾艳飞 张智奇 +1 位作者 任帅 周梦笛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4-51,共8页
随着中国城镇化率超过60%,城市发展开始由过去大规模的增量建设向存量提质改造和增量结构优化并重转变,城市更新在这个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城市更新从一种技术手段,向综合的政策转变。在当前实践中,城市更新的模式选择仍缺乏一定的... 随着中国城镇化率超过60%,城市发展开始由过去大规模的增量建设向存量提质改造和增量结构优化并重转变,城市更新在这个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城市更新从一种技术手段,向综合的政策转变。在当前实践中,城市更新的模式选择仍缺乏一定的客观性,呈现粗放化的态势。通过对城市更新动力的分解,发现更新模式的选择与主导力量之间存在直接关联。本文以研究区域内地块所受的主要动力作为更新类型的评判标准,构建评价指标体系。以丹江口市老城区为例开展实证研究,依据评价结果对更新单元进行类型划分,并根据不同的类型提出针对性的更新模式选择建议。研究表明,基于动力差异评价得到的单元更新类型,是客观选择更新模式的重要依据,对城市更新的精细化发展、促进更新规划的科学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更新 动力机制 更新类型 丹江口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