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5,356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纵向监管、地方选择性供地与产业结构绿色转型
1
作者 周玉龙 刘玉海 宋悦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6,共16页
地方政府的有效执行是中国式分权下提升中央发展战略实施绩效的关键,而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治理行为的有效监督则是其中至关重要的环节。本文基于2007—2019年中国微观工业用地供应以及中央环保督察的通报结果数据,采用广义双重差分法实... 地方政府的有效执行是中国式分权下提升中央发展战略实施绩效的关键,而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治理行为的有效监督则是其中至关重要的环节。本文基于2007—2019年中国微观工业用地供应以及中央环保督察的通报结果数据,采用广义双重差分法实证考察中央环保督察对地方政府选择性供地策略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表明,中央环保督察促使地方政府降低污染密集型工业用地供应,增加清洁型工业用地供应,从而推动地区产业结构的绿色转型。机制分析发现,中央环保督察通过地方领导人职业发展激励机制以及产业转型能力机制对不同特征的城市工业土地供应结构策略产生异质性影响。本文结论对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的央地互动关系与地方利用土地偏向性供给推动产业结构绿色转型具有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环保督察 地方选择性供地 产业结构绿色转型 纵向监管
下载PDF
土地利用景观的生态潜力与格局优化
2
作者 王烨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3-84,共2页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在此背景下,土地利用景观格局的优化成为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途径。本文旨在探讨土地利用景观的生态潜力与格局优化,以期为相关实践提供指...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在此背景下,土地利用景观格局的优化成为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途径。本文旨在探讨土地利用景观的生态潜力与格局优化,以期为相关实践提供指导。由孙丽娜与宋戈等编著、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的《区域土地利用景观变化及其土地生态环境响应》一书,首先介绍了土地利用景观的基本概念、形成与演变以及景观生态学在土地利用中的应用,随后深入探讨了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质量、水资源、生物多样性和景观美学的影响。书中强调了土地利用景观变化与土地生态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通过实证研究展示了不同地区土地利用景观变化的具体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农业出版社 格局优化 生态环境保护 景观美学 土地生态环境 土地利用景观 生态潜力 景观生态学
下载PDF
深入学习习近平“三农”工作论述精神
3
作者 孔祥智 李愿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5-141,共7页
习近平“三农”工作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部分,具有深刻的理论逻辑与实践理路。其核心在于以高度重视“三农”问题为出发点,向四个维度进行阐释分析:一是高度重视粮食安全;二是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三是促进... 习近平“三农”工作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部分,具有深刻的理论逻辑与实践理路。其核心在于以高度重视“三农”问题为出发点,向四个维度进行阐释分析:一是高度重视粮食安全;二是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三是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四是坚持城乡融合发展。习近平“三农”工作论述将农业现代化建设置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在顶层设计角度对农业、农村、农民的现实问题作出回应。认真理解与贯彻习近平“三农”工作论述,有助于理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阶段,这对于把握新时代“三农”工作的脉搏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三农”工作论述 农业农村现代化 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城乡融合发展
下载PDF
全域国土空间综合整治助力县域国土空间治理现代化
4
作者 陈前虎 《小城镇建设》 2024年第4期F0002-F0002,共1页
全域国土空间综合整治是实现县域国土空间治理现代化的重要顶层设计。全域国土综合整治是以科学规划为前提,以乡镇或行政村为基本单元,通过“山水林田湖草”全要素治理,整体推进农用地整治、村庄整治、低效工业用地和城镇低效用地整治。
关键词 治理现代化 农用地整治 综合整治 顶层设计 村庄整治 全域 国土空间 低效工业用地
下载PDF
农业保险、农业技术进步与农业绿色发展
5
作者 郑军 庄春柳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59-80,共22页
本文构建了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和理论框架,系统分析农业保险通过农业技术进步助推农业绿色发展的作用渠道,并利用固定效应模型考察农业保险对农业绿色发展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农业保险的保障性发挥灾后赔付作用,增加农民收益,... 本文构建了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和理论框架,系统分析农业保险通过农业技术进步助推农业绿色发展的作用渠道,并利用固定效应模型考察农业保险对农业绿色发展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农业保险的保障性发挥灾后赔付作用,增加农民收益,产生福利效应;农业保险的政策性提高农民参保的积极性和风险偏好,而农业保险的福利效应增加了农民收入,激发农民使用先进技术的积极性,产生技术进步效应。农业保险通过农业技术进步有效推动农业绿色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保险 农业技术进步 农业绿色发展
下载PDF
城市低效工业用地再开发的系统探索——评《城市中心区低效工业用地退出机制研究》
6
作者 徐顽强 《科技创业月刊》 2024年第1期I0002-I0002,共1页
新时代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求加快推进城镇化升级转型。当前,我国城市中心区功能已由以工业生产为主,转向以人居环境建设、生产和生活综合服务功能为主,原有的工业用地格局与城市发展之间的矛盾愈发激烈,城市中心区工业用地利用低... 新时代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求加快推进城镇化升级转型。当前,我国城市中心区功能已由以工业生产为主,转向以人居环境建设、生产和生活综合服务功能为主,原有的工业用地格局与城市发展之间的矛盾愈发激烈,城市中心区工业用地利用低效,建设用地结构不合理问题普遍存在,制约城市经济发展和人居环境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升级转型 城市中心区 工业生产 工业用地 城市经济发展 综合服务功能 人居环境建设 建设用地结构
下载PDF
1990~2020年赤峰市土地利用变化及景观生态风险评价
7
作者 图雅 敖登高娃 《地理科学研究》 2024年第1期167-180,共14页
本文以内蒙古赤峰市为研究区域,利用1990、2000、2010和2020年4期土地利用数据分析40年间土地利用的数量变化、空间变化及程度变化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研究区的景观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1) 草地、耕地和林地是研究区主要地类,四个... 本文以内蒙古赤峰市为研究区域,利用1990、2000、2010和2020年4期土地利用数据分析40年间土地利用的数量变化、空间变化及程度变化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研究区的景观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1) 草地、耕地和林地是研究区主要地类,四个时期草地均占总面积40%以上,耕地和林地的占比分别为22%和14%左右,在研究时期草地转移最大,其次为林地、耕地、未利用地、建设用地和水域。赤峰市各类土地利用重心迁移具有差异性,赤峰市各辖旗县区土地利用程度变化量和变化率均大于0,表明赤峰市整体上土地利用程度加深,处于发展时期,整体土地利用效率不断提高。(2) 景观生态评价方面:赤峰市1990~2020年的生态风险指数平均值分别呈逐年上升趋势,表明随着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研究区生态安全状况趋于恶化。从景观生态风险空间分异来看,研究区生态风险等级主要以中风险区和较高风险区为主。赤峰市1990~2020年的景观生态风险空间分布变化并无差异。整体风险由中心向四周梯度递减,呈“较高–中–较低”的空间分布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景观生态风险评价 赤峰市
下载PDF
土地管理改革提速 增强优势地区土地要素保障
8
作者 王红茹 《中国经济周刊》 2024年第8期42-47,共6页
近期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改革土地管理制度增强对优势地区高质量发展保障能力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让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引起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此次会议强调,要建立健全同宏观政策、区域发展... 近期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改革土地管理制度增强对优势地区高质量发展保障能力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让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引起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此次会议强调,要建立健全同宏观政策、区域发展更加高效衔接的土地管理制度,提高土地要素配置精准性和利用效率,推动形成主体功能约束有效、国土开发协调有序的空间发展格局,增强土地要素对优势地区高质量发展保障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要素 土地管理制度 要素配置 国土开发 宏观政策 全面深化改革 高质量发展 精准性
下载PDF
基于LMDI模型的土地利用碳排放时空差异及影响因素研究——以洞庭湖区为例
9
作者 谭洁 刘琴 +2 位作者 唐晓佩 谭雪兰 刘沛 《地域研究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0-166,共7页
运用碳排放系数法和对数平均迪氏指数(LMDI)模型,对1996—2020年洞庭湖区土地利用变化、土地利用碳排放时空差异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土地利用变化整体呈现出“三增三减”特征,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的变化程度较为显著,水... 运用碳排放系数法和对数平均迪氏指数(LMDI)模型,对1996—2020年洞庭湖区土地利用变化、土地利用碳排放时空差异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土地利用变化整体呈现出“三增三减”特征,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的变化程度较为显著,水域和草地次之,耕地和林地的变化程度最小。(2)总净碳排放量呈不断上升趋势,碳排放高值区由中部转向西、东、南部,土地利用碳足迹压力指数始终大于1,以0.54的年均增幅不断上升。(3)人均GDP、单位GDP用地面积和单位土地碳排放强度是影响土地利用碳排放的主要因子,人均GDP和单位GDP用地面积分别成为促进和减缓洞庭湖区碳排放量增长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碳排放 时空演变 影响因素 LMDI模型 洞庭湖区
下载PDF
四川省大豆生产格局变化及驱动因素研究
10
作者 常洁 林正雨 +1 位作者 高文波 杜兴端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76-489,共14页
四川省是我国13个粮食主产区之一,也是我国大豆种植的新兴地区和西南产区的重要组成,研究大豆生产格局对四川省落实粮食安全战略、推动西南地区大豆产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文章基于2000—2020年四川省183个区市县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基... 四川省是我国13个粮食主产区之一,也是我国大豆种植的新兴地区和西南产区的重要组成,研究大豆生产格局对四川省落实粮食安全战略、推动西南地区大豆产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文章基于2000—2020年四川省183个区市县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基尼指数、地理集中度系数、空间转移系数、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最优地理探测器分析了大豆生产的时空格局变化及驱动因素。研究结果发现:1)2000—2020年,四川省大豆产能波动上升,空间分布极不均衡,聚集水平逐步上升,并逐步向川中丘陵区集中;2)大豆生产存在较强的正向空间相关性,总体表现为高-高聚集和低-低聚集;3)资源要素、比较收益、地理气候、经济社会等因素对大豆生产格局变化的影响均高度显著,且呈现非线性增强、双因子增强的交互效应。资源要素投入、比较收益、海拔高程长期以来对大豆生产格局的影响较为显著且呈波动上升趋势,气温、乡村家庭规模的影响力提升较快,交通条件、地区GDP的影响力则总体呈下降趋势,耕作制度长期以来驱动力最弱。基于此,四川省大豆生产应着力破解耕地资源细碎化与劳动力短缺等资源环境约束,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全面提升大豆生产机械化水平。通过强化科技创新提升川豆单产,并进一步优化大豆生产、农机、服务、保险等环节的政策保障。同时,应重点关注气候变化引发的干旱等自然风险,健全农业领域自然灾害风险预警与防范机制,以进一步强化大豆产业的综合风险抵御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产量 粮食安全 时空格局 驱动因素 四川省
下载PDF
农业生产托管对小麦种植户福利效应的实证分析
11
作者 徐会苹 张璇 +2 位作者 张颖 袁苗 赵翠萍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25-335,共11页
【目的】分析河南省小麦种植户的农业生产托管行为对农户家庭人均收入的影响,验证农业生产托管对农户的福利效应。【方法】在理论分析农业生产托管对农户福利效应影响的基础上,基于河南省918个小麦种植户调研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实... 【目的】分析河南省小麦种植户的农业生产托管行为对农户家庭人均收入的影响,验证农业生产托管对农户的福利效应。【方法】在理论分析农业生产托管对农户福利效应影响的基础上,基于河南省918个小麦种植户调研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实证分析了农业生产托管行为对农户的福利效应,并用农户受教育程度和经营规模两个特征变量对农户福利效应进行了分组分析。【结果】农业生产托管对农户福利效应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在不同群体间存在差异,受教育程度越高、生产规模越小的农户,其农业生产托管的福利效应水平越高。进一步分析影响农户选择农业生产托管驱动因素发现,家庭非农就业人口数量对农户农业生产托管选择有显著正向影响,家庭农业机械价值、地块数量和农户距中心城区距离对其选择农业生产托管有显著负向影响。【结论】为促进农户福利水平的提升,应当大力发展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多种渠道引导农户外出务工就业,适当调整当前农机补贴政策,采取适当方式开展地块整理合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生产托管 福利效应 农户 小麦 倾向得分匹配法
下载PDF
基于改进互补品序贯拍卖模型的建设用地指标定价机制
12
作者 孟卫东 刘靖羽 +1 位作者 黄波 李宇雨 《运筹与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9-183,共5页
在引入用地指标与土地间相互依存特征前提下,本文改进了传统的互补品序贯拍卖模型,以期提出具有针对性的用地指标定价方法。研究表明,建设用地指标的成交价格受竞标人数和土地闲置费用的影响。竞标人指标报价随竞标人数递增而降低,但随... 在引入用地指标与土地间相互依存特征前提下,本文改进了传统的互补品序贯拍卖模型,以期提出具有针对性的用地指标定价方法。研究表明,建设用地指标的成交价格受竞标人数和土地闲置费用的影响。竞标人指标报价随竞标人数递增而降低,但随土地闲置费递增而递增。进一步分析表明,适当提高土地闲置费用及资质审核要求可最大程度显化指标核心价值,激发农民退出闲置宅基地的积极性,提高农村用地的使用效率。研究为盘活农村闲置土地资产,实现可持续化发展给予了一定的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设用地指标 改进的互补品序贯拍卖 定价机制 土地利用效率
下载PDF
绿色生态技术采纳提高了农民福利水平吗?--基于654份香蕉种植户的数据调查
13
作者 起建凌 袁欣 +2 位作者 金璟 许娟 施东琦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0-117,共8页
农业绿色发展道路是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经之路。基于云南、海南、广西以及广东四个香蕉主产省农村的654份实地入户调研数据,采用内生转换模型分析农民绿色生态技术采纳行为及其对农民综合福利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1)农民采纳绿色... 农业绿色发展道路是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经之路。基于云南、海南、广西以及广东四个香蕉主产省农村的654份实地入户调研数据,采用内生转换模型分析农民绿色生态技术采纳行为及其对农民综合福利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1)农民采纳绿色生态技术后福利水平能够得到显著提升。(2)农民自身资源禀赋会影响其绿色生态技术的采纳决策,不同资源禀赋的农民在采纳绿色生态技术时的福利水平提升效应具有差异性,有贷款以及加入合作社的农民在采纳绿色生态技术时福利水平的提升效应更高。(3)基于反事实假设,研究发现采纳绿色生态技术的农民若不采纳该技术,其福利水平会下降1.64%,而未采纳绿色生态技术的农户采纳该技术时,其福利水平能够提升21.97%,说明绿色生态技术采纳对农民综合福利有提升效应。根据以上结论提出因地制宜推广普及绿色生态技术,资金扶持推动采纳绿色生态技术,加强引导提升农民组织化程度等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福利 绿色生态技术 内生转换模型
原文传递
基于景观指数的关中地区耕地细碎化程度的时空变迁及其驱动因素
14
作者 奥勇 张亦恒 +1 位作者 王晓峰 吴京盛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01-411,共11页
[目的]优化陕西耕地细碎化治理,协调粮食需求增长与环境约束之间的矛盾,维护地区粮食安全和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方法]以关中地区为研究区,以土地利用数据和其他自然经济数据为基础,运用洛伦兹曲线、变异系数法、景观指数、空间自相关... [目的]优化陕西耕地细碎化治理,协调粮食需求增长与环境约束之间的矛盾,维护地区粮食安全和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方法]以关中地区为研究区,以土地利用数据和其他自然经济数据为基础,运用洛伦兹曲线、变异系数法、景观指数、空间自相关等方法构建耕地细碎化评价模型以探索关中地区耕地细碎化(Cultivated Land Fragmentation,简称CLF)的时空变迁,并利用地理探测器对区内CLF进行了驱动力分析。[结果](1)关中地区耕地资源空间分布相对均衡,耕地专业化程度保持较高水平。(2)关中地区的CLF程度变化时空差异显著,CLF程度整体呈现下降态势,但部分地区CLF程度呈增减并存趋势,整体呈现东低西高的态势。(3)关中地区CLF时空分化受多种因素影响,社会经济因素的综合影响明显强于自然因素,其中海拔高度、人口密度、人均耕地面积和地区总产值GDP为主要影响因素;因子间的交互作用效应强于单因子,以双因子增强和非线性增强为主。[结论]关中地区耕地细碎化问题在20年间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呈现出较大的地区差异,应进一步在社会经济因素方面对耕地细碎化现象加强综合治理,以推动关中地区农业机械化、现代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细碎化 耕地细碎化时空变迁 地理探测器 景观指数 关中地区
下载PDF
加入合作社对家庭农场适度规模经营的影响
15
作者 崔宝玉 刘婷 《财经问题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1-114,共14页
本文在探讨家庭农场适度规模经营两种理论观点之争的基础上,基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2020年中国乡村振兴综合调查(CRRS)数据,采用普通最小二乘法(OLS)系统考察了家庭农场加入合作社的规模扩大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首先... 本文在探讨家庭农场适度规模经营两种理论观点之争的基础上,基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2020年中国乡村振兴综合调查(CRRS)数据,采用普通最小二乘法(OLS)系统考察了家庭农场加入合作社的规模扩大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首先,加入合作社能够扩大家庭农场经营规模,推动家庭农场适度规模经营。经测算,当前中国家庭农场最优经营规模为188亩,因而家庭农场经营规模仍有扩大的空间。其次,家庭农场加入合作社的规模扩大效应存在异质性,收入水平高、社会资本水平低和自有机械化水平低的家庭农场加入合作社的规模扩大效应更明显。再次,加入合作社扩大家庭农场经营规模主要来自内部服务获取机制和外部资源获取机制,且合作社所提供的销售服务和金融支持对家庭农场经营规模扩大具有更强的促进效应。最后,耕地细碎化程度负向调节家庭农场加入合作社的规模扩大效应,耕地细碎化不利于加入合作社的家庭农场扩大经营规模。本文的研究为推动家庭农场适度规模经营,促进其与合作社融合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农场适度规模经营 合作社 内部服务获取 外部资源获取 耕地细碎化程度
下载PDF
2023年土地科学研究重点进展评述及2024年展望——土地经济分报告
16
作者 张清勇 曾虹云 +4 位作者 仲济香 夏则霞 温馨 高思悦 丰雷 《中国土地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4-124,共11页
研究目的:梳理并比较2023年国内外土地经济领域的研究进展和研究重点,展望未来研究方向。研究方法:文献分析法。研究结果:2023年,国内研究集中于政策对地价的影响、城市土地供给结构与策略的时空动态、土地财政与土地金融、农村集体经... 研究目的:梳理并比较2023年国内外土地经济领域的研究进展和研究重点,展望未来研究方向。研究方法:文献分析法。研究结果:2023年,国内研究集中于政策对地价的影响、城市土地供给结构与策略的时空动态、土地财政与土地金融、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进展、农地流转的影响因素和结果、三权分置改革、宅基地盘活等问题;国外研究侧重土地保护措施和环境保护政策对地价的影响、土地市场的福利效应、土地产权的性别不平等、征地制度的公平性等。研究结论:2023年土地经济研究领域实现了深度和广度的拓展,下一步应着重通过理论研究的创新实现政策的体系化阐释,通过实证研究的深化促进政策的系统性设计,更好地服务新时期的土地制度改革。2024年将重点关注土地经济学科建设和基础理论研究、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城乡融合发展的土地制度创新、自然资源产权制度改革与权益实现路径、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委托代理制度试点等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经济 土地市场 土地制度 评述
下载PDF
农民增收路径的协同演化机制研究 ——基于哈肯模型对重庆市武隆区数据的实证分析
17
作者 向定峰 唐海 周敏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0-160,共11页
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其中最艰巨的任务是推动农村居民可持续增收,实现共同富裕.该文修正了哈肯模型,基于重庆市武隆区2012-2022年的数据,识别序参量,计算协同度,推导出了3条结论:①产业收入将是农民长期稳定的收入来源;... 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其中最艰巨的任务是推动农村居民可持续增收,实现共同富裕.该文修正了哈肯模型,基于重庆市武隆区2012-2022年的数据,识别序参量,计算协同度,推导出了3条结论:①产业收入将是农民长期稳定的收入来源;②农村“城市化”建设将可持续带动农民增收;③最近3年来,产业收入协同度不断降低,改革势在必行.结合研究结论,提出了3条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富裕 农民增收 哈肯模型 政策建议
原文传递
农产品加工企业市场势力与技术创新
18
作者 杨丹 曾萤 刘自敏 《统计与信息论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7-102,共16页
农产品加工企业创新是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但鲜有文献从市场势力视角研究农产品加工企业创新激励。为此,基于创新决策模型解释企业市场势力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及机制,并采用2008—2021年农产品加工业上市公司数据,运用DLW市场... 农产品加工企业创新是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但鲜有文献从市场势力视角研究农产品加工企业创新激励。为此,基于创新决策模型解释企业市场势力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及机制,并采用2008—2021年农产品加工业上市公司数据,运用DLW市场势力测度方法,建立动态面板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第一,市场势力对农产品加工企业技术创新存在显著促进作用,在使用Bartik工具变量和2SLS方法处理内生性后,该促进作用依然显著;第二,市场势力通过溢价效应和成本效应等机制共同推动农产品加工企业技术创新;第三,市场势力对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随着城市交通便利度、企业产权属性等不同呈现出异质性特征。需要从培育领军企业、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发挥国有企业创新引领作用等方面制定相关政策,以促进农产品加工企业创新,从而助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场势力 技术创新 溢价效应 成本效应 Bartik IV
下载PDF
美国、欧盟和日本农业合作社发展经验及其借鉴
19
作者 毛世平 张帅 张舰 《财经问题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5-128,F0003,共15页
农业合作化是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共同富裕的关键一环,也是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本文选取美国、欧盟和日本这三个农业合作社发展最为成功的典型国家和地区,对其农业合作社发展的经验进行系统总结,并归纳出可资借鉴的经验。首先,简要... 农业合作化是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共同富裕的关键一环,也是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本文选取美国、欧盟和日本这三个农业合作社发展最为成功的典型国家和地区,对其农业合作社发展的经验进行系统总结,并归纳出可资借鉴的经验。首先,简要阐述了美国、欧盟和日本农业合作社的历史、职能和现状。其次,扼要分析了美国、欧盟和日本农业合作社内部组织结构和治理模式。再次,概括说明了美国、欧盟和日本政府对农业合作社所提供的法律、资金、税收、金融和教育咨询等方面的政策支持。最后,归纳总结了美国、欧盟和日本农业合作社发展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一是完善农业合作社的治理机制,坚守成员所有、成员控制和成员受益的原则,增加和强化普通成员在重大事项上的话语权。二是借鉴权责明晰的现代企业制度,充分发挥其优势用于农业合作社的内部治理。三是政府应继续对农业合作社给予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但支持政策应更精准化、更精细化。四是借鉴他国农业合作社发展经验时要充分考虑自身实际,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合作化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合作社 国别分析 治理模式 政策支持
下载PDF
基于承载力—内生力—潜力的湖北省乡镇分类及规划策略研究
20
作者 张城芳 张旭 +1 位作者 张力文 姚瑶 《资源开发与市场》 CAS 2024年第3期337-344,共8页
因地施策是乡镇级国土空间规划的要求,也是乡镇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以湖北省为例,以乡镇为基本单元,基于承载力—内生力—潜力分析乡镇发展情况,从区位条件、自然资源、社会经济、设施配套、地方特色5个维度34项指标构建乡镇分类指... 因地施策是乡镇级国土空间规划的要求,也是乡镇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以湖北省为例,以乡镇为基本单元,基于承载力—内生力—潜力分析乡镇发展情况,从区位条件、自然资源、社会经济、设施配套、地方特色5个维度34项指标构建乡镇分类指标体系,利用主客观叠加组合分析法赋值,通过自然间断点分级法进行乡镇发展类型划分。根据乡镇的综合优势和特色优势,将其分为“五型四类”,即城郊服务类、重点发展类、优化提升类、保留改善类以及生态资源型、旅游带动型、现代农业型、工业主导型、均衡发展型,并对各类乡镇的发展特点和空间格局进行对比分析。最后,针对综合分类和特色分类形成组合分类,提出相应的规划策略,为乡镇的分类评价和发展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源数据 乡镇分类 指标体系 规划策略 湖北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