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53篇文章
< 1 2 5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系统论视角下农村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发展研究
1
作者 杨娱 秦国伟 于法稳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5-101,共7页
解决好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供给问题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点问题。基于系统论视角,从数量和空间两个方面出发,探究二者之间的发展规律。(1)构建农村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熵值法进行指标权重赋值。(2)在数量方... 解决好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供给问题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点问题。基于系统论视角,从数量和空间两个方面出发,探究二者之间的发展规律。(1)构建农村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熵值法进行指标权重赋值。(2)在数量方面,进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找出二者发展是否存在相互影响。(3)在空间方面,构建耦合协调度模型,对二者发展的耦合协调性进行分析,以找出二者相互影响的程度。研究发现:(1)农村基础设施和农村公共服务发展存在双向格兰杰因果关系。(2)就耦合性来说,二者目前处于中低度耦合阶段,尚未达到良性共振;就协调性来说,二者目前处于中低度协调阶段,和谐一致、协调发展程度有待于进一步提升。(3)二者的耦合性和协调性整体上呈现上升趋势。最后根据二级指标权重确定改善方案,以实现二者良性共振,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基础设施 农村公共服务 系统论 格兰杰因果关系 耦合度 协调度
原文传递
乡村产业发展用地问题研判、政策创新与保障机制
2
作者 甘晓辉 伍婷 +2 位作者 邵虹 汪宇峰 邹秀清 《上海国土资源》 2024年第1期11-15,38,共6页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编制乡村振兴用地政策指南回应乡村产业发展用地难题,此前,全国各地聚焦乡村产业用地,正在研究或已经出台保障文件。加大对乡村产业发展用地的保障支持已经成为社会共识。本文采用系统分析和面上评估相结合的...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编制乡村振兴用地政策指南回应乡村产业发展用地难题,此前,全国各地聚焦乡村产业用地,正在研究或已经出台保障文件。加大对乡村产业发展用地的保障支持已经成为社会共识。本文采用系统分析和面上评估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开展详实的基础调查和一手资料分析,发现实践中存在“规划难”“审批难”“指标难”“供地难”“实施难”等问题,特别是以往对土地要素保障偏重于城区,乡村地区尚未完全建立完整的土地制度和用地保障体系,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使得产业项目用地需求巨大,配套的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用地也难以保障,而产业用地的种类多样化、功能复合化和旅游专业化特征使得现行政策不匹配发展需求,部分用地无法明确指标来源,项目报批缺乏实操路径,供地渠道也受到限制。为此,笔者认为应从政策创新和保障机制构建两方面着手解决。政策创新方面:一是以明确重点项目报批审批政策响应重点关注诉求,二是以完善规划配套政策重点保障产业融合项目和文旅项目,三是以创新全链条贯通政策供给策应投资主体需求;保障机制构建方面:一是探索建立项目用地准入机制,二是探索建立差别化供应管理机制,三是探索多部门联动实施保障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产业用地 政策创新 保障机制
下载PDF
基层农机购置补贴现状及成果研究——以安徽省金寨县为例
3
作者 李慧梅 《数字农业与智能农机》 2024年第3期39-41,共3页
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作为国家重点惠农政策,推动了我国农业机械化的迅速发展,给乡村振兴提供了蓬勃动力。以安徽省金寨县为例,分析了金寨县近年的农机购置补贴发展现状。研究发现,农机购置补贴有效促进了农机特别是微型农机的普及,促进了... 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作为国家重点惠农政策,推动了我国农业机械化的迅速发展,给乡村振兴提供了蓬勃动力。以安徽省金寨县为例,分析了金寨县近年的农机购置补贴发展现状。研究发现,农机购置补贴有效促进了农机特别是微型农机的普及,促进了金寨县农业的现代化发展,带动金寨县农业的增产增效和农民的就业增收,缓解了农村劳动力短缺的问题。同时,农机购置补贴的实施仍需在资金投入、补贴标准与范围、补贴申请效率、监督管理等方面加大投入,更好满足发展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机购置 补贴政策 农业机械化
下载PDF
安徽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技术采纳意愿影响因素分析——以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为例 被引量:1
4
作者 李学兰 戴春园 穆天祥 《黄山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52-56,共5页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以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为例设计调查问卷,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了安徽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技术采纳意愿的影响因素,提出了构建多元协同的农业技术供给侧技术推广机制;提高经营主体环境认知,加强技术宣传培训;提升经...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以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为例设计调查问卷,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了安徽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技术采纳意愿的影响因素,提出了构建多元协同的农业技术供给侧技术推广机制;提高经营主体环境认知,加强技术宣传培训;提升经营主体成员文化素养,改善知识结构;增强政府补贴力度和激励政策;对不同主体“量体裁衣”“因材施教”;建立全员参与、全程监督的追溯机制等建议,旨在提升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转化率,促进安徽省农业经济有序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 采纳意愿 二元Logistic
下载PDF
灌溉供给对耕地“非粮化”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田蓬鹏 朱玉春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97-109,共13页
以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和微观农户的“非粮化”倾向为研究视角,基于河南等五省的调查数据,利用probit模型和CMP模型探讨了灌溉供给对耕地“非粮化”的影响效应、作用机制及异质性影响。研究表明:灌溉供给能够显著抑制农户的耕地“非粮化”... 以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和微观农户的“非粮化”倾向为研究视角,基于河南等五省的调查数据,利用probit模型和CMP模型探讨了灌溉供给对耕地“非粮化”的影响效应、作用机制及异质性影响。研究表明:灌溉供给能够显著抑制农户的耕地“非粮化”倾向,且灌溉供给越充分,抑制作用越大,但存在一定门槛制约。在纯粮食种植户中,灌溉供给能够通过提高种粮产出,进而抑制农户“非粮化”倾向。异质性效果明显,过度集中化或缺少制度辅助的产权归属和管理,不利于小农水灌溉供给能力提升。产权所属需要适度集中化、适度制度化,管护主体需要多元化,两者共同作用提高小农水的灌溉供给能力,从而抑制“非粮化”倾向;灌溉供给对混种农户“非粮化”倾向抑制作用更大,对中部和西部农户“非粮化”倾向的作用依次降低,对东部农户影响不显著。因此,可以通过推动小农水产权改革和创新管护机制,发挥多中心治理优势,提高小农水的灌溉供给能力,从而抑制农户的“非粮化”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户 农田灌溉 “非粮化” 小型农田水利设施 种植结构
下载PDF
县级政府农业基础设施供给行为优化与绩效提升机制——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例 被引量:1
6
作者 郭珍 曾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46-154,共9页
农业基础设施在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县级政府作为农业基础设施的重要供给主体,由于其供给动力和能力不足,在农业基础设施供给上存在不作为现象和投机行为,制约农业基础设施供给绩效的进一步提升。... 农业基础设施在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县级政府作为农业基础设施的重要供给主体,由于其供给动力和能力不足,在农业基础设施供给上存在不作为现象和投机行为,制约农业基础设施供给绩效的进一步提升。采用扎根理论,以河南省商水县和江西省安福县高标准农田建设为案例进行分析,构建起政府主导的农业基础设施供给绩效提升理论模型。研究发现:上级规划引领可以激发县级政府的农业基础设施供给动力,资源要素整合可以提升县级政府的农业基础设施供给能力,县级政府在农业基础设施供给各环节采取合适的行为策略对农业基础设施供给绩效的提升起到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级政府 农业基础设施 行为优化 绩效提升
下载PDF
农户参与乡村建设意愿的理性行为研究——基于镇平县杨营镇的典型调查 被引量:1
7
作者 付翔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23年第2期100-105,共6页
农户是乡村建设的主体,引导农户积极参与乡村建设是实现乡村振兴目标的保证。根据理性行为理论,通过对镇平县杨营镇农户调查获取数据,构建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农户生活幸福感提升对其参与乡村建设意愿有显著促... 农户是乡村建设的主体,引导农户积极参与乡村建设是实现乡村振兴目标的保证。根据理性行为理论,通过对镇平县杨营镇农户调查获取数据,构建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农户生活幸福感提升对其参与乡村建设意愿有显著促进作用;农户对村庄公共服务设施满意度越高,其参与乡村建设意愿就越强;农户对村部建设效果越满意,其参与乡村建设的意愿反而降低。因此,为进一步提升农户参与乡村建设的意愿并充分发挥其主体性,提出明确农户参与乡村建设的责任与权利、着重围绕提升农户生活幸福感开展建设、重点开展村庄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与改造等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建设 农户参与意愿 理性行为 杨营镇
下载PDF
中国水贫困与经济贫困空间耦合关系研究 被引量:65
8
作者 王雪妮 孙才志 邹玮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80-192,共13页
在牛津大学水贫困指数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人类贫困指数基础上,分别综合考虑资源、设施、能力、使用、环境5方面和收入、支出、教育、健康、发展环境、家庭供养及就业6方面,构建适用于我国省际间进行比较的中国水贫困评价指标体系和中国... 在牛津大学水贫困指数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人类贫困指数基础上,分别综合考虑资源、设施、能力、使用、环境5方面和收入、支出、教育、健康、发展环境、家庭供养及就业6方面,构建适用于我国省际间进行比较的中国水贫困评价指标体系和中国经济贫困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主客观综合评价法为各指标赋以权重。对2009年中国各省市(自治区)水贫困及经济贫困水平进行评价,根据评价结果进行水贫困与经济贫困的耦合协调度分析并进行空间分异。计算结果能够反映我国水贫困水平和经济贫困程度的实际情况,并显示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水贫困与经济贫困存在较高程度的耦合度,水贫困与经济贫困整体水平从西到东逐渐变好,得出我国水贫困与经济贫困为共生关系、在扶贫政策中应加入减少水贫困策略的结论。最后,从建立与完善水权制度、改善农业水利基础条件、保障饮用水安全和加强水生态保护与管理等方面对我国减贫问题提供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贫困评价 经济贫困评价 耦合协调度 空间耦合关系
下载PDF
中国农村水贫困与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协调关系研究 被引量:23
9
作者 孙才志 汤玮佳 邹玮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86-100,共15页
本研究通过构建我国农村水贫困评价指标体系、城市化与工业化进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水贫困指数模型(WPI)、城市化与工业化进程系数模型,对我国2000年至2009年31个省份农村地区水贫困测度及各省城市化与工业化进程系数进行计算,结果... 本研究通过构建我国农村水贫困评价指标体系、城市化与工业化进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水贫困指数模型(WPI)、城市化与工业化进程系数模型,对我国2000年至2009年31个省份农村地区水贫困测度及各省城市化与工业化进程系数进行计算,结果基本显示了我国农村地区近年来水贫困程度分布范围及城市化与工业化发展程度。运用水贫困与城市化、工业化协调度模型对我国各省份水贫困与城市化、工业化的协调关系进行研究,并基于测算的协调度结果对我国农村水贫困与城市化及工业化水平的空间差异进行分析。最后,提出缓解农村水贫困、促进城市化与工业化发展的相关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贫困 城市化 工业化 协调关系 空间差异分析 对策建议
下载PDF
大型灌区节水改造经济评价 被引量:12
10
作者 洪林 熊玉江 +2 位作者 吕娟 牛起飞 李远华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3,7,共4页
根据所收集大型灌区节水改造相关资料,以层次分析法和模糊数学理论为基础建立了大型灌区节水改造经济评价模型。在此评价模型中,利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大型灌区节水改造投资效益分析的谱系结构,并根据模糊数学确立相应的大型灌区节水改... 根据所收集大型灌区节水改造相关资料,以层次分析法和模糊数学理论为基础建立了大型灌区节水改造经济评价模型。在此评价模型中,利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大型灌区节水改造投资效益分析的谱系结构,并根据模糊数学确立相应的大型灌区节水改造投资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及其参数。最后利用模型对我国中、西部典型灌区———韶山灌区和青铜峡灌区节水改造进行了经济评价,并对评价结果进行了讨论,说明了模型和方法的有效性,同时说明了我国西部大开发的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灌区 节水改造 经济评价 韶山灌区 青铜峡灌区
下载PDF
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4
11
作者 刘渝 王兆锋 张俊飚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5-77,共3页
现阶段,我国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低下成为制约区域经济和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运用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对影响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的技术、制度、管理等相关因素进行了探讨,考察了影响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的灌溉节水技术、工程节水... 现阶段,我国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低下成为制约区域经济和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运用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对影响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的技术、制度、管理等相关因素进行了探讨,考察了影响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的灌溉节水技术、工程节水技术、水权制度、水价制度、水资源管理体系等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水资源 利用效率 技术 制度 管理
下载PDF
农村基础设施投资体制改革的“双重两难” 被引量:24
12
作者 郑风田 董筱丹 温铁军 《贵州社会科学》 CSSCI 2010年第7期4-14,共11页
所谓"双重两难"之第一重在于:作为一种投资大、周期长并且外部性极强的资产,一方面农村基础设施等公共品,实际上并不完全适合私人经营;出于粮食安全以及缓解"三农"问题等国家战略的考虑,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与管理... 所谓"双重两难"之第一重在于:作为一种投资大、周期长并且外部性极强的资产,一方面农村基础设施等公共品,实际上并不完全适合私人经营;出于粮食安全以及缓解"三农"问题等国家战略的考虑,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与管理仍需政府发挥主导作用——结合对"世界银行共识"的反思,我们认识到市场化改制在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通常不是有效的做法;但另一方面,这种公共投资普遍存在效率低下、缺少普惠性等问题,却难以通过政府内部体制改革解决。第二重两难在于:一方面无论提高农民谈判地位,还是广泛动员社会资源参与,都需要以农民组织化程度提高作为前提,但令人尴尬的另一方面是,小农通常难以自发组织化,仍需"政府主导"。这就构成了一个循环往复的问题:难道已经和资本结合的利益部门会扶持将要与自己谈判、监督自己权力运行的小农组织吗?就此,通过围绕"农民本位"和"社会资源动员"两个主要方面,对当前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和管理的现实情况进行分析,可以看出:虽然中共十六大提出城乡统筹、十六届五中全会把新农村建设作为国家战略后政府支农投资大幅增加,但在"部门和资本下乡"及农民缺乏组织化条件下,我国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和管理体制改革面临"双重两难"困境——既存在着计划与市场的双重失灵,也存在着"政府主导"与"农民主体"之间的矛盾。这些基本制约条件如不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基本公共品问题难以有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公共品 政府主导 市场失灵 农民主体 社会资源动员
下载PDF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绩效的经济学分析 被引量:18
13
作者 杜晓荣 吴晓婕 谢旭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69-72,共4页
农村饮用水的安全直接关系到农村居民的健康和生活水平、农村区域经济发展及生态保护。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作为农村饮水安全的保障工程,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村居民社会福利、缩小城乡差距以及保护维护农村生态建设等方面起到了重... 农村饮用水的安全直接关系到农村居民的健康和生活水平、农村区域经济发展及生态保护。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作为农村饮水安全的保障工程,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村居民社会福利、缩小城乡差距以及保护维护农村生态建设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文章基于公共产品理论、福利经济学、投入产出理论及可持续发展理论,分析并探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经济绩效、社会绩效和生态绩效的理论根源,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绩效评价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 经济绩效 社会绩效 生态绩效 经济学分析
原文传递
土地经营权流转、耕地配置与农民收入增长 被引量:21
14
作者 史常亮 栾江 朱俊峰 《南方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36-58,共23页
文章基于全国8省农户微观调查数据,探讨了中国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发育在优化耕地资源配置和提高农民收入方面的作用。实证结论表明,现行土地流转起到了改进耕地配置效率的作用,有助于那些具有较高农业生产能力水平但初始土地禀赋有限的农... 文章基于全国8省农户微观调查数据,探讨了中国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发育在优化耕地资源配置和提高农民收入方面的作用。实证结论表明,现行土地流转起到了改进耕地配置效率的作用,有助于那些具有较高农业生产能力水平但初始土地禀赋有限的农户获得更多的土地。对农户参与土地流转所可能获得收益大小的进一步估计显示,土地流转同时显著提高了农户家庭的收入水平,在平均意义下土地流转能使任意样本农户家庭和已流转土地农户家庭的总收入分别增加19%和26%左右。此外,文章分别从土地转入和土地转出,检验了土地流转增收效应的非对称性特征,发现在土地流转过程中,转入土地农户家庭的收入增长幅度要显著高于转出土地的农户家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经营权流转 耕地配置 农民收入 非对称影响
下载PDF
社会信任、收入水平与农村公共产品农户参与供给 被引量:46
15
作者 蔡起华 朱玉春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1-50,124,共10页
基于内蒙古、宁夏、山东三省1024户微观农户数据,以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为例,采用样本选择模型,实证分析社会信任与收入水平对农户参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影响效应。研究表明,愿意参与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供给的农户占整体农户的比例为65%,这... 基于内蒙古、宁夏、山东三省1024户微观农户数据,以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为例,采用样本选择模型,实证分析社会信任与收入水平对农户参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影响效应。研究表明,愿意参与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供给的农户占整体农户的比例为65%,这其中,68%的农户选择以投资的方式参与供给。社会信任与收入水平均对农户参与供给意愿有显著的正影响,但两者对农户参与供给方式的影响方向则相反。社会信任与收入水平各维度变量中,一般信任对农户参与供给意愿有显著正影响,但对农户参与供给方式有显著负影响,而特殊信任的影响效应则相反,且显著性水平较低;农业收入对农户参与供给意愿及方式都有显著正影响,而非农收入的正向影响效应则不显著。社会信任与收入水平对农户参与供给意愿及方式有一定交互影响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信任 收入水平 农村公共产品 供给意愿 供给方式 农户参与
下载PDF
食品价格上涨对不同收入等级城镇居民消费行为与福利的影响——基于QUAIDS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47
16
作者 赵昕东 汪勇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54-162,共9页
本文利用2007年中国居民收入调查数据(CHIPS),运用二次几乎完美需求系统(QUAIDS)模型和补偿变量法,实证分析了食品价格上涨对不同收入等级城镇家庭消费行为与福利的影响。结果表明,面对食品价格上涨,低收入家庭倾向于维持原有食品消费... 本文利用2007年中国居民收入调查数据(CHIPS),运用二次几乎完美需求系统(QUAIDS)模型和补偿变量法,实证分析了食品价格上涨对不同收入等级城镇家庭消费行为与福利的影响。结果表明,面对食品价格上涨,低收入家庭倾向于维持原有食品消费数量而减少其它商品消费数量。而高收入家庭倾向于减少一些高档食品消费而维持其他商品消费数量。另外,食品价格上涨对低收入家庭福利的影响程度高于高收入家庭,以食品价格上涨20%为例,低收入家庭福利损失9.05%,而高收入家庭福利损失仅仅为5.91%。因此,政府要充分考虑到低收入家庭在面临食品价格上涨时所表现出的脆弱性进而制定相应的福利政策,以帮助低收入群体抵御食品价格上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UAIDS模型 食品价格 城镇居民 消费行为 福利
下载PDF
农村基础设施供给体制:现状、形成原因与重构 被引量:13
17
作者 唐建新 黄霞 郑春美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9-55,共7页
当前,我国农村基础设施供给总量不足与供给过剩并存,供需结构不平衡且有失公平,这种状况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在评析当前农村基础设施供给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分析其形成机理的基础上,从体制改革和需求导向等角度... 当前,我国农村基础设施供给总量不足与供给过剩并存,供需结构不平衡且有失公平,这种状况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在评析当前农村基础设施供给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分析其形成机理的基础上,从体制改革和需求导向等角度提出了近期有效重构我国农村基础设施供给体制的具体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基础设施 供给体制 供需结构 重构
下载PDF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现状及对策 被引量:14
18
作者 郎永建 张尚民 李长春 《农村经济》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81-83,共3页
我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长足进展 ,使农业生产条件获得了较大改善 ,综合生产能力有所提高 ,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奠定了一定基础。但从全面提升农产品的竞争力、新时期农业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战... 我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长足进展 ,使农业生产条件获得了较大改善 ,综合生产能力有所提高 ,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奠定了一定基础。但从全面提升农产品的竞争力、新时期农业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来看 ,部分地区薄弱和落后的农业基础设施 ,已严重制约了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就此 ,作者以重庆市万州区为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基础设施 中国 农业生产条件 农业资金投入 经营管理体制 投资主体多元化
下载PDF
意愿与行为的悖离:农村社区小型水利设施农户合作意愿及合作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49
19
作者 王格玲 陆迁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68-75,共8页
小型水利工程在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粮食生产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合作意愿与合作行为的悖离,导致农户小型水利设施集体行动的失败。本文基于陕西省关中地区393户农户实地调查数据,采用Heckman-Probit模型,实证分析农户... 小型水利工程在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粮食生产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合作意愿与合作行为的悖离,导致农户小型水利设施集体行动的失败。本文基于陕西省关中地区393户农户实地调查数据,采用Heckman-Probit模型,实证分析农户小型水利设施合作意愿与合作行为悖离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调研区农户小型水利设施合作意愿平均为87%,而实际合作行为平均只占所调查农户的58%。年龄、农业生产情况(种植面积、农业生产年限)、政府投入、农户认知(设施资金使用情况、收入变化)因素对合作意愿与合作行为的差异产生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愿 行为 小型水利设施 合作意愿 合作行为
下载PDF
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农户参与管理决策机制研究 被引量:21
20
作者 王克强 王春明 俞虹 《农村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92-95,共4页
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基础,加强其建设和管理对于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民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稳定和提高农作物产量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对现有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管理体制进行一些调整和改革就显得非常重要。目... 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基础,加强其建设和管理对于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民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稳定和提高农作物产量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对现有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管理体制进行一些调整和改革就显得非常重要。目前,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管理体制的调整和改革主要是由政府推动,而如何引导农户积极参与到农田水利建设和管理中来,是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内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针对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农户参与式管理的影响因素具体展开描述性分析,指出我国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农户参与制度存在的问题,并对我国发展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农户参与式管理制度提出了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水利基础设施 农户参与式管理 决策机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