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83篇文章
< 1 2 9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时代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阶段特征、现实进展与政策建议
1
作者 孔祥智 李愿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93-108,110,共17页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是新时代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抓手,2014年以来的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经历了试点改革期、修法适应期与深化改革期3个阶段,已在全国取得了一定进展,在明晰产权、盘活要素、农民增收等方面获得明显成效。总体而言,集体...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是新时代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抓手,2014年以来的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经历了试点改革期、修法适应期与深化改革期3个阶段,已在全国取得了一定进展,在明晰产权、盘活要素、农民增收等方面获得明显成效。总体而言,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工作还存在着入市门槛较高、风险防范不够、收益分配机制不完善、入市动力不足等问题。后续应从提高农村改革协同性、优化整体分配机制、探索入市激励机制等角度出发,积极稳妥地进一步深化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 城乡融合发展 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 土地制度改革
下载PDF
基于“资产为本”理论的脱贫乡村振兴规划研究——以四川省L村为例
2
作者 王立 邬铃莉 李平 《小城镇建设》 2024年第3期20-27,35,共9页
乡村振兴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引导众多资源禀赋普通的乡村巩固脱贫成果、接续振兴发展,本文基于“资产为本”理论,以乡村内生资产为研究对象,将人力、物质、文化、组织四大类资产作为乡村发展的表征。针对资产发展,提出... 乡村振兴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引导众多资源禀赋普通的乡村巩固脱贫成果、接续振兴发展,本文基于“资产为本”理论,以乡村内生资产为研究对象,将人力、物质、文化、组织四大类资产作为乡村发展的表征。针对资产发展,提出了内驱外联、关系驱动、组织引领、共建共享的资产利用策略,以及增知人力、赋能组织、提质空间、凝聚文化的作用路径。结合四川省L村振兴规划实践,以上述方法为指导,通过资产利用推动L村实现五个“振兴”。研究结果对于大量同类型践行内生发展理念的脱贫乡村规划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脱贫乡村 乡村资产 资产为本 振兴规划 四川
下载PDF
陕西文化“走出去”外宣翻译与国家形象构建策略研究
3
作者 胡仁青 《西安交通工程学院学术研究》 2024年第1期92-95,共4页
21世纪以来,随着“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伟大倡议的提出,文化“走出去”战略成为近几年来中国文化发展最为突出的主题之一,翻译和语言服务领域发展势头非常迅猛。陕西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新起点,陕... 21世纪以来,随着“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伟大倡议的提出,文化“走出去”战略成为近几年来中国文化发展最为突出的主题之一,翻译和语言服务领域发展势头非常迅猛。陕西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新起点,陕西文化“走出去”英译研究在语言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起着重要的枢纽作用,其翻译研究也越来越受到译界的关注和重视。本文从认知语用视角探究中国文化输出语言翻译的本质,提出陕西文化外宣翻译具体策略:语言翻译策略、媒介选择策略、内容创作策略、外宣翻译团队策略、力求在探索文化输出语言翻译策略同时,将陕西旅游文化推向国际大舞台。同时,本文创造性地提出陕西“丝路文化”国际形象构建策略:旅游形象构建策略、文化品牌构建策略、品牌推广策略、陕西文化传播和翻译策略,以塑造“文化陕西”国际新形象,推动陕西旅游繁荣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西文化 “走出去” 外宣翻译 国家形象
下载PDF
农户数字信息选择对绿色生产风险影响及机制研究——基于小麦种植户调研数据分析
4
作者 李嫣资 熊晓轶 +3 位作者 胥佳慧 刘富强 张新仕 陶佩君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75-283,310,共10页
农户绿色生产风险的规避与防范是粮食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基于河北与河南省912份小麦种植户微观调研数据,运用内生转换Probit模型和反事实分析法,探讨农户数字信息选择对绿色生产风险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43.42%... 农户绿色生产风险的规避与防范是粮食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基于河北与河南省912份小麦种植户微观调研数据,运用内生转换Probit模型和反事实分析法,探讨农户数字信息选择对绿色生产风险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43.42%的小麦种植户面临较高的绿色生产风险;数字信息选择能显著降低小麦种植户绿色生产风险,选择数字信息的农户若未选择数字信息,其高绿色生产风险的概率会增加22.48%;数字信息的选择通过信息获取、生产监测、市场分析三个中介路径显著降低农户绿色生产风险。因此,政府应夯实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数字信息供给的精准性;提高种粮大户的政策性补贴力度,促进小麦种植户规模化产业化经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信息 绿色生产风险 小麦种植户 内生转换Probit模型
下载PDF
生态农业超级IP打造策略研究——以五常大米为例
5
作者 张艺 张玥 《经济师》 2024年第1期142-144,共3页
生态农业是我国“三农”综合发展的重要一环,五常大米以黑龙江的优质生态农产品闻名世界,但其真假掺半的市场乱象并没有随着品牌的建设而得到根本改善,究其根本原因是没有实现生态的合作监管。因此,从超级IP的视角来谋划五常大米品牌发... 生态农业是我国“三农”综合发展的重要一环,五常大米以黑龙江的优质生态农产品闻名世界,但其真假掺半的市场乱象并没有随着品牌的建设而得到根本改善,究其根本原因是没有实现生态的合作监管。因此,从超级IP的视角来谋划五常大米品牌发展的新出路,发挥用户的积极能动性,建立一个以五常大米为中心的生态乐园,实现跨界赋能,并反哺农业发展,为其代表的生态农业品牌发展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常大米 超级IP 生态农业
下载PDF
人地关系视角下传统村落景观特征识别和保护——以鄂西南为例
6
作者 李子健 赵骏 吴雪飞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24年第2期52-58,共7页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人地矛盾已然成为传统村落景观保护的中心问题。基于此,以鄂西南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借鉴地理学人地关系和景观特征评估等相关理论,在区域尺度筛选传统村落景观特征因子,并构建传统村落景观分类、分区、分级...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人地矛盾已然成为传统村落景观保护的中心问题。基于此,以鄂西南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借鉴地理学人地关系和景观特征评估等相关理论,在区域尺度筛选传统村落景观特征因子,并构建传统村落景观分类、分区、分级的系统性保护框架;通过二阶聚类分析方法完成景观特征类型识别与分类,运用景观群系划分、核密度工具以及景观脆弱性分析等方法,得到相应的传统村落景观保护分类、分区、分级图,并结合传统村落景观特征类型识别结果,提出针对性的保护策略。研究结果能够为鄂西南传统村落景观保护与利用提供新思路,也可为其它地区传统村落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地关系 传统村落 景观特征 景观保护
下载PDF
区块链在农业生产环节中的应用研究
7
作者 余文强 李豫晋 +1 位作者 滕明洪 沈陆明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24年第1期71-74,共4页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区块链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分布式账本技术,正在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区块链技术的透明性、安全性和可追溯性使其在农业领域得到更多关注。区块链在农业中的应用主要集中于农产品溯源、农业信贷、农业物流等方...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区块链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分布式账本技术,正在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区块链技术的透明性、安全性和可追溯性使其在农业领域得到更多关注。区块链在农业中的应用主要集中于农产品溯源、农业信贷、农业物流等方面,通过建立基于区块链的可信溯源系统和数据共享平台,有助于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促进农业供应链的透明度和效率,然而区块链技术在农业应用中仍面临挑战,如数据隐私保护、技术标准和合作协议等方面的问题,因此,应加强数据标准化建设,完善闭环系统,做好政策支持与推广,全力推进区块链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块链 农业 生产环节 应用
下载PDF
基于生态适宜性评价的农用地限制因素及整治分区研究
8
作者 王凡 徐磊 +2 位作者 张贵军 张蓬涛 耿其明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42-251,共10页
开展农用地生态适宜性评价可厘清农用地生产和生态功能限制因素,有利于有针对性地分区开展整治并分类施策,进而提高区域农用地的可持续利用水平。以环渤海区域的黄骅市为例,构建“土壤资源-水资源”复合农田生态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运... 开展农用地生态适宜性评价可厘清农用地生产和生态功能限制因素,有利于有针对性地分区开展整治并分类施策,进而提高区域农用地的可持续利用水平。以环渤海区域的黄骅市为例,构建“土壤资源-水资源”复合农田生态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单指标评价与分层次评价相结合的方法,识别农用地生态适宜性的限制因素及程度;综合评价结果,并按照改良技术措施一致性原则,划分农用地整治分区,对应提出改良措施。结果表明:研究区农用地化肥施用量、有机质含量、土壤含盐量生态适宜性较差,不适宜级分别达到87.47%、99.62%和25.34%;全域农用地地下水矿化度过高,东部地下水埋深浅,69.54%农用地灌溉保证率不足;此外,其他指标呈适宜状态;研究区农用地主要限制因素为:化肥施用量、有机质含量、土壤含盐量、地下水矿化度、地下水埋深及灌溉保证率;限制因素组合类型分为两类:“主导限制因素(重度)+次要限制因素(轻度)”的复合类型、仅有轻度限制因素的单一类型,二者占比分别为91.9%、8.1%;划分“土壤培肥区”“盐渍化土改良区”两类整治区,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整治提升措施。为生态系统状况复杂的滨海区农用地改良和整治利用提供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骅市 农用地 生态适宜性 限制因素 整治分区
下载PDF
黄河流域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时空特征与影响因素
9
作者 张卓康 李志超 《湖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3期129-136,204,共9页
基于新发展理念构建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以2008—2019年黄河流域内72个市(州、盟)数据,运用熵值法、标准差椭圆、Moran’s I指数和空间计量模型等方法揭示黄河流域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时空演变特征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 基于新发展理念构建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以2008—2019年黄河流域内72个市(州、盟)数据,运用熵值法、标准差椭圆、Moran’s I指数和空间计量模型等方法揭示黄河流域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时空演变特征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考察期内黄河流域农业高质量总体发展水平持续提升,但仍存在结构性问题,创新发展水平和开放发展水平是薄弱环节;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呈现空间非均衡分布,逐渐由“东高中西低”转变为“东西高中低”的特征;区域农业发展有空间相关性,并呈现高-高集聚和低-低集聚状态;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基础设施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人口城镇化对农业高质量发展有负向效应。由此得出黄河流域要以深化农业供给侧改革、发展差异化农业模式、发挥区域农业辐射效应、充分利用社会经济因素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高质量发展 黄河流域 时空特征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农旅融合何以促进小城镇高质量发展——基于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评选的准自然实验
10
作者 钟漪萍 《宜春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41-51,共11页
基于2005—2020年县级面板数据,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方法及中介效应模型分析了农旅融合对小城镇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表明:(1)示范县显著促进了小城镇高质量发展。(2)示范县对小城镇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随区域经济环境、... 基于2005—2020年县级面板数据,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方法及中介效应模型分析了农旅融合对小城镇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表明:(1)示范县显著促进了小城镇高质量发展。(2)示范县对小城镇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随区域经济环境、县离地级市距离、现有小城镇高质量发展水平的不同而呈现异质性。(3)劳动力转移与资本积累在示范县对小城镇高质量发展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根据实证分析结果,文章从加大示范县的评选力度、各级政府差异化施策、疏通劳动力市场和资本积累的传导机制等三个方面提出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旅融合 示范县 小城镇高质量发展 多期双重差分法 中介效应模型
下载PDF
郑州市都市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路径探析
11
作者 杜苗苗 《南方农业》 2024年第3期224-227,共4页
新发展格局在推动我国经济沿着高质量、高效益和可持续的现代化道路发展过程中为区域发展提供了向高质量转向的契机。河南省郑州市都市农业经历了由单一功能向多功能的转变,在新阶段将面临新的挑战与机遇。为了优化郑州市都市现代农业... 新发展格局在推动我国经济沿着高质量、高效益和可持续的现代化道路发展过程中为区域发展提供了向高质量转向的契机。河南省郑州市都市农业经历了由单一功能向多功能的转变,在新阶段将面临新的挑战与机遇。为了优化郑州市都市现代农业的发展模式,促进城乡融合,促进农业产业提质增效,进一步实现郑州市都市圈高质量发展,介绍了郑州市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概况及主要形态,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传统农业转型;提高产品品质,创造优势特色品牌;扶持新型经营主体,促进三产融合”等阶段性的优化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都市农业 现代化 高质量发展 河南省郑州市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移民村规划与建设实践——以淅川县九重镇陶岔村为例
12
作者 梁馥梓艺 程超 +1 位作者 刘保艳 凃佳奕 《长江技术经济》 2024年第1期119-125,共7页
在南水北调移民安置后续帮扶和丹江口生态水源区保护的特殊背景下,淅川县乡村一直面临水质保护和传统产业发展的矛盾。在淅川全县优选38个极具代表性的示范村,通过梳理示范村本底资源和存在问题,提出“1+38”体系和“双核两带,四区多点... 在南水北调移民安置后续帮扶和丹江口生态水源区保护的特殊背景下,淅川县乡村一直面临水质保护和传统产业发展的矛盾。在淅川全县优选38个极具代表性的示范村,通过梳理示范村本底资源和存在问题,提出“1+38”体系和“双核两带,四区多点”的规划格局。按照“示范引领、辐射带动、梯次推进”的思路,提出四大片区的示范村振兴方向。以“渠首第一村”九重镇陶岔村为例,在区域协同、生态立村、旅游兴村、服务均等、治理有效等五个方面提出振兴路径,以期探索出一条具有淅川特色的“两山”转化通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淅川县 乡村振兴 陶岔村 南水北调
下载PDF
田园综合体空间结构布局与调整优化研究——以湖南楠木桥为例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军 钱炬炬 +3 位作者 皮向红 贺艺 刘学文 贺思学 《天津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7期82-90,共9页
湖南楠木桥田园综合体位于怀化市麻阳县谭家寨乡楠木桥村全域,近年来楠木桥村支两委抢抓政策机遇,以“三园”为基础初步建成了党建引领型田园综合体,但存在主业不强、布局不够合理、空间布局与产业匹配度不高、融合度不高等问题;依托区... 湖南楠木桥田园综合体位于怀化市麻阳县谭家寨乡楠木桥村全域,近年来楠木桥村支两委抢抓政策机遇,以“三园”为基础初步建成了党建引领型田园综合体,但存在主业不强、布局不够合理、空间布局与产业匹配度不高、融合度不高等问题;依托区域资源禀赋、“三生”空间现状、产业与村庄布局现状、交通脉络与地形地貌特征,构建“一心、一带、四村寨、五区、十基地”的田园综合体空间结构布局框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国土空间“三生”布局与产业结构布局,促进空间结构布局与国土“三生”空间、产业布局,及其重点项目的无缝对接。最后,从强化组织领导与部门统筹、强化考核评估与实施监督、强化科技、人才、资金支撑等方面提出了田园综合体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建议。湖南楠木桥田园综合体是脱贫地区发展田园综合体实现乡村振兴的典型代表,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楠木桥 田园综合体 空间布局 结构调整优化 湖南
下载PDF
中国乡村振兴水平的区域差异及收敛性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青 曾伏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9-110,共12页
利用2006~2020年31省面板数据匹配构建乡村振兴水平评价指标体系,使用熵值法测度乡村振兴水平,采用Dagum基尼系数、变异系数法和空间杜宾模型考察我国及各区域乡村振兴水平的区域差异及贡献、σ收敛和空间β收敛性。研究发现:(1)我国乡... 利用2006~2020年31省面板数据匹配构建乡村振兴水平评价指标体系,使用熵值法测度乡村振兴水平,采用Dagum基尼系数、变异系数法和空间杜宾模型考察我国及各区域乡村振兴水平的区域差异及贡献、σ收敛和空间β收敛性。研究发现:(1)我国乡村振兴水平大幅提升,随着振兴乡村不同阶段的演变,全国及各省的乡村振兴水平增速不断加快,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取得显著成效,但各区域省份存在较为明显的不平衡发展。(2)全国及各区域乡村振兴发展的不均衡现象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弱;中、西部的区域内差异均显著缩小,而东部不明显;东—西部的区域间差异大于中—西部和东—中部;区域间差异始终是乡村振兴水平总体差异的最主要来源,但其贡献率呈显著下降趋势,区域内差异和超变密度的贡献率则均有所上升。(3)全国及中、西部区域省份的乡村振兴水平均呈明显的σ收敛趋势,东部区域发散;全国及东、中、西部区域均存在绝对β收敛,收敛速度中部>西部>全国>东部;引入差异化特征后,全国及三大区域均存在条件β收敛,收敛速度中部>西部>东部>全国。(4)全国层面看,乡村振兴增长对邻近省份产生微弱的正向空间溢出;分地区视角下,一省乡村振兴增长因“虹吸效应”显著降低了邻近省份乡村振兴的增速;财政支农支出等因素的影响具有区域异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水平测度 区域差异 收敛性
下载PDF
中国省域农村产业融合水平的空间收敛性与分异特征 被引量:2
15
作者 赵敏 储佩佩 《资源与产业》 2023年第1期51-66,共16页
农村产业融合既是乡村产业振兴的根本途径,也是减缓“三农”问题的重要手段,提高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水平是锻铸农村地区经济韧性的关键环节。采用熵权法测算中国31个省份2008—2020年的农村产业融合水平,在考虑空间因素与控制变量的前提... 农村产业融合既是乡村产业振兴的根本途径,也是减缓“三农”问题的重要手段,提高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水平是锻铸农村地区经济韧性的关键环节。采用熵权法测算中国31个省份2008—2020年的农村产业融合水平,在考虑空间因素与控制变量的前提条件下,基于空间条件β收敛模型对其收敛性和时空分异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发现:1)从农村产业融合水平的测度结果来看,全国层面的总体水平不高,仅完成了目标值的40%;区域层面上,水平增速呈现出“东—西—中”的递减趋势;省域层面上,同一区域内省份间差距小于不同区域的省份间差距。2)从农村产业融合水平的收敛性来看,我国农村产业融合水平具有明显的空间条件β收敛特征,且空间因素的纳入使得收敛周期缩短了约6 a;财政支农、农业技术进步与农村居民消费水平提升促进了农村产业融合水平的提高及高值收敛,而人力资本水平对其收敛具有抑制作用,且表现不明显。3)从农村产业融合水平的时空分异特征来看,空间上,三大区域农村产业融合水平均存在显著的“俱乐部收敛”特征,且收敛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空间正向溢出效应同样强于全国层面;时间上,2016—2020年收敛率高于2008—2015年,经济发展水平、人力资本水平等因素对农村产业融合的作用方向与程度在前后两个时期均有明显差异。为此,提出以下建议:1)充分认识当前现实,继续完善顶层设计,科学引导农业现代化融合方向;2)充分发挥财政支农资金、农业技术进步与农村居民消费水平提升的促进作用,改善农村产业融合水平的非均衡区域分布现状;3)重视“人才红利”优势,充分发挥人力资本对农村产业融合水平提升及高值收敛的正向促进作用;4)树立全国“整盘蛋糕”的农村产业融合系统观念,实现全国农村产业融合均衡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产业融合 条件Β收敛 空间收敛 时空分异 SDM模型 熵权法
原文传递
基于熵权法的江西省农产品物流能力评价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何赟 吴邦雷 何嘉欢 《佳木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1期167-170,共4页
提高农产品物流能力对发展江西省农村经济乃至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系统构建农产品物流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根据江西省2010-2019年的相关统计数据,运用熵权法对江西省农产品物流能力作出客观评价,找出影响... 提高农产品物流能力对发展江西省农村经济乃至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系统构建农产品物流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根据江西省2010-2019年的相关统计数据,运用熵权法对江西省农产品物流能力作出客观评价,找出影响江西省农产品物流发展的关键因素,并提出发展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产品物流 物流能力 熵权法
下载PDF
提升“以我为主”的国家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历史回顾与优化路径 被引量:1
17
作者 梁志元 《经济论坛》 2023年第9期5-12,共8页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利用国际市场和资源的难度加大,着力提升“以我为主”的国家粮食安全综合保障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历史回顾,发现我国粮食产量的提升是在生产不断“北移”并越发向少数主产...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利用国际市场和资源的难度加大,着力提升“以我为主”的国家粮食安全综合保障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历史回顾,发现我国粮食产量的提升是在生产不断“北移”并越发向少数主产区集中的过程中实现的,同时人口持续向南部、东部聚集,粮食生产和消费的空间分离程度扩大,粮食流通的压力持续加大。在这种背景下,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必须把加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与加强粮食综合流通能力结合起来,促进供求更好匹配、产需更好衔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安全 空间分离 粮食生产 粮食流通 保障能力
下载PDF
数字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契合关系、现实困境及路向选择 被引量:1
18
作者 杨琳 饶金涛 《唐都学刊》 2023年第4期42-50,F0002,共10页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基础,文化是灵魂。在文化产业发展进程中,将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同时,更能促使经济社会发展得以扎根传统、厚植文化根基。数字文化产业是我国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的新业态、新领域,是建设数字乡村、...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基础,文化是灵魂。在文化产业发展进程中,将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同时,更能促使经济社会发展得以扎根传统、厚植文化根基。数字文化产业是我国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的新业态、新领域,是建设数字乡村、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载体。针对乡村数字文化产业在数字中国建设和乡村振兴中的价值维度和发展困境,探寻数字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路向选择。在文化认同和数字素养层面,应挖掘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并使其得以数字化传承与保护,不断满足村民的精神文化需求,通过数字素养与技能培训使村民真切享受到信息时代的“数字红利”,促进乡村文化认同度与村民数字素养的提升。在数字技术应用层面,应增进数字技术理性与时代价值需求的呼应,通过强化乡村配套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新一代数字技术成果在乡村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中的应用,使数字技术与乡土文化在良性互动、交织互补中共同发展。在数字文化产业发展层面,应深化数字时代的多维融合与商业模式创新,以城乡融合为起点,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融合,加强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加速文化数据资源的有效融合并推进互联网时代商业模式的不断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数字文化产业 数字乡村 乡村振兴
下载PDF
乡村产业振兴研究文献关键词聚类比较
19
作者 童广印 王璇 +2 位作者 孙丽萍 刘国霞 张秀娟 《枣庄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138-144,共7页
乡村产业振兴提供了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经济基础,只有乡村产业不断发展与繁荣,才能给乡村振兴带来足够的资金支持和发展空间。基于517条以“乡村产业振兴”为主题的文献数据,利用Cite Space、COOC2.0、UCINET和SPSS23.0等文献计量软件... 乡村产业振兴提供了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经济基础,只有乡村产业不断发展与繁荣,才能给乡村振兴带来足够的资金支持和发展空间。基于517条以“乡村产业振兴”为主题的文献数据,利用Cite Space、COOC2.0、UCINET和SPSS23.0等文献计量软件绘制高频关键词共现聚类知识图谱,分析不同软件产生的不同聚类结果。研究表明:在乡村产业振兴的发展目标与整体发展战略、具体产业发展和可持续发展道路等维度上存在研究共识;乡村产业振兴过程中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乡村产业资本规范管理等是其聚类结果的差异性特征。研究结论可以为产业振兴领域的后续研究提供方向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兴旺 乡村振兴 关键词共现 聚类分析 社会网络分析
下载PDF
研究生拖延行为的分布特征、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
20
作者 葛凤丽 李娟 王东伟 《青岛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118-123,共6页
对多所高等院校研究生进行问卷调查,实证分析了研究生拖延行为的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生的拖延程度与性别、专业、升学方式显著相关,而与年级和学位类型没有显著相关关系,行为动机、周边环境、个人性格等因素都会对研... 对多所高等院校研究生进行问卷调查,实证分析了研究生拖延行为的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生的拖延程度与性别、专业、升学方式显著相关,而与年级和学位类型没有显著相关关系,行为动机、周边环境、个人性格等因素都会对研究生拖延等级产生显著影响。据此,提出了端正思想动机、提升自身的时间管理能力、积极借助学校心理健康资源弥补自身性格缺陷等应对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硕士研究生 拖延行为 非参数检验 多项有序Logistic回归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