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862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县域农业新质生产力的涌现机制:理论体系、驱动路径与适配组态
1
作者 唐欣 谢诗蕾 《西南金融》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0-92,共13页
农业是立国之基、强国之本。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培育能够为农业从“为增长而增长”转向“为质量而转型”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本文首先构建了以乡村数字化、农业科技创新、乡村绿色发展为前因要素,农业全产业链优化为表现形式的县域... 农业是立国之基、强国之本。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培育能够为农业从“为增长而增长”转向“为质量而转型”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本文首先构建了以乡村数字化、农业科技创新、乡村绿色发展为前因要素,农业全产业链优化为表现形式的县域农业新质生产力涌现理论体系;其次以农业农村部公布的63个全国农业全产业链典型县为样本,使用多元回归分析探讨县域农业新质生产力涌现的驱动路径;最后基于QCA方法解析了样本县域农业新质生产力涌现的适配组态。分析结果显示:乡村数字化能驱动县域农业新质生产力的涌现,农业科技创新在乡村数字化驱动县域农业新质生产力涌现中存在渠道效应,农业绿色生产在乡村产业运营数字化驱动县域农业新质生产力涌现中存在正向调节效应,环境规制在农业科技创新投入驱动县域农业新质生产力涌现中存在正向调节效应;而乡村数字化、农业科技创新和乡村绿色发展在驱动县域农业新质生产力涌现的进程中缺一不可,有四种有效催生县域农业新质生产力涌现的适配组态,即产业增速型、要素提质型、全面优化型、科技助推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农业强国 绿色农业 数字乡村 科技创新 全要素生产率 粮食安全 乡村振兴
下载PDF
农机社会化服务对种植结构“趋粮化”的影响——基于CLDS数据的分析
2
作者 李道和 龙佩 陈江华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05-314,共10页
发展农机社会化服务是促进小农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强化国家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的重要路径,也是推动种植结构调整的重要因素。基于2014年和2016年CLDS两期数据构造非平衡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模型实证分析农机社会化服务对农业种植结构... 发展农机社会化服务是促进小农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强化国家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的重要路径,也是推动种植结构调整的重要因素。基于2014年和2016年CLDS两期数据构造非平衡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模型实证分析农机社会化服务对农业种植结构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表明,农机社会化服务显著促进粮食生产,使种植结构呈现“趋粮化”特征,在解决样本自选择性偏误、改变样本容量、更换模型和安慰剂检验等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机制检验表明,土地转入和非农劳动力转移在农机社会化服务与种植结构“趋粮化”之间存在调节作用,强化农机社会化服务对种植结构“趋粮化”的促进作用。进一步分析发现,农机社会化服务对种植结构的影响具有年龄与地区异质性,显著促进60岁以下和中、西部地区的农户粮食种植决策。据此,提出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健全外包服务市场功能;健全土地流转交易平台,推动土地规模化流转;因地制宜,实行差异化的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策略等建议,促进农业规模经营,为确保粮食安全提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机社会化服务 种植结构 粮食安全 趋粮化 CLDS数据
下载PDF
电商销售对农户绿色生产新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基于江苏省草莓种植户的调查
3
作者 彭燕琼 卢雯皎 +3 位作者 刘莎 田晓雅 吉沐祥 吉根宝 《中南农业科技》 2025年第2期198-204,共7页
为推动草莓种植户在生产经营中实现经济效益与绿色效益的平衡,基于2023年5—6月对江苏省镇江市句容市、南京市溧水区和连云港市东海县3个地区8个行政村进行的实地调研数据,运用场动力理论构建调节效应模型,探讨电商销售行为与绿色生产... 为推动草莓种植户在生产经营中实现经济效益与绿色效益的平衡,基于2023年5—6月对江苏省镇江市句容市、南京市溧水区和连云港市东海县3个地区8个行政村进行的实地调研数据,运用场动力理论构建调节效应模型,探讨电商销售行为与绿色生产技术采纳之间的关系,分析内、外部因素对这一关系的影响,并进行验证。样本数据通过了信度和效度检验。针对2个变量,提出14个假设。调节效应分析表明,调节变量增加客户信任和回头客数量对电商销售行为与采用绿色防控技术的影响会产生显著干扰,技术-信任态度作为调节变量,在农户是否采用绿色生产技术及采用程度上具有显著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农户对消费者信任度的提高,电商销售行为对绿色生产技术采纳的正向影响增强。简单斜率检验结果也表明,技术-信任态度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农户使用电商销售与采用绿色生产技术的正向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商销售 草莓 绿色生产新技术 场动力理论 调节效应 采纳行为 调查 江苏省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院校科技推广探讨
4
作者 陈巍 陈军 +3 位作者 黄克 杨俊 马涛 肖先春 《现代农业科技》 2025年第2期213-216,共4页
农业院校作为国家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的组成部分,在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基于此,总结了农业院校科技推广的发展情况,分析了农业院校科技推广面临的问题,具体包括科技推广队伍不稳定、专项资金不足、供需对接机制不健全和奖... 农业院校作为国家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的组成部分,在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基于此,总结了农业院校科技推广的发展情况,分析了农业院校科技推广面临的问题,具体包括科技推广队伍不稳定、专项资金不足、供需对接机制不健全和奖励激励机制不完善,并以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探讨了农业院校科技推广创新实践,以期为健全农业院校科技推广体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院校 科技推广 乡村振兴 创新实践
下载PDF
科技创新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实施路径——以河南省调研为例
5
作者 张祝平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4-26,共3页
河南省是农业大省,科技创新助力农业高质量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具有一定的共性。调研显示,虽然河南省已经具备了以科技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条件,但同时也存在着农业技术创新考核机制较为功利、农业标准推广应用尚需普及等问题,针对这... 河南省是农业大省,科技创新助力农业高质量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具有一定的共性。调研显示,虽然河南省已经具备了以科技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条件,但同时也存在着农业技术创新考核机制较为功利、农业标准推广应用尚需普及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研究进一步提出了逐步完善农业科技创新考核机制、加快建设农业标准化体系等实施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省 科技创新 农业高质量发展 主要问题 实施路径
下载PDF
农业技术创新对农业经济韧性的影响——基于财政支农政策的门槛效应分析
6
作者 李敬锁 万群 《农业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17,共14页
面临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和日益严峻的自然生态风险,提升农业经济韧性成为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和保障乡村经济系统平稳运行的重要现实选择。农业技术创新作为农业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的重要源动力,对增强农业经济韧性具有重要作用。本... 面临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和日益严峻的自然生态风险,提升农业经济韧性成为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和保障乡村经济系统平稳运行的重要现实选择。农业技术创新作为农业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的重要源动力,对增强农业经济韧性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基于农业经济韧性在生产环节、服务环节和加工环节的宏观拓展,分析了农业技术创新对农业经济韧性的影响机理;基于农业技术创新的公益属性,分析了财政支农政策的门槛作用。并且,本文利用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农业技术创新对农业经济韧性的影响效应和财政支农政策的门槛效应。研究发现,样本期内中国农业经济韧性发展呈上升态势,重心主要集中在中国东南部;农业技术创新与农业经济韧性存在正向影响关系;经济欠发达地区和粮食非主产区的农业技术创新对农业经济韧性水平提升效果更为明显;财政支农政策具有门槛效应,且当农林水事务支出占财政总支出比重处于6.46%~9.31%时,农业技术创新对农业经济韧性提升的促进效应最为凸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 技术创新 经济韧性 财政支农 专利
原文传递
黄河流域数字农业发展水平区域差异及驱动因素研究
7
作者 王慧 刘荣军 包乌兰托亚 《人民黄河》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8-23,共6页
为了给黄河流域数字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参考和科学依据,构建数字农业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以2015-2022年为研究期,基于黄河流域九省(区)面板数据,采用熵权法测度黄河流域各省(区)数字农业发展水平,采用泰尔指数和莫兰指数分析黄河... 为了给黄河流域数字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参考和科学依据,构建数字农业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以2015-2022年为研究期,基于黄河流域九省(区)面板数据,采用熵权法测度黄河流域各省(区)数字农业发展水平,采用泰尔指数和莫兰指数分析黄河流域数字农业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及空间自相关性,并采用地理探测器诊断黄河流域数字农业发展的关键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黄河流域数字农业发展水平在研究期整体呈平稳上升趋势,但区域间差异明显,黄河下游地区数字农业发展水平远较上、中游地区的高,上游地区的最低,各省(区)间差异较大且差异呈增大趋势;2)黄河流域数字农业发展水平在空间上表现出明显的低-低、高-高集聚且主要表现为低-低集聚,空间集聚模式在研究期较稳定;3)科技创新水平、农村基础设施水平、农村居民生活水平为黄河流域数字农业发展的关键驱动因素,各驱动因素两两交互的影响力明显较单因素的大,即数字农业发展应发挥各驱动因素的协同作用,尤其是农村基础设施水平与其他因素的协同作用。建议:1)加强区域间协同合作,确保黄河流域数字农业的均衡发展;2)流域内各地区依据资源禀赋、数字农业发展基础等,巩固优势、补齐短板,探索适合当地的发展新模式;3)加大数字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和数字农业科技创新投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农业 发展水平 区域差异 驱动因素 黄河流域
下载PDF
施药服务外包有助于农药减量施用吗?——来自CLES的经验证据
8
作者 钱龙 饶清玲 陆华良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3-115,共13页
有效减少农业生产中的农药施用对提升农产品品质和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基于中国土地经济调查(CLES)2020年和2021年两年混合截面数据,探讨了施药环节服务外包对农药减量施用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第一,施药环节外包显... 有效减少农业生产中的农药施用对提升农产品品质和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基于中国土地经济调查(CLES)2020年和2021年两年混合截面数据,探讨了施药环节服务外包对农药减量施用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第一,施药环节外包显著减少了农药施用。在调整样本组合、聚焦水稻种植户,处理选择性偏误和考虑内生性问题后,结论依然稳健。第二,机制检验表明,施药服务外包通过缓解劳动力约束和实现规模效应来减少农药施用,而农药类型替代这一路径没有得到验证。第三,情境性分析表明,前端环节外包程度强化了施药环节外包减少农药施用的促进效应,而上年度病虫害强度会弱化施药环节外包带来的农药减量效果。以上结论说明施药服务外包在减少农药施用中发挥着积极作用,需加快提升施药服务外包普及率,助力“双减”战略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药服务外包 社会化服务 农药减量 中国土地经济调查
下载PDF
中国—中亚农业技术国际转移机制探索——基于A公司在哈萨克斯坦的合作实践
9
作者 旷宗仁 赵娜 徐秀丽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年第1期12-21,共10页
农业技术国际转移是我国农业“走出去”战略的关键支柱。当前研究主要侧重于总括性的理论分析,缺乏深入的实地调查研究,没有充分揭示技术转移的具体行动过程和实践机制,从而限制了研究的实践价值。对我国粮油企业A公司农业技术国际转移... 农业技术国际转移是我国农业“走出去”战略的关键支柱。当前研究主要侧重于总括性的理论分析,缺乏深入的实地调查研究,没有充分揭示技术转移的具体行动过程和实践机制,从而限制了研究的实践价值。对我国粮油企业A公司农业技术国际转移行动过程与实践机制的研究表明,中国—中亚农业技术国际转移是多元主体共同参与、逐步构建共生合作关系的实践过程。其构建过程分为形成共生环境、产生共生动力、初建共生关系、扩大共生范围、持续共生依存五个阶段。其中,国家与区域间不断提升的互信互助战略伙伴关系营造了重要的共生环境,各自利益追求激发了多元主体积极参与互利共赢合作的共生动力,政治风险及信任障碍的消除促进了多元主体共生关系的初步建立,典型示范和科技示范园的建设推动了多元主体共生范围的不断扩大,长期合作机制的形成促成了多元主体持续共生依存合作网络的最终形成。A公司在中亚构建农业技术国际转移多元主体共生合作关系网络的行动过程与实践机制,对于深入推进我国农业“走出去”战略实践、落实中国—中亚农业技术交流与合作愿景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和理论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亚 农业技术国际转移 共生合作 实践机制
下载PDF
技术创新对农业经济韧性的影响研究
10
作者 杨海军 邹银 袁嘉慧 《财经论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9-40,共12页
基于2011—2021年的省份面板数据,采用定量模型探讨农业技术创新对农业经济韧性的影响机理。研究显示,农业经济韧性呈波动增长态势,地区差异性较大并出现多极分化现象;农业技术创新显著增强农业经济韧性,分维度的检验结果表明农业技术... 基于2011—2021年的省份面板数据,采用定量模型探讨农业技术创新对农业经济韧性的影响机理。研究显示,农业经济韧性呈波动增长态势,地区差异性较大并出现多极分化现象;农业技术创新显著增强农业经济韧性,分维度的检验结果表明农业技术创新显著提高农业经济系统的适应能力和变革能力;农业技术创新通过促进农业产业结构升级和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增强农业经济韧性;农业技术创新对粮食主产区的农业经济韧性的促进作用较强,而主销区和产销平衡区的效果不显著;农业技术创新显著增强东部和中部地区的农业经济韧性。基于上述的研究结论,立足于农业经济发展现状,为增强农业经济韧性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经济韧性 技术创新 农业产业结构升级 劳动生产效率
下载PDF
农机农艺融合的现状及趋势分析
11
作者 杨旭志 廖中文 黎永键 《南方农机》 2025年第4期35-37,共3页
【目的】农机农艺融合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关键手段,也是农业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和必要选择,因此研究农机农艺融合现状及趋势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方法】文章分析了当前农机农艺融合存在的问题,包括结合失衡、技术水平不高、使用成本高... 【目的】农机农艺融合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关键手段,也是农业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和必要选择,因此研究农机农艺融合现状及趋势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方法】文章分析了当前农机农艺融合存在的问题,包括结合失衡、技术水平不高、使用成本高、技术不成熟、资源浪费、缺乏专业人才、农机维护不到位等,阐述了农机农艺融合引领农业生产自动化、精准农业技术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和作物生长监测助力农业生产决策等农机农艺融合的意义,并通过广东农垦垦区甘蔗种植的实际案例,展现了农机农艺融合在农艺技术的调整与优化、耕地与种植机械化、田间管理机械化、收获与加工机械化等方面的积极影响。【结果与结论】农艺科学进步、智能化技术集成、自动化程度提升、绿色环保发展是未来农机农艺融合的发展趋势,农机农艺融合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农民收入、推动现代农业转型升级,并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机农艺融合 农业机械化 农业转型
下载PDF
2024年养猪科技新技术盘点
12
作者 孙华伟 张敬峰 《猪业科学》 2025年第2期48-50,共3页
盘点2024年,猪价像心电图一般跌宕起伏,经历了先低迷后回升,再到逐渐趋于平稳的过程,最高达到了10元/kg,使得养猪行业被评为2024年十大景气行业之首。恶性内卷也一度困扰着整个养猪业,它就像一个局牌,行业都在博弈,都在煎熬中拿出自己... 盘点2024年,猪价像心电图一般跌宕起伏,经历了先低迷后回升,再到逐渐趋于平稳的过程,最高达到了10元/kg,使得养猪行业被评为2024年十大景气行业之首。恶性内卷也一度困扰着整个养猪业,它就像一个局牌,行业都在博弈,都在煎熬中拿出自己的全部家底苦等把竞争对手挤出市场,参与者偏执地认为只要不离开牌桌就还有翻身的机会,哪怕赌上自己的全部身家也在所不惜。现对2024年养猪科技新技术新产品盘点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挤出市场 养猪行业 盘点 养猪业 猪价 竞争对手
下载PDF
科技小院赋能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路径
13
作者 高云 王萌 赵星雨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25年第1期1-3,23,共4页
科技小院不仅为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注入强劲的动能,还在实现农业强国建设目标的过程中发挥着积极作用。但同时不能忽视的是,科技小院在建设过程中依然存在着区域分布不平衡、发展规模不平衡的问题。在界定农业新质生产力与科技小院概念... 科技小院不仅为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注入强劲的动能,还在实现农业强国建设目标的过程中发挥着积极作用。但同时不能忽视的是,科技小院在建设过程中依然存在着区域分布不平衡、发展规模不平衡的问题。在界定农业新质生产力与科技小院概念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以科技小院赋能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必然性,结合实际梳理了科技小院助力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理论基础,并从科技小院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社会服务三个层面的基本功能出发提出科技小院赋能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路径的思考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科技小院 农业新质生产力 价值意蕴 路径 实践
下载PDF
柑橘种植户绿色生产技术采用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
14
作者 崔钢 马依月 +2 位作者 叶思雨 范森格 刘志成 《山西农经》 2025年第2期101-103,共3页
绿色生产技术是应对柑橘种植业资源环境问题的重要手段,而这些技术能否得到有效推广,取决于柑橘种植户的采用行为。基于对湖南787个柑橘种植户的调查数据,以水肥一体化技术为代表,运用二元Logistic模型分析柑橘种植户绿色生产技术采用... 绿色生产技术是应对柑橘种植业资源环境问题的重要手段,而这些技术能否得到有效推广,取决于柑橘种植户的采用行为。基于对湖南787个柑橘种植户的调查数据,以水肥一体化技术为代表,运用二元Logistic模型分析柑橘种植户绿色生产技术采用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柑橘种植户的经济驱动因素、政策驱动因素、户主个人特征和家庭资源禀赋均会显著影响其绿色生产技术采用行为,与小农户相比,规模户在进行绿色生产技术采用决策时受各类因素的制约较少。鉴于此,政府部门应提供绿色生产技术应用指导,鼓励种植户申报农产品质量认证,引导种植户扩大种植规模和开展多元化经营,从而推动柑橘绿色生产技术的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户行为 绿色生产技术 水肥一体化
下载PDF
安徽农业机械化发展对农业产出和农民收入的影响分析
15
作者 常志强 《农机科技推广》 2025年第2期18-20,23,共4页
没有农业机械化,就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1959年,毛泽东主席曾提出“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的重要论断;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也提出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智能化,给农业现代化插上科技的翅膀。这是历史的总结,也是现实的激励,更是未来... 没有农业机械化,就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1959年,毛泽东主席曾提出“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的重要论断;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也提出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智能化,给农业现代化插上科技的翅膀。这是历史的总结,也是现实的激励,更是未来的昭示。事实也证明了农业机械化在保障现代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对农业机械化的贡献没有在指标上量化过。笔者通过有关统计数据,结合日常工作,分析了农机化发展对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贡献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产出 根本出路 粮食安全 农业机械化 农民收入 农业增效 农业农村现代化 统计数据
下载PDF
烟台市花生生产机械化现状与对策建议
16
作者 陈康 张厉玮 +2 位作者 张钦 宁宇迅 田旭 《农业知识》 2025年第1期90-93,共4页
花生是我国的优质油料作物和经济作物,山东省是全国花生生产大省,种植面积、总产量及单产均居全国前列。烟台市自然条件优越,土壤条件适宜,花生品种优良,成为重要的出口大花生和油料生产基地,花生产业在烟台市对于优化种植业结构,促进... 花生是我国的优质油料作物和经济作物,山东省是全国花生生产大省,种植面积、总产量及单产均居全国前列。烟台市自然条件优越,土壤条件适宜,花生品种优良,成为重要的出口大花生和油料生产基地,花生产业在烟台市对于优化种植业结构,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增收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尽管烟台是花生种植大市,但花生生产的机械化水平仍有待提升,花生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显著低于小麦、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为提高烟台市花生机械化技术水平,推进花生全程机械化进程,保障花生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本文对花生生产机械产业发展现状进行了全面分析,总结了制约花生生产机械化发展的关键问题,提出了促进烟台市花生机械化发展的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业结构 生产大省 技术水平 花生生产 油料生产 花生产业 花生品种 油料作物
下载PDF
现代农业中精准农业技术的实践与创新
17
作者 徐鉴民 祁鹏 《黑龙江粮食》 2025年第3期47-49,共3页
通过探讨精准农业技术在现代农业中的实践与创新,分析其对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与效益、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以及增强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意义。针对现代农业中精准农业技术面临的挑战,如技术集成与适应性、农民技能与接受度、数据安全与隐私保... 通过探讨精准农业技术在现代农业中的实践与创新,分析其对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与效益、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以及增强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意义。针对现代农业中精准农业技术面临的挑战,如技术集成与适应性、农民技能与接受度、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以及成本投入与经济效益等,提出技术集成与创新应用、农民技能培训与普及模式创新、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技术创新以及成本效益优化与商业模式创新等策略,为精准农业技术的推广与应用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准农业技术 现代农业 技术集成 农民技能培训 成本效益优化 商业模式创新
原文传递
农业保险、农业技术进步与粮食安全
18
作者 郑军 黄子轩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年第2期56-76,共21页
本文从理论和实证考察了农业保险通过农业技术进步对粮食安全的作用机制。研究表明:农业技术进步是农业保险保障粮食安全的中介机制;农业保险保障性产生农业技术进步效应以及政策性产生环境效应,助推粮食安全;进一步拓展分析发现,农业... 本文从理论和实证考察了农业保险通过农业技术进步对粮食安全的作用机制。研究表明:农业技术进步是农业保险保障粮食安全的中介机制;农业保险保障性产生农业技术进步效应以及政策性产生环境效应,助推粮食安全;进一步拓展分析发现,农业保险对粮食安全的改善作用存在异质性:相较于资本要素禀赋,自然资源与劳动力资源禀赋中农业保险提升作用更显著,柴油与劳动力使用量更高的地区农业保险提升作用更显著。另外,多维环境效应研究表明:农业保险对农业碳排放效率和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正向影响。基于此本文提出利用农业保险政策性和保障性推进农业技术使用,是发挥农业技术进步效应和环境效应,激发农业经营主体与能源使用量助推粮食安全等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保险 农业技术进步 粮食安全 农业高质量发展
下载PDF
福建省再生稻生产:举措、挑战与应对策略
19
作者 杨军 阮妙鸿 《福建农业科技》 2025年第2期56-61,共6页
种植再生稻是提高复收指数、增加单位面积产量和提升种粮收入的重要措施。为了解析福建省再生稻发展中的“政策缺位—技术瓶颈—产业脱节”耦合矛盾,通过统计数据分析、实地调研及案例研究,梳理了全国再生稻种植重点省份的发展现状和产... 种植再生稻是提高复收指数、增加单位面积产量和提升种粮收入的重要措施。为了解析福建省再生稻发展中的“政策缺位—技术瓶颈—产业脱节”耦合矛盾,通过统计数据分析、实地调研及案例研究,梳理了全国再生稻种植重点省份的发展现状和产业特征,剖析了福建省发展再生稻的主要举措和面临的主要挑战,进一步从科学规划功能分区、加大再生稻品牌培育、试点水稻产销区补偿机制、促进农机农艺深度融合、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等5个方面提出了促进福建省再生稻发展以及保障粮食安全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省 再生稻 粮食安全供给 农业强国建设
下载PDF
农业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的问题与对策——以黑龙江省为例
20
作者 赵杨 《农业产业化》 2025年第1期81-83,共3页
为了促进农业科技创新及其成果转化,以黑龙江省为例,采用实地调研法了解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模式。在调研基础上分析了农业科技成果与市场需求脱节、科研人员的专利转化意识不足、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机制不成熟、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的... 为了促进农业科技创新及其成果转化,以黑龙江省为例,采用实地调研法了解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模式。在调研基础上分析了农业科技成果与市场需求脱节、科研人员的专利转化意识不足、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机制不成熟、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的投入力度不够、农民的知识与素质制约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等问题。分析认为,通过建立基于市场导向的农业科技创新机制、提升科研人员的专利转化与保护意识、健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机制以及构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长效投入体系和做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可以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和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科技创新 专利保护 市场导向 职务发明制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