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63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甘肃农业特色产业规模化经营的路径选择与对策探析
1
作者 张立衡 许开录 《生产力研究》 2024年第2期66-70,共5页
农业规模经营是促进农业特色产业提质增效、高质量发展的重大举措,也是近年来学术界和政府部门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文章以甘肃农业特色产业的规模化经营为研究内容,从甘肃的省情特点出发,围绕甘肃现代丝路寒旱特色农业三年倍增行动,对... 农业规模经营是促进农业特色产业提质增效、高质量发展的重大举措,也是近年来学术界和政府部门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文章以甘肃农业特色产业的规模化经营为研究内容,从甘肃的省情特点出发,围绕甘肃现代丝路寒旱特色农业三年倍增行动,对其规模经营的路径进行了实践探索,提出了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创新农业生产组织形式;完善农地“三权分置”机制,推动农地合理有序流转;优选农业规模经营模式,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效衔接;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强化规模经营科技支撑;拓宽规模经营主体融资渠道,加大特色产业资金支持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省 农业特色产业 规模经营 路径与对策
下载PDF
甘肃省农牧业碳排放影响因素及趋势预测研究
2
作者 何盼云 张东伟 《生产力研究》 2024年第4期66-71,共6页
为探讨甘肃省农牧业碳排放特征及影响因素,预测2023—2035年农牧业碳排放趋势,为甘肃省制定农牧业碳减排政策提供理论依据,文章基于甘肃省2010—2021年种植业、畜牧业两类碳源数据,运用IPCC经典碳排放计算理论测算其碳排放量,分析动态... 为探讨甘肃省农牧业碳排放特征及影响因素,预测2023—2035年农牧业碳排放趋势,为甘肃省制定农牧业碳减排政策提供理论依据,文章基于甘肃省2010—2021年种植业、畜牧业两类碳源数据,运用IPCC经典碳排放计算理论测算其碳排放量,分析动态变化趋势;使用LMDI模型展开影响因素分析,并利用灰色预测模型预测2023—2035年农牧业碳排放发展趋势。结果表明:2021年甘肃省农牧业碳排放量为7.64×10^(6)t,2010—2021年甘肃省农牧业碳排放总量呈波动上升趋势,其时间演变轨迹可以分为“持续上升、波动下降、逐步回升”三个阶段,化肥与农膜是种植业碳排放重要来源,畜牧业牲畜肠道发酵对碳排放的贡献略高于粪便管理。农业生产效率和劳动力因素在减少农业碳排放方面发挥一定作用,而经济发展水平和农业产业结构推动了农业碳排放的增加;模型预测结果显示,甘肃省2023—2035年农牧业碳排放量将逐年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省 农牧业碳排放 影响因素 趋势预测
下载PDF
西北干旱区内陆绿洲农业特征及可持续发展策略 被引量:14
3
作者 吕新 张伟 +1 位作者 张凤华 张旺峰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5年第1期1-4,共4页
在对西北绿洲的生态环境,如气候条件、植被分布特征、土壤特征、水文特征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就绿洲农业特征进行了剖析,提出了绿洲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合理分配水资源,构建可持续发展模式。
关键词 绿洲农业 生态环境 可持续发展 西北干旱区 水资源
下载PDF
西北干旱区农业可持续发展问题 被引量:11
4
作者 李吉均 王乃昂 史正涛 《生态经济》 CSSCI 2000年第9期38-41,共4页
本文对我国西北干旱地区进行了系统分析 ,指出节水农业是中国农业发展的方向。这对西北干旱地区尤为重要。文章给出了如何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 ,同时还倡导在西北干旱地区农业发展过程中应注重其可持续性。
关键词 西北干旱区 农业 可持续发展 农业发展
下载PDF
黄土高原农田生产潜力与实现优质高产高效的对策 被引量:2
5
作者 卢宗凡 谢永生 +2 位作者 黄占斌 上官周平 山仑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2000年第6期46-49,共4页
本文分析了黄土高原耕地资源的特点与问题、农业生产中的主要经验,提出了粮食生产潜力与目标、农业发展的技术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 黄土高原 农田生产潜力 耕地资源 基本农田建设
下载PDF
西北地区农业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和对策 被引量:31
6
作者 李生秀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10,共10页
西北地区光热资源丰富,耕地充足,人口稀少,增产潜力较大,有着农业持续发展的潜力。干旱少雨制约着农业生产,降雨分布不匀,植被稀少而又人为破坏严重,引起了严重的风蚀和水蚀,导致了土地退化和生态环境脆弱。要发展西北旱地农业必须以高... 西北地区光热资源丰富,耕地充足,人口稀少,增产潜力较大,有着农业持续发展的潜力。干旱少雨制约着农业生产,降雨分布不匀,植被稀少而又人为破坏严重,引起了严重的风蚀和水蚀,导致了土地退化和生态环境脆弱。要发展西北旱地农业必须以高效利用天然降水为突破口,以养分投入、培肥土壤为重点,采用科学的方法控制土壤风蚀和水蚀,退耕还林还草,发展高效产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地区 干旱 农业 可持续发展 现状 天然降水利用 土壤培肥 水土保持
下载PDF
农牧交错带在持续发展战略中的特殊地位 被引量:38
7
作者 史德宽 《草地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1期17-21,共5页
农牧交错带是指从我国西部牧区到东部农区,从干旱地区向湿润地区,以及从高原到平原、盆地的过渡地带。地处我国东部地区的风、水源头,具有防风固沙、涵养水分、净化江河、防止水土流失的特殊生态地位。拥有丰富的煤炭、石油、天然气... 农牧交错带是指从我国西部牧区到东部农区,从干旱地区向湿润地区,以及从高原到平原、盆地的过渡地带。地处我国东部地区的风、水源头,具有防风固沙、涵养水分、净化江河、防止水土流失的特殊生态地位。拥有丰富的煤炭、石油、天然气和水力电能资源,是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能源基地。它的西北侧有辽阔的草原和大量家畜,东南侧紧靠我国的玉米生产地带。充分运用现代农牧产业技术将二者科学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农、牧、林三大系统的耦合效应,其效果可成数倍地提高。二十一世纪很可能成为继东南沿海之后,我国经济发展的第二条黄金地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牧交错带 持续发展 西北地区 农业 牧业
下载PDF
产业化:振兴西部农业经济的现实选择 被引量:2
8
作者 任瑞洪 廖丽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107-109,共3页
西部地区地处内陆腹地,山高路险,信息闭塞。特殊的地理、历史和文化因素,决定了该地区经济发展的特殊性、复杂性和长期性。实行农业产业化是将西部地区相对封闭、落后的农村经济纳入全国商品经济大循环的有效途径,也是继续推进西部... 西部地区地处内陆腹地,山高路险,信息闭塞。特殊的地理、历史和文化因素,决定了该地区经济发展的特殊性、复杂性和长期性。实行农业产业化是将西部地区相对封闭、落后的农村经济纳入全国商品经济大循环的有效途径,也是继续推进西部农村改革、进一步壮大西部农村经济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推动农业产业化 西部地区 西部农业 龙头企业 西部农村 主导产业 农产品 农业经济效益 产业链 科技含量
下载PDF
西北地区农业产业化过程中值得重视和研究的主要问题 被引量:3
9
作者 霍学喜 张襄英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0期38-41,共4页
西北地区农业产业化过程中值得重视和研究的主要问题○霍学喜张襄英农业产业化是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及农业运行机制转轨过程中,正在探索的一种新型农业发展模式。尽管其理论体系尚不成熟,管理体制及运行模式也不够... 西北地区农业产业化过程中值得重视和研究的主要问题○霍学喜张襄英农业产业化是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及农业运行机制转轨过程中,正在探索的一种新型农业发展模式。尽管其理论体系尚不成熟,管理体制及运行模式也不够规范,但实践证明,这种新型农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地区 农业产业化 中国
下载PDF
西北欠发达地区农村集体经济的现实困境及发展路径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吕蕾莉 司睿 王雅琼 《生产力研究》 2015年第4期40-44,共5页
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在快速工业化的带动下飞速发展,导致农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随之带来的区域经济发展失衡、交通、教育、撂荒、村庄"空心化"、生态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加剧了城乡二元结构,影响了社会公平与稳定。文章通过分析西... 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在快速工业化的带动下飞速发展,导致农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随之带来的区域经济发展失衡、交通、教育、撂荒、村庄"空心化"、生态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加剧了城乡二元结构,影响了社会公平与稳定。文章通过分析西北欠发达地区农村集体经济的现实困境,确立了健全农业特色产业的发展和现代化销售模式是解决西北欠发达地区农村集体经济困境的关键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欠发达地区 农村集体经济 困境 发展路径
下载PDF
制约西部科技特派员制度实施的瓶颈分析 被引量:10
11
作者 段平利 《理论导刊》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3-64,共2页
科技特派员制度是破解西部“三农”问题的一条重要途径。目前制约西部科技特派员制度实施的瓶颈主要是:西部农民思想观念保守;农业科技服务人员专业素质较差;农业信息化水平低;科技特派员管理制度本身不完善。西部地区实施科技特派员制... 科技特派员制度是破解西部“三农”问题的一条重要途径。目前制约西部科技特派员制度实施的瓶颈主要是:西部农民思想观念保守;农业科技服务人员专业素质较差;农业信息化水平低;科技特派员管理制度本身不完善。西部地区实施科技特派员制度应当探讨一条新的思路。如建立新型农业科技服务中介体系,构建农业科技网络信息平台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地区 农业科技特派员制度 实施
下载PDF
西北地区农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景书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01-106,共6页
结合西北旱区农业的实际,分析了当前西北地区农业发展所具备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从节水灌溉,实施适度规模的移民工程,加强干旱半干旱地区配套实用技术的研究与开发,转变农业经营观念和经营方式等方面,提出了促进西北地区农业发展... 结合西北旱区农业的实际,分析了当前西北地区农业发展所具备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从节水灌溉,实施适度规模的移民工程,加强干旱半干旱地区配套实用技术的研究与开发,转变农业经营观念和经营方式等方面,提出了促进西北地区农业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地区 农业发展 对策 问题
下载PDF
甘肃省乡村振兴指标体系构建与量化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志恩 韩建民 《生产力研究》 2023年第3期76-80,151,共6页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构建一套科学有效的指标体系对于准确地反映乡村振兴的发展水平和发展进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梳理总结、借鉴参考以往研究,构建了一套包括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5个一级...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构建一套科学有效的指标体系对于准确地反映乡村振兴的发展水平和发展进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梳理总结、借鉴参考以往研究,构建了一套包括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5个一级指标和22个二级指标的指标体系,并采用熵值法对甘肃省2018—2020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最后通过测算结果分析指出甘肃省乡村振兴发展的不足之处,并为其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省 乡村振兴 指标体系 熵值法 实证分析
下载PDF
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区治理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被引量:76
14
作者 唐克丽 《中国水土保持》 2000年第11期11-12,17,共3页
在全国范围划分水蚀、风蚀和冻融侵蚀三大侵蚀类型区基础上 ,提出进一步划分水蚀风蚀交错区的必要性及重要意义。黄土高原的强烈侵蚀中心出现在水蚀风蚀交错区 ,该区为黄河粗泥沙的主要来源区 ,生态环境脆弱 ,自然灾害频繁。该区又为世... 在全国范围划分水蚀、风蚀和冻融侵蚀三大侵蚀类型区基础上 ,提出进一步划分水蚀风蚀交错区的必要性及重要意义。黄土高原的强烈侵蚀中心出现在水蚀风蚀交错区 ,该区为黄河粗泥沙的主要来源区 ,生态环境脆弱 ,自然灾害频繁。该区又为世界级大型煤田蕴藏地 ,将建成我国 2 1世纪的能源重化工基地。强化水蚀风蚀交错区综合治理 ,对治黄及西部地区开发具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蚀风蚀交错区 综合治理 黄土高原 侵蚀特征
下载PDF
甘肃农民收入增长缓慢问题的调研报告 被引量:4
15
作者 朱智文 《甘肃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4年第2期36-38,共3页
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是'三农'问要是:传统农业经营方式、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低,农村人力资源缺乏和农资市场混乱.要从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转变传统农业经营方式等方面入手,逐步解决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问题.
关键词 农民收入 基层组织 甘肃 调研报告
下载PDF
西部农业开发与农村经济跨越式发展实证研究──兼论西部特色农业产业化战略 被引量:1
16
作者 安晓宁 蔡金升 《调研世界》 1999年第6期19-21,共3页
中国西部,资源富饶与经济欠发达集于一体,国土面积占全国的58%而国内生产总值只占全国的10%。开发西部是中国跨向新世纪的重要议题,西部地区的发展潜力是客观存在的现实,加快西部发展的根本途径在于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众... 中国西部,资源富饶与经济欠发达集于一体,国土面积占全国的58%而国内生产总值只占全国的10%。开发西部是中国跨向新世纪的重要议题,西部地区的发展潜力是客观存在的现实,加快西部发展的根本途径在于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众所周知,中国实现跨世纪发展的宏伟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产业化 跨越式发展 黄河灌区 西部地区 西部农业开发 农业与农村经济 实证研究 宁夏回族自治区 西部特色 区域经济发展
下载PDF
关于青海农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被引量:1
17
作者 韩德乾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01年第5期6-6,共1页
关键词 青海 农业发展 农畜产品加工 规模经营
下载PDF
从黄河下游淤积物粒径变化谈中游地区沟坡兼治 被引量:1
18
作者 徐建华 李雪梅 +3 位作者 杨汉颖 林银平 张培德 秦鸿儒 《中国水土保持》 1997年第12期12-15,共4页
不少学者指出,黄河下游淤积物中,粒径大于0.05mm的粗颗粒泥沙占69%,这部分泥沙在中游黄土中含量甚少,它们主要来自多沙粗沙区的基岩,因此加强易侵蚀基岩区的治理是关键.据最近的分析,发现黄河下游淤积物已明显细化,粒径≥0.05mm的粗泥... 不少学者指出,黄河下游淤积物中,粒径大于0.05mm的粗颗粒泥沙占69%,这部分泥沙在中游黄土中含量甚少,它们主要来自多沙粗沙区的基岩,因此加强易侵蚀基岩区的治理是关键.据最近的分析,发现黄河下游淤积物已明显细化,粒径≥0.05mm的粗泥沙占总淤积量的40%,0.05~0.025mm之间的泥沙约占30%,这部分泥沙来自黄土中的比例不小,因此在中游严重水土流失区应强调沟坡兼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下游 淤积物细化 中游地区 沟坡兼治
下载PDF
WTO对黄淮海平原农业发展的挑战、机遇及对策研究
19
作者 侯满平 郝晋珉 +1 位作者 刘平辉 李旭霖 《农业现代化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67-271,共5页
黄淮海平原农业生产在我国一直占重要地位,加入WTO必然对黄淮海平原未来农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文中分析了黄淮海平原农业发展现状并指出存在的问题,如农产品质量不高,农业结构布局不合理,农民收入的增长缓慢及水资源严重短缺等,提出了... 黄淮海平原农业生产在我国一直占重要地位,加入WTO必然对黄淮海平原未来农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文中分析了黄淮海平原农业发展现状并指出存在的问题,如农产品质量不高,农业结构布局不合理,农民收入的增长缓慢及水资源严重短缺等,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略与对策,为黄淮海平原农业未来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入世 WTO 黄淮海平原 农业 利弊分析 农业制度创新 农业结构调整 农业产业化 节水农业 资金 品牌战略 市场开拓
下载PDF
黄土高原地区农业持续发展必由之路——三论黄土高原国土整治28字方略 被引量:1
20
作者 朱显谟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CSCD 1998年第2期63-65,共3页
基于对群众实践经验的总结和科学理论方面的系统研究,在确认黄土高原形成及其演变过程的基础上提出今后国土整治28字方略,论述了实施方略的必要性、紧迫性和可行性;提出实施“方略”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并提出了若干建议。
关键词 黄土高原 地区 农业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