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7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方债务水平如何影响企业区位选择?——基于企业创新与政府信用双重视角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黄志基 许琪 贺灿飞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8-30,65,共14页
地方债务水平不仅关系地方政府财政健康,同时也影响企业投资决策。基于企业创新与政府信用双重视角,使用中国284个地级市2013—2022年面板数据,运用面板回归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识别了地方债务水平对企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 地方债务水平不仅关系地方政府财政健康,同时也影响企业投资决策。基于企业创新与政府信用双重视角,使用中国284个地级市2013—2022年面板数据,运用面板回归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识别了地方债务水平对企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地方债务水平对企业区位选择具有显著负向影响,且这一影响具有一定的滞后性;企业创新和政府信用在该影响机制中均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对不同地区、不同财政自给率水平的城市以及不同类型债务结构来说,地方债务水平对企业区位选择具有显著的异质性影响。以上结果在进行调整解释变量、变更被解释变量的衡量标准、门槛效应检验等一系列检验后保持稳健。笔者据此提出转变城市发展思维,构建新型政府与企业关系等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政府债务 工业企业区位 企业创新 政府信用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京津冀产业结构演进的碳减排灵敏度分析
2
作者 王韶华 赵暘春 +1 位作者 张伟 成梦瑞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61-167,共7页
以产业结构优化助推京津冀稳增长与碳达峰目标协同并进为研究目的,运用岭回归探究京津冀产业结构演进的碳减排灵敏度并筛选调控路径,预测减排潜力,验证协同减排效应。结果表明:(1)提升第一产业比例及第二、三产业劳均产出有助于北京、... 以产业结构优化助推京津冀稳增长与碳达峰目标协同并进为研究目的,运用岭回归探究京津冀产业结构演进的碳减排灵敏度并筛选调控路径,预测减排潜力,验证协同减排效应。结果表明:(1)提升第一产业比例及第二、三产业劳均产出有助于北京、天津提前碳达峰;提升第二产业比例及劳均产出有助于河北提前碳达峰。(2)北京、河北调控后的减排潜力显著提升,说明两地可协调推进增长和减排,天津则难以协调。2030年后,京津冀调控后的减排潜力在50%以上,说明降低碳强度主要依托于产业结构演进。(3)随着京津冀产业结构高度协同演进,产业协同趋势显著,能源消费碳排放量呈倒“U”型趋势,优化京津冀产业结构高度可为区域协同减排赋能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结构演进 碳减排 稳增长 灵敏度 京津冀
下载PDF
耦合协调视角下中国省域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韧性关联研究
3
作者 王亚飞 王玺 陈晔 《当代金融研究》 2024年第9期35-51,共17页
在逆全球化趋势日益凸显和经济环境不确定性加剧等多重背景下,经济韧性已被视为衡量一国或地区经济应对不确定性的重要指标。本文将经济韧性的讨论引入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行业领域,基于2011-2022年中国30个省份的数据,从耦合协调视角深... 在逆全球化趋势日益凸显和经济环境不确定性加剧等多重背景下,经济韧性已被视为衡量一国或地区经济应对不确定性的重要指标。本文将经济韧性的讨论引入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行业领域,基于2011-2022年中国30个省份的数据,从耦合协调视角深入讨论两大行业韧性的内在关联、演进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1)从全国层面来看,两行业韧性水平整体上均呈现增长态势,其耦合协调水平虽然在2015-2020年间则经历“W”型波动,但总体上二者韧性的耦合协调水平在波动中提升至初级耦合协调阶段;(2)在八大经济区层面,耦合协调水平在区域间出现显著的分化特征,表现为南部沿海及东北经济区的协调水平下降,而大西南经济区表现出上升趋势;(3)核密度估计结果发现,耦合协调水平在提升进程中呈现地区差距扩大的事实特征,且八大经济区各自的走势具有异质性;(4)回归结果表明,外商直接投资、信息化和市场化促进了耦合协调水平提升。为适应全球经济结构变化,政府需进一步加强行业支持,推动协同发展,制定差异化战略,注意多方面影响因素,以促进全国经济的均衡与持续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耦合协调 制造业 生产性服务业 韧性
下载PDF
互联网基础设施集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4
作者 陈宠 郭明君 何理 《中国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22-132,共11页
随着中国政府全面推动的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其在全国层面集聚产生的作用愈发不可忽视。在理论分析中充分考虑城市之间协同创新、要素流动和贸易网络的特征,将互联网基础设施密度纳入多城市空间一般均衡模型中,分析互联网基础设施在大... 随着中国政府全面推动的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其在全国层面集聚产生的作用愈发不可忽视。在理论分析中充分考虑城市之间协同创新、要素流动和贸易网络的特征,将互联网基础设施密度纳入多城市空间一般均衡模型中,分析互联网基础设施在大尺度空间中集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并利用实证方法进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不但具有本地效应,互联网基础设施集聚也提高了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集聚产生的效果主要通过区域创新溢出、区域市场一体化和缓解劳动力在空间中的错配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基础设施 集聚效应 区域发展
下载PDF
人工智能对产业集聚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基于省际工业层面的经验分析
5
作者 方薇 陈思齐 《科技创业月刊》 2024年第11期39-47,共9页
历次技术革命都对产业结构产生深远影响,人工智能作为智能化时代的典型技术,其对产业集聚的影响及其机制仍需深入探讨。基于2003-2021年中国30个省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据,实证检验人工智能对产业集聚的影响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 历次技术革命都对产业结构产生深远影响,人工智能作为智能化时代的典型技术,其对产业集聚的影响及其机制仍需深入探讨。基于2003-2021年中国30个省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据,实证检验人工智能对产业集聚的影响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人工智能能够显著促进产业集聚,该结论在考虑内生性与稳健性的基础上依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人工智能通过降低贸易成本与劳动力成本、提升人力资本水平与技术创新水平进而促进产业集聚;异质性分析发现,人工智能对产业集聚的影响在相关政策发布前后、不同外部环境以及不同市场规模下存在显著的异质性。最后,针对研究结论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产业集聚 区域协调发展
下载PDF
智能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影响因素分析
6
作者 胡凤 刁子兴 +2 位作者 陈映彤 陈骏劼 刘晓诗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经济管理》 2024年第6期0030-0033,共4页
社会进入数字经济的黄金时代,为制造业领域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数字化转型是一个基本而强大的概念,通过对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的影响因素进行度量分析,能够为完善数字化转型这个概念提供帮助,为制造业带去全新的活力。该项目通过选取... 社会进入数字经济的黄金时代,为制造业领域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数字化转型是一个基本而强大的概念,通过对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的影响因素进行度量分析,能够为完善数字化转型这个概念提供帮助,为制造业带去全新的活力。该项目通过选取智能制造业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数字化转型的影响因素以及在何种因素的作用下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得到了成功,最终为传统制造业以及整个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提供方法论。本研究有助于我国传统制造业针对自身重点进行数字化转型,帮助传统制造业突破自身瓶颈,焕发新的产业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制造 数字化 影响因素 LDA主题模型 聚类分析
下载PDF
老工业基地振兴治理现代化逻辑建构
7
作者 王世龙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4年第3期28-30,共3页
从老工业基地的存在困境出发,围绕如何焕发“新活力”,分析振兴治理的特征取向,并结合成华区东郊工业基地治理实例解构,提取蕴含的现代化逻辑。研究发现:老工业基地的振兴治理存在着“目标引领、机制贯通、模式统筹、环境共生”四位一... 从老工业基地的存在困境出发,围绕如何焕发“新活力”,分析振兴治理的特征取向,并结合成华区东郊工业基地治理实例解构,提取蕴含的现代化逻辑。研究发现:老工业基地的振兴治理存在着“目标引领、机制贯通、模式统筹、环境共生”四位一体框架,其中超越自身的目标更新引领着治理现代化的方向,梗阻环节的贯通机制和增长要素的统筹模式二者共同构成治理现代化的骨干,共生的服务环境对治理现代化发挥着保障作用。研究指出,老工业基地振兴进程中需坚持系统观念,稳妥推进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工业基地 振兴 治理 现代化逻辑
下载PDF
分析数字经济背景下企业管理模式信息化发展策略
8
作者 巫嘉仪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经济管理》 2024年第5期0055-0058,共4页
随着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企业管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传统企业管理模式已无法满足当今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因此,探讨如何在数字经济背景下实现企业管理模式的信息化发展,这对于企业而言至关重要。本文首先分析了当前企业管理... 随着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企业管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传统企业管理模式已无法满足当今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因此,探讨如何在数字经济背景下实现企业管理模式的信息化发展,这对于企业而言至关重要。本文首先分析了当前企业管理模式信息化的必要性,通过探讨数字经济背景下企业管理的特点,着重提出企业管理模式信息化发展的应对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背景 企业管理模式 信息化发展 策略
下载PDF
储能电站系统设计的发展态势及技术走向
9
作者 李沛儒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工程技术》 2024年第3期0092-0095,共4页
随着光伏及风力发电等新能源的大规模应用及发展,其不稳定性对电网的威胁日渐突出,储能作为新能源发电与负荷用电之间的调节缓冲,调节能力越来越重要,磷酸铁锂储能系统作为目前最成熟的电化学储能方案应用广泛,其发展方向至关重要。本... 随着光伏及风力发电等新能源的大规模应用及发展,其不稳定性对电网的威胁日渐突出,储能作为新能源发电与负荷用电之间的调节缓冲,调节能力越来越重要,磷酸铁锂储能系统作为目前最成熟的电化学储能方案应用广泛,其发展方向至关重要。本文首先对储能行业发展现状进行概述;其次聚焦交流侧设计方案,对锂电池储能传统系统方案、级联技术方案、构网型系统方案进行了描述与比较,并在文章最后对综上内容进行了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能系统 发展态势 应用类型 应用类型
下载PDF
中国工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双维测度与分布动态演进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韶华 王菲 张伟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77-85,共9页
该文基于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从新发展理念和三大系统维度构建工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双维测度指标体系,对2011—2019年中国30个省域工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度与分析,并利用核密度估计方法考察中国工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分布动态及演进... 该文基于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从新发展理念和三大系统维度构建工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双维测度指标体系,对2011—2019年中国30个省域工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度与分析,并利用核密度估计方法考察中国工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分布动态及演进规律。结果表明:①中国工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在两个维度的测度结果具有一致性,且能如实、有效反映各单维测度结果的信息。②中国工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在研究期间整体呈现波动上升态势,且逐渐进入加速上升阶段,不同省域和地区工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存在差异,且区域不平衡存在扩大迹象。③对四大地区内部而言,东部和东北地区部分省域发挥领跑作用,内部发展差异有进一步扩大趋势,中部和西部地区整体较均衡,但西部地区存在发展动力不足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高质量发展 双维测度 动态演进 核密度估计
下载PDF
安徽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企业的空间分布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苗 王成城 张尹莉 《科技和产业》 2023年第8期182-187,共6页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是大势所趋。采用核密度估计法、多距离空间聚类分析等方法,探讨安徽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空间分布,并利用回归模型探索空间分布的外部驱动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安徽省制造业数字化...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是大势所趋。采用核密度估计法、多距离空间聚类分析等方法,探讨安徽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空间分布,并利用回归模型探索空间分布的外部驱动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安徽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企业具有空间集聚的分布态势,形成以合肥、芜湖为中心的核心集聚区域;安徽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企业集聚效应逐年增强,最终形成“一圈一群一带”的城市组群分布格局。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政府资金补贴、数字化服务商投入、产业园发展水平是影响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选择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造业 数字化转型 空间格局 空间集聚 外部驱动因素 空间计量模型
下载PDF
三螺旋模型视角下中国企业家精神影响因素研究——基于空间杜宾模型
12
作者 王洋 郭燕青 《江苏商论》 2023年第11期100-103,共4页
本文采用中国内地31个省域的空间面板数据,探究了以三螺旋理论为基础的企业家精神影响因素,并对空间异质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政府、企业和学研是影响本省域企业家精神的主要因素。空间杜宾模型得出,中国企业家精神存在空间相关性... 本文采用中国内地31个省域的空间面板数据,探究了以三螺旋理论为基础的企业家精神影响因素,并对空间异质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政府、企业和学研是影响本省域企业家精神的主要因素。空间杜宾模型得出,中国企业家精神存在空间相关性,本省的政府和企业发展对邻近省域的企业家精神存在显著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家精神 三螺旋 空间杜宾模型
下载PDF
中国南北经济差距扩大:基于产业分工的解释 被引量:4
13
作者 谢富胜 王小军 施佰发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73-83,178,共12页
近年来,中国南北经济差距迅速扩大,成为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突出表现。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中国形成了“北方多上游、南方多下游”(下文简称“北上南下”)的产业分工布局,这促成了21世纪前10年南北经济协同发展的局面。但之后的全球金融... 近年来,中国南北经济差距迅速扩大,成为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突出表现。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中国形成了“北方多上游、南方多下游”(下文简称“北上南下”)的产业分工布局,这促成了21世纪前10年南北经济协同发展的局面。但之后的全球金融危机带来了外需疲软、供需错配等问题,成为南北经济差距快速扩大的重要前提。在“北上南下”的分工布局下,北方企业调整生产资料投资的难度大,“效率提高式”的创新只能加剧产能过剩,且内生于其产业的科层组织架构不利于创新活动的开展;南方企业能较为灵活地调整生产资料投资,具有多元化的创新角度以及富有弹性的水平组织架构,成功解决了供需错配的难题,经济转型比北方更为成功。解决南北经济差距扩大问题需要改变以往“北上南下”的垂直分工,重构国内产业分工布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北经济分化 国内产业分工布局 创新 组织架构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下载PDF
沈阳市中心城区空间结构多中心化及制造业空间分布郊区化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万波 张辉 +1 位作者 王辉 杜鹏 《资源与产业》 2023年第1期67-78,共12页
识别城市多中心空间结构,描述不同职能中心的空间集聚特征,刻画沈阳市中心城区制造业郊区化扩散趋势,为沈阳市中心城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城市空间组织营造提供参考。基于不同职能的兴趣点(point of interest, POI)数据的城市职能分类基... 识别城市多中心空间结构,描述不同职能中心的空间集聚特征,刻画沈阳市中心城区制造业郊区化扩散趋势,为沈阳市中心城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城市空间组织营造提供参考。基于不同职能的兴趣点(point of interest, POI)数据的城市职能分类基准,采用ArcGIS10.7、GeoDa1.12和Crimestat3.3软件,运用核密度分析、空间热点聚类、标准差椭圆、空间自相关等方法,识别2020年城市多中心空间结构,测度不同功能类型设施的空间关联性,分析1998年、2008年和2020年制造业集聚特征。研究表明:1)2020年,城市空间结构表现为“多个中心、圈层放射”,通过“一主四副”的城市规划引导,大致形成了3个等级的城市中心体系,基本符合2011—2020年沈阳市城市总体规划。除了主城区的集聚组团式的单中心之外,各个副城也都形成了各自的次级中心,符合多中心的城市空间结构。2)1998—2020年,制造业企业不断向城市外围地区迁移扩散,主要分布在西、南方向的三四环城市郊区,形成了铁西产业新城、永安新城等产业集聚区域,基本符合2011—2020年沈阳市城市总体规划。3)沈阳市不同功能空间均呈现出西南—东北方向的延伸,不同功能类型之间存在明显的“中心—外围”的嵌套式城市功能体系。不同功能类型呈现出不同的空间相关性,以制造业为代表的工业功能区具有一定的排他性,制造业集聚区域的城市功能比较单一,居住设施、商业服务设施、公共管理与服务功能设施存在较强的空间相关性,形成多种功能混合的综合服务中心。因此,需要进一步提升城市功能和优化产业布局,完善以城市核心生产功能为主的工业区的生活服务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空间结构 产业空间格局 多中心 POI(兴趣点) 沈阳市
原文传递
中国产业数字化水平测度及空间特征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杨雪婷 张丹宁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3年第3期27-40,共14页
产业数字化是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关键途径。文章在归纳其演进过程的基础上,阐释其内涵特征;从基础支撑、场景应用、政策支撑三个层面构建产业数字化水平指标体系,并基于客观序贯分析法进行指标赋权;用线性聚合方法计算其水平... 产业数字化是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关键途径。文章在归纳其演进过程的基础上,阐释其内涵特征;从基础支撑、场景应用、政策支撑三个层面构建产业数字化水平指标体系,并基于客观序贯分析法进行指标赋权;用线性聚合方法计算其水平;通过核密度估计明晰其分布动态,用莫兰指数(Moran’s I)测度其全局(局部)空间自相关,用Lisa图描绘其局部空间自相关,用(空间)马尔科夫链测度其转移概率。结果显示,中国产业数字化水平逐年提高,呈现强烈的空间自相关集聚状态,随着空间滞后水平的上升,产业数字化向更高水平转移的概率变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数字化 演进阶段 水平测度 空间特征
下载PDF
环境规制、融资约束与企业绿色创新——来自长三角制造业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4
16
作者 王维 孟庆军 +1 位作者 陈逸航 郭诗恬 《科技和产业》 2023年第1期38-45,共8页
对2013—2018年181家企业环境规制、融资约束和企业绿色创新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地方加强环境规制能够显著提高企业绿色创新能力,融资约束对企业绿色创新具有抑制作用;融资约束在环境规制与企业绿色创新关系中起到显著的负向... 对2013—2018年181家企业环境规制、融资约束和企业绿色创新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地方加强环境规制能够显著提高企业绿色创新能力,融资约束对企业绿色创新具有抑制作用;融资约束在环境规制与企业绿色创新关系中起到显著的负向调节效应,削弱了环境规制对企业绿色创新的正向影响。异质性分析表明:融资约束对国有企业绿色创新具有抑制作用;而对于非国有企业具有正向激励作用,但调节效应不再显著。根据研究结论,利用利益相关者理论,分别从政府、金融机构、企业自身角度提出相关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创新 环境规制 波特假说 融资约束 调节效应
下载PDF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设立与工业经济发展——基于中国23省份县域面板数据的经验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帅 王秀英 姚顺波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5期79-89,共11页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制度对维护区域生态安全与促进区域和谐发展发挥着关键性作用,作为一种约束性制度,该政策对工业经济的发展有何影响呢?基于2000—2019年中国23个省份1591个县级面板数据,利用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设立这一准自然实验分...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制度对维护区域生态安全与促进区域和谐发展发挥着关键性作用,作为一种约束性制度,该政策对工业经济的发展有何影响呢?基于2000—2019年中国23个省份1591个县级面板数据,利用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设立这一准自然实验分析了该项制度对于工业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表明: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设立对于工业经济发展具有抑制性作用,相比对照组,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设立使得工业生产值减少约10%水平;且政策实施时间越久,这种抑制性效应越强。异质性分析表明: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设立对于东部区域工业经济发展的抑制效应最强,西部区域的效应最弱。另外,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制度主要通过抑制城镇化水平与人口集聚水平对工业经济发展产生一定阻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经济发展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 约束性 生态产品
下载PDF
数字经济发展空间关联网络结构及其驱动因素——以长江经济带为例 被引量:1
18
作者 傅贻忙 张晨怡 +1 位作者 刘奎兵 刘望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0-25,共6页
运用TOPSIS熵值法测度长江经济带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结合引力模型与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其空间关联网络结构及驱动因素开展研究。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呈“橄榄型”结构且存在显著的空间分异及非均衡分布特征。关联强度在... 运用TOPSIS熵值法测度长江经济带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结合引力模型与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其空间关联网络结构及驱动因素开展研究。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呈“橄榄型”结构且存在显著的空间分异及非均衡分布特征。关联强度在空间、时间上呈“由东向西、由点及面”高速发展的新局面;整体网络特征向网状化、稠密化、纵深化发展;个体网络特征向均衡化发展,更多城市扮演“中心行动者”角色,形成“东—西扩展、沿海—内陆延伸”的“核心-半边缘-边缘”网络结构。数字经济发展受时间、空间距离以及政府干预度的正向影响,经济增长、科技创新、居民收入、人力资本以及产业结构的差距过大会制约城市间数字经济发展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空间关联网络 社会网络分析法 长江经济带
下载PDF
长江经济带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空间关联结构及其效应研究
19
作者 傅贻忙 张晨怡 +1 位作者 王欢芳 刘智文 《资源开发与市场》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479-1488,共10页
基于新发展理念构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体系,运用熵值—TOPSIS模型测度综合指数,结合修正后引力模型与社会网络分析法,对长江经济带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空间关联结构及其效应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长江经济带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基于新发展理念构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体系,运用熵值—TOPSIS模型测度综合指数,结合修正后引力模型与社会网络分析法,对长江经济带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空间关联结构及其效应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长江经济带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存在显著的空间分异及非均衡分布特征。(2)空间关联结构由“单节点发展模式”演化为“点轴发展模式”,空间溢出效应和辐射带动效应显著。(3)整体网络特征向网状化、稠密化、纵深化发展;个体网络特征显示,上海、南京、苏州等城市为核心扩散点,网络向均衡化和片区化发展,且形成了“由东向西扩展,由沿海向内陆延伸”的“核心-半边缘-边缘”结构特征。(4)时空距离、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制造业从业人员数差异是影响长江经济带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空间关联结构特征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空间关联结构 社会网络分析法 长江经济带
下载PDF
广西发展未来产业的布局思路与行动建议 被引量:1
20
作者 陈斌 尚毛毛 《市场论坛》 2023年第2期51-56,共6页
未来产业是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变革性力量,加快布局未来产业是广西应对科技革命、竞胜未来的关键举措。布局未来产业广西应遵循“广西有基础、发展有空间、市场有前景、提升有潜力”原则,聚焦广西优势型、潜力型未来产业和前景广阔的颠... 未来产业是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变革性力量,加快布局未来产业是广西应对科技革命、竞胜未来的关键举措。布局未来产业广西应遵循“广西有基础、发展有空间、市场有前景、提升有潜力”原则,聚焦广西优势型、潜力型未来产业和前景广阔的颠覆性、前瞻性未来产业,实施技术、平台、人才、合作、培育、资本、环境等实施协同行动,阶梯式打造多层级的未来产业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来产业 布局 创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