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50,17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对称信息视角下中国区域金融风险的影响机制
1
作者 史桂芬 陈倩 王佳莹 《商业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8-48,共11页
本文基于委托代理理论,构建非对称信息视角下中国区域金融风险影响机制的分析框架,并采用TVP-SV-VAR模型探究不同地区区域内金融风险影响机制的异质性。研究表明,非对称信息下金融系统委托代理行为致使商业银行存在信贷配给,资金倾斜助... 本文基于委托代理理论,构建非对称信息视角下中国区域金融风险影响机制的分析框架,并采用TVP-SV-VAR模型探究不同地区区域内金融风险影响机制的异质性。研究表明,非对称信息下金融系统委托代理行为致使商业银行存在信贷配给,资金倾斜助长了地方债扩张和房地产泡沫累积,一旦债务违约及泡沫破裂造成大量银行不良资产积聚,将引发区域金融风险。异质性研究发现,经济发达地区中房地产泡沫是区域金融风险形成的主导因素;经济次发达地区中地方政府过度举债是引致区域金融风险的主要冲击;而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区域金融风险是地方政府过度举债与房地产泡沫共同作用所致。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应严控商业银行信贷资金流向,并对地方债扩张和房地产泡沫等区域金融风险影响因素实行“属性+对策”的差异化监管,构建风险治理的区域协作平台,提高区域金融风险的防范处置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对称信息 区域金融风险 信贷配给 地方政府债务 房地产泡沫
下载PDF
金融高质量发展助力强国建设背景下巨灾商业保险发展研究——基于粤港澳大湾区实践
2
作者 党雪 石慧 +1 位作者 徐浩 齐瑞福 《西南金融》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9-100,共12页
推进保险业创新发展是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部分,对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提高金融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质效具有重要意义。从粤港澳大湾区的实践来看,巨灾商业保险发展可以降低灾害风险对经济的影响,提升社会的整体... 推进保险业创新发展是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部分,对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提高金融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质效具有重要意义。从粤港澳大湾区的实践来看,巨灾商业保险发展可以降低灾害风险对经济的影响,提升社会的整体巨灾应对能力,促进区域内跨境商业活动的顺利开展。文章解析了粤港澳大湾区巨灾商业保险的发展背景、制度设计和金融服务支持现状,深入分析了当前粤港澳大湾区巨灾商业保险发展中存在的个体覆盖问题、市场供给约束及法律保障制度缺陷,结合日、美三大著名湾区巨灾商业保险的发展经验,围绕金融高质量发展,从需求侧出发刺激巨灾保险需求、从供给侧出发释放巨灾保险活力、发挥政府职能推进高质量巨灾商业保险制度设计、探索中国特色的“多层次”巨灾商业保险制度四个方面,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巨灾商业保险发展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强国 高质量发展 巨灾保险 商业保险 巨灾风险 风险分散 多层次体系 粤港澳大湾区
下载PDF
财政分权、政府创新偏好与环境治理
3
作者 杨志安 刘子硕 陈敏慧 《会计之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3-101,共9页
财政分权是我国财税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不仅影响地方政府的支出偏好,而且会对区域生态环境质量产生深刻影响。文章基于31个省份2009-2021年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财政分权对地区环境治理的影响效应并深入探讨政府创新偏好在二者... 财政分权是我国财税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不仅影响地方政府的支出偏好,而且会对区域生态环境质量产生深刻影响。文章基于31个省份2009-2021年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财政分权对地区环境治理的影响效应并深入探讨政府创新偏好在二者关系中的相关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一是在经济与环境的双重考核下,财政分权对环境治理起到积极促进作用。二是财政分权使地方政府具有创新偏好,政府创新偏好在财政分权与环境治理之间起中介作用和正向调节效应。三是财政分权对环境治理的影响效应存在时间和区域异质性。一方面,财政分权对环境污染的影响逐步由过去的促进效应转为阻碍作用;另一方面,财政分权的环境治理效应在经济欠发达地区更加显著。为进一步发挥财政分权的环境治理效应,研究认为中央政府应进一步优化对地方政府的多元政绩考核体系,持续优化当前的财政分权体制和完善地方政府有关财政科技支出的绩效评价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政分权 环境治理 政府创新偏好 中介效应 调节效应
下载PDF
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与高质量就业——基于TVP-SV-VAR模型的动态分析
4
作者 许梦博 寇依 《华东经济管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0-102,共13页
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文章采用中国2000—2021年的季度时间序列数据,基于时变参数向量自回归(TVP-SV-VAR)模型,实证检验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对就业质量的时变及动态影响。研究发现:落实减税降费政... 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文章采用中国2000—2021年的季度时间序列数据,基于时变参数向量自回归(TVP-SV-VAR)模型,实证检验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对就业质量的时变及动态影响。研究发现:落实减税降费政策、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在短期和中长期均有效地促进了高质量就业。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时,财政政策在短期内实现了对就业质量的保障,而在长期内政策效果受到削弱,这说明高质量就业的实现并非“斯须之作”。数量型货币政策对就业质量的调节作用较为平稳,其影响具有滞后性,而价格型工具更能有效熨平外部冲击对就业质量的影响。相较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对就业质量的调控具有更强的拉动作用与抗冲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 高质量就业 TVP-SV-VAR模型 协调配合
下载PDF
全球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人民币汇率与中国经济波动——基于非对称视角的理论与实证分析
5
作者 姜伟 刘欣仪 +1 位作者 李丹娜 高春兴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CAS 2024年第2期53-73,共21页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深,全球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和人民币汇率对中国经济波动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基于非对称影响的视角,构建一个融入全球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人民币汇率和经济波动的Mundell-Fleming模型,从理论上分析各要素的非对称影...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深,全球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和人民币汇率对中国经济波动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基于非对称影响的视角,构建一个融入全球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人民币汇率和经济波动的Mundell-Fleming模型,从理论上分析各要素的非对称影响机制。实证结果表明:短期内人民币升值对物价水平的抑制效应大于贬值对物价水平的促进效应,长期内人民币升值对经济增长的抑制效应大于贬值对经济增长的促进效应;此外,无论在短期还是长期,全球经济政策不确定性降低对物价水平和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都大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上升的抑制效应。以上结果均通过稳健性检验。因此,央行需要加强对汇率与全球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物价水平和经济增长的非对称效应的关注,以实现中国经济的平稳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经济政策不确定性 人民币汇率 经济波动 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 NARDL模型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的投资者情绪挖掘及其对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
6
作者 尹海员 南早红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6-56,共21页
本文基于网络爬虫挖掘东方财富股吧中个股的发帖文本,搭建卷积神经网络和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特征融合模型(LSTM-CNN),对样本股的股吧发帖文本进行情感识别,构建投资者情绪指标并分析了其对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效应及其机制。实证发现,当... 本文基于网络爬虫挖掘东方财富股吧中个股的发帖文本,搭建卷积神经网络和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特征融合模型(LSTM-CNN),对样本股的股吧发帖文本进行情感识别,构建投资者情绪指标并分析了其对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效应及其机制。实证发现,当期投资者情绪对下一期股价崩盘风险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效应,投资者情绪高涨加剧了未来股价崩盘风险;不同市场环境下,情绪对股价崩盘风险影响具有不对称性,熊市状态下投资者情绪对崩盘风险的正向影响效应更为明显。进一步的异质性分析表明,规模较小、股权集中度较低、卖空限制大、公司所在地市场化水平低的样本公司中投资者情绪对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更为明显。此外,我们发现股票流动性是投资者情绪影响股价崩盘风险的一个重要的中介变量。研究结论有助于从投资者情绪视角来解释股价崩盘风险的形成机理,丰富了对股价崩盘风险影响因素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投资者情绪 股价崩盘风险 深度学习 股票流动性
下载PDF
减税降费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研究
7
作者 王治 任孜杨 《管理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2-29,共8页
减税降费政策是促进企业发展、提高市场活力的重要举措,对提高企业投资效率、推进供给侧改革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2012-2020年的数据,对减税降费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减税降费能够有效提... 减税降费政策是促进企业发展、提高市场活力的重要举措,对提高企业投资效率、推进供给侧改革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2012-2020年的数据,对减税降费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减税降费能够有效提升企业的投资效率;机制检验表明,减税降费可以通过缓解融资约束,减少企业投资不足的行为,通过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抑制过度投资的行为。通过进一步研究发现,减税降费对提高民营企业、低自由现金流企业投资效率的效果更为显著;政策对不同成长机会的企业影响效应有所区别;政策对市场化程度较高地区的企业投资不足的作用更加明显,而对市场化程度较低地区的企业过度投资的作用更为明显。本文还提出了推进减税降费政策,从而提高企业投资效率、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税降费 投资效率 融资约束 信息不对称
下载PDF
国债管理: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配合的关键点
8
作者 胡志浩 《学术前沿》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5-73,共9页
国债兼具财政和金融功能,是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互动最为频繁活跃的领域,而货币政策的立场和操作也会直接影响赤字融资的来源与成本。因此,国债管理是两大政策协调配合的关键切入点。鉴于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配合的国际经验,针对我国政策... 国债兼具财政和金融功能,是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互动最为频繁活跃的领域,而货币政策的立场和操作也会直接影响赤字融资的来源与成本。因此,国债管理是两大政策协调配合的关键切入点。鉴于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配合的国际经验,针对我国政策协调配合中面临的挑战,我国应根据经济形势适时调整宏观政策调控机制;推动央行开展公开市场买卖国债;稳步推进国债市场的国际化建设;完善债务约束机制,科学设置债务上限;优化国库现金与央行流动性管理;积极发挥财政部在债务管理与国债市场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建立统一高效的政府债券市场;协同健全国债收益率曲线,共同推动曲线深入应用;进一步加强以国债为基础的金融市场流动性机制安排;在更高层面确立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机制;保持两大政策部门更为畅通的信息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 政策协调配合 国债管理
下载PDF
资本市场开放对企业金融化的影响——基于沪港通的准自然实验
9
作者 王宜峰 张思源 《会计之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66-72,共7页
资本市场开放对我国上市公司行为的影响是学术界关注的重要话题。在经济“脱实向虚”的现实背景下,文章以沪港通的实施作为准自然实验,运用2009—2020年我国沪市上市公司的数据,通过双重差分模型考察资本市场开放对企业金融化的影响。... 资本市场开放对我国上市公司行为的影响是学术界关注的重要话题。在经济“脱实向虚”的现实背景下,文章以沪港通的实施作为准自然实验,运用2009—2020年我国沪市上市公司的数据,通过双重差分模型考察资本市场开放对企业金融化的影响。研究发现沪港通的实施显著抑制了标的企业的金融化水平。机制分析表明沪港通可以通过提高信息透明度和公司治理水平抑制投机动机,通过缓解融资约束、降低经营风险抑制储蓄动机,进而降低企业金融化程度。进一步研究发现,抑制作用在非国有和市场竞争力弱的企业中更加明显。研究丰富了资本市场开放后果的相关文献,为进一步推进资本市场开放、引导企业“脱虚返实”提供了经验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市场开放 企业金融化 沪港通 投机动机 储蓄动机
下载PDF
新农保对老年人劳动供给及福利的影响
10
作者 岳希明 范小海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1,共11页
文章基于CHIP2013和CHIP2018新数据,利用模糊断点回归方法研究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新农保)对农村老年居民的劳动参与率和劳动时间的影响。文章不同于以往研究仅关注新农保对农业劳动参与率或劳动时间的影响,而是全面考察了其对... 文章基于CHIP2013和CHIP2018新数据,利用模糊断点回归方法研究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新农保)对农村老年居民的劳动参与率和劳动时间的影响。文章不同于以往研究仅关注新农保对农业劳动参与率或劳动时间的影响,而是全面考察了其对总的劳动参与率和不同类型劳动参与率以及劳动时间的影响,特别是关注了以往研究未曾分析的长期影响。文章发现,在当前新农保养老金水平仍较低的情境下,领取养老金仅是使得农村老年人在不同类型劳动间转换工作,而几乎不影响总劳动参与率,短期影响和长期影响具有异质性。农业劳动的参与率以及劳动时间的短期变化不显著,长期才显著。农业劳动参与率和劳动时间的下降源于土地经营面积的减少。社会养老对家庭养老由挤出变为挤入。领取养老金对老年人的健康保健支出、家庭储蓄以及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在统计上并不显著。应通过准确定位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和改革退休年龄政策来应对人口老龄化对劳动力供给产生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劳动参与率 劳动时间
下载PDF
数字普惠金融、金融素养与家庭金融资产选择
11
作者 庞明 王慧 张祺浩 《会计之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40-48,共9页
我国居民家庭财富不断积累,对金融资产选择和优化配置的需求日益强烈,当前金融市场参与不足、金融素养水平较低等问题亟待解决。文章以数字普惠金融为切入点,使用北大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和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CHFS),建立probit和tobit... 我国居民家庭财富不断积累,对金融资产选择和优化配置的需求日益强烈,当前金融市场参与不足、金融素养水平较低等问题亟待解决。文章以数字普惠金融为切入点,使用北大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和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CHFS),建立probit和tobit模型进行回归分析,研究数字普惠金融对家庭金融资产选择的影响。结果表明:(1)数字普惠金融对居民家庭金融资产选择及风险金融资产选择占比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且数字普惠金融覆盖广度、使用深度及数字化程度三个不同维度均对其有积极作用,这一结果经稳健性检验仍保持一致;(2)异质性分析发现这一影响在农村家庭和东部地区更为显著;(3)机制分析发现金融素养在使用深度和数字化程度维度上发挥了中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普惠金融 家庭金融资产选择 金融素养 投资理财
下载PDF
数字普惠金融是否增强海洋城市经济韧性——基于金融监管的调节效应研究
12
作者 沈金生 郭慧 《海洋开发与管理》 2024年第1期15-27,共13页
海洋城市是“海洋建设”目标的载体和数字城市建设的先导力量,面对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其经济韧性的增强离不开数字普惠金融的动能注入。文章利用2011—2019年我国53个海洋城市的面板数据,测度海洋城市经济韧性,并构建面板模型深入探究... 海洋城市是“海洋建设”目标的载体和数字城市建设的先导力量,面对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其经济韧性的增强离不开数字普惠金融的动能注入。文章利用2011—2019年我国53个海洋城市的面板数据,测度海洋城市经济韧性,并构建面板模型深入探究数字普惠金融对海洋城市经济韧性的作用机制及金融监管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具有双重性,但对海洋城市经济韧性具有显著增强作用;城市特质分析表明,海洋经济圈、城市规模和行政级别对数字普惠金融与海洋城市经济韧性的关系存在异质性;作用机制表明,数字普惠金融通过创业活跃度和消费能力影响海洋城市经济韧性;进一步分析,金融监管对数字普惠金融增强海洋城市经济韧性具有正向调节效应。这为数字普惠金融提高海洋城市经济韧性,助力数字海洋中心城市建设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普惠金融 海洋城市 经济韧性 金融监管
下载PDF
金融英语翻译教学中的术语意识培养
13
作者 邢浩 魏向清 《中国科技术语》 2024年第2期81-87,共7页
金融术语翻译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金融知识的传递和应用。因此,在金融英语翻译中,金融术语的翻译至关重要。文章指出了金融术语的一些特点,阐述了金融术语意识对于正确传递金融信息和准确翻译金融文本的重要性。通过分析金融英语翻译教... 金融术语翻译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金融知识的传递和应用。因此,在金融英语翻译中,金融术语的翻译至关重要。文章指出了金融术语的一些特点,阐述了金融术语意识对于正确传递金融信息和准确翻译金融文本的重要性。通过分析金融英语翻译教学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常见术语问题,尝试探究金融英语翻译教学中术语意识培养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英语 术语翻译 术语意识
下载PDF
财政科技资金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路径研究
14
作者 叶忠明 姚蓝 +2 位作者 段宇航 王怡力 张子墨 《会计之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3-99,共7页
财政科技资金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用于考核和反映科技项目完成目标的实现程度,追踪资金的使用情况,衡量科技资金的使用绩效,为进一步优化项目选择和管理提供了依据。科学客观地开展财政科技资金绩效评价工作需要有效且可应用的指标构建路... 财政科技资金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用于考核和反映科技项目完成目标的实现程度,追踪资金的使用情况,衡量科技资金的使用绩效,为进一步优化项目选择和管理提供了依据。科学客观地开展财政科技资金绩效评价工作需要有效且可应用的指标构建路径和完善的指标体系,文章将科技资金划分为科技研发创新资金、科技引导推广资金、科技能力提升资金进行绩效评价,并建立了三类资金的个性指标,这一构建路径体现了财政科技资金绩效评价指标的设置思路,是对当前科技资金细分名目的过渡并重新整合分类,避免了资金项目工作任务的交叉重复。设置的指标体系坚持以资金属性要求开展的工作任务口径为依据,既考虑了预算资金立项决策、预算分配、项目执行和绩效监督等维度突出的问题,也考虑了预算资金自身特点、发展规划及政策导向,具有较好的系统性、科学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政科技资金 绩效评价 构建路径
下载PDF
绿色金融发展与经济绿色转型:系统耦合及动态演进
15
作者 张林 屈影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20-136,共17页
要实现“碳达峰”与“碳中和”双目标必须加快经济绿色转型,绿色金融发展是经济绿色转型的重要工具,经济绿色转型为绿色金融发展提供更多的应用空间,两者相互影响。在绿色金融发展与经济绿色转型的理论内涵与耦合机理分析基础上,构建绿... 要实现“碳达峰”与“碳中和”双目标必须加快经济绿色转型,绿色金融发展是经济绿色转型的重要工具,经济绿色转型为绿色金融发展提供更多的应用空间,两者相互影响。在绿色金融发展与经济绿色转型的理论内涵与耦合机理分析基础上,构建绿色金融发展与经济绿色转型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基于2011—2020年的省级面板数据,采用熵值赋权法和系统耦合协调度模型测度二者的系统耦合度和协调度,然后进一步采用Dagum基尼系数测算了系统耦合协调度的区域差异及其来源,采用Kernel核密度估计和马尔科夫链分析方法探究系统耦合协调度的动态演进趋势。研究结果表明,虽然样本期内我国绿色金融发展与经济绿色转型的整体水平依然偏低,但二者均呈上升趋势,而且二者相互促进、同步发展的趋势愈发明显。绿色金融发展与经济绿色转型的系统耦合协调度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性,东部地区的系统耦合协调度水平最高,中部次之,西部最低,地区内差异和地区间差异是系统耦合协调度区域差异的主要来源,东部和西部的地区内差异逐渐扩大。各省绿色金融发展与经济绿色转型的系统耦合协调度虽然存在状态转移的可能性,但保持原状态概率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金融发展 经济绿色转型 耦合协调度 区域差异 动态演进
下载PDF
基于最适课税理论的税制结构优化研究
16
作者 谢芬芳 《湖南行政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96-102,共7页
“优化税制结构”是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我国税制改革提出的总要求。运用最适课税理论优化税制结构,既要处理好税制结构体系中所得税与货劳税的“双主体”合理搭配问题,适当降低货劳税收入占比,增强所得税的主体地位,不断优化“双主体”税... “优化税制结构”是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我国税制改革提出的总要求。运用最适课税理论优化税制结构,既要处理好税制结构体系中所得税与货劳税的“双主体”合理搭配问题,适当降低货劳税收入占比,增强所得税的主体地位,不断优化“双主体”税制结构体系;也要从最适商品课税理论视角,进一步深化增值税、消费税等改革,恢复增值税中性税收属性,体现消费税对扭曲性商品课税的特征,发挥货劳税的收入功能和调控功能,实现优化资源配置、营造公平竞争的税收环境、降低货劳税等间接税收入占比的税制结构;更要从最适所得课税理论视角,通过改革企业所得税、完善个人所得税、推进房地产税改革和择机开征遗产税、赠与税等,发挥税收在调节收入分配、缩小贫富差距、规范财富积累等方面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税制结构 最适课税理论 直接税 间接税
下载PDF
金融创新对我国数量型货币政策中介指标有效性的影响研究
17
作者 王文荣 姜雪 《中国商论》 2024年第8期107-110,共4页
货币政策中介指标分为数量型中介指标和价格型中介指标两类,中介指标是连接货币政策操作目标和最终目标的桥梁,通过中介指标监管部门可以提前判断政策的实施情况,进而及时进行政策调整,因此,中介指标的选择决定了货币政策传导的效率,影... 货币政策中介指标分为数量型中介指标和价格型中介指标两类,中介指标是连接货币政策操作目标和最终目标的桥梁,通过中介指标监管部门可以提前判断政策的实施情况,进而及时进行政策调整,因此,中介指标的选择决定了货币政策传导的效率,影响着货币政策调控的效果。随着金融创新的发展,以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作为金融变量的数量型货币政策中介指标的有效性越来越低,而以利率作为金融变量的价格型货币政策中介指标的有效性不断增强,我国开始考虑向价格型中介指标过渡。本文通过对已有文献进行梳理,分析金融创新背景下我国货币政策中介指标运行现状,并进一步探讨金融创新对我国数量型中介指标的有效性影响,得出当前我国货币政策中介指标面临的困境,并给出完善我国货币政策中介指标选择的对策建议,以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货币政策中介指标 货币供应量 金融创新 数量型中介指标 社会融资规模
下载PDF
2024年我国政府债务管理政策选择的思考
18
作者 温来成 杨天宜 《金融理论探索》 2024年第2期3-12,共10页
2023年我国政府债务管理政策较好地支持了宏观经济增长目标的实现。国债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预算发行额增加,2023年底我国增发了1万亿元的国债,还决定提前下达2024年部分地方政府新增债务限额;10月中央决定实施地方政府债务一揽子化解方... 2023年我国政府债务管理政策较好地支持了宏观经济增长目标的实现。国债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预算发行额增加,2023年底我国增发了1万亿元的国债,还决定提前下达2024年部分地方政府新增债务限额;10月中央决定实施地方政府债务一揽子化解方案,开始发行相应的再融资券;2023年下半年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城投债发行规模有所减少。从2024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看,政府债务政策在总额管理、结构优化、债券发行、绩效管理、风险控制、体制改革等方面,需要进行有效的政策选择,以实现国家宏观政策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债务管理 风险控制 政策选择 财政政策
下载PDF
基于熵权法的我国区域性金融风险测度与评价
19
作者 黎精明 亢曼玲 李启玉 《经济论坛》 2024年第2期98-109,共12页
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是当前我国经济工作的重要任务,因此科学、准确地测度区域性金融风险显得尤为重要。针对目前区域性金融风险测度所存在的环境适应性低、指标构建随意和合成处理欠科学等问题,构建基于熵权法的区域性... 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是当前我国经济工作的重要任务,因此科学、准确地测度区域性金融风险显得尤为重要。针对目前区域性金融风险测度所存在的环境适应性低、指标构建随意和合成处理欠科学等问题,构建基于熵权法的区域性金融风险测度模型,实证测度2012—2020年我国31个省份的区域性金融风险,以此为依据,对我国区域性金融风险进行分析和评价,研究表明,基于熵权法测度区域性金融风险具有可行性和科学性,测度结果具有客观性和准确性;我国区域性金融风险整体呈上升趋势,其中,东、中、西、东北地区区域性金融风险呈逐次递减态势,且西部和东北部地区区域性金融风险的省际差异较大。对此文章提出防控区域性金融风险的主要策略:一是将东、中部地区作为我国区域性金融风险防控的重点区域;二是对于西部和东北地区,应重点关注陕西、吉林等区域性金融风险较高的省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性金融风险 风险测度 风险评价 熵权法
下载PDF
纳税信用评级、信息不对称与企业债务融资成本
20
作者 李光龙 佘丽萍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10,共10页
纳税信用评级制度是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在税收领域的一项重要改革措施,也是税收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2014—2019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实证检验了纳税信用评级对企业债务融资成本的影响,研究表明纳税信用评级与企业... 纳税信用评级制度是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在税收领域的一项重要改革措施,也是税收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2014—2019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实证检验了纳税信用评级对企业债务融资成本的影响,研究表明纳税信用评级与企业债务融资成本负相关,纳税信用评级为A级可以降低企业的债务融资成本;机制检验发现,纳税信用评级为A级可以通过降低企业和银行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进而降低企业的债务融资成本;进一步的异质性分析发现,相比于国有企业,纳税信用评级对企业债务融资成本的影响在非国有企业中更加显著。研究结论丰富了纳税信用评级与企业债务融资成本的研究,也为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完善税收征管方式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税信用评级 信息不对称 债务融资成本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