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8,619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分税制改革实践探索与未来政府间财政关系展望
1
作者 马海涛 任强 李林 《地方财政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6-32,共7页
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是我国当代财政演进和发展中的重大改革。本文回顾了我国分税制改革前的财政管理体制和若干现象、分税制改革的三个重要支柱及改革成效和改革后的重要探索。展望未来,应进一步将政府间财政关系蕴于政府间关系之中加... 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是我国当代财政演进和发展中的重大改革。本文回顾了我国分税制改革前的财政管理体制和若干现象、分税制改革的三个重要支柱及改革成效和改革后的重要探索。展望未来,应进一步将政府间财政关系蕴于政府间关系之中加以考虑,继续完善地方税体系,进一步探索中央和地方的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税制 财政包干 事权和支出责任
下载PDF
区域一体化如何影响县域企业市场势力——兼论全国统一大市场下企业竞争优势重构
2
作者 倪婷婷 王跃堂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6-108,共13页
在国内大循环发展背景下,通过区域一体化减少地方保护和区域壁垒,是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重要举措。本文以撤县设区这一准自然实验为对象,基于企业成本加成率,分析区域一体化对县域企业市场势力的影响与机理。研究发现:撤县设区改革降... 在国内大循环发展背景下,通过区域一体化减少地方保护和区域壁垒,是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重要举措。本文以撤县设区这一准自然实验为对象,基于企业成本加成率,分析区域一体化对县域企业市场势力的影响与机理。研究发现:撤县设区改革降低了被撤并县(市)企业的成本加成率,减少了县域企业的市场势力,促进了县域竞争。机制检验显示,撤县设区通过提升被撤并县(市)企业进入率和减少政府补贴提高了企业边际成本,从而降低了成本加成率。异质性检验表明,撤县设区主要降低了垄断性较强行业、非普通地级市和市县产业同构度较高的县域企业的成本加成率。另外,本文还发现撤县设区改革期间被撤并县(市)企业进行的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和服务创新越多,其成本加成率增加越多。本文的研究表明,在国内大循环背景下,区域一体化通过引入竞争削弱了欠发达地区企业市场势力,但域内企业可以通过增加产品、技术和服务创新重构竞争优势,进而从总体上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本文不仅能丰富区域一体化和县域城镇化研究,也能为欠发达地区企业竞争优势重构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一体化 撤县设区改革 市场势力 成本加成率
下载PDF
财政分权的绿色技术创新效应研究
3
作者 孙玉阳 薛程 《工业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9-87,共9页
绿色技术创新是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明确财政分权在绿色技术创新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等多种数据分析方法,实证考察了财政分权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 绿色技术创新是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明确财政分权在绿色技术创新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等多种数据分析方法,实证考察了财政分权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财政分权抑制了绿色技术创新。财政科学技术支出和环境规制是财政分权抑制绿色技术创新的主要渠道;在低收入地区,财政分权抑制了绿色技术创新,而在中高收入地区,财政分权促进了绿色技术创新。本文为深化我国财政分权体制改革,加快推进绿色技术创新提供了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政分权 绿色技术创新 环境规制 财政科学技术支出 区域异质性 财政分权体制改革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中国财政收入目标制演变研究
4
作者 黄寿峰 邓宇铭 《社会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5,211,共16页
财政收入目标作为财政预算收入编制的基础,是财政政策相机调控的政策工具,亦是有为政府动员部署和调配资源的重要途径。中国财政收入目标制的发展阶段可划分为新中国成立初期财政收入目标考核确立前阶段(1949—1977年)、改革开放后财政... 财政收入目标作为财政预算收入编制的基础,是财政政策相机调控的政策工具,亦是有为政府动员部署和调配资源的重要途径。中国财政收入目标制的发展阶段可划分为新中国成立初期财政收入目标考核确立前阶段(1949—1977年)、改革开放后财政收入目标考核萌发阶段(1978—1993年)、分税制后财政收入目标考核发展阶段(1994—1999年)、新世纪财政收入目标与预算绩效融合阶段(2000—2012年)及新时代财政融入国家治理体系阶段(2013年以来)等五个阶段,具有历史演进特征。根据1998—2020年相关数据,全国、省级和地市级三个层面的财政收入目标具有时空格局演变特征:就整体而言,中国财政收入目标具有很强的引导作用,体现了财政的主动性和目标意识;从区域来看,东部发达地区因为自身较大的经济体量,财政收入增速呈现正常的趋缓现象,财政收入目标总体上小于其他欠发达省份;而在区域内部,城市间财政收入目标差异分化较大,中部和西部地区城市所制定目标的水平会更高,目标的增长压力也更大,大部分城市的财政收入目标小于其实际经济增速,目标存在留有余地的空间;各省份和城市之间的收入目标差距均存在收敛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政收入目标 绩效管理 时空演变 事实特征
下载PDF
纳税信用评价、声誉效应和企业并购
5
作者 吴世农 胡舒婷 周昱成 《财会月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19,共11页
纳税信用评价是我国独特的税收治理手段,一方面提高了国家税收的治理效率,另一方面发挥了纳税信息服务企业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作用。以2014~2020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探究纳税信用评价对企业并购行为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表明,被评... 纳税信用评价是我国独特的税收治理手段,一方面提高了国家税收的治理效率,另一方面发挥了纳税信息服务企业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作用。以2014~2020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探究纳税信用评价对企业并购行为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表明,被评为A级纳税信用评级后,企业实施并购的可能性与频次显著地提升。机制分析发现,纳税信用评价可通过缓解企业的融资约束提高其在价值链中的地位,进而促进企业实施并购。本文认为,我国纳税信用评价制度具有“声誉效应”:一是有助于受融资约束程度较高的企业开展并购活动;二是有助于企业提升其在价值链中的权力和竞争地位,进而抓住投资机会开展更多的并购活动;三是纳税信用评级被评为A级后,企业开展了更多具有协同效应的并购活动,并提升了企业的长期并购绩效。上述结果表明,我国实施的纳税信用评价制度通过发挥“声誉效应”并缓解信息不对称,推动企业并购并提升企业绩效,对于优化资源配置具有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税信用评价 声誉效应 企业并购 融资约束 信息不对称
下载PDF
财政分权、政府创新偏好与环境治理
6
作者 杨志安 刘子硕 陈敏慧 《会计之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3-101,共9页
财政分权是我国财税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不仅影响地方政府的支出偏好,而且会对区域生态环境质量产生深刻影响。文章基于31个省份2009-2021年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财政分权对地区环境治理的影响效应并深入探讨政府创新偏好在二者... 财政分权是我国财税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不仅影响地方政府的支出偏好,而且会对区域生态环境质量产生深刻影响。文章基于31个省份2009-2021年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财政分权对地区环境治理的影响效应并深入探讨政府创新偏好在二者关系中的相关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一是在经济与环境的双重考核下,财政分权对环境治理起到积极促进作用。二是财政分权使地方政府具有创新偏好,政府创新偏好在财政分权与环境治理之间起中介作用和正向调节效应。三是财政分权对环境治理的影响效应存在时间和区域异质性。一方面,财政分权对环境污染的影响逐步由过去的促进效应转为阻碍作用;另一方面,财政分权的环境治理效应在经济欠发达地区更加显著。为进一步发挥财政分权的环境治理效应,研究认为中央政府应进一步优化对地方政府的多元政绩考核体系,持续优化当前的财政分权体制和完善地方政府有关财政科技支出的绩效评价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政分权 环境治理 政府创新偏好 中介效应 调节效应
下载PDF
政府扶持能改善企业投资效率吗?——基于政府采购的经验证据
7
作者 罗宏 彭馨怡 白雨凡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8-70,共13页
政府采购作为政府在需求端的市场化扶持手段引起了学界广泛关注。本文以2015—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了政府采购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政府采购能够提高企业投资效率,且能够同时抑制企业过度投资和投资不... 政府采购作为政府在需求端的市场化扶持手段引起了学界广泛关注。本文以2015—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了政府采购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政府采购能够提高企业投资效率,且能够同时抑制企业过度投资和投资不足;区分订单特征发现,仅异地政府采购能提高企业投资效率。机制检验表明,政府采购能够通过降低企业经营不确定性和信息不对称程度提高企业投资效率,且上述作用在产品市场竞争更为激烈的企业、处于政府审计监督力度较强地区的企业、非国有企业以及处于法治环境较差地区的企业中更加显著。本文的研究结论不仅为如何通过政府扶持提高企业投资效率提供了经验证据,也对如何积极开展政企互动和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采购 投资效率 政府扶持 有为政府
下载PDF
税收征管数字化对资本结构动态调整的影响研究
8
作者 孙伟艳 李雨洁 《金融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21,共9页
为进一步优化企业资本结构,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聚焦税收征管数字化与资本结构动态调整的关系,基于2012—2021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探究了税收征管数字化对企业资本结构动态调整的影响。研究发现,税收征管数字化加快了资本结构调... 为进一步优化企业资本结构,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聚焦税收征管数字化与资本结构动态调整的关系,基于2012—2021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探究了税收征管数字化对企业资本结构动态调整的影响。研究发现,税收征管数字化加快了资本结构调整速度,并显著提高了企业增减债务调整资本结构的概率,对权益融资调整方式的影响不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在小规模、高盈利及外部审计质量较差的企业中,税收征管数字化对资本结构动态调整的影响更明显。研究结论为进一步完善智能化监管和优化企业资本结构提供了新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税收征管数字化 资本结构动态调整 调整速度 调整方式
下载PDF
分税制改革进展、问题及未来改革思考——基于地方视角的分析
9
作者 张季 郭艳娇 《财政科学》 2024年第2期31-37,共7页
1994年分税制改革在“中国奇迹”的创造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以X省为例,归纳总结了中央—地方、省—市,市—县的财政管理体制。在现状分析基础上,从地方视角探析现行分税制的问题,包括国内外环境变化对分税制提出新要求、地方税体系... 1994年分税制改革在“中国奇迹”的创造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以X省为例,归纳总结了中央—地方、省—市,市—县的财政管理体制。在现状分析基础上,从地方视角探析现行分税制的问题,包括国内外环境变化对分税制提出新要求、地方税体系建设滞后、对转移支付依赖程度不断提高、地方财政兜底责任较大等,并从激励地方、特别是欠发达地区发展出发,提出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应坚持税制改革先行、加强激励和注重规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税制 地方税体系 转移支付 税制改革先行
下载PDF
碳税对企业行为的影响研究综述
10
作者 李成 吕凌涛 《财会月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8-32,共5页
随着气候变暖问题日益加剧,世界各国政府开始采用各种环境规制工具来减缓全球变暖。由此,碳税这一政策进入人们的视野,学术界和实务界对该政策的可行性展开热烈讨论。当前,仅有少数发达国家或地区实施了碳税政策,对碳税的研究,特别是对... 随着气候变暖问题日益加剧,世界各国政府开始采用各种环境规制工具来减缓全球变暖。由此,碳税这一政策进入人们的视野,学术界和实务界对该政策的可行性展开热烈讨论。当前,仅有少数发达国家或地区实施了碳税政策,对碳税的研究,特别是对于碳税对企业行为的影响研究仍然不够丰富。本文按照企业价值的实现过程,从研发创新、价值链、信息披露、转型和并购及财务和环境绩效等不同角度,对于碳税对企业行为的影响研究进行了分类梳理。通过对文献的回顾,本文认为现有研究尚存在不少问题,如碳税内涵不明确,企业转型和并购、信息披露及财务绩效领域的碳税相关研究不足等。最后,本文提出了碳税对企业行为影响研究的未来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税 企业行为 研发创新 信息披露
下载PDF
新农保对老年人劳动供给及福利的影响
11
作者 岳希明 范小海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1,共11页
文章基于CHIP2013和CHIP2018新数据,利用模糊断点回归方法研究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新农保)对农村老年居民的劳动参与率和劳动时间的影响。文章不同于以往研究仅关注新农保对农业劳动参与率或劳动时间的影响,而是全面考察了其对... 文章基于CHIP2013和CHIP2018新数据,利用模糊断点回归方法研究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新农保)对农村老年居民的劳动参与率和劳动时间的影响。文章不同于以往研究仅关注新农保对农业劳动参与率或劳动时间的影响,而是全面考察了其对总的劳动参与率和不同类型劳动参与率以及劳动时间的影响,特别是关注了以往研究未曾分析的长期影响。文章发现,在当前新农保养老金水平仍较低的情境下,领取养老金仅是使得农村老年人在不同类型劳动间转换工作,而几乎不影响总劳动参与率,短期影响和长期影响具有异质性。农业劳动的参与率以及劳动时间的短期变化不显著,长期才显著。农业劳动参与率和劳动时间的下降源于土地经营面积的减少。社会养老对家庭养老由挤出变为挤入。领取养老金对老年人的健康保健支出、家庭储蓄以及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在统计上并不显著。应通过准确定位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和改革退休年龄政策来应对人口老龄化对劳动力供给产生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劳动参与率 劳动时间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财政的成长与着力点
12
作者 杨志勇 《地方财政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13,26,共11页
中国式现代财政是在中国式公共财政的基础上,适应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这一财政新定位而提出来的。现代财政与市场经济如影随形,财政职能持续扩大,并正在适应经济全球化的挑战。现代财政制度建设的国际经验既有共同的,也有差... 中国式现代财政是在中国式公共财政的基础上,适应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这一财政新定位而提出来的。现代财政与市场经济如影随形,财政职能持续扩大,并正在适应经济全球化的挑战。现代财政制度建设的国际经验既有共同的,也有差异的,中国需要走出自己的道路,从现代财政的成长中汲取经验,助力中国式现代化。财政助力现代化的着力点:按照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社会的关系;健全现代财政宏观调控体系;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促进社会共同富裕;统筹对外开放与经济安全,促进经济开放水平的进一步提升;支持科技创新,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财政 现代财政制度 公共财政 中国式现代化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的预算绩效管理改革
13
作者 马蔡琛 白铂 《地方财政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7-32,共6页
新时代新征程,预算绩效管理要立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要求,为健全现代预算制度提供有力支撑。具体而言,中国式现代化对预算绩效管理提出的新要求体现在:“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要求更全面的预算绩效管理、“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 新时代新征程,预算绩效管理要立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要求,为健全现代预算制度提供有力支撑。具体而言,中国式现代化对预算绩效管理提出的新要求体现在:“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要求更全面的预算绩效管理、“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要求更精准的预算绩效管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要求更绿色的预算绩效管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要求民主法治的预算绩效管理。现行预算绩效管理框架亟须转向更完善、更科学、更高质量的绩效管理体系,从预算资金配置、专项资金绩效管理、绿色预算绩效管理、绩效管理法治化与民主化建设等四个方面进行具体谋划,为健全现代预算制度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行稳致远奠定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预算绩效管理 现代预算制度 预算改革
下载PDF
交通运输部门预算绩效管理实施的困境分析——基于米特-霍恩政策执行模型
14
作者 何文盛 卢雅灵 《地方财政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4-62,共9页
提高部门预算绩效管理水平是促进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有力抓手,探究行业部门预算绩效管理政策执行中遇到的难题及破解之道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运用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对A省交通运输部门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进行调研,基于米特-霍恩政策... 提高部门预算绩效管理水平是促进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有力抓手,探究行业部门预算绩效管理政策执行中遇到的难题及破解之道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运用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对A省交通运输部门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进行调研,基于米特-霍恩政策执行模型分析考察政策执行过程中面临的困境。研究表明,政策目标与标准模糊、执行保障资源欠缺、执行机构间沟通不畅、职能任务交叉重叠、预算绩效管理信息化水平低下、执行者执行能力不足等是A省交通运输部门预算绩效管理政策执行过程中面临的难题。针对以上问题,本文提出破解行业部门预算绩效管理政策执行困境的有效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运输 预算绩效管理 米特-霍恩模型 影响因素
下载PDF
税收促进服务性消费扩容提质的政策意涵与着力点
15
作者 郭佩霞 《地方财政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15,共12页
服务性消费正逐步上升为居民主导性消费,利用税收政策促进服务性消费扩容提质是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构建完整内需体系的题中之义。当前,我国居民服务性消费呈现替代性与收入弹性高、增长具有波动性与区域非均衡性的典型特征,主要因收入... 服务性消费正逐步上升为居民主导性消费,利用税收政策促进服务性消费扩容提质是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构建完整内需体系的题中之义。当前,我国居民服务性消费呈现替代性与收入弹性高、增长具有波动性与区域非均衡性的典型特征,主要因收入水平不高、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小和高质量服务供给不足所致,这意味着通过保就业与促增收来增强社会服务性消费能力、在扩中基础上提高不同收入群体消费意愿和促进供给端转型升级是新阶段税收政策意涵。由此,助推服务性消费扩容提质的税收政策着力点为:放宽就业创业税收优惠适用条件和出台职业技能培训类服务税费支持政策以强化保就业功能;在营造良好税收环境、减轻中等收入群体税负和健全慈善税收优惠政策中实现扩中、提高社会边际消费倾向;通过支持服务业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业态服务业和保险服务业发展,增强税收政策对服务性消费供给转型升级的牵引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服务性消费 扩容提质 税收 政策意涵
下载PDF
财政压力与地方政府策略性行为——基于非税收入竞争视角的考察
16
作者 董黎明 安淑真 潘小雨 《财贸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1-84,共14页
基于2011—2018年省级面板数据,采用空间杜宾模型(SDM)考察财政压力对地方政府间非税收入竞争策略性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财政压力的增加显著削弱了地方政府间非税收入竞争的程度;地方政府在应对财政压力时针对不同类别的非税收入采取... 基于2011—2018年省级面板数据,采用空间杜宾模型(SDM)考察财政压力对地方政府间非税收入竞争策略性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财政压力的增加显著削弱了地方政府间非税收入竞争的程度;地方政府在应对财政压力时针对不同类别的非税收入采取了差异化的竞争策略;地方政府倾向于通过提高非税收入负担率以应对财政压力的策略性行为不仅扰乱了地区间公平有序的竞争,而且增加了居民与企业的经济负担。提升财政透明度有助于抑制这一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政压力 地方政府策略性行为 非税收入竞争
下载PDF
绿色信贷政策促进企业绿色技术创新了吗?
17
作者 张冬梅 钟尚宏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22,共14页
我国现代化建设进入了生态文明发展新阶段,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是“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关键动力,绿色信贷政策是否以及在多大程度上促进了企业绿色技术创新需要进行量化衡量,旨为绿色信贷政策更有效地促进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在分析绿色... 我国现代化建设进入了生态文明发展新阶段,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是“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关键动力,绿色信贷政策是否以及在多大程度上促进了企业绿色技术创新需要进行量化衡量,旨为绿色信贷政策更有效地促进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在分析绿色信贷政策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作用机理、归纳近些年绿色信贷政策与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典型事实后,基于2007~2019年间A股上市工业企业样本数据,以受政策支持的绿色企业为实验组,未受支持的非绿色企业为控制组,利用PSM-DID模型开展准自然实验,得出绿色信贷政策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并通过中介效应模型检验了促进作用是通过信贷规模与融资成本两种渠道缓解了企业融资约束;且通过异质性分析分别细化了政策因企业区位、企业所有权、企业规模的促进作用程度差异;最后,基于研究结论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信贷政策 企业绿色技术创新 PSM-DID模型
下载PDF
财政科技资金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路径研究
18
作者 叶忠明 姚蓝 +2 位作者 段宇航 王怡力 张子墨 《会计之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3-99,共7页
财政科技资金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用于考核和反映科技项目完成目标的实现程度,追踪资金的使用情况,衡量科技资金的使用绩效,为进一步优化项目选择和管理提供了依据。科学客观地开展财政科技资金绩效评价工作需要有效且可应用的指标构建路... 财政科技资金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用于考核和反映科技项目完成目标的实现程度,追踪资金的使用情况,衡量科技资金的使用绩效,为进一步优化项目选择和管理提供了依据。科学客观地开展财政科技资金绩效评价工作需要有效且可应用的指标构建路径和完善的指标体系,文章将科技资金划分为科技研发创新资金、科技引导推广资金、科技能力提升资金进行绩效评价,并建立了三类资金的个性指标,这一构建路径体现了财政科技资金绩效评价指标的设置思路,是对当前科技资金细分名目的过渡并重新整合分类,避免了资金项目工作任务的交叉重复。设置的指标体系坚持以资金属性要求开展的工作任务口径为依据,既考虑了预算资金立项决策、预算分配、项目执行和绩效监督等维度突出的问题,也考虑了预算资金自身特点、发展规划及政策导向,具有较好的系统性、科学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政科技资金 绩效评价 构建路径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的财政建设和改革
19
作者 靳继东 《地方财政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3-52,共10页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新时代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大实践命题。财政建设和改革在中国成功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发挥了基础性、制度性和支撑性作用,也承担着新征程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使命。本文...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新时代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大实践命题。财政建设和改革在中国成功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发挥了基础性、制度性和支撑性作用,也承担着新征程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使命。本文通过分析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路径、制度属性和实现形式,阐释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本质特征和独特内涵,强调国家制度及治理效能是中国式现代化成功的关键因素。在此基础上,分析财政建设实践在形成中国式现代化所需要的强大国家能力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为新时代深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财政建设和改革提供理论思考和实践指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国家能力 财政改革
下载PDF
渐进循环:基层协作治理纠纷的逻辑——以J市S镇上锁纠纷为例
20
作者 宋惠芳 陶江南 《公共治理研究》 2024年第2期63-72,共10页
行政调解是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就过程而言多为多元协作的渐进式调解。本研究基于Ansell和Gash的协作治理理论,建构本土化的渐进循环协作分析框架,以J市S镇上锁纠纷为例,探究渐进循环式行政调解的治理逻辑及所蕴含的... 行政调解是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就过程而言多为多元协作的渐进式调解。本研究基于Ansell和Gash的协作治理理论,建构本土化的渐进循环协作分析框架,以J市S镇上锁纠纷为例,探究渐进循环式行政调解的治理逻辑及所蕴含的中国式解纷之道。研究发现,政府引导与民主决策、部际协作与分级治理、法理相助与情理相济是实现解纷目标的重要基础。同时,解纷过程中需注意:规范调解过程,将争吵关进制度的笼子;明确解题方案,针对问题实施有效调解;重视信任构建,提高协作的信任水平;加强群众自治,构建多级调解序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治理 行政调解 渐进循环 协作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