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426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政策性农业信贷担保“看人”“看事”机制有效吗?——以解决“融资贵”问题为例
1
作者 许黎莉 朱雅雯 乌云花 《农村金融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9-33,共15页
“看人——获取软信息”“看事——获取硬信息”是政策性农业信贷担保机制缓解信息不对称的重要手段,厘清其对融资成本的作用机理,对于缓解“融资贵”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论文基于内蒙古自治区3市382个农业经营主体的调查数... “看人——获取软信息”“看事——获取硬信息”是政策性农业信贷担保机制缓解信息不对称的重要手段,厘清其对融资成本的作用机理,对于缓解“融资贵”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论文基于内蒙古自治区3市382个农业经营主体的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看人”“看事”机制对不同类型融资成本的差异性影响。研究发现,“看人”“看事”机制对显性融资成本无影响,“看人”机制对隐性融资成本的增加作用更强,“看事”机制对转嫁成本的增加作用更强。机制检验表明,“看人”“看事”机制引发的多层次委托代理关系是政策性农业信贷担保市场融资成本高的本质原因。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赋能和软信息硬化是缓解“融资贵”问题的有效路径。据此,从“有为政府+有效市场”、强化内部激励机制、加快数据信息系统建设、引进能人型村干部等方面提出实现农业信贷担保体系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策性担保 “看人” “看事” 融资成本 多层次委托代理关系
下载PDF
数字金融参与何以缓解农户返贫风险?——基于生计多样化的机制研究
2
作者 潘海岚 黄秋妍 范建伟 《武汉金融》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12,共10页
本文以农村家庭贫困脆弱性为切入点,利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三期面板数据,采用多期双重差分等模型实证检验了数字金融参与对农户贫困脆弱性的直接影响、作用机制和差异表征。研究发现,尽管数字金融参与在整体上显著化解了农户返贫风... 本文以农村家庭贫困脆弱性为切入点,利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三期面板数据,采用多期双重差分等模型实证检验了数字金融参与对农户贫困脆弱性的直接影响、作用机制和差异表征。研究发现,尽管数字金融参与在整体上显著化解了农户返贫风险,但面板门限回归结果显示这一影响是非线性的,即数字金融参与加重了人均年收入低于9700元的家庭贫困脆弱性,当且仅当人均年收入跨过9700元门限值后才会显著缓解其返贫风险。机制分析表明,生计多样性对中低收入水平农村家庭呈“益贫性”特征,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数字金融对其形成的贫困加剧现象。异质性检验表明,金融综合素养较强的农户能更好地利用数字金融实现减贫效能,因灾致贫和因病致贫的农村家庭能享受到更多数字金融减贫福利。区域表现上,普及数字金融能有效弥补传统金融可及性的不足,降低农户返贫风险。本文研究结论对提高农村家庭内生发展动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现共同富裕有一定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金融 贫困脆弱性 生计多样化 双重差分 门限模型
下载PDF
定向降准政策、管理者短视和涉农企业财务风险
3
作者 张德元 张耀文 《武汉金融》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60-69,共10页
农业是国家的基础性产业,如何抵御或降低涉农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对于我国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是极其重要的问题。本文基于2010—2021年的A股上市公司数据,利用双重差分模型来分析定向降准政策对于涉农企业财务风险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农业是国家的基础性产业,如何抵御或降低涉农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对于我国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是极其重要的问题。本文基于2010—2021年的A股上市公司数据,利用双重差分模型来分析定向降准政策对于涉农企业财务风险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对比非农企业,定向降准政策更有助于降低涉农企业的财务风险;机制检验表明,定向降准政策可以通过减少融资约束和改善“短贷长投”这两个渠道来降低涉农企业的财务风险;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定向降准政策对于成长期、国有和县域涉农企业财务风险的缓解作用更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管理者短视会抑制定向降准政策发挥降低涉农企业财务风险的作用。本文的结论有助于完善我国定向降准政策,帮助降低涉农企业财务风险,推动农业及其相关领域健康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向降准 财务风险 涉农企业 管理者短视
下载PDF
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家庭人力资本投资的影响——来自中国家庭金融调查的证据
4
作者 康书生 庞秀茹 《武汉金融》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1-81,共11页
本文基于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实证检验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家庭人力资本投资的影响。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能显著促进农村家庭增加人力资本投资,缩小其面临的人力资本投资差距;且这种影响在农村低收入家庭中表现更强,对... 本文基于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实证检验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家庭人力资本投资的影响。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能显著促进农村家庭增加人力资本投资,缩小其面临的人力资本投资差距;且这种影响在农村低收入家庭中表现更强,对农村家庭教育投资的影响程度更大。据此,本文提出加快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开发农村人力资本投资潜力、创新数字化金融服务场景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普惠金融 人力资本投资 人力资本投资差距
下载PDF
数字普惠金融与农户相对贫困:影响机理与实证检验
5
作者 周永锋 张晓宁 《武汉金融》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2-81,共10页
缓解相对贫困,保障弱势群体参与和共享经济成果的权利,促进经济社会包容性发展,是我国实现共同富裕的前提条件。本文运用工具变量分位数回归和中介效应模型,全面考察了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对农户相对贫困的影响机理与经验证据。结果表... 缓解相对贫困,保障弱势群体参与和共享经济成果的权利,促进经济社会包容性发展,是我国实现共同富裕的前提条件。本文运用工具变量分位数回归和中介效应模型,全面考察了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对农户相对贫困的影响机理与经验证据。结果表明:一是数字普惠金融能够改善农户整体的相对贫困状况,但对于极端贫困农户,这一影响并不显著;二是金融知识、金融资产配置和创业行为是数字普惠金融缓解相对贫困的重要渠道;三是数字普惠金融减贫作用具有马太效应,数字鸿沟是导致减贫效应不均衡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普惠金融 相对贫困 减贫效应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我国农业信贷高质量发展研究——以福建省为例
6
作者 董佳慧 《北方金融》 2024年第1期78-81,共4页
农业信贷是社会经济高速发展所衍生的经济产物之一,农业信贷在我国农业信息化、规模化、科技化、市场化的进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也在实践中得到了验证。福建省作为我国农业资源较丰富多样的省份之一,其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条件为福建省打... 农业信贷是社会经济高速发展所衍生的经济产物之一,农业信贷在我国农业信息化、规模化、科技化、市场化的进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也在实践中得到了验证。福建省作为我国农业资源较丰富多样的省份之一,其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条件为福建省打造现代化农业提供了优越的地缘优势。本文立足于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背景,深入剖析了福建省农业信贷市场的发展现状,进而探讨性地提出了农业信贷政策赋能福建省第一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信贷 乡村振兴 福建省 农村金融 高质量发展
下载PDF
拓宽农村融资担保渠道问题研究
7
作者 庞明 王兆伟 《中国集体经济》 2024年第2期13-16,共4页
《民法典》赋予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的权力,但农村生产经营主体抵押担保物不足、农民自有资产产权不清晰、农村信用保险体系不健全等问题依然存在,拓宽农村融资担保渠道成为当务之急。文章对比研究了我国东、西、东北部、中部四... 《民法典》赋予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的权力,但农村生产经营主体抵押担保物不足、农民自有资产产权不清晰、农村信用保险体系不健全等问题依然存在,拓宽农村融资担保渠道成为当务之急。文章对比研究了我国东、西、东北部、中部四个地区的融资担保模式,以及日本农村信用保证体系、我国台湾地区委托代理及反担保模式。得出结论:应进一步扩大农村抵押物范围、完善农村信用保证保险制度、创新农村地区反担保模式以及推动农村信用制度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融资担保 农村信用风险 信用保险制度 反担保
下载PDF
数字普惠金融对粮食主产区农业绿色发展的效应研究
8
作者 陈红 王焱荣 《中国林业经济》 2024年第1期35-45,共11页
粮食主产区承担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的双重责任,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为主产区农业实现绿色转型提供了新机遇和新动力。利用2011一2021年粮食主产区13个省份的省级层面的面板数据,系统考察数字普惠金融对粮食主产区农业绿色发展... 粮食主产区承担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的双重责任,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为主产区农业实现绿色转型提供了新机遇和新动力。利用2011一2021年粮食主产区13个省份的省级层面的面板数据,系统考察数字普惠金融对粮食主产区农业绿色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①粮食主产区各省份的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存在较大的差异,但总体趋势呈现上升的态势;②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会显著提升主产区各省份的农业绿色发展水平;③数字普惠金融对主产区各省份农业绿色发展存在双重门槛效应,存在马太效应,即对于农业绿色发展水平高的省份数字普惠金融的影响强度大。基于本文的研究结论,提出加强主产区数字普惠金融的制度和基础设施建设、创新服务于农业绿色生产金融产品和服务、提升农户数字普惠金融的素养、建设灵活的信用评级系统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普惠金融 农业绿色发展 粮食主产区 门槛效应
下载PDF
农村生物资产抵押贷款探索实践与发展路径
9
作者 何文虎 行颖 +1 位作者 刘鹏 王宏博 《金融纵横》 2024年第4期22-27,共6页
我国生物资产资源较为丰富,探索创新生物资产抵押贷款,是释放农村经济发展新动能的重要途径,也是不断提升农村金融服务的现实需要。目前,推广生物资产抵押贷款方面已初步具备基础条件,各地在开展生物资产抵押贷款实践和探索上积累了有... 我国生物资产资源较为丰富,探索创新生物资产抵押贷款,是释放农村经济发展新动能的重要途径,也是不断提升农村金融服务的现实需要。目前,推广生物资产抵押贷款方面已初步具备基础条件,各地在开展生物资产抵押贷款实践和探索上积累了有益经验和做法。同时,针对价值评估、贷后管理、融资成本等方面的难题,金融机构仍需优化金融产品和服务供给,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作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资产 抵押贷款 金融服务
下载PDF
区块链技术对农村金融服务创新的影响分析
10
作者 唐丽 《当代农机》 2024年第10期87-88,91,共3页
介绍了农村金融服务现状,分析了区块链技术对农村金融服务创新的影响,探讨了区块链技术在农村金融服务中的应用对策。
关键词 区块链技术 农村金融服务 金融服务创新
下载PDF
乡村产业振兴的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效应
11
作者 张林 丁晓兰 《统计与信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77-92,共16页
实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面临着农民增收渠道少和持续性差等现实问题,以及城乡收入差距、区域收入差距和农村内部收入差距三大挑战,乡村产业振兴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新思路。使用2011—2020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FGLS和PCSE回归... 实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面临着农民增收渠道少和持续性差等现实问题,以及城乡收入差距、区域收入差距和农村内部收入差距三大挑战,乡村产业振兴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新思路。使用2011—2020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FGLS和PCSE回归方法实证检验了乡村产业振兴对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加快乡村产业振兴有助于实现农民可支配收入增长和农民三大收入差距缩小兼得的共同富裕效应,这一结论在经过内生性和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进一步研究发现,乡村产业振兴对农民工资性收入和经营净收入的促进作用明显大于对转移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的促进作用,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大于对缩小区域收入差距和农村内部收入差距的作用。异质性分析发现,在乡村产业振兴高水平地区,乡村产业振兴可以促进农民可支配收入增长和缩小三大收入差距,即可实现富裕效应和共同效应;在乡村产业振兴低水平地区,乡村产业振兴仅对农民可支配收入增长和城乡收入差距产生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产业振兴 农民农村共同富裕 可支配收入增长 三大收入差距
下载PDF
林业碳汇信贷融资现实困境、制约因素与模式创新
12
作者 秦涛 王姗 +1 位作者 邓树文 朱然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8-78,共11页
林业碳汇信贷融资作为林业碳汇价值实现的主要路径,对于盘活林业碳汇资源、提升碳汇资产价值,以及缓解碳汇经营企业融资约束具有重要价值。目前,中国部分地区已探索试点林业碳汇质押融资业务,但面临现有模式难以复制推广的现实困境。该... 林业碳汇信贷融资作为林业碳汇价值实现的主要路径,对于盘活林业碳汇资源、提升碳汇资产价值,以及缓解碳汇经营企业融资约束具有重要价值。目前,中国部分地区已探索试点林业碳汇质押融资业务,但面临现有模式难以复制推广的现实困境。该研究通过剖析典型案例的融资模式和现存不足,深入分析林业碳汇信贷融资当下面临的现实问题,探究影响林业碳汇发挥质押作用的根本原因。研究发现:①林业碳汇法律属性不明确,质权设立过程中涉及的相关权益变动缺乏法理依据。②林业碳汇价值评估标准缺失,质押价值评估结果银行难以认定。③林业碳汇资产质权难以处置变现,质权实现路径缺失导致银行无法有效控制信贷违约风险。因此,该研究通过引入林业碳汇保险的保单质押、价值认定和金融增信功能,以及碳汇收储机制在质权实现方面的担保增信作用,创新性地提出“林权抵押附加林业碳汇(预期收益权)质押+碳汇价值综合保险+林权(碳汇)收储担保”“林业碳汇(预期收益权)价值保险保单质押+碳汇收储担保”和“林业碳汇资产质押+碳汇价格指数保险”三种林业碳汇信贷融资模式,为林业碳汇质押融资广泛开展提供可行路径。最后,针对林业碳汇信贷融资的制约因素,从完善碳汇相关配套政策、统一碳汇价值评估标准、优化创新碳汇保险产品、建立碳汇收储担保制度、构建林业碳汇金融支持体系五个方面,提出促进林业碳汇信贷融资有效开展的具体策略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业碳汇 信贷 质押担保 保险 融资
下载PDF
农村普惠金融服务点对农户信贷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凡 李渊 张龙耀 《南开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5-232,共18页
为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各地不断推进农村普惠金融服务点建设,将金融服务触角延伸至村庄。本文基于2020—2021年中国土地经济调查数据,利用断点回归模型(RD)探究了农村普惠金融服务点对农户信贷行为的影响。通过研究发现,农村普... 为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各地不断推进农村普惠金融服务点建设,将金融服务触角延伸至村庄。本文基于2020—2021年中国土地经济调查数据,利用断点回归模型(RD)探究了农村普惠金融服务点对农户信贷行为的影响。通过研究发现,农村普惠金融服务点提升了农户信贷获得概率和扩大了信贷规模,并且提高了农户正规信贷占比,缓解了家庭面临的正规信贷约束。农村普惠金融服务点凭借扎根农村的制度优势,通过提高农户的金融产品信息完全程度和金融素养,提高了其信贷(尤其是正规信贷)获取率。进一步分析发现,农村普惠金融服务点降低了农户信贷违约概率,增强其信用意识;此外,农村普惠金融服务点增加了农户生活性借贷规模,但未能扩大生产性信贷的规模。可见,完善农村金融服务应是政府解决农户融资难和融资贵等问题的重要政策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普惠金融服务点 正规信贷 非正规信贷 断点回归
下载PDF
两权抵押贷款对农户收入分配的影响研究
14
作者 李谷成 章洁茹 王煜正 《世界农业》 CSSCI 2024年第9期66-79,共14页
完善金融体系是优化收入分配结构的重要途径,但人们缺乏对农村金融改革在农户收入分配中作用的理解。基于2005—2020年的县域面板数据,本文使用渐进双重差分法检验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对农户收入及城乡收入差... 完善金融体系是优化收入分配结构的重要途径,但人们缺乏对农村金融改革在农户收入分配中作用的理解。基于2005—2020年的县域面板数据,本文使用渐进双重差分法检验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对农户收入及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实施增加了农户收入,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第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对农户收入分配的优化作用比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更加有效;第三,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对农户收入分配的优化作用主要通过促进农村经济增长、增加农户信贷可得性及促进农村劳动力流动来实现。上述研究结论揭示出通过农村金融改革助力共同富裕的必要性,即需要推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的农村金融改革来改善农户收入分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抵押贷款 收入分配 农村金融 共同富裕
下载PDF
产业链视角下生物资产抵押贷款风险与防范研究
15
作者 王先鹿 李雨 《财会通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11-114,170,共5页
生物资产抵押贷款作为一种新兴农村金融产品,在盘活农业生物资产、降低农民贷款门槛、增加农村市场资金供给量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由于生物资产在估值、存续、后续监管过程中均存在较大风险,挫伤了金融机构投资信心,导致生物资产抵... 生物资产抵押贷款作为一种新兴农村金融产品,在盘活农业生物资产、降低农民贷款门槛、增加农村市场资金供给量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由于生物资产在估值、存续、后续监管过程中均存在较大风险,挫伤了金融机构投资信心,导致生物资产抵押贷款始终没能在大范围普及。基于此,文章从产业链视角出发探索金融机构如何防范生物资产在抵押贷款过程中的融资风险。在产业链与生物资产抵押贷款融资相结合的模式下,能够实现生物资产产业链与生物资产抵押融资金融服务耦合互动,以耦合互动的优势实现信息资源高度共享从而化解生物资产抵押融资的某些原有贷前估值风险、贷后监管风险,同时产业链模式又增强了原有业务操作风险、贷后监管时的契约风险,并带来了新的运行风险。为了防范风险,金融机构进一步构探索生物资产融资的新方式,将生物资产产业链下游的大型加工商作为融资主导,激发下游加工商在产业链的核心主导协调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资产 抵押贷款产融资模式风险 产业链 风险防范
下载PDF
农户信贷行为变迁的趋势分析
16
作者 王延涛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8-119,共2页
近年来,全国城乡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农村金融发展迅速,农业产业调整取得显著效果。解决“三农”问题成为农村金融中的重中之重,农户收入增加不仅是深化改革农村金融的着力点,也是促进农业发展、保障农民生活水平的中心问题。本文分析... 近年来,全国城乡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农村金融发展迅速,农业产业调整取得显著效果。解决“三农”问题成为农村金融中的重中之重,农户收入增加不仅是深化改革农村金融的着力点,也是促进农业发展、保障农民生活水平的中心问题。本文分析了农户在贷款之中存在的需求与困难,并有针对性地对策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户 信贷行为 趋势分析
下载PDF
参与农业产业链对农户信贷配给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17
作者 赵囡 王晶 吕德宏 《经济经纬》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5-76,共12页
基于陕西、山东两省1159户农户微观调研数据,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通过Probit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检验了农业产业链影响农户信贷配给的机制及效应。研究发现:参与农业产业链对农户供给型数量配给和需求型价格配给、风险配给及交易成本配... 基于陕西、山东两省1159户农户微观调研数据,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通过Probit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检验了农业产业链影响农户信贷配给的机制及效应。研究发现:参与农业产业链对农户供给型数量配给和需求型价格配给、风险配给及交易成本配给均有明显缓解作用;通过稳健性检验和工具变量法处理内生性问题后,结论依然成立。机制检验表明,参与农业产业链可以通过农业订单、担保措施和农业保险来提高农户抵押担保能力,缓解数量配给;通过增加农业收入、降低生产成本和提升产品质量来提高农户农业经营收益,缓解价格配给;通过减少生产风险、市场风险和自然风险来降低农户农业经营风险,缓解风险配给;通过减少贷款手续、审批时间和贷后检查来降低农户信贷交易成本,缓解交易成本配给。农业产业链对规模异质性农户的信贷配给影响存在差异:农业产业链对规模农户数量配给有显著负向影响,对小农户数量配给影响不显著,对小农户各类需求型信贷配给均有显著负向影响,对规模农户需求型信贷配给的缓解作用仅体现在交易成本配给上。因此,健全农业产业链利益联结和信息共享机制,完善信贷抵押担保功能,是新时期强化乡村振兴金融服务的重要战略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产业链 农户信贷 信息不对称 供给型信贷配给 需求型信贷配给
原文传递
政策性农业信贷担保的效果与机制:基于银担互动有效性的解释
18
作者 孙华臣 孙瑞琪 张彧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38-152,共15页
政策性农业信贷担保是缓解农业融资难融资贵、强化乡村振兴资金保障的有效工具。基于近年来我国政策性农业信贷担保快速发展的典型事实,构建银担有效互动及其促进农业发展的理论解释框架,对比分析不同担保模式下银担互动有效性的差异。... 政策性农业信贷担保是缓解农业融资难融资贵、强化乡村振兴资金保障的有效工具。基于近年来我国政策性农业信贷担保快速发展的典型事实,构建银担有效互动及其促进农业发展的理论解释框架,对比分析不同担保模式下银担互动有效性的差异。在此基础上,以我国农业总产值和政策性担保业务规模“双第一”大省为研究对象,匹配县域政策性农业信贷担保数据,实证检验政策性农业信贷担保的效果和内在机制。研究发现,政策性农业信贷担保能够显著增强银担互动有效性,提升农业发展水平,该结论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内在机制检验结果显示,政策性农业信贷担保在供给、需求双向赋能背景下使得银行和担保机构形成更加充分有效的互动,通过融资边界拓宽效应、放款规模扩大效应、融资门槛降低效应、银担合作黏性强化效应等对农业信贷融资产生积极影响,进而有力促进农业发展。异质性分析表明,政策性农业信贷担保的效果与金融可得性、农业发展水平、县域政策支持力度等因素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策性农业信贷担保 银担互动有效性 农业信贷融资 合作黏性
下载PDF
涉农贷款如何实现可持续供给——基于利率定价和补偿测算的四维分析框架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凯达 罗华伟 《金融监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0-99,共20页
农村金融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涉农贷款的供给。但涉农贷款具有低收益和高风险并存的特征,防范和化解风险的同时又要激励银行持续支农,因而需要建立完善的风险补偿机制。本文立足于农村金融的供给侧,通过拓展利率定价中的价格领导模型,厘... 农村金融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涉农贷款的供给。但涉农贷款具有低收益和高风险并存的特征,防范和化解风险的同时又要激励银行持续支农,因而需要建立完善的风险补偿机制。本文立足于农村金融的供给侧,通过拓展利率定价中的价格领导模型,厘定可识别风险的贷款利率,提出了以此利率为基础的补偿数额测算方法,构建银行“内部收益补偿-外部收益补偿”“内部损失补偿-外部损失补偿”的四维量化分析框架,并以W农村商业银行为例做了具体测算。研究发现:(1)当前风险补偿以银行内部补偿为主,外部补偿力度不足;(2)银行外部补偿过少和内部补偿过多,会加剧其脱农离农倾向和贷款行业的持续分化;(3)相比损失补偿,银行对涉农贷款的收益补偿需求更多。据此,应以银行主要承担损失补偿和政府加大外部收益补偿为思路,进一步优化涉农贷款的补偿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金融 风险补偿 利率定价 涉农贷款 农村商业银行
下载PDF
土地特征影响金融机构农地产权抵押贷款配给吗?——基于宁夏的经验证据
20
作者 李宇 李韬 《武汉金融》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2-80,共9页
本文基于宁夏回族自治区526份农户的实地调研数据,利用双栏模型(Double-hurdle model),实证分析金融机构对拥有不同特征土地的农户农地产权抵押贷款配给发生的概率和配给程度。结果表明:土地权属来源、土地经营规模和土地总体条件显著... 本文基于宁夏回族自治区526份农户的实地调研数据,利用双栏模型(Double-hurdle model),实证分析金融机构对拥有不同特征土地的农户农地产权抵押贷款配给发生的概率和配给程度。结果表明:土地权属来源、土地经营规模和土地总体条件显著影响金融机构农地产权抵押贷款配给行为,且承包型土地以及经营规模较大、总体条件优越的土地能够降低金融机构农地产权抵押贷款配给发生的概率以及配给程度;农户年龄、农户家庭资产对金融机构农地产权抵押贷款配给行为也具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机构 土地特征 农地产权抵押 贷款配给 双栏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