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13篇文章
< 1 2 1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互鉴与共情:跨文化思想交流的两种范式 被引量:1
1
作者 王敬慧 《对外传播》 CSSCI 2024年第7期59-62,共4页
在跨文化思想交流中,互鉴与共情是两种关键范式。互鉴构成了跨文化思想交流的桥梁,而共情则是跨文化思想交流的情感纽带。从互鉴与共情的视角来解读费孝通先生16字箴言,“各美其美”体现了文化自信;“美人之美”代表了文化借鉴;“美美... 在跨文化思想交流中,互鉴与共情是两种关键范式。互鉴构成了跨文化思想交流的桥梁,而共情则是跨文化思想交流的情感纽带。从互鉴与共情的视角来解读费孝通先生16字箴言,“各美其美”体现了文化自信;“美人之美”代表了文化借鉴;“美美与共”反映了文化共情,“天下大同”则描绘了最终的理想愿景。此箴言的关键在于欣赏差异之“美”而非“丑”。从文字学和心理学角度分析“文明的冲突”与“容易”两个概念,可以凸显东西方对文化思想差异的不同观念。在跨文化思想交流中,中国古人“和实生物,同则不继”的智慧正是跨文化思想交流中互鉴与共情的核心要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鉴 共情 文明的冲突 容易
下载PDF
论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的文化与文明--兼榷亨廷顿“文明冲突”观
2
作者 刘京希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27,205,共14页
作为人类共同价值准则的文明,发端自多元经验文化而又反哺之。文化乃文明的源泉,文明是文化的归宿。二者往复映射,构成互为成就的有机共生关系。不同文化之间互为交叠和印证的普遍性价值,即是人类共同文明的基因与扩展性文明秩序的基质... 作为人类共同价值准则的文明,发端自多元经验文化而又反哺之。文化乃文明的源泉,文明是文化的归宿。二者往复映射,构成互为成就的有机共生关系。不同文化之间互为交叠和印证的普遍性价值,即是人类共同文明的基因与扩展性文明秩序的基质。因此,人类赖以扩大共识的更大可能性,存在于文明层面而非文化层面。以文化与文明之“双重自觉”理念视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当以文化为用、文明为本。在无可回避的全球化时代,立足于人类共同文明视域,以普遍性价值理念观照世界文明发展进程,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构提供新的理念养料;并以本体性思维介入文明进程,将人类共同文明之普遍法则抬升至超验信仰境界,使之成为人类社会的共同价值追寻,进而化解特殊性文化与普遍性文明之间的抵牾,无疑是人类命运共同体建构所无以回避的巨大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 文明 文化为用 文明为本 普遍性价值 人类命运共同体
下载PDF
“一带一路”为国际青年人文交流带来新机遇
3
作者 王宇航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0-93,共4页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开启了新时代对外开放的新纪元,中国提出的顶层设计和相关政策为青年人文交流提供了时代契机,高级别人文交流、教育国际合作和文化交流为青年人文交流提供了广阔天地,中国式现代化更是为新征程“一带一路”青年人...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开启了新时代对外开放的新纪元,中国提出的顶层设计和相关政策为青年人文交流提供了时代契机,高级别人文交流、教育国际合作和文化交流为青年人文交流提供了广阔天地,中国式现代化更是为新征程“一带一路”青年人文交流提供了战略机遇,下阶段应在倡议对接、品牌建设、媒介沟通、数字转型、格局构建和节点城市等多方面汇聚青年人文交流的资源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青年 人文交流 中国方案
下载PDF
认同理论视域下新时代大运河水文化传播研究
4
作者 张杰 王迪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1-17,共7页
水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强大的价值导向作用,为构建积极的文化认同、民族认同、国家认同提供基础和动力。新时代水文化建设已取得丰硕成果,但在当前复杂传播环境下,水文化传播也面临困境。本研究基于认同理论... 水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强大的价值导向作用,为构建积极的文化认同、民族认同、国家认同提供基础和动力。新时代水文化建设已取得丰硕成果,但在当前复杂传播环境下,水文化传播也面临困境。本研究基于认同理论,从传播学视阈考察大运河文化传播实践,对现阶段水文化传播策略进行归纳总结,发现其在传播话语权、传播内容、传播渠道三个方面存在现实困境。为打破这三个方面的现实困境,应以人民为中心,优化话语权结构;构建积极认同,优化传播内容;顺应融合趋势,优化传播渠道。本文可为大运河保护与传承、水文化有效传播提供可行性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运河水文化 认同理论 认同建构 传播困境
下载PDF
“一带一路”背景下内蒙古高校蒙俄留学生文化交流研究
5
作者 赵金色 《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26-29,共4页
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使我国和各国的外交出现了新的格局。在新形势下,我国国际教育事业面临着新的挑战,内蒙古各高校,尤其是内蒙古大学在这一改革中进行了积极地探索和实践,并取得了初步成绩,积累了一定的成功经验。本文就目... 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使我国和各国的外交出现了新的格局。在新形势下,我国国际教育事业面临着新的挑战,内蒙古各高校,尤其是内蒙古大学在这一改革中进行了积极地探索和实践,并取得了初步成绩,积累了一定的成功经验。本文就目前内蒙古高校在国际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重点从文化交流角度提出了一些改革的构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蒙俄来华留学生 文化交流 教学改革
下载PDF
中华孝文化为全球文明交流互鉴增光添彩
6
作者 黄天芳 《湖北工程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5-8,共4页
中华孝文化是以“事亲行孝,明德至善”为特征的一种传统文化,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思想和文明价值。人类文明的发展需要先进文化作支撑,如今,构建全球共同文明应充分挖掘传统文化中的先进成分,并积极开展文明交流互鉴。中华孝文化中的... 中华孝文化是以“事亲行孝,明德至善”为特征的一种传统文化,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思想和文明价值。人类文明的发展需要先进文化作支撑,如今,构建全球共同文明应充分挖掘传统文化中的先进成分,并积极开展文明交流互鉴。中华孝文化中的仁爱思想、和谐精神以及大同愿景等优秀成分,可为构建全球文明价值理念增光添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孝文化 文明交流 互鉴贡献
下载PDF
聚焦跨文化传播关键点
7
作者 李超 李瑛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69-69,共1页
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性的深入发展,跨文化交流越发普遍和深入。跨文化交流是不同文化之间互相理解尊重、互鉴合作的必然途径,但文化交流和接触往往伴随着冲突与矛盾。同时,在跨文化交流实践中,“跨文化适应”“刻板印... 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性的深入发展,跨文化交流越发普遍和深入。跨文化交流是不同文化之间互相理解尊重、互鉴合作的必然途径,但文化交流和接触往往伴随着冲突与矛盾。同时,在跨文化交流实践中,“跨文化适应”“刻板印象”等概念理论相继产生,从理论到经验的还原至关重要。刘程、安然所著《跨文化交流的基本向度:关键词讲解》(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3年11月出版)一书,选取20个关键词,以讲故事的方式对中外文化交流史上诸多案例进行了解说,采用双向视角,在换位思考中对中西文化进行审视和反思,对我们深入了解跨文化传播理论和认识跨文化历史经验颇有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文化传播 跨文化适应 文化多样性 换位思考 跨文化交流 刻板印象 中西文化 讲故事
下载PDF
海上丝绸之路贸易中的文化交流和文明互鉴——承载于长沙窑陶瓷器具中的文化记忆 被引量:1
8
作者 余佳 《城市学刊》 2024年第1期102-108,共7页
海上丝绸之路最早可追溯到秦汉时期,是人们探索海洋并通过航海开展东西方贸易和文化交流的海上通道。长沙窑地处长江中部地区,是唐代主要生产外销陶瓷的民窑,在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地区的广泛考古发现,长沙窑陶瓷在深厚的楚文化、中原文化... 海上丝绸之路最早可追溯到秦汉时期,是人们探索海洋并通过航海开展东西方贸易和文化交流的海上通道。长沙窑地处长江中部地区,是唐代主要生产外销陶瓷的民窑,在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地区的广泛考古发现,长沙窑陶瓷在深厚的楚文化、中原文化底蕴中融入了浓郁的古代阿拉伯、波斯文化风格,将蕴含在不同文化中的文字、传说、图腾、仪式歌舞等进行编码,是将其固定于陶瓷载体中的一个历时性的文化符号,表明了海洋贸易带来的不仅仅是物品交易,更有深层的文化和技术交流,提示了海上丝绸之路不但是贸易通道,同时也构建了一条丰富的文化交流通道,长沙窑为这一交流通道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研究样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交流和文明互鉴 文化记忆 长沙窑
下载PDF
文明互鉴与丝路精神复兴的创造性拓进
9
作者 牛宏宝 《中国文艺评论》 CSSCI 2024年第7期15-22,I0001,共9页
丝绸之路是最具世界意义的跨文化语境空间存在,内嵌着一种跨文化语境的历史运作,在其中,不同文化所形成的知识和意义阐释得以传播、交流,新的知识、意义和心理、精神空间得以探索、凝聚和创生。而丝路精神的复兴,在很大程度上意味着对... 丝绸之路是最具世界意义的跨文化语境空间存在,内嵌着一种跨文化语境的历史运作,在其中,不同文化所形成的知识和意义阐释得以传播、交流,新的知识、意义和心理、精神空间得以探索、凝聚和创生。而丝路精神的复兴,在很大程度上意味着对蕴含于丝路历史运作中的跨文化智慧的复兴和创造性转化。“五星出东方:‘一带一路’国际美术大展”在现代更广阔的跨文化语境中,对本土传统和异文化他者的资源进行基于主体性的选择和创造性转化,以创造性的力量生成新的文化主体性,以深弘的格局展现了新时代在赓续和创造性发展丝路精神方面所取得的切实的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星出东方 一带一路 丝路精神 跨文化语境 主体性 创造性转化
下载PDF
“东亚人文学研究的现状及展望”国际学术会议综述
10
作者 朴雪梅 朴惠珍 《东疆学刊》 CSSCI 2024年第1期130-130,共1页
2023年8月19日至21日,由延边大学外国语学院、延边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延边大学文学院联合主办,延边大学东亚跨文化研究中心、延边大学文学与文化传播研究中心、鲁东大学东北亚研究院共同承办的“第一届延边大学东亚学研究学术研讨... 2023年8月19日至21日,由延边大学外国语学院、延边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延边大学文学院联合主办,延边大学东亚跨文化研究中心、延边大学文学与文化传播研究中心、鲁东大学东北亚研究院共同承办的“第一届延边大学东亚学研究学术研讨会”在延边大学顺利召开。会议以“东亚人文学研究的现状及展望”为主题,深度挖掘和阐发朝鲜—韩国语言文学、中国语言文学、日本语言文学和相关学科的研究,吸引了来自27所院校的79名国内外专家学者参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边大学 语言文学 鲁东大学 学术会议综述 东亚学 跨文化研究 东亚人 相关学科
下载PDF
武斌著《亚洲文明史纲:文明互鉴的东方智慧》出版
11
作者 叶枝梅 《国际汉学》 CSSCI 2024年第2期38-38,共1页
亚洲位于东方,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之一。亚洲文明与欧洲文明、非洲文明、美洲文明形成世界文明。沈阳市文史研究馆馆员、历史文化学者、北京外国语大学长青学者、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特聘教授武斌新作《亚洲文明史纲:... 亚洲位于东方,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之一。亚洲文明与欧洲文明、非洲文明、美洲文明形成世界文明。沈阳市文史研究馆馆员、历史文化学者、北京外国语大学长青学者、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特聘教授武斌新作《亚洲文明史纲:文明互鉴的东方智慧》于2023年7月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亚洲文明与欧洲文明共享共生,该著回溯了亚洲文明的起源、发展及其与西方文明的冲击、挑战、交流、交融、互鉴,为读者展现了巨幅画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外国语大学 广东人民出版社 东方智慧 文史研究馆 亚洲文明 欧洲文明 西方文明 文明互鉴
下载PDF
文明互鉴理念对新时代中国跨文化传播的实践范导
12
作者 朱清河 时潇锐 《对外传播》 CSSCI 2024年第5期41-44,共4页
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的历史交汇点,针对“文明冲突论、优越论、隔阂论、同质论”等观点,在总结世界文明发展的基础上,继承马克思世界历史和普遍交往理论,文明互鉴理念应运而生。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新... 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的历史交汇点,针对“文明冲突论、优越论、隔阂论、同质论”等观点,在总结世界文明发展的基础上,继承马克思世界历史和普遍交往理论,文明互鉴理念应运而生。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新时代跨文化传播需从中国实际出发,统筹文明、发展和安全,发挥多元载体的整合作用,以大文明观来发展中国现代文明,促进全球各国各民族互惠性理解和文明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明互鉴 跨文化传播 文明实践
下载PDF
坦桑尼亚英语版报纸《每日新闻》中国报道的区域国别分析
13
作者 方强 张可 《大连大学学报》 2024年第5期50-56,87,共8页
本文基于坦桑尼亚英语版报纸《每日新闻》的中国报道,考察中坦两国的区域国别特征。报道集中在中国(对坦)商业、中国(对坦)经济技术帮扶、中国(中坦)外交和中国新闻等领域,中坦关系以两国经贸合作和中国对坦帮扶为基础。国际区域特征方... 本文基于坦桑尼亚英语版报纸《每日新闻》的中国报道,考察中坦两国的区域国别特征。报道集中在中国(对坦)商业、中国(对坦)经济技术帮扶、中国(中坦)外交和中国新闻等领域,中坦关系以两国经贸合作和中国对坦帮扶为基础。国际区域特征方面,坦桑尼亚体现出明显的非洲和非盟国家特征,中国没有体现出明显的区域国别特征。国内区域特征方面,坦桑尼亚展示出桑给巴尔和达累斯萨拉姆“两强领军”的特点;中国国内经济强省众多,在中坦关系中展示出“多强并立”国内区域特征。基于国际环境和双边政治关系的“四象限”分析范式,中坦经贸关系位于象限I,即中坦两国国际环境和谐且双边关系友好,有利于加强国际经贸合作。中坦合作需要进一步加强中国文化传播,且可以把合作范围扩展到坦桑尼亚的其他地区,寻求更广泛的合作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国别研究 国际区域 国内区域 “四象限”分析范式 《每日新闻》
下载PDF
新一线城市文化形象传播路径探索
14
作者 安妍洁 付珊 彭松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7期99-105,共7页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新一线城市作为城市经济发展的佼佼者,在城市文化传播中起着先锋示范作用。本文研究了新一线城市文化形象传播在历史文化、饮食文化和赛事文化三方面的表征,通过分析城市文化形象存在的同质化、瞬时性和浅层化...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新一线城市作为城市经济发展的佼佼者,在城市文化传播中起着先锋示范作用。本文研究了新一线城市文化形象传播在历史文化、饮食文化和赛事文化三方面的表征,通过分析城市文化形象存在的同质化、瞬时性和浅层化传播困境,提出新的传播路径策略,促进城市文化形象长效、长红、多元化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一线城市 城市形象 文化传播
下载PDF
吉尔吉斯语跨境变异及表现形式探析
15
作者 才甫丁·依沙克 《丝绸之路》 2024年第1期117-125,共9页
吉尔吉斯语的跨境类型与特征多种多样,其在语音、词汇、语法、语义和文字等方面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异。从地理角度进行的研究表明,跨境语言变异类似于地域方言,由山脉和河流等自然空间阻隔导致不同地区的语言逐渐产生差异。国界划分、... 吉尔吉斯语的跨境类型与特征多种多样,其在语音、词汇、语法、语义和文字等方面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异。从地理角度进行的研究表明,跨境语言变异类似于地域方言,由山脉和河流等自然空间阻隔导致不同地区的语言逐渐产生差异。国界划分、政治、经济和文化制度等社会空间因素影响着吉尔吉斯语的变异,社会因素对吉尔吉斯语的跨境变异也具有重要意义。此外,吉尔吉斯(柯尔克孜)族群的迁徙和与其所居住国家的主体民族以及周边民族的交往,对跨境吉尔吉斯语的变异产生影响。这几个方面的因素相互交织,并共同作用,呈现出一定的跨境变异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尔吉斯语 跨境变异 地理因素 社会因素 语言结构
下载PDF
数字媒体在跨文化传播中的应用与创新
16
作者 陈思璇 《记者摇篮》 2024年第7期54-56,共3页
随着技术的发展,数字媒体在跨文化传播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和深入。数字媒体凭借其交互性、实时性和全球化的特点,突破了传统文化传播的束缚,为跨文化交流提供了新的平台和渠道。本文从数字媒体在跨文化传播中的地位和作用、应用、创新等... 随着技术的发展,数字媒体在跨文化传播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和深入。数字媒体凭借其交互性、实时性和全球化的特点,突破了传统文化传播的束缚,为跨文化交流提供了新的平台和渠道。本文从数字媒体在跨文化传播中的地位和作用、应用、创新等方面进行探讨,指出数字媒体在推动文化交流和理解方面所发挥的关键作用,并展望未来数字媒体在跨文化传播中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媒体 跨文化传播 应用 创新 全球文化交流
下载PDF
5-15世纪中亚音乐文化述论
17
作者 马茜 《丝绸之路》 2024年第1期107-116,共10页
5-15世纪中亚音乐以宫廷和城市音乐文化为代表,呈现多元性、科学性、实用性及诗歌一体性特征。波斯音乐奠定了中亚音乐的专业基础,阿拉伯音乐的融入确立了其体系特征,萨曼王朝学者的研究促成了中亚音乐科学的形成。突厥系王朝重视音乐... 5-15世纪中亚音乐以宫廷和城市音乐文化为代表,呈现多元性、科学性、实用性及诗歌一体性特征。波斯音乐奠定了中亚音乐的专业基础,阿拉伯音乐的融入确立了其体系特征,萨曼王朝学者的研究促成了中亚音乐科学的形成。突厥系王朝重视音乐治疗功能,帖木儿帝国展示了社会音乐的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15世纪 中亚 音乐文化
下载PDF
中亚地毯的商业化及其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18
作者 依达亚提·亚尼塔克 《丝绸之路》 2024年第1期99-106,共8页
19世纪下半叶,中亚人群上千年来编织和自用的地毯走向商业化。这在很大程度上与西方资本主义市场的扩张、西方人审美观的变化,以及各种博览会和博物馆、西方文学和影视、沙俄在中亚修建铁路等外部因素相关。中亚地毯的商业化促进了东西... 19世纪下半叶,中亚人群上千年来编织和自用的地毯走向商业化。这在很大程度上与西方资本主义市场的扩张、西方人审美观的变化,以及各种博览会和博物馆、西方文学和影视、沙俄在中亚修建铁路等外部因素相关。中亚地毯的商业化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并为中亚重新融入世界体系发挥了一定作用。本研究既为窥视中亚社会文化提供一个崭新视角,也为更好推进“一带一路”发展提供有效的智库咨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亚地毯 商业化 文化交流
下载PDF
男子乐队的历史演变及其社会文化意义的探究
19
作者 李月海 《文学艺术周刊》 2024年第5期65-67,共3页
在现代音乐史中,男子乐队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始于19世纪末的四重奏形式,并逐渐演化为跨越世纪的全球文化符号。从早期的墨迹斑斑(The Ink Spots)和披头士(The Beatles),到20世纪90年代的后街男孩(Backstreet Boys)和超级男孩(’N S... 在现代音乐史中,男子乐队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始于19世纪末的四重奏形式,并逐渐演化为跨越世纪的全球文化符号。从早期的墨迹斑斑(The Ink Spots)和披头士(The Beatles),到20世纪90年代的后街男孩(Backstreet Boys)和超级男孩(’N Sync),再到21世纪的韩国流行音乐(K-POP)现象,如防弹少年团(BTS)和EXO(韩国男子流行演唱组合),男子乐队不仅在音乐风格和表演形式上经历了深刻变革,同时也在社会文化层面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文化意义 社会文化层面 韩国流行音乐 四重奏 文化符号 历史演变
下载PDF
《非正式会谈》的跨文化传播及其启示
20
作者 朱程煜 《新闻传播》 2024年第10期16-18,共3页
《非正式会谈》通过在文化相对论与共性话题之上搭建文化交流平台,直面各国性别话语权差异,努力消除对各国的刻板印象,为全球化时代如何实现各国文化群体间的交流与传播提供了良好范例,也为其他文化访谈类节目做好跨文化传播、促进世界... 《非正式会谈》通过在文化相对论与共性话题之上搭建文化交流平台,直面各国性别话语权差异,努力消除对各国的刻板印象,为全球化时代如何实现各国文化群体间的交流与传播提供了良好范例,也为其他文化访谈类节目做好跨文化传播、促进世界范围内各文化群体友好交流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正式会谈》 跨文化传播 实践与启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