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189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共生·流动·聚合:文化基因视域下民族文化交融研究
1
作者 柏贵喜 陈雷 《理论月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5-101,共7页
民族文化交融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内容与突出表现。从文化基因视域观之,民族文化交融的条件是由原生式、附着式、辏合式、协同式组成的基因共生;其基础根植于以历史记忆、共情与文化认同以及文化传播为主要形式的基因流动;基因... 民族文化交融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内容与突出表现。从文化基因视域观之,民族文化交融的条件是由原生式、附着式、辏合式、协同式组成的基因共生;其基础根植于以历史记忆、共情与文化认同以及文化传播为主要形式的基因流动;基因聚合的主流方式是偏利型、互利型交融,具体呈现为共享、层累、嵌合等多种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文化交融 基因共生 基因流动 基因聚合 文化基因
下载PDF
从视觉中心主义到审美资本主义——以抖音为例的短视频文化解读
2
作者 陈响园 杨文军 《内蒙古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4-190,共7页
以短视频为代表的图像文化已进入到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图像无处不在。短视频成为我们生活中“物”的一种类型,视觉文化不只是沟通和反映我们的生活世界,也是在创造世界。从短视频对当今社会全方位的影响程度看,它充分体现了“视觉中心... 以短视频为代表的图像文化已进入到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图像无处不在。短视频成为我们生活中“物”的一种类型,视觉文化不只是沟通和反映我们的生活世界,也是在创造世界。从短视频对当今社会全方位的影响程度看,它充分体现了“视觉中心主义”或“视界政体”特征。短视频系统构建了“全景敞视视界”体系,以统计学的方法形成了“全景敞视监狱”式的监视模式,并以“投其所好”的推送方式实现对观看者的无形规训;人们的窥视本能与短视频的“审美诱惑”相结合,以审美的名义实现资本利益的获取,实为一种审美资本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视频文化 视觉中心主义 窥视快感 审美资本主义
下载PDF
南岭走廊“茶船古道”的历史演变与时代价值——广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建设研究之五
3
作者 陈勇 朱其现 +1 位作者 陈禹豪 叶卫东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9-31,共13页
“茶船古道”是近年来从国家文化发展战略高度提出的一个全新的文化遗产概念。在“海上丝绸之路”这一宏大背景和线性文化遗产的理论视角下,南岭走廊区域的“茶船古道”,历经了“合浦、徐闻作为早期贸易输出港”“广州作为中国茶叶输出... “茶船古道”是近年来从国家文化发展战略高度提出的一个全新的文化遗产概念。在“海上丝绸之路”这一宏大背景和线性文化遗产的理论视角下,南岭走廊区域的“茶船古道”,历经了“合浦、徐闻作为早期贸易输出港”“广州作为中国茶叶输出第一大港”“‘五口通商’后广州港茶业输出由盛转衰到再度复兴”等3个不同的历史时期。研究南岭走廊区域的“茶船古道”,不仅对南岭走廊区域地方特色文化的建设及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也对后续其他茶产地(茶产品)如何以区域线性文化遗产陆续融入国家层面线性文化遗产——“茶船古道”这一开放性的网状体系提供借鉴;甚至对当代广西如何发挥好历史文化及地缘优势,全力助推茶产业的振兴和推进“平陆运河”及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发展新格局,都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岭走廊 海上丝绸之路 茶船古道 线性文化遗产 文化遗产保护
下载PDF
医务工作者阅读质量与医院人文建设关系的思考与探索——基于某公立医院医务工作者阅读情况的调研分析
4
作者 叶盛楠 亢艺蓉 +2 位作者 周君 田梦媛 徐龙雨 《现代医院》 2024年第5期688-690,694,共4页
阅读是获取知识、提高人文素质、排解心理负面情绪的重要途径。本文基于某公立医院职工阅读情况进行调查研究,收集1508份有效样本分析,发现职工阅读偏好与学历、年龄、岗位、性别、工作年限等因素息息相关。基于以上分析结果,本文针对... 阅读是获取知识、提高人文素质、排解心理负面情绪的重要途径。本文基于某公立医院职工阅读情况进行调查研究,收集1508份有效样本分析,发现职工阅读偏好与学历、年龄、岗位、性别、工作年限等因素息息相关。基于以上分析结果,本文针对医务工作者提升阅读时间与质量、公立医院人文环境建设与文化建设提出建议,以期营造良好文化氛围,加强对患者的人文关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素养 人文阅读 人文关怀 医院文化
下载PDF
人文城市建设的经济价值——来自历史文化遗产活化的证据
5
作者 丁焕峰 谭一帆 刘小勇 《城市观察》 2024年第2期132-145,164,共15页
历史文化遗产是城市的宝贵资源,也是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基于人文经济学的价值判断,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作为人文城市的典型代表进行准自然实验,利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探讨历史文化遗产活化对所在城市创新能力的效应及其影响... 历史文化遗产是城市的宝贵资源,也是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基于人文经济学的价值判断,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作为人文城市的典型代表进行准自然实验,利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探讨历史文化遗产活化对所在城市创新能力的效应及其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建设对城市创新能力提升具有显著正面作用;历史文化遗产活化可以通过发挥要素积累效应、产业转型升级效应与宜居宜业效应,助推城市创新能力提升。本研究有助于理解人文城市建设、历史文化遗产活化的经济价值,进而探索新时代人文经济学的作用机理和理论框架,为构建人文经济学话语体系提供实践证据和实证方法,并为发展人文经济提供理论和实践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经济学 历史文化遗产 历史文化名城 城市创新能力 人文城市
下载PDF
文化自信视域下异化策略在晋商文化外宣翻译中的应用——以国家精品舞剧《一把酸枣》为例
6
作者 郑冰梅 苏红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24年第4期76-80,共5页
以民族舞剧《一把酸枣》为例,在文化自信视域下,针对晋商文化外宣翻译的现状及问题,提出了“异化为主、归化为辅”的翻译策略,即在译文中保留汉语风格和文化内涵,旨在让目标语读者更好地感受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增强晋商文化外宣翻译的... 以民族舞剧《一把酸枣》为例,在文化自信视域下,针对晋商文化外宣翻译的现状及问题,提出了“异化为主、归化为辅”的翻译策略,即在译文中保留汉语风格和文化内涵,旨在让目标语读者更好地感受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增强晋商文化外宣翻译的文化传播力。文章以舞剧之名《一把酸枣》及“小伙计”“走西口”“冲喜”等为例,展现了异化策略的翻译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自信 异化策略 外宣翻译 晋商文化 《一把酸枣》
下载PDF
文化自信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融入探究
7
作者 廖一祯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51-252,共2页
近年来,文化自信已成为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强调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有助于加强国家认同感和文化认同感。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简称“思政教育”)中,融入文化自信的教育内容可以培养学生对自己的文... 近年来,文化自信已成为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强调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有助于加强国家认同感和文化认同感。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简称“思政教育”)中,融入文化自信的教育内容可以培养学生对自己的文化理解与认同,提升其文化自信心和自我价值感。大学生思政教育作为培养高素质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阶段,需要关注学生的思想认同和塑造他们的价值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思政教育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文化自信 文化认同感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认同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国家认同感
下载PDF
人文经济学的理论基础
8
作者 胡钰 《学术前沿》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8-46,共9页
人文经济现象是当代中国经济实践展现出的新特征,研究人文经济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与前沿问题,形成了人文经济学的理论命题。对人文经济学的理论探索,要基于现代主流经济学已有的基本原理,结合经济学发展的理论逻辑,兼顾工具理性与价... 人文经济现象是当代中国经济实践展现出的新特征,研究人文经济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与前沿问题,形成了人文经济学的理论命题。对人文经济学的理论探索,要基于现代主流经济学已有的基本原理,结合经济学发展的理论逻辑,兼顾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在经济现象研究中的综合使用。在人文经济学的理论研究中,主线是围绕人文要素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展开,重点是围绕微观生产与消费行为的人文效率与人文效用,围绕宏观经济环境的人文公共品。人文经济学强调“人文的自觉”,以中国为方法,以自主为追求,以人类为目标,其理论意义与文明意义是非常显著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经济学 人文要素 人文效率 人文效用 人文公共品
下载PDF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话语彰显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价值引领
9
作者 青觉 曹高丁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1-80,共10页
话语是思想意识的载体,也反过来影响和塑造人们的思想意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话语是近代以来最具有凝聚力的话语之一,在多个维度具有彰显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功能。从历史维度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话语叙写了中华民族百年来的... 话语是思想意识的载体,也反过来影响和塑造人们的思想意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话语是近代以来最具有凝聚力的话语之一,在多个维度具有彰显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功能。从历史维度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话语叙写了中华民族百年来的屈辱历史记忆和辉煌奋斗历程,在时间向度刻写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叙事,在记忆向度唤起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共识。从场域维度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话语展演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发场域,在空间场域下循环往复催生观者的共同体意识,在符号场域下潜移默化地重塑观者的思维结构和意识生成,在传播场域下持续不断凝聚出共同体意识和行动力。从心理维度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话语强化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心理认同,以意识形态形塑整体意识倾向和心理定势,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造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立场,以文化认同凝聚各族人民内心深处的普遍性精神共识。从政治维度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话语厚植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政治底色,既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立场,重构中华民族共同体身份属性,也契合为人民谋幸福的价值追求,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华民族共同体 历史记忆 生发场域 心理认同
下载PDF
泉州开元寺国内研究述评
10
作者 徐淑延 范向丽 《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77-81,共5页
通过搜集2021年前发表的有关泉州开元寺的论文,从建筑、艺术、历史三大学科视角对泉州开元寺的相关研究进行综合评述,当前的研究以传统学科领域的微观研究和对“静态事物”的定性研究为主,未来可以从开元寺本体研究拓展到对比研究,同时... 通过搜集2021年前发表的有关泉州开元寺的论文,从建筑、艺术、历史三大学科视角对泉州开元寺的相关研究进行综合评述,当前的研究以传统学科领域的微观研究和对“静态事物”的定性研究为主,未来可以从开元寺本体研究拓展到对比研究,同时大胆尝试探索性研究,也可尝试采用大数据分析法等新型研究法对开元寺的人、事、制度等“动态事务”展开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泉州开元寺 研究述评 建筑艺术 历史价值
下载PDF
为非遗传承发展贡献青年力量
11
作者 黄永林 《人民论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8-91,共4页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一方面,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存的传统人文土壤有弱化倾向,不少非遗项目面临“断代失传”的危机;另一方面,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一些非遗项目借助互联网、短视频以及直播等新载体,受到青年的青睐、获得发展...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一方面,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存的传统人文土壤有弱化倾向,不少非遗项目面临“断代失传”的危机;另一方面,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一些非遗项目借助互联网、短视频以及直播等新载体,受到青年的青睐、获得发展。非遗保护的关键是教育与培养青年传承人。应通过现代科技、现代理念、现代创意、现代市场和现代教育等,让青年成为非遗传承的“主力军”,造就更多非遗“新传人”。唯有如此,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非遗才能具有永恒的生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 传承 青年
下载PDF
中国非遗传承保护的四重价值
12
作者 黄永林 《学术前沿》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6-83,共8页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既体现了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全球视野和国际胸怀,又展现了中国作为一个大国的责任与担当,彰显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世界意义。保护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丰富人类“文化多样性”、赓续人类文明和世界可持续发展的必...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既体现了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全球视野和国际胸怀,又展现了中国作为一个大国的责任与担当,彰显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世界意义。保护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丰富人类“文化多样性”、赓续人类文明和世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弘扬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精神,传播中华文明蕴含的人类共同价值,对于破解“文明冲突论”,增进世界各国各民族文化互动具有进阶性的助推作用。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非遗故事”,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治理之道。充分挖掘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全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具有的独特价值,开展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贸易,既是中国面对经济全球化和西方强势文化资本渗透而进行的文化战略选择,也是中国为人类发展贡献的精神和物质财富。保护好、传承好和利用好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发挥其多维价值,对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交流交往交融 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传承
下载PDF
“演出经济”成为城市新流量密码
13
作者 何志武 《人民论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0-103,共4页
2023年的演出市场呈现出大城小城同频共振,演出地域全面下沉,演出品类全面覆盖,跨城观演成为潮流的生动局面。演出经济亦成为各地拉动旅游收入、提振服务业消费、提升城市流量的“新密码”。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认识到举办演出对于繁荣... 2023年的演出市场呈现出大城小城同频共振,演出地域全面下沉,演出品类全面覆盖,跨城观演成为潮流的生动局面。演出经济亦成为各地拉动旅游收入、提振服务业消费、提升城市流量的“新密码”。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认识到举办演出对于繁荣本地经济的重要意义,相继出台多重利好政策助推演艺市场发展。要推动演出经济行稳致远,必须深入洞察消费人群的多元化需求,推出适销对路的演出产品和服务,加强多层次多类型演艺资源供给,促进演出市场的持续繁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演出经济 流量密码 社交媒体 情绪价值
下载PDF
二十四节气彰显中华文明的独特性与生命力
14
作者 彭林 《人民论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5-109,共5页
先哲认为,宇宙是一有规律地运动的体系,天人合一,万物一体,社会的运作,唯有遵从宇宙法则,方能立于不败之地。二十四节气乃是先民基于数千年天文观测而成,是在阴阳历的基础上,对全年的气象、寒暑、雨露、霜雪进一步细化与定位的宇宙秩序... 先哲认为,宇宙是一有规律地运动的体系,天人合一,万物一体,社会的运作,唯有遵从宇宙法则,方能立于不败之地。二十四节气乃是先民基于数千年天文观测而成,是在阴阳历的基础上,对全年的气象、寒暑、雨露、霜雪进一步细化与定位的宇宙秩序,具有“大数据”的意义,藉此对社会生活进行“格式化”处理,使之进入规范、有序的状态,对社会的稳定与发展的作用非同小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十四节气 天文历法 生活准则 文化标识
下载PDF
“一带一路”上的敦煌文化及其时代底蕴
15
作者 欧阳雪梅 《人民论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6-109,共4页
敦煌文化反映了自汉代以来的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以中华文明为根基,不断吸纳着来自古代印度文明、希腊文明、波斯文明和中亚地区诸多民族的文化元素所形成的多元一体的文化,造就了多元丰富的“世界的敦煌”。研究和弘扬敦煌文化,既要... 敦煌文化反映了自汉代以来的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以中华文明为根基,不断吸纳着来自古代印度文明、希腊文明、波斯文明和中亚地区诸多民族的文化元素所形成的多元一体的文化,造就了多元丰富的“世界的敦煌”。研究和弘扬敦煌文化,既要深入挖掘敦煌文化和历史遗存背后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道德规范,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也要积极推动敦煌文化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作出应有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敦煌文化 传统文化 文化自信
下载PDF
时代变迁中的春节民俗文化
16
作者 郑土有 《人民论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6-18,共3页
春节源于农耕生产和宗法家族,其最主要的主题是感恩、庆贺和祈福,为了表达这三个主题逐渐形成了各种仪式活动。春节属于民俗文化,表现为外在的生活方式和内在的文化意蕴,尽管有些外在的仪式活动发生了改变,但文化意蕴并未改变,经历了长... 春节源于农耕生产和宗法家族,其最主要的主题是感恩、庆贺和祈福,为了表达这三个主题逐渐形成了各种仪式活动。春节属于民俗文化,表现为外在的生活方式和内在的文化意蕴,尽管有些外在的仪式活动发生了改变,但文化意蕴并未改变,经历了长期沉淀的春节主题(内核),深深扎根于中华民族的沃土之中,融入到中华民族精神之中,呈现出独特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节 民俗 中华文化 时代变迁
下载PDF
提升中华文化在中亚青年群体中的传播力
17
作者 庄玉琳 《人民论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4-96,共3页
中亚国家是我国“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通道和关口大门,具有重要战略价值地位。受自然地理距离、语言文字差异和文化背景差异的影响,中华文化在中亚青年群体中的传播仍显不足。因此,要丰富和创新传播平台、载体及机制,通过加强基础设施... 中亚国家是我国“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通道和关口大门,具有重要战略价值地位。受自然地理距离、语言文字差异和文化背景差异的影响,中华文化在中亚青年群体中的传播仍显不足。因此,要丰富和创新传播平台、载体及机制,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中华文化感召力、深化高等教育合作、用好新媒体新技术等有效路径,推动中华文化在中亚大地上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为中国—中亚青年凝聚共识、携手谱写共同发展新篇章注入强大精神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文化 中亚 青年群体 传播力
下载PDF
建构中国海洋文明的概念话语体系
18
作者 杨国桢 《东南学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5-72,247,共9页
中国海洋文明是推动海洋强国建设的内生动力,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时代变迁,学界对海洋文化概念内涵的认知不断变化,加强海洋文化建设,需要对中国海洋文明的概念话语有正确的认知。融合历史与当代的概念内涵变迁... 中国海洋文明是推动海洋强国建设的内生动力,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时代变迁,学界对海洋文化概念内涵的认知不断变化,加强海洋文化建设,需要对中国海洋文明的概念话语有正确的认知。融合历史与当代的概念内涵变迁,对海洋文明的概念话语加以重新审视、修正和重构,分别不同类型,排列组合为海洋环境、海洋经济、海洋社会、海洋文化四个层级的概念话语体系,使之成为思考和研究的工具,打破西方话语霸权,发展和创新海洋文明理论,顺应时代要求,推动中国海洋文明在新时代开启新征程,取得新成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海洋文明 概念话语体系 海洋文化建设
下载PDF
全媒体传播视域下胡同文化的传播路径研究
19
作者 董世斌 李昂 《传播与版权》 2024年第1期71-74,共4页
胡同作为古城历史和文化的载体,蕴藏着丰富的民俗风情和精神气质,传递出和谐、友善的社会价值。目前,胡同文化传播存在资源挖掘不深、传播路径同质化等问题。全媒体是媒介融合的最高阶段,利用全媒体思维为胡同文化打造数字化传播生态体... 胡同作为古城历史和文化的载体,蕴藏着丰富的民俗风情和精神气质,传递出和谐、友善的社会价值。目前,胡同文化传播存在资源挖掘不深、传播路径同质化等问题。全媒体是媒介融合的最高阶段,利用全媒体思维为胡同文化打造数字化传播生态体系,深耕优质胡同故事,发挥多元主体的传播合力,能够有效地应对胡同文化面临的传播挑战,有助于深度解读胡同文化的历史价值和现代意义,讲好胡同故事,传承胡同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媒体传播 胡同文化 传播路径
下载PDF
文化遗产的科技保护路径及其中的多学科参与———兼论对新文科背景下相关学科建设的启示
20
作者 张靖 罗简凡 +3 位作者 段敬松 李及鑫 杨程诚 杨乃一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2期1-13,共13页
文章聚焦文化遗产科技保护这一主流路径,从文化遗产科技行动计划文本和文化遗产保护科技创新实践项目切入,梳理归纳科技创新在文化遗产保护国家战略中的定位及发展目标与方向,探究实践项目中的学科参与及交叉融合情况。研究发现,科技创... 文章聚焦文化遗产科技保护这一主流路径,从文化遗产科技行动计划文本和文化遗产保护科技创新实践项目切入,梳理归纳科技创新在文化遗产保护国家战略中的定位及发展目标与方向,探究实践项目中的学科参与及交叉融合情况。研究发现,科技创新的支撑作用,以及数字技术的重要地位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取得共识,其中跨学科的人才培养的意义尤为强调。当前实践中所呈现的学科参与及交叉融合主要包括理工学科主导—人文学科辅助型和理工—人文明确分工型两种类型。基于上述分析,讨论了文化遗产保护科技创新中的学科参与和交叉融合对我国新文科背景下相关学科建设的启示,提出文化遗产保护是实践新文科建设的理想领域,而当前信息资源管理一级学科是进行相关学科新文科建设的最佳依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遗产 科技保护 信息资源管理 古籍保护 学科建设 新文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