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116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新基建、区域创新与文化消费升级 被引量:2
1
作者 顾江 陈璐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5-92,255,共9页
数字新基建在文化产业领域的深度融合和应用,拓展了文化消费业态与模式,提供了文化消费升级的新动能。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数字新基建的发展可以显著推动居民文化消费升级,并且可以通过带动区域创新间接提振文化消费;... 数字新基建在文化产业领域的深度融合和应用,拓展了文化消费业态与模式,提供了文化消费升级的新动能。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数字新基建的发展可以显著推动居民文化消费升级,并且可以通过带动区域创新间接提振文化消费;数字新基建对文化消费的影响具有显著的“边际效应”非线性递增特征;数字新基建对文化消费的积极影响存在区域和城乡异质性。因此,应以顶层设计、金融支撑、人才培育为抓手,大力推进数字新基建发展,以平台建设优化区域文化科技资源配置,实施动态化、差异化的数字新基建发展战略,促进文化消费升级,助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新基建 文化消费 区域创新 中国式现代化
下载PDF
中原城市群文化软实力综合评价及空间分异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李晗 马芳芳 丁志伟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3-70,共8页
基于文化吸引力、文化展示力、文化传播力、文化创新力、文化事业投入力和文旅融合力6个维度构建文化软实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空间分类、核密度分析、空间自相关等方法,分析中原城市群文化软实力的空间特征并解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 基于文化吸引力、文化展示力、文化传播力、文化创新力、文化事业投入力和文旅融合力6个维度构建文化软实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空间分类、核密度分析、空间自相关等方法,分析中原城市群文化软实力的空间特征并解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从综合实力差异看,高、较高文化软实力城市数量少且主要分布在核心区,中等实力城市仅有3个,半数城市为低和较低实力。空间上具有明显的东西差异,西半壁呈现以郑汴为引领的中心外围格局,东半壁则表现为亳州、阜阳引领的极化特征,且在东西半壁之间形成聊城至驻马店的低值连绵带。(2)从分维度空间差异看,文化吸引力子系统、文化展示力子系统与综合实力格局类似,而文化事业投入力子系统呈现“西北高、东南低”的格局。此外,文化传播力子系统、文化创新力子系统呈现与前3个子系统完全不同的格局,表现为以郑汴为核心的低值包围高值的分布结构。(3)从空间集聚和关联看,中原城市群分别围绕郑州和亳州形成了“一主一副”的双核集聚态势,且主核区附近形成了显著的高-高集聚群。其中,文化吸引力子系统与综合实力的集聚格局基本一致,文化展示力子系统的集聚在郑州减弱而在亳州得到加强,文化传播力子系统和文化创新力子系统仅在中部形成集聚核心,文旅融合力子系统则在综合格局的基础上在东南部形成两个集聚核心。(4)从影响因素看,市区GDP对城市文化软实力的影响最强,第三产业增加值次之,交通设施、科教文卫单位数和城镇化率的影响作用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软实力 水平评价 空间差异 影响因素 中原城市群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数字文化强国建设:理论逻辑与革新路径 被引量:4
3
作者 解学芳 贺雪玲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4-58,共15页
伴随数智技术的迭代,我国文化建设开启了建构文化自信和文化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数字化”为关键词的发展演进之路。关于文化强国的研究命题已引起学界高度关注,但缺乏立足数字文明时代中国式现代化大背景的系统考量。一方面... 伴随数智技术的迭代,我国文化建设开启了建构文化自信和文化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数字化”为关键词的发展演进之路。关于文化强国的研究命题已引起学界高度关注,但缺乏立足数字文明时代中国式现代化大背景的系统考量。一方面,亟须阐明中国式现代化数字文化强国的生成逻辑与理论蕴涵,系统构建数字文化强国发展框架。其中,意识形态领导力、制度前瞻力、文化自信力、文化科技创新力、文化产业竞争力是该框架的主要构成要素,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数字文化强国建设应立足彰显思想引领、精神引导、文化自强的价值内核,实现由文化自信到文化自强,最终建成数字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另一方面,应深刻把握系统科学理论的涌现性、非线性、突变性、主体能动性、复杂性的价值内核,从思想引领、制度前瞻、文化自信、科技赋能、产业现代化五个维度协同构建中国式现代化数字文化强国建设的革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智时代 中国式现代化 数字文化强国 理论逻辑 革新路径
下载PDF
AI涌现:国际传播生态新物种、新范式和新秩序 被引量:3
4
作者 崔波 黄智尚 《出版广角》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1-27,共7页
以Chat GPT为代表的生成式AI进入国际传播生态,兼具生产者和消费者双重身份,成为传播新物种。人机共存、人机共有、人机共创将是国际传播的新面向。生成式AI在与既有传播主体的碰撞与融合中,催生了国际传播新范式,但同时也伴随着虚假信... 以Chat GPT为代表的生成式AI进入国际传播生态,兼具生产者和消费者双重身份,成为传播新物种。人机共存、人机共有、人机共创将是国际传播的新面向。生成式AI在与既有传播主体的碰撞与融合中,催生了国际传播新范式,但同时也伴随着虚假信息泛滥、技术发展失衡和违背伦理法规等风险。因此,国际传播的新秩序亟待重构,从全方位提升国际传播主体能力、多层次多角度展开叙事内容和全过程治理传播等方向构建新秩序或是可行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式AI 国际传播 新物种 新范式 新秩序
下载PDF
“抖音注我”开新局:平台技术环境下的非遗传播传承路径与政策创新 被引量:2
5
作者 傅才武 《图书情报知识》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14,共9页
[目的/意义]目前,我国进入各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非遗已达10万项,它们代表了中华民族最深刻的族群历史记忆。为应对社会大转型对非遗保护传承的全方位冲击,将抖音等平台技术纳入到政策范围,可以产生重大的政策效益与管理效益。[研究... [目的/意义]目前,我国进入各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非遗已达10万项,它们代表了中华民族最深刻的族群历史记忆。为应对社会大转型对非遗保护传承的全方位冲击,将抖音等平台技术纳入到政策范围,可以产生重大的政策效益与管理效益。[研究设计/方法]借助文献研究、政策文本分析、数据分析、案例研究等方法,深入探究当前非遗保护传承中的理论与实践困境,以及抖音对非遗传播传承产生的积极影响。[结论/发现]提出要超越非遗静态保护和文化生态区保护的范畴,将抖音等技术平台化非遗传播传承项目,纳入到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和国家艺术基金资助的政策范围,设计政府资助与市场商业模式双轨并进的政策路径,以形成政府原生态基因保护传承与市场化非遗形态传播传承两线并行的总体政策思路。同时,也要关注抖音等数字技术导致的非遗保护传承中的“市场失灵”问题,并实现政策的平衡。[创新/价值]为我国重构非遗的再生产方式、重塑非遗传播传承链条,突破非遗传承在社会日常生活中日益边缘化的困境,提供了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抖音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技术平台 文化传承 文化消费
下载PDF
数字赋能文化创意产业的机理、现实及实现路径 被引量:5
6
作者 郭艳 《海南开放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37-43,共7页
数字技术具有较强的赋能作用,对文化创意产业的转型升级作用越来越明显。数字技术全面赋能文化创意产业生产、流通、消费领域。文化创意产业数字化进程加速,但发展依然存在不平衡的问题。未来,要依托“数字中国”战略,推动文化创意产业... 数字技术具有较强的赋能作用,对文化创意产业的转型升级作用越来越明显。数字技术全面赋能文化创意产业生产、流通、消费领域。文化创意产业数字化进程加速,但发展依然存在不平衡的问题。未来,要依托“数字中国”战略,推动文化创意产业数字化转型;发展相关核心技术,提升文化创意产业的技术水平;加强内容创新,优化数字文化创意产品供给;加强数字文化治理,推进文化创意产业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赋能 文化创意产业 作用机制 路径研究
下载PDF
数字技术对数字艺术的生产与美学塑造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魏鹏举 范晶晶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31,共8页
数字时代,以Chat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生成技术,激发了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浪潮。人工智能生成技术对数字艺术的生产与审美塑造机制产生了巨大影响。从数字技术与数字艺术的关系来看,数字生成技术不断拓展着数字艺术的边界,为其带来新的生... 数字时代,以Chat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生成技术,激发了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浪潮。人工智能生成技术对数字艺术的生产与审美塑造机制产生了巨大影响。从数字技术与数字艺术的关系来看,数字生成技术不断拓展着数字艺术的边界,为其带来新的生命力与发展动力。数字艺术也在不断提升数字技术,推动其向前发展,两者互鉴与共构。这种技术扩域带来的艺术生态的变革,使数字艺术的生产端日益便捷和高效。随之带来的艺术平权化,一方面消解了经典艺术的审美“光晕”,另一方面也带来了审美端的体验性与交互性的新变化。人们对数字艺术应该有全新的认识,形成新的美学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艺术 数字生成技术 艺术生产与审美
下载PDF
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站位与定位 被引量:6
8
作者 高书生 《数字出版研究》 2024年第1期1-7,共7页
本文根据《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明确的战略目标、战略意义和战略框架,分析了文化数字化上升为国家战略的主要原因,将文化大数据的体系框架概括为“两侧四端”,即供给侧、需求侧,以及资源端、生产端、消费端和云端,... 本文根据《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明确的战略目标、战略意义和战略框架,分析了文化数字化上升为国家战略的主要原因,将文化大数据的体系框架概括为“两侧四端”,即供给侧、需求侧,以及资源端、生产端、消费端和云端,通过建设文化数据服务中心、搭建文化数据服务平台、创建标识解析体系,实现文化大数据体系云端部署。文化机构只要进入文化大数据体系,就可以共享、交易数据,利用大模型等技术对数据进行深度加工,并将文化数字内容通过云端的文化数据服务中心实现多网多终端分发,最终使中华文化数字化成果的分享路径更加便捷,加快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深入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数字化 文化大数据 数字化转型 文化生产力 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
下载PDF
文化赋能论:文化遗产赋能、文旅产业发展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 被引量:1
9
作者 张继焦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2-142,共11页
文化与经济具有密切关系。通过对“文化非营利说”“文化配角说”“文化被动说”和“文化搭台说”等传统经济与文化观点的深刻反思,可以发现,文化赋能论着重探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与文旅产业发展之间的关系,强调文化自身的经济能量... 文化与经济具有密切关系。通过对“文化非营利说”“文化配角说”“文化被动说”和“文化搭台说”等传统经济与文化观点的深刻反思,可以发现,文化赋能论着重探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与文旅产业发展之间的关系,强调文化自身的经济能量及其在经济发展中的资源配置作用,具体表现为物质性文化遗产、制度性文化遗产、习俗性文化遗产等不同类型的文化遗产与文旅产业发展的双向赋能,进而共同推动中华文化和中国经济的螺旋式上升发展。作为尝试构建中国人文经济学话语体系的理论创新,文化赋能论旨在推动文化与经济的互动融合和互促发展,这也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应有之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赋能论 文化遗产 文旅产业发展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下载PDF
数字文化新业态发展影响因素研究——基于DEMATEL-ISM-MICMAC展开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赵尔奎 宋亦文 刘婧 《决策与信息》 2024年第1期52-64,共13页
文化与数字信息技术的相互融合孕育出了丰富多样的数字文化新业态,为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发展数字文化新业态是文化产业升级的内在要求,客观科学地认识数字文化新业态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其相互关系,有助于全方位解析数字文... 文化与数字信息技术的相互融合孕育出了丰富多样的数字文化新业态,为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发展数字文化新业态是文化产业升级的内在要求,客观科学地认识数字文化新业态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其相互关系,有助于全方位解析数字文化新业态的发展机制和创新发展路径,以促进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的实施。通过识别15个数字文化新业态发展影响因素,运用DEMATEL法分析数字文化新业态发展各影响因素的重要程度,采用ISM-MICMAC法分析影响因素的层级关系与驱动-依赖关系,找出数字文化新业态发展的直接影响因素、间接影响因素和根本影响因素。研究表明:数字文化新业态发展以企业规模、服务创新、产品开发、人才培养、装备制造与模式创新为直接影响,以平台构建、数字化管理、资金支持与IP影响力为间接影响,以标准应用、资产禀赋、产学研协同、技术研发与政策支持为根本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文化新业态 文化数据资产禀赋 文化消费 文化企业数字化管理 数字文化资源平台
下载PDF
整体性保护视野下文化景观遗产地产业发展策略研究--以景迈山为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田艳 罗渝涵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72-180,共9页
文化景观保护的理论和实践都强调将人和非物质要素纳入到遗产的整体性保护之中。遗产地的产业发展方式深刻影响着遗产保护效果。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遗产地的产业发展因申遗成功迎来新的机遇,但由于整体性保护理念在制度中并未得... 文化景观保护的理论和实践都强调将人和非物质要素纳入到遗产的整体性保护之中。遗产地的产业发展方式深刻影响着遗产保护效果。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遗产地的产业发展因申遗成功迎来新的机遇,但由于整体性保护理念在制度中并未得到充分明确且在实践中认识不足,遗产地产业发展重点偏向物质要素而忽略了非物质要素,导致茶产业发展思路和村寨利用方式与遗产保护目标契合度不够,文旅产业偏向观光而没有全面展示遗产内涵,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面临断层风险,影响了遗产地可持续发展的文化根基。挖掘非物质要素的产业价值,以整体性保护视角重构产业发展思路,构建“践行传统生产生活赋能产业发展”的良性循环,并在制度上明确整体性保护理念、完善产业发展引导和扶持规范,或许是化解遗产地发展需求与遗产保护间矛盾的可行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 整体性保护 非物质要素 产业发展
下载PDF
数字文旅赋能乡村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以四川乡村美食旅游为例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丽娜 李杰 《南方农机》 2024年第5期111-114,共4页
课题组概述了数字文旅的概念和特征,探讨了数字化转型在现代旅游业中的重要性,分析了数字文旅赋能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理论依据,梳理了当前乡村旅游面临的困境,包括在地元素挖掘不深、旅游产品同质化、宣传不足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讨... 课题组概述了数字文旅的概念和特征,探讨了数字化转型在现代旅游业中的重要性,分析了数字文旅赋能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理论依据,梳理了当前乡村旅游面临的困境,包括在地元素挖掘不深、旅游产品同质化、宣传不足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讨论了数字文旅赋能乡村旅游的可能性。课题组以四川乡村美食旅游为例,提出了数字化营销、自媒体合作和数字化信息建设等措施是实现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文旅不仅为乡村旅游带来了更多机遇,也为游客提供了更为便捷、个性化的旅游体验,为实现可持续、高质量的乡村旅游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文旅 乡村旅游 美食旅游 数字化营销
下载PDF
叙事学视域下文化消费内容创造与价值提升探索 被引量:1
13
作者 徐望 《创新》 2024年第1期101-110,共10页
基于叙事学理论视域研究文化消费,可以认识到故事内容对于文化消费的推动力,可以探索创造故事内容,推动文化消费的策略。在很多文化消费活动中,消费者关注与消费的是故事内容。故事作为文化消费的对象,引人进入与浸入。消费者在消费“... 基于叙事学理论视域研究文化消费,可以认识到故事内容对于文化消费的推动力,可以探索创造故事内容,推动文化消费的策略。在很多文化消费活动中,消费者关注与消费的是故事内容。故事作为文化消费的对象,引人进入与浸入。消费者在消费“同一个”故事时,也参与建构着“千万个”故事。故事总是在流传中的,流传意味着故事产生形变,在文化产业中,经典故事题材历经无数次编创,仍能激起消费者的故事情怀。在消费中,故事再生式地传播着文本与价值观,促成文化共同体。基于叙事学视域探讨如何扩大文化消费,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发掘、讲好和传播中国故事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学 文化消费 文化内容 故事 文化产业 文化市场
下载PDF
AIGC技术+动画对非遗文化数字经济发展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默尘 《特区经济》 2024年第1期145-148,共4页
动画创作作为非遗文化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一直追求提高非遗文化数字经济发展的效率和质量的平衡。非遗文化动画创作领域,AIGC技术应用也越来越多。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领域开始应用AI技术来提升效率和... 动画创作作为非遗文化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一直追求提高非遗文化数字经济发展的效率和质量的平衡。非遗文化动画创作领域,AIGC技术应用也越来越多。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领域开始应用AI技术来提升效率和创造力,动画创作作为一种复杂而耗时的艺术形式,也受益于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本文将探讨AIGC技术+动画对非遗文化数字经济发展的影响,并分析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IGC 动画创作 非遗文化 数字经济 影响
原文传递
广州文化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评价及对策 被引量:1
15
作者 余炜楷 杨石琳 +2 位作者 陈露 魏少峰 顾恬玮 《城市观察》 2024年第1期46-59,160,共15页
文化产业园区建设对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在剖析文化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内涵的基础上,从产业、资源、空间、品牌四个维度,构建文化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特征评价模型,并以广州文化产业园区为研究对象展开分析。研... 文化产业园区建设对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在剖析文化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内涵的基础上,从产业、资源、空间、品牌四个维度,构建文化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特征评价模型,并以广州文化产业园区为研究对象展开分析。研究发现,广州文化产业园区在不同维度的发展特征不一,每个维度都有发展较好的典型园区,其经验做法值得借鉴。本研究从以上四个维度进一步提出优化策略,以期更好地推动广州文化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并为其他城市的文化产业园区建设提供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 文化产业 产业园区 文化企业空间分布 广州
下载PDF
增进共同性:云南民族文化产业的路径选择 被引量:1
16
作者 罗成雁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 2024年第1期160-168,共9页
云南民族文化产业是我国文化产业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在差异性与共同性的辩证张力中不断发展的文化产业。随着文化产业发展语境的转变,云南民族文化产业应把握全球化与地方化辩证演进的趋势,把握科技参与民族文化资源创造性转化的趋势和... 云南民族文化产业是我国文化产业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在差异性与共同性的辩证张力中不断发展的文化产业。随着文化产业发展语境的转变,云南民族文化产业应把握全球化与地方化辩证演进的趋势,把握科技参与民族文化资源创造性转化的趋势和文化创意驱动发展模式的转变,在民族文化展示中增进共同性。云南民族文化产业,既要深入挖掘民族文化产业的共同性,促进民族文化的交流;也要推动各类文化主体共同参与,加强民族文化产品价值共创。这是云南民族文化产业突破民族文化资源依赖性强、差异化发展战略局限和旅游产业伴生型发展模式瓶颈的路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民族文化产业 差异性 共同性 文化展示
下载PDF
数字技术赋能陶瓷文创产业发展的策略探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周晓莹 《佛山陶瓷》 CAS 2024年第3期84-86,共3页
伴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应用,已然成为推动产业升级发展的强劲动力。对于陶瓷文创产业而言,也要紧抓数字技术发展的难得机遇与良好契机。要充分认知数字技术在陶瓷文创产品的设计、生产、传播及消费中的重要作用,考虑数字时代陶瓷文创产... 伴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应用,已然成为推动产业升级发展的强劲动力。对于陶瓷文创产业而言,也要紧抓数字技术发展的难得机遇与良好契机。要充分认知数字技术在陶瓷文创产品的设计、生产、传播及消费中的重要作用,考虑数字时代陶瓷文创产业发展现状,在此基础上着重探究数字技术赋能陶瓷文创产业发展的策略,以有力推动陶瓷文创产业发展的转型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技术 陶瓷 文创产业 现状 发展策略
下载PDF
基于数字化体验价值的旅游者幸福感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黎玲 胡珑川 《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33-40,共8页
数字经济时代,旅游数字化体验已渗透到旅游的全要素和全过程,对旅游者幸福感产生了新的影响。在开发旅游数字化体验价值量表的基础上,探讨旅游数字化体验价值对游客幸福感的影响。旅游数字化体验价值由功能性、情感性、社交性和社会影... 数字经济时代,旅游数字化体验已渗透到旅游的全要素和全过程,对旅游者幸福感产生了新的影响。在开发旅游数字化体验价值量表的基础上,探讨旅游数字化体验价值对游客幸福感的影响。旅游数字化体验价值由功能性、情感性、社交性和社会影响四个维度构成。人口学变量中,受教育程度对旅游者幸福感具有正向显著影响;旅游六要素中,餐饮、购物、娱乐三个要素的旅游数字化体验价值对旅游者幸福感存在正向显著影响;旅游数字化体验价值四个维度均对旅游者幸福感具有正向显著影响。建议从行前、行中和行后三个阶段,通过加强旅游数字化营销,创新旅游数字化产品,构建数字化反馈机制等方面提升旅游者幸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文旅 旅游体验价值 旅游者幸福感
下载PDF
基于元宇宙的大运河虚拟文化空间场景感知与构建研究
19
作者 杨阳 乔晓鹏 张志强 《出版广角》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53-59,共7页
基于场景理论,大运河虚拟文化空间场景可分为社会性、原真性、体验性三个一级维度和十个二级维度,大运河虚拟文化空间舒适物可分为大运河物质文化遗产类舒适物、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类舒适物、沉浸式体验类舒适物等三类。通过问卷调查... 基于场景理论,大运河虚拟文化空间场景可分为社会性、原真性、体验性三个一级维度和十个二级维度,大运河虚拟文化空间舒适物可分为大运河物质文化遗产类舒适物、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类舒适物、沉浸式体验类舒适物等三类。通过问卷调查形式对大运河虚拟文化空间场景感知与用户需求进行分析,提出未来大运河虚拟文化空间场景的构建可从深度挖掘大运河文化遗产文化内涵,注重大运河文化舒适物的使用与呈现,以及多元化场景风格、服务与产品的提供等方面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运河文化遗产 虚拟文化空间 场景感知 文化舒适物
下载PDF
促进文化消费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与举措
20
作者 向勇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94-97,共4页
文化消费是消费行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要的重要途径,是超越物质消费的高层次消费形态,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方式。从表面上来看,文化消费行为是对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消费,是个人化的消费支出和消... 文化消费是消费行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要的重要途径,是超越物质消费的高层次消费形态,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方式。从表面上来看,文化消费行为是对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消费,是个人化的消费支出和消费满足;从深层次看,文化消费水平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到较高水平的整体表现。进一步推动文化消费高质量发展,就要充分实现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的良性互动,充分推动文化生产供给侧结构改革,充分挖掘人民群众文化消费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经济学 文化消费 高质量发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