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696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世界中国学视野下的中原学建设(笔谈)
1
作者 李庚香 沈桂龙 +1 位作者 郭华巍 胡大雷 《河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4,共14页
当今世界正在经历广泛而又深刻的社会变革。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迫切需要哲学社会科学进行知识变革、提供思想先导,迫切需要构建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以打破“西方中心论”的认知迷思。中国自主知识... 当今世界正在经历广泛而又深刻的社会变革。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迫切需要哲学社会科学进行知识变革、提供思想先导,迫切需要构建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以打破“西方中心论”的认知迷思。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有宏观与微观之分,作为地方性理论学科建设生动实践的中原学则是以根性研究、谱系研究、基因研究、精神研究为核心的、历史与现实相统一的一门系统知识、学问及学说的总和,是中国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近年,中原学建设的相关实践充分体现了大变革时代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发展的新取向,在此过程中也形成了一些理论与实践成果。中原学的独特之处在于其地域性和综合性,中原地区作为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发源地,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独特的地域特色。中原学研究不仅要深入挖掘这些历史文化遗产,还要结合现实情况进行综合分析,为中原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科学指导。为进一步把握中原学建设与发展的总体方向,推动中原学研究的深入发展,河南社会科学杂志社策划了本期“世界中国学视野下的中原学建设”笔谈,约请国内知名专家学者从文化学、历史学的视角对中原学、地方学建设提出创建性意见和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学 中原学 浙学 自主知识体系
下载PDF
深州蜜桃主题文化资源与数字化文创产品研究
2
作者 薛辉 马珍珍 樊艳改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88-93,共6页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阐述文化与数字科技融合的意义,挖掘深州蜜桃主题文化资源的价值,对文化资源评价标准的制定进行深入研究,并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深州蜜桃文化资源因素评价指标体系,根据专家评分结果评价深州蜜桃主题文化资源的价值等级...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阐述文化与数字科技融合的意义,挖掘深州蜜桃主题文化资源的价值,对文化资源评价标准的制定进行深入研究,并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深州蜜桃文化资源因素评价指标体系,根据专家评分结果评价深州蜜桃主题文化资源的价值等级,构建深州蜜桃主题文化资源评价模型,并指出现有研究模型的不足,在此基础上,阐述深州蜜桃主题文化资源的开发路径,并分别从文创产品及其分类、数字化与文化资源相结合、开发潜力和应用案例等4个方面利用深州蜜桃主题文化资源开发文创产品,提出深州蜜桃文化资源开发的保障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州蜜桃 文化资源评价因素 文化资源评价指标 数字化 文创产品 文化资源开发
下载PDF
科技赋能非遗转化与发展路径研究
3
作者 王伟 许鑫 《农业图书情报学报》 2024年第1期58-70,共13页
[目的/意义]研究旨在探讨文化与科技融合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路径研究,强调现代科技赋能对非遗转化与发展的重要作用。[方法/过程]通过对非遗“双创”内涵进行解读、非遗“双创”重要贡献分析以及科技在非遗... [目的/意义]研究旨在探讨文化与科技融合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路径研究,强调现代科技赋能对非遗转化与发展的重要作用。[方法/过程]通过对非遗“双创”内涵进行解读、非遗“双创”重要贡献分析以及科技在非遗“双创”中的分类别场景分析,探讨科技赋能非遗“双创”的6类共性关键技术和3层框架体系。结合非遗传统技艺芜湖铁画锻制技艺具体实例,展示现代科技在非遗“双创”中的促进作用和对非遗保护、传承与发展创新的影响。[结果/结论]研究结果表明,通过科技手段可以有效地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现非遗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同时也要深入思考和防范现代科技对非遗项目的潜在风险和挑战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赋能 非物质文化遗产 创造性转化 创新性发展 人工智能 大数据 虚拟现实
下载PDF
新时代李冰文化的精神内涵分析及其传承价值探讨
4
作者 王丽娟 陈曜 +1 位作者 李云鹏 朱云枫 《中国水利》 2024年第2期68-72,共5页
李冰于公元前256年主持修建都江堰,是中国古代科学治水的典型象征。李冰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目前关于李冰文化精神内涵的表述众说纷纭。研究认为李冰文化的精神内涵是以李冰为代表的都江堰历代治水先贤以及广大人民群众在... 李冰于公元前256年主持修建都江堰,是中国古代科学治水的典型象征。李冰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目前关于李冰文化精神内涵的表述众说纷纭。研究认为李冰文化的精神内涵是以李冰为代表的都江堰历代治水先贤以及广大人民群众在都江堰的建设管理发展过程中、治水实践中所形成和体现的执政理念、科学思想、优秀品德及与之相关的民族情感,也是都江堰巨大作用、历史地位、独特价值的反映。本着客观、便于接受和推广的原则,提出李冰文化的精神内涵具体表述为“治水兴邦,师法自然,求实创新,人水和谐”。同时,结合国家政策以及新时代经济、文化发展需要,对李冰文化的传承发展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冰文化 都江堰 中华优秀文化 人水和谐 因地制宜
下载PDF
无锡运河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策略研究
5
作者 梁峰 于英鹏 +1 位作者 牛文蕾 吴小锋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71-77,共7页
文化遗产具有普遍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以及特殊的经济和思想价值。基于文献分析、实地调研等方法,对大运河无锡段沿线的物质文化遗产赋存情况进行梳理和统计分析,发现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中存在以下问题:内容阐释挖掘不够,价值传播指... 文化遗产具有普遍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以及特殊的经济和思想价值。基于文献分析、实地调研等方法,对大运河无锡段沿线的物质文化遗产赋存情况进行梳理和统计分析,发现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中存在以下问题:内容阐释挖掘不够,价值传播指向模糊;遗产存在诸多历史断点,难以展现文化全貌;遗产地理空间分散,难以连片成面开发;以静态静物展示为主,缺乏沉浸式场景开发。基于文化遗产的普遍价值和特殊价值维度,建议加强内容挖掘、关注文化传播的价值导向,加强顶层设计、增强文化遗产时空连续性,构建场景化主题、开发沉浸式体验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杭大运河 无锡 文化遗产保护 价值
下载PDF
新时代乡村文化治理的时代意蕴
6
作者 杨帆 杜刚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36-141,共6页
设神理以景俗,敷文化以柔远。在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道路上,文化的作用不可小觑,是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的精神支撑。乡村文化治理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深层动力和引领乡村振兴的“铸魂工程”,兼具“治理对象”和“治理工具”双重意蕴,... 设神理以景俗,敷文化以柔远。在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道路上,文化的作用不可小觑,是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的精神支撑。乡村文化治理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深层动力和引领乡村振兴的“铸魂工程”,兼具“治理对象”和“治理工具”双重意蕴,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共同富裕的重要举措,更是提升社会文明程度的有力抓手。当前,乡村文化治理愈发成为探索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重要议题,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文化治理 乡村振兴 中国式现代化 “三农”
下载PDF
黑龙江流域四小民族传统手工艺品语义设计路径研究
7
作者 黄剑 周晓杰 《绥化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58-59,共2页
黑龙江流域四小民族传统手工艺品的设计语义应用较为广泛。传统手工艺品的设计涉及地域文化、民俗传统和历史背景等内容,语义设计正是表述其内容的重要手段。文章通过万物有灵的四小民族生态学语义观念,研究其南迁进程中融合和设计路径... 黑龙江流域四小民族传统手工艺品的设计语义应用较为广泛。传统手工艺品的设计涉及地域文化、民俗传统和历史背景等内容,语义设计正是表述其内容的重要手段。文章通过万物有灵的四小民族生态学语义观念,研究其南迁进程中融合和设计路径的演变,以跨界民族视角、女性视角、经世致用与真善相宜的语义内涵为出发点,探析四小民族传统手工艺品中的语义设计,论证其设计表述价值,拓展更深远的意义和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 传统手工艺品 设计
下载PDF
回忆三峡学人孙世强先生
8
作者 曹诗图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F0003-F0003,共1页
孙世强先生1934年出生于湖北省巴东县,1962年毕业于武汉大学中文系。曾任职于葛洲坝水电工程学院(三峡大学前身之一)。先后担任过葛洲坝水电工程学院学报副主编、文学教研室主任,宜昌市长江三峡文化研究所所长等学术职务。他主攻近代文... 孙世强先生1934年出生于湖北省巴东县,1962年毕业于武汉大学中文系。曾任职于葛洲坝水电工程学院(三峡大学前身之一)。先后担任过葛洲坝水电工程学院学报副主编、文学教研室主任,宜昌市长江三峡文化研究所所长等学术职务。他主攻近代文学,钟情文化研究,长期致力于长江三峡地域文化研究,尤其是在三峡文学、三峡文化、三峡文化旅游、长江三峡学等领域研究成就突出,是三峡文化研究领域的知名专家与学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文学 工程学院 教研室主任 长江三峡 湖北省巴东县 学术职务 地域文化研究 三峡文学
下载PDF
推动北京实体书店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探析
9
作者 王关义 韩梦月 《前线》 2024年第4期45-48,共4页
实体书店作为出版发行行业的主要载体,在满足广大读者精神文化需求、促进全民阅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读者的阅读习惯发生了深刻变化,给实体书店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严峻挑战。近年来,国家和北京市出台一系列扶持... 实体书店作为出版发行行业的主要载体,在满足广大读者精神文化需求、促进全民阅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读者的阅读习惯发生了深刻变化,给实体书店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严峻挑战。近年来,国家和北京市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支持实体书店从困境中突围。未来,实体书店的高质量发展既需要政府持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更需要实体书店主动作为,将自身在打造精神家园方面的独有优势转化为核心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体书店 经营困境 扶持政策 书香社会
下载PDF
网络新媒体视阈下客家议题在日传播特征分析——基于日本Google News的考察
10
作者 李晓霞 周巍 《肇庆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16-123,共8页
以日本Google News中的客家相关日文报道为语料,通过文本挖掘工具KH Coder进行文本数据挖掘,发现日本网络新闻媒体的客家议题日文报道具有分布零散性及以图片报道为主的特点。报道关注的客家区域主要涉及台湾地区、福建、香港地区、广... 以日本Google News中的客家相关日文报道为语料,通过文本挖掘工具KH Coder进行文本数据挖掘,发现日本网络新闻媒体的客家议题日文报道具有分布零散性及以图片报道为主的特点。报道关注的客家区域主要涉及台湾地区、福建、香港地区、广东等地,其中,台湾地区的客家关注度最高。报道聚焦客家的观光旅游、产业振兴、客家书籍出版等相关内容,形成了客家传统建筑类、台湾地区客家文化交流类、客家文学作品推介类、客家观光旅游类等四大主要议题。本文提出要充分运用Google News等网络新媒体强大的技术功能和传播优势加大客家文化的传播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新媒体 客家文化 日本传播 Google News KH Coder
下载PDF
打造哈尔滨红色旅游核心引领区的路径思考
11
作者 刘红 《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 2024年第3期60-63,共4页
作为黑龙江省红色旅游发展格局的龙头和核心,哈尔滨在引领和示范黑龙江省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助力文化强省和旅游强省工作中占据重要地位。建议从“塑造红色旅游IP,破同质化困局”“以‘白’带‘红’,助力哈尔滨红色旅游‘破圈’”“丰... 作为黑龙江省红色旅游发展格局的龙头和核心,哈尔滨在引领和示范黑龙江省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助力文化强省和旅游强省工作中占据重要地位。建议从“塑造红色旅游IP,破同质化困局”“以‘白’带‘红’,助力哈尔滨红色旅游‘破圈’”“丰富旅游业态,为哈尔滨红色旅游引流增效”“加强‘红色传播’,提高哈尔滨红色旅游知名度”“加强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哈尔滨红色旅游供给体系”“培养红色旅游人才,提升哈尔滨红色旅游服务水平”等方面发力,破解制约哈尔滨红色旅游发展瓶颈,将哈尔滨红色旅游打造成为全省红色旅游重要引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尔滨 红色旅游 核心引领区 路径
下载PDF
新时代背景下齐鲁优秀传统文化有效传承机制探析
12
作者 于云霞 贾喻杰 梁泓 《大庆社会科学》 2024年第2期135-138,共4页
以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为视角,挖掘时代主题,分析新时代优秀传统文化的整体发展趋势,聚焦齐鲁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及发展现状,整合齐鲁优秀传统文化深层次内涵及其传承发展的基本要求,深入挖掘齐鲁优秀传统文化基本内涵和文化价值,将其与新... 以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为视角,挖掘时代主题,分析新时代优秀传统文化的整体发展趋势,聚焦齐鲁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及发展现状,整合齐鲁优秀传统文化深层次内涵及其传承发展的基本要求,深入挖掘齐鲁优秀传统文化基本内涵和文化价值,将其与新时代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目标相融合,从政策制度、社会文化氛围、学校教育等维度进行整合分析,以探究新时代背景下齐鲁优秀传统文化有效传承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齐鲁优秀传统文化 有效传承机制
下载PDF
清代诗人生卒年丛考——以高照等江南诗人为主体
13
作者 朱则杰 《苏州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64-69,90,共7页
迄今有作品传世的清代诗人少说也在十万人以上,超过此前历代诗人总和的若干倍,但他们的生卒年,目前能够查到的只有很少的一部分。日后若编纂《全清诗》,这都会成为一个棘手的问题。因此,在学术界既有的相关工具书之外,从各种原始资料不... 迄今有作品传世的清代诗人少说也在十万人以上,超过此前历代诗人总和的若干倍,但他们的生卒年,目前能够查到的只有很少的一部分。日后若编纂《全清诗》,这都会成为一个棘手的问题。因此,在学术界既有的相关工具书之外,从各种原始资料不断补充考察清代诗人生卒年,的确很有必要。这里以江南地区为主,对高照、浦士玮、徐征麟与徐征凤兄弟、张明俊、吕犹龙、成肇孙与王氏夫妇、顾蕙、李勖与李汝钧父子、成兴、屈蟠等诗人的生卒年做些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诗 诗人 江南 徐征麟 顾蕙 李汝钧
下载PDF
中原学离新时代中国学、世界中国学还有多远
14
作者 李庚香 《黄河科技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9-15,共7页
中原文化、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总进程的核心和引领者。担负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要求我们从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高度来定位、研究中原文化、黄河文化,推进中原文化、黄河文化的学问化、学术... 中原文化、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总进程的核心和引领者。担负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要求我们从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高度来定位、研究中原文化、黄河文化,推进中原文化、黄河文化的学问化、学术化、学科化、学派化表达,不断提升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在新时代中国学、世界中国学视野下,中原学要确立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人类文明新形态两个研究方向,回答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中国道路与中华文明道路的关系、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上深化中原学研究、推动中原学的国际化表达等四个核心问题。如此,中原学才能超越地域范畴,从中原之学走向中国之学、世界之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原学 新时代中国学 世界中国学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人类文明新形态
下载PDF
融媒体时代红色文化资源的数字化开发与有效传播研究——以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的实践探索案例为中心
15
作者 刘秀梅 陈一奔 《江西开放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72-82,共11页
在融媒体时代下,红色文化的数字化传播成为时代所需。数字化红色文化资源如何讲好中国故事,如何构建中国红色文化传播产业命运共同体,是创作者与传播者需要高度重视的问题。在数字化的视野下,红色文化资源开发与有效传播应当采取创新思... 在融媒体时代下,红色文化的数字化传播成为时代所需。数字化红色文化资源如何讲好中国故事,如何构建中国红色文化传播产业命运共同体,是创作者与传播者需要高度重视的问题。在数字化的视野下,红色文化资源开发与有效传播应当采取创新思维,注重“宏观—中观—微观”的全方面优化。宏观上,应从政策、机制、情感等层面审视红色文化数字化传播的历史、现状与发展要求。中观上,观照红色文化数字化传播的策略问题,建构红色文化数字化传播的新策略。微观上,通过分析和借鉴于都县红色文化数字化传播的成功案例,优化红色文化数字化传播的传播技巧和具体文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文化 融媒体 数字化传播 于都县 红色旅游
下载PDF
山东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现状及实践探索
16
作者 李正义 王雪玲 《山东开放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66-69,共4页
中国大运河是流动着的历史文化长河,是中华文明的文化符号和精神内涵。当前,保护传承利用大运河文化遗产,活态化传承运河文物和文化资源,是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重中之重。近年来,山东省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上持续发力,已经取得显著成效。... 中国大运河是流动着的历史文化长河,是中华文明的文化符号和精神内涵。当前,保护传承利用大运河文化遗产,活态化传承运河文物和文化资源,是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重中之重。近年来,山东省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上持续发力,已经取得显著成效。但仍面临重视程度存在差异、保护形势严峻、传承质量不高以及建设合力不足等挑战。山东省大运河处于“后申遗时代”,推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应坚持整体统筹,保护优先,文化引领,共建共享,文旅融合等原则,推动山东省打造文化“两创”新标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运河文化带 文化资源 建设 现状 实践
下载PDF
贵州省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路径与对策研究
17
作者 邓小海 《铜仁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11-118,共8页
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具有实践和理论上的逻辑必然性。与生俱来的本质属性让文化和旅游具有了融合发展的内在必然性,而新时代高质量发展要求则呼唤着两者的融合发展。就贵州而言,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具备了资源基础、产业基础和政... 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具有实践和理论上的逻辑必然性。与生俱来的本质属性让文化和旅游具有了融合发展的内在必然性,而新时代高质量发展要求则呼唤着两者的融合发展。就贵州而言,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具备了资源基础、产业基础和政策基础。贵州文化和旅游产业需要加快实现在管理、场所、产品业态等方面的融合,形成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新格局,推动文化和旅游产业统筹协调,注重文化和旅游产业专业人才培育,构建政府与市场共同发力的新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 文化产业 旅游产业 融合发展
下载PDF
荆楚文化通议
18
作者 刘玉堂 《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4-16,共13页
荆楚文化是湖北文化的雅称,独特的自然环境和民族氛围,让荆楚人能外求诸人以博采众长,内求诸己而独创一格。从旧石器时代至21世纪,荆楚文化异彩纷呈,荆楚优秀传统文化不断为中华文化新辉煌作出荆楚贡献。荆楚文化特征鲜明,主要表现为尊... 荆楚文化是湖北文化的雅称,独特的自然环境和民族氛围,让荆楚人能外求诸人以博采众长,内求诸己而独创一格。从旧石器时代至21世纪,荆楚文化异彩纷呈,荆楚优秀传统文化不断为中华文化新辉煌作出荆楚贡献。荆楚文化特征鲜明,主要表现为尊天重人、尚和贵诚、狂放达观、兼容并蓄、守正图新。荆楚文化在中华文明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与影响,在政治与伦理、思想与学术、文学与艺术、科学与技术等诸多领域都有突出表现。体大思精、源远流长的荆楚文化,傲然卓立于中国地域文化之林,摇曳多姿,纷华照眼;今日之荆楚文化,雄姿英发,气冲河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荆楚文化 中华文化 演进轨迹 主要特征
下载PDF
动画视角下的西南民俗传播策略研究
19
作者 王蓓 《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41-46,共6页
在全球化与去全球化的博弈中,西南传统民俗面临本土图式的传承与时代话语的拓展。动画作为重要的当代艺术形式之一,其跨媒体属性与超现实主义艺术属性为西南民俗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新的影像化思路与整合式传播策略。借助对民俗原型的改写... 在全球化与去全球化的博弈中,西南传统民俗面临本土图式的传承与时代话语的拓展。动画作为重要的当代艺术形式之一,其跨媒体属性与超现实主义艺术属性为西南民俗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新的影像化思路与整合式传播策略。借助对民俗原型的改写、视听符号的聚合,动画形成了碎片化、陌生化的民俗叙事个性,为西南民俗文化的推广提供了多元化的传播渠道与多样态的文化赋能。推动西南民俗文化与动画的深度融合,是实现地域文化活态传承的有效途径,也是提高其层级化、渠道化传播的有益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传统民俗 动画 传播策略 活态传承
下载PDF
新媒体视角下吉林省“三地三摇篮”红色资源的嵌入式教学应用策略探析
20
作者 祝贺 《新闻研究导刊》 2024年第1期67-69,共3页
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新媒体正深刻改变人们的学习方式和获得知识的途径。作为革命历史的生动见证,红色资源的保护与传承是一个时代课题。新媒体为红色资源开发提供了崭新的视角和广阔的应用空间。运用新媒体技术开发红色资源,实现... 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新媒体正深刻改变人们的学习方式和获得知识的途径。作为革命历史的生动见证,红色资源的保护与传承是一个时代课题。新媒体为红色资源开发提供了崭新的视角和广阔的应用空间。运用新媒体技术开发红色资源,实现其教学价值的转化,是红色文化传承的重要方式。文章阐述了新媒体视角下嵌入式教学的内涵,指出新媒体支持虚实结合,数字内容与实际环境无缝结合,构建多样的人机交互和人人交互模式,实现了学习过程的动态捕捉与评估,以及教与学的泛在连接。新媒体环境下的嵌入式教学,实现了学习内容、体验和交流的深度整合,拓展了红色资源开发的可能性。文章概述了吉林省“三地三摇篮”的历史渊源,“三地”记录了东北地区从抗日战争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光辉历程,“三摇篮”见证了我国多项事业的诞生与发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媒体视角下开发利用“三地三摇篮”红色资源的嵌入式教学策略:支撑数据库建设,实现资源的规范化整合;打造虚拟场景体验,重塑历史,增强沉浸感;设计数字化学习任务,激发学生主体参与;构建网络学习社区,支持开放共享和协同交流。这些策略可以拓展红色资源的应用空间,实现资源价值的教学转化,促进红色文化传承方式的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体 红色资源 “三地三摇篮” 嵌入式教学 吉林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