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003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美育评价智能化平台与实验教室建构--基于美育教学与美感体验过程 被引量:2
1
作者 赵伶俐 经刚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2-107,共16页
美育教学必须在审美活动与美感体验中进行,美育评价也理应是伴随审美活动而进行的“过程性、体验式”评价。在目前艺术素质测评已取得的相关成果基础上,针对所存在的问题,本文探索构建了政府美育督导(Z)、教师美育教学(X)和学生审美素... 美育教学必须在审美活动与美感体验中进行,美育评价也理应是伴随审美活动而进行的“过程性、体验式”评价。在目前艺术素质测评已取得的相关成果基础上,针对所存在的问题,本文探索构建了政府美育督导(Z)、教师美育教学(X)和学生审美素养发展(Y)等三大维度构成的美育评价指标体系,重点阐释在美育实验教室环境下实施美育教学,通过网络、GPS定位和数据收集与分析等智能技术,实时实地收集、发送和分析与教师教学相应的学生审美学习活动的身心反应数据,以支持对学生审美素养的“过程性、体验式”美育评价。近代实验美学、现当代神经美学、美育心理学等,从不同程度为这一美育评价平台建设提供了实验、理论和技术支持。据此,有望还能推广构建出一套适应于整个教育教学评价的智能化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育评价 美育教学 审美素养 智能化平台 美育实验教室
下载PDF
加强和改进中小学美育促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专访杭州师范大学杜卫教授 被引量:2
2
作者 杜卫 何茜 卞含嫣 《教师教育学报》 2023年第5期11-20,共10页
杜卫教授是我国美学和美育领域的资深专家,长期从事中国现代美学思想、美育学和艺术教育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杜卫教授认为,美育是感性教育、人格教育和创造教育,是德智体美劳中的一种形态,对培养审美素养、健全人格、发展创造力以及... 杜卫教授是我国美学和美育领域的资深专家,长期从事中国现代美学思想、美育学和艺术教育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杜卫教授认为,美育是感性教育、人格教育和创造教育,是德智体美劳中的一种形态,对培养审美素养、健全人格、发展创造力以及塑造独特个性都具有重要意义。21世纪的基础教育对发展感性素养和培育创新精神提出了新要求。为此,深化基础教育美育改革刻不容缓,加强和改进中小学美育日渐成为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重要环节,也成为推动新时代中国基础教育现代化转型的必然要求。杜卫教授提出,要将美育作为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性环节,将艺术教育作为加强和改进基础教育美育的着力点,从而发挥美育对提高审美和人文素养的重要作用,促进学生感性与理性的全面和谐发展。杜卫教授还强调,高质量的美育需要高质量的教师,应对新时代基础教育改革对美育教师提出的新挑战,需要做到明晰美育教师的必备素养、创新美育教师培养模式、造就高水平专业化的基础教育美育师资队伍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教育美育 艺术教育 感性教育 审美素养 美育教师培养 “三合一”模式
下载PDF
高职院校现代服务业专业群美育课程现状调查与建设策略--以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陈纯 张保伟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42-46,共5页
美育教育是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教育,是将德、智、体、劳充分展现和运用的主要途径。在高职专业群建设中,现代服务专业群涉及健康、养老、育幼、文化、旅游、体育、家政、物业等产业,现有课程中有茶艺、花艺、音乐、美术等美育课程,但... 美育教育是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教育,是将德、智、体、劳充分展现和运用的主要途径。在高职专业群建设中,现代服务专业群涉及健康、养老、育幼、文化、旅游、体育、家政、物业等产业,现有课程中有茶艺、花艺、音乐、美术等美育课程,但存在着美育课程体系搭建不完善,美育教育师资不足,美育建设资源的利用不够等问题。通过结构式访谈,收集现代服务专业群师生对美育的认知、看法及需求,提出优化现代服务业专业群美育课程建设建议:全面构建现代服务业专业群美育课程体系;不断加强专业群内美育师资人才队伍建设;切实完善专业群美育课程建设保障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育课程 现代服务业 专业群 建设策略 高职院校
下载PDF
刘兆吉美育思想及其对当代美育的启示
4
作者 何茜 张乐乐 汪宏 《教师教育学报》 2024年第1期51-58,共8页
刘兆吉先生是美育心理学科创始人,其美育思想的产生经历了启蒙、孕育、创立三个阶段。刘兆吉先生提出的“美育与美育心理学是皮毛相依的关系”“艺美融合实现大美育”“将美寓各科,实现各科育美、五育共美”和“探究美育理论与实践相结... 刘兆吉先生是美育心理学科创始人,其美育思想的产生经历了启蒙、孕育、创立三个阶段。刘兆吉先生提出的“美育与美育心理学是皮毛相依的关系”“艺美融合实现大美育”“将美寓各科,实现各科育美、五育共美”和“探究美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等思想,对当代开展学校美育工作具有重要启示意义。新时代,美育应遵循美育心理规律,提升美育教学的有效性;倡导大美育理念,构建各科育美、协同育人的美育机制;扎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时代生活,培育中华美育精神,以此改进和加强美育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育 美育心理学 美育思想 艺美融合 中华美育精神
下载PDF
音乐课程标准“以美育人”的价值取向及实现路径
5
作者 郭彪 张清 《课程.教材.教法》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4-139,共6页
“以美育人”是《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开宗明义强调的课程理念。音乐课程将美育贯穿育人的全过程,体现在音乐课程标准的价值内涵、价值特征及价值功能等维度。音乐课程育人价值呈现由学科本位到素养本位、由学科价值到育... “以美育人”是《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开宗明义强调的课程理念。音乐课程将美育贯穿育人的全过程,体现在音乐课程标准的价值内涵、价值特征及价值功能等维度。音乐课程育人价值呈现由学科本位到素养本位、由学科价值到育人价值的两个转向。审美教育是音乐课程实现“以美育人”任务的重要途径,全面理解和掌握音乐课程标准的核心要义需从艺术体验、学科综合与跨学科主题学习等方面探寻课程标准落实的有效实现路径,进而发挥音乐课程应有的育人价值以实现音乐课程“以美育人”的目标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课程标准 以美育人 价值取向 中小学艺术教育
下载PDF
武汉市地方音乐教育资源可持续发展研究
6
作者 魏军 乔菊英 《戏剧之家》 2024年第8期84-86,共3页
城市音乐文化的发展不仅仅是一个城市发展的需要,更是一个地区、一个国家发展的需要。本文通过对武汉市地文音乐教育文献有效挖掘整理来进行分析开发城市音乐教育文献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 武汉市 地方音乐教育 资源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生态美育的概念厘清
7
作者 霍巧莲 何齐宗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15-124,共10页
生态美育是顺应生态文明社会建设而产生的美育新形态,当前学界对生态美育的研究尚处于探索起步阶段。学者们对生态美育的概念理解缺乏相对统一的认识,需要进一步研究以厘清。从生态美育概念的语词构成切入,以充分阐释生态和美育两个概... 生态美育是顺应生态文明社会建设而产生的美育新形态,当前学界对生态美育的研究尚处于探索起步阶段。学者们对生态美育的概念理解缺乏相对统一的认识,需要进一步研究以厘清。从生态美育概念的语词构成切入,以充分阐释生态和美育两个概念为基础;分析已有生态美育概念的不同界定,指出存在的问题;阐明生态美育概念应包含三个核心要素,界定生态美育概念。生态美育是基于生态整体论,以生态美为教育内容,旨在构建人与自然的生态审美关系和培养人的生态审美素养,推动人全面发展的教育。最后,将生态美育和相关概念进行辨析以进一步厘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美育 生态 美育
下载PDF
职业教育美育课程体系建设的策略与方法
8
作者 张罗箫 叶恩瑞 《当代音乐》 2024年第2期7-9,共3页
美育在职业教育中的价值一直备受关注,它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审美体验,还在职业生涯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在新时代,学校美育迎来了前所未有的重要机遇和突破性发展。这一时期学校对美育的重视程度很高,为其开创了新的发展局面。学校美育站在... 美育在职业教育中的价值一直备受关注,它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审美体验,还在职业生涯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在新时代,学校美育迎来了前所未有的重要机遇和突破性发展。这一时期学校对美育的重视程度很高,为其开创了新的发展局面。学校美育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迎来了最为有利的发展条件和良好的发展环境。本文将探讨美育对职业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美育课程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并提出了一些策略和方法,以推动职业教育美育课程的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 美育课程 实践研究
下载PDF
课程美育的价值审视与逻辑建构
9
作者 马维林 《江苏教育研究》 2024年第2期9-14,共6页
课程美育体现全学科、全过程、全生活的课程实施思维,通过构建大美育课程体系实现美育对学校教育生活的重构,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课程美育是落实党和国家美育方针、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培养拔尖创新后备人才的需要。立德... 课程美育体现全学科、全过程、全生活的课程实施思维,通过构建大美育课程体系实现美育对学校教育生活的重构,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课程美育是落实党和国家美育方针、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培养拔尖创新后备人才的需要。立德树人需要美学观照,学科课程具有丰富的美育价值,艺术之美是人对自由的追求,这是课程美育得以建构的美学逻辑,也是课程美育实施的学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美育 美学逻辑 立德树人 美育浸润
下载PDF
高校美育思政价值的彰显及其保障机制
10
作者 涂荣 《美育学刊》 2024年第2期9-14,共6页
高校美育所具有的独特思政价值源于美本身所具有的鲜明政治属性,体现在美的标准具有时代性、民族性和阶级性。审美能力培养是大学生社会化的重要内容,美育是引导学生树立科学信仰的过程。从功能上看,高校美育在塑造和引导大学生的崇高... 高校美育所具有的独特思政价值源于美本身所具有的鲜明政治属性,体现在美的标准具有时代性、民族性和阶级性。审美能力培养是大学生社会化的重要内容,美育是引导学生树立科学信仰的过程。从功能上看,高校美育在塑造和引导大学生的崇高价值观、营造崇德向善的社会风尚、传承创新中华美育精神方面同样彰显了无可替代的思政价值。保障高校美育思政价值落地,须提高美育教师教学素养,增强思政引领自觉;美育与思政教育协同,构建育人共同体;加强审美实践引领,发挥美育教化作用,多措并举,提升高校美育立德树人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美育 思想政治教育 价值彰显 保障机制
下载PDF
高校钢琴教学中的民族音乐传承思考
11
作者 成勇 《戏剧之家》 2024年第1期175-177,共3页
伴随着音乐教育事业蓬勃发展,钢琴教学也日渐受到重视。现阶段我国高校的钢琴教学内容主要以西方的钢琴音乐作品为主,对传统的民族音乐的重视度不够,导致大部分学生产生了“重西乐轻民乐”的错误思想理念。此情势不利于钢琴教学事业的... 伴随着音乐教育事业蓬勃发展,钢琴教学也日渐受到重视。现阶段我国高校的钢琴教学内容主要以西方的钢琴音乐作品为主,对传统的民族音乐的重视度不够,导致大部分学生产生了“重西乐轻民乐”的错误思想理念。此情势不利于钢琴教学事业的发展与中国民族音乐的传承,因此高校钢琴教育的课程必须探寻传承民族音乐的新途径,意识到传承民族音乐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琴教学 民族音乐 传承 有效策略
下载PDF
课程美育: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的重要路径
12
作者 李如密 《江苏教育研究》 2024年第2期3-8,共6页
课程美育是学校教育的新理念,课程与美育的深度融合是学校美育浸润行动实施的重要路径。课程美育具有目标的整合性、资源的丰富性、过程的情智性、方式的浸润性、境界的超越性等特征。课程美育的价值是多方面的,其有助于课程美育价值的... 课程美育是学校教育的新理念,课程与美育的深度融合是学校美育浸润行动实施的重要路径。课程美育具有目标的整合性、资源的丰富性、过程的情智性、方式的浸润性、境界的超越性等特征。课程美育的价值是多方面的,其有助于课程美育价值的实现、美育课程资源的开发、学生审美素养的提升、教师职业体验的积极化等。课程美育的类型有学科课程美育、活动课程美育和隐性课程美育,课程美育的层级包括国家课程美育、地方课程美育和校本课程美育。课程美育的实施策略多种多样,包括理念引领策略、资源开发策略、活动组织策略、氛围营造策略、技术赋能策略、评价激励策略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美育 学校美育 美育浸润
下载PDF
让作业贯穿音乐教学全过程--小学音乐作业设计策略探讨
13
作者 林梅霞 《名师在线(中英文)》 2023年第34期82-84,共3页
音乐作业是音乐教学的助力,可以使学生获得体验多样音乐的学习机会,增强学生的音乐认知,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核心素养水平。但是,当前的小学音乐作业以检测性为主,缺少前置性作业、随堂性作业,导致学生缺乏良好的音乐学习机会。文章指... 音乐作业是音乐教学的助力,可以使学生获得体验多样音乐的学习机会,增强学生的音乐认知,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核心素养水平。但是,当前的小学音乐作业以检测性为主,缺少前置性作业、随堂性作业,导致学生缺乏良好的音乐学习机会。文章指出,针对上述情况,教师应紧抓学生的音乐学习过程,精心设计前置性作业、随堂性作业和检测性作业,在丰富音乐作业类型的基础上让学生积极体验音乐学习活动,获得良好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音乐 音乐作业 设计策略
下载PDF
基于终身学习视域的非遗文化与社区教育相结合的发展路径研究
14
作者 何鹏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40-43,共4页
社区教育作为有效推进全民终身学习重要的教育环节,有利于人民群众的知识更新与终身学习,非遗文化与社区教育相结合的实践可以促进社区居民的终身学习意识和能力提升。目前,在社区教育融入非遗文化的过程中,仍然存在师资不足、教学内容... 社区教育作为有效推进全民终身学习重要的教育环节,有利于人民群众的知识更新与终身学习,非遗文化与社区教育相结合的实践可以促进社区居民的终身学习意识和能力提升。目前,在社区教育融入非遗文化的过程中,仍然存在师资不足、教学内容单一、缺少持续性支持等一系列问题。未来需要进一步落实党和国家关于全民终身学习与社区教育的政策要求,通过建立非遗人才培养机制、多元化教育内容设计、建立持续性的支持机制等举措提升社区教育品质,传承中国非遗文化,推动社区的可持续发展,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品质与幸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遗文化 社区教育 终身学习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1990-2010年中国美育研究脉络 被引量:10
15
作者 王旭晓 孙文娟 郭春宁 《美育学刊》 2011年第6期1-11,共11页
近20年(1990-2010)中国美育研究的论文和著作,涉及的主要论题有5种,即美育的合法性论证、中外美育思想史研究、美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高校艺术教育研究、美育具体实施研究。从研究内容看,中国美育研究的趋势为:美育理论研究向实践深... 近20年(1990-2010)中国美育研究的论文和著作,涉及的主要论题有5种,即美育的合法性论证、中外美育思想史研究、美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高校艺术教育研究、美育具体实施研究。从研究内容看,中国美育研究的趋势为:美育理论研究向实践深化;美育内容研究多角度、多层面趋势增强;美育研究方法、过程科学化程度加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育研究 发展脉络 前进趋势
下载PDF
“审美-立美”教育模式建构(下) 被引量:5
16
作者 查有梁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2-17,共6页
(四)“审美—立美”模式的基本过程“审美—立美”教育模式的基本过程,可用下图1表示;
关键词 教育模式 “审美-立美” 评价标准 美育 系统科学 科学美
下载PDF
基于“学分制”与现代音乐教育技术的通识课程新探索-谈临沂大学《钢琴初级演奏与弹唱》课程建设 被引量:6
17
作者 彭程 王霄 《临沂大学学报》 2016年第6期34-41,共8页
我国普通高校音乐通识课程以概论与欣赏为主的课程建设思路是向教育成本制约妥协后的选择,效果无法令人满意。目前哈佛大学的音乐通识课程《聆听的艺术》与《首演之夜》已远离该思路,具有极佳的通识教育效果。受师资等情况限制,"... 我国普通高校音乐通识课程以概论与欣赏为主的课程建设思路是向教育成本制约妥协后的选择,效果无法令人满意。目前哈佛大学的音乐通识课程《聆听的艺术》与《首演之夜》已远离该思路,具有极佳的通识教育效果。受师资等情况限制,"哈佛经验"在我国大多数学校不具备推广价值。临沂大学艺术教育中心开发、实践的课程《钢琴初级演奏与弹唱》基于"学分制"与现代音乐教育技术的发展,创新通识课程教学法与教学内容,颠覆传统的专业音乐教学思维与音乐通识课程模式,不仅具有巨大的成本优势,便于在我国综合性大学推广,而且在培养学生创造力、发展力及应用能力等方面成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分制 电钢琴 通识教育 音乐通识课 哈佛大学
下载PDF
改进学校美育——改革开放40年学校美育重大政策研究 被引量:26
18
作者 许洪帅 《美育学刊》 2018年第6期17-25,共9页
美育是审美教育,是情操教育,对塑造美好心灵具有重要作用。改革开放40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学校美育,特别是十八大以来,其受重视程度前所未有,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巨大发展。所有这一切,离不开党和国家一系列行之有效、影响深远... 美育是审美教育,是情操教育,对塑造美好心灵具有重要作用。改革开放40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学校美育,特别是十八大以来,其受重视程度前所未有,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巨大发展。所有这一切,离不开党和国家一系列行之有效、影响深远的政策决策所发挥的全局性、导向性和动力源作用。对改革开放40年学校美育重大政策的研究,可以从重大意义、艰难抉择、政策阶段性变革、政策效应和未来政策发展预期五个方面展开。通过深入研究,推动学校美育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满足未来社会公民对美好生活的要求中发挥重要作用,并迈向具有中国特色的学校美育高质量改革发展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革开放40年 学校美育 加强 改进
下载PDF
审美教育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基于马尔库塞与马克思审美教育思想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平章起 郭威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214-218,共5页
马尔库塞的"审美救治"理论蕴含着丰富的审美教育因素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合理思想。而马克思同样重视审美的作用,并把在劳动实践中的审美教育提高到实现人自由全面发展的高度。深入分析马克思和马尔库塞的审美教育思想,对于... 马尔库塞的"审美救治"理论蕴含着丰富的审美教育因素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合理思想。而马克思同样重视审美的作用,并把在劳动实践中的审美教育提高到实现人自由全面发展的高度。深入分析马克思和马尔库塞的审美教育思想,对于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在比较分析的基础上得出美育可以缓解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异化感受,提高其在劳动之余的生活质量,维护社会和谐;此外,美育有助于改善国民的审美情趣,进而培养出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社会性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教育 马克思 马尔库塞
下载PDF
2011-2012年中国美育研究述评 被引量:7
20
作者 林清凉 《美育学刊》 2013年第6期86-98,共13页
2011年和2012年是美育的声响在中国教育界、学术界日渐响亮的两年,从"著作""期刊论文""报纸论文""硕士博士学位论文""科研立项"等诸多方面都可以看出美育研究在这一时期的盛况。回... 2011年和2012年是美育的声响在中国教育界、学术界日渐响亮的两年,从"著作""期刊论文""报纸论文""硕士博士学位论文""科研立项"等诸多方面都可以看出美育研究在这一时期的盛况。回顾两年的美育研究,较引人瞩目、较有特色的论题大致如下:(一)"以美育代宗教"等经典命题的再阐释;(二)跨文化视域下的美育理论与实践;(三)"大美育"观念下的美育研究;(四)美育研究中的传统资源与文化传承问题;(五)实证型美育研究;(六)美育研究总结与美育学科建设;(七)民国时期美育相关问题考证。在此期间美育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存在的问题依然严重,主要表现在:(一)美育基本问题研究未受到应有的重视,原创性严重不足;(二)美育研究尚无清晰的研究方法,严重缺乏方法论自觉;(三)美育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均处于相对封闭局面,严重缺失国际化视野。以上任何一类问题,如在美育研究界能够获得重视和一定程度的解决,都有可能让中国又一次迎来美育研究的复兴和繁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育 审美教育 述评 研究报告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