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64篇文章
< 1 2 23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情境、文本、话语: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叙事建构的三重场域
1
作者 刘莹 黄世平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91-95,102,共6页
教育叙事是提升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重要方法。将教育叙事融入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契合研究生需求特点的探索,也是符合研究生接受特点的尝试。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需从场所、氛围和技术三个维度进行叙事情境的建构,创... 教育叙事是提升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重要方法。将教育叙事融入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契合研究生需求特点的探索,也是符合研究生接受特点的尝试。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需从场所、氛围和技术三个维度进行叙事情境的建构,创设师生互动的共情场域;从宏大叙事、微观生活和热度话题三个部分实现叙事文本的架构,营造师生互通的共享机制;从风格、表达和体系三个层面推动叙事话语的转换,达到师生互融的共鸣效果,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温润人心、教化育人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境 文本 话语 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 教育叙事
下载PDF
伟大建党精神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研究——基于“双创”视角
2
作者 胡见前 陈小平 雷艳平 《教育教学论坛》 2024年第2期149-152,共4页
随着全球化经济的发展,我国各行各业想要在国际竞争中争得一席之地,就必须摆脱落后产能,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加大力度科研创新,这就需要高层次“双创”人才的支持。基于此,高校必须承担起“双创”经济发展所需人才的培养重任。在培育“双... 随着全球化经济的发展,我国各行各业想要在国际竞争中争得一席之地,就必须摆脱落后产能,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加大力度科研创新,这就需要高层次“双创”人才的支持。基于此,高校必须承担起“双创”经济发展所需人才的培养重任。在培育“双创”人才专业理论素养和技术能力的同时,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有助于培养思想政治素养高、综合能力强的大学生,推动高层次人才走创新创业之路,进而促进“双创”经济的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创”经济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伟大建党精神
下载PDF
高等院校师范生道德人格培育的质性研究
3
作者 燕玉霞 《南昌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66-70,共5页
全文采用质性研究方法,对高等院校师范生进行半结构式访谈,运用扎根理论对访谈内容进行提取编码、分类后形成2个核心类别与21个主要类别。研究发现:由于社会环境、学校德育教育不充分及个体缺乏主体性等方面所带来的负面效应,高等院校... 全文采用质性研究方法,对高等院校师范生进行半结构式访谈,运用扎根理论对访谈内容进行提取编码、分类后形成2个核心类别与21个主要类别。研究发现:由于社会环境、学校德育教育不充分及个体缺乏主体性等方面所带来的负面效应,高等院校师范生存在道德人格偏离、敬畏感弱化等问题。探讨通过充分发挥国家和社会对教师培育的积极作用、加强校园道德建设、充分发挥师范生主体作用等方式加强师范生道德人格培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范生 道德人格 质性研究
下载PDF
数字化阅读对高职大学生人文素养形塑的影响及对策
4
作者 胡海侠 《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64-68,共5页
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导致数字化阅读成为高职大学生主流阅读方式。高职大学生的数字化阅读多是浅层阅读,多选择自媒体类文本,阅读文本内容呈现低质化、同质化特征,这对高职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形成和塑造产生了一定影响,主要表现在精神世... 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导致数字化阅读成为高职大学生主流阅读方式。高职大学生的数字化阅读多是浅层阅读,多选择自媒体类文本,阅读文本内容呈现低质化、同质化特征,这对高职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形成和塑造产生了一定影响,主要表现在精神世界匮乏,人格心理偏差,认知、观念和价值观狭隘,人文素养缺失等方面。高职院校亟待对大学生的数字化阅读进行干预,加大对学生数字化阅读的深度指导,打造人文校园,营造人文阅读氛围,大力倡导人文阅读,并将人文阅读带进专业课程的课堂教学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阅读 高职大学生 人文素养
下载PDF
“五育并举”视域下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实施路径探析
5
作者 田春艳 孙永泽 赵子野 《辽宁开放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77-80,共4页
“五育并举”即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明确提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系统在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过程中,提出了“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并使之成... “五育并举”即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明确提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系统在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过程中,提出了“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并使之成为推进教育强国建设和教育现代化发展的重要举措。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高校要遵循“五育并举”教育理念,提升对劳动教育的关注度,构建更加完善的劳动教育体系,积极拓展劳动教育有效路径,全方位提高大学生参与劳动教育的积极性,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教育他们珍惜劳动成果、享受劳动乐趣、提高劳动素养,进一步推动劳动教育不断取得新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育并举” 高校 劳动教育 实施路径
下载PDF
医学院校以劳动教育培育医德的实践路径研究
6
作者 林丽端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4-6,共3页
促进劳动教育与医德培育的融合发展是医学类院校培养新时代医护工作者的必由之路。文章采用半结构式访谈结合文本内容分析法,解析了医德的要素,阐明了医德培育与劳动教育的互通互融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以劳动教育培育医德的实践路径。... 促进劳动教育与医德培育的融合发展是医学类院校培养新时代医护工作者的必由之路。文章采用半结构式访谈结合文本内容分析法,解析了医德的要素,阐明了医德培育与劳动教育的互通互融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以劳动教育培育医德的实践路径。研究结论对于进一步丰富医德内涵、完善劳动教育体系、推进医学类院校教育教学改革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德 劳动教育 实践路径
下载PDF
“两个结合”:高校专业思政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路径
7
作者 唐惠敏 《内蒙古电大学刊》 2024年第1期42-47,共6页
“两个结合”是构建专业思政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模式的方法论基础。专业思政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一方面立足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开辟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另一方面,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教... “两个结合”是构建专业思政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模式的方法论基础。专业思政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一方面立足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开辟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另一方面,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教育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面对科教强国和人才强国的新形势新要求,构建专业思政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模式,迫切需要在“两个结合”基础上,传承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好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深入社会调查,提炼思政活化素材;再造教学流程,增强师生协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个结合 专业思政 课程思政 协同育人
下载PDF
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实践路径
8
作者 杨帆 《科技资讯》 2024年第2期10-12,共3页
党二十大的顺利召开为我国的发展提出了全新的思路,对各个行业的发展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不仅可以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细节,还可以坚定大学生群体的理想信念... 党二十大的顺利召开为我国的发展提出了全新的思路,对各个行业的发展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不仅可以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细节,还可以坚定大学生群体的理想信念。依据相关研究成果与教学实践经验,从多个角度分别探讨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意义、主要内容以及具体的实践路径,并就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二十大精神 大学生 理想信念教育 加强人才培养
下载PDF
主客体的重塑与建构——以ChatGPT介入思想政治教育为例
9
作者 赵霞霞 张波 《运城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83-88,共6页
史上最强人工智能ChatGPT介入思想政治教育,将会重塑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现存样态,具体体现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向虚拟化、隐性化转变,客体向主动化、自愿化转变,主客体互动方式向人机交互模式转变。ChatGPT在重塑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同时... 史上最强人工智能ChatGPT介入思想政治教育,将会重塑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现存样态,具体体现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向虚拟化、隐性化转变,客体向主动化、自愿化转变,主客体互动方式向人机交互模式转变。ChatGPT在重塑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同时,使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现实主体的主体性被遮蔽引发主流价值裂化的危险、片面夸大思想政治教育客体主体性导致负面效应的可能、人工智能技术的过度依赖走向技术决定论进而走向唯心主义的潜在风险。因此,需要通过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现实主体的主体性建构,突出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的主体性实践转向,辨明技术本质回归思想政治教育育人之道,来有效规避技术风险,增强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和有效性,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atGPT 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 重塑与建构
下载PDF
高校附属医院红色档案资源开发与利用实践研究
10
作者 周明明 《卫生职业教育》 2024年第3期24-26,共3页
针对目前高校附属医院红色档案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不足,提出高校附属医院应多元化扩充红色档案资源开发力量、多角度探索红色档案资源开发的必要性、多渠道挖掘和丰富红色档案资源、多途径融合利用红色档案资源,以期为全国高校附属医... 针对目前高校附属医院红色档案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不足,提出高校附属医院应多元化扩充红色档案资源开发力量、多角度探索红色档案资源开发的必要性、多渠道挖掘和丰富红色档案资源、多途径融合利用红色档案资源,以期为全国高校附属医院红色档案资源开发与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附属医院 红色档案资源
下载PDF
大学生体验式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提升策略研究
11
作者 秦建 韩亚平 +1 位作者 杨云 李庆达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科研》 2024年第1期0016-0019,共4页
随着知识经济的快速发展,网络在各方面都带给人们巨大变化。受此影响,面对形形色色的文化交融,部分学生“三观”养成受到了一些影响。所以,思想政治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出来。本文结合国内目前思想政治教育开展现状,... 随着知识经济的快速发展,网络在各方面都带给人们巨大变化。受此影响,面对形形色色的文化交融,部分学生“三观”养成受到了一些影响。所以,思想政治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出来。本文结合国内目前思想政治教育开展现状,对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性、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和体验式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实践进行研究,以期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程教育 体验教育 德育教育
下载PDF
大学生为什么不愿意合作了?——基于两位“Z世代”大学生的个案研究
12
作者 王德洋 《运城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89-94,共6页
合作作为重要的学习形式,在高等教育阶段被广泛应用。通过对两位“Z世代”大学生的个案研究发现,小组分工不均、评价不科学、教师指导不到位等老问题仍未得到充分解决,加之Z世代大学生拥有个性鲜明、善于利用互联网、不愿被影响自身计... 合作作为重要的学习形式,在高等教育阶段被广泛应用。通过对两位“Z世代”大学生的个案研究发现,小组分工不均、评价不科学、教师指导不到位等老问题仍未得到充分解决,加之Z世代大学生拥有个性鲜明、善于利用互联网、不愿被影响自身计划等特点,使得合作学习的收益不够显著,滋生了抗拒合作的声音。但受制于国内的主流文化及高校的评价机制,Z世代大学生不得已坚持合作。事实上,Z世代大学生抗拒的并不是合作本身,而是流于形式的无效合作,切实有效的合作仍是Z世代大学生自我发展的优质资源,因此需要对合作学习开展更为深入的变革促进“真合作”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合作学习 Z世代 高等教育 个案研究
下载PDF
新时代弘扬团结奋斗精神的时代要求和路径思考
13
作者 刘慧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8-14,共7页
阐述了新时代团结奋斗精神的基本内涵;分析了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征程中弘扬团结奋斗精神的时代要求,彰显出了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和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提出了在加强思想理论教育、协调社会发展关系... 阐述了新时代团结奋斗精神的基本内涵;分析了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征程中弘扬团结奋斗精神的时代要求,彰显出了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和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提出了在加强思想理论教育、协调社会发展关系、优化团结奋斗环境方面的路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团结奋斗精神 时代要求 路径
下载PDF
廉洁文化教育融入“大思政课”:价值意蕴、现实困境与实践进路
14
作者 李宏刚 陈悦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24年第2期23-30,共8页
廉洁文化作为独特的教育内容,其特殊的使命性、深厚的文化性、时空的延展性都与“大思政课”的大使命、大资源、大场域高度契合。二者融合不仅有助于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而且有助于丰富拓展廉洁育人的思政资源及场域空间。廉洁文... 廉洁文化作为独特的教育内容,其特殊的使命性、深厚的文化性、时空的延展性都与“大思政课”的大使命、大资源、大场域高度契合。二者融合不仅有助于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而且有助于丰富拓展廉洁育人的思政资源及场域空间。廉洁文化教育融入“大思政课”尚存在诸多现实困境,表现在廉洁文化教育融入“大思政课”的理念意识模糊不清、教学内容零碎分散、教学方式单一陈旧、体系机制运转不畅等方面。为此,各责任主体要从更新育人理念、优化育人内容、创新育人媒介等层面构建起“家校社”一体化三维育人体系,凝聚思政育人合力,以培养知廉敬廉的新时代好青年,进一步提升高校廉洁文化育人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廉洁文化教育 大思政课 有机融合
下载PDF
培植高职院校水利专业学生扎根基层理想信念的对策——以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15
作者 郭曼 董自稳 牛健峰 《今传媒》 2024年第2期144-148,共5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并对其进行了战略性、全局性部署。本文探讨了乡村振兴战略下高职院校水利专业大学生培植理想信念扎根基层的必要性,分析了大学生扎根基层出现的主要问题,并提出要通过学校主体、思政融通、企...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并对其进行了战略性、全局性部署。本文探讨了乡村振兴战略下高职院校水利专业大学生培植理想信念扎根基层的必要性,分析了大学生扎根基层出现的主要问题,并提出要通过学校主体、思政融通、企业参与三体联动培植水利专业学生扎根基层理想信念的对策,旨在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新时代水利人才,助力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利专业学生 基层工作 理想信念教育
下载PDF
试论女性在新时代家风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16
作者 孙悦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94-100,108,共8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女性在政治参与、教育和职业发展等领域作出卓越贡献,女性角色也逐渐发生变化。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未来我国将继续致力于促进性别平等和女性发展。新时代女性在社会与...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女性在政治参与、教育和职业发展等领域作出卓越贡献,女性角色也逐渐发生变化。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未来我国将继续致力于促进性别平等和女性发展。新时代女性在社会与家庭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应不断提升其综合素质,充分发挥女性的能力和影响力,为家庭创造和谐、温馨、有益的环境,从而进一步促进良好家风、社会风尚的形成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 新时代 家风建设
下载PDF
隆中精神和诸葛文化育人的时代价值研究
17
作者 高其文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16-20,35,共6页
诸葛亮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谋略家。他短暂的一生,可分为两个27年:一个是从出生到刘备三顾茅庐的成人成才学习时期,他在隆中隐居十年,形成了淡泊明志、宁静致远、躬耕苦读、谋定天下的隆中精神;另一个是从出山到累病而死... 诸葛亮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谋略家。他短暂的一生,可分为两个27年:一个是从出生到刘备三顾茅庐的成人成才学习时期,他在隆中隐居十年,形成了淡泊明志、宁静致远、躬耕苦读、谋定天下的隆中精神;另一个是从出山到累病而死的建功立业的工作时期,他在辅佐二主、齐家治国过程中,表现出忠诚坚定、清正廉洁、敢于担当、鞠躬尽瘁的诸葛文化。隆中精神和诸葛文化内涵丰富,其育人价值至今仍不过时,特别是对引导广大学子怎样学习不乏参考,对推进公职人员勤政廉政也大有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隆中精神 诸葛文化 时代价值
下载PDF
融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叙事话语体系建设探析
18
作者 杨筱曼 汤先萍 刘剑 《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83-88,共6页
思想政治教育叙事话语是中国话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播中国声音的主要方式。建设符合融媒体时代特征的思想政治教育叙事话语体系,有利于培养大学生政治素养、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叙事话语面临... 思想政治教育叙事话语是中国话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播中国声音的主要方式。建设符合融媒体时代特征的思想政治教育叙事话语体系,有利于培养大学生政治素养、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叙事话语面临政治引导与多元需求的冲突、内容构建与形式表达的冲突和真理唯一与价值多元的冲突。重构叙事话语内容、优化叙事话语场域和创新叙事话语方式是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叙事话语体系的有效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叙事话语 融媒体
下载PDF
消费主义思潮影响下青年“伪仪式感”的透视及纠治路径
19
作者 党俏俏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71-76,共6页
在资本逻辑主导下,消费主义思潮迅速渗入青年的生活实践,潜移默化地影响着青年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伪仪式感”是当代部分青年在消费主义思潮影响下对美好生活错位的理解和追求。其主要表现为以虚假伪饰呈现个性人设、以超前消费赋... 在资本逻辑主导下,消费主义思潮迅速渗入青年的生活实践,潜移默化地影响着青年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伪仪式感”是当代部分青年在消费主义思潮影响下对美好生活错位的理解和追求。其主要表现为以虚假伪饰呈现个性人设、以超前消费赋值精致品味、以意义消费伪装绚烂生活。这些表征源于消费主义视觉诱导下沉迷感官刺激,消费主义符号魅惑下迷失自我价值,消费主义算法推荐下固化行为惯习。对此,需要从戳破消费主义价值幻象、营造健康的媒介环境、注重精神滋养等维度出发,引导青年走出“伪仪式感”固化圈,在生活实践中创设富有生命意义的仪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费主义思潮 “伪仪式感” 美好生活
下载PDF
第三次分配视域下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自觉探析
20
作者 刘益梅 《昌吉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76-82,共7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完善分配制度,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制度体系。第三次分配是进一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制度安排,它强调社会组织和社会力量对公共事务的自觉参与。作为社...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完善分配制度,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制度体系。第三次分配是进一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制度安排,它强调社会组织和社会力量对公共事务的自觉参与。作为社会力量的重要载体,大学生自身社会价值和责任自觉的强弱程度、公益情怀和志愿服务意识的自觉与否,直接影响着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然而,当代个别大学生中存在精致利己主义现象,使得他们在一定程度上缺失了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主要表现为公共道德意识薄弱、缺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及社会责任感。加强大学生在第三次分配中的自觉参与意识,完善学校教育机制,培育大学生的公共精神,通过道德约束强化大学生的责任担当,加强制度建设,完善以社会公共性为特征的社团参与、公益服务与捐赠机制,通过社会实践强化大学生的责任认知与认同等是培育大学生家国情怀的精神追求以及实现第三次分配的重要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次分配 当代大学生 价值偏差 价值自觉 精神超越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